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國際電影推薦大師

國際電影推薦大師

發布時間:2023-05-25 20:11:31

⑴ 當代有哪些導演稱得上是世界級電影大師

電影有好壞之分,導演資質也有不同,但坦白講任何藝術上的評選或者榜單都是主觀的。所以呢,以下我所列的導演都是自己覺得夠級別稱得上世界電影大師的。


諾蘭

宮崎駿作為一個現已高齡的動畫電影大師,其對於作坊式的工匠精神始終有著異乎尋常的堅持。這個世界上最牛逼的事情莫過於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在戰前出生的宮崎駿,親身經歷了日本是如何從戰爭的廢墟中走出,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後在上個世紀末又遭受了泡沫危機。所以,他對很多問題看的都很透。而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將自己對於日本這個民族的思考全部灌注進自己的動畫作品中。比如,那部為他帶來世界性聲譽的《千與千尋》,其中蘊含了太多對於日本社會的映射與反思。當然,任何藝術品的意義都是建立在形式與風格上的。在這點上,他的工作室顯然將精益求精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道理很簡單,如果滿分是100的話,或許你付出了10,就能及格。但你要想得到99,可能需要付出1000甚至更多。

總結:這三位就是我喜歡的,不過其實還有很多好的導演,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

⑵ 求很牛的電影大師

羅曼·波蘭斯基,他的新版《霧都孤兒》還有2003年的《鋼琴師》都是非常棒的電影

法國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碧海情》、《第五元素》等
斯皮爾伯格 導演作品
奪寶奇兵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2008)
慕尼黑 Munich (2005)
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 (2005)
幸福終點站 The Terminal (2004)
少數派報告 Minority Report (2002)
神鬼交鋒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1997)
斷鎖怒潮 Amistad (1997)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1993)
霍克船長 Hook (1991)
直到永遠 Always (1989)
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太陽帝國 Empire of the Sun (1987)
紫色 Color Purple, The (1985)
奪寶奇兵2:魔宮傳奇 Indiana.Jones.and.the.Temple.of.Doom(1984)
陰陽魔界(交易地點TradingPlaces(1983)) Twilight Zone: The Movie (1983)
外星人 E.T.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奪寶奇兵1:法櫃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一九四一 1941 (1979)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大白鯊 Jaws (1975)
橫沖直撞大逃亡 Sugarland Express, The (1974)
飛輪喋血Duel(1971

⑶ 誰知道上世紀初期最出名的電影製作大師叫什麼製作過的最受好評的電影是什麼現在哪兒還能看到

2011年紐約電影節,以半成品身份入展的電影叫《雨果》,又名《雨果的冒險》


該片中介紹了19世紀初期的,由著名電影製作大師喬治梅里愛製作的一些電影片段。


而他製作過的備受片商喜愛和稱贊的電影短片是《月球歷險記》,拍攝於1902年。這部電影之所純數攜以被稱贊畢棗,是因為他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影特效先河,是上世紀特效電影中最知名的一部。再之後的特效電影改革,距離喬治梅里愛製作的這部電影最近的也已經距離三十年。


另外幾部分別是:

1933年的《金剛》

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

1977年的《星球大戰》

1988年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

1991年的《終結者2》

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

1999年的《黑客帝國》


另外幾部如《泰坦尼克號》、《指環做伏王》等影片,被懷疑為有湊數之嫌,所以目前還有人就排名進行著爭議。


你看雨果就能看到一些片段。

⑷ 世界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有哪些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John Barry

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 ,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納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他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

其代表作有:《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Maurice Jarre

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

傑瑞.苟登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

Danny Elf Nan

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

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

這是最近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新作《角鬥士》更是最新一屆奧斯卡的得獎大戶,盡管提名的配樂獎被《卧虎藏龍》奪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義詩篇的音樂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獅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獵殺紅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l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

Michael Kaman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Max Steiner

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

Elmer Bernstein

代表作;《純真年代》、《豪勇七蛟龍》、《夏日和煙霧》、《西行漫步》、《我的左腳》、《大河戀》、《wild wild west》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

James Newton Howard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

Carter Burwell

近作:《將軍的女兒》。

⑸ 那些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可以介紹一下嗎

我們都知道電影配樂是電影的靈魂作品,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沒有優秀的配樂進行陪襯的話,那麼也是索然無味的。優秀的電影配樂可以在劇情推演時給我們的情緒塑造帶來很大的推動。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幾位優秀的電影配樂大師。

⑹ 羅伯特·德尼羅主演過哪些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羅伯特.德尼羅,1943年8月17日生於美國紐約,著名演員、導演、製片人。
羅伯特德尼羅是好萊塢當之無愧的老戲骨,一生出演影片無數,無論黑幫片、動作片、戰爭片、文藝片還是喜劇片無不樣樣精通,得心應手。因為他出演的影片太多,我就只給大家介紹其中最著名的幾部吧。

1、《教父2》
《教父2》1974年12月12日汪鍵上映,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羅伯特杜瓦爾、黛安基頓等主演。影片在1976年第47屆奧斯卡獎上獲得十一項提名,並最終斬獲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續集電影。

3、《美國往事》
《美國往事》
於1984年2月在美國上映,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滋、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維爾德等出演,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老大的過程。

4、《憤怒的公牛》
《憤怒的公牛》
於1980年11月14日上映,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凱西莫拉蒂主演。影片根據前世界中量級拳王傑克拉莫塔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一代拳王傑克拉莫塔一生中從成功到失敗的過程。

影片獲得第38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獎,並斬獲第5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電影剪輯獎,羅伯特德尼羅憑藉此片成為奧斯卡影帝。

5、《獵鹿人》
《獵鹿人》
於1978年12月8日在美國上映。邁克爾西米諾執導,羅伯特德尼羅、克里斯托夫諾肯、梅麗爾斯特里普等主演。影片以越戰為背景,講述了三個過去經常一起打獵的好友在戰場被俘後的不同命運,刻畫了戰爭對人的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該片獲得了1979年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

6、《盜火線》
影片《盜火線》於1995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邁克爾曼執導,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方基默等聯袂出演。

這部影片是由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影片中空陵旅兩大影帝聯手,互飆演技,無論是阿爾帕西諾飾演的警察還是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劫匪都為觀眾奉獻出了教科書級別的表演,硬生生的把一部警匪片上升到了刻畫人性層面的高度。尤其是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劫匪,重情重義,極具個人魅力。當影片最後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尼爾面對兒女情長和兄弟情義,最後選擇為兄弟報仇並和阿爾帕西諾一決高下時,那逆天的演技將人物內心痛苦的矛盾掙扎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令人印象無比深刻。

7、《好傢伙》
《好傢伙》
上映於1990年9月19日,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雷利奧塔、喬佩西等主演。影片以真實事件為基礎講述了美國黑幫名人亨利希爾在江湖上縱橫三十多年的傳奇遭遇,展現了黑道人物獨特的生活形態和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影片榮獲第47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第63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等多項國際大獎。

縱觀羅伯特德尼羅的一生,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這裡面既有他天賦異稟的原因,也和他的極度勤奮密不可分。在如今的好萊塢他已經是教父級別的存在,即使和「演技之神」馬龍白蘭度相比,亦毫不遜色。

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視 娛樂 及 游戲 資訊,有喜歡的朋友歡迎大家點擊關注。

羅伯特.德尼羅一生出演過不下十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而口碑爆裂的當屬《教父》系列。羅伯特憑借在《教父》中的經典演繹,一舉拿獲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此後,更是讓他演藝事業達到斗凳頂峰,頻繁曝出更好的作品。

羅伯特在《教父2》中,為了能更完美地塑造出人物形象,特意模仿了第一部中馬龍.白蘭度的行為舉止,甚至連表情和說話嗓音都有意靠近。這種職業精神,也是現在很多年輕演員所應該學習的。

另外,說起羅伯特.德尼羅,就一定要說說他的迷弟姜文。姜文曾經參與拍攝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時,同樣為了把劇中角色演繹到極致,還特意託人找了一卷羅伯特的《憤怒的公牛》。因為他非常欣賞羅伯特在劇中塑造的搏擊硬漢形象,非常的爺們兒。此後,姜文果然也讓我們見識了升華後的中國硬漢是什麼樣子!

大師的電影我都喜歡!或者說,喜歡他這個人。像他這樣的人,其實沒有太多形容詞可以描述了,他就是他自身唯一的尺度。 當然早期的《盜火線 Heat》和《科學怪人》這兩部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當然還有《計程車司機》。

其中《Heat(盜火線)》這個電影,我看了不少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初的喜愛如今只剩下一點淡淡的回味。看這個造型,帥呆了~

其實《科學怪人》已經翻攝好幾遍了,但我還是最喜歡羅伯特·德尼羅演的,是很感人的。從他演繹的「怪人」人物被刻畫深入傳神,超級震撼。從他醜陋的面目中時常流露出無辜無助的眼神。一生出來就被「父親」遺棄,科學家還盼望怪人能在瘟疫中早早死去。

建議沒看過得朋友去看看吧,絕對不會後悔~

羅伯特演過很多電影,算是老戲骨吧。

早期有《 婚禮聚會 》,《 帥氣逃兵 》,《 窮街陋巷 》。感覺巔峰之作是《 教父2 》

主演《教父2》,並獲得 奧斯卡金像獎 。

《 教父2 》是在1974年末上映,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阿爾·帕西諾、 羅伯特·德尼羅 、羅伯特·杜瓦爾等主演的電影。主要講的是第二代教父邁克爾的經歷。其中羅伯特飾演的是第一代教父,維托。雖說是講第二代教父,但在劇情中不斷穿插著第一代教父維托的故事。維托少年時父母被黑手黨殺害,維托逃到美國,經歷艱辛和困苦一手建立黑手黨帝國。他為人紳士,熱愛家人,脾氣溫和且不易動怒,但是身上自帶一股王者氣息,讓眾人臣服。

最喜歡他的這一部。

當我們以為是孩子們忽略了老人時,電影一點點讓我們看到,孩子們都是愛爸爸的。孩子們過得並不好,但全都讓爸爸看到他想看到的,他們的謊言,當然和爸爸從小對他們的期待有關,但也未嘗沒有對爸爸的愛,他們也的確在意爸爸的看法。

而讓我感動的是,父親留心到了一切,他沒有捅破,而是選擇黯然的離開,留給每個兒女一封信,一封他決定親自交到沒人手裡的信。

這是一部能讓看的人看到淚流滿面的電影,羅伯特·德尼羅最好的一部電影,牆裂推薦!

作品:

教父2,計程車司機,美國往事,憤怒的公牛,獵鹿人,盜火線,好傢伙,拜見岳父大人!最喜歡教父2/美國往事

最喜歡的演員沒有之一,午夜狂奔,盜火線,賭城風雲,盜亦有道,老大靠邊閃,計程車司機…太多經典了

《午夜狂奔》

因為盜火線愛上他,專門找了不少他其它的片子來看,的士司機和憤怒的公牛沒看(主要是片子太老或興趣不大),看來看去還是盜火線最好看、最德尼羅,為他在片尾的結局深感惋惜,若是換成他上了飛機而最後飛機炸掉但不明確交待他的生死的開放式結局就完美了!

教父2 喜劇之王 計程車司機 布朗克斯的故事 波西米亞狂想曲 盜火線。老戲骨,很精彩。值得觀看。獨特的人格魅力!最喜歡教父2

⑺ 請介紹一些大師級的電影(著名電影除外)

電影大師要分類可能分法就比較多了,按照其作品表現主題來分類的慣常做法,我個人並不是很認同。能成其為大師者,往往涉獵極廣,且表現力都極強而各有建樹。我下面所選取的標准只能是:劇情。
下面只是個人選取一些個人認為還不錯的國外導演的作品(國內的好作品當然多,因接觸較多,故按下不表):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作品《櫻桃的滋味》
影片描述了一個想要自殺的中年人,他在一棵櫻桃樹下為自己挖了一個坑,想出錢找人將自己埋於此坑內。他先找到一個當兵的少年,少年並沒有說出什麼理由,只是認為這件事不能去做,並且匆匆的跑掉。隨後又找了個青年的神夫,他認為殺死自己與殺死別人是同等的罪惡,勸阻他回頭是岸。最後,他找到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告訴他自己也曾自殺過,當他爬上櫻桃樹去綁繩子的時候,無意品嘗到一棵櫻桃,他覺那很美,並且他看到了象徵希望的日出,於是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最後這位中年人很無奈的躺在他自己挖的土坑中等待黎明的出現!

俄羅斯電影《回家》
一開始,兩個性格各異的兒子,一個在和夥伴的高台跳水游戲中,克服恐懼跳了下去,另一個,因為畏高,終於被夥伴一個人留在跳台上,直到母親來找他,他瑟縮著哭了,說:"媽媽,我快要死去了".於是我們知道,他的倔強和敏感,都一樣強烈.

接著,一個缺席了12年後沒有任何交代忽然冒出來的父親,一次半預備半突發的旅行,父親帶兩個陌生的兒子,乘小船到一個島上,美麗的島,呆了兩天。

其中沖突不斷,那個倔強但是敵意過剩,對事物還不能夠寬大的來看的兒子受罰最多,但是他的敵意,恰恰是因為對事物的要求過於純粹,同時有一些內向的孤僻,因而產生.這樣的性格,如果對於他愛的東西,他又會以多大的熱情去熱愛的呀.

而那個思想相對客觀實際,對父親已經開始有親切感和崇拜,並且以順從表現出來,心地平實並非虛偽但是被兄弟看做奴言卑恭的兒子,也沒有受到父親另眼看待。他們都只得到一致的毫不熱情溫暖的待遇.

有著粗硬短發,身體高大健壯的父親其實是一個非常不懂得表達感情,感情毫不外露,缺乏溝通技巧,男子漢氣質太明顯的人,以致看來有時生硬有時粗暴.
他的柔情是深埋的,但是絕對是濃烈的,他下意識的在教孩子怎麼做一個男子漢,只是卻因為手段太激烈和不加解釋,看起來反而成為專制和折磨.

只是,這樣的人性復雜,對於兩個年齒尚幼的孩子,還是太艱深了,這樣短短的兩天相處,他們如何能懂得發現呢?他們產生的,除了不理解,還有怨恨.

在路上,一系列沖突後,父親改變計劃要帶他們去到一個小島,我們後來知道他主要是去挖出一件曾經埋下的東西,具體是什麼沒有交代.

於是,向著那個人跡罕至的島,他們在父親的指揮下,在狂暴風雨中艱苦的劃著,劃到筋疲力竭,而父親只是冷酷地喊著號子指揮他們,不加任何援助..

和風暴以及自然搏鬥是有一種隱秘的快感的,也是極端特殊的體驗,如<阿甘正傳>裡面的上尉跨在桅桿上,,被瓢潑的雨水打得喘不過氣因而豁出去,
那樣一段經歷,他們長大後是會深深感激父親的..

這樣的暗地強化訓練還有很多,包括在路上倔強的他鬧別扭被趕下車,在大雨中淋著四顧無依的那幾個小時,也是那個性格成長更健康的兒子所沒有的財富,長大後,或者會讓他更適合做藝術工作.

他們所見到的島上美景,夜晚在野外的孤島上宿營的經歷,這些,導演拍得都極端平實,讓事件本身給人信息..這一切,,他們以後都會回想起來,是敏感的源頭的記憶。

但是這些感激,他們一生也沒有機會表達了,父親也都不可能聽到了,在即將離開前的最後沖突中,倔強的他面對父親對他們不守時間的生硬懲罰,完全被狂暴的憤怒控制了全身心,他瘋狂的奔向島心的鐵塔,沖上去關上了小門,父親則抓住旁邊的攔板試圖爬到他身邊和他對話,此時,朽爛的攔板斷裂,就這樣一秒鍾,鐵塔一樣的漢子就成為了沒有心魂的屍體。那一刻,不止他們的心跳幾乎停止,腦中一片空白,看的人也有近似的感覺,生活的重大變故往往就是在這么一瞬間,一切痛徹心扉的大錯就已經鑄成,短短兩秒,生命就已經由生到死,每個人都是萬萬沒有想到的.而有多少遺憾,發生前又是可以想到的呢?

導演的鏡頭處理干凈,沒有用煽情的特寫或慢鏡來延長實際發生的時間,就這樣一個主觀,一個客觀的鏡頭,那陰霾的天空下安靜蒼白的臉,會是他們生命中一生的烙印。

接下來卻還有更可怖的事情,拖不動父親的屍體,他們中一個說:把斧頭拿來,然而我多心過頭了,他們只是砍了樹枝,把屍體放在上面,然後拖著樹枝前進.一寸一寸,樹枝劃過草地,沉重而惶惑的時間,忘卻一切的時間,催人一日成長的時間,

他們終於,把父親運到了對岸,而此時,在湖中被礁石碰裂的船底,湖水開始汩汩涌進,船在往湖心滑去,下沉,"爸爸"兒子遲來的撕心裂肺的呼喚,已經把這段時間塗上了暗紅的血色,不知道何時,這個黑洞般的傷口才能得以凝固。
因為,
一切不可溯源,不知道是誰先錯了,又或者誰也沒錯,結局卻再也無法挽回,

深沉博大的俄羅斯電影,總還是有繼承者,在走下去的.片中的小演員中,那個倔強的兒子表現要突出一些,而另外一個,性格看起來不悲劇的,卻在影片即將獲金獅大獎前,不幸殞命,在一次遊玩中,從高塔俯沖進芬蘭灣而溺死.而他出事當日,正是《歸》片開鏡的一周年,出事地點,正位於Garin拍攝高台跳水的湖泊附近。

世界電影大師奇斯洛夫斯基轟動國際影壇的顏色三部曲
《藍》 《Blue》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 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 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 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 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 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 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白色》
它是三部曲中最為輕松的,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波蘭發型師卡魯與法國妻子新婚不久,因為性無能而被迫離婚,並且在巴黎被奪取了一切。他如同喪家之犬,終日在地鐵車站賣藝謀生(拿理發梳當作口琴吹)。在同胞米高拉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祖國。在巴黎他的一切都顯得笨拙,笨重的大衣,沉重的大箱子,藏在大箱子里被托運回國後,又被打劫、臭扁。而回到家鄉後,他很快就發財、發跡,成為大富翁,並且奇跡般地恢復了性能力。這時他想到了報復自己的妻子,裝死把她騙到了波蘭。這是一個關於移民的故事,在異國顯得自卑,而在故土則充滿信心和力量。影片中最動人的鏡頭,是卡魯和米高拉在洗去了異國的陰霾後,在雪地上象孩子般地擁抱。
在三部電影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擇。《紅》中,老法官告訴瓦倫婷,鄰居中有一個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卻背著妻女在外面偷情。那麼,瓦倫婷該馬上去揭穿他嗎?那樣他們將看清真實然而痛苦,還是依然讓他們隱藏在平靜之下呢?《藍》中,朱麗葉的鄰居在夜總會里做脫衣女郎,她認為這樣做自己很快樂,男人們也很快樂。但是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父親就坐在台下觀眾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對人生厭倦,他求卡魯把自己槍殺,作為報酬,他將幫助卡魯回國,並且有資本做小本買賣。而卡魯除此而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能幫他回國了。
《紅色》
是一部關於寬恕青春的電影。美麗純潔的模特瓦倫提娜與男友分手後,無意間認識了退休老法官。老法官整天竊聽鄰居的電話,以此來證明人世間充滿了欺騙和不信任。瓦倫提娜的介入讓法官看見了純潔和光明,幡然醒悟,重回真實世界。與此同時,瓦倫提娜的鄰居奧古斯特的經歷幾乎就是法官的翻版。他失戀之後,決定到英國度假,在海上時受到風暴的襲擊,患難後與同船的瓦倫提娜終於都找到了彼此愛的歸宿,最後,瓦倫提娜和奧古斯特被定格在一個長鏡頭里。並且在《紅色》的片尾,一場海難事故中只剩七位倖存者,他們中的六位都是《藍》《白》《紅》三部曲中那些善良的人們。他們被搭救上岸時的情景和名單從老法官注視著的電視機屏幕上一一閃過。這個意味深長的結局充滿著希望和幸福,那艘遇難船也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挪亞方舟」。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主要作品年表

西班牙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爾登《騎車人之死》Muerte De Un Ciclista
大學教授胡安與瑪麗婭•何塞曾是一對戀人,戰爭將他們分開,瑪麗婭嫁給了富商米拉爾。戰後二人重逢,舊情復燃。一次幽會途中,瑪麗婭駕車不慎撞傷了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因為害怕私情暴露,他們棄傷者而去,致使騎車人死亡。自此,他們陷入了疑懼之中,時刻擔心這一切將被發現。丈夫好友拉法的敲詐勒索使瑪麗婭處於崩潰的邊緣。胡安則更多地受到良心譴責,他因心緒不佳遷怒於女學生瑪蒂爾德,導致了學生的集體抗議。他從中得到啟示,決定與瑪麗婭一同去警局自首。然而瑪麗婭卻很矛盾,她既愛著胡安,又無法放棄安逸的生活,猶豫再三,在騎車人喪生的小路上開車撞死了情人。但就在她匆忙趕去機場和丈夫一起離開的途中,一輛自行車使她連人帶車翻入河中死去。

評論界普遍認為本片是巴爾登的巔峰之作,它尖銳地反映了五十年代上層階級的道德觀念。一對情人在騎車人被撞死這一事件上的不同態度,代表了他們身後更多人的心理。當然,今天的觀眾看起來不免會感到壓抑和沉悶,尤其是在剛剛看完阿爾莫多瓦色彩斑斕、情節性極強的《顫抖的慾望》之後,對道德問題的探討使對話顯得抽象,主人公痛苦的沉默對我們也不啻為一種折磨。

胡安是一位軟弱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意外事件迫使他思考人生道路問題。他惶恐、猶豫,一度想逃避,最終覺悟,決定面對現實,卻又被剝奪了這種權利。

瑪麗婭•何塞無疑是漂亮的,她那精緻的臉龐簡直像是位好萊塢明星,而非粗獷的西班牙女郎。但是在那張面孔下面是一片虛無。從始之終,她擔心的都是自己和胡安偷情的事被丈夫知道,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是她在撞人之後狠心不顧而去,也是她在拉法的威脅和丈夫的旁敲側擊下嚇得簌簌發抖。最後她的猶豫,與其說是在丈夫與胡安之間搖擺,不如說是考慮如何擺脫胡安,不和他去送死。

影片的結尾用意頗深,又是在開始的路上,當初跑下車去看騎車人傷勢的胡安被車撞死,他那時看到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命運,捧起的是自己的頭顱。而殺死騎車人的瑪麗婭•何塞,最終被騎車人所殺,也具有很強的諷刺性。

法國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
呂克貝松生於1959年3月18日法國巴黎,他幼年時代很長時間是隨著作潛水教練的父母周遊列國,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幾乎是在水中度過的。這種童年生活給他的印象和啟發是極其巨大的,最明顯的一個成果就是使他將來孕育出他的成名作《碧海情》。

呂克貝松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創造力,他的《碧海情》、《第五元素》等片據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打過草稿了。他17歲潛水時出過一次事故,以後不能再長時間潛水,於是放棄潛水運動,計劃改行成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學家,於是他回到自己出生地巴黎。18歲的貝松第一次享受現代生活,甚至包括極為普通的電視。他逐漸發現,只有電影才能滿足他對多種藝術的興趣。不久,他開始在各種不同的電影中打各種零工,後來又到美國去了三年。當他再次回到巴黎後,他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不久正式命名為「皇太子影片公司」。

呂克•貝松的影片幾乎都是自己編寫劇本、自己公司製片,雖然影片大部分屬於美式娛樂片,但自編自導甚至自製的製作方式卻是作家電影的典型。

貝松的嶄露頭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後的戰斗》。這似乎是一部關於未來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並不能看出現在人類社會的延續性,片中有大量對人類未來的富於想像力的寓言性悲觀描寫。接下來是一部以巴黎地鐵為背景的驚險片《地鐵》,想像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這也顯示出貝松成年後才接觸地鐵的特異思考和想像。同上一部影片相似的是,影片中再次出現了一個個人的世界,這個小世界與我們普通人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有自己的生存規律。貝松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對好萊塢驚險片、歌舞片等類型片的欣賞和富有創造力的模仿。1988年,呂克•貝松執導了自己早期電影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可以看出,貝松在影片中融合進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經歷和少年夢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為家,以海豚為友的年輕潛水員傑克•馬約爾的形象,片中有大量優美的水下攝影,表達了貝松自己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該片在當年愷撒獎評選中獲得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獎。在受到眾多觀眾的熱烈請求之後,貝松後來還發行了一個長達3小時的版本,加進了很多拍攝的素材,包括這個超長版本,在巴黎地區就有200萬人次觀眾看過這部影片。可以說,這部影片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韓國金基德——他的電影我基本已看遍,許多人認為他是情色電影導演,個人不敢苟同,我認為他的創作態度相當的嚴肅,對人性的挖掘讓我不寒而慄。下面隆重介紹他的電影史: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
20歲那年,金基德應征入伍。
五年後退伍,在教堂尋得一份差事,同時堅持畫畫。
1994年,《二次暴光》獲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次年《非法穿越》再獲該獎。
這些獎項使他在1996年籌得資金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電影人的生涯。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此前他並沒接受過任何有關電影或者美術的正規教育。

《野獸之都》(1996)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電影《野獸之都》。並首次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而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傳色彩的影片。

《雛妓》 (1998)

《真相》(2000)
兩個具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畫家在一個神秘女人的引領下發覺了生活的扭曲與無聊,他展開了對周圍人的報復行動。
片中代表金基德另一個性格的在看到一出舞台劇時,被他的身份慫恿,一個主觀鏡頭跟隨著他潛意識的腳步,監視著他每一個想法,做下紀錄。在經過一段意識之旅後,主角回到現實,才發覺漢城完全沒有任何改變。金基德解釋道:「電影不會改變現實,只會改變個體的意識型態。」他依照自己的劇本輪廓18部攝影機在200分鍾內完成了全片攝制,並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還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後自己的每一部電影當中。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似乎偏愛這類虐戀,歧戀的故事,後來他又拍出了《壞小子》,一部仍然令人無法想像的影片。在《漂流欲室》中,在逃犯會用做魚鉤的鋼絲鉗成各種玩具,亦在警察的追捕之際將其吞下肚中;啞女在男人要離開她的時候將一串魚鉤放入私處,又殘忍的拉出,自慘的怪異景象令人吃驚。而他們療傷的方式竟然是做愛。
攝影是水墨山水,音樂讓人怦然心動,然而內力卻涌動著無法言說的暗情性慾,這便是這部影片復雜而神秘的影像織體。

《收信人不明》 (2001)
金基德在有限的時間和時空內,集中羅列了整整一個被欺凌被損害的弱勢群體。其壯烈的悲哀讓人膽戰心驚。20世紀70年代的韓國,是金基德最不堪回首的歲月。在那個人間地獄,沒有人能夠舒坦地活著。

《壞小子》 (2001)

《海岸線》 (2002)
金基德通過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控訴軍政府統治集團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暴行和虛偽本質。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電影彷彿是一個曉諭人生的佛偈。最後的一個鏡頭頗含深意,座落在山頂的佛像就那樣靜靜地望著,好像凝視著塵世間的一切悲喜……

《瑪利亞城的女孩》 (2004)
《撒瑪利亞城的女孩》為金基德摘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空房間》(2004)
金基德憑這部影片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空房間》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畫面也少了些鮮血。畫面的緊湊和流暢,絕不會產生沉悶和冗長感,反倒會讓人更加地投入到情節當中。

《弓》 (2005)
今年金基德又再次攜帶新作《弓》參加了戛納「一種注目」單元。影片講述一個60歲的老人,和一個16歲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個小船上。他計劃在她17歲的時候娶她,並帶她離開這個世界。然後,人們來到船上捕魚,同時也見到了那個女孩,而這個從來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開始對城市人感了興趣,而那個老人卻也開始變得緊張和乖戾。這部電影有點像他的《漂流浴室》,充滿了極端的色彩。金基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就迷戀這種把人性推到極致的狀態。

附一份我認為對你有幫助的資料:
北京電影學院碩士必看100部
http://club.heima.com/show_topic.aspx?forumid=429081&topicid=668644

⑻ 歐洲著名導演有哪些

問題一:德國有哪些著名的導演? Roland Emmerich ,又譯:羅蘭・埃默里赫或羅蘭・艾默里奇或羅蘭德・艾默里克。1955年11月10日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就讀於斯圖加特藝術大學繪畫及雕刻專業,在西德接受教育,曾學習雕塑,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待在廣告公司負責企劃。1977年重返校門,到幕尼黑電影電視學院Munich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學習製片與導演,畢業作品《The Noahs Ark Principle》更史無前例地在1983年獲選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片,也是德國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學生作品,艾默里奇因此聲名大噪。
艾默里奇擅長拍攝特技電影,除了賣座巨獻《哥斯拉》外,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由著名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獨立日》。《獨立日》講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由威爾・史密斯領導的隊伍捍衛地球。故事內容震撼,而且採用大量當時的嶄新特技,成為當年全球最矚目電影,片中白宮被摧毀的鏡頭至今仍讓影迷津津樂道。
進入90年代後轉到好萊塢,1994年導演科幻動作片《星際奇兵》,引起關注。兩年後執導由著名黑人演員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獨立日》(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 ),極為賣座,成為年度票房冠軍。1998年編劇並導演了科幻恐怖影片《哥斯拉》(Godzilla) ,獲歐洲電影獎觀眾票選最佳導演獎。2000年導演有戰爭片《決戰時刻》(愛國者)(The Patriot)。 2004年導演有關溫室效應的科幻電影《後天》(末日浩劫)(The Day After Tomorrow)。

問題二:`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導演?` 出生日 1975年9月28日
出生地 羅馬
國家/地區 義大利
職業 導演
Saverio Costanzo,1975年生於羅馬,義大利電影導演。Saverio Costanzo就讀於La Sapienza大學,學習社會學與傳播,1998年,他以一篇研究布魯克林區的義大利、拉丁文化的論文而獲得博士學位。在紐約作論文的2年期間,他拍攝了一些紀錄片,學習電影攝影,2004年,他拍攝了第一部劇情長片《PRIVATE》,影片以巴以沖突為背景,該片獲得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豹獎。2007年,他的第二部長片《In Memoria di me》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
Luchino Visconti魯奇諾・維斯康蒂
姓名 魯奇諾・維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
出生日 1906年11月2日
出生地 義大利,米蘭
逝世 1976年3月17日
逝世地 羅馬
國家/地區 義大利
職業 導演
編劇
呂西諾・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義大利著名導演。
Luchino Visconti是一個重要但目前仍不太完善的條目,作者應優先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魯奇諾?維斯康蒂1906年11月 2日出生於義大利米蘭,父親是公爵,母親是義大利大企業家的女兒,從小就受貴族教育的,他有著深厚的文化素養。不過生性獨立的維斯康提,因反抗家庭生活的方式而曾離家出走過。青年時代的他熱愛戲劇,因父親的關系,他也順理成章的進入劇壇。但後來因劇壇變得死氣沉沉,而將興趣轉移到電影。
他的第一部作品《沉淪》是改編自詹姆斯?凱恩的小說《郵差總按兩次鈴》。這部描寫加油站老皮的妻子與人通姦的故事,卻被義大利 *** 柰演。二次大戰期間,維斯康提因為把一群游擊隊藏匿在他家,發現後他被判死刑,他幸運的從牢里逃出,開始過東躲 *** 的日子直至大戰結束。
1948年他回重回影壇,拍攝了《大地在波動》,這是一部充滿左派人道主義思想的半紀錄片作品,全片不斷以加入旁白的方式,描繪出西西里島漁民的生活。以安東尼奧為首的一家三代男子,和全村的人一樣以捕漁維生,但是所得漁獲,卻都被不肖漁販從中剝削,試圖自力更生改善現狀的男主角,說服家人把房子抵押,買下一艘自己的漁船,在生活似乎將要出現轉機時,一場暴風雨卻摧毀這一家人的全部希望,船受損、房子被銀行沒收、家庭成員紛紛出走頻臨解體,革命不成的男主角,只好再回頭去過被剝削的生活。本片對於世襲社會不公的指控溢於言表,全片驚人的寫實性,特別令人震撼。本片不但指控漁販對漁民的剝削,更描繪出所有漁民集體一代又一代甘於這種命運的結果,是使得對抗宿命的勇者,成為一名殉道者,而貧窮會進一步腐蝕人性的尊嚴和道德理想。
完成於1951年的《小美女》幾乎和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本片中,一心想讓女兒成為明星的女主角,完全不理會小女兒的感受,和自家經濟生活條件的拮據,她幫女兒作造形、拍沙龍照等,到頭來,卻發現自己這一番努力只是電影公司工作人訕笑的材料。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對戰後貧困生活現況的基本刻畫,無處不在,出自對人尊嚴和價值的關懷,在刻畫人物面對貧窮和夢想交戰時的處境,格外有力,片中一心想看到女兒成為明星的母親,發現片廠人員無情地取笑她女兒的試鏡時,那種在羞辱中蘇醒的意義,等同於《單車失竊記》里,父親偷車被抓到、在街上被路人圍毆,兒子在一旁哭泣的強烈人道氣息。這種完全落實於生活和人的處境的作品,是新寫實主義對影史最永恆不朽的啟發和意義。
19......>>

問題三:德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電影導演,以前的,現在的,都有哪些 01瑪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該片是由德國新電影大師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 *** inder)編導的一部最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獎和紐約電影評論協會最佳女主角獎。法斯賓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1967年加入「行動劇場」,1969年拍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愛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鳴驚人地獲邀參加柏林影展,展現他天才型的藝術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時間拍成第二部電影《Katzelmacher》,該片贏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藝術成就等五項大獎,從此成為當時德國最受矚目的新導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導演,身兼編劇、演員、製片、劇場經理、編曲、設計、剪接和攝影等多個職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總共執導過41部電影,死時才37歲。雖然他的電影里經常出現同性戀,變性人, *** , *** ,虐待等鏡頭,很多畫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續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會對弱勢族群的壓迫和不公平對待,以及對電影藝術的精湛掌握,使他在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02錫鼓(The Tin Drum又保鐵皮鼓 1979年出品)
該片導演沃爾克?舒倫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國新電影的新銳,他堅持了荒誕、諷刺的基調,如小奧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邊,吃著滾燙的烤土豆,接著他的外公用卓別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來,瞞過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 *** ,並有了他的媽媽安妮。整個影片充滿了類似的表演和情節。這種荒誕、誇張的表演和情節讓影片顯得極端豐富。將成年人的世界詮釋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啞劇。片中隱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以及多處從膝蓋高度拍攝的鏡頭等,為影片的荒誕和怪異增加了深度。《鐵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該片於1979年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80年又獲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
03 墮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該片由尤里?埃得爾(ULI EDEL)導演,他真實地再現了1978年9月發生在德國的一名可愛的少女沾上毒癮後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經公映,就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性的社會效應,並創造了當年德國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最終獲得了德國電影最高獎――金碗獎。
04 嘉芙蓮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體的代價 1975年出品)
該片是新德國電影四傑中的瑪格麗特?馮?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們的最佳作品之一。瑪格麗特?馮?特洛塔的作品還有《克里斯蒂娜?克萊吉的第二次覺醒》(1978)、《姐妹們,或幸福的平衡》(1979)、《瑪麗安妮和朱麗安妮》(1981)、《徹底瘋狂》(1983)、《羅莎?羅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來的女人》(1990)、《悠長的寂靜》(1993)、《諾言》(1995)、《羅森斯特勞斯的女人們》(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現女性之間的政治關系見長,善於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之中,緊緊抓住歷史中的個人,使既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她被稱為德國新電影之女首領。
05 *** (Nackt 2002年出品......>>

問題四:西班牙的著名導演都有誰 Juan Antonio Bardem
路易斯布紐爾 Luis Bunuel (西班牙導演)
卡羅斯・索拉 Caslos Saura 卡洛斯・紹拉 Carlos Sarua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關於我媽媽的一切》 艾德格萊茲 《招待 》 Manuel Lombardero 《火腿火腿》
尤利奧・羅博多 《The Trumouse Show》 阿萊杭德羅・阿曼納巴爾 Alejandro Amenábar 《出海》 Ladislao Vajda 《稚情》César Fernández Ardavín 《托姆斯的盲人犬》 Yngve Gamlin 《追擊》 卡爾洛斯・薩烏拉 《薄冰》姆紐爾・古蒂雷斯 《黑轎》馬里奧・卡謬 《蜂巢》

問題五:歐洲著名的電影與歐哪些 1、《碧海情》(1988)導演:讓・呂克・貝松演員:讓・雷諾
電影史上最優美、最富於幻想的作品之一
2、《卡米爾・克勞黛爾》(《羅丹的情人》)(1988)導演:布呂諾・努坦演員:伊莎貝爾・阿佳妮、傑拉爾・德帕迪約
本片可貴之處是塑造了電影史上最難忘的女性形象之一,兩大巨星的表演交相輝映,熠熠發亮。
3、《大鼻子情聖》(1990)導演:讓-保羅・拉珀諾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安妮・布洛斯、樊尚・佩雷
法國婦孺皆知的人物第8次搬上銀幕,手法純熟的古裝巨制,兼顧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對白的文學性,浪漫的愛情場面也相當動人。
4、《情人》(1991)導演:讓-雅克・阿諾演員:簡・瑪奇、梁家輝
杜拉斯的小說講述了愛情,阿諾的鏡頭表現了愛情,毫無保留,毫無顧忌。
5、《來訪者》(1992)導演:讓-馬力・普瓦雷演員:讓・雷諾
本片的「笑果」在於玩了個長達千年的「時間差」,想像奇特、富涵隱喻,打破了法國20年來賣座紀錄。
6、《新橋戀人》(1991)導演:里歐・卡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
法國史上投資最高的一部愛情片,用豪放而浪漫的手法來詮釋落魄小人物的愛情,表現出浪漫的法國情懷。
7、《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導演:讓・呂克・貝松演員:讓・雷諾、娜塔麗・波特曼
一個殺手和一個小女孩的童話,美到極致,酷到極致。
8、《可詛咒的草坪》(《兩性三人痕》)(1995)導演:喬西安妮・巴拉斯科演員:維多利亞・阿布來爾、喬西安妮・巴拉斯科
一個女人和丈夫及情人同居一室,而且情人竟然是個「女人」!「當女人愛上女人」這么復雜的問題被女導演表現得既有趣又充滿人性關懷。
9、《野蘆葦》(1994)導演:安德烈・特希納演員:伊羅迪・鮑奇茲
描寫青春的沖動與煩惱的最佳電影。 4個少年間的情感表現得清純真摯,觸及每一個觀影者的靈魂。
10、《第五元素》(1997)導演:讓・呂克・貝松演員:布魯斯・威利斯、米拉・喬沃維奇
全球最賣座的法國電影,超級科幻動作片,美術設計和電腦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充滿了想像力。

問題六:歐洲電影有哪些經典? 暈~樓上說寫得大部分都是美國電影
歐洲電影比起美國藝術的多,我建議樓主如果真想欣賞歐洲電影的經典的話,應該去看看法國新浪潮時期的作品,像特呂弗的《四百下》是絕對的經典,還有像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的作品
當然,歐洲電影也很多元,像呂克-貝松,阿爾莫多瓦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異於他人的風格,樓主可以找機會多欣賞一些類型的電影作品
最後,我推薦一部最近的歐洲優秀電影,羅馬尼亞導演莫吉去年的金棕櫚作品《四月三周兩天》,保證可以給樓主從來不曾體驗過的電影感覺

問題七:歐洲比較有名比較好的電影? 法國的《天使愛美麗》,這部影片也是儒內以最佳方式傳達出了無盡的鄉愁,對孩提時代的巴黎、夢想中的巴黎的眷戀。在看這片的過程中,會情不自禁的給主人公的所為而感染,不是露出會心的微笑。 法國的《香水》,一部充滿香氣,但是同時充滿惡臭的電影。看後有一種無以言喻的感覺,但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 法國的《兩小無猜》,一部夢幻式的電影,那從小到大的愛情,無不為人所動容!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電影,我看後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愛情。 《黑暗中的舞者》這是一部賺人眼淚的歌舞片,在拉爾斯的眼中,世界同舞蹈與音樂是一體的,在轟鳴的機器節奏中起舞,在火車的賓士中起舞,在庄嚴的法庭中起舞,在無情的斷頭 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號,是對命運壓迫的反抗,正像它的電影海報中向人們訴說的那樣:在這個世界的陰影里,她憑著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美國的《初戀的回憶》,是我看過的最感人的校園片,原來愛情是那麼的偉大的,可以改變一切 巴西的《中央車站》這些都是很深刻的電影!而且都是名導演拍的
麻煩採納,謝謝!

問題八:著名文藝片導演有哪些(國內外的) 如果你想看文學作品改編的優秀文藝片: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詹姆斯・伊沃里優秀作品。
《理智與情感》(S&S),李安導演的,英國群星主演的,非常細膩,推薦!
《布拉格之戀》根據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改編,茱麗葉・比諾什、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
《傲慢與偏見》(P&P)電視劇版,和(S&S)同樣根據簡・奧斯汀小說改編。
《基督山伯爵》電視劇版,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
如果你喜歡道德焦慮型的、思想深刻、引人思考的作品,那請看看: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1、《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兩生花)
2、藍白紅三色之《藍》
3、藍白紅三色之《白》
4、藍白紅三色之《紅》
向大師致敬!
安東尼奧尼不朽之作《雲上的日子》(歐洲群星出演),以及《放大》
法國投資最高的文藝片《新橋戀人》,茱麗葉・比諾什主演
蘇菲・瑪索(我的女神)與前夫安德烈・佐拉斯基最後一次合作《忠貞》
羅曼・波蘭斯基優秀作品《苦月亮》
當然,還有浪漫、溫馨的愛情文藝片優秀的作品,它們在講述愛情的同時不失深度:
《芳芳》蘇菲・瑪索、樊尚佩雷主演。法國每年情人節電視台必放影片。
《心火》蘇菲・瑪索主演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休・格蘭特、安迪・邁克道威爾主演。
《兩小無猜》馬麗昂・歌迪亞、吉羅姆・卡內主演。
《愛在日出時》、《愛在日落時》茱莉・德培、伊桑・霍克主演
還有優秀的戰爭、政治文藝片
《屋頂上的騎兵》茱麗葉・比諾主演
《瑪戈皇後》伊莎貝拉・阿佳妮主演
其他的優秀的作品:
《鵝毛筆》凱特・溫斯萊特主演
《純真》很另類的一部唯美的片子,神秘劇情。
《致命化身》朱莉婭・羅伯茨、約翰・馬爾科維奇主演。

問題九:瑞典知名導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布薩拉,父親是瑞典國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鄉布薩拉是瑞典聞名的歐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學和教會,風景優美,有中世紀遺物和裝飾, 尤其是被稱為農民的壁畫特別多,這構成他以後《第七封印》的題材。另外海盜時代也為他《處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對他影響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偽善,使他對僧侶、律師、醫師等職業產生懷疑 。 1940年,他進入電影界,1944年他寫的劇本「Hets」(Frenzy苦惱),由瑞典著名導演塞伯維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導演,該片是戰後瑞典復興的前鋒,值得紀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為導演,執導《危機》。在又拍了一段時間的低成本後,《愛欲之港》開始了他 的個性與作風。《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揚全球,對法國新浪潮導演有很大影響。 以後伯格曼同時在戲劇和電影兩方面發展,他在劇院的地位日趨穩固,他也團結了一大批演員,這為他 以後拍攝低成本的室內劇提供了方便。他在電影方面的聲望也隨著他作品的增多而與日俱增。 他的作品獲得國際電影節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國際獎、最佳導演獎、女演員集體演技獎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魔術師》 195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處女之泉》 1960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電影節天主教電影獎、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哭泣與耳語》 1972年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面面相覷》 1977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芬妮與亞歷山大》 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在舞台劇方面,在60年代中後期,伯格曼成為瑞典劇壇的超級大人物。一般認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徵: 1. 繼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爾萊以來北歐電影的神秘主義,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等等。2. 對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的懷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謂'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從 以上兩點造成對人的不信任,特別是對女人。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術師》、《魔鬼之眠》以及後 期作品。所以有人評論他與瑞典代表劇作家斯特林堡之間的相似。 在電影史上,有一個詞用來表達人們對那些以電影為生命並為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的尊敬,這個詞叫' 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位導演和編劇。 拍攝於1982年的《芬尼和亞歷山大》是伯格曼在從影40年後告別影壇的收山之作。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 的最佳外語片獎。該片講述一個孤獨少年尋找愛和溫暖的故事。影片通過少年的視角審視四周的生存環境, 人們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這個詞來形容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來的伯格曼拍攝這部電影時的工作鏡頭,向人們展示了60歲時的伯格曼。許多人都認為《芬 尼和亞歷山大》中那個孤獨的小亞歷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時代,那種童年時代的孤獨記憶始終纏繞 著他不曾離去。 伯格曼在後來的回憶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時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和得不到這種愛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電視台采訪時,伯格曼說:'一種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親之間。有一天,他打了我 '。這種難解的心理情結一直貫穿著伯格曼的電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劇院,這個讓少年伯格曼迷戀......>>

閱讀全文

與國際電影推薦大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國變性後復仇電影 瀏覽:124
美國電影青春期 瀏覽:241
戛納電影節開幕資訊搜索 瀏覽:100
與時間有關的法國電影 瀏覽:622
電影紅線2017magnet 瀏覽:498
2016級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招生 瀏覽:823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高職浙江 瀏覽:305
日本喜劇愛情電影 瀏覽:952
抖音電影院開了怎麼看訪客記錄 瀏覽:918
動漫電影的背景頭像 瀏覽:230
毒舌解說成龍為女兒復仇的電影 瀏覽:211
主角掉下懸崖的電影 瀏覽:768
日本電影在中國 瀏覽:388
2018勵志英文版電影 瀏覽:5
抖音發電影剪輯怎麼防止被限制 瀏覽:1000
母孕她的電影網 瀏覽:197
外國人接吻電影視頻大全 瀏覽:228
1313電影網原苦瓜網網 瀏覽:937
三個女主游戲里動作電影 瀏覽:496
3d電影不配3d眼鏡影響觀看嗎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