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個電影叫什麼
《維京:王者之戰》
俄羅斯 史詩/戰爭 137分鍾 2016年
《維京:王者之戰》是安德烈·克拉夫丘克執導,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斯維特拉納·庫德欽科娃等主演的史詩戰爭類影片,於2016年12月29日在俄羅斯上映,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弗拉基米爾在父王遇害後,面臨兄長奪嫡、公國倒戈和外族入侵的千難萬險中,帶領維京僱傭部隊一路征戰最終建立偉大帝國的傳奇故事[1]。
❷ 《戰爭與和平》為什麼是史詩級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為什麼是史詩級的作品?這個主要是因為《戰爭與和平》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宏偉巨著,這部作品以戰爭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豬伙夫世家貴族的生活為主線所展示了19世紀初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層的生活是一部在線當社會風貌。就強大歷史背景的恢宏史詩記住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讓人身臨其境,雖然是19世紀初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沒有任何的隔閡,感相較於堅澀,難懂的其他歷史巨著名著。戰爭與和平要通俗易懂的多。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然能夠感動人心。這部作品抨擊了當時的黑暗社會。
這部作品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稱贊。許多的文學巨匠對他也是褒獎貝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英國作家毛姆稱贊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❸ 俄羅斯和日本的海戰電影,俄羅斯電影。我想找一個日本和俄羅斯的海戰電影,俄羅斯船把日本船代入雷區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
導演: 安德列·克拉夫丘克
主演: 康斯坦丁·哈賓斯基 / 麗扎· 波亞爾斯卡婭 /謝爾蓋·別茲魯科夫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語言: 俄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8-09-22
❹ 根據日本和俄羅斯的海上大戰拍的是什麼電影
根據日俄海戰改編的電影是《海軍進行曲》又叫做《日本海大海戰》,英文名 Nihonkai daikaisen: Umi yukaba 、Battle Anthem.....(undefined),該片第一版拍攝於六十年代末,於1969年推出並上映,導演是丸山誠治,主演是日本早年最知名的男藝人三船敏郎。該片在八十年代又出了新版,也被稱為是該系列的第二部,導演是舛田利雄,主演仍是三船敏郎,該片最早於1983年推出並上映。
❺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是什麼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有:《超級戰艦》《盛夏獵戶座》《男人們的大和》《菲利普船長》《怒海爭鋒》《獵殺U-571》《虎!虎!虎!》《從海底出擊》《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甲午風雲》。
1、《超級戰艦》
簡介:該片上映於2012年,是由彼得·博格執導的科幻海戰電影,講述了美國海軍軍官霍普中尉被上級派往瓊斯號上履行職務,在一次海上演習時,艦隊驚動了隱匿在太平洋深海的外星巨型母艦,來者不善,人類為保衛地球,力阻浩劫,在海上與外星戰艦展開殊死戰斗的故事。
❻ 推薦幾部經典海戰電影。潛艇,巡洋艦,驅逐艦,國產的就暫時不要了。可以的話做個大體的簡介或者註明,謝
美國拍攝的:
《獵殺U571》 二戰潛艇大戰 經典啊!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
《珍珠港》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
…………
日本拍攝的(多有美化侵略的意味):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燃燒的零戰》)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❼ 最好看的海戰沒有之一,國內什麼時候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1、《中途島之戰》又名:中途島海戰 一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高度還原中途島之戰,明星雲集,海戰精彩,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是日本海軍運氣和實力的巔峰,電影拍得非常真實,海戰的場面十分震撼,七十年代能夠拍出這樣的高水平戰爭片實屬不易。
2、《獵殺U-571》又名:U-571風暴 2000年喬納森·莫斯托導演馬修·麥康納主演的二戰影片,美國法國聯合攝制,很少看海戰電影,因為戰爭太殘酷了,深海外部環境封閉的艇內空間,外部的高壓力不斷地傳遞給人內心的高壓力,看得驚心動魄,情節跌宕,畫面真實,聲效震撼,值得一看!
3、《從海底出擊》 別名:潛艇風暴 1981年沃爾夫岡·彼德森導演尤爾根·普洛斯諾主演的二戰經典影片,原西德攝制,影片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戰爭的場面渲染得非常真實,把真實的戰爭中殘酷和求生的本質拍攝得非常好,全程緊張刺激毫無尿點。
4、《延坪海戰》 2015年韓國拍攝的一部海戰電影,影片講述的是2002年6月發生在韓國西海海域上發生的「第2延坪海戰」,電影非常精彩,海戰場面慘烈真實,戰斗激烈殘酷,拍得很真實,國產的戰爭片也看過不少,但沒想到韓國拍的戰爭電影竟會如此之震撼,特別值得一看的海戰片。
5、《男人們的大和》又名:男人們的大和號 2005年日本拍攝的二戰大片,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的壯烈故事。大艦巨炮氣勢恢弘,場面震撼,堪稱史詩級戰爭巨作。
❽ 《我的戰爭》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戰爭片作為類型片的一種,在全球粉絲、影迷心中都享有很高的盛譽。不少影片、影人都在奧斯卡亦或是柏林、威尼斯、戛納等國際A級電影節上攬獲多項大獎殊榮。
之於我,戰爭電影的啟蒙則屬於純正國產味兒的《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什麼的。那時候沒有娛樂,電視機都很少。在偏遠山村的露天電影院能看一部電影,已經是非常滿足的一件事兒了。也因此,會記憶如此猶新。
再後來就是三大戰役,當時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大片,那場面之壯觀,在當年看來絕對是嘆為觀止。當然,還有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血戰台兒庄》,這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1,即使是國產片中,也算是佼佼者。
進入錄像廳時代後,看到了不少未能在內地院線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戰爭大片。對比之下才發現,好萊塢電影工業真牛。雖然國產的戰爭大片三大戰役在內地已經非常牛氣,但看了《戰爭啟示錄》《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大片。
再後來,馮小剛用一部《集結號》定義了國產戰爭大片的新標准。影片上映之後,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點贊與撒花齊飛,票房與交口共舞,成為當年一部現象級國產大片。而張藝謀《金陵十三釵》中的街頭巷戰戰爭戲拍的也很有里程碑意義。馮小剛《一九四二》中雖然戰爭戲份不算多,但很用心,延續了《集結號》的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馮小剛的《集結號》《一九四二》的戰爭爆破團隊來自韓國,並因此與韓國的幕後製作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則首次在國產大片中使用好萊塢團隊,為其打造殘酷且慘烈的戰爭場景。效果極為震撼,而且非常安全,不會有人員因爆炸煙火而傷亡。
這幾年,隨著片源的不斷豐富,看的戰爭片越來越少了。再加上一些國產抗戰神劇、神片對該類型片的過度消費,觀眾對國產戰爭片的興趣也很難再提得起來。很多人對國產戰爭片的印象還停留在《集結號》,甚至《血戰台兒庄》階段。不過,這部《我的戰爭》或將扭轉觀眾對國產戰爭電影的固有看法和偏見,用實力再次為國產戰爭大片定義新標准。
《我的戰爭》,重點突出「我」和「戰爭」。這種視角,在以往的國產戰爭大片中是比較鮮見的。既然是「我的戰爭」,那影片就註定有很多主觀視角來呈現戰爭的殘酷性。也因此,在拍攝上,《我的戰爭》動用了很多全新的技術和設備,以「我」為核心切入點,將戰爭場面打造的淋漓鮮活,讓每一個觀眾都仿若置身戰爭場景中,成為影片主角「我」。
《我的戰爭》其核心內容之一是「活著回來、平安回來」。片中,類似的主題被反復呈現,真正體現了人本位。而這,也是以往主旋律、高大上國產戰爭大片中鮮少出現的元素。因為有了人本位這個主題,影片對兄弟情、戰友情、兒女情、父子情、母子情等人間真情的詮釋與刻畫,才如此豐盈動人,充沛感人。戰爭的殘酷性也從這個側面更加凸現出來。
《我的戰爭》角色有次重,主次人物的戲份也有多寡之分,但總體上講,這是一個群戲,每一個角色,無論主角孫北川(劉燁)、孟三夏(王珞丹),還是配角張洛東(楊祐寧)、李順良(黃志忠)、王文珺(葉青),都被塑造的鮮活而立體,豐潤而飽滿。
誠然,在戰爭片篤粉心中,《我的戰爭》最值得說道說道的還是其對戰爭場面的神還原,視覺上的沖擊配合於情感上共鳴,從而讓影片的戲劇張力得以最大程度的飽滿釋放。
用一個字形容《我的戰爭》的戰爭場面,就是「真」。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太真了」。影片在細節上的處理顯得非常老道。無論是軍人的服裝服飾,還是面部妝容,亦或是戰地的尖刻條件,都被復原的出神入化。對情感訴求的表達則很東方,很中國。
而對爆炸硝煙、槍林彈雨、飛機狂轟、強力火力等寫實畫面的打造,《我的戰爭》更是不遺餘力。其氣勢,絕不輸於任何一部好萊塢戰爭大片。遠景、近景鏡頭的無縫切換,將「我」以及兄弟姐妹們的戰爭心況都傳遞的恰到好處。由於要表達的是「我」的戰爭,影片後半程的戰爭場面戲,有很多時候都是以「我」為第一視角的,從而讓現場感更加逼真,也更加淋漓盡致。戰爭的殘酷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對觀眾內心世界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為全景式再現戰爭的宏大和殘酷,《我的戰爭》從導演到攝影再到演員也是吃盡了苦頭。攝影師全程貼身跟拍劉燁、楊祐寧等;劉燁在拍攝爆炸戲時差點被毀容,在拍攝肉搏戲份時腳被崴傷;楊祐寧腰部也受傷;以王珞丹為首的女演員雖然扮演的是後方文藝兵,但拍攝時條件也相當艱苦。在零下數度的天氣狀況下,趟冰水,過冰河,而且拒用替身。如此敬業,值得點贊。
❾ 以八人的陣亡救一個士兵,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評價到底怎麼樣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典型的戰爭電影。記得我看的時候是在初中的時候,是歷史老師推薦看的,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很震撼。
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在豆瓣評價還是很高的,達到了8.9分。這部電影中討論最多的就是值不值。一路上搭上了那麼多的人去拯救一個兵,這到底值不值呢?當然,這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