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2018好萊塢國際青年電影節

2018好萊塢國際青年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3-05-16 04:38:28

Ⅰ 在好萊塢影視圈很受歡迎的華人演員有哪些

在好萊塢影視圈很受歡迎的華人演員有以下幾位影響力及片酬都是頂級的:

1、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拆亮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2、成龍

成龍,1954年4月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安徽蕪湖,中國香港男演員、導演、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歌手。1995年憑借動作片《紅番區》打入美國好萊塢,該友清片打破北美外語片票房紀錄。1998年主演的動作片《尖峰時刻》奠定其在好萊塢的地位。2001年主演的動作片《尖峰時刻2》創下華人演員主演好萊塢電影的票房紀錄。2012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第一位。

3、周潤發

周潤發,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開平,中國影視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90年代與成龍、周星馳並稱為「雙周一成」。1995年遠赴好萊塢發展。主演了《安娜與國王》、《卧虎藏龍》等多部不同風格的電影,曾兩次擔任奧斯卡頒獎嘉賓,出演《加勒比海盜3》等好萊塢超級大片,片酬曾達500萬美元。此外,周潤發還熱衷於公益事業,200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4、李連傑

李連傑,出生於1963北京,華人新加坡國籍。1998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同年出演其在好萊塢的首部電影《致命武器4》。2001年擔任動作片《變種元素》的製作人。2002年因主演武俠片《英雄》而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3年憑借動作片《宇宙追緝令》獲得第12屆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提名。2008年成為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2013年獲得「中華武術30年最具武術影響力人物」稱號,在好萊塢紅極一時,片酬一度高達1500萬美元,以作為武術指導參與殺死比爾等好萊塢經典電影系列的拍攝,近年也參演了老牌動作巨星史泰龍指導的敢死隊系列!

5、甄子丹

甄子丹,1963年7月27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導演、港片打星、武術指導。甄子丹憑《戰狼傳說》跟《殺殺人、跳跳舞》兩部影片,在國際電影圈連連曝光,正式登上國際影壇。他在好萊塢代表作品有《挑戰者之終極再戰》、《十月圍城》、《七武士》、《刀鋒戰士2》等。2017年6月,美旅告寬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甄子丹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尤其葉問系列在美國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6、尊龍(John Lone),原名吳國良,1952年10月13日出生於香港,美籍華裔男演員,畢業於美國戲劇藝術學院。

1976年,在冒險電影《金剛:傳奇重生》中飾演一位中國廚師,從而正式出道。1981年,憑借舞台劇《F.O.B.》和《鐵路與舞蹈》獲得第25屆奧比獎最佳表演獎。1984年,主演科幻片《冰人四萬年》[3]。1985年,主演犯罪片《龍年》,並憑借該片入圍第4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獎。1987年,在傳記片《末代皇帝》中飾演溥儀,並因此入圍第4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劇情電影男主角獎。1989年,獲得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特別獎。1993年,主演愛情片《蝴蝶君》。1997年,獲得第11屆卡普里好萊塢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同年,發行國語音樂專輯《音樂尊龍》。

2001年,其主演的動作片《尖峰時刻Ⅱ》上映,同年獲得美國華人博物館傳承大獎。2004年,其主演的清裝歷史劇《乾隆與香妃》播出。2007年,參演動作驚悚片《游俠》,之後淡出影壇。

7、鞏俐

鞏俐(Gong 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沈陽市,不到一歲時隨父母搬到山東省濟南市[169],新加坡籍女演員。

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粱》而成名,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該片亦獲得金獅獎。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同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1997年,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的成員。

2000年,憑借電影《漂亮媽媽》獲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02年,擔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0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04年,獲戛納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同年,上榜美國《首映》影史百大偉大表演。在好萊塢主要了《藝伎回憶錄》《邁阿密風雲》《花木蘭》等大片。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藝術家。2006年,上榜美國《時代周刊》60年亞洲英雄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全球年度5位偉大演員。2010年,獲得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2014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18年,擔任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主席。2020年主演電影《奪冠》。2021年,擔任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審團主席。

Ⅱ 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舉辦時間 地點


說到電影,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美國好萊塢那些多方投資、成本高昂的大片,不過在美國有這么一個電影節,它的設立就是為了鼓勵低成本、獨立製作的作品,這個與眾不同的電影節就是聖丹斯電影節,又稱為「日舞影展」。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舉辦時間、地點。

問: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舉辦時間、地點?答: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將於2018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具體時間安排以電影節官方發布消息為准。
聖丹斯電影節即「日舞影展」,專門為獨立電影人而設,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美國聖丹斯電影展由羅槐畢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由聖丹斯研究所舉辦,研究所由25個成員組成。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1981年,羅伯特·雷德福有志於增強美國電影多樣性的藝術生命力,和他的同事、朋友在猶他州的聖丹斯共商大計,結果成立了聖丹斯研究所,致力於支持和培養新生的電影編劇、電影導演;支持和幫助新的劇情片和紀漏燃錄片參加美國國內影展和國際影展。
研究所是一個非盈利性公司,現在每年預算1000萬美元,其中35%是研究所自己掙的,65%是捐贈收入。研究所每年要資助400多名電影製作人,還要資助20000多人參加聖丹斯電影節。許多受到資助的導演或電影後來獲了奧斯卡獎、艾美獎或各個國際電影節大獎。
電影節乃至聖丹斯研究所都有獨立的運作與管理機構。每年影展工作人員和聖丹斯研究所成員要觀看3000多部要求參展的影片,從中選出100部左右長片,60部左右短片參加影展。聖丹斯電影節的比賽激發了美國獨立製片的創作熱情,提供了互相交流學藝的共同體氛圍。
經過這些年的積累,聖丹斯電影節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它旨在鼓勵低成本、獨立製作的影片,表現了與好萊塢電影截然不同的旨趣,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也是他們鉛搜芹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Ⅲ 給介紹一下世界各大電影節,電影獎項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Ⅳ 歐洲三大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14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最權威、最著名蔽枝談、最具影響力,被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其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

歐洲三大a類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區別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表彰和喜好的作品側重點不同,主要表現在:

1、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作為世界最頂尖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入圍電影基於全球,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

而奧斯卡金像獎作為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表彰的電影和影人主體基於美國本土,具有嚴格的地域限制,而在獎項入圍和評選上有輕視東方作品和演員的特點。所以前者是國際電影節,後者是國家級學院形式的頒獎禮,屬於截然不同的性質。

2、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作搭友為全球數以百計的電影節的代表,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獲獎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個性和創新是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鼓勵的重要方向。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力求通過世界各地電影的彼此交流,推進電影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

而奧斯卡金像獎重視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關注度以及符合美國主體政治意識是獲獎的重要參宏碰考,由於這種市場指標,獲獎作品中的商業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成為世界關注度最高的電影獎項。

由於好萊塢百年來的深厚積累、美國本身先進的電影工業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優勢,奧斯卡金像獎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Ⅳ 截至2018年,各類國際電影節有多少

1、戛納國際電影節。這個還是挺多人聽到過的,它在每年5月份的中旬開始舉辦,電影節分為的單元也比較多。這個戛納電影節,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聽過我國有多少明星去參加過呢?反正在小編的印象當中,參加這個獎項,走紅毯的以前就有小范。當然了還有其他我國的明星,只不過小編在這里就不多說了。這個電影節,它的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
2、柏林國際電影節。這個獎項是小編比較小的時候,好像是讀小學吧,就聽到過了。因為當時小編也很喜歡看電影,剛好那時候恰逢這個電影節的頒布。這個電影節創辦在20世紀50年代,規定是在每屆的2月份舉辦。該電影節的原名是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它跟前面一樣,都有著最高獎項,它的最高獎項叫做金熊獎。
3、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這個電影節創辦的時間,比前面的還要早一點,是在20世紀30年代。而且這個電影節非常具有古典韻味,因為是這4大電影節當中最悠久的1個。說白了就是,它是這4大電影節當中,最早設立的國際電影節,它歷史最悠久在每年的下半年8到9月之間舉辦的。它的最高獎項名字比較霸氣一點,叫做金獅獎。
4、奧斯卡金像獎。這個獎項如果都不認識的話,千萬不要跟小編說,你是一個愛看電影的人。因為這個奧斯卡金像獎含金量最高,也是最被人們嚮往的!它設立在美國,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設立的。有不少人將這個奧斯卡獎與好萊塢掛鉤,那就意味著不僅是演技,同時也是科技的象徵。所有從事電影行業的人,不管是演員,導演,製片人還是幕後工作者等,都以這個獎項為終極目標!

Ⅵ 戛納電影節有編劇走紅毯嗎

戛納電影節當然有編劇走紅毯。《迷河》戛納首映紅毯 導演編劇高斯林帥氣逼人
2018年5月13日,電影節第五天,在主競賽入圍影片《太陽敬穗的女孩》首映式上,本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主席、好萊塢著亮含卜名女星凱特·布蘭切特領銜,包括老友演員、製片、監制、導演、編劇在內的82位電影界女性代表集體出現在首映式紅毯上,為女性電影從業者的權益發聲。

Ⅶ 如何評價201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片單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意識地去抵制性騷擾現象自然是好事,但我希望人們也能多多關注電影中的性暴力元素。電影不應只表現強奸行為本身,還應探討受害人所受到的心理創傷。在2018年2月拉開帷幕的第68屆柏林電影節上,包括羅馬尼亞與美國聯合製作的電影《檸檬汽水》(Lemonade)、印度電影《垃圾》(Garbage)、德國電影《我的兄弟叫羅伯特,他是一個大白痴》(My Brother's Name is Robert and He is an Idiot),以及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美國電影《失心病狂》(Unsane)在內的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中,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女性遭受暴力和性侵犯的情節。
然而,這些影片幾乎沒有探討受害者所遭受的影響和創傷,尤其是她們的心理傷害,這些內容的缺失實在是令人震驚。這些電影中,最過火的則是韓國導演金基德(Kim Ki-k)執導的《人間,空間,時間和人》(Human, Space, Time and Human)。這名導演本人曾被指控性騷擾和打罵女演員等多襲凳李項投訴,但他全都予以否認。如果柏林電影節想要真正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話題,那麼它在除了選擇具有性侵犯元素的影片作為參展電影之外,還得好好鑒別這些電影是否對這些元素作了適當的處理。
有的電影會以象徵主義的拍攝手法為由,對事件的結果避而不談,因此,電影中的強姦情節很多都是為某個更繁復的問題作了墊腳石,對於受害人的實際傷害則甚少提及。《獵凶風河谷》、《夜行動物拍遲》和《一個國家的誕生》這三部風格迥異的影片都講述了女性受害者和她身邊的男性的故事。但故事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女性遭受的肉體侵犯上,而是只著墨於男性角色自尊受到的傷害,和父權制秩序的暫時破壞等問題。
為了提高人們對性侵犯問題的持續關注度,電影中的性暴力元素不能再成為劇情發展的墊腳石,受害者的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也不能再被一筆帶過。我們只能希望會能有越來越粗圓多的電影——無論是商業影片、獨立影片,還是藝術影片——能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性侵犯問題的真實現狀。

Ⅷ 《夜山明》入圍美國好萊塢國際電影節金影獎,安徽力量走出國門

文房四寶,書寫徽風皖韻;大戲黃梅,四處婉轉傳唱;天下奇芹笑觀,坐享山水之樂;徽商故里,迎來八方之客。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如今也迸發著強勁的創新力量,書寫著嶄新的發展篇章。www.yeshanming.com

第四屆美國好萊嫌滑含塢國際電影節金影獎將於2018年12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交易所舉行,來自超過28個國家的數以百計的參賽作品,在提交的電影劇本中,大約有38位精英上榜,夜山明作為該獎項唯一中國影片獲得2018年GFA最佳外語片提名和2018年最佳導演提名,這是對中國安徽新文藝電影的一種認可,一種震撼。

夜山明,作為中國首位「四位一體」藝術家。繪畫、音樂、影戲、文學,四種維度下的跨越式匯合,多方位呈現著夜山明所創造的全新的創作方向——打破和超越單一藝術所形式的束縛,更單純、更純粹地面對藝術去建構他自己的理想。

電影《夜山明》作為安徽新文藝電影,由藝術家夜山明先生導演、編劇、主演,根據夜山明先生自身真實故事改編。歷時兩個月的拍攝時間,不為利益,只為了心中那份凈土而奮斗。

夜山明先生從電影本身出發,將中國畫、油畫、作詞、作曲,通過真畫、真彈、真唱、讓彎編劇、主演、夜山明貫穿始終。突破了聲音和畫面及故事性的傳統模式,將繪畫中的理念貫徹影片的方方面面,從跳躍式的剪輯,到歌曲出現的每一處細節,都在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影像體系,是對電影的藝術語言闡述了另一種可能性。

他說,「藝術的可能性是無限,也是可延續的。無論是繪畫、音樂、電影、文學。無論做哪一件事,我要做就做到最好,讓安徽的力量向世界發聲。」他用自己的藝術,讓世界知道安徽。而現在,他正在發聲。

Ⅸ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基本簡介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自1976年第一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創辦以來,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這里與世人見面,其中有大約300部曾登上了奧斯卡提名名單和領獎台。有別於柏林、坎城和威尼斯三大歐洲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並不以評獎為主,而是以電影展映數量多而著稱,它主要服務於市場。

根據《洛杉磯時報》的民意調查,很多美國人將多倫多電影節視為世界上最好的電影盛會,這方面固然有地域性的偏愛,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影響與日俱增,卻是不爭的事實。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以放映其他電影節參展電影為主。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不少電影選擇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進行全球或北美首映,讓觀眾先睹為快。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取向,由好萊塢作品、獨立製片以至實驗作品,都兼容並蓄,亦未忽略加拿大本土作品,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所作貢獻。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幾大國際電影節之一。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愛好者、電影導演、電影從業人士和全球媒體都可以在為期十天的電影節上觀賞到電影大師和新興人才的作品。

多倫多電影節共有17個競賽單元。2008年,共4209部電影報名參賽,電影節期間共播放了來自64個國家的312部影片。每屆電影節,有超過1000家國際注冊媒體進行報導,組織方為每部受邀影片安排兩場公映、至少一場媒體放映。該電影節每年吸引了數千名加拿大和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人士參加。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多倫多電影節一直致力於為電影製作設立標准,將全球各地的電影人才和電影大師的作品呈現給觀眾。另外,多倫多電影節也是各地電影藝術家交流自己的電影故事的極好的平台。在全球觀眾的支持下,它以成為電影人努力的目標;多倫多電影節正尋求以電影為媒介的技術手段和文化探索發展的平台。

多倫多電影節保持著獨一無二的普及度。熱情的觀眾和導演通過對電影藝術和電影產業的交流促進了彼此的了解和溝通。

加拿大電影業中的後起之秀對國際電影業有著空前的洞見。全球各地的媒體在電影節上濟濟一堂,掀起了人們對電影和幕後電影人的關注和熱情。同時,電影購買商和其他業內人士可以從大量電影放映和專業的電影節目製作中進行選擇,這樣就能夠比其他電影人士提前幾天甚至幾月做出明智的商業抉擇。另外,多倫多電影節還為業內人士和購買商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社交網路。

從多倫多電影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高效工作和奉獻,到它為多倫多這座城市的文化經濟帶來的貢獻,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已經為其在國際電影圈內贏得了持久的良好聲譽。

歷屆回顧

第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1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2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3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4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華語作品

首映作品

2004年

周星馳執導、主演電影《功夫》

2007年

陳奕利執導電影《天堂口》

2010年

烏爾善執導電影《刀見笑》

2011年

魏德聖執導電影《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日語)

2018年

姜文執導《邪不壓正》、張藝謀執導《影》

中國參展作品

2006年

馮小剛執導電影《夜宴》許鞍華執導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2007年

李康生執導電影《幫幫我愛神》

李安執導、梁朝偉、湯唯主演電影《色,戒》

2008年

林書宇執導電影《九降風》

2013年

蔡明亮執導電影《郊遊》

其他首映作品

2004年

在奧斯卡獲獎的《雷之心靈傳奇》(Ray)

2006年

《總統之死》(Death of a President)

Ⅹ 世界四大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奧斯卡金像獎

概況

" 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 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並成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評選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可以說是個電影展覽會,而奧斯卡只是頒獎並不存在展覽性質,綜上所述奧斯卡不是電影節更不是國際電影節,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是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

奧斯卡於1947年起設定最佳外語片獎,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丹麥的《更好的世界》。

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 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要獎項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審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重要地位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坎城、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網際網路、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審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電影《白日焰火》於2014年獲得金熊獎,男主角廖凡獲銀熊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坎城國際電影節

概況

坎城國際電影節 (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坎城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坎城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坎城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坎城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坎城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坎城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坎城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坎城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坎城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坎城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一般而言,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坎城電影節。

電影市場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坎城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坎城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坎城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電影基石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坎城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畫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坎城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坎城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坎城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總結

坎城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坎城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客群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閱讀全文

與2018好萊塢國際青年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退票優惠卷退嗎 瀏覽:717
電影進字2018第66號 瀏覽:3
印度電影天賜良緣在哪裡能看 瀏覽:78
妻子小姐電影韓國電影 瀏覽:926
電影院里如何優雅地吃爆米花 瀏覽:830
主角開直播唱歌的成龍為電影要買歌 瀏覽:458
名師戀人印度電影 瀏覽:933
那個電腦電影票 瀏覽:94
因為某部電影當導演 瀏覽:621
外星狼的電影大全 瀏覽:764
出軌的妻子電影美國 瀏覽:25
麥嘉美國電影大全 瀏覽:174
動漫電影煙花歌曲 瀏覽:255
非誠勿擾電影第一集 瀏覽:653
泰國電影幫盲女治眼 瀏覽:892
迅雷最新電影2018 瀏覽:171
動漫電影www 瀏覽:532
大年初一可以上映國外電影 瀏覽:144
女神激吻電影視頻大全 瀏覽:862
劉德華和瘸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