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電影窗

俄羅斯電影窗

發布時間:2022-04-27 21:04:59

『壹』 如何評價俄羅斯科幻電影

《寂靜嶺》《撕裂人》《瘦到死》《致命ID》《人形師》《幽靈船》《孔雀鎮》《禁閉島》《秘密窗》《斷頭谷》《連體陰》 《黑天鵝》《終結者》《殉難者》《鬼影人》《身後事》《鬼訊號》《創戰紀》《異蟲咒》《恐怖雞》《伐頭嶺》《嚇死鬼》

『貳』 跟俄羅斯地鐵有關的災難片有什麼

地鐵
年代:2013
類型:劇情/驚悚/災難
地區:俄羅斯
語言:俄語
上映日期:2013-02-21 周四
英文:Metro
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
主演:謝爾蓋·普斯科帕里斯 / 斯維特拉納·庫德欽科 / Anfisa Med
IMDB:(6.7/10 (655 votes))
簡介: 在莫斯科兩站之間的地鐵隧道因施工問題產生裂縫,隧道天花板滲漏下來的水滴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果引發莫斯科河水倒灌,載有數百名乘客的地鐵列車陷入洪水之中,不僅令地下隧道面臨崩潰,也將毀滅整個城市。安德烈加林和他的女兒捷尼亞醫生被困在隧道中。加林醫生試圖營救乘客,其中包括他妻子的情人。他必須克服怨恨,憤怒和恐懼。除了生存,他還要找回自己的愛情和家庭。【電影相關】俄羅斯電影《地鐵》就上演了一場生死攸關的地鐵災難逃命故事。這支先行版預告片以日常生活展開,上下班時間的地鐵人群,被擠到緊貼地鐵窗戶,這樣的一幕幕太貼近生活就像在照鏡子,所以當這一切受到毀滅性災難襲擊的時候才會讓人感受深刻。水柱飛速襲來,金屬摩擦火花四濺,地鐵軌道里水沒過一堆屍體,人群擁擠奔逃哭鬧求救的眾生相就像在看《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災難大片,而人在災難打擊中被水沖走,被慣性撞擊等等的慢鏡頭更體現出人們在災難面前的渺小。

『叄』 俄羅斯電影主要特點是什麼 急需哦 要長點點的 作業啊

簡述俄羅斯類型電影的探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然而,在沒有做好預測的情況下,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療法」及私有化,不僅沒有創造出市場經濟,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們期待的潘朵拉盒蓋打開了,然而釋放出來的卻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從1991年到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了49.4%,可以說是喪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發的金融危機則使俄經濟幾乎跌到崩潰的邊緣。
在全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中,俄羅斯生產滑坡,物價飛漲,國民生活水平下降,整個社會混亂無序,這給經濟市場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場經濟在俄羅斯依然只是一個誘人的「期待」。而在這種期待中,俄羅斯的電影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創作生產到發行放映幾乎全線崩潰。不過,熱愛藝術的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他們的電影,在基礎設施落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在好萊塢高科技和純娛樂性緊緊吸引著人們眼球的壓力中,俄羅斯電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緩慢地鋪延著

1、「類好萊塢」電影:舶來品,找不到落腳點
俄羅斯取消對進口影片的限額規定後,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國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蜂擁而至。憑借著低廉的價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快餐」,美國電影及時有效地佔領了俄羅斯的電影市場。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俄本土電影的創作者們帶著不同的目的,紛紛對好萊塢電影進行借鑒或仿造。這其中,許多影片粗製濫造,少有藝術價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著創作者的思想和個性,既能吸引觀眾,也不失藝術水準。
愛情是電影永恆的表現主題。俄羅斯電影創作者在「移植」好萊塢愛情片的模式時,雖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觀眾眼球點擊率的純娛樂性場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藝術品位,印帶著俄羅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維·納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導演1991)是一個現代版的希臘神話。影片讓年輕的女音樂工作者和歸國的中年音樂家在未解的謎團中相識、相愛,直到謎團解開。影片繼承了希臘神話的傳統,流露出一種人受不可知命運擺布的痛苦。1998年,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的《愛情三重唱》放棄了對時代的思考,把表現的觸角伸向了當時時髦的三角戀愛上。作者雖然調用了俄羅斯式的懸念、諷刺、幽默、抒情等各種手法,但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卻遠遠不及作者以前的《戰地浪漫曲》,以致「不知為什麼,觀眾對影片沒有反應」。[1]影片《12月的音樂》(德霍維奇內依導演1996)同樣出於商業考慮,描寫了一個出國僑居的男子回國後同一對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糾纏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後的悲劇結局似乎從一個側面透露出了俄羅斯人當前的陰郁情緒,但陳俗的愛情模式卻把本來就心情不好的觀眾給趕走了。
黑社會勢力是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表現素材。在俄羅斯,影片審查制度解構後,一大批表現俄社會動盪的黑社會片開始興起。1992年,導演甫·普洛特金拍攝的影片《為了活下來》,講述了一個退伍軍人在擔任登山營主任期間同黑社會勢力斗爭的故事。影片既借鑒了好萊塢影片驚險緊張的打鬥場面,也繼承了俄羅斯電影細致地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優良傳統。雖然情節簡單,但影片表達手法多樣化,既有紀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運用,也有兒童電影的特徵,發行情況比較好。1997年,阿列克賽·巴利班諾夫的《兄弟》同樣以復員軍人同黑社會的斗爭為背景。影片主人公達尼拉為了救哥哥同黑社會勢力展開生死之戰,最後達尼拉幹掉了黑社會分子,拿了他們的錢,分給他認為需要的人,然後便坐車離開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達尼拉由一個朴實無華的小夥子變為冷酷的殺手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幫匪題材同表現黑社會勢力的影片緊緊結合在一起,但在俄羅斯,這一類效仿好萊塢模式的電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觸角伸向了現實社會。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羅斯輪盤賭》把美國電影《邦尼和克萊德》的情節模式借鑒過來,真實准確地表現了俄現實社會動盪、混亂的情狀。影片中許多格鬥、槍戰的場面驚心動魄,極近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風格。難怪有些俄羅斯影評人稱它為「當代俄羅斯的邦尼和克萊德」。1998年,瓦·托多羅夫斯基的《聾人之國》通過兩個女孩的前途命運再次觸及到了俄羅斯當時的社會現實。影片故事情節簡單,但情節設置上運用了現代電影的諸多元素:愛情、友誼、金錢等等。敘事方式上,黑社會、毒品、脫衣舞等調料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盡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現實的嫌疑,但卻典型地代表了俄羅斯「第二浪潮」電影創作者的風格和趨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煉金術電影公司」推出豪華電影《黑幕》。該片在普通的偵探、幫匪情節中加入了隕石墜落、日蝕等宇宙的天災的自然現象,以適應美國大片培養起來的新的消費群體,不過影片在藝術上沒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導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該片可以劃歸到恐怖片的范疇中去。創作者想以一個移植人體器官的秘密場所的殺人行徑來製造恐怖氣氛,但影片因為過於暴露的商業目的和迎合傾向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導演的最新影片《綴滿鑽石的天空》比較受歡迎,但整體上處理的略顯粗陋平庸。2000年,亞歷山大·澤利多維奇對昆延·塔倫蒂諾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較好,但同真正的美國商業片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總體看來,俄羅斯的「類好萊塢」電影在樣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觀眾方面,卻不盡人意。除了還沒有掌握樣式電影的特點和規律之外,或許根本問題在於,好萊塢模式化的電影在俄羅斯的傳統中根本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好萊塢模式要確立自己在俄羅斯的牢固地位,還需要真正的時間。

2、喜劇片:本土品,讓人笑不起來
據調查,目前在俄羅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喜劇片,這或許契合了俄羅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點,也或許是因為沉重的現實生活使人們對喜劇樣式有所鍾愛。但是,現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中卻少有純粹的喜劇片,導演們每當涉足喜劇時,總會流露出一種陰暗的底色或是含淚的笑。
1991年,艾利達爾·梁贊諾夫自編自導的《天堂》以隱喻的手法表現了一群被時代遺忘的藝術家和不幸的老人們的艱難生活。影片最後,在外星人的幫助下,這群人乘坐一輛奇特的火車飛上了天。影片獲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獎。但導演失去了他一貫的幽默感,影片中醜陋荒誕的環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讓觀眾產生厭惡感。1996年,梁贊諾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當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卻給人一種沒有生活根基的感覺。看來,有才華的梁贊諾夫面對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沒有了笑的慾望。
1995年,亞歷山大·羅果日金的《民族狩獵的特別之處》很是吸引觀眾,電影票房以及錄相帶發行的收入都達到了與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羅斯的傳統愛好:喝酒與狩獵融為一體,通過狩獵過程中的各種奇遇製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著輕松歡笑聲的《特別之處》同樣不是純粹的喜劇,影片透著尖銳的諷刺意味對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進行戲謔。1998年,羅果日金的《民族垂釣的特別之處》則把意猶未盡的伊沃爾金將軍一幹人帶上了更加熱鬧的垂釣之旅。影片大膽杜撰了一些離奇的情節,讓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軍事演習中的軍艦上和非法侵入鄰國水域的潛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顯,影片向純喜劇的方向進了一大步。
1994年,俄羅斯第二浪潮的中堅人物謝爾蓋·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鐮刀與錘子》。該片講述了通過改變性別將一個普通人變成時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誕故事。影片是對斯大林時期文化與政治的滑稽調侃,充滿了尖刻與機智,但卻極端陰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劇才華的尤里·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現了俄羅斯人在出國大潮中的心態。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探索了一種能夠表現俄羅斯人對國外生活復雜心態的藝術結構:通過在牆上開個窗戶,讓夢想去巴黎的人開開眼界,再回到現實中的俄羅斯來。該片獲得當年「震盪」電影節導演獎。不過,牽強附會的情境和並不可笑的打鬧卻使影片質量大大受損。1995年至1996年奧塔爾·約謝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傳》。其中《匪徒列傳,第七章》是一部結構很好、充滿憤怒和嘲諷的電影。影片敘述自中世紀以來到蘇維埃政權時代直到今日這個槍械泛濫、黑幫橫行的污濁社會中人類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發笑的東西,但這種笑是板著面孔咬牙切齒的笑。
此外,一些本來很好的喜劇或情節劇由於過分沉溺於鬧劇手法而遭到損害。比如巴德爾·隆金敘述一個礦工小鎮里好人與壞人「斗爭」的《婚禮》(2000),弗拉基米爾·緬紹夫描寫1983年莫斯科的《眾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爾·福金講述一座房子里住過幾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當前的俄羅斯,喜劇電影的創作還沒有真正步入到純喜劇樣式的軌道上來,許多影片無論是揭露過去蘇聯時期的風習或是譏諷當前的社會現實,創作者不是要我們發笑,而是使我們感到一種刺痛。而且當前俄國人對荒誕美學的熱衷太過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劇越來越趨向概念化。可能是現實太沉重了,電影工作者高興不起來,廣大的人民也同樣不能純粹地「喜劇」一回。目前,俄羅斯喜劇樣式的電影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3、「新俄羅斯人」電影:新生兒,長大還需時間
「新俄羅斯人」電影是在俄羅斯新貴現象產生之後應運而生的。所謂「新貴」,就是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利用種種渠道迅速發家、過上優裕奢華生活的商人,他們多居住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羅斯人」影片以他們為主要表現對象,通過他們生活的場景及其經歷折射出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狀況。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達澤導演的《一個乘客的劇本》,比較類似於「新貴電影」。該片虛構了兩個社會形象:法官和被審判者。年輕人在蘇解體前被牽連入獄,蘇解體後,他出獄並躋身於新貴之列,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火車上看到了曾經審判過他的法官(現在成為列車員)。於是他便開始了有計劃的報復行動 然而最後,死去的卻是年輕人。影片主要表現了一種報復心理。雖然該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銀熊獎,但在國內卻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虛構太過於一廂情願,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會好的》給人們編織了一個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話:一個發了財的俄羅斯新貴回到故鄉要建設一座娛樂中心;他的兒子獲諾貝爾獎並回國,還愛上了一個將要結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幾對年老、年輕的戀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影片是應時之作,因為過分地迎合「新貴」老闆的心思,過分地美化他們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藝術質量大打折扣。雖然影片比較好看,但卻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沒有迎合「新貴」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鋒芒對准了他們。在影片中,「可愛的」新貴們無聊空虛的形象被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羅斯》可以劃歸到「新貴」影片中去。該片意在描寫俄羅斯經濟寡頭別列佐夫斯基。
美國神話找到了西部片這一類型來表現自己200年的歷史,銀幕上出現了誠實的行政長官與狂暴的匪徒鬥法。而俄羅斯的電影創作者們在探索中也試圖打造自己的類型品牌——俄羅斯新貴電影。美國的西部神話通過善與惡的沖突,迸發出了民族文明和社會規范的火花,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成為美國電影的標識。而俄羅斯新貴影片卻全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走的路。他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時候,不自覺地走了兩個極端:要麼把「新貴」們美化得一塌糊塗;要麼把他們醜化得面目全非。這些影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當今俄羅斯社會的現實情狀,但卻由於缺乏客觀的描寫、冷靜的思索以及足夠的耐心,整體質量不高,「生長」還需呵護。

4、等待「後蘇聯」類型電影神話
在俄羅斯,除了30年代的喜劇電影以及60年代蓋達爾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沒有類型電影的傳統。因此,「以那種魅力四射的壞蛋為主人公的類型電影及恐怖電影在我們的電影中沒有根基。近年來有人企圖嘗試這些類型,但多以失敗告終。」[2]俄羅斯老導演彼·托多羅夫斯基似乎不太贊成民族電影走類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輕一代的導演們卻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別捷夫(1991年推出處女作《蛇泉》)說,「在今天的情勢下,類型電影的製作應該從零開始」。[3]對此,教師А·米塔似乎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說,「最近幾年俄羅斯觀眾變化很大。十年前只有專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現在每天都在電視上放映。 從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們的觀眾已接近歐洲觀眾。 年輕人喜歡美國電影,他們偏愛不具俄羅斯特色的槍戰片、恐怖片。興趣愛好的改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因此,「俄羅斯電影必須先達到世界電影的質量和水平,掌握嚴格區分電影的類型原則,然後才能考慮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羅斯電影「國家定貨」的時代已經消亡,「蘇聯電影」以及它的「貢獻」也已成為歷史的陳跡,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遺產和復雜無序的生存環境。在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態狀中,俄羅斯電影能否走上類型電影的發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繹前蘇聯電影的神話,我們不做預測,只有等待。

『肆』 如何評價俄羅斯電影《他是龍》

一開始看到推薦去看只是抱著喔這大概是一部無厘頭的爛片但是顏值不錯還是看看唄
結果一點開來,哇靠,為什麼畫面這么好看!為什麼配樂這么好聽!為什麼女主的衣服這么好看!
女主為什麼這么又勇敢又聰明根本不用等待斗龍士來救她!咦男女主劇本是不是拿反了,男主竟然這么帥這么軟萌!然後龍出來的時候我被毛子的特效震住了,羨慕他們既有美顏又有五毛錢絕對做不來的特效~

故事的內核嘛和無數童話故事一樣,男女主依靠愛戰勝了一切。可是這片子對於男女主感情的刻畫好棒喔~善良的男主和勇敢的女主,一開始的互相猜疑到慢慢地逐漸產生依賴,橫亘在兩人之間的物種的差別被內心的愛意一點點驅散。無比美好的男女主在山崖上面看漫天的煙火,再見,那是觀眾一起炸裂的少女心好嗎?!

女主撩起男主來也是能乾的不要不要的,愛情最美的是什麼階段,當然就是窗戶紙沒捅破的時候啊!你看男主不敢碰到女主,就從身後去觸碰風箏的線,兩個人都試探著想要靠近,但又害怕靠近之後未知的結果。可是單純又軟萌的小龍喔~一心想要殺他的屠龍士來帶走他愛的姑娘 姑娘有點羞澀又大膽地說是龍先到的,這么含蓄又美麗的表白,比煙花的殺傷力還要大。

還有短暫的虐心橋段里,男女主也是互相體諒對方想要保護對方,龍為了自殺吹響塤的時候簡直又虐又甜嚶嚶嚶。全片除了愛作死又虛榮的男二,其他全員好評~單純善良的通話故事讓每個人的少女心能夠復甦,我要再去復習一遍了~~~~~~

pps還有這部劇裡面用皮影or剪紙講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國內的導演也學一學好嗎?又省經費畫面又漂亮~!

『伍』 求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人在電腦上點一下人就消失了,窗戶也能用牆封上,汽車能變得很小

這是俄羅斯短片《奪命滑鼠》
其它信息就不那麼全了
從網路上可以找的這個短片

『陸』 電影俄羅斯方舟里的透明玻璃窗符合歷史嗎

我覺得這個電影挺無聊的,看不出主題是啥,我也沒看完。這些細節都不care了。O(∩_∩)O哈哈~

『柒』 求個俄羅斯電影名稱,劇情大概如下

《八美圖》 8 femmes (2002)
主演: 達尼爾·達黎歐 / 凱瑟琳·德納芙 / 伊莎貝爾·於佩爾 / 芬妮·阿爾丹 / 艾曼紐·貝阿 / 維吉妮·拉朵嫣 / 露迪芬·莎妮 (全是明星)
劇情簡介 · · · · · ·
聖誕節前夕,一個富裕人家正在忙著籌備聖誕。窗外白雪皚皚,屋裡迎來了女兒大學歸來。一家人沉浸在聖誕前團聚的氣氛。
此時,大家以為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還沒有睡醒,誰知打開房門一開,他竟死在了睡床上,背後插著一把刀。眾人驚慌失措,想報警之時卻發現電話線早以被剪斷;車已被蓄意破壞,無法開到警局。明顯地,兇手就在這8人中間。彼此的猜忌和指控開始了,各人不為人知的秘密一一曝光,倫理道德的顛覆,貪婪自私的本性,令這個聖誕前夕特別混亂。諷刺的是,最後誰是兇手已經不重要了……

『捌』 求一部電影

更多中文片名
一個快樂的傳說
更多外文片名
Vita è bella, La
Life Is Beautiful
導演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
編劇
文森佐•克拉米Vincenzo Cerami .....and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
演員
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 .....Guido Orefice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 .....Dora
喬治•坎塔里尼 Giorgio Cantarini .....Giosué Orefice
瑪麗莎•佩雷德斯 Marisa Paredes .....Madre di Dora
攝影
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
尼科拉•皮奧瓦尼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 戰爭 / 喜劇
片長
116 min / USA:118 min (English bbed version)
國家/地區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德語 義大利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PG-13 for holocaust-related thematic elements.
級別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USA:PG-13 Finland:K-12 Sweden:11 UK:PG France:U Peru:14 Norway:7 Spain:T Italy:T Brazil:12 Germany:6 Netherlands:AL Hong Kong:IIA New Zealand:M Switzerland:12 Belgium:KT
版權所有
Melampo Cinematografica S.r.l. - Rome, 1997 (on print)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票房成績
全美首映票房:$3,244,284.00 (單位:美元)
全美累計票房:$57,598,247.00 (單位:美元)
海外累計票房:$171,600,000.00 (單位:美元)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義大利Italy 1997年12月20日
法國France 1998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1998年9月3日 ..... (Montré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1998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比利時Belgium 1998年10月14日
瑞士Switzerland 1998年10月16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法國France 1998年10月21日
美國USA 1998年10月22日 ..... (AFI Film Festival)
美國USA 1998年10月23日
加拿大Canada 1998年11月6日
德國Germany 1998年11月12日
奧地利Austria 1998年11月13日
荷蘭Netherlands 1998年12月3日
芬蘭Finland 1998年12月18日
挪威Norway 1998年12月24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1998年12月26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 1999年1月14日
葡萄牙Portugal 1999年1月22日
瑞典Sweden 1999年1月22日
冰島Iceland 1999年1月23日 ..... (Reykjavik Film Festival)
冰島Iceland 1999年3月12日
巴西Brazil 1999年2月5日
英國UK 1999年2月12日
阿根廷Argentina 1999年2月18日
丹麥Denmark 1999年2月19日
西班牙Spain 1999年2月26日
土耳其Turkey 1999年2月26日
香港Hong Kong 1999年3月4日
哥倫比亞Colombia 1999年3月5日
紐西蘭New Zealand 1999年3月5日
韓國South Korea 1999年3月6日
泰國Thailand 1999年3月12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1999年4月1日
馬來西亞Malaysia 1999年4月1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1999年4月1日
匈牙利Hungary 1999年4月8日
日本Japan 1999年4月17日
愛沙尼亞Estonia 1999年6月18日
俄羅斯Russia 1999年7月16日
美國USA 1999年8月6日 ..... (limited) (bbed version)

經典台詞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說
早上好,美麗的公主
這是我的經歷
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
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

劇情介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與多拉母子團聚。

幕後製作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貝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頗有點卓別林喜劇的效果。這種處理彰顯了義大利人開朗的民族性,並且用逗笑效果甚高的奇想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使人在觀賞時感到內心愉悅,看後亦深覺酸澀。其中,情節編排巧妙和主角個性鮮明居功至偉,貝尼尼和小童星的精彩演出亦處處見火花。貝尼尼因此片榮登奧斯卡影帝,它在世界各地也有極高的賣座。

花絮

•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Roberto Benigni)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貝尼尼說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所說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貝尼尼憑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二次由自導自演的人榮獲表演獎,第一次是勞倫斯•奧立弗1948的電影《哈姆雷特》。
•睡覺前Guido和Ferruccio開了段關於叔本華的玩笑。叔本華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哲學家之一。

穿幫鏡頭

•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屏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朝一個道具走去(並且盯著它)。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置的「記號」。
•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Tales of Hoffman)中的《威尼斯船歌》(The Barcarole)。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評論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像這種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 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 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 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 。《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此片以德國法西斯捕殺猶太人為背景,講述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姑娘傳奇般地相識並很快結婚生下一名男孩。父親慘淡經營一家書店,母親有一份教師的工作,生活平靜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久法西斯佔領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將所有居民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為獎勵的游戲。最終他為了保護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場面不算壯烈,也沒有太多血腥,只用幾聲槍響「草草」帶過,然而濃濃的父愛含蓋其中。盟軍的到來使居民們重獲自由,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群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則嚴厲游戲。很多年後他才會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獲獎情況

電影節 年份 獎項 獲獎情況 獲獎人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電影 / Best Picture 提名 s@bk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男演員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剪輯 / Best Film Editing 提名 Simona Paggi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編劇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文森佐·克拉米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編劇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獲獎 尼歌娜 拜雲妮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99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獲獎 s@bk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男演員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文森佐·克拉米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提名 艾爾達 費里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提名 吉安里吉 布拉斯奇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9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法國愷撒獎/César Awards, France 1999 最佳外語片 / Best Foreign Film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 1998 金棕櫚 / Golden Palm 提名 羅伯托·貝尼尼
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 1998 評審團大獎 / Grand Prize of the Jury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1998 最佳電影 / Best Film 獲獎 s@bk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1998 最佳男演員 / Best Actor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8 民選獎 / People's Choice Award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8 電影製作特別成就獎 / Special Achievement in Filmmaking 獲獎 羅伯托·貝尼尼

『玖』 有個外國的電影名字叫窗,有誰知道!!

這首歌本來是首拉丁情歌,曲名《Historia De Un Amor》(愛的故事)
義大利的《外欲》更不容錯過.僅僅是《Historia De Un Amor》這首插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的拉丁版),《外欲》也值得一看。歌聲傷感、深情,旋律美妙,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滄桑,令人想起《一剪梅》。

《外欲》中文名字叫《對窗》,也叫《隔窗不了情》 的男主人公是馳名歐洲的糕點大師,影片開端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搏鬥,接著又面臨更為艱巨的人生選擇:是去拯救納粹鐵蹄下的人們,還是去通知最心愛的男孩西蒙。他選擇了前者,對後者的內疚和愛戀,在他年華老去後仍然難以釋懷,即便失憶之後,念念不忘的唯有「西蒙」這個名字。

女主角因為家庭的責任,毅然放棄給予她生命激情的帥哥。

是這部嗎`?

『拾』 高分求幾部適合俄語初學者看的俄國電影!

連環大盜,接吻吧 不為媒體,第九突擊隊,最後的裝甲列車 ,現代俄羅斯灰姑娘,守日人。我也是學俄語的,我們在上俄語課時老師推薦的,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風雲背景音樂插曲 瀏覽:824
電影解說恐怖片第一名 瀏覽:745
深水吃人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9
搶花炮電影觀後感 瀏覽:148
表弟2016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34
春節檔翻拍電影有哪些 瀏覽:337
女生格鬥動作電影 瀏覽:94
1314視頻在線土豆電影網 瀏覽:950
虐妻電影網盤 瀏覽:130
法國烏鴉電影 瀏覽:658
歐美三連踢的叫什麼電影 瀏覽:107
美國電影成本版 瀏覽:671
國外中東電影 瀏覽:7
3高清電影網 瀏覽:760
反潛戰電影推薦 瀏覽:901
韓國電影毒死 瀏覽:304
法國電影餅干magnet 瀏覽:502
好看動作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638
有一個電影用水罐日本 瀏覽:854
第四屆蘇聯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