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電影節是怎麼分級別的
國際電影節分為A類、B類。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B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1)世界四大國際動畫電影節擴展閱讀:
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分別為: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2、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3、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4、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5、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6、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7、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8、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9、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0、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11、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12、印度-印度國際電影節;
13、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14、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
15、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B. 國際四大電影節分別是
美國奧斯卡電影節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1979年已是第五十一屆。主要項目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德國柏林電影節
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如今已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電影節之一。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
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每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都要選出大約50部故事片和20多部短片,分為參賽影片、非參賽影片、短片、"某種關注"四類進行展映。
從1978年開始,設立"金攝影機獎"獎勵參加展映的最佳處女作。1998年又新增了"電影基金獎"和"職業:製片人"獎兩個獎項。
非參賽影片通常是曾經獲過戛納獎的導演的作品,他們不希望再參加競賽。非參賽影片還包括要求作特別安排如作午夜場放映的影片。
"某種關注"類屬於正式入圍的非競賽單元影片。在這個單元展映的處女作影片可以競爭"金攝影機獎"。
金棕櫚短片獎授予兩部15分鍾以內的優秀短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1998年開始推出名為"電影基石獎"的新獎項,旨在發現和鼓勵全球范圍的青年電影製作者。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義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的兩周里都是世界影壇的焦點。電影明星、著名導演等國際電影業人士以及影迷都會雲集此地參加一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今年8月31日至9月10日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已是第62屆,並走過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
威尼斯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共有20多部影片參展,共設了7個獎項,分別為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最受喜愛男演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感人電影獎、最有趣電影獎和最佳技術獎。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是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
從1934年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趨於穩定,並於每年的8月底9月初舉辦。但威尼斯電影節曾一度被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因戰爭而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舉辦之後。法國著名導演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影片獎」。1949年,「聖馬克金獅獎」正式設立,法國導演魯佐憑著《曼儂》一片捧走了第一個金獅獎。1951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奪得金獅獎,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准東方電影。
威尼斯電影節的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評判標准為「藝術性」。威尼斯電影節成為藝術電影的大本營。與之相比,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和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則注重意識形態。
C. 動畫界最牛的三大獎項是哪三個
雖說我也不清楚有沒有三大獎這個說法
但國際動畫協會認可的有4大動畫影展
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
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
渥太華國際動畫節
個人感覺動畫獎項來說比較廣為人知的三個大既是安錫的水晶獎 奧斯卡的金像獎 和安妮獎
再加個英國動畫大獎
日本方面來說大概就是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的動畫大賞
D. 國際四大電影節分別是
聖塞巴斯蒂安、嘎納、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
E. 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始辦於哪一年
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d'Animation d'Annecy)始辦於1960年,在每年六月舉行,是世界四大動畫電影節中舉辦歷史最長的,享有「動畫界奧斯卡、動畫界戛納」等盛譽的世界頂級國際動畫節。其下設的動畫長篇、動畫短片、電視動畫等獎項為世界動畫界的最高榮耀。昂西動畫節的商業氣息逐漸濃厚,上映影片也從文藝類逐漸向大眾類過渡,下設多項活動,包括面向兒童觀眾的露天上映會、主題作品企劃展覽、商業動畫洽談會、主題商業論壇等。此外,主辦方還會在每年動畫節期間實施各種面向學生的作品選拔及人才培養計劃。
F. 世界四大電影節是哪四個
世界四大電影節分別如下: 1,奧斯卡金像獎是電影的「鼎級電影」;2,嘎納電影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and sun )又叫3S電影節;3,威尼斯電影節,1932年8月16日,由貝托-莫索里尼在水城創立,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鼓勵各國導演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4,柏林電影節也是電影藝術國都里的重要的內容,其主要獎項是「金熊獎和銀熊獎」。
採納哦
G. 世界最大規模的動畫電影節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
是的
法國里昂國際動畫節
時間:每年6月初
地點:昂西
全稱:昂西國際動畫節
參賽理由 世界頂級動畫電影賽事,從1960年就開始為動畫業優秀作品的選拔而努力,不同於SIGGRAPH那樣對電腦技術格外熱衷,無論你是傳統手段還是現代技術,昂西國際動畫節都來者不拒。更何況,昂西動畫節上華人的身影頻頻出現,沒有理由不參加。 《鬼媽媽》獲得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
賽事簡介 ASIFA與昂西動西節 ASIFA全稱是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Film d'Animation,中文為世界動畫協會組織,1960年注冊於法國,目前輪值總部在克羅埃西亞,是唯一的全球性的國際動畫組織。在全球3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為ASIFA-China),擁有國際會員3000多人。ASIFA也是世界主要動畫節展和重要國際動畫賽事的授權人。世界著名動畫大師John Halas(約翰一哈拉斯)、Raoul ServaiS Michel Ocelot, Abi Feijo, and Thomas Renoldner都先後擔任世界動畫協會主席。 ASIFA參加了昂西動畫節以及其他多個重要動畫節的創建工作,它一直努力保持動畫節電影的非政治化,與東西方之間有一個為了保證動畫節永久地位的一般性協議:動畫節一年在昂西舉行,另一年則在馬邁亞,或者黑海,或者羅馬尼亞舉行。一開始動畫節偶數年在昂西舉行:1960,1962,然後從1963年開始在奇數年舉行。 昂西動畫節的發展 《瑪麗和馬克思》獲得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
第一次昂西動畫節是在1960年6月7日~12日舉行的,動畫節是由阿歷山大·阿萊克謝夫、麥克思·弗萊徹、保羅·格里莫、伊萬·伊萬諾夫—瓦諾和基里·特林卡資助的,迎接了不到20個國家的代表。就第一次舉辦動畫節來說,參加者的名單使人印象深刻:布魯諾·波賽托、喬治·丹寧、約翰·哈拉斯、約翰·哈勃利、格蘭特·門羅、厄內斯特·品托夫、布萊蒂斯拉夫·波亞爾、杜尚·維科威、卡雷爾·澤曼,及其他很多動畫界的著名人物。 在打造國際動畫共同體的過程中,ASIFA對最終已成為動畫界正式集會的昂西動畫節起到了關鍵作用。參會的動畫人同時來到這里,可以看到所有最新電影,甚至還會遇到大師。技術與風格的多樣性也使人大開眼界,另外,動畫節還是與其他電影製作人交流經驗的絕好時機。 1983年,參賽的電影增加了三倍,動畫節還增加了禮物、回顧展與展覽的數量,參加節目的專業人員數量猛增到1300人。同年,動畫節在緊鄰邦留劇院的展覽大廳推出一種電影市場的模式,雖然簡陋但促使他們在1985年建立起第一屆MIFA(國際動畫電影交易會)市場。1993年,動畫節設立了兩個不同的國際評委,為特定的樣式設立不同的獎項,但是只有一個大獎。這在1993年還運作得不錯,但是到了1995年,動畫節停止了並列獲獎者的做法,因為評選委員會之間會發生矛盾。結果,動畫節修改了1997年動畫節的規則,以保證每一種樣式都有自己的大獎和其他獎項。學生畢業獎設立於1995年,這個獎在1999年為了紀念1998年去逝的讓一呂克·西貝拉,改名為「讓一呂克·西貝拉獎」。昂西動畫節從1998年開始改為每年一次。 募集作品種類 大賽分為普通項目競賽單元和國際項目競賽單元,其中,普通項目競賽單元包括短片、長片、TV和商業委託片、畢業作品五類。 獎項設置 評審委員會將評出以下獎項: a)動畫短片 .昂西水晶最佳動畫短片獎 .動畫短片評委特別獎 .「Jean-Luc Xiberras」最佳處女作獎 .動畫短片特別榮譽獎 b)動畫長片 .昂西水晶最佳動畫長片獎 .動畫長片特別榮譽獎 c)電視作品 .昂西水晶最佳電視作品獎 .電視動畫劇集特別獎 .最佳電視專欄節目獎 d)定製影片 .最佳教育、科教或工業影片 .最佳廣告及宣傳片獎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e)學生畢業作品 .最佳學生畢業作品 .學生畢業作品評委特別獎 .學生畢業作品特別榮譽獎 影片參賽要求 a) 動畫短片 b) 動畫長片(以影院播出為目的,片長超過60分鍾) c) 電視作品(視頻拷貝) 電視動畫劇集(之前參與過電影節的同一劇集不得再次參與評選) d) 電視專欄節目 定製影片(視頻拷貝) - 教育、科教或工業用影片 - 廣告或宣傳片 e) -音樂電視 學生畢業作品 技術規格 a) 用於選拔的影片 所有參與選拔的影片必須以視頻形式提交(Pal制Beta SP錄像帶、Pal制或NTSC制DVD光碟)。 只有動畫長片可以以35mm膠片拷貝或視頻形式提交。 在正式評選階段展映的影片 動畫電影節 昂西動畫節資歷非常老,到如今已經有48年的歷史,挑選出了該領域成百上千部經典的片子,它與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一起被人們稱為世界四大國際動畫電影節。每年參加活動的公司和個人都蜂擁至昂西,僅2007年,參會人數就達11萬,參加競賽和參展的作品來自60多個國家,總數達到1882部。 該動畫節依然對水彩、剪紙、黏土等古老動畫表現形式有熱情,而且將學生畢業作品作為一個單獨的類別提出來,單獨徵集和評選,這對於學生參賽很有利,因為組委會按照不同於其他專業和商業作品的標准來挑選,就可以避免學生在競賽中稍顯稚嫩的弱勢。在2004年,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共有三名學生的作品入圍,趙曄的《採薇》、李研的《風》,以及黃穎的《塘》,這是中國學生作品首次入圍昂西電影節。 當年這三部作品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術委員會集體推薦的48部動畫作品的成員,另外還有5部——《呆家家》、《水鎮》、《康超摩托》、《貓》、《拯救》入圍。到了2005年和2006年,獨立製作者蓮華的作品《溫柔殺手》、《桃花源》先後入圍這兩年的動畫節。南京藝術學院的邵奇、陳酈、唐李陽、戴永燁應用三維動畫技術共同創作的動畫短片《化蝶》,也在2006年成功入圍。 可以看出,集體組織參賽是參加這種動畫節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提高投稿數量,得獎的幾率就會相應大一些,而且一些比較繁雜的申請過程之類的工作,可以有序並按時完成。 在昂西動畫電影節上,中國人出現的頻率並不低。值得一提的就是:1993年上海美影馬克宣導演的作品《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獲得教育片獎;香港的《麥兜故事》在2003年獲得了電影節中的最高榮譽「最佳電影獎」。
H. 七大電影節是否有動漫獎項,如果有,那裡能查看到詳細的介紹 其他有名的國際動漫電影節都有什麼
荷蘭動畫電影節HOLLAND ANIMATION FILM FESTIVAL 荷蘭動畫電影節 參賽理由 短片喜好者可以選擇參加這個比賽,而且由於分成了敘事性和非敘述性兩個類別,對於那些個性的動畫創作者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動畫節簡介 荷蘭國際動畫節(HAFF)創辦於1985年,是荷蘭唯一的大型動畫節,由荷蘭動畫電影節基金會主辦,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動畫節之一。HAFF是兩年一次的雙年展,宗旨為展示國際間動畫的質量和多樣性。從傳統動畫到電腦動畫,從前衛派到卡通,將近代的影片或動畫做一個概觀,同時也有懷舊與主題式的歷史性節目、展覽、脫口秀等。主辦單位提供了應用動畫競賽、短篇動畫競賽(分敘事及非敘事影片)、以及AnyZone(不分領域)競賽。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學生影片競賽獲得第一名的導演,荷蘭影視基金會(Dutch Film Fund)會為其提供獎學金。通過這項比賽還能對新出現的有才華的年輕人有個大致的了解。另外,動畫界還會根據時代的發展調整一些比賽項目,如在2006年的時候,就舉行了Machinima的比賽,這種根據電腦游戲發展而來的電影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新表現形式,HAFF也把它納入了比賽之中。 競賽分類 一、獨立動畫競賽 第14屆荷蘭動畫電影節海報
二、應用動畫競賽 ★公眾宣傳和推廣電影 ★MV ★教育和信息電影 ★station calls和電影片頭 三、學生動畫競賽 主要是針對荷蘭和比例時地區的藝術和電影相關學校的學生作品。 主要活動 動畫節競賽和展映 按照分類,獨立動畫組的五個評委和應用動畫組的三個評委從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中挑選出大獎,各種競賽是動畫節的中心部分。2006年的比賽總共收到1384部電影,其中270部已經入選,這是荷蘭國際動畫節第三次組織敘事或非敘事動畫短片競賽。去年AnyZone獎也非常激烈,那些參與國際獨立動畫競賽的許多電影都符合AnyZone獎的要求,曾經一部敘事短片《賴安》就同時獲得頭獎和Any Zone獎。獲獎作品都列入國家電影地帶項目短片作品中,國家電影地帶項目是一個給年輕人提供教育片並在荷蘭的所有劇院上映的節目。當年,由菲利普執導的電影IN,獲得了非敘事影片的頭獎。
擴展閱讀:
1
官方網站:http://haff.awn.com
I. 國際電影節是什麼
國際電影節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它的舉行對世界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上述300多個國際電影節就其性質而言,可分為3種類型:
綜合性
綜合性國際電影節有12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各種類型的影片(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均可參加比賽或映出。舉行的時間長,一般兩個星期。主要的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專業性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150多個,特點是規模小,舉行的時間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教、衛生、工農業等30多種專業。歷史最久的專業性電影節是1945年義大利創辦的國際體育片電影節。自創辦以來,先後在義大利的科蒂納丹佩佐、聖萬桑、都靈等城鎮舉行,每年一次,為期一周。
70年代以來,中國多次參加並獲得了一些獎。其他重要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還有:國際科學電影協會輪流舉辦的國際科學普及電影節、法國創辦的昂西國際動畫片電影節、西班牙的希洪國際兒童片電影節、法國巴黎的國際軍事電影節、保加利亞的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和衛生電影節、芬蘭的坦佩雷國際短片電影節、聯邦德國的弗里德堡宗教電影節、捷克斯洛伐克的伐斯特拉發國際生態學電影節、丹麥的歐登塞童話片電影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幻想片電影節、美國的紐約國際手工藝品電影節、瑞士的日內瓦國際自然影片電影節等。
地區性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現有3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小不等,放映時間一般是一周,有的兩周,只放映某一個地區、幾個地區某些國家生產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新加坡、 泰國以及香港、 台灣等地共同創辦的亞洲電影節(亞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還有:蘇聯創辦的專門放映亞、非、拉國家影片的塔什干國際電影節、布吉納法索(原名上沃爾特)舉辦的瓦加杜古泛非電影節、在古巴舉辦的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法國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以及東盟國家電影節、巴爾干國際電影節、法語區國際電影節、北歐電影節、地中海電影節、英聯邦電影和電視節、撒哈拉地區國家電影節等。
以上3種不同性質的國際電影節在國際文化交流、政治活動、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電影節。通過各國影片的放映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各國的友好關系和相互了解,為發展各國電影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J. 世界四大電影節是哪四個呢
世界四大電影節分別如下:
1,奧斯卡金像獎是電影的「鼎級電影」;2,嘎納電影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and sun )又叫3S電影節;3,威尼斯電影節,1932年8月16日,由貝托-莫索里尼在水城創立,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鼓勵各國導演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4,柏林電影節也是電影藝術國都里的重要的內容,其主要獎項是「金熊獎和銀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