⑴ 法國和美國電影文化差異
就跟兩國的歷史有關吧:法國畢竟是歷史悠久,文化相對傳統,藝術也比較有內涵;而美國是後起之秀,思潮開放、不拘一格。
⑵ 英美電影文化的差異
美國電影與美國文化
該文章從美國電影的角度來敘述美國精神。從電影中看見美國精神的變遷、美國人自我認知的人生價值的改變以及美國人在民族精神中一直堅守的某些東西。
從這些電影中可以看出沒有歷史文化沉澱的美國如何在苦苦積累自己的歷史文化。民族性的東西往往不可忽略,我們往往只看見美帝國飛揚跋扈的統治者以及他們的遠征軍,而看不見美國的芸芸眾生。也許從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中我們能看見美國。
各取所需:90年代英國電影文化
1998年9月初,英國幾家大報登出老牌電影新聞工作者F·莫里斯·斯佩德去世的布告,他是從1945年就開始出版的幾份電影雜志<倫敦娛樂快報>(What's On inLondon)和<電影評論>月刊(Film Review)的創辦人,這些雜志全面報道和評述英國本土攝制的電影.對某一特定年齡層的電影愛好者來說,86歲的斯佩德的死訊勾起了他們對遙遠過去的回憶--在那個年代,人們常說的話就是"看電影去",沒有什麼電影專家,有的就是無數的影迷,他們經常三五成群地去"大劇場"(Odeon)或者"ABC電影院",把英俊的羅納德·柯爾曼(Ronald Colman)、斯特華特·格蘭奇(Stewart Granger)和艷麗的貝蒂·格拉勃(Betty Grable)、艾娃·格萊納(Ava Gradner)等帥男美女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這些演員嘴唇紅潤的肖像經常出現在<電影評論>等雜志的彩色插頁上.
⑶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一、特效不同:
1、中國的特效水平並不差,然而由於演員的片酬占據了大頭,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國的特效看起來什麼的出戲。
2、國外的電影資金有著合理的安排,特效一點也含糊,看起來就相當順暢。
二、劇本不同:
1、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
2、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而且,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
2、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⑷ 電影綠皮書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什麼樣的文化差異
影片體現了美國種族歧視與包容,而種族間的矛盾在中國是不存在的,而且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很大,不會出現如此強烈的排斥情緒。
⑸ 中西方電影文化的差異
[轉]
首先,我要說明,中國的描寫英雄的電影不是少,而是因為美國的英雄使觀眾對於英雄的解釋狹隘化了。相比於西方高大威猛俊朗的英雄(如詹姆斯邦德,佐羅,超人或蝙蝠俠等),東方的英雄體現的更多是平凡普通的特點。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其自身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首先,自然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使人自覺不自覺地得到某種熏陶和影響。中華民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三面連陸一面靠海的地理環境使中國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強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這讓中國電影中所謂的英雄大多出身平凡,事跡平凡,毫無西方英雄的那些可以拯救世界的功績。其次,人文環境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活圈子的狹隘與封閉,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固定性和長久性,為了能夠和睦相處,國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這也培養成國人謙虛、謹慎、忍讓、含蓄的傳統美德。中國的這種自然和人文環境以及在這種環境影響下的文化傳統養成中華民族內傾型人格。這讓中國的英雄變得很謙虛,很平和。
因此,中國導演們往往另闢蹊徑,將重點不再放在大片上,而轉為描寫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為中國的地域廣,民族多,民俗濃厚。遠到《黃土地》和《紅高粱》,近到《瑪雅的婚禮》,中國導演們將民族獨特的原生態之美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厭倦了大片的觀眾眼前一亮。這樣,中國的有創意的導演們就化劣勢為優勢,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的電影渠道。
而作為西方文化源頭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均處在半島之上,多面臨海,海上交通發達,航海貿易繁榮,這就使這些國家形成了打破血緣關系的開放式的社會。激烈的社會動盪、頻繁的人員往來和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的海洋形成其開放變易的文化品格,鑄就了其靈活、開放、勇敢、進取、協作的民族精神,倡導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歡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富有冒險精神和挑戰勇氣。在西方,也正是這種自然環境下形成的文化傳統養成西方人那種外向型人格。所以,西方的英雄總是會獨特的顯示出來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是對中西方電影內容上的總結,下面我們要說一下關於電影敘事上的不同。
很多人都發現了,中國的一些電影,在表達情感時候經常會用景物來做鋪墊和襯托,靠景色來突出人物的情感及當時環境的氛圍。這似乎有點傳承於宋朝的人文畫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詩歌。而西方的電影更多是靠人物細膩的表情來刻畫人物的情感。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更注重自然的規律,而西方則更注意自我的主觀能動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側重於主張「天人合一」,強調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為崇拜的對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對象,作為想像的對象而不是作為探究的對象,始終把謀求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作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從而也造成了謙虛謹慎、含蓄內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的描寫成了中國電影中的一種特色。
而西方更為崇尚個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獨立,強調個體的生命價值和尊嚴和保護,整體意識和集體觀念淡薄。又因為西方自由的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戰,大膽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進的思維方式和不擇手段的行為方式去達到目的、爭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和心理狀態,從而形成率直、豁達,具有剛硬的文化品格。在電影中,西方人細膩的表情變化成為了衡量一個演員的尺度。
最後,我要說的是西方與中國的科技差距。
美國大片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場景規模宏大,靠高科技完成的場面十分絕妙逼真,滿足了人們的視覺享受,很多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場景都在這種科幻電影中得到了真實的展現。這源於西方高超的科技,也源於他們歷史上比較早的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而中國依然是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中國人本身的膽怯與謙虛,科幻影片的質量並不出色。這又使得在表達方式上中西方的一大差異。
雖然中西方的文化迥然不同,造成中西方的電影也不可能趨同,但我們作為觀眾,更希望看到的是兩地取長補短,相互了解與借鑒彼此的精華部分,為電影做出更大的貢獻
⑹ 中美文化差異是怎樣在電影中體現的
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美國是流動性很大的社會。這種流動體現在兩個方面:地域性流動和社會性流動。美國相對的開放自由、發達的交通和冒險好動的傳統使許多美國人從鄉村流到城市,又從市中心流向郊區;從北方流到南方陽光地帶,從一個城市流到另一個城市。美國社會階級不像歐洲國家那樣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著社會階梯向上流動成為可能。許多生活在美國的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是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外國移民,都有一個夢,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這就是人們常津津樂道的「美國夢」。
⑺ 你認為中美影視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體現在一個字——敢。
美國的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很敢拍,很敢想。回想一下我們看到的那些關於外太空、科幻的電影大片,幾乎都是美國大片。
第三,初心。
美國的電影人對他們自己的作品還保留著初心,那份對藝術的追求和執著。一句台詞一個眼神,他們可以反復拍三天,就為了能夠達到導演心目中的要求。
而所有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積極配合,沒有人發一句話怨言。而我們國家還有幾部影視作品能夠做到這樣。
⑻ 電影《刮痧》中中美文化差異的比較
價值觀念的不同,這是文化特質的深層結構。中美對於動與靜的認知不同,中國人強調靜,更加註重做人。而西方包括美國則強調動,更加註重做事,注重個人主義,注重隱私。
如影片中,在頒獎晚會上大同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採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這種對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國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對待變化的態度上,中國人注重求穩而美國人則注重求變。這一點在影片中通過大同的父親體現的尤為明顯。大同的父親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國的工作、生活狀況,並最終客死他鄉讓他很是傷感,這也是最終使自己返回北京落葉歸根的一大因素。
(8)電影與美國文化差異擴展閱讀
影片《刮痧》以中醫傳統療法刮痧為線索,講述了中美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給許大同一家帶來的不幸。
許大同從開始自以為實現了自己"美國夢",到最後父子分離、夫妻分居、丟掉工作,這場悲劇沒有孰對孰錯,而是在中美文化影響下,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待孩子教育、親情、友情的不同方式而引起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