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電影《黑暗世界》到底講的是什麼
《黑暗世界》該片講述的是一隊學生前去北方一座荒涼的小村莊考察,卻觸動了一所古墓,將過去的惡靈放出,超自然的力量席捲了大地,所有人都處於危險之中的故事。
一隊學生前去北方一座荒涼的小村莊考察,無意間,他們觸動了一所古墓,從而將過去的惡靈放出,超自然的力量席捲了大地,他們中有些人被魔鬼俘獲、另一些人則選擇孤身與魔鬼斗爭。黑暗生物侵入現實世界,人類靠真愛之力拯救世界的科幻影片。
《黑暗世界》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的恐怖科幻片,斯維塔蘭娜·伊萬諾娃、伊萬·日德科夫、艾琳娜·帕諾娃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10年10月7日在俄羅斯上映。
(1)俄羅斯何韓國電影停電影評擴展閱讀
《黑暗世界》應該被確切的稱為俄羅斯首部採用現代3D技術拍攝的3D立體電影。因為,早在蘇聯時期已經有不少3D電影涌現,但那時的3D技術和如今我們所說的數字3D有著本質的差別。
那時的3D電影普遍在用的是Stereovision技術——也就是把左右兩隻眼睛看到的畫面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電影膠片上,放映機以48幀/秒(通常速度的兩倍)的速度放映,放映鏡頭前加上一個周期轉動的遮光板,於是兩套畫面交替出現,不過由於視覺延遲觀眾並不會察覺。同時期的好萊塢也拍攝過大量此類的3D電影。
《黑暗世界》這部3D電影的出現對於俄羅斯電影有著更大的意義,和中國的情況比較相似,俄羅斯電影產業也被受盜版DVD、非法下載的困擾,3D立體電影或許會激起觀眾重回影院的熱情。從預告片上來看,《黑暗世界》的視覺效果十分華麗,非常具有沖擊力,視覺效果更是華麗詭異,充斥著3D立體電影常見的景深鏡頭與炫目的運動、爆炸場面,相信在大銀幕上看一定效果震撼。
『貳』 韓國電影 苦咖啡劇情介紹
影片《咖啡》改編自韓國小說家金卓煥的原著作品《俄羅斯咖啡》,該片是一部黑色諜戰電影。影片以末代李氏朝鮮作為時代背景,將高宗皇帝(朴熙順 飾)為了躲避暗殺逃至俄羅斯使館避難的史實作為主線,講述了朝鮮第一個咖啡師丹妮婭(金素妍 飾)和默默愛著她的雙重間諜伊里奇(朱鎮模 飾)之間發生的愛恨離愁與諜戰故事。
1896年,朝鮮末代王高宗因不堪忍受日本和親日派欺凌而出逃到俄國使館避難,初次享用到咖啡的美妙之處.俄日兩國為了各自在朝鮮的利益最大化,利用高宗的這一喜好,在宮廷內派間諜實施暗殺計劃.實施者包括俄國詐騙團伙的神射手伊里奇,烹制咖啡能手丹妮婭,以及他們的幕後推手親日派朝籍女人貞子.丹妮婭以御用咖啡調制師的身份潛伏在高宗身邊,伊里奇為了保護她亦化名日人坂本相隨.在步步驚心的陰謀中,愛情,危險如影隨形。
『叄』 停電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停電是因為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納米機器人,可以散布在空氣中吸收電力,當武器使用讓敵人停電,但是納米機器人失控了,開始無限復制,所以全世界停電了。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
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我們把缺少電子的原子說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說為帶負電荷。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十九世紀末期,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
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
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能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肆』 一個韓國電影,講的二戰。男主一開始是個馬拉松運動員,跟日本比的時候日本人耍賴,然後被俘,然後跟蘇聯
《登陸之日》(My Way)是一部韓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7月10日開始上映。[1]
該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身著德軍軍服的兩名東亞人金俊植以及長谷川達夫的故事。[2]
中文名
登陸之日
外文名
My Way、마이 웨이、マイウェイ、Mai-wei
其它譯名
我的征途/我的路
出品時間
2011
出品公司
CJ Entertainment等
發行公司
Well Go等
製片地區
韓國/美國
拍攝地點
韓國/法國/俄羅斯
導 演
姜帝圭
編 劇
姜帝圭 / Byung-Hyun Kim
類 型
戰爭、劇情、愛情
主 演
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度智涵
片 長
137分鍾 / 144分鍾(藍光加長版)
上映時間
2012年7月10日
分 級
South Korea:15
對白語言
韓語、日語、俄語、德語、漢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1606384
『伍』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俄羅斯的電影電視劇
不可否認,俄羅斯確實是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和電視劇的,但是在這樣巨大體量的娛樂產業面前,俄羅斯的電影和電視劇還是比較單薄的。還有就是,俄羅斯在電影和電視劇的出口以及外宣上做的宣傳也不夠突出支持,我們也不能夠去了解這個國家的電影和電視劇,也有很大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對他們的電影和電視劇不能夠接受,這可能也是很少接觸到這位電影和電視劇的真正原因。
『陸』 俄羅斯電影主要特點是什麼 急需哦 要長點點的 作業啊
簡述俄羅斯類型電影的探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然而,在沒有做好預測的情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療法」及私有化,不僅沒有創造出市場經濟,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們期待的潘朵拉盒蓋打開了,然而釋放出來的卻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從1991年到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了49.4%,可以說是喪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俄經濟幾乎跌到崩潰的邊緣。
在全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中,俄羅斯生產滑坡,物價飛漲,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整個社會混亂無序,這給經濟市場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場經濟在俄羅斯依然只是一個誘人的「期待」。而在這種期待中,俄羅斯的電影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幾乎全線崩潰。不過,熱愛藝術的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電影,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在好萊塢高科技和純娛樂性緊緊吸引著人們眼球的壓力中,俄羅斯電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緩慢地鋪延著
1、「類好萊塢」電影:舶來品,找不到落腳點
俄羅斯取消對進口影片的限額規定後,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國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蜂擁而至。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快餐」,美國電影及時有效地佔領了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俄本土電影的創作者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對好萊塢電影進行借鑒或仿造。這其中,許多影片粗製濫造,少有藝術價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既能吸引觀眾,也不失藝術水準。
愛情是電影永恆的表現主題。俄羅斯電影創作者在「移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時,雖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觀眾眼球點擊率的純娛樂性場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藝術品位,印帶著俄羅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維·納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導演1991)是一個現代版的希臘神話。影片讓年輕的女音樂工作者和歸國的中年音樂家在未解的謎團中相識、相愛,直到謎團解開。影片繼承了希臘神話的傳統,流露出一種人受不可知命運擺布的痛苦。1998年,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的《愛情三重唱》放棄了對時代的思考,把表現的觸角伸向了當時時髦的三角戀愛上。作者雖然調用了俄羅斯式的懸念、諷刺、幽默、抒情等各種手法,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卻遠遠不及作者以前的《戰地浪漫曲》,以致「不知為什麼,觀眾對影片沒有反應」。[1]影片《12月的音樂》(德霍維奇內依導演1996)同樣出於商業考慮,描寫了一個出國僑居的男子回國後同一對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糾纏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後的悲劇結局似乎從一個側面透露出了俄羅斯人當前的陰郁情緒,但陳俗的愛情模式卻把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觀眾給趕走了。
黑社會勢力是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表現素材。在俄羅斯,影片審查制度解構後,一大批表現俄社會動盪的黑社會片開始興起。1992年,導演甫·普洛特金拍攝的影片《為了活下來》,講述了一個退伍軍人在擔任登山營主任期間同黑社會勢力斗爭的故事。影片既借鑒了好萊塢影片驚險緊張的打鬥場面,也繼承了俄羅斯電影細致地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優良傳統。雖然情節簡單,但影片表達手法多樣化,既有紀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運用,也有兒童電影的特徵,發行情況比較好。1997年,阿列克賽·巴利班諾夫的《兄弟》同樣以復員軍人同黑社會的斗爭為背景。影片主人公達尼拉為了救哥哥同黑社會勢力展開生死之戰,最後達尼拉幹掉了黑社會分子,拿了他們的錢,分給他認為需要的人,然後便坐車離開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達尼拉由一個朴實無華的小夥子變為冷酷的殺手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幫匪題材同表現黑社會勢力的影片緊緊結合在一起,但在俄羅斯,這一類效仿好萊塢模式的電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羅斯輪盤賭》把美國電影《邦尼和克萊德》的情節模式借鑒過來,真實准確地表現了俄現實社會動盪、混亂的情狀。影片中許多格鬥、槍戰的場面驚心動魄,極近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風格。難怪有些俄羅斯影評人稱它為「當代俄羅斯的邦尼和克萊德」。1998年,瓦·托多羅夫斯基的《聾人之國》通過兩個女孩的前途命運再次觸及到了俄羅斯當時的社會現實。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但情節設置上運用了現代電影的諸多元素:愛情、友誼、金錢等等。敘事方式上,黑社會、毒品、脫衣舞等調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盡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現實的嫌疑,但卻典型地代表了俄羅斯「第二浪潮」電影創作者的風格和趨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煉金術電影公司」推出豪華電影《黑幕》。該片在普通的偵探、幫匪情節中加入了隕石墜落、日蝕等宇宙的天災的自然現象,以適應美國大片培養起來的新的消費群體,不過影片在藝術上沒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導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該片可以劃歸到恐怖片的范疇中去。創作者想以一個移植人體器官的秘密場所的殺人行徑來製造恐怖氣氛,但影片因為過於暴露的商業目的和迎合傾向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導演的最新影片《綴滿鑽石的天空》比較受歡迎,但整體上處理的略顯粗陋平庸。2000年,亞歷山大·澤利多維奇對昆延·塔倫蒂諾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較好,但同真正的美國商業片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總體看來,俄羅斯的「類好萊塢」電影在樣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觀眾方面,卻不盡人意。除了還沒有掌握樣式電影的特點和規律之外,或許根本問題在於,好萊塢模式化的電影在俄羅斯的傳統中根本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好萊塢模式要確立自己在俄羅斯的牢固地位,還需要真正的時間。
2、喜劇片:本土品,讓人笑不起來
據調查,目前在俄羅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喜劇片,這或許契合了俄羅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點,也或許是因為沉重的現實生活使人們對喜劇樣式有所鍾愛。但是,現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中卻少有純粹的喜劇片,導演們每當涉足喜劇時,總會流露出一種陰暗的底色或是含淚的笑。
1991年,艾利達爾·梁贊諾夫自編自導的《天堂》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了一群被時代遺忘的藝術家和不幸的老人們的艱難生活。影片最後,在外星人的幫助下,這群人乘坐一輛奇特的火車飛上了天。影片獲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獎。但導演失去了他一貫的幽默感,影片中醜陋荒誕的環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讓觀眾產生厭惡感。1996年,梁贊諾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當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卻給人一種沒有生活根基的感覺。看來,有才華的梁贊諾夫面對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沒有了笑的慾望。
1995年,亞歷山大·羅果日金的《民族狩獵的特別之處》很是吸引觀眾,電影票房以及錄相帶發行的收入都達到了與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羅斯的傳統愛好:喝酒與狩獵融為一體,通過狩獵過程中的各種奇遇製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著輕松歡笑聲的《特別之處》同樣不是純粹的喜劇,影片透著尖銳的諷刺意味對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進行戲謔。1998年,羅果日金的《民族垂釣的特別之處》則把意猶未盡的伊沃爾金將軍一幹人帶上了更加熱鬧的垂釣之旅。影片大膽杜撰了一些離奇的情節,讓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軍事演習中的軍艦上和非法侵入鄰國水域的潛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顯,影片向純喜劇的方向進了一大步。
1994年,俄羅斯第二浪潮的中堅人物謝爾蓋·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鐮刀與錘子》。該片講述了通過改變性別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時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誕故事。影片是對斯大林時期文化與政治的滑稽調侃,充滿了尖刻與機智,但卻極端陰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劇才華的尤里·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現了俄羅斯人在出國大潮中的心態。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探索了一種能夠表現俄羅斯人對國外生活復雜心態的藝術結構:通過在牆上開個窗戶,讓夢想去巴黎的人開開眼界,再回到現實中的俄羅斯來。該片獲得當年「震盪」電影節導演獎。不過,牽強附會的情境和並不可笑的打鬧卻使影片質量大大受損。1995年至1996年奧塔爾·約謝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傳》。其中《匪徒列傳,第七章》是一部結構很好、充滿憤怒和嘲諷的電影。影片敘述自中世紀以來到蘇維埃政權時代直到今日這個槍械泛濫、黑幫橫行的污濁社會中人類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發笑的東西,但這種笑是板著面孔咬牙切齒的笑。
此外,一些本來很好的喜劇或情節劇由於過分沉溺於鬧劇手法而遭到損害。比如巴德爾·隆金敘述一個礦工小鎮里好人與壞人「斗爭」的《婚禮》(2000),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描寫1983年莫斯科的《眾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爾·福金講述一座房子里住過幾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當前的俄羅斯,喜劇電影的創作還沒有真正步入到純喜劇樣式的軌道上來,許多影片無論是揭露過去蘇聯時期的風習或是譏諷當前的社會現實,創作者不是要我們發笑,而是使我們感到一種刺痛。而且當前俄國人對荒誕美學的熱衷太過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劇越來越趨向概念化。可能是現實太沉重了,電影工作者高興不起來,廣大的人民也同樣不能純粹地「喜劇」一回。目前,俄羅斯喜劇樣式的電影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3、「新俄羅斯人」電影:新生兒,長大還需時間
「新俄羅斯人」電影是在俄羅斯新貴現象產生之後應運而生的。所謂「新貴」,就是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利用種種渠道迅速發家、過上優裕奢華生活的商人,他們多居住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羅斯人」影片以他們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及其經歷折射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狀況。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達澤導演的《一個乘客的劇本》,比較類似於「新貴電影」。該片虛構了兩個社會形象:法官和被審判者。年輕人在蘇解體前被牽連入獄,蘇解體後,他出獄並躋身於新貴之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看到了曾經審判過他的法官(現在成為列車員)。於是他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報復行動 然而最後,死去的卻是年輕人。影片主要表現了一種報復心理。雖然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銀熊獎,但在國內卻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虛構太過於一廂情願,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會好的》給人們編織了一個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話:一個發了財的俄羅斯新貴回到故鄉要建設一座娛樂中心;他的兒子獲諾貝爾獎並回國,還愛上了一個將要結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幾對年老、年輕的戀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影片是應時之作,因為過分地迎合「新貴」老闆的心思,過分地美化他們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藝術質量大打折扣。雖然影片比較好看,但卻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沒有迎合「新貴」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鋒芒對准了他們。在影片中,「可愛的」新貴們無聊空虛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羅斯》可以劃歸到「新貴」影片中去。該片意在描寫俄羅斯經濟寡頭別列佐夫斯基。
美國神話找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來表現自己200年的歷史,銀幕上出現了誠實的行政長官與狂暴的匪徒鬥法。而俄羅斯的電影創作者們在探索中也試圖打造自己的類型品牌——俄羅斯新貴電影。美國的西部神話通過善與惡的沖突,迸發出了民族文明和社會規范的火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成為美國電影的標識。而俄羅斯新貴影片卻全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他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時候,不自覺地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把「新貴」們美化得一塌糊塗;要麼把他們醜化得面目全非。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情狀,但卻由於缺乏客觀的描寫、冷靜的思索以及足夠的耐心,整體質量不高,「生長」還需呵護。
4、等待「後蘇聯」類型電影神話
在俄羅斯,除了30年代的喜劇電影以及60年代蓋達爾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沒有類型電影的傳統。因此,「以那種魅力四射的壞蛋為主人公的類型電影及恐怖電影在我們的電影中沒有根基。近年來有人企圖嘗試這些類型,但多以失敗告終。」[2]俄羅斯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似乎不太贊成民族電影走類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卻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別捷夫(1991年推出處女作《蛇泉》)說,「在今天的情勢下,類型電影的製作應該從零開始」。[3]對此,教師А·米塔似乎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俄羅斯觀眾變化很大。十年前只有專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現在每天都在電視上放映。 從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們的觀眾已接近歐洲觀眾。 年輕人喜歡美國電影,他們偏愛不具俄羅斯特色的槍戰片、恐怖片。興趣愛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因此,「俄羅斯電影必須先達到世界電影的質量和水平,掌握嚴格區分電影的類型原則,然後才能考慮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羅斯電影「國家定貨」的時代已經消亡,「蘇聯電影」以及它的「貢獻」也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遺產和復雜無序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態狀中,俄羅斯電影能否走上類型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繹前蘇聯電影的神話,我們不做預測,只有等待。
『柒』 俄羅斯電影影評
我是復制的!!!!《兵臨城下》難能有女人熱衷於在戰爭片中尋求自身的價值,權利永遠不是她們最終追逐對象,與此同時女性似乎往往在戰爭中扮演著浪漫因子的締造者。連我也不相信自己是戰爭狂人,可是卻某種意義上極度痴迷著戰爭片,尤其在整個人傾頹殆盡之時,眼球竟然也能聚焦在這種名叫戰爭的男人游戲中絲毫無轉動之力。
兩年裡第三次看《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之前的幾天感覺自己就要倒下了,被無形的槍林彈雨狂掃,心中大義凜然地高呼著:「向我開炮!」實則心知肚明子彈還沒上膛你丫準保第一個躺倒裝死。
再次遭遇另我窒息的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一個神槍手,最高稱謂,甚至遠高於歷史賦予他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HERO。
一個原本烏拉爾地區的牧羊童,澄澈的眼眸透過獵槍的準星只有惡狼的賊眼,意念中祖父的一個聲音鳴響:「我是一塊石頭,我一動不動,慢慢地將雪含在嘴裡,這樣它就不會感覺到我的呼吸,我從容不迫讓它靠得再近一些,我只有一顆子彈,瞄準了它的眼睛,我的指頭輕輕按在扳機上,我沒有顫抖,我現在是一個大男孩了......」一槍擊斃的精準!
然而可笑的開場拉開帷幕,蘇軍沖鋒,指揮員大喊:「領到槍的人往前沖,沒有槍的從犧牲的人身上拿。」神槍手瓦西里竟然沒有配到槍,被發到的只有五顆子彈。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我要槍!」
一片屍骸下,瓦西里就用他手上的五顆子彈五槍擊爆德軍高官的五顆頭顱!
於是數十名德軍軍官的頭顱先後被瓦西里射開了花,在戰爭期間,敵人的恐慌不堪,急忙派遣號稱「軍中第一狙擊手」的柯尼格少校來「獵殺」瓦西里,瓦西里終於棋逢對手。雙方暗地的廝斗甚比地對空的襲擊還來得動迫人心。
瓦西里發現對方的瞄準鏡反光,讓奮死營救的愛人舉起一塊碎玻璃,德軍少校從而暴露方位被擊中了右手,然而卻距瓦西里的目標頭顱還遠,較量還未完結......
瓦西里助手騰空一躍,被德軍少校一槍擊落,生死只在一瞬。真是有高手過招的快感,Oneshoot,Onekill的狙擊手境界!
說實話,德軍少校的死法是本片的敗筆,他以為成功以後,竟然晃悠悠地走在空地上,偏偏被瓦西里來了個明目張膽的射殺,這完全背離了狙擊手的原則。
自古「英雄救美」,這里偏來個「美人救英雄」,美麗的猶太姑娘塔妮婭勇敢執著,不但輔助瓦西里在一個回合中贏得了勝利,還為了鼓勵瓦西里英勇殺敵,半夜時鑽到了他的毛毯下面,倆人之間一番火熱的激情瞬間爆發,戰爭中的愛情以此種隱澀的形式賦予了更猛烈的實現,直另人感到世間單純貪圖肉慾快感的淺薄和蒼白。正如男同胞談及瓦西里的槍法自然會拿CS說事,女人看戰爭的視點自然會女人特色,危情時刻迸發的激情慾呼不得的高潮更是妙不可言,亂世下的愛情定會驚天地泣鬼神!
然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說,這種愛情模式飽含著好萊塢類型片的色彩,比如有的觀眾一看到朱迪勞和女主角同時入畫就會猜測到結局肯定是男女主人公厲經戰爭磨難,最後在戰地醫院重逢,因為兩人必然會失散其中一個必然會受傷,是的,不出人所料,然而就是俗套怎麼樣,看到瓦西里走向躺在病床上的塔妮婭,鏡頭拉遠呈現大景深全景,誰的心裡不是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排除結局套路不管,第三次觀看,我更多注意了一下它的場面調度,發現導演還是設計得用心良苦的,類型片也自有類型片的長處
『捌』 你看過最悲傷的愛情電影是什麼
1、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由元泰延執導,權相佑、李寶英主演的一部韓國愛情電影。影片是一部面向年輕觀眾的文藝愛情電影,講述一段有緣無份的愛情悲劇,結局非常感人。男主角為使女主角幸福,給女主角與男二號製造機會,但事實,故事遠比這悲傷。2009年3月11日在韓國上映。
2、素媛(電影)
《素媛》是韓國Lotte Entertainment發行的一部劇情片,由李俊益執導,薛景求、李甄、嚴智媛、金海淑等主演。該片於2013年10月2日在韓國上映。該片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問凶之路伴隨著天使的治癒旅程,美麗的女孩可會再露燦爛笑容。2013年,該片獲得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
3、雛菊(電影)
《雛菊》又譯名(愛無間)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由香港導演劉偉強及幕後班底攜手韓國演員全智賢、鄭宇成、李成宰聯合打造的韓國黑幫電影。該電影有兩個版本,分別是亞洲剪輯版和國際剪輯版。該片以黑幫作為故事背景,描述國際刑警正宇正在執行追捕逃犯的任務,而他的心卻被偶遇的畫家慧瑛所捕獲。誰料被他追捕的殺手朴義,與他愛上了同一個女人。糾纏在三人之間的命中註定的愛情,從此開始。
『玖』 韓國電影《鐵雨》這部劇拍的怎麼樣
最近韓國可能集中性地爆發一些政治片,證明他們的市場需求真的是非常旺盛的,不知道怎麼評價他們對此類片子的熱情,但我卻看到的是韓國人對政治未來的焦慮,所以從這個方面入口談一談。
自從胖小夥子有了核這個手段, 這個地區實際上都陷入了一種未明的焦慮中。這個片子真的是非常直觀地展示了韓國人的這種焦慮。胖小夥子現在到底面臨怎樣的局面,其實各個國家現在都是茫然的,這就是現在焦慮的根源。萬一他自己搞不定內部,出現了不可預知的情況,整個地區馬上就是一片廢墟。整個片子確實是一個腦洞,但是這個是我們認為的腦洞,卻是韓國人日常的思維吧。
電影不僅票房大賣,也受到了熱議和追捧,不少主流評論更是盛贊說:這是《生死諜變》之後最具有挑釁性的南北題材電影。
要知道20年前的《生死諜變》,可是被封為是開創韓國商業電影歷史的里程碑之作。
能夠跟這樣經典相提並論,可見這部電影的所創造的巨大影響力。
『拾』 俄羅斯好看的科幻片
1、《停電》
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人類科技已經變得為十分發達,但是與此同時對於科技的依賴也變得越加強烈。沒有彗星撞擊地球,沒有恐怖分子威脅世界,沒有核戰爭摧毀家園,但是因不明原因,全球大停電,世界上各個城市之間的聯系突然被破壞了,只有東歐一個環形區域還存在電力,據說在這里出現了外星來客,軍隊在這個圓環區域之外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場景——屍橫遍野!到底是什麼在摧毀人類,以及人類最後的陣地能夠堅守多久?
從預告來看,影片的場面非常宏大,並且有不少人類軍隊與「外星軍團」進行戰爭的場面,不過外星人的真面目卻並未出現,從影片曝光的一款片段中,主角一行人似乎進入到了外星人巢穴之類的地方,在其中發現了許多冷凍倉一樣的東西,隔著半透明的玻璃罩似乎能看到其中有著人形的物體,所以或許影片中的外星軍團實際上是被外星人改造之後的人類?又或者外星人只是某個恐怖組織的煙幕彈,他們借著黑科技意欲統治全球?不管怎麼說,人類都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巨大危機。
2、《莫斯科陷落2》。
前些年,一部科幻大片的預告在國內火了,一艘奇特的外星人飛船墜落莫斯科,特效令人驚嘆,再配合著個性的背景音樂,給許多科幻迷帶來了一些新鮮感,這部俄羅斯科幻大片叫《莫斯科陷落》。
然而電影最終出來之後卻讓人大失所望,電影並不像預告那樣以火爆場面為噱頭,電影本身其實一個外星人與人類女子相愛的故事。所以,原本的期待化為失落,導致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非常低,其實這就是俄羅斯電影的一些毛病或者說風格,我們都說俄羅斯人是戰斗民族,比較硬核,但是硬核的性格中卻擁有一顆溫柔的心,無論什麼電影,他們都喜歡整出一些文藝腔調的東西,而愛情戲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其實如果抱著看劇情片的希望去看《莫斯科陷落》,也沒那麼天雷滾滾。而片子在俄羅斯本土的票房表現似乎不錯,因為現如今第二部要出了,影片前不久也曝光了預告。第二部的故事承接第一部,發生在三年後,男女主的感情依然飽受考驗,特別是男主必須在自己的外星種族的命運和女主的性命之間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