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第四屆尼泊爾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

第四屆尼泊爾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

發布時間:2022-09-05 01:31:01

❶ 國際四大電影節對入選影片都有什麼要求

一、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

20176eaaccc7cd98d109d21"/>

戛納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戛納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❷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 篇1

學校為培養我們學生的愛國思想,激發我們的愛國激情,於4月28日下午,組織全體師生一起觀看紅色電影。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更具地的光輝歷史。看後,我的心情極為沉重,在戰爭年代的孩子,沒有童年,他們有一顆愛國心,都成為了偉大的戰士。重溫這段歷史,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學習上懶惰,生活中懶散……知不足而改之,相信看過紅片,我們學生都受益匪淺。

回想自己的家鄉鄂州,雖是一小城市,但也出過不少英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如李雙河、劉新丹等都是我家鄉的英雄。還有趙怡忠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稱號。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彭楚藩烈士。我為自己出在英雄的家鄉自豪!

學紅色精神,傳愛國思想,可以讓我們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老師們也多講講革命烈士為中國的和平解放的有關故事,這樣我們新生代的學生才不會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才會更珍惜今天的和平!

電影觀後感 篇2

今天下午李老師給我們放映了《雷鋒》這部影片。看完後我很感動。雷鋒五歲時就成了孤兒,家人都死在了萬惡的舊社會,只有他堅強地活了下來,在新社會成長起來。雷鋒只活了二十七歲,但他做的好事卻多得數不清,幾乎天天都在做好事。他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卻很有價值。

雷鋒是一個關心集體的人。有一次雷鋒為了廠里的一車水泥不被大雨淋毀,他拿出自己的棉被、棉襖蓋在水泥車上,整車的水泥保住了,可他的棉衣棉被卻不能用了。

雷鋒是一個艱苦樸素的人。在一次舞會上,大家都穿得花花綠綠,只有雷鋒穿著工作服。同事們都瞧不起他,他們不知道雷鋒把省下來的錢都捐給了有困難的人。

雷鋒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他不斷給一位生病的老大娘寄錢治病,老大娘病好後來謝雷鋒,雷鋒卻說不是他做的好事。

我要向雷鋒學習關心集體,把班級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認真對待;我要向雷鋒學習艱苦樸素,不亂花錢,把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文具書本,幫助有困難的人;我要向雷鋒學習默默無聞,做好事不圖名利。

電影觀後感 篇3

影片記錄的是由美食專欄作家程羽蒙和想要「尋找人生意義」的富二代王燦、剛遭失戀的大學畢業生李熱血等一行人組成的旅行團,在異域尼泊爾尋找幸福的故事。已是這支旅行團奔赴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尼泊爾,開始了「幸福之旅」。但團里的遊客,都有各自的人生問題。

其中有一處情節,當這一行人來到冥想大師體驗「幸福」的 時候,大師就問他們為什麼來到這里---尼泊爾,大家說為了尋找幸福。接著大師請大家坐下來。和他一起靜靜的聽取心靈的聲音,心靈想要什麼,你們現在看到這一切是不真實的,被塵土遮蔽了雙眼,被慾望吞噬了自己,當這一切被清除之後就會找到真實的自己。」

故事最後一處令我影像深刻,程羽蒙在玩滑翔時,克服了恐高」,「為什麼我們還不起飛?」, 「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用,飛不起來的。現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的,等風來。

在我們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努力是必須,但是也要學會靜靜的等待,任何時候都要靜下來聽聽心靈的聲音。靜靜的等風來---我們的翔就會滑起!

電影觀後感 篇4

一直不怎麼喜歡漫威的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當然,DC的也基本一樣,他們兩家的電影電視劇都有點對不上我的路數,要麼覺得節奏感不搭,要麼覺得劇情有點幼稚,有一些並不是那麼合理的地方。我想,這應該是因為漫畫本身的年代有點古老的原因吧。

就這部電影自身而言,還是挺熱鬧的,打鬥的場面不用說,裡面關於高科技與原始部落的混搭也挺有反差的。不過,有一些場景的特效還是顯得五毛了一些,攝影棚的感覺太明顯了。

我覺得看這種類型的科幻電影,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劇情的合理性與人物的塑造,看的就是個場面,整體來說《黑豹》的場面可以打到百分制的70分以上,不過我個人覺得黑豹的塑造和鋼鐵俠還是有點差距的。

如果真的有外星科技降落在地球,如果真的被某個看上去荒蠻的地區和部落、國家把這些外星科技隱藏了很多年,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至少我會嚮往這樣的地球。

《黑豹》之後,我覺得漫威的電影更是可看可不看了,主人公最終是必勝的,如果看,也要拋開結果,去看更精彩的過程

電影觀後感 篇5

《弱點》是20xx屆奧斯卡獎獲獎影片,該片投資為2900萬美元,但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收回成本,更收獲三億美元票房。確實能夠觸動人的心靈深處。影片講述了一個美式足球運動員成名前的故事。大個子邁克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吸毒。邁克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見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離的場面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可是沒有受到他所成長的環境的影響而學壞,邁克善良本分。在深秋的晚上,邁克穿著一件短袖T恤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朝體育館走去,僅僅因為體育館暖和。後來,邁克被陶茜夫人「撿」回了家。邁克的善良打動了陶茜夫人,獲得了全家人的信任,最後成為家庭一員。有了家庭溫暖的邁克學習也上去了,而且在家人的幫助下成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一場比賽使他家喻戶曉,各高校都爭相邀請他加盟,一個孩子的命運就這么改變了。

美國黑人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婦女和兒童問題尤為嚴重。反映黑人問題的電影有好多,可是這部電影觸動了人性中的善良。凡是有善心的人,看過都會被邁克所打動。

整個故事裡最打動我的就是奧赫的成長經歷,很難想像在那種情形里長大的小孩還能保持樂觀和向上的心態,也很難想像他後來是那麼成功,成了萬眾矚目的體育明星。我想這個故事是有教育意義的,它能教導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理想和追求。也許再走一步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電影觀後感 篇6

整場電影看完,心情無比沉重,久久不能平復。

回想小時候,爺爺跟我講述他們在戰場上的悲烈,奶奶跟我說白洋淀百姓在日軍侵略時對槍炮聲的恐懼。至今還記得他們最喜歡看電視劇是《長征》。

電影《八佰》場景高度還原歷史,代入感非常強烈,給人一種置身蘇州河對岸的真實感。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戰役的最後一役,留下的是以謝晉元為首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堅守四行倉庫,他們這四天的生生死死就是《八佰》。

四行倉庫,一個特殊的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燈火輝煌的英美租界,光怪陸離,歌舞昇平;一邊是浴血奮戰的四百戰士,血肉橫飛,硝煙彌漫。一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場歷史直播戰役,通過電影形象描述了當時歷史背景下,戰士們保家衛國,壯懷激烈的決心,電影中微觀戰場的刻畫,擊爆無數人淚點,螻蟻尚且貪生,影片中就連老鼠也要求生,有人卻在赴死,為抵擋日軍進攻,陳樹生抱著兩捆炸葯包,縱身一躍,留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在他之後,一個個戰士拉響身上的炸葯包,大喊著自己的姓名,跳下倉庫。「護旗手」堅毅的守護旗幟,整個過程,就像是接力賽,那面飄揚的旗幟卻更顯悲壯。

電影的燃點與淚點太多,戰士們保護的不是旗幟,而是民族尊嚴,戰士們激發的是整個民族的血性!這場電影用歷史警醒我輩,勿忘國恥,奮勇前進。

電影觀後感 篇7

《地道戰》是一部著名的愛國影片。

《地道戰》主要講了抗日地區的人民利用蜿蜒曲折、環環相扣的地道來進行戰斗,發揮自己的優勢來擊退兇狠狡詐的敵人。

《地道戰》這部電影告訴我一個道理:只有團結一心,堅持到底,開動腦筋,才能取得勝利。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革命戰爭史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革命戰爭的偉大力量存在於群眾之中,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只要把廣大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就能戰勝任何敵人,就能創造任何的人間奇跡。敵人依靠先進的武器,我們依靠有團結心,有高度革命覺悟的人民群眾,你發揮你的優勢,我發揮我的優勢。人民以智慧和團結心擊敗了敵人。就像我們進行拔河比賽時,哪一方的思想一致,哪一方齊心協力,就能擊敗對手。我們要在思想上達成共識,統一群眾積極向上一心為國的思想,才能建立一個強大的中華民族,才能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中國。

《地道戰》就是要讓我們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電影觀後感 篇8

作為入圍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競賽單元作品,楊荔鈉導演的《春潮》無疑是當仁不讓的重頭戲,不僅僅因為主演是郝蕾、金燕玲這樣眾口皆碑的演技派,更因為這部電影自身的質量,足以讓很多人心服口服。

而早在一個月前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影片《春潮》就曾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並獲得了最佳攝影獎。這部極具作者風格的影片因其對家庭關系的探討和對於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在同類型影片中顯得極具特色。

電影《春潮》講述了祖孫三代女人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的故事。日常的家庭生活難掩三人之間的沖突與摩擦,姥姥(金燕玲飾)性情剛烈直爽,在外備受愛戴,在家卻判若兩人,頻頻詰難女兒;女兒郭建波(郝蕾飾)疼愛孩子,在孩子面前溫暖開朗,而對待母親,卻又選擇隱忍和剋制;小孫女婉婷古靈精怪,但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之中,過早地學會了面對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被迫充當成人關系中的潤滑劑。三人之間看似血濃於水,實則在家庭生活中矛盾沖突不斷。

電影觀後感 篇9

周末,我去看了電影,我把看的電影的一小段講給你們聽聽吧!故事發生在法國,有一個六個人的家庭.爸爸去打仗了,媽媽帶著露茜和她的2個哥哥及1個姐姐一起生活。因為他們住得地方太危險了,媽媽把他們送到鄉下一個安全的地方。

有一次,四個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戲時,露茜藏到一個大衣櫃里,不想卻到了另一個國家.那裡下著大雪,露茜碰到了一個半羊人,在半羊人的邀請下,露茜來到了半羊人的家。半羊人對露茜催眠,本想將露茜交給女巫,但露茜用她的善良感動了半羊人,半羊人協助露茜逃離了這個國家。

後來,露茜和他的哥哥姐姐不小心又闖入了這個國家,露茜的小哥哥因為一盒糖投靠了女巫,離開了大家.露茜和他的大哥哥姐姐決心救出小哥哥。在海獺夫婦的幫助下找到了獅子王----阿斯拉,並在他的幫助下齊心協力打敗了女巫,救回了小哥哥。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感動,如果要我評分,我會給它打100分。為什麼呢?因為這部電影不僅很好看,而且還非常有意義。從中,我學到了,一個人不能撒謊,要與人為善;一個團隊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團結。由此我想到,一(五)班要靠所有同學的努力才能得到流動紅旗,我願意和大家一起為一(五)班爭光。

電影觀後感 篇10

堅不可摧的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姑娘們即便是失敗了,也沒有意志消沉、「團隊精神」依然存在,「軍心」依然牢不可摧。女排姑娘們腳踏實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地獄式」訓練,她們將最美年華奉獻了出來,不攀美、不濃妝艷抹,整日身處「與世隔絕」的環境,用盡全力塑造了永不言敗的鬥志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好似一顆火種,一代代人被她感召、受她鼓舞,激發出奮進的動力,這力量源源不斷、薪火相傳。這種精氣神,不僅體現在歷屆女排教練員、隊員身上,也展現在每一個被她感染、熱愛她、傳承她的人身上。

女排精神也走出國門,為世界人民認可、欽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現場,隨著女排隊長惠若琪一記利落的探頭槌,中國女排拿下奪冠的最後一分,英國BBC的解說員激動地說:「中國女排完美詮釋了奧運精神!中國證明了,重要的不是如何開始,而是怎樣結束。中國是本屆奧運的冠軍!」

「用微笑面對蹉跎,看我光明和磊落。仰望著,夜空最亮的星火。所以我愛過,在角落天空海闊。不害怕折磨,因為熱愛才值得。風雨過後的灑脫,如出一轍的你我,穿越過,生命之河……」電影《奪冠》的片尾曲《生命之河》中,王菲、那英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徐徐訴說。

電影觀後感 篇11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安排下觀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地球脈動》。裡面的畫面真是太精美,太讓人震撼了。 我們看到張大嘴巴的帝企鵝排著整齊的隊伍;看到新幾內亞島上華麗的天堂鳥在翩翩起舞;看到大白鯊躍出海面,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看到迷人的'日出日落;看到山巒間的顏色如何在高速鏡頭的播放下由新綠到翠綠再到金黃,艷紅,直至落葉凋零……裡面的每一幅畫面都是那麼讓人驚嘆,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學的偉大! 我看到了某一種鳥類的遷徙。密密麻麻地布滿著天空,朝著同一個方向飛翔,那是一種生命之美,鳥類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不惜飛躍過萬水千山,那一種壯觀讓我們驚嘆。 在寒冷的北極,小北極熊第一次見到陽光。它看起來是那樣的喜悅,陽光對南極的動物們來說可能一年都見不到一次,陽光是天賜的禮物,想到我們人類能每天都享受陽光的溫暖,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羚羊正在浩浩盪盪地遷徙,他們的路線蜿蜒崎嶇,可是他們不爭不搶,那麼有序,無論路途多麼艱辛,他們都不會放棄。像是事先約定好的一樣,羚羊是多麼聰明的動物啊。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他們,地球才會更加的美麗。 我們還看到了不一樣的日落,當最後一縷陽光遠離地球時,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多麼的美麗,壯觀,讓我想到了地球上的人類,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有誰在意這么美麗的景象,我們不該珍惜嗎? 這是一部十分神奇,令人驚嘆的電影,大家有空都來看看吧!

電影觀後感 篇12

電影海報上的那句「你和母親的關系,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明確地為我們點明了影片的主旨——即深入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母女關系。

影片中,女兒作為一名報社記者,大齡未婚,無力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系,長期寄住在母親家中。與母親的言語沖突似乎時刻都能夠爆發,這使她長久的有種寄人籬下的感受。隨著情節的推進,她身上的遮蔽被一層一層地剝去,顯露出掩藏在心底的傷疤。

然而,當這些只屬於自己的私人回憶也終要被母親剝奪時,無力與憤懣同時沖上她的心頭。導演用手抓仙人掌這一個鏡頭表現那種無力擺脫原生家庭的憤懣和痛苦,滴下的鮮血證明自己還活著,滿手的刺既是自我封閉的疼痛表現,也是對於不爭現實的無力反抗。

小孫女婉婷從小與姥姥一起長大,聰明伶俐,常常口出妙語引人發笑,然而表面的客觀開朗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面對母親和姥姥的明爭暗鬥,她過早地承擔了緩解家庭矛盾的任務,奮力填補兩代人之間的罅隙。

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沉重,她也沒有辦法擺脫這些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烙印。因此在得知母親曾經在懷孕期想要打掉她的時候,在剪破了姥姥的演出道具被她臭罵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是痛哭。但這樣的狀態並未持續太久,因為她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家中所處的地位。明理、懂事,既然無法擺脫,就只能選擇順從。

電影觀後感 篇13

今天下午,我們來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夜襲》。

這個電影主要講八路軍129師769團團長陳錫聯奉命生東擊西,可路上遇到日軍的轟炸,就抗命,帶人把小鬼子的飛機場給炸了。更好的完成了任務。可軍隊傷亡過半……晉綏軍的人也要用他們的火車去打鬼子,兩軍就發生了爭吵。這時小鬼子用飛機炸了起來,兩軍傷亡慘重。這時陳錫聯發現旁邊有個日軍飛機場,再加上電報說日本用飛機轟炸,陳錫聯就帶他的兵力夜晚去襲擊飛機,把飛機場24架飛機都炸掉了,可營長趙大力卻與鬼子同歸於盡了。

這其中有許多偉大的人,比如陳錫聯,在夜襲飛機場時就被鬼子用刀刺傷了,而他卻堅強的站起來繼續作戰;比如「小飛刀」他死的很慘,他想知道飛機是什麼做的,正好團長派他去偵查,他就跑過去用刀磨磨飛機,看看是什麼做的,可他卻被飛機里睡覺的日本兵給打死了,不過他的死也是光榮的;還比如趙大力,他看見小鬼子的飛機來了,就擰開xxxx,這時小鬼子的飛機正好撞住他,飛機被引爆了,他們同歸於盡了。

這些人是偉大的,他們用鮮血打敗了日本鬼子和國民黨,才建立了我們新中國,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

電影觀後感 篇14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可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僅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我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

❸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一、故事片獎(20部)
1.《百鳥朝鳳》(中國)
2.《畫皮Ⅱ》(中國)
3.《瓦西里撒》VASII ISA (俄羅斯)
4.《卡迦瑞婭》KAJARYA(印度)
5.《竹花》Bamboo Flowers (菲律賓)
6.《十字路口》Crossroads(土耳其)
7.《彼岸的幸福》The Other Bank(喬治亞)
8.《札比鼓》ZARB(烏茲別克)
9.《老人》The Old Man(哈薩克)
10.《瑪利亞姆》Mariam(敘利亞)
11.《寂寞之音》The Uoice of Silence(亞美尼亞)
12.《瞄準線》Line Of Sight(約旦)
13.《庫爾曼江 達特卡》Kurmanjan Datka(吉爾吉斯斯坦)
14.《爸媽不在家》ILO ILO(新加坡)
15.《隨風而逝》(韓國)
16.《順流而下》Down the river(亞塞拜然)
17.《鐵血一千勇士》MYN BALA(哈薩克)
18.《留守家園》ARAM ASTGHIK TEVA(亞美尼亞)
19.《巴爾克里希納山姆》Bal Krishna Sam(尼泊爾)
20.《紅龍》Red Dragon(伊朗)
二、紀錄片獎(5部)
1.《考鼓記》(中國)
2.《來自天堂的香氣》AROMA OF HEAVEN(印度尼西亞)
3.《拜提爾》BATTIR(巴勒斯坦)
4.《徐葆光眼中的琉球 冊封與琉球》The Ryukyu Kingdom From XuBaoguang's Perspective(日本)
5.《沉醉葡萄酒》Lost In Vine(喬治亞)
三、國際短片獎(5部):
1.《鐵軌冬日》(土耳其)
2.《燈塔》(亞塞拜然)
3.《魔鬼的精神》(俄羅斯)
4.《小轉輪》(尼泊爾)
5.《尋找天倫》(尼泊爾) 「金絲路」傳媒榮譽2015年度故事片:《解救吾先生》、《木偶綜合征》、《綠地黃花》
最佳男演員:劉德華《解救吾先生》
最佳女演員:Swara Bhaskar《新同學》(印度)
最佳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最佳紀錄片:《地層深處》

❹ 朴信惠演的韓劇有哪些

2001年,11歲時得到師父李承煥的發掘,朴信惠拍攝第一部MV《愛嗎》。
2003年,朴信惠拍攝了李承煥的另一支MV《花》,正式出道。這一年,她還出演了第一部電視劇《天國的階梯》,飾演女主角崔智友的童年角色小靜書[1]。並在MBC情景喜劇《Nonstop 4》中出演[2]。
2004年,朴信惠接拍了KBS短劇《如果再等一班車》,在SBS演技大賞獲得童星獎[2]。
2005年,她接拍了中韓合拍劇《飛天舞》[3],SBS情景劇《不是獨自一個人》,MBC短劇《美好的一天》,SBS水木劇《可愛還是瘋狂》等[4]。
2006年1月,第一次作為電視劇女主角的她與李莞繼《天國的階梯》之後再次合作, 拍攝了日韓合拍劇《天國的樹》[5-6]。第一次作為電影女主角的她與在熙合作拍攝了恐怖電影《傳說的故鄉》,一人分飾兩姐妹。之後,她也接連出演了電影《蜥蜴》[6]。
2007年初,她同Se7en、許怡才等藝人出演了MBC電視劇《宮S》[7]。2007年下半年,同前輩高斗心、羅文姬等合演了MBC周末劇《蘿卜泡菜》,飾演開朗堅強的女主角張思雅[6]。5月至7月,她擔任MBC綜藝節目《幻想的同桌》MC,並憑此在當年MBC演藝大賞中得到MC新人獎[8]。8月9日,她出席MBC電視劇《蘿卜泡菜》製作發表會[9]。10月25日,她出席第一屆首爾忠武路國際電影節[10]。
2008年2月,朴信惠與金範、高雅拉、金素恩等同時考入中央大學戲劇專業,並專心學習表演和大學生活[8]。4月24日,她出席第44屆百想藝術大賞[11-12]。
2009年7月,朴信惠擔任漫畫動畫節首爾國際漫畫動畫盛典的宣傳大使[13]。10月,與張根碩合作帶著洪氏姐妹的電視劇《原來是美男》回歸熒屏[14]。12月,她到尼泊爾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分別擔任大型音樂頒獎典禮《Melon Music Award》、《SBS 歌謠大戰》的MC。12月30日,她與鄭容和一起擔任SBS演藝大賞的頒獎嘉賓。12月31日,她出席SBS演技大賞。
2010年1月14日,朴信惠出席CNBLUE的出道Showcase活動[15]。3月,朴信惠與演員宋仲基被選為第11屆全州國際電影節宣傳大使[16],並於4月29日出席第11屆全州國際電影節開幕禮。7月13日,她出席電影《心心歷險記》在首爾舉行的VIP試映會[17]。9月,她出演的電影《戀愛操作團》上映,她在影片里飾演干練、成熟穩重的戀愛軍團成員[18],並憑此角色在第8屆韓國電影大獎獲得最佳女配角提名[19]。9月27日,她出席台北電視節《旋風管家》開鏡會活動,並參與台韓合劇《旋風管家》飾演女一號[20]。
2011年2月28日,朴信惠擔任第二屆首爾文化藝術大賞的頒獎嘉賓。3月30日,她錄制MBC電台節目《藍色夜晚,我是鄭燁》之女演員特輯活動。5月7日,她參加在北京舉行的2011·TGC時尚盛典[21]。2月,她在《你為我著迷》中和鄭容和搭檔飾演情侶,繼《原來是美男》後再一次攜手合作[22]。5月26日,她與鄭容和擔任第47屆百想藝術大賞頒獎禮的頒獎嘉賓[23]。6月7日,她出席電影《珍貴日子的夢想》媒體試映會。6月12日,她與胡宇崴,李毓芬到台灣進行電視劇《旋風管家》宣傳[20]。6月22日,她參與錄制MBC電台節目《兩點的約會,我是尹道玄》。6月23日,她出席MBC電視劇《你為我著迷》製作發布會活動[24],並與鄭容和參與錄制MBC電台節目《尹河的星光閃耀的夜晚》。8月26日,她作為韓國代表女演員出席樂視影視盛典[25]。8月31日,她擔任首爾電視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9月6日,她出席電影《熔爐》VIP試映會。10月3日,她與玉澤演,崔珉豪聯合主持2011慶州韓流夢想音樂會[26]。11月2日,她出席電影《寵物情人》VIP試映會。11月8日,她到湖南長沙錄制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天天向上》[27]。

《7號房的禮物》飾演 李藝勝(2張)
2012年1月3日,朴信惠出席電影《領跑者》VIP試映會。1月19日,她出席首爾歌謠大典擔任頒獎嘉賓。2月,她參與拍攝電影《7號房的禮物》[28]。3月13日,她出席電影《建築學概論》VIP試映會[29]。3月24日,她出席2012上海TGC時尚盛典[30]。4月5日,她出席首爾時裝周[31]。4月11日,她擔任KIA老虎棒球隊的韓國職業棒球聯賽光州主場開球嘉賓[32]。4月26日,她出席第48屆百想藝術大賞頒獎禮擔任頒獎嘉賓,並獲頒最佳人氣女演員獎[33]。5月15日,她出席電影《錢的味道》VIP試映會[34]。5月31日,她出席音樂劇《綠野仙蹤》放映會。6月,她拍攝KBS獨幕劇《別擔心,是女鬼》,飾演女鬼妍花一角[35],並因此獲得2012年KBS演技大賞單幕劇部門的優秀演技獎[36]。7月12日,她出席KBS短劇《別擔心,是女鬼》製作發布會。7月12日,她出席電影《小偷們》VIP試映會。9月,她與演員朱相旭擔任第49屆韓國電影大鍾獎的宣傳大使[37]。19月13日,她出席第49屆大鍾電影節記者招待會活動。10月4日,她出席第17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式[38]。10月5日,她出席釜山國際電影節APAN。10月30日,她出席第49屆大鍾電影頒獎禮[39]。11月24日,她出席柳承龍的小型FM,當神秘嘉賓。12月31日,她出席KBS演技大賞[40]。

人物合影照(4張)
2013年1月,朴信惠與尹施允開始合作出演《鄰家花美男》[41]。1月3日,她出席TVN電視劇《鄰家花美男》製作發表會[42]。1月14日,她出席電影《7號房的禮物》VIP試映會。2月16日,她出席電影《7號房的禮物》清涼里樂天影院宣傳活動。3月11日,她出席電影《G.I.joe2》VIP試映會。4月29日,她出席微電影《愛的剪刀石頭布》首映會。5月,她被委任為韓國專利廳的宣傳大使[43]。5月9日,她出席第49屆百想藝術大賞,並憑「藝勝」一角獲得最佳女配角獎[44]。5月21日,她出席電影《溫暖的再見》VIP試映會。6月16日,她在首爾出席2013中國電影節開幕式[45]。7月4日,她出席微電影《愛的剪刀石頭布》無障礙版本的首映會。7月18日,她出席第17屆富川幻想電影節開幕式[46]。8月13日,她在首爾錄影湖南電視台節目《我是大美人》。10月,她主演的韓國電視劇《繼承者們》在韓國SBS電視台正式播出[47],並因此在安徽衛視國劇盛典獲得最受歡迎海外女演員[48],在SBS演技大賞中獲得十大明星獎、中篇電視劇優秀表演獎和最佳情侶獎[49]。

❺ 世界電影獎中最高獎項是什麼

世界電影獎中最高獎項是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奧斯卡獎,原名學院獎,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設立於1927年,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該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

奧斯卡金像獎為美國學院獎,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頒發。 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的好萊塢舉行。

多年來,美國影藝學院(AMPAS)都會邀請每個國家/地區推派一部劇情片來參加最佳外語片的競賽。「一個國家/地區推薦一部影片」的規定招致了不少的非議,因為一些多產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所製作的電影,也許足以獲得數個提名,但卻受限於最多僅能獲得一個提名。

而另外一個令人垢病的地方,是由於本身的制度關系,使得每個國家所推派的影片可能會受到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像是因政治因素而未能獲得國家的推薦,或是運用報名的機會來支持某位導演或是某個片廠。

然後支持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則認為,這種制度能保護較小的國家能得以和電影多產的國家相庭抗爭。這樣的制度對一些電影產量不多的國家來說(像被提名的喬治亞、尼泊爾和南非等國),就容易映演給更多的學院會員來看見。

❻ 《奇跡笨小孩》入圍遠東國際電影節,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奇跡·笨小孩》這部影片入圍了遠東國際電影節,而這部影片所主要講的是一段發生在南方深圳熱土,逆轉人生的拼搏傳奇故事。其實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成長最終成功的一個人物故事,看起來他是從小人物的視角來展開的,主要所反映的就是時代的變遷以及人身上的巨大的堅韌性和人的獨特魅力,總體而言,這部電影還是一部比較勵志的電影的。小人物的平凡奮斗,順著時代的潮流,感受著人間的冷暖,克服了一切的困難,曲折,堅持著一個目標,拚命向上的沖勁,最終獲得了成功,是很真實的一個人物是

❼ 各個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標准有什麼不同

國際電影節:一般是由舉辦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向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ZUMM)登記後,分別列入各種等級。其中A級為最高級,以下1--11均為A級電影節,排名先後順序如下:

1、法國·戛納電影節(Festivai de Cannes) 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以後每年5月10日至21日舉行,為期2周,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電影節越辦越紅火,成為最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各國電影界人士以能在此奪冠為榮。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我國故事片《菊豆》、《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荊軻刺秦王》等都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項。
官方網站: 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最高獎項: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自東、西德統一後,改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對東西方電影的對話、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每年2月7日至18日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影片《紅高粱》、《香魂女》、《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拿過大獎。鞏俐還被邀請擔任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
我國從1971年開始,多次選送影片參加該電影節的活動,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該電影節拿過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labiennale.org/en/
==============================================
4、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系西班牙舉辦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王後」之稱。電影節得到西班牙政府有關部門及一些企業和私人的支持、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凡未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的各國影片,不受數量限制,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都可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電影節每年一次,歷來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在6月或7月舉行,1973年又恢復在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
該電影節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1959年至1979年間正式評獎,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吉訶德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
5、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為東京大獎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屆電影節於1985年5月31日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該電影節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我國故事片《老井》獲得第2屆(1987年)電影節大獎和「東京都知事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過年》獲第4屆(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最佳女演員獎(趙麗蓉)。
官方網站: http://www.tiff-jp.net/
==============================================
6、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聖·喬治獎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舉行,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電影節的口號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該電影節是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靠政府撥款。
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官方網站: http://www.miff.ru/
==============================================
7、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水晶地球儀/水晶球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該電影節從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品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並附設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影片於1950年便參加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屢屢在電影節上獲獎。如故事片《中華兒女》、《祝福》、《聶耳》、《女大學生宿舍》、《芙蓉鎮》等等。可以說,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我國影片歷來所參加過的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最多的。
官方網站: http://www.iffkv.cz/
==============================================
8、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字塔獎

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
該電影節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官方網站: http://www.cairofilmfest.com/
==============================================
9、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爵獎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
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的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為了鼓勵亞洲新人創作、為亞洲電影向世界的擴張搭建平台,電影節於2004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下,設立了亞洲新人獎,並資金重獎亞洲電影新人。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將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定在上海還有很深的涵義: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文化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上海這個城市對電影情結的一個還願。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惟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目前唯一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官方網站: http://www.siff.com/
==============================================
10、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美洲大獎

創辦於1977年,由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蒙特利爾市政府大力支持及一些私人企業的資助舉辦的次年起改為比賽性。。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該電影節從第2屆起舉行評獎活動,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8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
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是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
1995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在第7屆(1983年)電影節上,我國和日本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ffm-montreal.org/
===============================================
11、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最高獎項:金樹商陸獎

創辦於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舉行。
官方網站: 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
說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
無聊老生搜集整理編輯,謝絕復制引用
==============================================

❽ 威尼斯電影節什麼時候開始啊

7月27日晚,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今年各單元的入圍影片名單。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執導的《放逐》(Fangzhu)和台灣導演蔡明亮的《黑眼圈》(Hei yanquan)雙雙入圍主競賽單元,這兩部影片將與其他19部影片一起角逐金獅獎。馮小剛執導、章子怡主演的《夜宴》(Yeyan)和陳木勝執導、成龍主演的《寶貝計劃》(Rob-B-Hood)分別入選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的展映單元和午夜展映單元。劉傑執導的《馬背上的法庭》(Mabei shang de fating)和馬來西亞導演何宇恆執導的《太陽雨》(Taiyang yu)將參加
「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的角逐,賈樟柯執導的紀錄片《東》(Dong)則是「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的有力競爭者。

8月30日,威尼斯電影節將以美國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的電影《黑色大麗花》(The Black Dahlia)拉開帷幕。9月9日,在放映俄羅斯導演帕沃爾·羅金執導的《奧斯特羅夫》(Ostrov)之後閉幕。

❾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影片

開幕影片:《三月十五日》(The Ides of March) 導演: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國家/地區:美國
《奪命金》 導演:杜琪峰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桃姐》(A Simple Life) 導演:許鞍華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 導演:魏德聖 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殺手喬》(Killer Joe) 導演: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 Friedkin) 國家/地區:美國
《地球最後之日》(Last Day on Earth) 導演:阿貝爾費拉拉(Abel Ferrara) 國家/地區:美國
《德州殺場》(The Fields) 導演:艾米坎安曼(Ami Canaan Mann) 國家/地區:美國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導演: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Tomas Alfredson) 國家/地區:英國
《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 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Andrea Arnold) 國家/地區:英國
《恥辱》(Shame) 導演: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 國家/地區:英國
《殺戮之神》(Carnage)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國家/地區:法國/德國
《梅子雞之味》(Chicken with Plums) 導演:瑪嘉莎塔琵(Marjane Satrapi)、文森特帕蘭德(Vincent Paronnaud) 國家/地區:法國/德國
《炎夏》(Un ete brulant) 導演:菲利普加瑞爾(Philippe Garrel) 國家/地區:法國
《阿爾卑斯山》(Alps) 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Yorgos Lanthimos) 國家/地區:希臘
《危險方法》(The Dangerous Method)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國家/地區: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
《黑馬》(Dark Horse) 導演:導演:托德索倫茲(Todd Solondz) 國家/地區:美國
《浮士德》(Faust) 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 國家/地區:俄羅斯
《庸才》(Himizu) 導演:園子溫(Shion Sono) 國家/地區:日本
《當夜幕降臨》(Quando la notte) 導演:克莉絲提娜康嫚希妮(Cristina Comencini)國家/地區:義大利
《內地》(Terraferma) 導演:艾曼紐爾克里亞勒斯(Emanuele Crialese)國家/地區:義大利/法國
《替代》(The Exchange) 導演:艾倫科勒林(Eran Kolirin) 國家/地區:以色列
《最後的地球生物》(L』ultimo terrestre) 導演:Gipi 國家/地區:義大利

閉幕電影
《悲傷的年輕女人》(Damsels in Distress) 導演:惠特斯蒂爾曼(Whit Stillman) 開幕影片:《Vivan las Antipodas!》 導演: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Victor Kossakovsky)國家/地區:德國/阿根廷/荷蘭/智利/俄羅斯
《白蛇傳說》 導演:程小東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奧邁耶的痴夢》(La folie Almayer) 導演:香特爾阿克曼(Chantal Akerman)國家/地區:比利時/法國
《傳染病》(Contagion)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國家/地區:美國
《WE之戀》(W.E.) 導演:麥當娜(Madonna) 國家/地區:英國
《飛蛾日記》(The Moth Diaries) 導演:瑪麗哈倫(Mary Harron) 國家/地區:加拿大/愛爾蘭
《硬紙盒小鎮》(Il villaggio di cartone) 導演:埃曼諾奧爾米(Ermanno Olmi)國家/地區:義大利
《莎樂美猜想》(Wilde Salome) 導演: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國家/地區:美國
《夏日嬉戲》(Giochi d'estate) 導演:羅蘭多考拉(Rolando Colla) 國家/地區:瑞士/義大利
《La Desintegration》 導演:菲利普福肯(Philippe Faucon) 國家/地區:比利時
《捷克列車員》(Alois Nebel) 導演:托馬斯盧納克(Tomas Lunak) 國家/地區:捷克/德國
《伊娃》(Eva) 導演:凱克麥羅(Kike Maíllo) 國家/地區:西班牙/法國
《歌之調》(Scossa) 導演:弗朗西斯科馬塞利(Francesco Maselli)、Carlo Lizzani、Ugo Gregoretti、Nino Russo 國家/地區:義大利
《La Cle des chants》 導演:Claude Nuridsany、Marie Perennou 國家/地區:法國
《恐怖兔子3D》(Rabbit Horror 3D) 導演:清水崇(Takashi Shimizu)國家/地區:日本
《Marco Bellocchio, Venezia 2011》 導演:彼得羅里皮(Pietro Marcello)國家/地區:義大利
《海耶茲的沉思》(La Meditazione di Hayez) 導演:馬里奧瑪通(Mario Martone)國家/地區:義大利
《Tahrir 2011》 導演:Tamer Ezzat、Ahmad Abdalla、Ayten Amin、Amr Salama 國家/地區:埃及
《The End》導演:Collective Abounabbara 國家/地區:敘利亞
《Vanguard》 導演:Collective Abounabbara 國家/地區:敘利亞
《Evolution (Megaplex 3D)》 導演:馬可布拉姆貝拉(Marco Brambilla)國家/地區:義大利
《慾海情魔》(Mildred Pierce) 導演: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 國家/地區:美國
《兩條路》(Duvidha) 導演:瑪尼考爾(Mani Kaul) 國家/地區:印度
《Questa Storia Qua 》 導演:Alessandro Paris、Sibylle Righetti 國家/地區:義大利(紀錄片)
《我們再也不能回家了》(We Can't Go Home Again) 導演:尼古拉斯雷(Nicholas Ray)國家/地區:美國
《Don't Expect Too Much》 導演:蘇珊雷(Susan Ray) 國家/地區:美國(紀錄片)
《India, Matri Bhumi》 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國家/地區:義大利/法國/印度(修復版紀錄片)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導演:Lisa Immordino Vreeland 國家/地區:美國(紀錄片)
《Joule 3D》 導演:大衛扎瑪尼(Nadia Ranocchi)、娜迪亞阮諾奇(Nadia Ranocchi)國家/地區:義大利
《Spell. The Hypnotist Dog 3D》 導演:大衛扎瑪尼(Nadia Ranocchi)、娜迪亞阮諾奇(Nadia Ranocchi)國家/地區:義大利
《Suite 3D》 導演:大衛扎瑪尼(David Zamagni)、娜迪亞阮諾奇(Nadia Ranocchi)國家/地區:義大利
《以父親的名義》(Nel nome del padre) 導演:馬可貝羅奇奧(Marco Bellocchio)國家/地區:義大利 開幕片:《片場殺機》(CUT) 導演:阿米爾納得瑞(Amir Naderi) 國家/地區:日本
《倭寇的蹤跡》 導演:徐浩峰 國家/地區:中國
《候鳥》(L'Oiseau) 導演:伊芙考蒙(Yves Caumon) 國家/地區:法國
《冰雹》(Hail) 導演:Amiel Courtin-Wilson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
《夜晚》(Nocturnos) 導演:Edgardo Cozarinsky 國家/地區:阿根廷
《Amore carne》 導演:Pippo Delbono 國家/地區:義大利、瑞士
《我是卡洛琳帕克》(I'm Carolyn Parker) 導演:喬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國家/地區:美國(紀錄片)
《薩爾》(Sal) 導演: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 國家/地區:美國
《婊子的榮耀?》(Whores' Glory) 導演:米歇爾格拉沃格(Michael Glawogger)國家/地區:德國、奧地利(紀錄片)
《主的羊群》(Die Herde des Herrn) 導演:羅穆阿德卡馬克(Romuald Karmakar)國家/地區:德國(紀錄片)
《無臉之物》(Stateless Things) 導演:金敬穆(KIM Kyungmook)國家/地區:韓國
《Girimunho》 導演:Helvécio Marins Jr.、Clarissa Campolina 國家/地區:巴西、西班牙、德國
《Photographic Memory》導演:Ross McElwee 國家/地區:美國(紀錄片)
《入侵者》(The Invader) 導演:尼可拉斯普羅沃斯特(Nicolas Provost) 國家/地區:比利時
《Shock Head Soul》 導演:Simon Pummell 國家/地區:荷蘭、英國
《Two Years at Sea》 導演:Ben Rivers 國家/地區:英國
《Alms of the Blind Horse》 導演:Gurvinder Singh 國家/地區:印度
《演說家》(The Orator) 導演:Tusi Tamasese 國家/地區:薩摩亞
《Lung Neaw Visits His Neighbours》 導演:Rirkrit Tiravanija 國家/地區:泰國/墨西哥(紀錄片)
《夏季》(Verano) 導演:José Luis、Torres Leiva 國家/地區:智利
《Kotoko》 導演:冢本晉也(Shinya Tsukamoto ) 國家/地區:日本
《小拇指》(Le Petit Poucet) 導演:瑪麗娜德范(Marina de Van)國家/地區:法國
《Swan》(Cisne) 導演:特雷莎維拉芙爾德(Teresa Villaverde) 國家/地區:葡萄牙
《你會和一個阿拉伯人發生關系么?》(Would You Have Sex with an Arab?) 導演:Yolande Zauberman 國家/地區:法國 (紀錄片)

❿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中國都有哪些電影入圍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有五位中國導演作品入圍。由婁燁執導的《蘭心大劇院》以及中國香港導演楊凡創作的動畫電影《繼園台七號》入圍主競賽單元,還有萬瑪才旦的《氣球》入圍了「地平線」競賽單元。蔡明亮導演的2003年的作品《不散》則在特別展映單元,曾兩次入圍戛納的邱陽導演的新作《O》入圍VR競賽單元。


中國電影與威尼斯電影節很有緣,其中華語電影6次獲得金獅獎,更是有威尼斯最年輕的影帝夏雨,也有影後鞏俐和葉德嫻,也有最佳導演蔡尚君。這次的威尼斯電影節,我們同樣期待我們的華語電影能夠大放異彩,讓世界看見中國電影的色彩。

閱讀全文

與第四屆尼泊爾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第一個手游改編電影 瀏覽:451
中國醫生電影意味著什麼意思 瀏覽:398
十大自然災害電影 瀏覽:451
2戰抗日戰爭電影推薦 瀏覽:772
萬達電影商譽如何破解 瀏覽:188
2018年6月上映哪些電影 瀏覽:620
有部美國電影女的叫奶牛 瀏覽:791
建業電影小鎮什麼證件能優惠 瀏覽:782
韓國電影女主角做陶瓷 瀏覽:925
日動漫本電影修羅道武士斬獸虎 瀏覽:435
一六電影院 瀏覽:231
龍泉煒岸城電影院 瀏覽:718
評分日本電影排行榜2015 瀏覽:240
哪個電視應用看電影免費的 瀏覽:239
微信買電影票可以用花唄嗎 瀏覽:38
2015經典電影推薦排行榜 瀏覽:103
教師日記泰國電影結局 瀏覽:805
貓飯大電影 瀏覽:165
日本忍者搞笑電影 瀏覽:39
初戀日本耽美電影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