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電影,主題黑人種族歧視片
這部電影叫{神跡}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白人醫生阿爾佛雷德·布雷拉克(阿倫·瑞克曼 Alan Rickman飾)與黑人合作夥伴維文·托馬斯(茅斯·達夫 Mos Def飾)打破種族界限,協力合作開創心臟手術先河,成為心臟外科手術先驅者的故事。醫生布雷拉克在事業上雄心勃勃並且眼光獨特,他發現了托馬斯在醫學方面的天賦,開始傳授他醫學相關的知識。起先托馬斯用狗作為實驗對象,天分過人的他很快就掌握了醫學理論與手術實踐上的技藝。他們一起攻克了法洛四聯症(又稱紫紺嬰兒),可他並沒有公開托馬斯為此做出的貢獻。在托馬斯因為膚色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 兩人亦主亦仆、亦師亦友,在長達三十四年的合作中,維系著這份微妙的友情。當最後托馬斯終於受到肯定獲獎的時候,他默默的注視著醫生布雷拉克的畫像,淚流滿面。
2. 求一部電影,美國的,名字叫《希望》,講的種族歧視
很少看電視 所以也不清楚樓主你說的這個。
從網路里查找了一下也沒有《希望》這個譯名的美國電影,
美國一直渲染自己從不提倡種族主義 ,
但是每一天都會因為種族歧視收到傷害。
因為樓主介紹的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推測是不是希拉里斯萬克主演的《街頭日記》啊????
劇情簡介:加利福尼亞,長島,在踏進當地威爾森高中的第一天,熱血的菜鳥老師艾琳·格魯維爾(希拉里·斯旺克飾)還是個滿懷希望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派。然而她將要面對的,是在LA暴動之後,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的長島,連本來應該不聞窗外事的學校也不例外。 艾琳的班級里,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班級里不僅族裔混雜,都是附近貧困街區的孩子,甚至還有小混混和黑幫團體成員,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她卻並沒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樣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學著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逐漸開始了解學生們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著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度過每一天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求。於是艾琳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里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裡,學生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使他們得到了救贖!
還有很多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
《白與黑》《黑奴貿易》《殺戮時刻》
《美國X檔案》《轉學風波》
《炎熱夏日》《撞車》
推薦看看下面這兩部
《颶風》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黑人拳王魯本卡特遭警察誣陷坐了三十年冤獄,幾經周折才重見天日的故事。影片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進行了抨擊和剖析,導演的立場頗值得贊賞,他並非單純抨擊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他還試圖傳達一個信息,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種族偏見,白人和黑人之間應當對話而不是對立,並且導演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和演員鮮活的表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的,有些部分拍得還相當感人。
黑人拳王魯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歲時就被送進感化院(相當於我國的少年犯勞教所),後來自己越獄去當了兵,並且苦練拳術,拳台上他風光無限,把一個個對手都揍趴下。一個拳王應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可是他還是沒能逃脫牢獄之災。他被腐敗的警察誣陷,被判了三個終身監禁(美國的法律就是這么有意思,簡單的加法,不像我國,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兩罪合並執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個黑人青年讀了魯本的自傳之後被深深感動,決心和自己的幾個白人朋友一起幫魯本洗脫罪名。大概導演太過專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自己的政治訴求,情節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監獄也並非如某些監獄片描繪的那麼黑暗,有個獄警甚至和魯本成為了朋友,而典獄長似乎也格外照顧他。另外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地方就是結尾的「好萊塢式歡呼」,縱觀眾多好萊塢影片,只要是最後取得了成功,一定會有集體歡呼的場面,有時甚至歡呼的有些無厘頭,本片中得知魯本被釋放的消息之後滿監獄的牢犯都歡呼雀躍如同過聖誕節一般--這些人犯不著吧!並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脫了冤情算是勝利嗎?不過總體上這些缺點還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黑人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塞謬爾 傑克遜那種劍走偏鋒的類型,丹澤爾華盛頓雖然是影帝,但是卻對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這個片子以後。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魯本卡特這個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覷。在他被送進監獄以後,他拒絕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關緊閉時他內心沖突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遇到朋友以後內心情緒的劇烈變化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內心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很困難的。他對一個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細膩,如何才能適應監獄的生活呢?無欲無求。這樣心才能覺得自由。這樣的詮釋是非常生動的。丹澤爾華盛頓為了本片准備了兩年並且認真的練習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終他的辛苦也沒有白費,他憑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炎熱的夏夜》
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鎮叫斯帕特。這個城鎮既小又窮,而且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業家科爾伯特,為了幫助這個小鎮擺脫貧困,來到這里招工建廠,不料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夜被人謀殺,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飛。
多年來斯帕特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平靜,這起意外的謀殺案,令剛上任兩天的蓋爾斯警官一籌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薩姆設法搜尋嫌疑犯。當薩姆來到火車站,看到一個黑人覺得不順眼,而且發現這個黑人帶有許多現金,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逮捕。哪料到,這個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來頭可不小,他是東部地區費城一名干練的刑事警察,這次是回鄉探望母親。
由於案情復雜,蓋爾斯只好請蒂白斯幫忙,雖然他心裡看不起黑人。就在這時,警官薩姆又抓住了一個名叫哈維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餞包和300元現金。警長蓋爾斯武斷地認定哈維就是兇手。然而,蒂白斯根據死者傷口的情況認為兇殺。隨著調查的的深入,警長意外地發現自已的手下薩姆在案發的第二天去銀行存入600美元。這下,警長又把兇手的帽子套在了薩姆頭上。對此,蒂白斯卻不以為然,並據理向警長蓋爾斯說明另有兇手。蓋爾斯固執已見,還對蒂白斯產生不滿,甚至勒令他立即離開這里,不準插手此案。由於蒂白斯的出現,使這個斯巴達鎮的種族歧視的黑勢力十分惱怒,他們揚言"這個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辦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襲擊,好在警長蓋爾斯及時趕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並未因此離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線索。就在此時,一個名明叫珀迪的青年來到警察局控告薩姆強奸了他的妹妹,並使她懷了孕。蒂白斯覺得此事蹊蹺,決定從中下手,打開兇殺案的缺口。蒂白斯打聽到鎮上有位專干非法墮胎的黑婦人,就立即走訪了她。在費了一番口舌後,黑婦人告訴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來打胎,那個使姑娘懷了孕的男子也會陪她一起來,就在說話間,珀迪兄妹闖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小吃店老闆拉爾夫。對照以前搜集到的線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爾夫就是他要抓的兇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訴了珀迪,氣瘋了的珀迪向拉爾夫撲去。拉爾夫開槍打死了珀迪,自己終於落入法網。拉爾夫在警察局裡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時,警長蓋爾斯對蒂白斯敬佩不已,並親自把他送上了遠去的列車,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點最大程度的誠意了。
3. 尋找一部反映種族歧視中文名《極度孤獨》的電影
《極度孤獨》(美國)
妻子和兒子死後,黑人沃特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農場里。在他的周圍全是白人,沃特經常受到歧視和刁難,甚至
沒有人願意和他講話。他感到十分孤獨,只有到妻子的墓前傾吐心聲。一天沃特到鎮上賣自己農場的產品與白人
發生了爭吵,晚上他家的馬廄被大火燒毀,沃特很傷心。在沃特家不遠處住著一個三口之家:查理、查理的父親
保羅及妹妹。一天查理被父親趕了出來,沃特把病著的查理帶回家中,此後,查理和沃特經常在一起生活。沃特
遭到一群蒙面人的毆打,原來蒙面人竟是鎮上的人。在一場災難之後,查理失去了父親,他和妹妹一起回到了沃
特農場與沃特生活在一起。
主要演員:
魯伊斯高斯特
約瑟夫瑪澤里奧
占姆思格瑞尼
導演:
傑夫布萊克納
4. 求一部電影名字,講的是有關美國黑人種族歧視的事情
哇,不會是《The Human Stain》吧?原版小說是Philip Roth 寫的。確定是這部劇,去優酷搜吧,能搜到,人性的污點or污穢
5. 有關種族歧視的電影
1、《撞車》
《撞車》是由保羅·哈吉斯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唐·錢德爾、馬特·狄龍等主演的犯罪影片。影片以多民族,多文化將相互交融的城市洛杉磯為背景,講述了由一起普普通通的撞車事故而引發的一些種族歧視問題的故事。
故事主題是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會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這種現象是導致民間動亂的禍根。2004年9月10日在加拿大首映。該片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2、《哭喊自由》
《哭喊自由》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凱文·克萊恩、丹澤爾·華盛頓等主演的英國電影。
本片講述了南非記者Donald Woods 在企圖調查黑人運動積極人物,他的好友Steve Biko的離奇死亡後被迫離開這個種族歧視和隔離的國度,而有著新聞專業精神的他決心要將調查公諸於世的故事。
1987年11月5日,影片在美國上映。1988年,該片獲得第45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提名、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
3、《颶風》
《颶風》是諾曼·傑威森執導,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電影,該片於1999年12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有颶風之稱的拳王魯賓·卡特被指控謀殺罪,多年後,在熱心人幫助下重獲自由的故事。
4、《炎熱的夏夜》
《炎熱的夏夜》是由The Mirisch Corporation公司出品,諾曼·傑威森執導,西德尼·波蒂埃、羅德·斯泰格爾、沃倫·奧茨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67年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美國南部一個小鎮發生一宗來當地投資的白人老闆被殺案,黑人刑事偵察專家提布斯被誤解為嫌疑犯,解除誤解後和白人警官蓋爾斯聯手破案的故事。
5、《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由羅伯特·馬利根執導,格利高里·派克、瑪麗·巴德哈姆、羅伯特·杜瓦爾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哈珀·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白人律師芬奇不顧種族歧視的社會問題以及個人安危,堅持為一名被控強奸白人婦女的黑人進行辯護的故事。
1962年12月25日,影片在美國上映。1963年,格利高里·派克憑借該片獲得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6. 請問誰可以告訴我有什麼電影是關於美國六十年代的歧視黑人。。。。about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1、《猜猜誰來參加晚餐》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故事發生一個富足的白人家庭。為了迎接從海外歸來的獨生女和從未見面的女婿,德萊頓夫婦精心准備著豐盛的晚餐。女兒如期而至,另兩位老人吃驚的是,他們的女婿竟然是一個黑人。盡管這位黑人女婿受過高等教育,並在瑞士擁有自己的診所,德萊頓夫婦似乎還是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
《猜猜誰來參加晚餐》是美國六十年代最為重要的黑人問題影片,由好萊塢社會派大師斯坦利·克萊默指導,首位奧斯卡黑人影帝西德尼·波埃特擔綱主演。盡管輕喜劇化的情節削弱了影片的應有批判力度,但還是如實地再現出美國六十年代宗族歧視的社會現狀,而其扎實的劇作和出色的表演水準則是本片列為黑人電影首位的根本原由。
2、《神探沙夫特》 Shaft (1971)
影片根據俄尼斯特·泰迪曼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情節相當簡單,講的就是黑人偵探沙夫特受雇解救黑幫頭目愛女的驚險故事。但影片敘事流暢,節奏緊湊,懸疑巧妙,觀賞性極強,可以說這是好萊塢為數不多的黑人題材熱門影片。而從導演到演員,亦皆由黑人擔當,這在七十年代的好萊塢更是甚為罕見。
站在歷史角度來看,《神探沙夫特》為了黑人電影開辟了新的領域,黑人角色不再是倍受欺凌的弱勢群體,或者形同虛設的龍套人物,黑人也可以是正面的英雄人物,也能像白人一樣機智勇敢、身手不凡。由理查德·朗德特依扮演的沙夫特也成為銀幕上一個經典人物,就在去年,著名黑人影星薩繆爾·傑克遜還重
新翻拍了這部電影,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3、《灼熱的馬鞍》 Blazing Saddles (1974)
故事發生在西部拓荒時期,一位鐵路工人和一名酗酒的黑人槍手,在誤打誤撞中阻止了當地律師的陰謀,在消滅了所有壞人之後,槍手成為了當地第一位黑人郡長。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影片的情節、人物、動作都相當誇張,但熱鬧幽默的風格卻顯而易見。
《灼熱的馬鞍》是一部典型的黑人喜劇片,這種頗受歡迎的風格一直延續至今,艾迪·默菲、馬丁·勞倫斯、克里斯·塔克等笑星都是因循此道的典範。
4、《象我一樣黑》 Black Like Me (1964)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白人記者約翰·赫頓為了采寫一篇關於種族其歧視問題的報道,化裝成黑人前往南部地區旅遊,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了美國種族問題的嚴重。
5、《超級蒼蠅》 Superfly (1972)
七十年代,《超級蒼蠅》是繼《神探沙夫特》後的另一部黑人賣座影片,與後者不同的是,本片將的是一個惡棍的罪惡經歷。有趣的是,影片的導演小戈登·帕克斯是《神探沙夫特》導演戈登·帕克斯的兒子,帕克斯父子在商業片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為日後的黑人導演樹立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標志。
6、《斯維特拜克之歌》 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 Song (1971)
在這部影片出現之前,電影中的黑人角色大多是庄園奴隸、火車站的腳夫或者僕人保姆,而身為黑人的梅爾文·凡·皮布雷斯用作品改變了一切。《斯維特拜克之歌》的主人公斯維特拜克出身貧寒,卻立志在商界有所作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擠身於白人主宰的上流社會。
7、《根》 Roots (1982)
這套電視劇集可能是我國觀眾最為熟悉的黑人題材影視作品,《根》通過一個黑人家族的血淚經歷,折射出美國黑人的歷史與苦難,而其真切深刻的社會意義至今仍未過時。
8、《一個國家的誕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一個國家的誕生》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黑人電影,它卻反映出美國南方對黑人的歧視傳統。盡管導演格里菲斯被視為現代電影的開山鼻祖,但作為一個南方人,他卻保留了對黑人乃至北方的狹隘觀念。在這部藝術上絕對傳世的作品裡,格里菲斯卻執意將南北戰爭的根源推到黑人身上,甚至還將臭名招著的極端組織3K黨美化一番。
9、《藍調女士》 Lady Sings The Blues (1972)
《藍調女士》是一部人物傳記片,它向觀眾展現出著名藍調女歌手比利·霍利黛(Billie Holiday)的傳奇經歷。黑人原本就是藝術天賦極高的種族,他們在音樂、美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比利·霍利黛就是黑人藝術家中的代表,將這部相對庸常的影片選入「十大黑人影片」,自然多了一份致敬的成分。
10、《循規蹈矩》 Do The Right Thing (1989)
導演斯派克·李是黑人電影界的驕傲,《循規蹈矩》是他的成命作。影片以紐約布魯克林區為背景,向觀者展現了一起由種族問題而引發的爆炸事件。影片一經問世,便在美國國內引起極大反響,斯派克對種族問題近乎激進的態度將他的觀眾清晰地分為兩種,要麼絕對擁護,要麼絕對反對。在這部影片獲得兩項奧斯卡提名並入選戛納電影節之後,三十齣頭的斯派克·李已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黑人導演。
都給你了 自己挑吧
7. 奧黛麗赫本辱華嗎
奧黛麗赫本並沒有直接辱華,但她歧視亞裔。注意,這里的「歧視」並不是指明面上的憎惡,而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看法,或者說她根本不在乎電影原創角色對亞裔的侮辱。在拍攝電影《蒂凡尼的早餐》時,赫本膚淺地認為女主只是混跡於社會名流間的拜金女,所以她要求導演為她修改一些她認為「不妥的」情節以維護自己在公眾面前優雅高貴純情的形象,一改就是改了幾十次劇本。所以後來有人說赫本的口味十分挑剔,只關心自己,在必要的時刻才會露出完美微笑平時帶人冷漠。在電影院里李小龍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好萊塢的種族歧視,他憤慨地和妻子琳達離開劇院,並對她說:「以後我再也不會看這個女明星的任何電影了,我發誓一定要改變好萊塢的種族主義和偏見!」這就是為什麼李小龍討厭赫本的原因。
8. 威爾·史密斯這一巴掌,把沉寂多年的奧斯卡「打活」了
3月28日,本是個平平無奇的日子, 可對電影界來說,又是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第94屆奧斯卡頒獎禮正在舉行。
但誰都沒想到,在奧斯卡頒獎禮現場竟然也可以出現如此戲劇性的一幕。
奧斯卡頒獎嘉賓,美國著名的「嘴瓢」主持人 克里斯·洛克 在台上走場,順便講了一段笑話。
這段調侃針對的是台下的 威爾·史密斯 的老婆。他說,老威的妻子 賈達·萍克特·史密斯 因為禿頭出演了 《魔鬼大兵》 。
這在美國原本是個看似「正常」的笑話,也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冒犯的藝術」。
可威爾·史密斯顯然不這么想,他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徑直走上台,掄起胳膊給了克里斯·洛克一個超級大巴掌。
打完後,克里斯愣在原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威爾·史密斯卻罵罵咧咧又走了下來。
回到嘉賓席,他還在繼續跟克里斯對罵,現場隨後做了消音處理,但眼疾手快的網友早就截下了威爾·史密斯的話,中文翻譯過來就是:別嘴賤調侃我妻子。
所有人都不知道現場發生了什麼,台上挨了一巴掌的克里斯·洛克慌了神,開始舌頭打結。
下面的一眾影帝影後,瞬間都驚成了表情包。
看看 妮可·基德曼 ……
再看看其他明星……
威爾·史密斯不愧被中國觀眾稱為「史皇」,這一巴掌可真不是蓋的,看著都疼,換個角度感受下克里斯的痛感。
事實也證明,史皇這一巴掌,比奧斯卡頒獎禮導演策劃的其他噱頭可博眼球多了。
甚至就連遠在東方的我們,如果沒有史皇的一巴掌,可能都不知道有奧斯卡頒獎。
因為一切都顯得那麼刻意。
比如:打人的威爾·史密斯,調侃的克里斯·洛克,甚至被調侃的史密斯妻子賈達,三個人都是黑人。
在美國,這種重要的場合,如果是白人掌摑黑人,那肯定會上升到種族問題,但如果涉事的三個人都是黑人,那就問題不大了。
再比如,據「奧斯卡工作人員」的現身說法,奧斯卡頒獎禮都會有綵排的,而在前一天的綵排中,克里斯·洛克依舊講了這個笑話,坐在台下的史皇也沒有任何反應,為什麼到了正式頒獎就炸毛了?
還比如,上台掌摑克里斯後,史皇罵罵咧咧走到了台下,而緊接著,他就被宣布,成功獲得第 94屆奧斯卡的最佳男演員頭銜 ,也就是奧斯卡影帝。
威爾史密斯是憑借自己主演的電影 《國王理查德》 提名的。
雖然有網友調侃,《國王理查德》應該改為《拳王理查德》,但威爾·史密斯上台領獎的時候,發表的獲獎感言第一句就是:「理查德·威廉姆斯會堅定捍衛自己的家人。有時候愛會讓你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我希望明年學院還能邀請我來參加頒獎典禮。」
在這段似是而非的道歉中,他還表明,理查德會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戰斗。
你要說這些都是巧合,番茄君是不信的。
至於到底是組委會的刻意安排,還是因為別的什麼糾葛,恐怕只有兩位當事人知道了。
事實上,史密斯的妻子賈達並非生來光頭,也不是刻意剃光頭發,她之前也有一頭茂密的黑發。
可後來,她得上了一種名叫自身免疫性脫發的疾病,之後就深受脫發困擾,頭發大把大把往下掉。
這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就是頭上出現了明顯的「脫落線」,為了解決媽媽的困擾,史密斯和賈達的女兒建議媽媽直接剃成光頭,這樣就不用煩惱了。
聽取了女兒的意見,賈達將心一橫,剃掉了三千煩惱絲。
這里,還必須要提一下主持人克里斯,其實他會有這些出格言語並不讓人驚訝,因為他本身就經常「嘴瓢」。
在第8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曾經有三位小朋友上台。
克里斯·洛克就曾用調侃語氣介紹三人的名字:明珠、保齡和大衛·莫斯科維茨。這三個孩子都帶著公文包,暗示亞洲人都是精於算術的學霸。
更具爭議性的是他之後的言論:「如果誰對這個笑話感到不安,那可以用你的手機發推抗議,這台手機也是由這些孩子們製造的。」
這句話其實是在暗戳戳嘲諷亞洲很多地方存在的童工問題,這是對亞裔的刻板印象,相當於將奧斯卡和種族歧視扯上了關系。
這句話引發了亞裔族群的強烈不滿, 林書豪 當時還專門發推怒懟。
如今他又故技重施,不過這次惹錯人了,「史皇」明顯不是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中國網友也幾乎都覺得,克里斯這一巴掌挨得不虧,活該。
實際上,威爾·史密斯剛剛聽到這句調侃的時候並沒有生氣。
因為在場的一眾明星帝後都在哈哈大笑,威爾·史密斯剛開始也在隨大流,甚至還鼓了掌。
不過他的妻子賈達當時也在現場,他扭頭看了一眼妻子,發現妻子臉色鐵青,一臉不悅,這才讓他決定上台掌摑教訓這個不知深淺的主持人。
由此可見,史密斯確實很愛自己的家人,幾年前賈達被曝出出軌,出軌對象還是他們兒子的朋友。
在媒體采訪中,賈達已經默認了這一點。但威爾·史密斯卻表示諒解,並大方原諒了妻子的錯誤。
這么看下來,這一巴掌,確實是史皇這種人能扇出來的。他們的兒子賈登·史密斯也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老爸。
番茄君也沒想到,一次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盛會,竟然讓威爾·史密斯的一巴掌貢獻了最大的話題度。
最佳男主角 就不說了,這是史皇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在奧斯卡的路上,史皇也可謂「坎坷」。
早在20年前,史皇就憑借《拳王阿里》提名奧斯卡,2007年,好不容易憑一部《幸福來敲門》二提奧斯卡,可碰上了如日中天的丹尼爾·劉易斯,最終再次與影帝失之交臂。
今年一部《國王理查德》,幾乎橫掃2022年度的所有重量級獎項,對史皇來說,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最佳女主角, 被 傑西卡·查斯坦 拿走,她憑借 《塔米·菲的眼睛》 摘得奧斯卡影後桂冠。
看劇照根本看不出來這是勞模姐,這部影片中,她幾乎進行了整容式化妝。
跟史皇一樣,勞模姐的沖奧之路也很坎坷。這是她第三次提名奧斯卡,第二次提名影後獎項。
上一部獲得影後提名,還要追溯到十年前的影片。
最佳男配角 給了 《健聽女孩》 中的 特洛伊·科特蘇爾 。
他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男配的大熱門,值得一提的是,特洛伊就是一個天生的失聰者,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電影演員,但有非常豐富的舞台劇和話劇表演經驗。
電影中他扮演失聰的老父親。
一般電影演員演話劇可能水土不服,但話劇演員演電影都如魚得水,國內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國外亦是如此。
電影中特洛伊的表演自然,感情豐富,情緒充沛,讓人動容,最終拿獎實至名歸。
最佳女配 的獲得者是 《西區故事》 中的黑人女演員 阿麗亞娜·德博斯 。
阿麗亞娜的獲獎幾乎沒有懸念,因為這一年她橫掃了演員工會獎及英國電影學院獎,這次官宣獲獎,也就是走個流程了。
今年的主要獎項對歌舞和音樂片尤其青睞,《健聽女孩》和《西區故事》就是此種類型。
最佳影片 幾乎沒有懸念,依舊是 《健聽女孩》 ,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這都是一部看上去就是奧斯卡獲獎電影的影片。
少數族裔,殘障群體,淚點一波又一波,又是溫馨美好的家庭故事,這種電影就是為奧斯卡而生的。
要說本屆奧斯卡誰是最大贏家,除了名利流量雙贏的史皇,還有就是 《沙丘》 了。
這部科幻電影在奧斯卡之前提名了11個獎項,最終斬獲6個,可以說已經贏「麻木」了。
不過雖是贏家,看上去獎項不少,但缺少有重量的獎項,都是技術類獎項,如「最佳攝影」、「最佳剪輯」之類,也是有些「美中不足」了。
另外,本屆奧斯卡還有幾個特殊改變值得一提,比如多了一個網上投票選取最喜歡電影的環節,這部電影由網友票選得出,獲獎影片是 扎克·施耐德 的 《活死人軍團》 。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其實是一部「美國網大」。
再比如,為了收視率,這屆奧斯卡有八個小獎項提前頒出,在頒獎晚會之前就有獲獎名單流出,也算是一大「創舉」了。
近幾年,國外充斥著「奧斯卡已死」的論調。
主要原因,首先是對主流商業電影類型的排斥和歧視,奧斯卡越來越偏向於文藝電影,也近乎變成小眾學院派電影圈的內部狂歡。
其次是過分追求態度公正,之前甚至曝出過一部提名影片的工作人員,少數族裔必須佔到多少比例這樣的魔幻事件。
讓電影僅僅關於電影,是全世界電影人共同的訴求。
這一巴掌,又何嘗不是在打奧斯卡的臉。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一一)
9. 求美國一種族歧視的電影名稱,一個白人男的和黑人女的不顧一切結婚的
是黑人男的與白種女人,名為拳王奮斗史 The Great White Hope (1970)
10. 請給出有美國白人警察種族歧視的電影
《撞車》
《沖鋒陷陣》
《死囚的妻子》
《殺死一隻知更鳥》
《不一樣的童年》
《颶風》
《炎熱的夏夜》
以上全都是反映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