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慣性漂移的問題
我來把我這一年多來練習漂移的經驗和知道的要領在這里系統的說一下。首先,我來說說為什麼要漂移。
漂移不只是因為好看才發明的,而車輛在失控時的「漂移」現象,也只是能稱為側滑
而已,正如我經常提及的那句話,POWER IS NOTHING WITH OUT CONTROL。漂移也是如此。
只有你能隨心所欲的控制了這個技術動作,那時才叫你會漂移,如若不然,只能說你是在練習漂移。而我自己目前,也只是練習漂移而已。那為什麼要漂移呢?那就是另車更快的過彎的一種方法,當然,漂移也是一種特技動作,不可否認漂移的確從視覺上和感官上很有吸引力。
也有一種說法,說只有四個輪胎緊咬地面,靠走線位,切APEX,才是最快的過彎方法,漂移過彎比這種走線位的方法慢。其實未必,首先看是什麼地面,如果是柏油路,速度非常快,一般走線位比較好,因為這樣最安全,速度越快漂移越不好控制。其實只要是高速過彎輪胎多少都會產生漂移,甚至你察覺不到。
這就涉及一個輪胎與地面摩擦力的臨界狀態,什麼是臨界狀態呢?經過實驗。輪胎與地面保持滾動摩擦,也就是基本不打空轉的時候摩擦力最大。當輪胎開始打空轉,變成滑動摩擦時,摩擦力反而下降20%。所以,當輪胎保持在要滑,又沒滑的時候,這就是摩擦力發揮到大極限的時候,ABS也就是根據這發明的。
所以,當你覺得你的輪胎還是緊咬地面時候,說明你還沒有把輪胎的的摩擦力發揮到極限。當車漂移的時候,當然是已經超越了最大摩擦力,所以這時速度比咬地時快,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漂移的路線,用漂移走出線位來,當然比單純的咬地要快。這還涉及一個角速度和線速度的問題,太深了就不提了。不過人家真正的高手可以確保用輪胎的臨界狀態去走線位,那真是最快,咱們普通人就先別要求那麼多了。
再說說什麼車可以練習漂移,重心高的車不行,比如越野車,SUV,這樣的車最好別試,即使是後驅也別試,容易翻車。減震特別軟的車,沒改裝的車不行。也是容易翻,還特別不好控制。還有就是特貴的車,不建議呵呵。撞了心疼。
說完了車,該說地面了,什麼地面比較合適呢,本人覺得土路最好,其次是水路,沙石不太好,首先北京就沒有沙子路,石頭這玩意就算了,除非輪胎不想要了。如果你選擇比較平整的柏油路也行,就是需要膽量和技術好一點,因為柏油路需要比較高的速度才行。
對輪胎的磨損也最大。雪路比較特殊,其實雪路我認為是最好玩,難度也比較大的。因為要想漂起來,雪路最容易。最後說說什麼車比較適合練習漂移。首選當然是後驅,如果您擁有一台高性能的後驅車,又對漂移有興趣,那麼我恭喜您,這是最好的選擇。您也不需要考慮慣性漂移,您只要練會POWERSLIP就夠厲害的了,方法N簡單,入彎,減檔,彎中前段猛加油,產生OVERSTEER(轉向過度)後控制方向。
絕對夠瀟灑。如果您有台比如WRX一般的或者EVO一樣的四驅車,那麼漂移的方法和前驅基本相同,直接參考前驅就差不多了,其實有的四驅系統和後驅十分相似,是偏向後驅的,可以做和後驅基本一樣的動作,這里就不說了,前面都是廢話,現在就說前驅吧。
前驅要想做漂移沒有足夠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較費勁。首先從拉手剎方法說起,手剎這玩意我現在已經很少用了,用的時候也很小心,主要是因為用手剎不但是笨方法,而且佔了一隻手,只留一個手扶方向盤。很危險,我那次撞到了彎外的台階上,就是因為只有一隻手扶著方向盤。結果壞了左前避震,左前左後兩條輪胎
前保險杠也犧牲了。繼續說別的方法,重量轉移法。也可以叫負重轉移啦,也就是之前我提過的彎前制動和彎內制動法。當你高速入彎之前,車的重量是幾乎平均分配在四個輪子的,所以,當你在入彎時,大力踩下剎車。這時車身由於慣性,把部分負重轉移到兩個前輪,後輪這時的負重就相當的小,摩擦力自然也小了,這時猛打方向,車尾就會甩起來。其實所說的彎中彎前收油門,道理和這兩個一樣,都是靠前輪增加負重後輪減小負重。
然後我再說說慣性漂移,這里也直接引用我以前寫的--這里補充一點,開始向右打的原因也和負重有關,目的就是給右前輪增加負重,然後靠慣性,讓車身以右前輪為基準旋轉。
一般柏油路使用慣性漂移比較嚇人,我問看我漂移的的朋友什麼感覺,人家說反正比較可怕,車身突然扭過去,四個輪子一起冒煙,橫著滑過去。最後,給大家說說雪地漂移,雪地可以說是練習漂移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前驅,也可以輕易做出和後驅一樣的感覺來。
而且用之前的笨方法就是拉手剎最好玩。入彎,打方向的瞬間,或剛打方向就馬上拉手剎,尾部側滑,松開手剎控制方向,要領是讓車平穩的過彎,回輪的時候速度要穩,不能太快。試幾次我相信有心的朋友就能練好,那種過90度彎,過彎時車頭直指彎心,你必須看著側面車窗控制方向的感覺絕對爽:)不過我也付出過代價,速度太快,橫著滑到彎外,撞上台階,最後造成後橋變形,不得不花銀子換新的。
(選讀篇)最最後,給大家說說最高級的漂移方法。這些都是我基本沒在生活中試過的。方法一scandinavianflick參賽車都是沒有ABS的。剎車一腳就可以抱死,選手在一般是土路上,反正不是柏油路,高速沖入彎內,根據經驗判斷切彎的路線,然後一次性把輪子抱死,這時抱死的前輪基本沒有導向力,所以無論你怎麼打都不會改變車的方向。
然後這是開始打輪,比如是朝右,打到一定程度時也基本滑到了要入彎的地方,迅速松開剎車,這時由於前輪胎突然恢復導向力,迅速把車身拉向右側,車身高速向右側旋轉,產生漂移,說起來復雜。做起來並不復雜。但是要想掌握好時機,和前後的速度。真不是簡單的事。我只在雪地上試過,因為轎車有ABS不能鎖死,所以只有雪地和沒ABS時比較相象>。
方法二連續漂移法,其實我覺得更應該叫S彎漂移法。道理和前面的基本一樣,其實是上面的方法的延伸。熟悉比賽的朋友都知道該如何過S彎吧。就是切兩個連續彎的APEX,盡量走直線,這樣速度最快,但如果是土路,雪路,彎度大,肯定會產生漂移,怎麼辦呢,這個方法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如果你覺得,完成第一個漂移後緊接著打反方向,去做另一個漂移,那就錯了,有兩點你沒考慮到,第一,S彎一般比較急,沒時間等車身慢慢的去旋轉回來,第二,干打方向只是單純的等車轉過來,你沒辦法決定車什麼時候轉過來,這時你就錯過了第二個漂移的切入點。
好了,這個方法就是來對付這個問題的。假設一個土路S彎,先右轉,緊跟著左轉,高速入彎,先讓車產生向右的漂移,如果彎很窄就需要用走慣性漂移的路線,先往左打,然後猛的朝右打,這時車開始入第一個右彎,當漂移到一定位置時,這時車身已經有點轉向過度了,然後保持大油門(關鍵),把前輪猛的打向左邊,別以為這時車會馬上左轉,絕對不會,當你保持大油門時,前輪驅動力過大,打滑後導向力同樣很小,跟上面一樣,這時車身只會很慢的旋轉,這時是最奇怪的時候,因為車正在朝右漂移,但輪子朝左,而且車身幾乎沒改變方向。
哈哈這時已經漂到第二個彎了,需要左轉了,當你到達第二個切彎點時,迅速減小油門(關鍵),這時原來已經打好方向的朝左的前輪迅速獲得導向力,快速的帶著車身朝左旋轉。開始進行第二個漂移,這樣就成果的完成了連續漂移過S彎。整個動作是由兩個漂移甚至是慣性漂移完成的。神奇吧,嘿嘿,快找個游戲試試吧,生活中我看咱們就算了吧。
說了一大堆,好累,希望大家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安全,多思考,開始同學習。要多用腦啦,千萬別光是傻做哦。
補充一點,關於HEELANDTOE趾跟動作,想流暢的過彎,不會這個動作是不行的,懂的朋友我就不說了,給不懂的朋友說兩句,就是入彎前要換檔,換底檔,但高速入低檔變速箱里齒輪的速度就會不匹配,生掛就會拽車,也廢離合器片,就需要哄油門提高另一端的齒輪速度。但入彎前又要減速,所以右腳就忙不過來,就需要這個動作,用腳尖踩剎車,腳跟哄油門,一次到位,掛檔,入彎。
我是採用TOEANDTOE用前腳掌左側和右側同時控制剎車和油門。根據你的踏板位置和習慣來決定。其實前驅過彎還有一種左腳制動技術,太深太深,這里講漂移就不多說了。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貳』 東北有哪些有趣的冰雪娛樂
有趣的娛樂活動有很多?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每年都會迎接很多的遊客。而且在冰雪大世界裡,可以坐在用冰做成的房子里,各種彩色的燈光射出冰雪世界的美妙奇幻的色彩。對於一個冰城,各地遊客都慕名而來,用冰做成的所有的城堡和滑道,以及在冰做成的房子中吃熱乎乎的飯菜。簡直是一種奇怪的很有刺激的感覺,在山上你可以看到很多風景。當樹掛出現的時候,那種美麗是每根枝條上都落成了樹掛,而且成成疊疊,這種奇境美是在東北的冬天偶爾會出現的。所以能夠看到樹掛也真的是偶,作為一個東北人來說,滑冰是比較有趣兒的,而且現東北的中小學生都有滑冰這個項目,而且從三年級開始就開始有這個體育項目,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買冰刀,冰鞋,並且初步的會滑冰的,這項運動己列入中小學體育考核,丨中小學會花邊的很多很多,小小的孩子會滑冰這也是一大奇觀,所以增加體育運動項目,滑冰是鍛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非常好的體育課,雪人也是人們的樂趣,一些美術學校組織學生刻出雪人一個美麗的風景,有好多的人才會在雪地上畫出了一條龍,而且龍飛鳳舞非常真實,東北的冰雪娛樂有很多。冬天可以做一些室外的運動可以滑翹板,可以滑冰刀,可以在雪地上拉雪橇,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冬天拉著鐵焊接的爬梨,然後小狗在前面拉著爬梨,車上裝有很多在超市裡買的食物,所以這種景色你也很難碰到。總之冰雪比賽冰上運動,滑冰刀堆雪人,穿著冰刀過山《林海雪原》上那樣的情景在東北的滑雪場都會出現,非常好的自然娛樂。
『叄』 東北有哪些有趣的冰雪娛樂
東北地區有趣的冰雪娛樂活動挺多的,比如滑雪、玩冰雕、打雪仗、雪地摩托車、雪地漂移、冰上保齡球、冰壺運動等等。
『肆』 玩頭文字D與玩真車的漂移有多大的差別,能從中學習到漂移技術嗎
區別很大,我來把我這一年多來練習漂移的經驗和知道的要領在這里系統的說一下。首先,我來說說為什麼要漂移。漂移不只是因為好看才發明的,而車輛在失控時的「漂移」現象,也只是能稱為側滑而已,正如我經常提及的那句話,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漂移也是如此。只有你能隨心所欲的控制了這個技術動作,那時才叫你會漂移,如若不然,只能說你是在練習漂移。而我自己目前,也只是練習漂移而已。那為什麼要漂移呢?那就是另車更快的過彎的一種方法,當然,漂移也是一種特技動作,不可否認漂移的確從視覺上和感官上很有吸引力。也有一種說法,說只有四個輪胎緊咬地面,靠走線位,切APEX,才是最快的過彎方法,漂移過彎比這種走線位的方法慢。其實未必,首先看是什麼地面,如果是柏油路,速度非常快,一般走線位比較好,因為這樣最安全,速度越快漂移越不好控制。其實只要是高速過彎輪胎多少都會產生漂移,甚至你察覺不到。這就涉及一個輪胎與地面摩擦力的臨界狀態,什麼是臨界狀態呢?經過實驗。輪胎與地面保持滾動摩擦,也就是基本不打空轉的時候摩擦力最大。當輪胎開始打空轉,變成滑動摩擦時,摩擦力反而下降20%。所以,當輪胎保持在要滑,又沒滑的時候,這就是摩擦力發揮到大極限的時候,ABS也就是根據這發明的。所以,當你覺得你的輪胎還是緊咬地面時候,說明你還沒有把輪胎的的摩擦力發揮到極限。當車漂移的時候,當然是已經超越了最大摩擦力,所以這時速度比咬地時快,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漂移的路線,用漂移走出線位來,當然比單純的咬地要快。這還涉及一個角速度和線速度的問題,太深了就不提了。不過人家真正的高手可以確保用輪胎的臨界狀態去走線位,那真是最快,咱們普通人就先別要求那麼多了。
再說說什麼車可以練習漂移,重心高的車不行,比如越野車,SUV,這樣的車最好別試,即使是後驅也別試,容易翻車。減震特別軟的車,沒改裝的車不行。也是容易翻,還特別不好控制。還有就是特貴的車,不建議呵呵。撞了心疼。說完了車,該說地面了,什麼地面比較合適呢,本人覺得土路最好,其次是水路,沙石不太好,首先北京就沒有沙子路,石頭這玩意就算了,除非輪胎不想要了。如果你選擇比較平整的柏油路也行,就是需要膽量和技術好一點,因為柏油路需要比較高的速度才行。對輪胎的磨損也最大。雪路比較特殊,其實雪路我認為是最好玩,難度也比較大的。因為要想漂起來,雪路最容易。最後說說什麼車比較適合練習漂移。首選當然是後驅,如果您擁有一台高性能的後驅車,又對漂移有興趣,那麼我恭喜您,這是最好的選擇。您也不需要考慮慣性漂移,您只要練會POWERSLIP就夠厲害的了,方法N簡單,入彎,減檔,彎中前段猛加油,產生OVERSTEER(轉向過度)後控制方向。絕對夠瀟灑。如果您有台比如WRX一般的或者EVO一樣的四驅車,那麼漂移的方法和前驅基本相同,直接參考前驅就差不多了,其實有的四驅系統和後驅十分相似,是偏向後驅的,可以做和後驅基本一樣的動作,這里就不說了,前面都是廢話,現在就說前驅吧。
前驅要想做漂移沒有足夠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較費勁。首先從拉手剎方法說起這里我直接引用我上次寫的帖--<如果是一定要大角度,那麼那樣的漂移做出來只屬於特技了。真正的漂移目的是盡量損失更小的速度,去過彎,又可以獲得更多的轉向,就拿前驅說啊,你可以速度很快,但你肯定損失轉向,那就是轉向不足啦,其實前驅當然有辦法做大角度的漂移,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拉手剎,不過推薦你不要在柏油路這么干,我以前練的時候,由於失控,結果撞啦。用手剎特別不好控制,剛拉的時候你感覺幾乎後輪沒怎麼滑動,但就是在一瞬間,就突然甩起來,力量還特大,所以你要想用手剎,就一定要把手剎調成輕輕一拉就把後輪鎖死,而且要把那個扣給拆了,不能邊滑結果一著急手剎松不了了。如果你配合的好,可以做大角度漂移>手剎這玩意我現在已經很少用了,用的時候也很小心,主要是因為用手剎不但是笨方法,而且佔了一隻手,只留一個手扶方向盤。很危險,我那次撞到了彎外的台階上,就是因為只有一隻手扶著方向盤。結果壞了左前避震,左前左後兩條輪胎,撞飛區環衛的垃圾桶一個。前保險杠也犧牲了。繼續說別的方法,重量轉移法。也可以叫負重轉移啦,也就是之前我提過的彎前制動和彎內制動法。當你高速入彎之前,車的重量是幾乎平均分配在四個輪子的,所以,當你在入彎時,大力踩下剎車。這時車身由於慣性,把部分負重轉移到兩個前輪,後輪這時的負重就相當的小,摩擦力自然也小了,這時猛打方向,車尾就會甩起來。其實所說的彎中彎前收油門,道理和這兩個一樣,都是靠前輪增加負重後輪減小負重。然後我再說說慣性漂移,這里也直接引用我以前寫的--<我現在主要是利用類似慣性漂移的方法,讓車在高速入彎後靠改變方向自己產生漂移。高速入彎,剋制你想制動的慾望,至少60以上,然後以遲入彎的方法,就是比普通的切彎點晚點,因為太早漂移的話就會朝彎心撞去啦,根據你速度,速度慢就利用純慣性漂移,假如入左彎,就先朝右拐一點,然後再突然朝左打,這樣目的可以在車身旋轉後增加旋轉速度,慣性的原因,要是速度快基本不用這樣,直接快速左打,別太快,開始慢一點,要是開始就 特快,前輪一打滑,就幾乎沒什麼效果了>這里補充一點,開始向右打的原因也和負重有關,目的就是給右前輪增加負重,然後靠慣性,讓車身以右前輪為基準旋轉。一般柏油路使用慣性漂移比較嚇人,我問看我漂移的的朋友什麼感覺,人家說反正比較可怕,車身突然扭過去,四個輪子一起冒煙,橫著滑過去。最後,給大家說說雪地漂移,雪地可以說是練習漂移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前驅,也可以輕易做出和後驅一樣的感覺來。而且用之前的笨方法就是拉手剎最好玩。入彎,打方向的瞬間,或剛打方向就馬上拉手剎,尾部側滑,松開手剎控制方向,要領是讓車平穩的過彎,回輪的時候速度要穩,不能太快。試幾次我相信有心的朋友就能練好,那種過90度彎,過彎時車頭直指彎心,你必須看著側面車窗控制方向的感覺絕對爽:)不過我也付出過代價,速度太快,橫著滑到彎外,撞上台階,最後造成後橋變形,不得不花銀子換新的。
(選讀篇)最最後,給大家說說最高級的漂移方法。這些都是我基本沒在生活中試過的。方法一scandinavian flick(多謝『大寶地克拉吃』DX提醒我這名字的全稱)〈參賽車都是沒有ABS的。剎車一腳就可以抱死,選手在一般是土路上,反正不是柏油路,高速沖入彎內,根據經驗判斷切彎的路線,然後一次性把輪子抱死,這時抱死的前輪基本沒有導向力,所以無論你怎麼打都不會改變車的方向。然後這是開始打輪,比如是朝右,打到一定程度時也基本滑到了要入彎的地方,迅速松開剎車,這時由於前輪胎突然恢復導向力,迅速把車身拉向右側,車身高速向右側旋轉,產生漂移,說起來復雜。做起來並不復雜。但是要想掌握好時機,和前後的速度。真不是簡單的事。我只在雪地上試過,因為轎車有ABS不能鎖死,所以只有雪地和沒ABS時比較相象>。
方法二 連續漂移法,其實我覺得更應該叫S彎漂移法。道理和前面的基本一樣,其實是上面的方法的延伸。熟悉比賽的朋友都知道該如何過S彎吧。就是切兩個連續彎的APEX,盡量走直線,這樣速度最快,但如果是土路,雪路,彎度大,肯定會產生漂移,怎麼辦呢,這個方法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你覺得,完成第一個漂移後緊接著打反方向,去做另一個漂移,那就錯了,有兩點你沒考慮到,第一,S彎一般比較急,沒時間等車身慢慢的去旋轉回來,第二,干打方向只是單純的等車轉過來,你沒辦法決定車什麼時候轉過來,這時你就錯過了第二個漂移的切入點。好了,這個方法就是來對付這個問題的。假設一個土路S彎,先右轉,緊跟著左轉,高速入彎,先讓車產生向右的漂移,如果彎很窄就需要用走慣性漂移的路線,先往左打,然後猛的朝右打,這時車開始入第一個右彎,當漂移到一定位置時,這時車身已經有點轉向過度了,然後保持大油門(關鍵),把前輪猛的打向左邊,別以為這時車會馬上左轉,絕對不會,當你保持大油門時,前輪驅動力過大,打滑後導向力同樣很小,跟上面一樣,這時車身只會很慢的旋轉,這時是最奇怪的時候,因為車正在朝右漂移,但輪子朝左,而且車身幾乎沒改變方向。哈哈這時已經漂到第二個彎了,需要左轉了,當你到達第二個切彎點時,迅速減小油門(關鍵),這時原來已經打好方向的朝左的前輪迅速獲得導向力,快速的帶著車身朝左旋轉。開始進行第二個漂移,這樣就成果的完成了連續漂移過S彎。整個動作是由兩個漂移甚至是慣性漂移完成的。神奇吧,嘿嘿,快找個游戲試試吧,生活中我看咱們就算了吧。
說了一大堆,好累,希望大家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安全,多思考,開始同學習。要多用腦啦,千萬別光是傻做哦。
補充一點,關於HEEL AND TOE趾跟動作,想流暢的過彎,不會這個動作是不行的,懂的朋友我就不說了,給不懂的朋友說兩句,就是入彎前要換檔,換底檔,但高速入低檔變速箱里齒輪的速度就會不匹配,生掛就會拽車,也廢離合器片,就需要哄油門提高另一端的齒輪速度。但入彎前又要減速,所以右腳就忙不過來,就需要這個動作,用腳尖踩剎車,腳跟哄油門,一次到位,掛檔,入彎。我是採用TOE AND TOE用前腳掌左側和右側同時控制剎車和油門。根據你的踏板位置和習慣來決定。其實前驅過彎還有一種左腳制動技術,太深太深,這里講漂移就不多說
『伍』 如果去漠河,你會選擇在夏天去避暑呢,還是冬天去看雪呢
選擇冬天去看雪,夏季避暑一般都是和朋友去海邊,吹著清涼的海風,在海水裡嬉戲。
去之前查下攻略和天氣,冬天漠河的最低溫度有零下四五十度,但是真到了那裡其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冷。室內都是暖氣,室外是乾冷,只要把自己包嚴實了就好。如果拍照建議是穿鮮艷的衣服哦,這樣拍起來好看些。
漠河到處是民宿客棧,尤其是北極村和北紅村兩個景點。可以在北極村看星空,北紅村看日出。這里晚上會有篝火晚會,還有在抖音上熱度很高的灑水成冰在這里也可以嘗試。
漠河哪裡都有滋有味,但是吃的地方感覺並不是很多,漠河縣交通不便,所以在這里食物比較少也很貴,著名的景點有白樺林、
中國最北點(
烏蘇里淺灘)、龍江第一灣、神州北極、馴鹿部落等,這里景點和景點之間相隔很遠,交通又不便,出行最好在當地包一輛車,這樣又方便又省事。特別介紹一下這里的具有特色的交通工具馬拉犁一定要嘗試一下。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就請點個贊,想了解更多旅行資訊、攻略玩法,歡迎關注世界邦頭條號,私信回復暗號「悟空「,有驚喜哦。
『陸』 坦克漂移必須是雪地嗎
坦克速度不慢,最大速度70公里的坦克還是不少的,再說漂移和速度沒有直接關系,一般賽車表演的炫目的漂移速度也就是幾十公里而已。坦克因為履帶的抓地力太好了,所以漂移不僅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而且要漂移還是有點難度的,除了雪地這種低抓地力的地面外,駕駛員的操控是關鍵。
『柒』 一路向北,與哈爾濱牧馬人的冰雪駕駛
冬季的哈爾濱,溫度還是異常的冰爽,零下20度。
距離行程倒計時僅剩一天了,今天各地的車友,都陸續的抵達哈爾濱。
今天的行程到這並告於段落明日我們黑河見..
『捌』 漂移用手剎還是用腳剎好
http://you.video.sina.com.cn/b/132167-1251548532.html
前驅要想做漂移沒有足夠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較費勁。首先從拉手剎方法說起,手剎這玩意我現在已經很少用了,用的時候也很小心,主要是因為用手剎不但是笨方法,而且佔了一隻手,只留一個手扶方向盤。很危險,我那次撞到了彎外的台階上,就是因為只有一隻手扶著方向盤。結果壞了左前避震,左前左後兩條輪胎
前保險杠也犧牲了。繼續說別的方法,重量轉移法。也可以叫負重轉移啦,也就是之前我提過的彎前制動和彎內制動法。當你高速入彎之前,車的重量是幾乎平均分配在四個輪子的,所以,當你在入彎時,大力踩下剎車。這時車身由於慣性,把部分負重轉移到兩個前輪,後輪這時的負重就相當的小,摩擦力自然也小了,這時猛打方向,車尾就會甩起來。其實所說的彎中彎前收油門,道理和這兩個一樣,都是靠前輪增加負重後輪減小負重。
然後我再說說慣性漂移,這里也直接引用我以前寫的--這里補充一點,開始向右打的原因也和負重有關,目的就是給右前輪增加負重,然後靠慣性,讓車身以右前輪為基準旋轉。
一般柏油路使用慣性漂移比較嚇人,我問看我漂移的的朋友什麼感覺,人家說反正比較可怕,車身突然扭過去,四個輪子一起冒煙,橫著滑過去。最後,給大家說說雪地漂移,雪地可以說是練習漂移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前驅,也可以輕易做出和後驅一樣的感覺來。
而且用之前的笨方法就是拉手剎最好玩。入彎,打方向的瞬間,或剛打方向就馬上拉手剎,尾部側滑,松開手剎控制方向,要領是讓車平穩的過彎,回輪的時候速度要穩,不能太快。試幾次我相信有心的朋友就能練好,那種過90度彎,過彎時車頭直指彎心,你必須看著側面車窗控制方向的感覺絕對爽:)不過我也付出過代價,速度太快,橫著滑到彎外,撞上台階,最後造成後橋變形,不得不花銀子換新的。
(選讀篇)最最後,給大家說說最高級的漂移方法。這些都是我基本沒在生活中試過的。方法一scandinavianflick參賽車都是沒有ABS的。剎車一腳就可以抱死,選手在一般是土路上,反正不是柏油路,高速沖入彎內,根據經驗判斷切彎的路線,然後一次性把輪子抱死,這時抱死的前輪基本沒有導向力,所以無論你怎麼打都不會改變車的方向。
然後這是開始打輪,比如是朝右,打到一定程度時也基本滑到了要入彎的地方,迅速松開剎車,這時由於前輪胎突然恢復導向力,迅速把車身拉向右側,車身高速向右側旋轉,產生漂移,說起來復雜。做起來並不復雜。但是要想掌握好時機,和前後的速度。真不是簡單的事。我只在雪地上試過,因為轎車有ABS不能鎖死,所以只有雪地和沒ABS時比較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