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首次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漁光曲。
上世紀20年代和40年代,共有18部國產影片進軍世界各國和香港、澳門地區,其中1934年由著名導演蔡楚生拍攝的故事片《漁光曲》,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獲獎。這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故事片,蔡楚生也成為我國第一位獲得國際獎的電影藝術家。
影片介紹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開始公映。這年,上海地區盛夏早來,且是60年來少見的酷熱,氣溫高達39.9度,各式人等觀看《漁光曲》的熱情卻持久如新,連映84天場場爆滿,創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誠如《申報》記載:「在盛暑中能如此持久挺拔,的確空前未見,堪稱奇談。」據說這還「打破了世界影片映期最高紀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Ⅱ 誰知道歷年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急!
1、1978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Ⅲ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成就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在中國電影行業內獲得國際獎項最高的就是《卧虎藏龍》。
三、《卧虎藏龍》這部電影緊緊的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而這部電影更像是為西方人專門制定的電影,在李慕白和於秀蓮這兩位主人公中,擁有柏拉圖一般的愛情,對話就像是莎士比亞一般,而這一部電影更像是美國的影片,所以說這部電影的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李安向外國人展示了很多的中國元素,而是用最恰當的方式讓很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部電影在中國電影歷史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讓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欄中。
Ⅳ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Ⅳ 中國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
中國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項
1、金像獎
金像獎是中國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項之一,它創立於1962年,是華語三大獎項中歷史最長的。一般情況下,金像獎是一年一屆,除了台灣的評審團還會有國外的評審團加入,國際化的金馬獎含金量是最高的。
2、金雞獎
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每兩年一屆,與百花獎隔年輪流舉辦,一般由專家組+中國影協+中國文聯+大眾評委組成,由於國內放映的電影審核制度比較嚴格,很多電影無法上映,也導致了其有一定的局限,但近年來表現逐漸要超越金像獎。
3、香港金馬獎
它創立於1982年,一般金馬獎只頒發給香港地區的影片,擁有很強的地方保護色彩,而且香港電影逐漸下滑之後,其在華語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也逐漸下降。
4、金爵獎
它創立於1993年,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組成評委團,近年來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在不斷,含金量越來越高。
5、百花獎
它是中國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項之一,創立於1962年,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體現了新中國人民對於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追求。與金雞獎隔年評選一次。
6、華表獎
它設立於1994年,由中宣部、廣電總局和國家電影局主辦電影獎項,2005年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和金雞獎、百花獎合成國內三大電影獎項。
Ⅵ 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的榮譽影片的是哪個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歌女紅牡丹》是第一部有聲電影,《風雲兒女》被稱為它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而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是《漁光曲》,它獲得了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榮譽獎。三大電影節都獲得了演員榮譽。
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開放,人們長久以來的觀影慾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和滿足。最重要的是今年國內出現了很多口碑不錯的電影,為一舉超越北美市場奠定了基礎。相信經過這一次,我們的電影事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Ⅶ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1987年),大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國際大獎——金熊獎,同時捧紅了國際巨星鞏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1993年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Ⅷ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Ⅸ 14部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影片,導演們的崛起嗎
1《霸王別姬》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以上就是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14部華人影片。
Ⅹ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