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電影強調個人英雄主義,這對青少年有什麼影響
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是能夠激勵青少年勇於追求夢想,但亦會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即以自我為中心。電影結合了震撼人心的故事以及圖像和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所以觀看電影可讓人獲得真切體驗,觀眾潛移默化中會受到電影的影響。對人心靈產生重要影響的是電影蘊含的文化和價值觀,積極正面的電影對人具有塑造所用。
電影中英雄是主角且在整個影片中被突出,其他事物則處於陪襯的位置,受到鼓舞的觀眾在觀看這樣的勵志電影後鬥志滿滿,相信自己也能像電影主人公一樣,使成就十分輝煌。希望他人都能夠配合自己則是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反映出電影中英雄無所不能在現實所造成的幻象。
② 為什麼美國電影裡面總會有一個特別厲害的英雄人物
大概是因為美國比較崇拜英雄主義吧,而且每一部電影里不是都應該有一個主角嗎,既然是主角,那肯定要有比配角們高很多的特殊技能才能當上主角了,要不然在危險剛剛來臨的時候就有可能已經死在了敵人的搶下,那觀眾看起來的多沒意思啊,有的時候,觀眾喜歡看的就是大英雄打敗壞蛋,拯救世界的橋段。
美國的英雄電影歷來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我覺得還可能跟觀眾內心的理想有關,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的英雄身上,找到或多或少的自己身上的影子,他們那種面對困難,絕不認輸,為了真理和正義決不放棄,為了保護世界,甘願犧牲自己的精神都是很多人內心的一種渴望,所以看起來非常的帶勁,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由很多小小的英雄組成,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美好。
③ 美國英雄主義電影 是什麼意思
這跟美國的文化有關。他們精神文化的代表是《超人》超人可以失戀,可以輟學,可以遇到事業的低潮,可以留下眼淚,但是絕對不會被人擊倒。他永遠是不可戰勝的。這就是美國英雄片的原則,他們不接受英雄被擊倒或者失敗,認為這是不可想像的。這點不像中國,在中國,悲情英雄更能吸引票房(如項羽)這樣的。所以,簡單說,典型的美國英雄主義電影就是主角兒自己拯救世界,雖然會遇到一時挫折,但是會依然戰勝邪惡力量,壞人全部得到懲罰(如果要拍續集就不一定),好人結局美滿,皆大歡喜的結局,體現主角的個人英雄主義。
④ 《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映後,美國電影個人英雄主義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
說起美國的電影,我們能夠想到很多比較經典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當中的電影人物都在表達著個人英雄主義。
比方說施瓦辛格系列電影都比較注重個人英雄主義,話題性最高,熱議度最高的無非就是《終結者》。作為一個殺人機器,他永遠充滿了反轉魅力,所有的事情自己扛,所有的難題自己解決,這就是這部電影當中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
另外,《鐵血戰士》也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比較濃重的電影。劇中的施瓦辛格受到了外星不明生物的襲擊,一個人突出了重重危機,替自己的隊友報了仇。
所以,這些電影都告訴我們美國電影當中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形式,就是突出於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⑤ 有什麼關於討論美國電影文化的書籍,最好是討論英雄主義電影的
大蕭條,二次大戰,百老匯和好萊塢
2.
特徵:童話,唯美和
樂觀主義
3.
結語:關於美國電影的文化反思
附錄:
(一)《
電影類型
:775種被界定的種類
⑥ 美國電影的特點有什麼啊
1、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的實現。
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國電影很注重鏡頭和敘述場景的精雕細琢,自由女神像、星條旗、曼哈頓街道都是時常出現的鏡頭。
無論是現代科技製作出來的震撼鏡頭,還是藝術浪漫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都會激起一部分觀眾對美國的嚮往。
3、美國電影善於將精神內核和商業外殼有機結合,價值觀傾向被包裝在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表層結構之下。
美國影視產業不僅為美國帶來巨額經濟利益,帶動了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推銷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國家形象傳播的「美國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態」。
(6)美國英雄主義電影文化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傳播策略:
1、打造產業化的運作模式。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電影便形成企業生產模式,即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商業化運作管理,實現生產製作與傳播發行的緊密集合。
電影製作、發行和放映,條塊分割,分工合作,責任明確。電影製片方、發行方與技術團隊等通常是長期的固定合作夥伴,利益緊密相關。同時,美國電影的蓬勃發展和融資渠道廣、資金雄厚密不可分。
2、實施全媒體的宣傳營銷。
在傳統媒體時代,美國電影按報紙、廣播、電視的視聽說特點,三管齊下,打造全方位的電影傳播路線。在新媒體時代,美國電影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實施全媒體的營銷策略
⑦ 美國電影為什麼基本上都是個人英雄主義,而不注重團隊
這和他們的文化有關,當然也跟他們在宣傳的普世價值有關
美國的歷史,本身從來就不是集體概念,都是個體概念,大多都是個人反對政府,反對集體,反對黨等等。
而他們宣揚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平等,要求就是人和人是一條線上的絕對平等,而民主要求個人有挑戰集體的資格,強調個人價值
所以他們個人英雄主義到處都是,團體精神幾乎沒有
你看漫威的英雄題材套路,基本都是主角接到任務了,有壞人要破壞XXX,主角要去拯救世界了,然後找了幾個人組了個小團隊。但這個小團隊,一個前女友一個男的,前女友一定會背叛男主角,和其他男的Sex,團隊里有反派的人,女友還會反水捅主角一刀。
他們一方面整天強調要信賴,信任朋友。但是卻做著各種出賣的事,在他們的文化價值里,朋友就是拿來背叛的
團體精神?不存在的
⑧ 美國式英雄主義的特點(最好來源於可靠資料)
美國英雄文化是個人主義、進攻性和絕對的自信
和歐洲國家相比,美國的英雄文化和這個國家一樣年輕。作為移民國家,它的「英雄」不免帶有舊大陸英雄文化的影子。但這個年輕國家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斷開疆拓土,國力急劇膨脹,它所塑造的英雄,不論是「揚基」或是牛仔;不論是向西部擴張的白人移民,還是征戰海外的美國大兵;普遍具有一種相似的特質:個人主義、進攻性和絕對的自信。風靡一時的西部片幾乎都是一個模式:一個英雄單槍匹馬打天下,最後功成身退,悄然消失。現代版美國大片中的英雄固然造型多樣,背景各異,但本質上「美國英雄」只有一個造型:美國人自己的造型,只是他有時穿著牛仔的衣服,有時戴著越戰的鋼盔,有時又打扮成蜘蛛人甚至外星人的模樣罷了。
哲學家色諾芬尼說過,如果牛也有上帝,它的上帝一定是牛的模樣。在世界上到處充老大的美國人,其所塑造的「英雄」自然也是一副舍我其誰的老大做派。雖然美國內不時有一些人士對此不以為然,推出如《現代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這類「把英雄還原成人」的影片,或《生於7月4日》等反思英雄文化影響的作品,但這一切恰恰生動說明了英雄文化和「美國式英雄」,在美國人中有多麼大的市場和多麼深遠的影響。如今美國這樣「簡單」的英雄文化已深刻影響著世界,正如美國的其他文化一樣。
一個英國人、一個法國人和一個美國人落到了一群強盜手中。強盜頭子發了善心,允許他 們在被處死前做最後一件事。英國人說他最後的心願是寫份遺囑,強盜給他提供了桌椅紙筆;法國人說他臨死前想再和女朋友親熱一番;美國人卻站著不動。強盜頭子問他的心願 是什麼。他說,他別的不想,只想讓強盜頭子在他的屁股上猛踢一腳。強盜頭子被他這奇怪的心願逗得哈哈大笑,毫不猶豫地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腳。老美挨了這一腳後,轉身取出藏在身上的槍,把強盜們統統打死了。英國人和法國人見此情景便問那老美:你既然身上藏著武器,當初為什麼不開槍,要乖乖做人家的俘虜?老美大惑不解地搔搔頭,說:他們又沒傷害我,我怎麼能平白無故打死人呢?我之所以要強盜在我屁股上踢一腳,就是為了要取得報復的道義資格。 美國人非常看重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他們一致推崇那種受大家喜歡、具有吸引力的人,因此他們總是希望能同別人無拘無束地接觸,並結識更多的朋友。美國人互相交往時,不喜歡服從於別人,也不喜歡別人過分客氣地恭維自己。美國人所擔心的是被別人視為不易親近的入而受到孤立,這對平民百姓來說,意味著寂寞;對政客們來說,則意味著競選的失敗;因此,美國人交朋友的特點是交情泛泛他們同大家的關系都十分融洽,希望給別人一個好印象,但是卻往往缺乏那種可以推心置腹的知交。有位美國人對此曾作過十分中肯的評價,他說:「美國人能夠與人一見如故,迅速博得對方好感;但是一周之後,他們會把你忘得乾乾凈凈,他們喜歡新東西;如同對待自己的舊車一樣,他們也廢棄自己的朋友;在結識人方面,沒有人比我們更迅速,但在建立一種真正的友誼方面,卻沒有人比我們感到更為困難。」
美國人性格的第二個特點是獨立進取,他們不喜歡依賴別人,也不喜歡別人依賴他們;美國人從小便養成獨立奮斗、不依賴父母的習慣,在街上,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十一二歲的男孩挨家挨戶送報紙,不論風雷雨雪從不貽誤。有些女孩很小便到鄰居家去幫助照看小孩;他們的父母都認為讓子女從小自強自立,對他們將來到社會上去生活大有裨益;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一生都以獨立進取作為為人的宗旨;他們求學時,靠自己的成績獲得獎學金,靠半工半讀掙取學費;成年後,他們紛紛離開父母,自立門戶;一旦結婚成家,他們更是獨往獨來,要靠自己的本事在美國社會的生死場中爭得一席之地;年青夫婦生兒育女,也完全靠自己撫育,不指望祖母或外祖母照顧孫兒孫女;當孩子們長大後,家庭就有所分工,一般說,做飯、洗衣、打掃房間是媽媽的事,修理用具、修剪草坪、擦洗汽車是爸爸的事,擺桌、洗碗是女孩子的事,收拾娛樂室及管理小動物等是男孩子的事;不過,在美國這種獨立精神往往成為老人的悲劇,一個老年人喪失了生活能力時,他那些自掃門前雪的兒孫們是很少來照看他的;美國有不少老年人便這樣在孤獨寂寞中鬱郁死去,有的甚至死去多日還無人發現。
美國人性格的第三個特點是講求實際;他們不象法國人那樣喜歡漫無邊際的幻想,也不象英國人那樣講派頭、要面子;美國早期歷史造就了他們善於在逆境中不氣餒、看準目標、孜孜以求的性格;他們認為,死要面子意味著一事無成,耽於幻想則意味著一無所有。他們欽佩的是那種精明強於的人。他們喜歡一切都自己動手,大小事情都能自己解決,多數美國人都懂得怎樣使用機器、修理電氣設備、油漆傢具和粉刷牆壁;他們認為,做這些生活中的粗活理所當然,絕對無損體面。相反,那些書獃子、假紳士,健談短行才會被人取笑。
美國人在金錢上也非常務實,付出勞動便要取得報酬,求助他人便當以惠相報,在美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們在勞動與報酬方面計算得清清楚楚。搭乘別人的汽車要分擔汽油費;使用親友的電話要交電話費;朋友們一起去吃飯,通常是各付各的錢;甚至小孩子在家幫媽媽洗碗也要索取報酬;父母到兒女家小住還需交飯錢。
美國人性格的第四個特點是格外看重成功的價值,人們常說,美國人的性格是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形成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角逐的社會中,只有強者方能出頭,只有打敗所有的對手,才是成功者。在美國人眼裡,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的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才華和能力;哪怕是個小孩子也要竭力在學校中出類拔萃,才可討得父母的歡心;他們似乎也明白,受父母之愛並不是天生的權利,而是經過自己努力所獲致的戰利品。
如果拿美國和英國作比較,就會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在英國,如果你詢問某人的身份時,得到的回答是一長串的祖宗姓名和頭銜;在那裡,一個人的出身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在美國,別人向你詳細介紹某人時,只會說:「這位是暢銷書的作者」,或「這位是某某學校的網球冠軍」之類,絕對不會大擺其家譜,這與美國的歷史有關。北美殖民地時期,不存在固定的地位和傳統等級,一個人只有靠成功才能出人頭地;美國總統林肯曾經十分幽默地說過:「我不知道我的祖父是何許人,我更為關心的是他的孫子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實在是美國人特點的真實寫照;美國人還有—個特點,便是好動不好靜,他們總是追求新奇的事物,不斷地改變環境,在冒險中尋求刺激;他們從來不滿足於穩定的生活和安寧的環境;喜歡運動、旅行。變換職業,和四處遷居,有的甚至喜歡拿生命去冒險;在美國,大學教授可以去當公司經理,銀行家也可能、夜之間改行當農場主;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在躋身政界以前就先後當過農民、雜貨店老闆、軍官和律師,里根總統也曾從事過救生員、播音員和電影演員等多種工作。
你也許注意到美國人很好動,住在美國中部平原和中西部地區的人,往往只為同朋友吃頓晚飯,駕車到120公里甚至160公里外的鄰城;他們為了看一場戲或聽一次音樂會不惜跑到另一個城鎮,許多青年就讀的大學,距離自己的家和親友的住處都很遠;他們挑選遠的地方,只是想「看看本國的另一個地方」;美國人喜歡在自己的國家裡旅行,也喜歡到世界各地旅行,他們總想知道附近山頭或鄰市以外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
美國人遷居的現象更為常見,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搬家,平均每五戶中就有一家三年遷居一次;這種頻繁的遷居,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不習慣於平淡無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尋找新的就業機會、獲得新成功的性格;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到處都可見到要搬家的美國入貼出臨時廣告,出售家中的大小物品。
有些美國人為了打破生活上的沉寂,甚至採取一鳴驚人的辦法,拿生命當兒戲:紐約聳入雲霄的摩天大樓,有人敢於從外面攀援而上;奔騰呼嘯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也有人敢於躺在鐵筒中順流而下;浩渺無際的大西洋,更有人敢於乘著氣球飛越而過,美國人性格中的求新與冒險精神,確實是較之其他民族更為突出。
有點多 .希望對你寫論文有幫助
⑨ 蝙蝠俠體現了美國人的什麼文化,以及什麼樣的英雄主義觀念
英雄夢
1985年,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某天晚上父親帶我去看電影。就是在那個晚上,我望著銀幕,吃驚得張大了嘴巴——人,竟然可以在天上飛行!
那部片子的名字叫《超人》。
那時候嘴巴張成O型的不僅僅是我。當時全中國的電影觀眾,都被這部影片震驚了。後來我知道,這部影片當年在美國公映的時候,美國觀眾的反應也和我們是一樣的:天哪,人也可以在天上翱翔!
通過銀幕,許多從未聽說過超級英雄的觀眾,同超人發生了第一次接觸。我們知道,超人的真身克拉克•肯特,是個傻乎乎的書獃子。好吧,沒那麼呆。他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看漫畫,或者收藏1000000張DVD,也不會為昆汀•塔倫蒂諾的每一個致敬鏡頭大呼小叫。他沒有在網上開個動畫博客,一邊吃著pizza一邊更新,或者在論壇上發帖和人討論某片的導演剪輯版。
他基本上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只不過是相對於超人有點呆而已。我們自己和超人比起來,不也顯得稀鬆平常么?
可是,為什麼超人這個世上最強的超級英雄,要裝做一個靦腆的記者,把他的時間花在挨總編罵、被同事笑話、被心儀的女生瞧不起上面?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他決定在《行星日報》社工作,這樣就能知道誰需要超人的幫助。」超人故事連載的《動作漫畫》編輯曾經在讀者來信欄目中回答。
——可是,誰說想了解第一手情報就得裝成記者的?他大可以直接跑到報社或者警察局,對人們說:「嗨,我是超人。萬一有恐怖分子炸大樓或者外星人入侵,請打我的手機,或者你們也可以在天上打個大S標志。」或者,他也可以用超級聽力聽到哪裡出了事情。何必跑到電話亭或者儲藏室里換衣服呀?
「他想要過普通人的生活。」
——得了吧,一個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的外星人就不要奢談什麼普通生活了。他每天在離地2萬英里的衛星里值班,跟正義聯盟的諸位英雄一起解決世界危機,戴幾個小時的眼鏡假裝自己不是超人可不能叫做普通生活,叫做人格分裂還差不多。
「他需要個人的空間。如果他一天24小時都在做超人,會被人們煩死的。」
——一家全國性的大報的編輯部似乎不算是保持個人隱私的好地方。超人在極地不是有一座沒人打擾的水晶宮么……再說他既然要以幫助人民為己任,身為大英雄哪有嫌人家煩的啊?
拜託,他是超人耶。他總不能說「我知道東南亞的海嘯會奪去幾百人的生命,但我必須在30分鍾內把稿子交出來,否則主編會殺了我」;他必須溜出去救人,溜回來寫稿,還要應付女記者路易絲懷疑的眼光。秘密身份既然這么麻煩,他幹嘛還要抓著克拉克•肯特的身份不放?
因為克拉克不是為了超人,而是為了我們讀者而存在的。
克拉克是超人眼中的地球人——他心目的芸芸眾生,和你我一樣的老百姓。超人的表面身份就是我們的真實身份。這正是我們喜歡他的原因:就好像我們自己也能夠除下土氣的眼鏡和廉價的西裝,顯露出我們真實的自我,並且令世人震驚。
事實上克拉克也不是那麼糟糕:他雖然有點差勁,但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身材高大,相貌端正,教養良好,而且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我們可以把自己代入他,但又不必看到一個連我們也覺得無可救葯的人。
我們看著克拉克被人輕視,低估,但我們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你們也許認為我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笨拙、孤單,沒有什麼社會關系。但你們不知道,當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我會脫掉這身難看的外表,化身為世上最強大的人。
誰不曾有過類似的想法?當別人瞧不起我們的時候,誰不想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克拉克•肯特——你們不了解我。實際上我要強大得多!
小時候我們曾經夢想過成為大俠,一身少林功夫多少英雄好漢敬仰;或者穿上黑披風戴上面具,用手中的劍留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Z字。盡管我們知道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在現實中我們依舊只是一個凡人,但那種熱血依然令我們心潮澎湃。
我們說那是個人英雄主義。可是,當《蜘蛛俠3》的鏡頭牢牢地定格在國旗前的蜘蛛俠身上,我們在笑這又是美國式的主旋律的時候,是否也感到了這是他們的一種國民意識,一種對於英雄的敬仰?
其實,我們自古以來,也有著這樣的崇拜。名將、清官,還有俠客,一直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人們為他們樹碑立傳,建立祠堂,甚至將他們神格化(比如關羽);對於俠客的正面描寫,見於正史,更不用說諸多的文藝作品。
《史記》里專門列了一章《游俠列傳》,裡面說:「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中的「不軌於正義」指的是不守法律。他們自有他們的道德准則:重然諾、輕生死、講信義。
俠的精神是「義」。任俠,又稱為「尚義任俠」「為氣任俠」,也就是附帶意氣,以俠義自任的意思。荊軻刺秦王是為了報太子丹知遇之恩,不是為了燕國百姓;直到整個中華民族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武俠才上升到民族道德的制高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但所謂「俠以武犯禁」,俠客自古以來,就不在體制內活動,他們無視既有的法律,不承認權威的力量,以個人自身的原則來行事。因此不容於官府,自《後漢書》以後,游俠事跡就不見於中國的正史。但正史雖然不記載,人民心中依然崇拜俠客,或者說,崇拜這種體制外的正義力量。有很多官府和法律無法制約的壞人,老百姓沒有辦法,只有寄希望於他們為民除害。
而西方傳統的俠義,源自騎士精神。騎士崇尚的美德是:謙恭、誠實、憐憫、英勇、公正、犧牲、榮譽、神聖。亞瑟王組建圓桌騎士時發下的誓言說:「我尊貴的武士們,讓我們在此一起立誓。我們只為正義與公理而戰,絕不為財富,也絕不為自私的理由而戰。我們要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要互相支援。我們要以溫柔對待軟弱的人,但要嚴懲邪惡之徒。」
和東方的俠客一樣,他們也崇尚武力,忠誠正直,注重信義,扶助弱小。兩者的差別之一在於,游俠是在體制外的力量,而騎士則是體制的一部分。
騎士精神在逐漸的演化中,也為游俠所吸取,不再限於狹義的騎士階層。流傳已久的傳說「羅賓漢」「佐羅」故事,都是這樣的代表。他們不再是體制的代表,而是反出體制、破壞體制的一員。其中同身份地位密切的謙恭、神聖等特性逐漸淡化,其它的屬性則以不同的方式繼承下來。
作為在道德上崇高的超級英雄,從中吸取了很多元素,甚至蝙蝠俠本身也被稱為「黑騎士」。他們不殺人(至少不主動殺人),幫助無辜;否則的話,如「懲罰者」之流,殺人如麻,雖然殺的是壞人,但只能算是反英雄。
但超級英雄也處在法律和正義之間的灰色地帶。蝙蝠俠面對的黑幫和警察、法官沆瀣一氣,蜘蛛俠本人就是報社鼓吹的壞蛋,他們只能使用法律之外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暴力調查、非法竊聽等手段都拿不上檯面;但他們不是為了自身的仇恨或者聲名、義氣,而是為了更多的人能更好的生活而戰,明知不可能掃盡世上的罪孽,仍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因為這種心理,國內通常把超級英雄稱為某某俠,比如蝙蝠俠、蜘蛛俠、超膽俠……雖然他們的原名就只是某某「man」。我們用一個「俠」字取代了「人」字,點出了他們的英雄身份,也賦予了他們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眼睛無法發出激光,我們不會穿上奇怪的服裝去行俠仗義。我們不會飛檐走壁,也不能赤手空拳以一當百。我們無法舉起汽車,也不能跑得比出膛的子彈還快。光是應付工作、房貸、女朋友……就已經足夠讓人焦頭爛額的了。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不是因為他或她有神奇的力量,也不是因為他們抓到了多少壞人;而是因為他們的義行。
這不僅僅是英雄們的專利。中國人常講「時窮節乃現」「亂世出英雄」,但西方對平凡人的英雄更加推崇。在他們看來,在賽場上拼搏獲得勝利的體育明星是英雄;現實生活中的警察、消防員、醫生……這些全力以赴救人性命的人,是英雄。
將學生培養成材,教導他們做人的教師,是英雄。
不畏強勢,為民請命的政治家,甚至普通人,是英雄。
科學家、工程師、程序員,他們解決問題,讓生活變得更好,哪怕只有一點點——他們是英雄。
神父、拉比,或者村裡的老智者,為人解開心中的疑惑,幫助他們指明方向——他們是英雄。
還有你的父母、家人、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持,讓你可以越過你自己人生中的障礙,走到今天……他們是你的英雄。
超級英雄,不過是他們的化身,是經由人們的想像,在他們的善行上賦予強大力量,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的濟世救人;英雄的價值,不是為真理,為正義,為人類而戰這樣的口號,而是展示給人們生存的意義。
這並不表示英雄是一個廉價的頭銜。即使超人也會遇到能傷害他的氪石,也會遇到想要傷害他的宿敵。每個人一路走來,都經歷了無數挫折。貧窮、歧視、不公……有時候是不相信你、想傷害你的人;他們也許是你的同學、同事、老闆,甚至你所愛的人……但只要堅持,終會勝利。
這是屬於每個人的超能力——追求目標,永不放棄。無論年輕還是年老,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什麼職業,什麼人種,什麼信仰。善用你的能力,相信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英雄的化身。
——《今夜拯救世界》(江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