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方列出謀殺案 這部電影中飾演被害一家上校夫人妹妹的女演員是誰
《東方快車謀殺案》
《東方快車謀殺案》可以說是第一部以巨星雲集的方式拍攝的克里斯蒂作品,它在藝術上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因此為後來的偵探片所模仿。
與克里斯蒂的許多其他小說一樣,《東方快車謀殺案》也建立在一個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那就是三十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綁架案。著名美國飛行員林德伯格是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人。1932年3月1日晚,綁匪從他位於新澤西的豪宅中綁走了他20個月大的兒子,並索贖金五萬美元。盡管付出了贖金,11天後小查爾斯·林德伯格的屍體還是在離家不遠的灌木叢中被發現。保姆貝蒂·格羅與其男友受到調查,但後來被證明是清白的。女傭薇奧萊特·夏普因證詞含糊也被懷疑,她選擇了自殺而不是說出實情,實情是:她與幾個男人有染而且案發當晚在一家底下酒吧鬼混。兩年後,警方終於發現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紐約木匠豪普曼。豪普曼是一名非法移民,犯有前科,並且還有若干不利證據指向他,尤其是在他家車庫發現了部分被記下號碼的贖金。在法庭上,證據被一一出示,七個筆跡專家認為豪普曼的筆跡與勒索贖金紙條上的筆跡相符;綁匪用來爬上嬰兒室窗口的梯子上的木料有的來自豪普曼家附近一棵松樹,有的來自他家的地板;另外還有人看到他在綁架案發生的當天出現在林德伯格家附近;據交付贖金的中間人指認,豪普曼就是收贖金的那個有德國口音的人;當然,最有力的證據是那些贖金本身,事實上,豪普曼就是因為使用這些錢才被發現的,而且盡管他沒有固定的工作,在大蕭條時期卻過著與其收入不符的優越生活。豪普曼否認對他的指控,辯稱這些錢是一個皮貨商留在他家的,那人已經死在德國;他的妻子證明案發當晚他在家裡沒有外出;他的辯護律師則指責警方偽造證據。有些人認為孩子是在從窗口掉下來意外身亡的,但法官告訴陪審團,即使如此也不能改變惡性謀殺的性質。經過11小時的討論,陪審團得出了一致的結論:罪名成立。豪普曼始終拒絕認罪,上訴被駁回後,1936年4月他被送上了電椅。豪普曼被處死後,有關此事的議論依然未平息。有些人認為他是無辜的,因為他拒絕了坦白以換取終身監禁的提議;有些人認為那個皮貨商才是真凶;還有人甚至認為是林德伯格自己或者他妻子的姐姐殺死了孩子;而豪普曼的妻子安娜則至死都在呼籲還她丈夫清白。
顯然,這件轟動一時的綁架案給了克里斯蒂創作的靈感,《東方快車謀殺案》與其相似之處一目瞭然:小說開始就是美國著名飛行員阿姆斯特朗的小女兒戴西被綁架並撕票,幾個月後,綁匪被抓獲,但其中的頭目凱賽梯卻憑借著金錢的力量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戴西懷孕的母親悲傷過度而死,父親因而自殺,家裡的一個女傭也因無辜受到懷疑而自殺。幾年後,在伊斯坦布爾開往加萊的東方快車上,一個叫雷切特的人被刺了十二刀身亡,作為旅客一員的波洛開始了調查,他首先查明的就是這個雷切特原來正是當年逃脫法網的凱賽梯,後來他又查明同車的旅客幾乎個個與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瓜葛,那麼兇手到底是他們中的哪一個呢?或者另有其人?……
這部拍攝於1974年的電影集中了大量老牌明星或當時正走紅的新人,其中至少有六位是奧斯卡得主。
飾演波洛的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是活躍在英美兩國的資深演員。1961年他因《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中的出色表演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新人獎,1963年他在奧斯卡獲獎大片《湯姆·瓊斯》中扮演湯姆·瓊斯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後來又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影片三獲提名。他最近的重要作品是《華盛頓廣場》。
波洛的老朋友、客車公司董事比安奇(Bianchi)由美國演員馬丁·巴爾薩姆(Martin Balsam)飾演。他曾在《碼頭風雲》、《十二個憤怒的人》、《精神病患者》、《在蒂芬尼公司的早餐》、《虎、虎、虎》、《總統班底》、《聖艾爾默之火》等名片中扮演過重要角色。1965年他以《一千個小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驗屍的希臘醫生康斯坦丁(Dr. Constantine)由喬治·庫魯里斯扮演。他從影也相當早,曾在《公民凱恩》、《戰地鍾聲》、《聖那貞德》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作惡多端的綁匪雷切特(Ratchett)的扮演者是理查德·威德馬克(Richard Widmark)也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主演過著名影片《紐倫堡審判》。
雷切特的秘書麥奎因(McQueen)由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飾演。他主演過的最著名的電影恐怕就是阿爾佛雷德·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了,他將一個雙重人格的變態者刻畫得絲絲入扣,令人毛骨悚然。1992年9月,安東尼·柏金斯死於艾滋病。
雷切特的英國男僕貝多斯(Beddoes)的扮演者是英國著名性格演員約翰·吉爾古德(John Gielgud)爵士。他早年即以演出莎劇而出名,他在百老匯舞台上塑造的哈姆雷特被認為足以使其成為傳奇人物。和勞倫斯·奧利弗一樣,他也因在舞台和銀幕上的傑出表現獲英女王冊封。1981年他以《阿瑟》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所出演的影片不乏我國觀眾熟悉的,比如在《王子復仇記》中他扮演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在《裘力斯·愷撒》中扮演凱歇斯;在《理查三世》中扮演克拉倫斯公爵;在《火的戰車》中扮演教師三位一體;在《甘地傳》中扮演歐文勛爵;在《第一騎士》中扮演奧斯瓦爾德;在《貴婦肖像》中扮演圖切特先生;在《閃亮》中扮演帕克斯教授;在《伊麗莎白》中扮演教皇。盡管他今年已經95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銀幕上。曾在我國放映的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也有吉爾古德的角色,他扮演的猶太學者賈斯特羅文雅、睿智而又帶點天真,誰能認得出這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那個不苟言笑的男僕呢?吉爾古德作為性格演員高超的演技由此可見一斑。
扮演大驚小怪的哈巴德太太(Mrs. Hubbard)的是好萊塢大明星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她主演過的著名影片有:《如何嫁給百萬富翁》、《愛的禮物》、《彌賽麗》、《成衣》、《鏡子的兩面》(獲第69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是著名硬派影星亨佛萊·鮑嘉的妻子。
阿巴思諾特上校(Col. Arbuthnot)由第一代007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飾演。他演過大量的驚險片、動作片,包括:《No博士》(007)、《來自俄國的愛情》(007)、《金手指》(007)、《雷霆萬鈞》(007)、《你只能活兩次》(007)、《鑽石恆久遠》(007)、《玫瑰之名》、《鐵面無私》(獲1987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俄羅斯之家》、《追蹤紅十月》、《羅賓漢》、《第一騎士》等。他參演的其他影片還有《最長的一天》、《羅賓漢與瑪麗安》等。
上校的女友瑪麗·德貝漢(Mary Debenham)由英國女演員凡妮莎·雷德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扮演。出身於演員世家的凡妮莎不但被認為是英國最優秀的戲劇演員之一,也是積極的左翼社會活動家。她與簡·方達合演的《朱莉婭》為她贏得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並因《霍華茲庄園》再次獲提名,此外她還多次獲得過嘎那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德拉戈米羅夫公爵夫人(Princess Dragomiroff)的扮演者溫迪·希勒(Wendy Hiller)是英國資深老演員,三十年代就已登上銀幕。1958年,她以《分開的桌子》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還在我國觀眾熟悉的影片《苦海餘生》中扮演過一個角色。
公爵夫人的女僕希爾德加德(Hildegarde)的扮演者雷切爾·羅伯茨(Rachel Roberts)也是一位著名的英國演員,多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她還主演過澳大利亞影片《懸崖上的野餐》。1980年她在洛杉磯自殺。
安德烈伯爵(Count Andrenyi)由邁克爾·約克扮演。我國觀眾對他也不會陌生,他曾應該影片《孤星血淚》中飾演皮普,在電視劇《無畏的人》和《待到重逢時》中他都是男主角。他主演的其他著名影片還有:《羅密歐於朱麗葉》(飾演提伯爾特)、英國版《三個火槍手》(飾演達達尼昂)等。
安德烈伯爵夫人(Countess Andrenyi)的扮演者傑奎琳·比塞特一度是個模特,從影後以美貌著名,1977年被《新聞周刊》評為「最美麗的女演員」。她主演的影視劇有:《飛機場》、《拿破崙與約瑟芬》、《野蘭花》等。
美國偵探哈特曼(Hardman)由柯林·布萊克利飾演。
義大利司機福斯卡雷里(Foscarelli)由丹尼斯·奎勒飾演。
乘物員皮埃爾(Pierre)由著名法國演員讓-皮埃爾·卡塞爾扮演。在影片《飛行器中好小伙》、《資產階級的隱秘魅力》、《三個火槍手》、《成衣》等影片中都有他的角色。
影片中最負盛名的演員當屬扮演瑞典女教師格麗塔(Greta)的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相信中國觀眾對她一定不會陌生。1939年褒曼以在《插曲》中清新自然的表演在好萊塢嶄露頭角。在《化身博士》中她飾演淫盪的女招待,在《卡薩布蘭卡》中飾演伊爾莎,在《戰地鍾聲》中飾演瑪麗亞,1944年她因《煤氣燈下》一片第一次獲奧司卡最佳女主角獎。後來她在兩部著名的希區柯克懸念片《愛德華大夫》和《美人計》中擔任主角,並主演了《聖瑪麗的鍾聲》、《聖女貞德》、《凱旋門》等影片。由於被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打動, 1950年後褒曼赴義大利與導演羅伯特·羅塞里尼合作,並結為伴侶。但無論是她的婚姻還是她在義大利的事業都不成功,六年後,重返好萊塢的褒曼受到熱烈歡迎,她在《安娜斯塔西婭》中的表演為她贏得第二尊奧斯卡。《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使她再次獲獎,不過是最佳女配角獎,那以後她又主演了《秋天奏鳴曲》等影片。1982年8月29日她67歲生日那天,英格麗·褒曼因乳腺癌去世。
《東方快車謀殺案》以人物形象鮮明、時代感強、氣氛營造成功而受到好評。其導演西德尼·盧梅(Sidney Lumet)執導的《十二個憤怒的人》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東方快車謀殺案》再次獲最佳影片提名。
②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演員及其飾演的角色
電影演員:Albert Finney
..... Hercule Poirot
Lauren Bacall
..... Mrs. Harriet Belinda Hubbard
Martin Balsam
..... Signor Bianchi
Ingrid Bergman
..... Greta Ohlsson
Jacqueline Bisset
..... Countess Andrenyi
Jean-Pierre Cassel
Sean Connery
..... Colonel Arbuthnot
John Gielgud
..... Mr. Beddoes
Wendy Hiller
..... Princess Dragomiroff
Anthony Perkins
..... Hector MacQueen
這部拍攝於1974年的電影集中了大量老牌明星或當時正走紅的新人,其中至少有六位是奧斯卡得主。
飾演波洛的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是活躍在英美兩國的資深演員。1961年他因《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中的出色表演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新人獎,1963年他在奧斯卡獲獎大片《湯姆·瓊斯》中扮演湯姆·瓊斯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後來又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影片三獲提名。他最近的重要作品是《華盛頓廣場》。
波洛的老朋友、客車公司董事比安奇(Bianchi)由美國演員馬丁·巴爾薩姆(Martin Balsam)飾演。他曾在《碼頭風雲》、《十二個憤怒的人》、《精神病患者》、《在蒂芬尼公司的早餐》、《虎、虎、虎》、《總統班底》、《聖艾爾默之火》等名片中扮演過重要角色。1965年他以《一千個小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驗屍的希臘醫生康斯坦丁(Dr. Constantine)由喬治·庫魯里斯扮演。他從影也相當早,曾在《公民凱恩》、《戰地鍾聲》、《聖那貞德》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作惡多端的綁匪雷切特(Ratchett)的扮演者是理查德·威德馬克(Richard Widmark)也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主演過著名影片《紐倫堡審判》。
雷切特的秘書麥奎因(McQueen)由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飾演。他主演過的最著名的電影恐怕就是阿爾佛雷德·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了,他將一個雙重人格的變態者刻畫得絲絲入扣,令人毛骨悚然。1992年9月,安東尼·柏金斯死於艾滋病。
雷切特的英國男僕貝多斯(Beddoes)的扮演者是英國著名性格演員約翰·吉爾古德(John Gielgud)爵士。他早年即以演出莎劇而出名,他在百老匯舞台上塑造的哈姆雷特被認為足以使其成為傳奇人物。和勞倫斯·奧利弗一樣,他也因在舞台和銀幕上的傑出表現獲英女王冊封。1981年他以《阿瑟》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所出演的影片不乏我國觀眾熟悉的,比如在《王子復仇記》中他扮演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在《裘力斯·愷撒》中扮演凱歇斯;在《理查三世》中扮演克拉倫斯公爵;在《火的戰車》中扮演教師三位一體;在《甘地傳》中扮演歐文勛爵;在《第一騎士》中扮演奧斯瓦爾德;在《貴婦肖像》中扮演圖切特先生;在《閃亮》中扮演帕克斯教授;在《伊麗莎白》中扮演教皇。盡管他今年已經95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銀幕上。曾在我國放映的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也有吉爾古德的角色,他扮演的猶太學者賈斯特羅文雅、睿智而又帶點天真,誰能認得出這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那個不苟言笑的男僕呢?吉爾古德作為性格演員高超的演技由此可見一斑。
扮演大驚小怪的哈巴德太太(Mrs. Hubbard)的是好萊塢大明星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她主演過的著名影片有:《如何嫁給百萬富翁》、《愛的禮物》、《彌賽麗》、《成衣》、《鏡子的兩面》(獲第69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是著名硬派影星亨佛萊·鮑嘉的妻子。
阿巴思諾特上校(Col. Arbuthnot)由第一代007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飾演。他演過大量的驚險片、動作片,包括:《No博士》(007)、《來自俄國的愛情》(007)、《金手指》(007)、《雷霆萬鈞》(007)、《你只能活兩次》(007)、《鑽石恆久遠》(007)、《玫瑰之名》、《鐵面無私》(獲1987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俄羅斯之家》、《追蹤紅十月》、《羅賓漢》、《第一騎士》等。他參演的其他影片還有《最長的一天》、《羅賓漢與瑪麗安》等。
上校的女友瑪麗·德貝漢(Mary Debenham)由英國女演員凡妮莎·雷德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扮演。出身於演員世家的凡妮莎不但被認為是英國最優秀的戲劇演員之一,也是積極的左翼社會活動家。她與簡·方達合演的《朱莉婭》為她贏得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並因《霍華茲庄園》再次獲提名,此外她還多次獲得過嘎那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德拉戈米羅夫公爵夫人(Princess Dragomiroff)的扮演者溫迪·希勒(Wendy Hiller)是英國資深老演員,三十年代就已登上銀幕。1958年,她以《分開的桌子》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還在我國觀眾熟悉的影片《苦海餘生》中扮演過一個角色。
公爵夫人的女僕希爾德加德(Hildegarde)的扮演者雷切爾·羅伯茨(Rachel Roberts)也是一位著名的英國演員,多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她還主演過澳大利亞影片《懸崖上的野餐》。1980年她在洛杉磯自殺。
安德烈伯爵(Count Andrenyi)由邁克爾·約克扮演。我國觀眾對他也不會陌生,他曾應該影片《孤星血淚》中飾演皮普,在電視劇《無畏的人》和《待到重逢時》中他都是男主角。他主演的其他著名影片還有:《羅密歐於朱麗葉》(飾演提伯爾特)、英國版《三個火槍手》(飾演達達尼昂)等。
安德烈伯爵夫人(Countess Andrenyi)的扮演者傑奎琳·比塞特一度是個模特,從影後以美貌著名,1977年被《新聞周刊》評為「最美麗的女演員」。她主演的影視劇有:《飛機場》、《拿破崙與約瑟芬》、《野蘭花》等。
美國偵探哈特曼(Hardman)由柯林·布萊克利飾演。
義大利司機福斯卡雷里(Foscarelli)由丹尼斯·奎勒飾演。
乘物員皮埃爾(Pierre)由著名法國演員讓-皮埃爾·卡塞爾扮演。在影片《飛行器中好小伙》、《資產階級的隱秘魅力》、《三個火槍手》、《成衣》等影片中都有他的角色。
影片中最負盛名的演員當屬扮演瑞典女教師格麗塔(Greta)的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相信中國觀眾對她一定不會陌生。1939年褒曼以在《插曲》中清新自然的表演在好萊塢嶄露頭角。在《化身博士》中她飾演淫盪的女招待,在《卡薩布蘭卡》中飾演伊爾莎,在《戰地鍾聲》中飾演瑪麗亞,1944年她因《煤氣燈下》一片第一次獲奧司卡最佳女主角獎。後來她在兩部著名的希區柯克懸念片《愛德華大夫》和《美人計》中擔任主角,並主演了《聖瑪麗的鍾聲》、《聖女貞德》、《凱旋門》等影片。由於被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打動,1950年後褒曼赴義大利與導演羅伯特·羅塞里尼合作,並結為伴侶。但無論是她的婚姻還是她在義大利的事業都不成功,六年後,重返好萊塢的褒曼受到熱烈歡迎,她在《安娜斯塔西婭》中的表演為她贏得第二尊奧斯卡。《東方快車上的謀殺案》使她再次獲獎,不過是最佳女配角獎,那以後她又主演了《秋天奏鳴曲》等影片。1982年8月29日她67歲生日那天,英格麗·褒曼因乳腺癌去世。
③ 重金懸賞!!高手進~~~!!
蘇菲·瑪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原名為Sophie Marceau ,昵稱是Flatfoosie 。父親是一名卡車司機 。前夫是安德列·左拉斯基1995年7月24日蘇菲瑪索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名叫Vincent。蘇菲·瑪索在就讀高中時因為尋找打工的機會,而被一家廣告商看中,因此幸運地從七百名應征者當中脫穎而出,被選為《初吻》的女主角,在影片《初吻》中,憑借獨特地青春氣息,成為令法國為之驕傲的「法蘭西玫瑰」。
Sophie Marceau en Novembre 1966 17 Né à Paris, France. Anciennement connu sous le nom Sophie Marceau, surnom est Flatfoosie. Père est un chauffeur de camion. Ex-mari est André gauche Laski Juillet 24, 1995 Sophie Marceau a donné naissance à son enfant premier, nommé Vincent. Sophie Marceau à l'école secondaire à cause d'une recherche d'une occasion de travailler, tandis que les annonceurs ont été une fantaisie, si heureusement parmi 700 candidats se sont démarqués, a été choisi comme «premier ser» et l'héroïne dans le film "First Kiss », l'adolescent à l'atmosphère unique, devenant ainsi le français sont fiers de la Rose française". "
阿蘭·德龍,法國影星,1935年11月8日生於法國索鎮市,從小在一個破裂的家庭環境下生活,童年遭遇不幸,經常被趕出學校。上世紀50年代初葉,他在印度支那的法國海軍當了幾年傘兵;50年代中期,他先後當過侍者、售貨員和搬運工,直到1957年,他被人意外發現,第一次參加了電影《當女人捲入其中》的演出
Alain Delon, acteur français, Novembre 8, 1935 est né en France suozhen City, un enfant, un environnement familial brisé pour ceux qui vivent, les expériences d'enfance, malheureusement, est souvent absent de l'école. Le début des années 50 siècle dernier, la Marine française en Indochine, il devint ans parachutiste, le milieu des années 50, il garçon Xianhoudangguo, vendeur et porteurs, jusqu'en 1957, il fut surpris de découvrir que, pour la première fois, pris part dans le film " Quand une femme être impliqués dans "Performance
保羅·高更於1848年生於巴黎,逝於馬克薩斯群島的法都—伊瓦。與塞尚、梵高合稱後印象派三傑。
保羅·高更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1873 年高更開始繪畫,並收藏印象派畫家作品。
高更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講道以後的幻景》就是這種藝術處理的代表作。他的繪畫風格與印象主義迥然不同,強烈的輪廓線以及用主觀化色彩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體,都服從於幾何形圖案,從而取得音樂性、節奏感和裝飾效果。其理論和實踐影響了一大批畫家,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在法國畫壇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藝術革新者。
Paul Gauguin est né à Paris en 1848, est mort dans les îles Marquises, les Français sont - Iba. Et Cézanne, Van Gogh collectivement par l'appellation post-impressionnisme trois héros.
Paul Gauguin, poste français-peintres impressionnistes, sculpteurs, potiers et art graphique. 1873 élevé, même commencé à peindre, et la collection des oeuvres de peintres impressionnistes.
Gauguin dans l'utilisation des couleurs sur les techniques de revêtement plat, en mettant l'accent sur l'harmonie plutôt que sur la comparaison, «la prédication de la vision de l'avenir," Il est ce chef-d'oeuvre artistique. Son style impressionniste de la peinture très différentes, des contours fort, ainsi que d'une expression subjective de la couleur grâce à la forme générale et simplifiée, et sont soumis à des motifs géométriques, d'obtenir de musique, le sens de rythme, et l'effet décoratif. Son impact théorique et pratique d'un grand nombre de peintres, connu sous le nom suivant après la peinture impressionniste français, ont un impact important sur l'art d'innovateurs.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在位前期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Napoléon Bonaparte, la Première République française d'abord dans le pouvoir, les Français Premier Empire et les Cent-Jours de l'empereur de l'histoire moderne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célèbre stratège militaire, homme d'État, avait occupé la plupart territoire de l'Europe occidentale et centrale, de sorte que bourgeoise française révolution, l'idée reçu une diffusion plus étene règne anticipée était la fierté peuple français, jusqu'à aujourd'hui, a été le respect peuple français et l'amour.
全名居基·德·莫泊桑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
Tous Mingju Kidd Maupassant: la seconde moitié 19ème siècle, la critique des écrivains réalistes français en circulation, qui, grâce à la célèbre écrivain français Gustave Flaubert à titre d'enseignant. Life créé six romans et 350 histoires courtes dans de nombreux articles, ses plus remarquables réalisations littéraires afin d'histoires courtes, côte à côte avec les Tchekhov et O. Henry, l'un des grands maîtres monde des trois histoires courtes, de créer un grand générations futures l'impact. Connu comme l'histoire le roi "court". Il est bon à des choses insignifiantes de l'ordinaire, riche en fragments caractéristiques de l'interception, une petite somme de la terre voir la vie réelle. Ses histoires courtes, l'idée d'une grande originalité, l'intrigue est très dynamique et animée, et leurs descriptions détaillées,
Vivement représentés êtres humains ou l'état monde, elle est une nourriture pour la lecture des pensées.
Maupassant est né en août 1850 au nord-ouest français Ministère de la Normandie, près de la ville d'une province, Di Aibo déclin de la famille noble. Ses ancêtres étaient nobles, mais la génération de son père, lorsque le déclin, et son père a fait l'agent de change. Sa mère est venue de la famille de savants, les loisirs, la littérature, les œuvres littéraires souvent faire des déclarations, vue d'origine.
巴爾扎克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他創作的《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共91部小說,寫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
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於法國中部的圖爾城。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7歲入法科學校就讀,課余曾先後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人事務所當差,同時旁聽巴黎大學的文學講座,獲文學學士銜。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筆名發表過許多不成功的劇本和小說。
Balzac, 19e siècle français grand écrivain, le réalisme critique, la littérature européenne, le fondateur réalisme critique, et un éminent représentant. Il a créé la "Comédie humaine" était connue comme la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l ' «encyclopédie», un total de 91 romans, écrit plus de 2400 chiffres, montre la première moitié 19e siècle français de photos de la vie sociale.
Balzac Mai 20, 1799 fut né dans la ville centre de la France de Tours. 15-year-old déménage avec ses parents à Paris. 17-year-old Law School à l'école, après l'école a travaillé dans les cabinets d'avocats et de notaires lorsque les pauvres en même temps d'assister à l'Université de Paris littéraire des conférences, étant donné la littérature et au baccalauréat. 20-year-old a commencé à s'engager dans la création littéraire, à en écrire le script a publié un certain nombre de succès et la fiction.
亞歷山大·仲馬,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於1802年7月24日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由於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種族主義的困擾。大仲馬的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
Alexandre Dumas, Dumas dit, les écrivains en France, 19ème siècle romantique. Sur Juillet 24, 1802 est né en France, Wheeler - Kete Lai. Auto Dumas-enseigné, et ses divers livres écrits par plus de 300 volumes, principalement connue pour les romans et les pièces les plus connues au monde. Dumas conservées les opinions politiques des républicains, contre la dictature de la monarchie. En raison de son identité en noir et blanc de race mixte, leurs vies sont minées par le racisme. Roman de Dumas est principalement dans la véritable histoire de fond, les rebondissements et tourne une vives, souvent inattenes, connu comme un thriller historique. Structure claire et limpide, vif et puissant langage, le dialogue, la flexibilité et l'ingéniosité, etc constituent une des caractéristiques nouvelles Dumas.
安德烈·瑪麗·安培,法國物理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1775 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1836 年6月10日卒於馬賽。1802 年他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 ;1808年被任命為法國帝國大學總學監,此後一直擔任此職 ;1814 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
Andrea Malianpei, le physicien français, dans les réalisations en recherche électromagnétique en circulation de mathématiques et la chimie ont apporté une contribution. Unité internationale actuelle des amplis qui est nommé d'après leur nom de famille.
Janvier 22, 1775 Né à Lyon, une famille riche marchand, Juin 10, 1836 et mourut à Marseille. En 1802, il a une valeur booléenne de sorte que - bretelles, soit l'école centrale de la physique et professeur de chimie, en 1808, les Français Imperial University, a été nommé surintendant général, et servi par la suite; en 1814, a été élu membre département de Mathématiques Imperial College; 1819 hôte Philosophie de conférences, Université de Paris, en 1824, fut professeur de physique à l'expérience Collège de France.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顧拜旦從少年時代,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入學後,他敬佩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涉獵了古希臘的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當時,他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est né en 1863 à Paris, France, une famille d'aristocrates catholiques. 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à un âge précoce, ils ont un large éventail d'intérêts dans les sports. Après l'école, il admirait le maître de rhétorique prêtres Caron, et a donc un fort intérêt dans la littérature et les cours d'histoire, avec des intérêts dans la culture grecque antique. Après son diplôme d'études secondaires, il a fréquenté l'Académie militaire ancêtres avant d'étudier l'écation. Par souci d'une étude complémentaire, il est allé étudier au Royaume Uni. À cette époque, il a regardé l'état de l'enseignement en anglais et le sport, là où l'écation physique de l'école, activités extrascolaires sportives et sorties régulières très appréciés et espérons que toutes les écoles en France peuvent également être mis en place l'écation physique,
Les élèves des idées collectives et à l'exercice difficile, l'esprit d'aptitude physique. Dans la culture grecque antique, l'écation, de nourrir, puis, sous l'influence de la bourgeoisie britannique, il a progressivement la réforme de la germination système écatif français et la promotion des idées de sport. Après mes études universitaires, Pierre de Coubertin n'a pas écouté les exhortations de leurs parents pour entrer dans l'armée, la profession d'avocat, il a pris la route dans l'écation et le sport.
艾菲爾出生於1832年法國東部的第戎城。他的父親是軍隊的文職人員。母親是一位富有想像力的婦女。19世紀中葉,拿破崙第一帝國滅亡後,法國經濟一片蕭條。為擺脫家境的貧困,艾菲爾的母親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決定單獨經營一家煤棧。於是就將艾菲爾交給外婆撫養。
艾菲爾的外婆心細善良。正是由於長期受到母親和外婆耳濡目染的影響和教育,艾菲爾從小養成了善於獨立思考、 大膽設想、勤學好問的好品格。這就為他日後成為一個出類撥萃的工程師奠定了基礎。
Eiffel est né en 1832 à Dijon, l'est de la France, la ville. Son père était une armée civile. Mère est une femme imaginative. Mi-siècle, 19e, premier Empire de Napoléon, l'économie française en récession. Pour secouer les familles de la pauvreté, la mère de l'Eiffel résolument provoqué le fardeau de la vie, a décidé d'exploiter une centrale au charbon pile seule. Il en sera de l'appui Eiffel à la grand-mère.
Grand-mère Eiffel genre prudent. C'est précisément parce que la mère et grand-mère ont longtemps été vu et enten assez d'influence et de l'écation, la bonne Eiffel cultivées à un âge précoce à penser indépendamment, idées audacieuses, diligence et poser des questions de bonne moralité. C'est l'avenir pour lui de devenir un ingénieur hors de la base de classe élite.
蒂埃里·亨利國籍是法國。亨利是現今世界足壇所有攻擊球員當中最具攻擊性的前鋒,無論在俱樂部及法國國家隊都是絕對主力,以快速的步伐,靈敏的盤帶能力,豐富的創造性以及驚人的進球能力而聞名,時常在中場開始引球盤帶,進而深深吸引球迷。
Thierry Henry à la nationalité des Français. Henry est maintenant à des joueurs de football dans le monde de toutes les attaques ont été l'attaquant le plus agressif, à la fois dans le club et l'équipe nationale française est absolument pour l'essentiel à un rythme rapide, la capacité sensibles dribble, créativité riche et incroyable capacité de notation est connu, souvent cité dans le milieu de terrain a commencé dribble le ballon, donc profondément attiré des fans.
席琳·迪翁1968年3月30日生於加拿大魁北克,是一位著名的法語和英語女流行歌手,有流行天後之稱。作為全球最暢銷的女歌手之一,席琳·狄翁在全球的專輯銷量已經超過了2億張。
她的母親在她自己40歲時開了一家小型俱樂部,一到周末,他們全家在那裡聚會並演唱民間歌謠。她從12歲起步入歌壇,15歲時推出了她首支法文單曲。首度以英語專輯「UNISON」登陸全球市場,其中單曲「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一舉榮獲全美排行第四名。
Celine Dion Mars 30, 1968 né à Québec, Canada, est un célèbre chanteur français et en anglais pop féminin, connu comme jours épidémie. Comme les meilleures monde-chanteur de vente, l'une de l'album de Celine Dion a ven à travers le monde plus de 200 millions d'euros.
Sa mère, quand son propre 40-year-old a ouvert un petit club, un week-end, la famille se sont réunis là et a chanté des chansons folkloriques. Elle entra dans la musique pop depuis l'âge de 12 ans, 15 ans, elle était quand il a présenté le premier volet de The Singles français. Le premier album en anglais "Unison" atterrissage marché mondial, où seule "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 a remporté la quatrième place au classement national d'un seul coup.
④ 求法國電影娜娜 里的女主角資料
根據左拉同名小說改編.人物很漂亮.英語和國語雙語對白.RMVB格式.
故事梗概:主人公娜娜是一人平貧窮洗衣工的女兒,十五歲流落街頭,淪為下等妓女,十八歲時被一空下等劇院的老闆看中一,被他推上午台,主演下流歌劇,可是娜娜毫無藝術才能,嗓音有如破羅,在午台上連手腳不都不知怎樣放,於是,老闆讓她裸體上場,以吸引上流社的淫逸之徒.『渾圓的雙肩,豐滿的胸部----內感的臀部---「人們看到了一騷女人,她施展著女人顛倒眾生的魅力,----公子哥兒\銀行家\貴族少年、王室待從等等,都為慾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荒淫與糜爛在《中》暴露無遺。
⑤ 這是法國的哪位成人演員
馬蒂爾德·賽爾耶 網路上搜不到的 太老了 也沒有什麼名氣
⑥ 請問這是什麼電影
希區柯克的所有電影,特別是《房客》《驚魂記》《迷魂記》《群鳥》,而且隨著我了解他越多,看他的電影也越覺得有意思。
對於這類「作者型」電影,就是導演塑造電影美學、意志貫穿電影始終的電影,吃透導演的背景就尤其重要。
而希區柯克的電影之所以值得反復看,就是因為其中包含的層次太豐富了,他本人是一位電影藝術大師,同時也是一位嚴重的「厭女症」患者,常常侮辱和折磨女演員。這些正面的才華和負面的個性都能在他的電影中找到痕跡。
在很多人眼中,「懸疑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是個神話一樣的存在,他在電影中天才般的創造讓眾多影迷頂禮膜拜,甚至不惜脫離現實將他無限美化。
從影五十多年,希區柯克成功地在公眾面前塑造了一個彬彬有禮、幽默風趣又有一點古怪的中產階級紳士形象。
清白誠實,敬業專一,只有一個妻子,一個女兒和一個愛好。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曾表象只是希區精心設計和描繪出來的「人設」,他對演員——尤其是一些女演員的厭惡羞辱、控制和折磨,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就像他精心編排的那些電影,用美好的形象掩蓋內心不為人知的瘋狂。
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評價他是「好」還是「壞」,只能說真實的希區柯克遠比電影界流傳的要復雜得多。
可敬又可恨。
1.
希區出生於倫敦東區的列頓斯頓小鎮,祖父是個漁夫,父親是個水果商。
在影壇混的風生水起的希區柯克,其實很小的時候就為自己卑微的出身感到羞恥。那種發自心底的對人上人生活的渴望,驅使著他不斷地努力再努力。
希區柯克的童年的不算美好,小胖墩的形象讓他早早就覺得自己不是個招人喜歡的孩子,久而久之變得性格孤僻,幾乎沒有朋友,日常最大的樂趣是去老貝利法庭旁聽刑事案件審判。
雖然胖,希區卻拒絕一切運動。能乘車就不走路,能坐著就絕不站著,這種懶人行為讓他的身材越來越橫向發展,甚至一度野蠻生長。
成年的希區柯克不止一次同病態的肥胖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斗爭——通過減肥葯和節食,從巔峰時的 300 磅到 200 磅,再胖回 300 磅,反反復復,磨盡了他的耐心。
矮小的身高、笨重的體型再加上並不好看的外貌,讓希區陷入了比兒時更嚴重的孤立自卑情緒中,他覺得自己沒有吸引力,深感社交無能,很難同周圍人有任何親密的舉動——特別是與性有關的那些事兒。
(年輕時的希區柯克也曾顏值在線,不過只維持了一小段時間)
和妻子艾瑪結婚幾十年,兩人一直維持一種禁慾的狀態,性愛次數幾近於無。
艾瑪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希區柯克,像老媽,像保姆,像朋友,像合夥人,就是不像妻子。兩人結婚一年都沒有發生性關系,後來僅有的一次,讓艾瑪懷上了他們唯一的女兒帕特里夏·希區柯克。
希區內心瘋狂妒忌著別人活躍的性生活,只能通過享受美食、過度飲酒的方式來發泄內心的慾望。
但隨著時間的累積,食物和酒已然不能填補他內心的空虛,於是希區不由自主地將一部分發泄口轉移到了合作的女演員身上。
由語言挑逗到身心折磨,一步步縱容心底的惡魔恣意妄為,撕下了那層偽善的紳士面具。
(希區柯克和妻子艾瑪,電影創作佔了兩人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
2.
女人是希區柯克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對女演員,希區卻充滿怨氣,有一種既迷戀又蔑視的矛盾情感。
坊間流傳著很多他在片場虐待和羞辱女性的傳言,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
希區認為,女人是愚蠢的生物,有著難以捉摸的性感,會任由狂野荒謬的情慾擺布——換句話說就是,他覺得女人骨子裡具有賤性,再美麗的皮囊,也不過是性感的玩物。
一頭金發的「北歐女子」是希區柯克最偏愛的女性類型,他認為金發女人比深發女人顯得更輕佻魅惑。
希區無法阻止電影中的那些美麗女郎入侵他的思緒,於是,「折磨女人」成為他宣洩這種情感的方式,他也不止一次親自向朋友們展示「如何掐死一個女人」。
希區柯克在片場的裝扮向來非常職業,標準的西服和白襯衫,一絲不苟地系著領帶。他工作時鎮定沉著,不會大聲叫喊,故意擺出一副資產階級的體面架勢,這種形象無疑和他屢屢爆出的粗魯言語、無禮舉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房客》開始,金發女郎們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就備受折磨,或身處險境或蒙受羞辱。
雖然她們的一頭金發確實讓黑白畫面的色調更加豐富,但這種調侃戲謔式的拍攝方式還是暴露了希區內心真實的想法。
他電影中的女演員必須殺人或死亡,必須被羞辱或者和在逃的無能英雄談一場令人沮喪的戀愛,不管怎麼樣,漂亮女人一定要受到折磨。
(希區柯克與詹姆斯·斯圖爾特、格蕾絲·凱麗在《後窗》拍攝現場)
瑪麗·克萊爾將要出演一部希區導演的電影,表面上裝作歡迎的希區聽說了她不能喝酒後,禮貌性的為她准備了一杯果酒,又偷偷在裡面摻入烈性成分,瑪麗·克萊爾喝完後立刻不省人事。
薇拉·邁爾斯在拍攝《驚魂記》時非常氣憤,因為希區故意把她打扮得又老又丑,為的是報復薇拉在《迷魂記》時給他的難堪。
拍攝《三十九級台階》的時候,希區柯克用手銬將女主角瑪德琳·卡洛和男主角羅伯特·多納特拷在一起,並命令兩人排練穿過假橋、圍欄的戲份,就連休息期間都假裝找不到鑰匙,讓兩人繼續拷在一起。
直到最後演員疲憊不堪、衣衫不整,纖細的手腕上都是淤青和傷痕,希區才將他們放開。
手銬的存在讓影片全程縈繞著一股恐懼感,同時,希區也暗自對瑪德琳·卡洛受辱這件事感到幸災樂禍。
拍攝《群鳥》時,本來商量好的假鳥變成了真鳥,毫不知情的女主角蒂比·海德莉被帶入片場,一群瘋狂的鳥兒朝她襲來,撕咬啃啄,在她身上拉屎,沒多久蒂比就被抓的滿身是傷,所有的恐懼尖叫都是真實的,還沒拍完蒂比就昏死了過去。
(蒂比在《群鳥》拍攝現場被真的道具鳥兒折磨的筋疲力竭)
除了拍攝時的虐待,希區柯克還喜歡用語言傷害女演員,時不時冒出的下流話、性騷擾成為了很多希女郎的噩夢。
⑦ 推薦一些奧斯卡獲獎電影
1、《綠皮書》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2019年3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佛萊迪·摩克瑞成名前在機場做行李搬運工。有一天,佛萊迪毛遂自薦加入羅傑·泰勒與布萊恩·梅的樂團,恰巧當天原本的主唱辭職,他用自己橫跨四個八度的超廣音域說服兩人,從此開啟皇後樂隊的搖滾傳奇。
佛萊迪也曾低落和迷茫,巨大的成功後所面臨的是樂隊的危機,但他最後成功地認清了自己,與自己和解。他尋回樂隊的成員們,燃燒生命中最後一股能量投入到「拯救生命」大型搖滾演唱會的排練中,將生命最後的余溫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音樂。
3、《無間行者》是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於2005年出品的警匪動作片,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主演。
該片翻拍自香港電影經典影片《無間道》,講述了波士頓黑幫組織和警方之間互相培養卧底安插在對方內部,以及互相鬥智斗勇的過程;是警方和黑幫都決定展開洗底行動的故事。
(7)電影法國資產階級婊演員擴展閱讀:
《無間行者》角色介紹
比利——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比利和父親在波士頓機場打工,因為沒錢交保護費,父親被波士頓黑街的老大克斯特羅活活打死,比利就決定長大要當個除暴安良的警察,親手逮捕克斯特羅,為慘死的父親報仇。
⑧ 幫忙找一部電影~歐美宮廷的,好像叫光明之星,明星之光服裝和時代有點像《傲慢與偏見》電影頻道介紹過的。
你說的是《迷人之星》吧
「十二月黨人」忠於理想和同志;他們的妻子忠於愛情和丈夫
1825年17月(俄歷),俄皇亞歷山大突然逝世。以穆拉維約夫、彼斯捷爾等為首的進步貴族軍官(通稱十二月黨人)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下,積極組織革命團體「南方協會」、「北方協會」,主張廢除腐朽的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代以君主立憲制,在烏克蘭分別舉行起義。此舉很快被新皇尼古拉一世鎮壓下去。沙皇鷹犬四處搜捕十二月黨人。
十二月黨人特魯別茨柯依公爵(王建新配音),為躲避搜捕,偕妻卡特琳悄悄躲進奧國大使官邸。事隔不久,尼古拉一世獲悉此情,裝得若無其事,邀他進宮議事。特魯別茨柯依不知是計,如約前來。結果成了階下囚。卡特琳回想起幾天前的情景:特魯別茨柯依騎著軍馬夾在浩浩盪盪的示威遊行隊伍中,不斷高呼:「君主立憲萬歲」的口號,繼而又沖向皇宮廣場……她擔心丈夫會遭到不幸。
獄中,和特魯別茨柯依關押在一起的安寧科夫中尉(楊曉配音),是在起義時負傷後被捕的。他對自己的行為並不感到懊喪,只是為被深鎖在高牆內,無法看到心上人——體態輕盈、眸子明亮的法國姑娘波麗娜(劉廣寧配音),而顯得有些惆悵。波麗娜為搭救安寧科夫日夜奔波,經過一番努力。經獄警同意,和安寧科夫見面了。他倆四目相對,傾訴衷腸,回憶彼此從相識、相愛,到准備去教堂舉行訂婚儀式的往事,沉浸在愛河之中。這時,波麗娜提議安寧科夫設法越獄逃跑,安寧科夫則表示願和同伴生死與共。同時,安寧科夫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為不累及她,希望波麗娜忘卻自己,另覓意中人。波麗娜心中不免湧上一陣痛楚。之後,她去安寧科夫家,請她母親弄一張護照,以便逃往國外。可安寧科夫的母親認為,這是有辱門楣的舉動,斷然回絕了她的請求。
尼古拉一世對起義者軟硬兼施,他引誘伏爾康斯基:只要供出為首者,便可解釋。伏爾康斯基(童自榮配音)斬釘截鐵地說:皇帝陛下!不幸的是你可以為所欲為超越法律;可我的希望是讓你的臣民聽命於法律,而不是順從你的願望,由你的情感支配,因此,必須結束沙皇的專制獨裁統治。不久,特魯茨柯依、安寧科夫、伏爾康斯基等起義者都被流放去西伯利亞服苦役。
囚車在一片哭聲中漸漸離去,一些公爵的夫人要求沙皇准予她們也去西伯利亞。沙皇為進一步折磨起義者的精神,同意了她們的要求,但不準她們享受貴族的待遇,並專文批示:作為囚犯的家屬不得離開丈夫服役的地點。卡特琳、波麗娜和伏爾康斯基的妻子瑪麗雅,忠於自己的愛情,排除了各種阻撓,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在這里,卡特琳目睹丈夫遭到看守的訓斥和鞭打;瑪麗雅在黑洞礦山中尋覓到人不如鬼的伏爾康斯基,他腳上戴著鐐銬,行走艱難;波麗娜在第二個春天,和安寧科夫在鄉村教堂舉行了婚禮。婚禮一結束,新郎戴著鐐銬又回到高牆內。瑪麗雅等堅強不屈的女性,目送丈夫離去。
該片演員陣容絕對強大,看著都眼熟!伏爾康斯基由斯特里熱諾夫(主演《牛虻》)扮演、特魯別茨柯依公爵由巴塔洛夫(《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的果沙)扮演、安寧科夫中尉由科斯托列夫斯基(主演《合法婚姻》、在《德黑蘭1943》中扮演安德烈)扮演、伏爾康斯基的妻子由蘇聯著名導演謝爾蓋·邦達爾邱克的女兒娜塔麗婭·邦達爾邱克(她在塔科夫斯基的《索拉里斯星球》中扮演一位外星美女)扮演!
⑨ 關於SID和NANCY
1.是著名的樂隊 中文名為性槍手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樂隊(以下復制的)
四個英國青年—John Lydon, Steve Jones, Paul Cook以及Glen Matlock在六十年代末,組成了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龐克樂團:『Sex Pistols性手槍』!在適逢英國經濟風暴、失業狂潮的七十年代,『性手槍』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兩年,卻如同排山倒海的龍卷風一般席捲全英,甚而影響到全球,至今只要一提到龐克音樂/文化,馬上就聯想到『性手槍』。打著反叛、顛覆旗幟的龐克音樂,有些人視之為洪水猛獸;另有些人(特別是藍領階級及青少年)則將之奉為圭臬。『性手槍』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他們以英國社會低層的角度,狠狠地批判當權者及資產階級;再加上原始粗糙卻具生命原動力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表演方式,以及崇尚虛無主義、高唱無政府失序混亂狀態的內容,因此雖然在當時被禁,卻依然在地下形成一股勢不可擋革命潮流。
在多年後的今天看來,『性手槍』最大的貢獻在於把搖滾樂的批判性、原創性與獨立性發揚光大並將之傳承下去,帶起以反叛為精神的龐克文化,造就了後世大量以獨立精神的地下非主流樂團。
1977年12月,一個星期日的午夜,紐約。電視上正在播放的是對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的訪談,節目的名字叫「我們的城市怎麼了?」。席德的單曲《我的路》(My Way)被拿來作為開場白,主持人被歌曲逗得坐不下來,席德則笑得最厲害——「真他媽的不錯,是不是?」。節目的形式是讓觀眾打電話進來提問,由我們的朋克明星作答,電話鈴鈴鈴地響個不停。第一個電話打進來,這個自稱大學教授的人說:「60年代,那些搖滾明星看起來都像是畸形;70年代,這些人就像是妖怪,怎麼……」席德惡狠狠地打斷他的話:「掛電話吧,跟你自己說去,你這個婊子。」——這就是答案。
下一個電話來自一個文化水平沒那麼高的人,一上來直接就針對主持人:「為什麼你們要做這么一個節目,什麼……」席德再一次搶先回答:「跟你自己說去吧,變態!」席德大聲打了一個嗝,分貝足以超過協和式飛機,然後他坐回來,用手胡亂搓搓頭發,對著鏡頭做鬼臉——席德現在終於放鬆了(節目開場前,電視台的人把一束俗氣的假花擺在席德面前,席德試圖拿掉它們。工作人員沒好氣地說,「是因為它們幹了嗎?是嗎?」結果席德把它們泡在了一個大水罐里)。
這種狀況持續了1個小時,觀眾提的都是些帶侮辱性或很荒謬的問題,席德就一個個報以惡狠狠的回答。
黎明之前
1957年5月10日,一個叫約翰·西蒙·里奇(John Simon Ritchie)的孩子——即日後的席德·維瑟斯,出生在倫敦,沒過多久父親就丟下這對孤兒寡母一走了之。母親安妮窮困潦倒,不得已帶著孩子來到地中海上一個西班牙屬小島——依比沙(Ibiza),和她的朋友們一直住到1965年。這樣也就沒什麼可驚訝的了,他的成長環境自然與眾不同,身處母親形形色色的朋友當中,他最早學會的是用西班牙語大聲賭咒發誓。安妮則頻繁地換工作,她最固定的工作就是販賣大麻,她被強尼·諾頓(Johnny Rotten)稱為「古怪的嬉皮士」。
席德八歲時母子二人回到倫敦。為了給自己和孩子找到一個棲身之地,安妮聽信了朋友的話,以為假裝吸毒成癮就能被救濟有房子住,結果假戲成真,自己被毒品搞得神魂顛倒,孩子也被放任得越來越野。可也就在這個時期,安妮再婚嫁給了一個牛津大學的畢業生。這個視席德如己出的好父親在結婚的同年就去世了——如果他可以活得久一點沒准會教育出一個不一樣的席德,誰知道呢?
到了席德十幾歲的時候,安妮再也管不了他了。他深愛音樂,崇拜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T-Rex,模仿偶像穿著誇張、女性化的衣服,行為越來越過激和古怪。Sid Vicious這個名字前半部分得自朋友約翰·萊頓(John Lydon,即強尼·諾頓)的寵物鼠(席德不喜歡這個名字),後半部得自盧·里德(Lou Reed)的一首歌。他們兩人和其他一幫人自稱「約翰斯」(Johns),經常出沒於倫敦國王大道的一家時尚服裝商店,店主叫馬爾科姆·麥克拉倫(Malcolm McLaren)——一個嗅覺靈敏的時尚人物。當1975年麥克拉倫邀請約翰·萊頓參加他組建的「性手槍」(Sex Pistols)時,席德決定組建一個自己的樂隊——「傳奇之花」(The Flowers Of Romance)。雖然樂隊里也出了像後來「偽裝者」(Pretenders)里的克雷西·海德(Chrissie Hynde)這樣的明星,可樂隊本身卻總浮不出水面。之後席德還參加過「蘇西克斯和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樂隊,做鼓手。當「性手槍」漸漸受人關注時,他就做了「性手槍」最狂熱的追隨者。
1977年2月,約翰把他介紹進樂隊填補離隊的貝斯手空缺。他的推薦理由是席德招人「喜愛」的性格和漂亮的長相。這時「性手槍」剛剛做了那期著名的電視「罵人節目」,一下子名聲大震。讓名聲和聚光燈沖昏了腦袋的席德馬上答應下來,一周後他學會了彈貝斯。事實上,席德根本對音樂一竅不通,錄音時的貝斯部分都是吉他手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包辦的,而做現場表演時他的擴音器通常是關著的。他曾向「摩托頭」(Motorhead)的萊米·凱爾密斯特(Lemmy Kilmister)請教過,據萊米講,席德是個無可救葯的學生。
1977年初,前「紐約妞」(New York Dolls)的強尼·桑德斯(Johnny Thunders)帶著他的樂隊來倫敦「淘金」,隨隊還帶來了一個年輕的「骨肉皮」——南茜·勞拉·斯龐根(Nancy Laura Spungen)。南茜1958年2月27日生於費城,一出生就患有黃疸病,之後麻煩就沒斷過。因為她哭得太厲害,3個月大就第一次服用鎮定劑;4歲的時候看了第一個精神病醫生;13歲時第一次吸毒,到了15歲她被診斷為患有精神分裂症……
南茜來倫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和「性手槍」上床。首先她盯上了強尼·諾頓,但被他拒絕了;然後是吉他手史蒂夫·瓊斯,很快也被甩了;席德是她的第三選擇。沒過多久,南茜和她的毒品一起就把席德搞得神魂顛倒,隊友們都拿他沒辦法。他們的美國「災難」之行中,在舊金山,席德用貝斯砸了台下一個觀眾的腦袋;在達拉斯,他在自己的前胸劃上「Gimme A Fix」(快看我),把自己割得傷痕累累,血從他的臉和前胸一直流到他的黑牛仔褲,他揭開手臂上的綳帶扔向觀眾,把原來的傷口弄得更深的同時露出滿足的微笑;去舊金山的路上,一個卡車司機把點著的煙頭摁在自己手上向他挑釁,席德就用一把刀割開自己的手,同時平靜地繼續吃午飯。
和南茜在一起的日子,席德的角色在紳士和野獸間來回擺盪。南茜生病時,他像保姆一樣喂她吃飯,每天向她母親匯報她的健康情況。南茜的母親回憶,打電話時席德顯得有禮貌又害羞。當他們兩人訪問斯龐根家族費城的家時,席德很隨和,充滿孩子氣。可另外一些時候,席德會虐待、毆打南茜,南茜也向母親承認身上的傷是席德造成的。
1978年1月樂隊解散後,席德來到美國,南茜安排他在堪薩斯和費城做獨唱演出,給他定個人發展計劃,由於席德自己缺乏信心,最終不了了之,他做個大明星的美夢註定無法實現。席德演唱時模仿強尼·羅頓,只得到一片噓聲。他註定只是一個追隨者,永遠不會是一個領導者,強尼的影子和南茜的控制讓他始終活在別人的陰影里。到那時為止,席德個人事業最大的成功應該是那首《我的路》(我聽過的、最搞笑的歌),歌曲是和前隊友史蒂夫·瓊斯一同在巴黎錄制的,一舉一動都在南茜的控制之下,她儼然成了席德的保護人,席德像依賴母親一樣依賴她。到了1978年底,這對不開心的情人之間,靠著毒品維持的關系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和危險,不過至少他們還是相愛的。
黑夜之後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切爾西飯店,可能已經輝煌不再,但它一直是一個受人崇敬的神秘聖地,一個先鋒人物們偏愛的天堂,一個搖滾明星世界巡演途中首選的落腳點——馬克·吐溫曾經在此停留,還有尤金·奧尼爾、簡·方達、迪倫·托馬斯和鮑勃·迪倫(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在這兒),然後是搖滾樂隊「傑佛遜飛船」和「感恩而死」。這里的逸聞趣事多得數不過來,最轟動的應該就是1978年10月12日的謀殺案了。席德被指控謀殺女友而入獄,麥克拉倫請求「維京」和「華納」兩個唱片公司為席德出5萬美元的保釋金,他保證要為席德出一張唱片,並且至少可以賺到10萬塊。「維京」很快匯款過來,席德被保釋出來。在宣布了「性手槍」將用一張聖誕專輯來慶祝席德的回歸後,麥克拉倫在他的商店裡開始出售新款T恤衫,上面印著「我還活著,她死了,我是你的」。
母親擔心他再出事,就飛去美國照顧他。她為席德提供毒品,然後看著他注射進去,自己才放心去睡覺——這就是席德的母親,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一個用毒品照顧孩子的母親。
席德在給南茜母親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一直知道我們將死在同樣的地方,我們希望死在彼此的懷抱里,每當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要哭。我向她發過誓,如果她出了意外我也不活了,她也發了同樣的誓。這是我對我的愛最後的承諾。」席德的朋友推測是毒品販子圖財害命殺了南茜——當晚曾有2個毒品販子進過他們的房間——可回頭看一看,南茜曾經多次試圖自殺,她母親可以輕易地設想當時的情景,南茜很有可能刺激席德殺了她,以便結束自己的痛苦,並且證明他對她的愛。
有一天晚上,飯店侍者目瞪口呆地發現渾身濕漉漉的席德揮舞著小刀割自己的手臂,同時尖叫著說:「我要和南茜在一起!」12月,因為和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的兄弟托德(Todd)在夜總會打架,他再次被捕。麥克拉倫這次有點兒猶豫不決,他覺得這是席德遠離毒品的好機會,不過最後還是出錢再次把他保釋出來,這是1979年2月1日。
當晚,席德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里和朋友們慶祝自己重獲自由,近2個月沒碰過毒品的他這次想讓自己好好享受一下,對不良反應他根本沒在意。午夜過後,恢復過來的席德,又用了在母親的錢包里找到的毒品。第二天母親發現兒子因為吸毒過量死在了床上。在他的護照里發現了一張字條:「我們有死亡契約,我必須守約,請把我埋葬在我愛的人身邊,連同我的皮夾克、牛仔褲和摩托靴。再見!」發狂的安妮拚命給南茜的母親德伯拉·斯龐根(Deborah Spungen)打電話,問能不能把自己的兒子同她的女兒合葬,德伯拉驚訝地拒絕了。可這是席德最後的心願,於是他火葬後幾天的一個晚上,安妮悄悄爬進賓州的「大衛王猶太公墓(King David Jewish Cemetery)」,把兒子的骨灰撒在了南茜的墳墓周圍。
席德究竟是死於自殺還是意外我們無從考證,談起這些安妮也只會淡然一笑,然後遞上一張小紙條,標題是「南茜」,上面席德潦草地寫著:「我的小女孩,你所有恐懼都逃不出我的雙眼,擁你入我臂彎帶來欣喜無限,曾吻去你的淚水,但現在你人已不在,除了痛苦只剩空虛一片,如果不能為你而活,人生對我毫無意義可言。」
歌迷都認為席德的死是朋克精神的終極表現,是他甘心成為朋克運動犧牲品的標志。他的魅力可以和詹姆斯·迪恩與瑪麗蓮·夢露相比,而事實上他們都是失敗者,是社會的犧牲品,這種死亡毫無光榮可言。
一張叫做,《席德演唱》(Sid Sings)的獨唱專輯在他死後由維京唱片公司出版,收錄了《大家來吧》(C'Mon Everybody)、《別的東西》(Something Else)等歌曲,當然還有翻唱自保羅·安卡(Paul Anka)和富蘭克·西納楚(Frank Sinatra)的《我的路》。1986年亞歷克斯·考克斯(Alex Cox)導演了電影《席德和南茜》(Sid and Nancy)。強尼·諾頓評價道:「表演席德的傢伙還不錯,但也只是一種舞台表演,和真人比差遠了。」真人?那「真人」又是怎樣的呢?即使是席德的朋友和熟識的人對他的回憶也是相互矛盾的——遲鈍,聰明但不善表達,敏感,有破壞性,善良,暴躁,被動,還有暴力——最統一的形容詞應該就是「麻煩」了。
「有的人喜愛他,有的人認為他是妖怪,但是真正的惡人通常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考克斯說,「我想電影把席德和南茜浪漫化了,但並不是要贊揚他們,因為這里毫無光榮可言。」電影里有一個細節——在媽媽到來之前,席德拚命地把南茜弄亂的房間整理干凈,因為他為南茜的不修邊幅感到害羞。
席德死後,南茜的母親在為女兒出的書《我不願如此生活》(And I Don't Want to Live This Life)里寫道:「(席德死了)噩夢終於結束了,我們要搬到別處住——那裡的房間南茜沒有住過,椅子她也沒有坐過,到那時我要為我的寶貝女兒真正痛哭一場。我和她父親要為吸毒的孩子建立一個基金,這對於南茜來說太晚了,但可以給其他類似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個希望。」她還相信席德不是兇手,「我把席德當成是一個夥伴,我認識他很久了,他一直是一個舊派的人。我對所有發生的事都不會發表看法,因為這與我和他無關,他只是被人操縱了——這才是所有的問題。席德不會殺南茜,絕對不可能。」
除了南茜母親的書,還有很多關於席德的書。1992年由凱斯·貝特森(Keith Bateson)和艾倫·帕克(Alan Parker)合著的《席德·維瑟斯的生與死》(Sid Vicious: The Life and Death of Sid Vicious);2003年馬爾科姆·巴特(Malcolm Butt)的《搖滾明星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 Rock 'n' Roll Star);最新的是艾倫·帕克獨立完成的《生命飛逝》(To Fast To Live),今年4月15日出版。
今年是席德去世25周年。這么多年來,人們一直喋喋不休地爭論他的行為和愛情,謀殺和自殺。席德註定會一直給我們「搗亂」下去,過去、現在還有將來很久……
2.NANCY
Nancy是SID的女友 Sid Vicious是個壞蛋不假,磕葯過量要了他的命,他甚至還莫名其妙地殺了女友Nancy(這件事一直有爭議)。但對於努力標榜個性張揚的年輕人,以及繼續彰顯個性魅力的無聊大同世界而言,Sid Vicious自然也是個聖人。他死後開啟了更加邊緣人群的內心世界,給了那些不願意苟且偷生,不願意人雲亦雲,不願意妥協退讓的人以「英雄式」的生活指引。Sid Vicious死後二十多年,他依然可以被經常提及,這個唐吉柯德式的反叛者和宿命的浪漫朋克、魅力十足的人渣、蹩腳的搖滾樂手,逐漸成為了一個傳奇,他標准朋克式的死甚至讓不少人痴迷不已。但是Sid Vicious最終無法擺脫悲劇人物這個角色,他的死說明不了任何問題,他的死被人們誇張利用了,他只是搖滾樂一個平凡的犧牲品。
和同時期的朋克藝人相比,Sid Vicious才藝平平,甚至與人溝通都有問題。他是個內心感情豐富,極端幼稚的大孩子和自戀狂。
Sex Pistols的Johnny Rotten在他死後的評價:「他天生有做朋克的本領,除此之外,他狗屁不是。」
當時,任何他們圈子裡的人都可以客串各種樂手,但Sid Vicious不能,起初他也認真練習貝司,但是隨後到來的巨大名聲和海洛因摧毀了這一切努力。事實上,性手槍最初的極端言行和他沒有關系,在他加入樂隊前,樂隊作品已經基本成型,而且樂隊讓人側目的叛逆姿態大多源自Johnny Rotten。Sid Vicious在加入樂隊後的極端噱頭讓他成為輿論的焦點,但是他從來沒有因為是性手槍的一員而刻意為之。現在看來,Sid Vicious的確對於面前這個世界感到不適,他找不到位置,而且恰好性手槍給了他一個發泄的理由。這個演出中經常出錯的傢伙只能代表自己。
性手槍的經理Mslcolm McLaren曾經表示,「Sid Vicious顯然不具備宜人的才氣和合作的默契,她不合群,我們幾乎不知道他想什麼,但是他的舉動往往讓樂隊更加名正言順。」
1957年,Sid Vicious生於倫敦一個單親家庭,母親是個癮君子。他其實是個非常內向的人,他最初經常因為演出中過於熱情的觀眾而感到不適,他甚至缺乏起碼的演出激情。
好友Dennis Morris回憶說,「他的確不適合作樂手,那讓他不舒服。」
Sid Vicious在學生時代就結識了John Lydon(Johnny Rotten),在性手槍樂隊最初的日子裡,他是樂隊最忠實的支持者,而且是他發明了沿襲至今的Pogo,大概可以被認定為歷史上演出中最能折騰的人。他還作為鼓手參加了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第一場演出。在加入樂隊前的那段日子,他的暴力傾向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在The Damned的演出中,他向舞台上扔酒瓶,玻璃碎片導致了一名女觀眾一隻眼睛失明,隨後又用自行車鏈條毒打在場的一位記者。當1977年,加入性手槍的時候,他已經以暴虐聞名,這似乎才是性手槍需要他的原因。
Sid Vicious嚴重缺乏母愛,Nancy給了他足夠的關愛,而這是他以前生活中一直沒有的。
Johnny Rotten曾經公開表示他的看法:「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更像是模子,Nancy簡直就是Sid Vicious的老娘,誰也無法說服他們分開。Sid Vicious沒有Nancy就無法活下去。」
樂隊工作人員Nils Stevenson回憶說,「Sid Vicious痛恨一切,除了海洛因和Nancy」
事實上,1977年4月,Sid Vicious第一次參加了樂隊演出開始,知道樂隊專輯的錄制,乃至美國巡演,都表現極差。在首張專輯錄制過程中因為技術和酗酒的原因,樂隊不得不請回他的前任,錄制完成了絕大多數貝司演奏。Sid Vicious的技術缺陷對於性手槍的發展不是什麼問題,到1978年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性手槍中的性手槍,人們津津樂道於他的言談舉止,樂隊也因此而大大受益。專欄記者Kent Banker在當年評論中這樣評價說:「性手槍從來都是包裝出來的,我們只能說Johnny Rotten是個不錯的演員,而不是什麼朋克,Sid Vicious才是唯一的朋克。」
最後用Sid Vicious在Nancy死後寫下的名為「Nancy」的詩作為結束,尤其是最後兩句,這是Sid Vicious傳誦至今為數不多的值得緬懷的經典話語。
You were my little baby girl
And I knew all your fears
Such joy to hold you in my arms
And kiss away your tears
But now you're gone
There's only pain and nothing I can do
And I don't want to live this life
If I can't live for you
3.相關
建議你去看一部根據上述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
中文名稱:席德與南茜
英文名稱:Sid & Nancy
別名:崩之戀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86年08月29日
電影導演:亞歷克斯·考克斯 Alex Cox
電影演員:
加里·奧爾德曼 Chloe Webb 大衛·海曼 Debby Bishop Andrew Schofield (I) 埃克桑達·伯克利 派瑞·本森 Tony London 山迪·巴朗 西·理查森
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簡介】
本片根據傳奇搖滾樂隊「性手槍」(The Sex Pistols)結他手Sid Vicious與其女友Nancy Spungen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故事由「性手槍」拆夥後展開,Sid意圖作個人發展,但卻沉迷可卡因毒品。在葯物的刺激和狂野音樂的影響下,他與女友Nancy的關系也變得愈來愈放縱與狂暴,二人整天活在迷幻的世界裡,再也分不清幻想與現實。一天早上,Nancy被發現刺死,Sid被逮捕。他是殺死自己愛人的兇手嗎?本片於當年推出時,因性愛和吸毒場面的逼真程度,引來議論紛紛,被多個國家禁映。
雖然「性手槍」不是最出色的朋克樂隊,但他們是最出名的朋克樂隊,《希德與南茜》(Sid and Nancy/1986)是關於這支傳奇樂隊的吉他手希德·維舍斯與其美國女友南茜·斯龐根那反復無常的情愛關系和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悲劇結局,導演對這兩個社會食物鏈最底端的邊緣人進行了客觀的刻畫:他們的粗暴和痛苦,他們的敏感和自傷,他們走向自我毀滅卻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現了電影的憤怒、激動和真誠。經過那次危機四伏的美國巡演,「性手槍」終告解體,希德仍在海洛因毒癮的控制之下,他試圖開始個人發展,但人們在一個早上發現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為謀殺罪被捕,他們的悲劇正好印證了朋克樂隊「玩鬧大會」(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愛會殺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關系,經常被用來與南茜和希德的關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這部電影裡面扮演了一個小角色。加里·歐德曼和克洛·韋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將希德與南茜關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傷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現在觀眾眼前,而他們那決意擺脫任何束縛的愛情又是那麼令人感傷,乃至啜泣。 愛情不總是玫瑰與巧克力,不總是幸福與甜蜜。
加里·奧德曼和切露·韋伯所演繹的這個愛情,就像是一株從垃圾堆里開出來的、充滿痛苦與不幸的花。這段愛情最終以謀殺和過量吸毒收場。那張經典的劇照:兩個身穿嬉皮服裝的青年人在破敗海報面前的吻,告訴我們愛情可以有不同的形狀、顏色,以及聲音。
2000年的《骯臟與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關於「性手槍」樂隊的傑出紀錄片,真實、客觀、滿懷熱情,而又頗具觀賞性。
!!!累死我了 就這些應該夠了吧 我也對他這個產生了興趣 我還得謝謝你呢
⑩ 大哥們,請告訴我《時空急轉彎》系列電影的一位演員資料。謝謝了!!
瓦萊麗·勒梅西埃
她 是法國近十年來最出名、也是戲路最寬的滑稽女演員,
她成功扮演了《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 (1993)里的處境尷尬的資產階級上流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