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被稱為「電影療法中治療抑鬱症的最佳良葯」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描繪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總裁,被冤枉殺害妻子及她情人,而背判終身監禁,並在19年後從肖申克監獄成功越獄的故事。
本片以第三人稱自述的方式深刻刻畫了幾個典型人物。並在忠實原著故事的同時,對人物做了適當的的特寫和誇張。安迪的執著和慧黠;瑞德的理性和熱情;布魯斯的機械與悲切;獄長諾頓的陰毒,惡狠;獄警海利的殘暴與血性。……都通過其談話和行為,緊緊依靠本片線索,為故事展開鋪墊。
一主題
自由和希望是影片《肖》的線索,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取決於他潛在的希望有多遠大。安迪沒有做無畏的反抗現實的行為,而是以意志和理性支配行動,最終贏得了屬於自己的權利——自由。獄中的他為犯人爭取權利,也在不斷的給他們以「自由時刻」。肖申克充盈著滿目的教條,體制,壓迫。和那一個個屈服於制度化的心靈。導演是以一個監獄,折射出現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服從和馴化,還有巨大的商業壓力下,每個人無奈的制度化生活。正如瑞德所說的「你看那灰暗的高牆。剛開始,你厭倦他,逃避他,後來漸漸習慣,最後便徹底依賴他,這就是被體制化了。」
監獄束縛的僅是人的肉體,而體制束縛的是人的靈魂。在獄中,安迪的靈魂彷彿對著自己殘虐的肉體微笑。因為他的希望,是肅殺的灰牆無法阻擋的,是啞寂的囚房無法泯滅的。斯蒂芬·金使安迪成為一個精神化身,他代表離了全人類反抗困縛,不屈向前的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使人類內心深處的共鳴被挖掘出來,感化讀者。
本片上映後,贏得了當年奧斯卡七項提名,但由於略遜於《阿甘正傳》而無緣大獎。這也成為影史上的一個遺憾,使人們爭論至今。
二音樂
音樂的運用簡潔,恰當。本片三次展現「自由時刻」都使用了舒緩的音樂。
第一處:金色的夕陽,漫灑在黑漆的屋頂上。沒個犯人都安逸的享受安迪幾乎用生命換來的冰啤酒,表情是那樣恬適,淡定。「彷彿自由人在修葺自家屋頂一樣」這時,一段優美的音樂緩緩奏起,響跫在天空中,人們眉宇見流露出自由的目光。安迪此時在笑,是詭異?是享受?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二處「安迪將門反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老唱片。悠揚的歌聲飄飄飛出揚聲器,聲音略過的地方,每個人都抬頭仰望,傾聽,佇立。」那兩個義大利女人在唱什麼,我至今不曉得。有些東西不說更好。那是筆墨難以形容的美境,但會令你心傷。那音樂飛揚,更高,更遠,彷彿越過層層圍牆超越所有人所夢想的。…….音樂就像陰霾天氣里,破雲沖向大地的一束陽光,溫暖著人們的心靈,給人生存的希望,安迪閉目欣賞,得意於自己的沖動,安享著對他人的救贖。
第三處:影片結尾,瑞德越境來履行對安迪的約定。這時音樂早以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充斥耳鼓,和畫面中的風景融為一體,舒適,安詳。當瑞德一步一步,踏著細軟,金黃,的沙灘走向安迪,安迪停下手中的工作,鏡頭拉遠,在天空中見到海岸邊的兩人緊緊擁在一起。明晃晃的陽光,溫潤的照耀著天地,碧藍波凈的太平洋安靜的映著廣闊無垠的天空,鏡頭無限遠離水平線,更多的天地充斥其中,象徵著兩人無限美好而博遠的未來。導演就這樣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童話式的結局,讓人心底暖暖的。
三處經典而干凈的音樂插入,幾乎完美的詮釋了自由的含義,也使整部片子結構更明朗統一。
三對比
由於原著作者的精心布置,《肖》里有大量的矛盾點。如在監獄里,安迪遭受的迫害,和朋友們的友誼形成對比。安迪在獄中的寡言,和他爬出污水管後文雅大方的談吐,形成對比。還有色彩調度的對比:獄中大部分都是以灰和黑等暗色為主色調,與其不同的是,外面世界的天空是別樣的湛藍,陽光也別樣的輝煌。色彩也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海利射殺年輕人後藏匿到了黑暗一角,代表了他黑暗的心靈性格和生活的暗度。
大量對比中,尤以布魯斯,瑞德和安迪出獄後的生存狀況和精神態度的比較更鮮明,更突出主題。
布魯斯被判了50年,而後被假釋出獄。在獄中他管理了幾十年圖書館,是個值得尊敬的老者。但出獄後的他如同一隻沒有了飛行能力的鳥兒,在隔世50年之久後,回來社會,自己是那樣的無助,這就是被「制度化」了。離開肖申克,他一無是處,最終他看破世間一切,而選擇死亡。對於他或許這就是最好的歸宿,因為他心以死,留下一個機械空落的肉體又有什麼用呢?「老布到此一游」簡短的幾個單詞深深的烙在牆上,唯一證明了他曾經來過,看到這兒未免使人為他傷心,落淚,感嘆!
瑞德在出獄前曾兩次申請假釋,可未曾被批准。當他幾乎對此絕望時,卻戲劇般的重獲自由。獄中只要你給的起報酬,他便可以弄到任何違禁物,是個受尊寵的人。當被假釋回到普通人中間後,他也感到與老布一樣的空虛無助與失落,也曾幾度絕望。可終因安迪留給他的一句承諾,才使他能活著見到老友,並開始了真正的自由生活。可見希望的力量之大,他給予人們崇高的人生價值,這才是或著的動力源泉。
安迪在獄中也算是受盡了人間之痛,在爬出500碼的污水管道後,他在雨中伸展雙臂,就像被囚禁的鳥兒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天空。之後他拿走了諾頓的所有贓款,過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也使壞人得到了應有的懲治。他和別人的不同是他內心永遠都充滿了希望,也就以自己的行動來警醒世人,一定要珍惜自由。
很諷刺的是,劇中的人物,在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里,都表現出了壓抑。而當遠離人潮,過上「出世」生活後,便感受到了真正的舒適和快樂。
四批判
法庭上幾句草草的問答,律師的不怎麼充分的證詞,和幾條說不通的推理,足以揭露司法的黑暗形象。把一個人從天堂拉到地獄,是如此簡單。
海利的殘暴:在獄中,「他可以打爆任何人的頭」,把犯人的生命當兒戲,他是那樣無情血腥。
諾頓的陰毒:他時時以《聖經》為旨,卻干著慘無人道的事情。「所有人都要聽神的。而在這兒(肖申克),我就是神」。他為了讓無罪的安迪繼續為他從事經濟犯罪,便和海利一起殺害了安迪案的知情者。
由這兩人典型人物,導演達拉邦斯反映了當代社會中的不公平,和美國黑暗的政治壓迫。強烈的批判了美國所謂的人權,著實諷刺了美國司法的權威性。而安迪捍衛的才是真正的人權,而且是最基本的權利——自由。
五技巧
本片大量運用了特寫鏡頭來展現人物的表情變化和內心活動。當諾頓檢查暗地囚房,拿著那本藏有鑿子的《聖經》,問安迪問題時,安迪眉頭微鎖,卻又不慌不忙。那種不安和焦慮通過畫面清楚的表現出來。還有在看獄友們享受啤酒時,臉上流露的怪異的笑容,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長鏡頭在本片幾乎沒用到,相反幾組經典的蒙太奇應用,使作品更巧妙。影片開頭時,安迪在法庭的畫面和兇手行凶的現場穿插播放,使兇手形象加以神秘,為故事設置懸念。
蒙太奇更戲劇的講述人物命運與人物心理,使影片更具客觀性。
六總評
《肖申克的救贖》還有幾個中文譯名《刺激1995》,《月黑高飛》,《地獄諾言》,但這「救贖」二字卻更震撼人心。主人公不僅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世間每個處於混沌中的被禁錮的靈魂。自由和希望的主題被充分的展現出來。
雖然本片沒有脫離好萊塢式的商業性的結局,故事的發展太順乎應當,結局也是大團圓。但他仍是一部值得反復欣賞觀看的藝術片。是載如世界影史的不朽傳奇。
安迪說「世上的人只做兩件事,忙著生,或忙著死。」
❷ 尋找講述抑鬱症患者生活的電影
《雨人》,湯姆克魯斯和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達斯汀霍夫曼演的雷蒙是一位抑鬱症患者,片中描寫了抑鬱症患者的生活,這部電影中描述了湯姆克魯斯扮演的弟弟在與他在二十年後相認的親哥哥抑鬱症患者雷蒙的相處中,由原來的只顧金錢變得懂得關心人,是很好的講述親情的電影。我說不清,但是很感人。
《戀戀筆記本》也是以半倒序方式,從患抑鬱症(好像不是這個病,是間歇性失憶症)的女主人公的生活再到回憶以前她和男友(現在的老伴)的曲折的愛情故事,也是很感人的。
❸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抑鬱症的電影有《丈夫得了抑鬱症》、《情歸新澤西》、《關於一個男孩》等。
《丈夫得了抑鬱症》根據細川貂貂根據和丈夫望月昭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妻子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
《丈夫得了抑鬱症》劇情簡介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高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
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高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❹ 美國有部電影故事主題是在醫院男主角是個男孩得了憂鬱症最後愛上了一個女孩!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說來有點可笑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2010)
望採納
❺ 有部電影有一個人得了抑鬱症後來去了精神病院,出院後成了一名心理醫生
如果你說的是西方的歷史的話,應該是榮格的一位女病人(好像俄羅斯人)薩拜娜。後來成為兒童心理學專家。《我美麗的守護天使》和新拍的《危險方法》都是講他們的故事的。
❻ 人世艱難,仍有光明 | 與抑鬱症有關的十部電影
當值編輯 | 大花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營
「應用心理學之父」於果•明斯特伯格說過電影是「一種心理學游戲」 ,一部好電影有的時候勝過一本好書。
的確,一本好的電影能帶給我們的心靈啟迪,有時候會深深影響我們一生。我在讀中學的時候,當時學校有美學課,讓我們在課堂上看《音樂之聲》、《羅馬假日》、《忠犬八公》等等一部部影響世界的好的電影。然後這些電影一直留在我們心中,影響著我們、溫暖著我們。我在能量場不強的時候,也會有看不進書的時候,但這時候去看本電影,說不定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關於抑鬱的影片中,有一本影片印象深刻---《丈夫得了抑鬱症》。夢想成為漫畫家的晴子,和老公幹男以及寵物蜥蜴生活在一起。老公不僅工作認真,而且還每天自己做便當,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可有一天,他卻拿著刀走到晴子面前說自己想死。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是患上了抑鬱症。晴子覺得自己老是專注於畫不受歡迎的漫畫,而疏忽了丈夫,缺少對他的關心。於是她以離婚威脅老公辭職,為支撐家裡的開支,主動去編輯部請求接漫畫的工作。後來,老公的病情逐漸好轉,而與抑鬱症抗爭的這一年間,夫妻倆度過了前所未有的艱辛時光,同時也得到了最寶貴的收獲。
「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妻子從頭至尾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即「人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電影借妻子小晴之口道出的這句人生哲學,實際是面向所有人的。
當一味地埋頭向著所謂的成功而「努力」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自己內心的體驗。我們不敢享用食物的美味,小心翼翼地計算卡路里,艱難地維持體重,因為我們覺得要「努力」變瘦;我們放棄自己本來想做的,去選擇忍受日復一日乏味的工作,因為我們覺得人要「努力」上進。
在無盡的社會比較中,我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夠「努力」。長久被壓抑的內心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
影片最後,妻子將陪伴丈夫與抑鬱症斗爭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漫畫的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
妻子的作品鼓勵了許多正在被抑鬱症折磨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希望。妻子對丈夫說:「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
這本片子,通過電影真切的表現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患有抑鬱症的這個群體。也讓抑鬱症患者放下沉重的負擔,真的有人和你一樣。你不是不努力,而是病了,人生其實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也有郁友向我們推薦,在他抑鬱的時候,鼓勵他堅持下去的電影,如《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在一夜之間被冤枉是殺害妻子及其情夫的兇手而鋃鐺入獄,歷經二十年的越獄計劃及操作之後,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最終成功越獄、並重獲自由的故事。(肖申克是監獄的名字,不是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是安迪。)
肖申克,重重密不透風的高牆,嚴酷的管理體制,還有來自「三姐妹」的肉體加精神的雙重摺磨,這樣的摧殘對於一個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人無疑是滅頂之災。正如瑞德所說:「剛進入監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而那些存活下來的人,也不過是一群沒有自由、沒有希望、沒有信念、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罷了。
但是安迪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淪為體制化的犧牲品,可想而知這個人的心理素質有多麼強大!他智慧而勇敢,冷靜而堅強,從容不迫地利用學識和時機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重生的奇跡。
也以此鼓勵自己,面對困難,我們要放下浮躁、抱怨,去思考解決方式;鼓勵自己努力、堅強地活著。
有些路,一個人走很難,但是有朋友陪著一起走,一切都變得有趣起來。電影療愈營等你來。
雖然抑鬱症很容易讓人絕望,電影中呈現的抑鬱症也是一片灰暗,但是,了解它才能戰勝它,不是沒有對抗它的力量,你自己,還有你身邊可以幫助你的人,都可以成為對抗陰暗的一片光。 與抑鬱症有關的十部電影~
1 《丈夫得了抑鬱症》
▼ 影片簡介
夢想成為漫畫家的晴子,和老公幹男以及寵物蜥蜴生活在一起。老公不僅工作認真,而且還每天自己做便當,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可有一天,他卻拿著刀走到晴子面前說自己想死。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是患上了抑鬱症。晴子覺得自己老是專注於畫不受歡迎的漫畫,而疏忽了丈夫,缺少對他的關心。於是她以離婚威脅老公辭職,為支撐家裡的開支,主動去編輯部請求接漫畫的工作。後來,老公的病情逐漸好轉,而與抑鬱症抗爭的這一年間,夫妻倆度過了前所未有的艱辛時光,同時也得到了最寶貴的收獲。
▼ 推薦理由
電影最好的地方,正是在於它真實表現了一個人,面對熟悉卻一無所知的疾病時,所做出的反應。妻子買來一堆專業書籍,弄清楚抑鬱症是什麼病,有什麼病症,應該如何對待病人。妻子陪丈夫一起去公司辭職,體驗了一把丈夫每日乘坐火車上班的痛苦,「原來你每天上班要這么辛苦啊。這么多年來,謝謝你了」,丈夫聽了在地鐵上嚎啕大哭。妻子業余工作是畫漫畫,在雜志上有些畫稿的工作,趕稿時對丈夫不耐煩,丈夫偷偷跑到廁所自殺,最後被妻子救下來,兩人抱頭痛哭。丈夫有時候一連多日都睡不著覺,妻子嫌棄他,自己一個人睡。丈夫有時候一連多日都在睡覺,妻子也嫌棄他。正是在不耐煩、暴躁、溫柔和敏銳中,許許多多的小動作,還原了一個抑鬱症病人的家庭生活。
2 《情歸新澤西》
▼ 影片簡介
安德魯·拉治因為小時候父親的影響導致他的生活一直處於灰暗之中,他的感情像一潭死水般波瀾不興,終日顯現出一副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漠不關心的樣子。如今,盡管多年過去了,他的內心仍舊沒能解放出來,並且始終在服用抗抑鬱葯物。這一次由於走得匆忙,他忘記帶上了自己一直依賴的那些葯,沒想到,這反而成了他扭轉自己命運的一步。
▼ 推薦理由
《情歸新澤西》前半部分離奇搞笑,充滿了有趣的情節,但後半部分逐漸嚴肅起來,配樂和歌曲也是該片的一大亮點。導演通過一幕幕怪誕又充滿想像力的畫面,將這個無厘頭又帶著淡淡傷感的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表現出人們在孤獨的現實世界中,尋找自我價值的心路歷程。
3 《關於一個男孩》
▼ 影片簡介
韋爾,年近40歲的英國單身男人,整天天無所事事、無憂無慮,不願負責任,靠父親的版權費過日子。突然他發現和單親媽媽約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於是他自稱是單親父親參加了單親聯誼會,在此過程中他認識了一個漂亮的單親媽媽的好友的兒子麥克斯。
麥克斯,一個十來歲的問題男孩,性格孤僻古怪,和患有憂鬱症並曾試圖自殺的的單親媽媽一起生活,在學校備受欺負和歧視。麥克斯天真地認為韋爾能幫助自己的媽媽走出憂鬱症,於是死命地纏住他不放。起初韋爾十分抗拒,慢慢地兩個人開始建立友誼並相互影響,韋爾開始渴望家庭,麥克斯也逐漸融入周圍的環境。
▼ 推薦理由
像男主角韋爾這樣一個鬆散的男人形象在銀幕上總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吸引力,正像休·格蘭特所說的,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普遍缺乏責任感的時代。人們寧願去享受人生,也不願背負起本來應該肩負的責任。而韋爾正是反映了這樣一種心理,並且很委婉的在最後呼喚了一種責任的回歸。
4 《憂鬱症》
▼ 影片簡介
浪漫之夜,才華橫溢的美麗少女賈斯汀(克斯汀·鄧斯特 Kirsten Dunst 飾)和心愛的麥克(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ård 飾)步入婚禮殿堂,姐姐克萊爾(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飾)和家人們為了她一擲千金,盡心操持。然而莫名的恐慌與悲傷襲上心頭,令賈斯汀整晚鬱郁寡歡,她的婚姻剛剛開始就已到了破敗的邊緣,與親友同事的關系也變得分外緊張。克萊爾試圖將妹妹帶出憂鬱症的困擾,然而收效甚微。與此同時,一顆神秘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飛速逼近,似乎正是它帶來了賈斯汀的憂郁,又似乎那原本郁結心中的煩惱只不過被它釋放了而已……
▼ 推薦理由
導演在影片里相當出色地把每個人的嘴臉都刻畫得非常到位,在他的展示中這一段落恍然間有種種眾生百態的感覺。整部電影則結合了科幻和寫實的兩種方式,秉承著導演使用手持式攝影的個人風格,在這些晃動、失焦、略有些不平衡的鏡頭里,把人類心理的恐慌和焦慮烘托得呼之欲出。
5 《海倫》
▼ 影片簡介
她,海倫,事業有成,雖離異,但是也有一個愛自己和疼女兒的老公,誰能想到這美滿的背後卻藏著一個惡魔:她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自殺兩次未遂,也許命不該如此。然而倔強的她拒絕治療也不想親人看到她最糟糕的一面,於是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走在了一起。一聲「媽媽」喚醒了沉睡的記憶也激起了治療的勇氣。海倫能夠獲得新生嗎?她還能回到過去嗎?另一個女人的命運又是如何?
▼ 推薦理由
裡面重度抑鬱症症狀相信很多嚴重的患者都經歷過,而且對於症狀的一系列外在描述都能讓人感同身受。比如呼吸困難,歇斯底里,無法閱讀,嗜睡失眠,自殺傾向等。
6 《薇羅妮卡決定去死》
▼ 影片簡介
薇羅妮卡是一名28歲的女青年。在旁人的眼中,她無疑是一名「成功人士」——有一張漂亮的面孔,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處舒適的住所,這些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得到的東西對於薇羅尼卡來說彷彿是與生俱來。可是,只有薇羅尼卡自己知道,她內心中的那個黑洞是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無法填補的,在這個孤獨而又冷漠的世界裡,煢煢獨立的她要忍受多少的痛苦才能安然的度過枯燥而又乏味的每一天。終於,忍無可忍的薇羅尼卡做出了決定,她決定去死……
▼ 推薦理由
現代社會,人們內心的感受與富足的物質條件反差越來越大,孤獨感、無意義感越來越明顯。有的人厭惡在這世界上微不足道的弱小感;有的人選擇遠離人群,行為邊緣化;有的人在希望落空的絕望里幻滅、墮落……與其說他們偏離了「正常」的生活,莫不如說他們是在這個「正常」社會里試圖反思自我的一群人,他們的「異常」,或許是太傾注於做自己,而拒絕和世界和解。
7 《超脫》
▼ 影片簡介
影片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是一個代課老師,他接觸的是問題少年教育,因他知道要把一個人從某種問題的精神牢籠中完全拯救出來是很難的,並且這種徒勞的失敗感讓他選擇當一個職業的代課老師,不用背負太多的責任感來做一些讓他感覺徒勞的事。他接了一份新的工作,到一間特殊的公立學校任教。這所學校集中了那個區最多問題的少年。他告訴自己應該在代課這一個月期間只需照本宣教,在課堂上不出現殺人事件,一切如常進行,他一個月後就可以拿到薪水功成身退。但最後還是逃不過內心對這些少年的同情和某種意義上的責任,開始嘗試著引導和教育他們面對和改變這種內心病症。最後在影片結尾一個女孩的死亡又一次讓主角陷入這種無力感。
▼ 推薦理由
影片以加繆的話作為開場白,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適用於所有第一人稱的故事。正給人一種我距離自我是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又如此真實的錯亂感。影片在結尾處首先用一個沐浴在陽光中的溫馨擁抱給了我們無限的希望,又在頹唐的廢墟中將這一切統統擊碎。或許,擁有有限生命的我們只能如此,面對荒謬的現實,投入無比巨大的熱情,成為一個荒謬的英雄,不去考慮其中的意義,正如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巴斯德特)
8 《最後的日子》
▼ 影片簡介
布雷克(Michael Pitt 飾)一個通身充滿憂郁氣質、內心敏感纖細的音樂人。商品社會和都市喧囂已經讓他精疲力竭,他從大都會逃脫,躲在森林中的別墅。穿著怪異的他每日喃喃自語在林中穿梭游盪,榮譽和金錢,地位與名望在這一刻全部失去了意義。即便如此,周遭的世界仍不斷侵犯著布雷克最後的領地。朋友、經紀人、錄音室、陌生人……你來我往,不絕如縷,而真正有幾人關心布雷克內心的嬗變?幾日的獨處後,布雷克獨自在地下室演奏最後一支曲子,隨後仰望天堂,不再回來… 本片根據涅磐樂隊(Niravana)主唱柯特•科本(Kurt Con)生前最後的一段經歷改編。
▼ 推薦理由
這片子看完之後,每一個觀者都能感受到電影里散發出來的絕望氣息。電影里的主人公帶著不斷的喃喃自語,他在森林裡走來走去,在河邊獨坐。偶爾朋友們站在他身邊他幾乎熟視無睹,有時會突然的崩潰。片子里的音樂都很好聽,電影里的主人公最後自殺的鏡頭是缺失的,但是依然在結尾為觀眾帶來了自殺後的虛空和無助感。
9 《兩天一夜》
▼ 影片簡介
桑德拉是一個剛走出憂鬱症的女工、兩個孩子的媽媽,卻馬上面臨工廠裁員和失業。在丈夫堅定的支持和陪伴下,她要在一個周末的時間,去說服同事工友們為她重新投票,以保住至關重要的工作。然而,選擇支持她的工友需要是以失去1000歐元的獎金為代價。
▼ 推薦理由
《兩天一夜》彷彿一個西部公路片,人們踏上征程,為了生存掙扎,直面利益和人性的對立做出選擇。而達內兄弟帶著沒有偏見的鏡頭,誠懇寫實地紀錄下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反應可能是溫情、無奈甚至無情,影片卻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的道德綁架來做出審判。唯一的反面角色是代表資本家的工頭和企業主,他們從資本出發的冷酷和算計,達內兄弟輕筆帶過,表達的力量卻毫不含糊。
10 《踏血尋梅》
▼ 影片簡介
2009年,十六歲的湖南女孩女孩王佳梅(春夏 飾)追隨改嫁的媽媽和姐姐的腳步來到了香港,全新而陌生的環境,她感覺到格格不入,與家人的關系也逐漸緊張起來。志願成為模特的佳梅以助理身份入行,嘗盡了圈內的苦辣酸甜,最終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出賣肉體。直到某天,她認識了擁有悲慘童年經 歷的肥仔丁子聰(白只 飾),兩人的命運同時朝著悲劇的方向轉變。繁忙的警署內,肥仔前來自首,負責此案的臧SIR(郭富城 飾)針對相關人士展開調查,在此過程中,佳梅和丁子聰個人的故事交替展開。猶如兩條悲傷的河流,最終匯成混雜著血污與淚的黃泉之水…
▼ 推薦理由
《踏血尋梅》有著傳統港式奇案電影的外殼,卻滲透著極為豐富感性的內涵。以案件來放大人性的光明與陰暗面,將生命走向毀滅的過程渲染得孤絕凄美。通片充斥了大量的血腥殘忍的肢解鏡頭,以及情色片段。但這些並不是《踏血尋梅》的種種噱頭,而是對於電影主題內涵非常刺眼的解析表達。殘酷的唯美的共冶一爐,讓這尋梅的踏血之旅顯得更加凄美動人。
- end -
❼ 一位從小得精神病的美國女孩(好像是抑鬱症)長大的故事,請問這個電影叫什麼了,我在電視上看到的
自閉歷程TempleGrandin(2010)
導演:米克·傑克遜
編劇:
主演:克萊爾·丹妮絲/朱莉婭·奧蒙德/凱瑟琳·歐哈拉/大衛·斯特雷澤恩
類型:劇情/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0-02-06
片長:107分鍾
又名:星星的孩子(台)/坦普爾·葛蘭汀/天寶·葛蘭汀/TempleGrandin:在圖像中思考/唐普爾·格蘭丁/自閉人生
自閉歷程的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自幼患有自閉症的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天寶·葛蘭汀(克萊爾·丹尼斯ClaireDanes飾)的個人自傳改編而成,講述天寶與眾不同的成長經歷。
天寶四歲時被醫生診斷為自閉症,母親嘗試多種方法讓天寶開口說話。為了讓天寶擁有正常人的生活,媽媽忍痛送她去一間寄宿學校念書。在這里,天寶認識了開啟她天賦大門的恩師卡洛克博士。在恩師的幫助下,天寶順利考入了大學。臨上大學前的暑假,天寶來到姨媽家的農場度假。自此,天寶對牲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大學里天寶製作「擠壓機器」來平復緊張情緒。畢業後,天寶繼續從事畜牧業的研究學習,設計出大大提高屠宰率且更為人道的屠宰方式。天寶以她獨有的方式去認知世界,「像牲畜一樣的思考」,在自閉症研討會上大聲的講出自己的親身經歷……
❽ 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靈異第六感
第六感
鬼眼
拍攝日期
1998年9月21日 -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Eastman)
洗印格式
35 mm (Eastman)
製作成本
$85 (單位:百萬美元)
票房成績
全美首映票房:$26,681,262.00 (單位:美元)
全美累計票房:$293,506,292.00 (單位:美元)
海外累計票房:$379,300,000.00 (單位:美元)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編劇 Writer
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Dr. Malcolm Crowe
海利·喬·奧斯蒙 Haley Joel Osment .....Cole Sear
托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Lynn Sear
奧莉維亞·威廉姆斯 Olivia Williams .....Anna Crowe
米莎·巴頓 Mischa Barton .....Kyra Collins
唐尼·沃爾伯格 Donnie Wahlberg .....Vincent Grey
特拉沃·摩根 Trevor Morgan .....Tommy Tammisimo
卡迪·斯特瑞蘭德 KaDee Strickland .....Visitor #5
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製作人 Proced by
弗蘭克·馬歇爾 Frank Marshall .....procer
凱瑟琳·肯尼迪 Kathleen Kennedy .....procer
Barry Mendel .....procer
Sam Mercer .....executive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James Newton Howard
攝影 Cinematography
Tak Fujimoto
剪輯 Film Editing
Andrew Mondshein
選角導演 Casting
Avy Kaufman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Larry Fulton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Philip Messina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Douglas A. Mowat .....(as Douglas Mowat)
Susannah McCarthy .....(uncredited)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Joanna Johnston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Sonia Bhalla .....second second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99年8月2日 ..... (Philadelphia) (premiere)
美國
USA
1999年8月6日
泰國
Thailand
1999年8月27日 ..... (limited)
中國台灣
Taiwan
1999年9月8日 ..... (Taipei) (premiere)
中國香港
Hong Kong
1999年9月9日
新加坡
Singapore
1999年9月16日
韓國
South Korea
1999年9月18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1999年9月23日 ..... (premiere)
中國台灣
Taiwan
1999年9月23日
智利
Chile
1999年9月30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
1999年10月1日
以色列
Israel
1999年10月1日 ..... (premiere)
阿根廷
Argentina
1999年10月7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1999年10月7日
以色列
Israel
1999年10月7日
冰島
Iceland
1999年10月15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1999年10月21日
巴西
Brazil
1999年10月22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1999年10月27日
義大利
Italy
1999年10月29日
墨西哥
Mexico
1999年10月29日
挪威
Norway
1999年10月29日
日本
Japan
1999年10月30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1999年11月4日
埃及
Egypt
1999年11月5日
希臘
Greece
1999年11月5日
英國
UK
1999年11月5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99年11月10日 ..... (Davao)
馬爾他
Malta
1999年11月17日
瑞典
Sweden
1999年12月13日 ..... (Lucia Movie Night)
荷蘭
Netherlands
1999年12月23日
比利時
Belgium
1999年12月29日
德國
Germany
1999年12月30日
斯洛伐克
Slovakia
1999年12月30日
法國
France
2000年1月5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0年1月5日 ..... (French speaking region)
丹麥
Denmark
2000年1月6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1月6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0年1月6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芬蘭
Finland
2000年1月7日
瑞典
Sweden
2000年1月7日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2000年1月13日
波蘭
Poland
2000年1月14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1月14日
西班牙
Spain
2000年1月14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1月21日 ..... (Febio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1月27日
科威特
Kuwait
2000年2月9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0年3月3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5年3月6日 ..... (TV premier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版本一
在這部恐怖的心理電影中,8歲男孩科爾無法擺脫內心深處一個可怕的秘密,那就是藏在他體內的魔鬼。那些好像是來自地獄深處的魔鬼向他提出了許多問題,並帶給他許多超自然的能力,科爾對他們的造訪感到非常恐懼,對於自己擁有的超能力又感到非常困惑,他不敢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別人,最後只能求助於兒童心理學專家馬爾科姆博士(布魯斯威利飾),博士竭力去調查關於科爾擁有的超自然能力的真相,並力圖幫助他擺脫,結果把自己也陷了進去,遇到了更多可怕而又無法解釋的事情,博士可以幫助小科爾度過難關嗎?
版本二
麥爾康醫生是一名傑出的兒童家庭心理學者,幫助過不少問題兒童走回正路,也因此獲得市政府的表揚。不料,一名接受過麥爾康醫生治療,但未成功的青少年卻闖入麥爾康醫生家中,槍傷醫生後,再舉槍自盡。
一年後,麥爾康醫生再度面臨一件與自盡青少年相似的病例。醫生決定再試一次,幫助這名叫做柯爾的小男生。柯爾擁有陰陽眼,長久以來飽受鬼魂的困擾,不時會見到死去的靈魂,讓他十分害怕。
麥爾康醫生對柯爾伸出援手,卻不為柯爾所接受,因為柯爾認定沒有人可以幫助他脫離現狀。在麥爾康醫生不斷的堅持下,終於柯爾逐漸心防,讓醫生了解自己的問題,也慢慢地接受他的建議。在治療柯爾的同時,麥爾康醫生發現自己的婚狀況出現問題,他的太太不但冷落他,而且似乎有了外遇。於是麥爾康同時面對工作上與婚姻上的兩個難題。
柯爾在醫生的開導陪伴下逐漸接受自己擁有陰陽眼的事實,就在整件事似大功告成、功德圓滿之際,麥爾康醫生卻有一個驚人的發現。
版本三
費城有個九歲小男孩生活在一個單親媽媽的環境里,他自稱能見到死人。他的心理醫生在一年前曾經遭到他以前一個治療失敗的病人的槍擊,因此發誓要盡力幫助這個孩子。在小孩的幫助下,他解開了一個後媽下毒害死小女孩的疑案。但真正的驚訝出現在影片結尾,當醫生完全信賴男孩的話後,他發現自己跟妻子的關系出現微妙的變化,最終意識到自己所存在的環境。
❾ 推薦一些關於抑鬱症 或者 心理現象 的電影,較為深刻的。謝謝。
禁閉島
抑鬱症
美國精神病人
羞恥
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