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協會百大演員

美國電影協會百大演員

發布時間:2022-10-17 09:58:44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前二十排行

1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

2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

3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4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

5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6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7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8朱迪·嘉蘭(Judy Garland)

9瑪麗琳·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

10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

11.芭芭拉·斯坦域(Barbara Stanwyck)

12.克羅戴·考伯特(Claudette Colbert)

13.格蕾絲·凱莉(Grace Kelly)

14.金吉·羅傑斯(Ginger Rogers)

15.梅·韋斯特(Mae West)

16.費雯·麗(Vivien Leigh)

17.莉蓮·吉思(Lillian Gish)

18.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

19.麗塔·海沃思(Rita Hayworth)

20.勞倫·貝考爾(Lauren Bacall)

21索菲婭·羅蘭(Sophia Loren)

22吉恩·哈羅(Jean Harlow)

23卡羅爾·隆巴德(Carole Lombard)

24瑪麗·畢克馥(Mary Pickford)

25艾娃·加德納(Ava Gardner)

⑵ 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排名

在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從500名20美國電影界的電影明星中,評選出50名最偉大明星(必須在1950年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女演員有25位,排名從第一到最後依次是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
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朱迪·加蘭(Judy Garland)

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

瓊·克勞馥(Joan
Crawford)

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

克勞黛·考爾白(Claudette

格蕾絲·凱莉(Grace Kelly)


金格爾·羅傑斯(Ginger
Rogers)

梅·韋斯特(Mae West)

費雯·麗(Vivien
Leigh)

莉蓮·吉許(Lillian
Gish)

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

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

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

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

珍·哈露(Jean Harlow)

卡洛爾·隆巴德(Carole
Lombard)

瑪麗·畢克馥(Mary
Pickford)

艾娃·加德納(Ava
Gardner)

⑶ 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都是哪些人

1.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
有誰會忘記Casablanca的里克,他是半個卡薩布蘭卡,半個非洲皇後號,馳騁美國電影的三個時期,演繹無數硬漢,而最後給他這個偉大的稱號並不為過。here's looking at you,kid~

2.加里‧格蘭特(Cary Grant)

黃金時代美國的超級名星,參演過希區柯克的多部電影,也是四十年的國民偶像,雖然榮譽眾多卻從沒得過奧斯卡,遺憾~!!

3.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

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將軍演員,被艾森豪威爾將軍親切的稱為Jimmy,出生雖然貧窮卻不懈努力成為超級明星,《費城故事》,《浮華入夢》等影片都是不朽經典 !

4.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他是魔鬼,但是起碼是電影王國的魔鬼,魅惑是他最大的武器,同時也是榜單中少見的非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演員,其實憑借《教父》,《慾望號列車》兩部影壇絕世之作,他可以排在任何位置。

5.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

6.亨利‧方達(Henry Fonda)

他的電影神話橫跨是美國電影史的半部斷代史,從三十年到80年代,從風度翩翩到他老態龍鍾,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方達家族的根基,一個好萊塢最有權勢的家族。

7.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

美國史上唯一公認的電影皇帝(由200萬張選票選出),《亂世佳人》那張白瑞德和郝思嘉相擁的海報感染了幾代人,他也是美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男演員,在三四十年代,不喜歡蓋博就是和全美的女性為敵。

8.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

9.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

影史上第一位蟬聯奧斯卡影帝的男演員,他和電影女王凱瑟琳赫本的故事比電影更具吸引力。

10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11加里‧古柏(Gary Cooper) 12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13約翰‧韋恩(John Wayne) 14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 15基恩‧凱利(Gene Kelly) 16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17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18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 19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 20馬克斯兄弟(The Marx Brothers) 21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22西德尼‧波伊提爾(Sidney Poitier) 23羅伯特‧米臣(Robert Mitchum) 24愛德華‧羅賓森(Edward G. Robinson) 25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

⑷ 美國有哪些著名影星

美國著名的影星有:李小龍、伊麗莎白·泰勒、凱瑟琳赫本、克拉克蓋博、馬龍·白蘭度。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電影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他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伊麗莎白·泰勒,美國著名電影演員,她被譽為是世界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瑰寶,被看做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有好萊塢色彩的人物,一度為好萊塢電影女王,尤其以一雙漂亮的紫羅蘭色眼睛聞名於世,被譽為「世界頭號美人」。縱橫好萊塢60年,並且憑借《青樓艷妓》和《靈欲春宵》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另以《埃及艷後》成為史上第一個片酬百萬美元的演員,被譽為「好萊塢的常青樹」。她與理查德·伯頓的愛情更讓她成為風雲人物。1999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7名。2000年被封為爵士。2011年3月23日因多年病魔纏身而去世,享年79歲。
克拉克·蓋博,1901年2月1日—1960年11月16日)美國好萊塢著名男演員,上世紀最偉大、最具有影響力的巨星,冠以電影皇帝的稱號。1932年,一部《紅塵》使他得以躋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1935年憑借影片《一夜風流》奪得第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39年,主演《亂世佳人》引起巨大轟動,該片被稱之為熒幕上永恆的經典。他是好萊塢一個神話式的人物,集中地體現了獨特的美國式的魅力。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不合時宜的人》,拍完後不久他就去世了。他的一生正如自己所描述的:「我曾走運,並很有體會。」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
第7名。
馬龍·白蘭度,美國好萊塢影壇巨星,上世紀最偉大、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演員之一。自然、完美而獨特的演戲風格使他成為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1950年主演影片《男兒本色》縱身好萊塢,從而嶄露頭角。之後憑借影片《慾望號街車》的巨大成功而一舉成名,迎來其事業巔峰。後來的《薩巴達萬歲》、《愷撒大帝》、《碼頭風雲》、《教父》等經典之作更使他一躍成為好萊塢最具號召力的影星。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凱瑟琳·赫本( 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美國著名電影女演員、最具傳奇色彩的電影巨星。她被公認為是美國電影與戲劇界的標志性人物、好萊塢的傳奇;被譽為「凱瑟琳陛下」、「好萊塢常青樹」,保持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獲獎數的最高紀錄(四次);12次奧斯卡女主角獎提名,很長一段時間內亦是最多提名記錄的保持者(後被梅麗爾·斯特里普超過)。美國電影學會將赫本評為美國電影史百年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一名。凱瑟琳·赫本也因其機敏風趣、舉止高雅、桀驁不遜的個性,深受觀眾與影評人推崇。

⑸ 羅馬假日里的男主角是誰

Joe Bradley
演員 格里高利·派克
喬是美聯社駐羅馬的記者,喬的工作並不順利,經濟上也出現了問題,已經欠交房東數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並不理會他的困境,只關心惹眼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遭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喬的絕好機會,可以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機,不但可以一夜成名,也可能從此飛黃騰達。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只是悄然地把一切埋藏於心底,把自己與公主短暫相處的美好經歷和影像永留記憶,為了所愛之人和純真愛情默默地忍受分離的折磨。喬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之前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再見。短短24小時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恆的愛情。
中文名
格里高里·派克,格里高利·派克
外文名
Gregory Peck
別 名
Greg,Father Peck
國 籍
美國
星 座
白羊座
血 型
A型
身 高
191cm
出生地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
出生日期
1916年4月5日
逝世日期
2003年6月12日
職 業
演員
畢業院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文學專業
代表作品
羅馬假日、白鯨記、殺死一隻知更鳥、乞力馬扎羅的雪、愛德華大夫
主要成就
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5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美國演員公會獎
肯尼迪中心表演藝術獎和自由勛章展開
主要成就
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5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美國演員公會獎
肯尼迪中心表演藝術獎和自由勛章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
美國電影學院主席
AFI百年百大演員

⑹ 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排名的貝蒂·戴維斯

中文名:貝蒂·戴維斯
英文名:Bette Davis
本 名:露絲·伊麗莎白·戴維斯出生日期:1908-4-5
逝世日期:1989-10-6,享年81歲出生地:美國馬薩諸塞州 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1908.4.5-1989.10.6)。美國早期著名女影星,曾10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兩次得獎。她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第一位女性主席。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2名。
1964年,傑克·沃納評價戴維斯:「這個有時有點乏味且不漂亮的小女孩神奇地變成了個偉大的藝術家」。在1988年的一次采訪中,戴維斯引用了沃納的評論,表示自己和其他同時代的演員不同,她的成功並不是來自美貌.她承認在早期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她被嚇壞了,因此她必須強硬起來保護自己。[57]在《彗星美人》拍攝期間,導演約瑟夫·曼凱維奇告訴她好萊塢認為她難以相處時,她解釋道,當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我的時候,他們不會想到我的演出是無數人在幕後工作的結果。 當贊美戴維斯的表演時,有時候人們用嘲笑的語氣評論她和她的電影。波林·凱爾形容《揚帆》為「引起震驚的經典之作」。1940年代中期,她別具一格的矯揉造作的表演經常成為漫畫的對象。《洛杉磯時報》的評論員埃德溫·沙勒特如此表揚戴維斯在電影《史格芬頓先生》中的表現,「滑稽劇演員能比猴子模仿得更像戴維斯小姐。」《時代雜志》在評價《孽扣》時認為即使戴維斯的演技受到批評,但她的表演還是值得一看,「她的表演,通常不是真正的表演,她老愛炫耀賣弄自己。不過試著去看看!」戴維斯曾被一個男同性戀者跟蹤,她還經常是男扮女裝的演員如查爾斯·皮爾斯等人模仿的對象。專欄作家吉姆·埃默森如此分析戴維斯受同性戀歡迎的原因,「她成為同性戀者名義上的領袖是因為她情節劇似的表演風格不能永遠流行嗎?還是因為她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比生命還偉大?可能兩者皆有。」很多女演員喜歡扮演有同情心的角色,而戴維斯對角色的選擇不依慣例,可以勝任殺手,性格變態等多種角色。她希望角色真實而不是追求亮麗,願意為角色改變自己的容貌。克勞黛·考爾白認為戴維斯是第一個扮演角色年齡大於實際年齡的女演員。因此在她年老的時候,可以輕而易舉地扮演老年角色。當戴維斯老年的時候,她的成就為世人所肯定。曾經在1970年代早期策劃過她的巡迴演講的約翰·施普林格如此評價:和同時代的演員相比,戴維斯是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真正的明星。她扮演的角色形象多變,即使作品本身很平庸,她仍然可以演出自己的風格。電視節目主持人比爾·科林斯在1987年分析電影《香箋淚》的時候,稱贊戴維斯的表演「才華橫溢,不可思議」,並寫道,「貝蒂·戴維斯使萊斯利·克羅斯比成為銀幕上最非凡的女性之一。」2000年在回顧影片《彗星美人》時,羅傑·埃伯特說,「戴維斯是一種偉大的風格的代表,即使她表演過度,也是逼真的。」在她逝世的幾個月前,戴維斯成為《生活雜志》的封面人物。在回顧1939年的電影和明星的文章里,《生活雜志》認為戴維斯是那個時代最出色的演員,而《卿何薄命》是當年最重要的影片之一。她逝世的消息成為全球很多報紙的頭條新聞,並評價為「好萊塢黃金時代一個重要的章節合上了」。安傑拉·蘭斯伯里在她的葬禮上代表好萊塢協會發言:「她是一位真正的大師,是20世紀的一個傳奇。她的一生經歷將鼓舞那些立志成為演員的後人。」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頒布了AFI百年百大明星,從500名20世紀的電影明星中評選出50名最偉大明星,以吸引公眾對經典影片的注意力。在評選出的25位女演員中,戴維斯名列第二位,位於凱瑟琳·赫本之後。

⑺ 費雯麗的生平和她主演的電影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她與丈夫勞倫斯·奧利弗(又譯奧利維爾)在銀幕上有多次合作,奧利弗導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從諾埃爾·科沃德和蕭伯納喜劇的女主角到經典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角色。
費雯·麗以美貌出名,她認為有時這一點使她不能作為一個女演員被認真對待,不過她的健康情況是她最大的障礙。躁鬱症幾乎伴隨著她整個人生,她也因此獲得了難以相處的名聲,演藝生涯也幾經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診斷為慢性結核,因為反復發作變得更加虛弱。1960年,她與奧利弗離婚,直到她因肺結核去世前,她很少出現在銀幕和舞台上。 個人資料編輯本段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費雯麗(港譯慧雲李)
中文全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
昵稱: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大吉嶺(Darjeeling)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奧斯卡成就: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斯佳麗」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特別視暹羅貓
嗜好:種植花園,猜字迷,搞聚會,收藏現代藝術,散步
惡習:抽煙(據報道,拍攝《亂世佳人》時,她每天抽4包煙),說臟話(她從勞倫斯奧利弗那學來的「fuck」)
最喜歡的花:白玫瑰
最喜歡的國家:法國
最喜歡的菜:法國菜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最喜歡自己扮演的角色: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1940)中的瑪拉·萊斯特
愛情:即使在她和勞倫斯·奧立弗離婚且和一位叫傑克·梅瑞瓦的演員同居後,她仍然講他的照片擺在她床邊的梳妝台上。直到去世,她一直使用「奧利弗太太」的簽名。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代表作品編輯本段主要舞台劇作品: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羅密歐與朱麗葉》
1945-《九死一生》
1950-《慾望號街車》
1951-《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萬諾夫》
電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漸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鄉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琳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所獲獎項及主要榮譽編輯本段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其他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6773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經典形象編輯本段《亂世佳人》中斯佳麗狡黠的眼神,《魂斷藍橋》中瑪拉純真無邪的笑臉、《慾望號街車》中遲暮美人的無奈與瘋狂,是費雯·麗留給世界影壇的不朽形象。
當她以《亂世佳人》獲封奧斯卡影後時,宣讀的評委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12年後,《慾望號街車》中那個年華逝去、紅顏不再的瘋顛婦人,使她再登影後寶座。由此看來,光陰可以逝去,美人卻不遲暮。

⑻ 急急急~~ 請寫一篇有關費雯麗的文章(生平,作品和對她的評價)高一水平,生詞不要太多。

費雯·麗是我非常喜愛的演員,我找了些資料,希望能給你幫助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她與丈夫勞倫斯·奧利弗(又譯奧利維爾)在銀幕上有多次合作,奧利弗導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從諾埃爾·科沃德和蕭伯納喜劇的女主角到經典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角色。

費雯·麗以美貌出名,她認為有時這一點使她不能作為一個女演員被認真對待,不過她的健康情況是她最大的障礙。躁鬱症幾乎伴隨著她整個人生,她也因此獲得了難以相處的名聲,演藝生涯也幾經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診斷為慢性結核,因為反復發作變得更加虛弱。1960年,她與奧利弗離婚,直到她因肺結核去世前,她很少出現在銀幕和舞台上。

代表作品:

1965 - 愚人船(Ship of Fools)
1951 -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6 - 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Caesar and Cleopatra)
1941 - 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That Hamilton Woman)
1940 - 21 Days
1940 - 魂斷藍橋
1939 - 亂世佳人《飄》(Gone with the wind)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38 - Sidewalks of London 1938 - Yank at Oxford, A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Dark Journey - 黑暗旅程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
1935 - Things Are Looking Up - 漸有起色
1935 - Village Squire, The - 鄉村奇士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琳娜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 羅馬之春

所獲獎項

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其他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6773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歷史評價

喬治·丘克認為費雯·麗是一位「技藝絕頂的女演員,受到了美貌的阻礙」。
勞倫斯·奧利維爾說評論家應該「將她作為一個演員來贊美而不是永遠因她的超級美貌導致歪曲他們的判斷。」
加森·卡寧同意他們的觀點,稱費雯·麗是「非常迷人的女士,她使人傾倒的美貌經常使人忽略了她作為一個演員的驚人成就。大美人很少成為偉大的演員——只是因為他們不必要這么做。費雯不一樣:有抱負、有恆心、認真,經常有靈感。」
1939年12月,《紐約時報》的文章寫道,「費雯·麗小姐的斯佳麗表明荒唐的演員挑選間接導致她走紅,她是藝術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其它任何女演員來飾演這個角色都是不可能的。」
電影評論家倫納德· 馬爾丁認為該片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影片之一,費雯·麗「飾演的角色光彩奪目。」
劇本作家菲利斯·哈特諾爾如此評論她在倫敦西區演出的戲劇《慾望號街車》——「作為一位演員,迄今為止她展現出來的最強的能力證明」,這個評價使她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英國劇院最好的女演員之一。
評論家肯尼思·泰南嘲笑費雯·麗1955年在戲劇《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的表演比奧利維爾差遠了,評論她在表演「聽說要被在她丈夫的屍體上強奸時的表情就好像她僅僅很遺憾下面的墊子不夠舒適」。 他也是對費雯·麗1955年重新演繹麥克白夫人持反面意見的幾個評論家之一,認為她的表演空洞,缺少角色需要的憤怒。然而,在費雯·麗逝世後,他改變了觀點,認為自己早期的評論是他所提出的」最糟糕的錯誤意見之一」。他開始認為在費雯·麗的重新演繹下,麥克白夫人利用她魅力一直吸引著麥克白,刻畫角色的性格「比通常的戰斧更加合理……」。在費雯·麗逝世後評論家的調查中,不少人認為這是她最成功的戲劇角色之一。

1969年,科芬園的聖保羅教堂,即演員教堂為費雯·麗豎立了一塊紀念牌。1985年,為了紀念「英國電影年」,發行了一套郵票,採用了費雯·麗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查理·卓別林、彼得·塞勒斯、戴維·尼文的肖像。

1967年9月8日,費雯·麗在心力交瘁中孤獨地倒在卧室門口。53歲的生命到此結束了。當天晚上,倫敦的所有劇院都熄滅舞台腳燈一分鍾,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天才的表演藝術家。費雯·麗雖然紅顏薄命,但她創造的銀幕形象卻成為了不朽的電影經典。

⑼ 1999年美國電影協會評出的百年最偉大的男演員和百年最偉大的女演員誰能准確的告訴我啊

亨弗萊·鮑嘉和凱瑟琳·赫本。

解析: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從500名20世紀美國電影界的電影明星中,評選出50名最偉大明星(必須在1950年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作為美國電影學會的「百年百大」系列的一個重要部分——「AFI百年百大明星」(AFI's 100 Years... 100 Stars)。

實力派影星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和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分別被評為最偉大的男、女演員。

(9)美國電影協會百大演員擴展閱讀:

亨弗萊·鮑嘉早年經歷:

亨弗萊·鮑嘉,高中就讀於安達沃預備學校。1918年7月,高中畢業的鮑嘉加入美國海軍。雖然在服役期間,他接受了軍事訓練,但是從未真正執行過任務。退役後,他進入一家劇院做雜工。在劇院工作期間,他對表演產生了興趣,並且學習了與戲劇有關的知識。

⑽ 美國百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前十名是

這個沒有一定的標準的,我說幾個吧,馬龍白蘭度、亨弗利鮑嘉、英格麗褒曼、約翰韋恩、湯姆漢克斯、梅里爾斯特里普、格里高利.派克、奧黛麗.赫本,勞倫斯·奧利弗(英國演員,不過電影上的成就主要還是在好萊塢完成),葛麗泰·嘉寶,費雯麗等等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協會百大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看電影有線條 瀏覽:650
閑林哪個電影院好 瀏覽:621
破處女的電影大全 瀏覽:76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電影觀後感 瀏覽:966
2017最新韓國免費電影 瀏覽:473
電影插曲怒潮送別歌詞 瀏覽:279
俄羅斯反恐電影沙漠全集 瀏覽:323
美國理發店電影完整版 瀏覽:200
陳赫搞笑電影大全爆笑 瀏覽:869
泰國舞蹈電影 瀏覽:9
湘潭橫店電影院 瀏覽:395
2016年1月份有哪些電影 瀏覽:785
哪個電影下載提供小米下載鏈接 瀏覽:158
有什麼關於電影的視頻 瀏覽:65
免費動漫英文版電影大全 瀏覽:76
歐美電影巨石 瀏覽:748
2016年所以科幻電影 瀏覽:503
電影華表獎直播2018 瀏覽:868
小孩觀看的十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473
歐美電影最近在東南亞上映的有哪些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