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講臨死前的電影

美國講臨死前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8 07:20:19

❶ 找關於瀕臨死亡的電影 就是做的那種實驗 快死了 又救回來 這個過程中的感受 記得美國拍過這樣的電影

《死亡實驗》

❷ 美國有個接到簡訊 預知死亡的電影叫什麼,

電影的名字叫做《先知》,額看過了,很好看的

❸ 尋找一部電影,電影裡面最後一部分是講述一個畫家臨死前把他的畫給了一個年輕人,歐美片,畫家好像是梵高

梵谷傳奇不朽的一生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1956年美國版《梵高傳》
中文名:《梵谷傳》,也有翻譯為《慾海浮生》或者《生活的慾望》的
導演: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文森特·明奈利(Vincente Minnelli)
主演: 安東尼·奎因(Anthony Quinn) 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導演文森特-明尼里的這部藝術家傳記電影,是拍得相當細膩動人的一部代表作。柯克.道格拉斯飾演才華橫溢卻畢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他原為荷蘭畫家,因為生活關繫到比利時的礦場當礦工。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作,自願供養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並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可惜梵高的藝術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在生前一直未獲得大眾賞識,直至死後多年才在藝壇大放異彩。導演文森特.明尼里對梵高的悲劇性一生刻畫得有血有肉,道格拉斯也演出了主人翁鬱郁不得志的深沉氣質。安東尼.奎因飾演畫家高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獎。

1987年,澳大利亞拍攝的《梵谷的生與死》
影片以梵谷在1872年知道1890年間給兄弟Theo寫的信為線索,雄辯地帶出天才藝術家的創傷,梵谷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之一,本片則是一個被拷打的天才的故事,是所有關於梵谷的電影作品中最傑出的一個。

1990年荷蘭 / 英國 / 法國和拍的《梵谷與提奧》,講述了梵谷和弟弟的故事。梵谷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在梵谷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梵谷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充分地反映了他與 弟弟提奧之間深厚真摯的手足之情。在梵谷1890年去世六個月後,提奧也追隨它的兄長去了.

還有法國導演莫里斯·皮亞拉1991年拍攝的《梵谷》(Van Gogh),表現了畫家梵谷生命中最後67天的非常經歷,剖析了畫家自傷自殺的異常行為,。
為追求純美的畫家,導演用內省的筆觸探尋了梵高最後的67天的生活。故事節奏進展得很慢,但人物挖掘得很深,在美麗的景物和悲慘的結局之間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張力。本片主要記敘了1890梵谷搬到巴黎近郊的奧維而,再那裡度過的自殺之前幾十天的生活.在1890年的春末,梵高搬到了臨近巴黎的Auvers-sur-Oise村的一個小客棧,同時受到加歇醫生的照料。70天之後梵高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觀眾在影片中看到梵高如何作畫

如果這些都不是,那有可能不是梵高,推薦看看是不是這幾部:《莫迪里阿尼》又名《Modigliani》,《紅磨坊》,《夢》,如果這些都不是的話,那親看看http://wenku..com/view/179752b569dc5022aaea0077.html這個鏈接,都是關於畫家的電影,親看看有沒有

❹ 求一部電影,最後結局是女主被一群變態有錢人抓回來剝皮,說是在臨死前能看到另一個世界。

電影 《殉難者》是由巴斯卡·勞吉爾執導,米蘭妮·詹姆帕諾米等人主演的一部懸疑片。
影片講述了露西在恐慌與悲痛中度過了童年的故事。
15年後,經過一番追查,露西和安納查到了當年的行凶者。露西將對方一家殺害,卻仍無法擺脫童年的夢魘,最終在歇斯底里中自殺身亡。悲傷的安納很快就被那個神秘組織抓到,原來這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組織,他們為了尋找所謂的殉難者而對年輕的女孩施加嚴酷的折磨。安納這次就成了他們新的實驗對象。再接下來的歲月里,安納飽受折磨。最後,她成為了神秘組織口中的超脫的殉難者,並對組織的首領說出了另一個世界的樣子。但是,狹隘的人性怎能度量神跡的偉大,面對陸續而來的神秘組織的各方首腦級人物,聆聽了神諭的首領飲彈自盡。因為她苦苦思尋的另一個世界充滿無盡的疑惑.......

❺ 電影《功夫》,阿鬼臨死之前說的那句英文是什麼意思

阿鬼講的英文是:「What are you prepared to do(你們准備做什麼)」。這句話出自1987年美國電影《鐵面無私》肖恩·康納利的台詞。

影片中,肖恩·康納利在片中臨死前一把扯住凱文科斯塔納的衣襟,努力地說了這句話,讓凱文科斯塔納與惡勢力正面剛到底。所以這句話用在《功夫》中,也就意味著阿鬼想要包租婆他們重現江湖,打敗斧頭幫。

《功夫》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曾謹昌、霍昕、陳文強編劇,周星馳、梁小龍、元華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街頭混混變成一代武術家,一個本性善良的黑幫流氓改邪歸正的故事。

(5)美國講臨死前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星仔

本來是個街頭混混,一心想要加入斧頭幫出人頭地,在琛哥的指示下放出了火雲邪神。後來,良心發現,搭救了包租公和包租婆,使得自己身負重傷,卻意外發現自己是武學奇才。

2、芳兒

是一名在街頭賣冰激凌的啞女,兒時遭惡霸欺辱曾被星仔搭救,心中一直惦念這位「恩人」,多年後兩人重逢,不料已成為混混的星仔並不想與其「相認「,但純潔的她始終相信星仔是一個好人。

3、包租公

表面上是「妻管嚴」的包租公,整日游手好閑,到處佔小便宜,動輒被老婆暴打,實際上是一位太極拳高手,因為兒子死於擂台之上而與妻子一同隱居於市井。

4、包租婆

表面上潑辣愛錢的包租婆,每天都會穿著睡衣、叼著香煙在院中催租,租客們人人畏懼,其實是位武林高手,絕技為獅吼功,因為兒子死於擂台之上而與丈夫一同隱居於市井。

5、火雲邪神

堪稱一代武學奇才,求一敗而不得,嗜好太過偏激,喜歡比武、殺人,其間還到了精神病醫院去休養生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瘋狂的武學,最終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神經病。

6、琛哥

斧頭幫老大,無惡不作,殺人不眨眼,派星仔將火雲邪神救出,想一心滅掉「豬籠城寨」,後來被星仔鏟除。

❻ 電影關於臨死前的遺憾的,就是國外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黑人和白人在臨死前講述自己遺憾的,電影名字是

遺願清單
是由導演羅伯·雷恩拍攝的並於200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電影講述兩個患了末期癌症的病人如何面對癌症為他們帶來的「死刑」,及他們在餘下的日子裡如何度過豐盛和歡樂的人生的故事。

❼ 有一部美國電影是講一個女孩快死了,然後嘗試去做沒做過的事

活在當下 Now Is Good (2012)
導演: 歐·帕克
編劇: 歐·帕克
主演: 達科塔·范寧 / 傑瑞米·艾文 / 卡雅·斯考達里奧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2-09-19(英國)

四年前,Tessa Scott被(達科塔·范寧 Dakota Fanning 飾)查出得了白血病,醫生承認這是不治之症,於是她放棄了治療。四年後的今天,她的父母已經分居,她和弟弟、父親(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飾)住在一起,有一個好朋友Zoey(卡雅·斯考達里奧 Kaya Scodelario 飾)。她為自己列了一張臨死前要做的清單.....

❽ 10部絕望到崩潰的電影

10部絕望到崩潰的電影:

1、《恐怖游輪》

這是一部加拿大家庭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女孩子被寂寞虐待而其他人漠視最後死去的令人絕望而窒息的故事。

當童話故事在現實中上映,他的駭人程度還是超出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圍,可以說是鎮上的人們的怯懦好牧師的縱容還有女孩父親的漠視導致了這個如此悲劇的結果。

❾ 兩位老人臨死前的瘋狂舉動告訴我們:如何將有限的時間過得有意義

你有你的計劃,但這個世界另有計劃。地球不會繞著你旋轉,時間不會因為你而按下暫停鍵。

如果有一天,當你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過以前的生活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結婚了,或許再有3個月你的寶寶就要出生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家公司了,或許再過3個月你就要離開這個城市了,也或許,再過3個月生命就到了盡頭。

Freeman說,有人在1000個人中間做過一個調查,問你是不是願意提前知道你准確的死亡時間,答案裡面96%的人選擇不願意。

《遺願清單》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6,講的是兩個老人,一個是做了45年機修工的卡特,一個是擁有億萬財產的商人愛德華,兩個人因為患病而住在了同一個病房裡,彼此不同的人生經歷讓兩人在一開始摩擦不斷,但隨著病情的治療,兩個人慢慢變成了盟友。兩人在同一天被醫生宣告死亡的剩餘時間,愛德華偶然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窮的只剩下錢」的財富,讓那些紙面上的瘋狂構想一一實現,在過程中,兩人不斷去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

愛德華和卡特是兩位身患癌症的80歲老人。 自命不凡的愛德華和一生平凡的卡特,因為不得不面對的疾病而住進同一間病房。

盡管人生如此不同,死亡卻讓人人平等。

卡特是個知識淵博的汽車修理工,家中兒女孝順,子孫滿堂,有著和諧的家庭氛圍,但卡特也因為家庭的緣故,一次次的放棄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當一名歷史學教授。可以說,他的一生做到了讓別人快樂。

當得到醫生告知他患了癌症後,便住入醫院,接受醫院的實驗性醫療手段來進行治療,然而,這並沒有讓他的病情得到好轉。這期間,他的家人們輪番來醫院看他。

愛德華,是個億萬富翁,活得非常自我,追求極致的自我主義,眾人之上,唯我獨尊。結過幾次婚,但最後都離了婚,唯有一個女兒也被分給了她的媽媽,而因為女婿對女兒進行家暴,愛德華找人打了女婿並警告他離開女兒,因為沒能顧及女兒感受,而被女兒大罵並斷絕了聯系。他努力讓自己快樂,卻並沒有覺得快樂,也沒讓別人快樂。可以說,他除了錢,什麼都沒有。

當卡特和愛德華被主治醫師告知:剩下的日子只有半年的時候,兩人對望了許久,命運宣判的那一刻,他倆表現出幾乎同樣的平靜,也壓抑著難以宣洩的悲傷。

原來在死亡面前,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孤單一人還是家人眾多,都是一樣的平等。

卡特:「你在干嗎?」

愛德華:「這是什麼?」

卡特:「快還給我!」

愛德華:「這是什麼?」

愛德華:「我在地上撿的,不知道這是國家機密……」(調侃)

卡特:「我大一的時候,一個哲學教授,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人生前景規劃的作業,他稱之為『遺願清單』,將此生想做的事情列成一份清單。我就寫了『賺一百萬』啊、『成為首位黑人總統』啊之類的年少輕狂的想法。現在我想重寫這份清單,但是……」

在得知死亡剩餘時間後,卡特給自己寫下了一份遺願清單,但想起剩下的日子不多,也沒有金錢,他又不得不無奈地將清單扔了。而恰巧被有錢的愛德華見到後,他決心幫他完成願望,並且在清單上寫上了自己的願望。病情讓兩人陷入絕望,而《遺願清單》又讓兩人迎來新生。

他們一起去跳傘,開野馬賽車,去環球旅行,去非洲大草原看獅子,爬上金字塔,在泰姬陵前散步,在長城上騎摩托車,紋身,大笑到流淚,甚至最後讓彼此找到生命的意義,卡特回歸家庭,並感受到自己一輩子為別人的快樂而付出的快樂。愛德華也放下了自己的高傲和自尊與女兒和好,意外看到自己的可愛美麗的外孫女,並溫柔的親吻了這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忙碌了一生,終於自己並不是一個人,有家人的感覺真好。他們都出於善意,幫助陌生人(彼此),並在最終,愛德華的助手,將兩人的骨灰埋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上,共同見證奇觀。

在登上金字塔頂峰後,卡特問了向愛德華問出那個人生命題:

古埃及人有一個美好的願景,當他們的靈魂到了天堂的入口的時,他們的神明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將決定能否進入天堂。

第一個問題是:你找到生命中的喜悅了嗎?

第二個問題是: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

結果,兩個人都沉默了。

如果說讓自己快樂是一種能力,那麼讓別人快樂,就是一種境界。

卡特在瘋狂之旅中發現,家庭雖然是自己的負累,自己的心願一直未能實現,但在生命最後,卻是自己最溫暖的歸宿。原來讓別人快樂,也會讓自己快樂,自己給了一家人穩定和諧的生活,孩子們才能因此熱愛家庭,疼愛父母。

愛德華在經歷了與卡特的遺願之旅後,回到孤身一人的家裡,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也是個普通人,需要普通的親情,需要家人的愛和陪伴,所有榮華富貴,在生命面前都那麼不值一提。

卡特在留給愛德華的信中提到:

「維吉妮亞(卡特的妻子)說我離開前像個陌生人,回來後又變回了她的丈夫,這一切該歸功於你。對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真的感激並且無比滿足,我無以為報。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氣了。

我想要你再為我做點事——找到你生命中的樂趣。

你說過你不是凡人,這話不假,你當然不是凡人,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相通的。 」

愛德華在卡特的葬禮上說:

「在3個月以前,我們都還只是陌路人,我希望,這聽上去不會很自私,但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他拯救了我。 他比我更早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我深深地感到驕傲,因為他認為能夠認識我是值得的,最後,我可以無愧地說我們的確給別人帶去過快樂。

所以,當有一天,我也去到了那個可以讓我安息的地方的時候,如果我醒來發現身邊是有著一扇門的牆,我希望卡特也能在那兒。做我的擔保人,領我走進那扇門。」

到最後, 我們並不知道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他離開的時候,他緊閉著眼睛,心靈是敞開的。這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活著的人活著,像永遠也不會死去一樣,而死去的人死了,像永遠沒有活過一樣,生和死是永遠無法溝通的兩個世界,永遠無法溝通,所以,由生到死的這個過程,才顯得那麼意義重大。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無論發生了什麼,記住,你永遠無法改變別人,你只能改變你自己。但你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方式,從而改變別人。 我們生而為人,本能會讓我們爭先恐後地搶奪更多的食物,籠絡更多的資源,謀取更大的利潤,很少去顧及謀利的過程,是否符合本心,又是否傷害了他人。

利益永遠存在,而生活原本的意義卻被忽略了:我們真的過得快樂嗎?這樣不顧一切的謀生,是否顧及到身邊的人,是否快樂?

只有快樂,讓自己快樂,讓他人快樂,才是我們應該終其一生去追求的東西,這也是兩位主角,愛德華和卡特的人生投射。

要如何評價一個人的一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會告訴你根據他死後所留下的東西來評價,有的人會說通過他的信仰來評價,有的人說根據他的愛情,另一部分人認為人生毫無意義,而我認為一生應該通過對他人的影響來評價。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眾說紛紜 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 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 有人說用愛來評價 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沒有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 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號長F告訴作者「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有個聲音告訴我1945年3月30號我們會得到解放。」F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他滿懷希望地告訴作者,他堅信3月30號自己會獲得解放。距離那天越來越近的時候,F開始生病,高燒,3月30號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於傷寒。集中營里死亡率最高的時刻都在聖誕節前後。不是因為流行病,而是因為多數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聖誕節前回家,而隨著希望越來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削弱了犯人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了最終的死亡。

想要恢復犯人的內在力量,必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對我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各不相同,然而,那一定是能夠讓自己感到快樂,又能夠讓別人感到快樂的事情。

在澳大利亞,有個名叫布羅妮·瓦爾的護士,多年來一直從事舒緩療法護理工作,照顧生命僅剩12周的病人。

她將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寫成了一本書,名為《人在彌留之際的五大憾事》:

1. 一生都在按別人的期望生活,沒有勇氣活出真正的自己;

2. 過於拚命工作、掙錢,錯過了陪伴家人;

3. 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4. 沒有和朋友保持聯絡;

5. 沒能讓自己活得開心點。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有質感,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才能在生命抵達盡頭時少一點遺憾,那麼你可以參考這五點,然後好好思考。

心理訓練有一個特別流行的實驗《你會劃掉誰的名字 》。起源於美國一所大學教授和學生的互動,後來慢慢風靡起來。

實驗是這樣的,寫下你難以割捨的二十個人的名字在黑板上,然後一個個劃掉,看看最後剩下一個,是什麼。

實驗劃到最後,往往留下的都是父母,夫妻的另一方或孩子。

有人說這個實驗就是剝蔥頭,一層層的瓦解你的層層防禦,最後看看留在你生命中重要的是誰?

游戲不難,但隨著劃去的人物越來越重要,有默默哭泣的,有劃不下去的,甚至有逃離教室的。

這個實驗我也考慮過好多次,我想這個實驗讓一個人在20歲和50歲分別做選擇的時候,答案也許是不一樣的。

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劃去一個人,往小了說一場離別,往大了說是一場死亡。

與其說挑選生命中重要的人,與之好好生活下去,不如說是自己面對失去和死亡的預演告別。

❿ 講述兩個男人臨死前做的事情,美國電影是一個,男的去醫院檢查誤診了,說有絕症,遇見了另外一個有絕症的

【美國電影】遺願清單 The Bucket List (2007)
【德國電影】最爽的一天 Der geilste Tag (2016)

閱讀全文

與美國講臨死前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一部1949年東北電影 瀏覽:696
電影建黨偉業劉德華 瀏覽:887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彭於晏 瀏覽:100
軍旅韓國電影 瀏覽:913
2015年至2020年香港電影 瀏覽:260
說英語的印度電影 瀏覽:800
小黃人的大電影 瀏覽:843
活著在線完整播放韓國電影 瀏覽:424
女主角叫清水的電影 瀏覽:868
劉德華恭喜發財出自哪部電影 瀏覽:422
十大偷窺電影 瀏覽:845
電影小武是哪個年代 瀏覽:727
韓國三級女電影完整版 瀏覽:645
二驢演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521
泰國驅邪的電影 瀏覽:384
前線2014俄羅斯電影 瀏覽:6
2015年四月電影上映 瀏覽:97
成龍的電影大全全集完整版 瀏覽:692
曠總和小梯是哪個電影 瀏覽:749
電視酷喵電影普通話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