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建黨偉業》 最後他們唱的那首歌時什麼我要歌詞,急用,謝謝了!
電影《建黨偉業》 最後他們唱的那首歌是《國際歌》中文版。
《國際歌》
填詞:歐仁·鮑狄埃
譜曲:皮埃爾·狄蓋特
填詞:
起來罷,被咒罵跟著的,
全世界的惡人與奴隸;
我們被擾亂的理性將要沸騰了!
預備著去打死戰吧!
我們破壞了全世界的強權,連根的把他破壞了。
我們將看見新的世界了!
只要他是什麼都沒有的人,他就是完全的人。
這是最末次的,最堅決的戰爭!
人類都將同著第三國際黨,一塊兒奮起!
(1)長征電影中的國際歌擴展閱讀:
《國際歌》原版有六段歌詞。1906年,將《國際歌》譯成俄文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黨員柯茨,只選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3節。隨後俄文版《國際歌》一直就只有三節歌詞。因此流傳較廣的中文譯本(蕭三版)的《國際歌》也只選用了三節歌詞。
《國際歌》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 ;20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並在1944年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
『貳』 《建黨偉業》快要結尾的時候,張國燾、鄧恩銘等人唱的那首歌是什麼
是「國際歌」。電影里所演唱的「國際歌」不是現如今大家耳熟能詳、廣為傳唱的版本。自五四運動後《國際歌》傳入中國,一共有6版翻譯不同的版本流傳於世,據介紹,當年一大代表在嘉興南湖遊船里所唱的「國際歌」乃是當年由鄭振鐸、耿濟之所翻譯的譯文版本。不是瞿秋白的。附上歌詞: 起來罷,被咒罵跟著的,全世界的惡人與奴隸;我們被擾亂的理性將要沸騰了,預備著去打死戰吧! 我們破壞了全世界的強權,連根的把他破壞了。我們將看見新的世界了!只要他是什麼都沒有的人。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關於國際歌的來源,具體的解釋在這里,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http://wenwen.soso.com/z/q97092235.htm
『叄』 《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
《國際歌》(法語:L'Internationale)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歌詞由歐仁·鮑狄埃於1871年6月1日創作,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6月為其譜曲,歌譜於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
《國際歌》最早是由筆名為列悲的譯者於1920年譯成中文。瞿秋白最早將歌名譯為《國際歌》,並於1923年6月15日發表於《新青年》季刊。1962年4月28日,有關部門組織專家根據蕭三1939年的譯文進行修改,經過集體審定後刊登在《人民日報》。
《國際歌》鑒賞:
《國際歌》從歌名、歌詞到曲調都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理想、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和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精神,並隨著共產黨人的執著追求和國際工人階級解放斗爭的發展而傳遍全世界,呈現強大的生命力。
在曲調上,這首大調作品在音程上先揚後抑,旋律上千迴百折,雖然結構上大體上只有主旋律和副歌兩個部分,但是音樂色彩明亮高亢、雄壯嘹亮符合全世界多數人民的音樂審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烈火中永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際歌
『肆』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這是什麼歌
是《國際歌》。歌曲《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曾作為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
《國際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轉譯自俄文版並於1923年6月15日發表,此版本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國際的)在歌詞中音譯為「英特納雄耐爾」,原來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第一國際)的簡稱,有時表示國際共產主義。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歌曲鑒賞:
《國際歌》熱情謳歌了巴黎公社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氣概。該歌曲向資本主義宣戰,充分表現了革命無產階級不屈的豪邁氣魄。《國際歌》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為帶副歌的二段體結構。
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氣勢宏大的高潮中結束,預示著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實現。
『伍』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曲。1871年6月,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精神,在蒙馬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國際歌》歌詞。
《國際歌》創作背景
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並於同年7月23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至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
《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陸』 查看《國際歌》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
《國際歌》誕生的背景:19世紀中期,國際工人運動逐步發展起來,為了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針對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已經形成的局面,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要聯合起來進行斗爭。國際主義在當時產生並得到工人們的廣泛認可。1871年,巴黎公社在普法戰爭中誕生了,公社成員們表現了很強的國際主義精神,有許多國家的工人到巴黎,投入到保衛公社的戰斗中。公社失敗後,《國際歌》誕生了。歌詞中有「因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過去我們常常理解為共產主義,其實,那是國際主義的意思。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柒』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是什麼歌
《國際歌》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
是我們勞動群眾!一切歸勞動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它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
《國際歌》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 ;20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並在1944年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
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中文的《國際歌》。1923年由蕭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歌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1962年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捌』 《國際歌》的所創造時的歷史背景
誕生及歷程 1888年,在歐仁鮑狄埃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響徹寰宇。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詞作者簡介 歐仁鮑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國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國際歌》的詞作者。 歐仁·鮑狄埃出生於巴黎一個製作木器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難的環境里刻苦自學,從他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的詩,在他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記。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時,年僅14歲的他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首詩歌《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用詩作為武器判汪,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並逐漸由一個民主主義者向社會主義者轉變,並於1870年加入了第一國際,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 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在群眾的掩護下,躲進了蒙馬特爾我人基特家的閣樓,倖免於難。在這悲痛的日子裡,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斗的筆,寫了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國際》,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曲譜者簡介 皮埃爾狄蓋特 (Pierre Degeyter,1848-1932),法國業余作曲家,生於比利時,後移居法國里爾,一生主要從事傢具製作和 花木加工業。青年時代即投身於工人運動,並在工人夜校學習文化和音樂。曾領 導過幾個工人業余合唱團,任指揮,並寫詞作曲。72歲加入法國共產黨。 他的作品以工人運動歌曲為主,具有濃厚的時代背景因素,其中名揚全球的無產階級戰 歌《國際歌》是他的代表作,作於1871年。其它代表作品還有歌曲《前進! 工掘斗仔人 階級》、《巴黎公社》、《起義者》等。 中文版的歷程 《國際歌》自1888年6月在法國里爾一次工人集會上第一次唱出後,這首法國工人的戰歌經四十多年的傳播,已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就是唱著它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勝利的。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種譯文,可惜都譯得不理想,歌詞晦澀不上口,廣大勞苦大眾很不容易接受。這也是這首偉大歌曲一直沒有能在中國傳唱開來的原因。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國內,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著手翻譯《國際歌》。她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他更在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決心,要將《國際歌》重譯,讓它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宗旨,就是要讓翻譯過來的歌詞,既准確又易銷派唱,讓它很容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開來。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化門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裡。守著一架風琴,他開始著手譯《國際歌》了。他對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時而沉思斟酌,時而自彈自唱。每一句歌詞定稿,都要如此反復再三。他譯著,唱著,譯到「國際」一詞時,他站了起來。這個詞,漢語只有兩個字,而外文卻是老長一串音節。如果照例譯成「國際」一詞,配上原譜,將成為「國際———,就一定要實現」,「國際」一詞,拖得這么長,那將是很難唱也是十分不悅耳的一句。 瞿秋白為這個詞怎麼翻頗費思索,他在小屋裡來回走動,不時地哼著,想著。在莫斯科的經歷,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眼前:那嚮往社會主義而來到蘇俄的各國無產者激動歌唱的聲音,那解放了的蘇俄人民幸福歡歌的聲音,以及他自己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聲音,都匯集成一片氣勢磅礴、無往而不勝的雄渾壯麗的旋律,回盪在他的耳際。他忽然停下腳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邊,手指按在琴鍵上,有力地彈奏著《國際歌》的這一段。隨著琴聲清晰的節奏,他用不很高的,卻十分庄嚴的聲音唱出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歌詞和歌曲是那樣和諧地融和成一體了!瞿秋白終於用音譯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 《國際歌》譯成後,他曾對曹靖華說過:「『國際(英特納雄耐爾)』這個詞,在西歐各國文字里幾乎是同音的,現在漢語用了音譯,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時可以和各國的音一致,使中國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者得以同聲相應,收萬口同聲、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社會學系主任,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學的紀念會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講台,在一群愛國青年中間,與任弼時等師生一起唱起了《國際歌》。從此,這首響遍全球的偉大旋律,就一直伴隨著中國人民向反動黑暗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瞿秋白在重譯《國際歌》11年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臨刑時,他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而我們今天在各種集會上所傳唱的《國際歌》,則是1923年詩人蕭三從俄文版轉譯,陳喬年配歌,副歌譯為:「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國際歌》節奏抑揚頓挫,慷慨激揚,感情豐富,蘊涵深刻的道理。國際歌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一種反抗精神,一種反抗壓迫反抗專制反抗剝削的一種精神.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專制,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著國際歌的聲音! 《國際歌》,長征。 紅軍在跨越草地極其艱難困苦的時刻,紅軍戰士攙連臂膀唱響了《國際歌》,紅軍戰士精神鼓舞,頓刻增添了無窮力量,最終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勝利的道路。我不相信這個鏡頭是臆造,應當說共產黨革命取得成功,確實是《國際歌》給紅軍戰士以無窮的力量。《國際歌》是窮人的歌,是無產著的歌,是窮人的吶喊,是無產者的傾訴,代表著受壓迫心聲。
麻煩採納,謝謝!
『玖』 烈火中永生 英勇就義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型告沒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歌詞是由法國工人詩人鮑狄埃在巴黎公社失敗後不久創作的,曲譜由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普寫於1888年6月。在巴黎公社的戰斗烈火中,產生了工人階級的偉大歌手鮑狄埃和狄蓋特,也產生了不朽的無產階級頌歌《國際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
國際歌在中國地位友前
國際歌不僅僅是一首歌曲,它象徵著受壓迫的人民追求解放的理想,甚至為了理想寧可犧牲生命的精神寄託。這種象徵逐漸融入音樂作品和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國際歌中國化的體現。
文藝作品中,卜納革命者慷慨就義前奏響,國際歌成為一種典型寫法。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洪常青被南霸天燒死前、電影烈火中永生江姐等人昂首挺胸走上刑場時,背景音樂都是國際歌。許多交響作品也將國際歌作為一種符號化語匯和崇高精神的象徵,應用在創作之中。
『拾』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
許雲峰英勇就義時的音樂是國際歌。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
《國際歌》鑒賞:
《國際歌》從歌名、歌詞到曲調都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理想、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和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精神,並隨著共產黨人的執著追求和國際工人階級解放斗爭的發展而傳遍全世界,呈現強大的生命力。
在曲調上,這首大調作品在音程上先揚後抑,旋律上千迴百折,雖然結構上大體上只有主旋律和副歌兩個部分,但是音樂色彩明亮高亢、雄壯嘹亮符合全世界多數人民的音樂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