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機長電影

美國機長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2 05:53:27

❶ 《薩利機長》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很有幸,在紐約過夜的時候,和我的機組成員去電影院觀看了《薩利機長》,這部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但對他在這次事故中的質疑卻遠沒有結束,電影一開始就是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他幾乎嚴苛的調查開始。委員會的成員懷疑開飛機的駕駛員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不僅錯誤而且危險的判斷,也許飛機並沒有飛行員想像的那麼危急,他們或許有足夠的可能返回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到底真相是什麼呢?不過多劇透,此部優秀的電影將在1月29日在中國公映,非常希望我們所有的空勤人員都去看看。


《薩利機長》電影有導演優秀的編導才能,也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難逼真的情景再現,但我更希望我們民航人去看卻是電影中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對安全對旅客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應該被我們所有民航人學習的最高職責:我們民航人最高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安全。


電影中的幾處情節讓人動容,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沉沒,冰涼刺骨的河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在離開飛機的時候,連錢包都沒有拿,但專門回駕駛艙拿了旅客名單,回到岸上不肯換下濕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


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時候,用旅客廣播系統向自己的機組和旅客宣布「抱緊防撞」,本來毫無准備的乘務員開始用最響亮的聲音嘶喊:「抱緊防撞「,當飛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停車,原本落地前喧囂噪音的駕駛艙在整個落地過程中都充斥著乘務員響亮的口令。飛機接水,一個乘務員腿部嚴重受傷,但依然指揮旅客撤離,打開撤離滑梯。


當年輕的管制員竭盡全力的幫助機組,當看見飛機的應答機信號在雷達屏幕消失的時候,口裡雖然堅持說著沒有回復的飛機也不一定會墜落,但一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他離開工作崗位,卻一直為自己不能為機組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深深的自責。


電影中,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感謝薩利機長為這次飛行奇跡做出的貢獻時,他謙遜的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謝自己的機組配合默契的精誠協作,還有那些自發第一時間趕到的哈德遜河上的渡輪水手,從直升機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員和醫務人員,感謝和這次空難有關的人都果斷、有力、毫無猶豫的投入營救。


電影中讓人感到的人物還有那些迫降後剛開始慌亂但後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擁抱機長英雄的酒店員工,幫助媽媽親吻機長的化妝師,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導演伊斯特伍德在處理這些人物拿捏的相當好,他讓那些飛行員機長,飛行機組,管制員參與救援的人以及圍觀的民眾都那麼有個性、充滿自信,溫和而體貼,在一次空難中處處展現出人性的溫暖。一次飛機因為意外原因嚴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還的飛行奇跡,保證飛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為自己是一名飛行員,又非常認真的看過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小說《最高職責》,


電影看得非常有感觸,。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和台詞幾乎都能從《最高職責》中找到出處,在書中薩倫伯格機長在整個飛行職業生涯中,他認真對待他的職業,認真進行每一次飛行准備、飛行過程中,精確掌控他已經很熟悉的飛機性能,他「把駕駛飛機當做一門藝術,精雕細琢」。薩倫伯格機長的高尚,來自其他時候所做出的那些選擇——在履行職業操守時,是一絲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做好了准備,來應對發動機發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我的一生讓我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孫河上。」


在電影中薩利機長在電影中說:過去的42年中,我飛過成千上萬個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現卻決定了人們如何對我整個飛行生涯做出評價。在一萬九千小說中,只有這短短的兩百秒決定別人對你一生的看法。


薩利機長是個幸運者,他和他的機組盡了最大努力,運用了平時積累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沒有放棄,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於是最終他們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作為和飛行安全相關的民航人,我們必須每時每刻盡力做對,還要努力做好,因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個瞬間會決定對我們一生的評價。


我們民航人對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也許平安飛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揮了數萬架飛機,但決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貫」,而只是你的「一次」,偶爾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這樣認識和存在雖然嚴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這就是我們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無法重來。安全永遠是民航人最高職責。


如薩利機長一直在電影中強調: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做了本職工作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們民航人對安全對工作最真誠的表白,也才是我們這個民航群鮮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體現。《薩利機長》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❷ 一位美國黑人機長,在飛機出事後已高超的技術保住了九十多名乘客,後來進監獄的電影名稱

中文名:迫降航班
其它譯名:航班
製片地區:美國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編劇:約翰·賈丁斯
類型:劇情
主演:丹澤爾·華盛頓,約翰·古德曼

由丹澤爾·華盛頓飾演的飛行員在成功挽救一次飛行事故後成為了國家英雄。但此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對飛行事故展開了調查,發現了飛行員有濫用葯物的問題。飛行員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必須想辦法隱瞞事故的真相。

❸ 薩利機長電影是真人真事嗎

是的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 。
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❹ 有哪些關於飛機的電影

1、《空軍一號》

《空軍一號》是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哈里森·福特、加里·奧德曼等主演的動作片,於1997年7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美國總統馬歇爾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遭到了恐怖主義分子的劫持,盡管他的妻兒都被綁架,但他仍然斷然拒絕妥協的建議,並決定與恐怖分子周旋到底的故事

2、《緊急迫降》

《緊急迫降》是張建亞執導,邵兵、徐帆、尤勇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架MD-11民航客機起飛時,發現起落架有故障,無法正常升降,機組人員起用各種緊急方式均無法放下起落架,

只好選擇緊急迫降。在突如其來的考驗面前,機組乘務員以她們的勇氣和愛心,幫助乘客做好迫降的一切安全准備。乘客從緊張驚慌中逐漸平靜下來。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努力,迫降成功,全體人員安全脫險,飛機也安然無恙。

3、《殲十齣擊》

《殲十齣擊》是由空軍政治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拍攝,寧海強執導,王斑、胡可、李光潔、黃奕等主演的空軍題材電影。該片講述了以岳天龍和印雙虎為代表的空軍新一代指揮員,在殲十新機裝備部隊後,勝利完成演習和保衛祖國領空的故事。

4、《薩利機長》

《薩利機長》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艾倫·艾克哈特領銜主演。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

5、《壯志凌雲》

《壯志凌雲》是由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由托尼·斯科特執導、湯姆·克魯斯、凱莉·麥吉利斯、安東尼·愛德華茲、方·基默領銜主演的勵志電影。影片於1986年5月1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美國海軍飛行員麥德林以自己老飛行員父親為偶像,幾經沉淪,終於奮起,駕駛銀鷹,縱橫藍天,最終成為一名優秀飛行員的故事

美國電影有機長兩個飛行員開偵察機迷失方向,海上迫降,打開救生閥,三人等待救員是什麼電影

太平洋幽靈 Against the Sun (2014)
主演: 湯姆·費爾頓 / 傑克·阿貝爾 / 加瑞特·迪拉胡特
類型: 冒險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5-01-23

❻ 薩利機長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薩利機長故事原型是什麼

當好萊塢在製造英雄時,這部電影在談什麼

文/夢里詩書

一場成功的迫降挽救了飛機上所有的生命,這樣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錯以《薩利機長》是一部傳統的美式英雄之作,但這部電影卻恰恰劍走偏鋒的另闢蹊徑,透過反英雄主義的人文關懷,構築了電影尤為深刻的內在縱深。

電影將目光聚焦於一起成功的飛機迫降事件上,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一架飛機在起飛不久便意外撞鳥,導致雙發動機同時停工,失去動力的飛機可謂是命懸一刻,主人公薩利機長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將飛機迫降於了紐約哈德遜河上,且未造成一人死亡,於此薩利機長也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美國英雄。

《薩利機長》的畫龍點睛之筆在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年過耄耋的好萊塢金牌導演,將一個發生在現實中再為傳統不過的美式英雄故事跳出了套路的桎梏,並沒有單一的用這件已然家喻戶曉的真實事件來構築電影的張力,而是用平實內斂的鏡頭對准了事件發生後薩利一面短時間內難以走出這起事件的陰影,一面還要因為其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迫降,而將其選擇迫降在了水上,面對審查委員會的質詢,且根據事後審查委員會所謂的科學演算,飛機當時完全有能力飛回機場,成功降落。

這個時候的薩利所要面對的問題已然不再僅是自身難以走出陰影那麼簡單,而更是自己一意孤行將飛機迫降水上後,所要承擔的後果,甚至如正如審查委員會所說,自己可能才是將乘客置於險境的罪魁禍首,這樣的壓力相信無論換了誰都能以承受,而此時電影也用對過往的閃回倒敘和薩里的幻覺噩夢,將主人公此時的心靈世界淋漓盡致的給予了呈現,以此所締結的反英雄主義情懷,使這部著點英雄人物的電影顯得如此不同。

在電影最後的聽證會上,薩利用35秒的本能反映時間來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正確,這個時候電影也才是真正點出了自己的核心觀點——人的價值,當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人不可能如同機器一般馬上做出最為精準的反饋,但此時對於一架失去動力行將墜毀的飛機來說,每一秒又都顯得如此珍貴,而薩利用自己數十年的飛行經驗所做出的決定,才是成功挽救這場災難發生最為重要的因素,由此在來回看電影前篇的種種鋪墊,其實都是為了在最後一刻來形成這一強烈的人文思考。

從形式上來看,《薩利機長》是一部反英雄電影,但從內在來說,這又是一部尤為主旋律的美式佳作,因為美國電影的核心價值觀本從來就不是去塑造英雄,而是透過英雄,著點於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好萊塢老將儼然繞過了這個邏輯,用極具人文關懷的另一角度,詮釋了何為個人價值的真諦。
文/夢里詩書

一場成功的迫降挽救了飛機上所有的生命,這樣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錯以《薩利機長》是一部傳統的美式英雄之作,但這部電影卻恰恰劍走偏鋒的另闢蹊徑,透過反英雄主義的人文關懷,構築了電影尤為深刻的內在縱深。

電影將目光聚焦於一起成功的飛機迫降事件上,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一架飛機在起飛不久便意外撞鳥,導致雙發動機同時停工,失去動力的飛機可謂是命懸一刻,主人公薩利機長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將飛機迫降於了紐約哈德遜河上,且未造成一人死亡,於此薩利機長也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美國英雄。

《薩利機長》的畫龍點睛之筆在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年過耄耋的好萊塢金牌導演,將一個發生在現實中再為傳統不過的美式英雄故事跳出了套路的桎梏,並沒有單一的用這件已然家喻戶曉的真實事件來構築電影的張力,而是用平實內斂的鏡頭對准了事件發生後薩利一面短時間內難以走出這起事件的陰影,一面還要因為其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迫降,而將其選擇迫降在了水上,面對審查委員會的質詢,且根據事後審查委員會所謂的科學演算,飛機當時完全有能力飛回機場,成功降落。

這個時候的薩利所要面對的問題已然不再僅是自身難以走出陰影那麼簡單,而更是自己一意孤行將飛機迫降水上後,所要承擔的後果,甚至如正如審查委員會所說,自己可能才是將乘客置於險境的罪魁禍首,這樣的壓力相信無論換了誰都能以承受,而此時電影也用對過往的閃回倒敘和薩里的幻覺噩夢,將主人公此時的心靈世界淋漓盡致的給予了呈現,以此所締結的反英雄主義情懷,使這部著點英雄人物的電影顯得如此不同。

在電影最後的聽證會上,薩利用35秒的本能反映時間來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正確,這個時候電影也才是真正點出了自己的核心觀點——人的價值,當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人不可能如同機器一般馬上做出最為精準的反饋,但此時對於一架失去動力行將墜毀的飛機來說,每一秒又都顯得如此珍貴,而薩利用自己數十年的飛行經驗所做出的決定,才是成功挽救這場災難發生最為重要的因素,由此在來回看電影前篇的種種鋪墊,其實都是為了在最後一刻來形成這一強烈的人文思考。

從形式上來看,《薩利機長》是一部反英雄電影,但從內在來說,這又是一部尤為主旋律的美式佳作,因為美國電影的核心價值觀本從來就不是去塑造英雄,而是透過英雄,著點於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好萊塢老將儼然繞過了這個邏輯,用極具人文關懷的另一角度,詮釋了何為個人價值的真諦。

❼ 薩利機長真實事件結局

電影《薩利機長》影片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真實英雄事跡改編,原型切斯利·B·薩倫伯格.三世,2009年1月15日,薩倫伯格機長駕駛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起飛不久後發生鳥擊事件,雙發停車,無法返回機場。薩倫伯格機長冷靜處置,成功將飛機迫降在哈得孫河上,全機155人全部生還。


2010年3月3日,薩倫伯格機長駕駛全美航空1167次航班由佛羅里達州Fort Lauderdale 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首府夏洛特,完成了他最後一次飛行,從機長位置退休。機上副機長為和他一起將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迫降在哈得孫河上的Jeff Skiles. 六位曾經搭乘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的乘客也同機見證了薩倫伯格機長的退役儀式。機場空管,全美航空飛行員,機場地勤等均在行程中對機長退休送上祝福。

❽ 薩利機長觀後感

導語:《Sully》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紐約拉瓜地亞機場飛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飛僅兩分鍾後就意外遭到鳥群撞擊,Sully機長在判斷兩部發動機都已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成功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未造成一人死亡。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薩利機長》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1】

說到英雄,不得不想到前陣子上映的另一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將林恩與薩利機長對比,還是能看到很多相似之處的。都因拯救而被冠以“英雄”;都經歷“英雄歸來”的種種;都遭遇“英雄後”身份的尷尬;當然,最終都找到各自的救贖。

林恩是戰場上的英雄,為救一人近面對敵。薩利是飛機上的英雄,憑一己之力救下全機人的性命。都是英雄形象,但因各自導演的訴求不同,於是兩部片子都不再只是單純的“英雄”主題。

這里主要說說薩利機長吧。

將他的事跡稱為奇跡,這一點也不為過。客機水上緊急迫降,且乘客0傷亡(僅一名空乘腿上受傷)。別說機上人員,那一刻,我彷彿也看見了上帝。

當然,就算有上帝,他的神跡也是借薩利之手完成的。

隨後,不管是媒體還是群眾的巨大熱忱,其實都可以理解,那是普通人仰望英雄的姿態。但此時,他們心中的英雄其實正經歷著巨大的煎熬。

緊急狀態下人的反應大多是本能,薩利在那短短幾分鍾之間的判斷和行為,完全憑借的是他0多年的飛行經驗。但,緊急狀態過去,神經放鬆下來後,因為湧上心頭的還有遲到的恐懼和那些“萬一”。萬一我的判斷錯誤,萬一飛機失控撞向人口密集的市區,萬一水上迫降失敗,萬一有人因他的抉擇而喪命……一個又一個的萬一充斥著他的夢境。

另一方面,對於墜機事件的調查也在進行中,而且似乎並不利於他。調查人員質疑他的判斷,並且給出證據證明,當時有更好的選擇,而不用冒那麼大的風險在河上迫降。面對如此聲音,薩利的表現很堅定,他堅信自己的直覺判斷。但,他的眼神會有偶爾一閃而過的猶疑,他的手指會泄露他內心的心緒。萬一,萬一自己真的錯了呢?

英雄的光環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薩利仍然還是普通人,有自己普通的家庭,以及像所有普通人都要面對的事業的追求,家庭的負擔。就像林恩,掛在胸前的銀星勛章並不能為他的過往和他的家人增添太多實際的光彩,想賺點錢都還得寄希望於一直沒影的改編電影。

故事在證明薩利的“清白”後就戛然而止。會覺得意猶未盡,那或許是因為本身對影片主題有所預期。既然是講英雄的故事,那都還沒有給英雄唱一首贊歌呢,怎麼就沒了?但事實上,導演並沒有刻意拔高的意思。他的刻畫重點是薩利這個人,而不是他的英雄身份。因為他的沉著冷靜,全片幾乎沒有太大的情感起伏(當然除了迫降和逃離時的惶恐慌亂)。當然,效果的呈現除了依靠導演的節奏把控外,還得有演員的作用。湯影帝的演技,就不贅述置喙了。只是想感慨一句,演技的最高境界,果然還是讓人感覺沒有演技啊。

最後想說幾句題外話。

這部電影其實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這樣一種審查的制度。

對於英雄創造的奇跡,普通人震驚於事件的直觀沖擊力,毫不吝惜獻上自己的肯定與贊美,這是感性的一面。但這件事情歸根到底是一出事故,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既然是事故,就應該調查清楚發生的原因,追究責任,以減少事故再發的概率。機械原因,人為原因,意外原因,每一個可能的原因都不能放過。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客觀調查,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不因“英雄”的身份而放鬆標准,也不因保險公司的利益而故意製造罪責。從而得出正確的調查結論,引以為鑒。

畢竟事故預防的最終目的,是人命。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2】

《Sully》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紐約拉瓜地亞機場飛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飛僅兩分鍾後就意外遭到鳥群撞擊,Sully機長在判斷兩部發動機都已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成功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未造成一人死亡。Sully機長由此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但他依然不得不面對審查委員會的調查。很巧合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偏偏至今仍對這個事件依然印象深刻,因為我清晰的記得當時的一則報道說,由於飛機是落在紐約市內的哈德遜河上,所以它無意間成就了Twitter第一次比專業媒體記者更早更快更現場的向全世界傳播了這個新聞。但是,我當時的所知也僅限於此,只到今天通過《Sully》這部電影的還原,這起事件中包括Sully機長在內的一個個人物才在我的腦海中變得生動豐富起來,而我也第一次知道在迫降之後竟然還有那麼多催人淚下的故事和波折。

整部電影中我第一次落淚是在Sully機長和副機長被審查委員會近乎苛刻的質詢的之後。盡管飛機最終成功降落在哈德遜河上,但審查委員會依然傾向於懷疑飛機駕駛員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不僅錯誤而且危險的判斷,因為他們或許有足夠的.可能返回拉瓜地亞機場。Sully很無奈的說,在此之前,我飛了四十多年,安全搭載了幾百萬乘客,但對我最終的評價卻要由著短短的280秒來決定(大意,我並未記下原話)。此時我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因為我能理解他的委屈,而他也說出了我很長時間以來壓抑於心的感受—這個世界想要的不是你多麼努力,也不是你以前取得過的成功,更不會是你的善意,不,這些都不重要,如果你這一次或下一次搞砸了的話。電影之中,審查委員會的人不知道不理解也不在意Sully在做決定時所面臨的155條人命的壓力、從出事到降落不到6分鍾的時間、在森林般的曼哈頓高樓間穿行的困窘,以及從來沒有人在水上迫降成功的完全無先例可循。在他們眼裡只有反反復復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計算機模擬了幾十次都能成功返航,但你要選擇降落在水上?這樣的詰問是如此容易的讓我產生代入感—是啊,為什麼別的人,別的地方可以做到,而你們就不行?

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Sully機長在整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中都是處於這樣的壓抑中,以至於他開始出現幻覺和懷疑自己的神經質的狀態。在聽證會之前,隨著媒體和公眾不斷把他塑造成被時時處處膜拜的英雄,他的壓力也日益增大。我一直在不停的為他擔心—如果最後的調查結果證明他的迫降是次優於返回機場的選擇,那些曾經感謝他的乘客,那些膜拜他的公眾,那些不吝贊美之詞的媒體會不會立刻換上一幅面孔,稱他為不稱職的人,不在意乘客生命的人,甚至是個偷取榮譽的“騙子”?

電影的最後,Sully用人性所必須的35秒來證明了自己的正確。這是一個完滿的結局,湯姆.漢克斯再一次成功塑造了小人物中的英雄。但如果在現實中,Sully在短短的35秒里憑借經驗做出的判斷是一個次優選擇呢?那麼,如他自己所說,他會被摘下飛行徽章,再也不能飛行,失去養老金,還不起房貸,居無定所。還有那些他沒有說但是一直在他夢里困擾他的事情,例如這個世界如何重新看待你—無論你是如何搭著自己的命想挽救其餘154條性命,無論你是如何在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無論你在攝氏兩度都不肯換下濕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這個世界有時就是這樣不友善的。它粗暴、煩躁、沒有耐心傾聽。它經常不給你解釋的機會。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決定你的不是你的 “一貫”,而只是你的 “一次”。評價你的不是你所做的,而只是你做到的,甚至是沒做到的。人性明明是如此的復雜,但卻總被要求像機器般一樣精確的運行,沒有誤差,沒有情緒,沒有區分。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3】

2009年1月15日,一群加拿大鵝出現在了紐約上空,撞上了剛剛起飛三分半鍾的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導致它的兩個引擎失去動力,被迫降落在哈德遜河河面上,曼哈頓旁。

從起飛到迫降,不過短短六分鍾;機長Sully(Sullenberger)憑借自己的經驗、技術和精準的判斷,拯救了機上155人的性命。這次航空史上奇跡般的水上迫降,被改編成了電影《Sully》(《薩利機長》),由湯姆·漢克斯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

近年來,湯姆·漢克斯的臉龐一直朝著發福的方向一去不復返,自帶憨厚正直可靠,飽受美國群眾喜愛,演起專家+英雄類角色毫無壓力。他除了剛剛登陸影院的《Sully》,馬上還有根據丹·布朗的暢銷小說《地獄》(Inferno)改編的新片上映。

伊斯特伍德老爺子今年86歲,已是“老”導演了,也玩電影配樂,早年演戲以牛仔和硬漢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就隨口說說,我這么年輕,都沒看過。以前CCTV6放過一部他自導自演的《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2000年),講四個老頑童一樣的前宇航員,跑上太空去修一顆眼看就要墜毀在美國的蘇聯衛星的故事。典型的英雄救美國的套路,加點夕陽紅的可愛,比如其中一個老爺爺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設計過山車,一把年紀了還一邊吃著香蕉一邊坐在過山車上測試它夠不夠爽。

《Sully》儼然漢克斯的獨角戲,處處都是他的沉穩,倒不見什麼伊斯特伍德的風格。一切皆可預料,英雄受到熱烈歡迎——突如其來的吻、擁抱、以Sully命名的酒,乘客滿心感激,結局皆大歡喜(除了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事故調查過程有些曲折,不過無非是些為了製造沖突而製造沖突的刻意。本片彌漫著濃烈的美式消費主義,媒體消費英雄,也引導民眾消費英雄,哎,還是推薦大家去看加拿大拍的《空中浩劫》(Air Crash Investigation)系列紀錄片中的“Hudson Splash Flight 1549”那集吧。

實際上像全美航空1549號這樣的零死亡航空事故,加拿大幹過兩次。

1983年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號班機在從渥太華飛往埃德蒙頓的中途,居然沒油了,引擎很快失去動力,完全飛不到附近的溫尼伯機場……幸好機長以前在皇家空軍當過飛行員,想起來附近有一個廢棄的軍用機場,又幸好他以前開過滑翔機,是個高手……然而,廢棄機場已經被改為賽車場,當天正在舉行比賽……再幸好,滑翔降落時飛機的前起落架無法鎖住,觸地後收進了艙門里,導致機頭直接觸地,增大了摩擦,最終使得飛機沒有撞向地面人群。

事後調查發現,剛剛開始服役的這架767採用的是公制單位(kg)而非加航傳統的英制(lb),而在計算油量的時候,機組人員在缺少足夠培訓的情況下,錯誤地只加了一半的油,而機長在起飛前也未能察覺。萬幸,機長臨危不懼,採用了滑翔機式的降落方式,順便創下了民航客機無動力滑翔最長距離的紀錄。

十八年後,加拿大越洋航空(Air Transat)236號班機的機長打破了這個紀錄……

在多倫多飛往裡斯本的途中,由於之前地面維修人員把液壓系統的一個零部件裝錯了,飛機漏油,隨後發出了兩側油箱燃料不平衡的警告,然而飛行員誤判為系統錯誤,打開了連通兩側油箱的閥門,導致油漏沒了,最後在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迫降。Again!機長是一名滑翔機高手,迫降成功。

零死亡的航空事故,有太多奇跡和運氣。航空史上寫下的每一條規定,背後的代價是如此慘痛。在1956年美國大峽谷空難之前,飛機是沒有固定飛行航線的。許多機長在駕駛飛機飛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上空時,都會帶著乘客看看風景,而就在兩架飛機不知即將會與對方相撞的情況下,慘劇發生了,無人生還。從此以後,飛機只能沿著固定航線飛。再比如,1987年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空難發生之前,機組人員無須通過安檢。一名航空公司前員工因對前主管不滿,拿著還未被收回的工作證和一把槍上了飛機,射殺了他。最後飛機以超音速的速度墜毀,所有人承受了約5000倍的重力加速度。什麼概念?碎骨肉泥,屍身難辨。

大概沒有什麼行業是像航空這樣,步步喋血了。不知有生之年,飛機是否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只是從目前看來,危急關頭,只有人能拯救人。

❾ 電影《迫降航班》中的機長到底是英雄還是罪人

以電影而論,既是英雄,也是罪人。

《迫降航班》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劇情片,由丹澤爾·華盛頓、唐·錢德爾、布萊恩·格拉格提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涉嫌酒駕和毒駕的國民英雄機長韋普·惠特克在被美國航空安全局調查過程中自我救贖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0月14日在美國上映。

機長韋普·惠特克(丹澤爾·華盛頓飾)剛剛度過了一個由酒精、毒品和性愛所充斥的夜晚,這天早上,他駕駛飛機從奧蘭多飛往亞特蘭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是一次普通的日間飛行,卻接連遭遇惡劣天氣和引擎失靈的意外,導致機上一百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關鍵時刻,韋普·惠特克展示出驚人的冷靜和高超的駕駛技術,最終採取倒吊迫降的方式成功著陸,成功化解了一場飛行災難。一時間,韋普·惠特克成了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可此後美國聯邦航空局對飛行事故展開了調查,發現韋普體內含有超出安全范圍的酒精和毒品,為了避免自己由國民英雄變為階下囚,韋普想盡了各種辦法隱瞞事實真相。

❿ 美國有哪些電影主要說在飛機上的,

美國主要說在飛機上的電影有:《空軍一號》、《空中監獄》、《迫降航班》、《戰栗航班93》、《空中危機》、《紅眼航班》等。

1、《空軍一號》

該片講述了美國總統馬歇爾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遭到了恐怖主義分子的劫持,盡管他的妻兒都被綁架,但他仍然斷然拒絕妥協的建議,並決定與恐怖分子周旋到底的故事。

6、《紅眼航班》

是由夢工廠出品的恐怖片,該片由韋斯·克雷文執導,瑞秋·麥克亞當斯,希里安·墨菲,布萊恩·考克斯聯袂出演。該片於2005年8月19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麗莎趕到達拉斯參加祖母的葬禮不得不搭乘夜間的紅眼航班。遇到了一個陌生男子傑克遜,從而被威脅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美國機長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老電影大片 瀏覽:446
韓國電影19禁gif圖解 瀏覽:834
電影艋胛插曲粵語 瀏覽:889
老日本推理電影 瀏覽:403
肌膚電影講什麼意思 瀏覽:729
高俊是哪部電影的電視劇 瀏覽:711
第一滴血五部電影下載 瀏覽:793
溫暖的抱抱電影是3D嗎 瀏覽:566
李連傑第一部原聲電影 瀏覽:711
在家看什麼電影比較好 瀏覽:145
2018大陸電影三國殺幻在哪看 瀏覽:258
動漫電影黑暗聖誕 瀏覽:224
有什麼好的動畫電影 瀏覽:24
五十度黑電影2017在線 瀏覽:518
在哪裡可以看女友的媽媽電影 瀏覽:581
好萊塢的八大電影特效 瀏覽:731
美國的黑白片動畫電影 瀏覽:464
好好看的電影網 瀏覽:527
西瓜影音電影院 瀏覽:101
如何做三張電影圖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