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影為什麼比不過美國電影,在什麼方面有問題
以下是我個人的體會
首先是技術,中國電影的硬體是無法和美國電影相比的,就好像最近國內拍的《唐吉可德》,號稱國內第一部3D巨制。。拍出來之後一看,特效相當之落後,與國外歐美國家(包括印度、日本)相比至少落後10年。
但是,我要說的是,特效和硬體不是中國電影真正最急需改進的,中國電影真正的命門在於它的體質!中國不是沒有好電影的,什麼是好電影?好電影首先是一個好看的故事,其次能讓人引發一些共鳴和思考!剛才說的《唐吉可德》,這部電影最失敗之處不是特效,而是導演阿甘沒有把故事講好,劇本上的欠缺才是造成這部電影票房口碑兩差的關鍵。同樣的,陳凱歌的《無機》,馮小剛的《夜宴》,張藝謀的《十面埋伏》,《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電影固然票房不錯,是大製作,有大場面,但是口碑並不好,同樣差在他們劇情的薄弱。
中國電影審核體質決定了中國是很難出現一些深邃的,能讓人真正引起共鳴和快感的電影的,要知道,中國導演(包括馮小剛、張藝謀、賈樟柯在內),他們近年來拍了很多好的電影,但我們國內幾乎沒人知道,這些電影在很多國外電影節獲得了大獎,這些電影揭露了社會的現實,展現了中國人的生活,揭開了中國很多的傷疤,這些電影是好電影,無論是思想還是內容!但這些電影成了「禁 片」,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姜文的《鬼子來了》(你可以去查查這部電影的資料》。所以,思想的不自由大大限制了中國電影人的發展,這是一個長期存在而且一時難以消除的症結,因此,最近的《讓子彈飛》能通過審核讓我們觀眾看到,堪稱奇跡了。
最後,中國電影產業化還很欠缺,不可否認,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繁榮,但是問題猶在,中國電影的產業鏈還相當不完善,國外好萊塢擁有完善的電影製作流水線,保證了他們的電影擁有可以保證的質量和數量,每年他們都可以排出大量出色的類型片,這是中國電影還做不到的。
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⑵ 為什麼有人說國產電影跟美國電影差距好大
你說的是哪一類,還是所有呢?
電影工業的路還很長,但不意味著我們落後。電影種類繁多,不能以偏概全的說國產電影比不上美國電影。在喜劇電影類型上,國產有諸多佳作。比如《讓子彈飛》,《西虹市首富》《人在囧途》等等。
周星馳系列電影更是我們共同的經典回憶。
除了科幻類型電影,國產電影並不存在明顯短板,與美國電影的差距小之又小。畢竟我們電影工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流浪地球》讓國人看到了國產科幻的希望,值得慶賀。
社會 環境不同,對意識形態控製程度不同,思想言論自由程度不同,審查制度不同,文化環境不同,依法辦事的效果不同,所以拍出的電影的水平和質量更是不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來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國外的片子有深度,中國太淺,外國拍片有用心,中國黑了,國外有 科技 科幻效果那叫一個震撼,中國不會,國外的電影音樂是妙作,完美闡釋片子,中國只會潛歌手。國外動漫好吧,中國玩抄襲,什麼都能抄,可惜的就是畫虎不成,唉~ 現在中國也只有少數好的作品和歌曲了。關鍵就是良心都被錢燒了
別的不說,單純從 科幻片 來看差距在哪裡?
首先中國導演對拍科幻片的經驗還是不足的, 編劇水平一般,想像力不夠豐富,在影片中缺乏大膽突破的創新精神。
我國特效不比美國差,一部電影的高投資,錢都來請流量明星了,還有各種毫無演技的小鮮肉,動不動就拿走幾億,哪有錢給你做電腦特效,5毛特效直接扣圖。
直接扣圖,省錢
重要的還是中國特效市場還沒有好萊塢的好,找好萊塢做可能有100家,中國也就幾家,中國的科幻片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的挑戰性在於接觸新知,國產都是人民心裡知道的,穿越復古,一眼看出胡說八道,而國外電影在於新知,和對未來設計,這是人們心裡沒有的,同樣時間國產穿越,復古,或者神劇,都是不用看都知道,這還拍不拍有啥意思!
⑶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差距有多大
中國和美國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後美國一大截。美國大片一般都是採取最好的特效,願意花大量的金錢,但是我們中國就不一樣了,錢到位了才可去做,做得還不一定是最好的。
中國導演看到劇本裡面有條龍,他是不會花更多的心思放在這條龍上面的,而是按照非特效的方式去拍,影片拍完了,就交給特效公司,開低價就行。但是美國大片是這樣做的,從一開始就一定要找個特效指導來做,還要畫各種分鏡頭稿、設計鏡頭等等。可惜在國內,沒有人會關系這個。觀眾們觀看所謂的「國產大片」的時候,雖然忍不住吐槽特效垃圾,但是事後很快忘記了這件事情,反而關注影片的後續發展,由此可見國內市場到了沒人重視的地步。
⑷ 請問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談談你的看法
中國電影:①中國是一個注重實踐的民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帶上了一種實用理性精神。實用理性精神的影響使中國的電影理論不是發展成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學,而是形成一種和批評實踐與技巧總結理論相結合的實用美學。 [b] ②中國人倫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學藝術中形成了「文以載道」的思想傳統。[b]這使中國電影理論相對注重電影功能的研究,並且不是停留於抽象的載道功能,而是和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以社會功能為核心的電影本體論。並具體演化為對電影和時代、電影和社會、電影和人民、電影和政治等一系列關系的研究。 ③中國傳統的理論思維方式側重於直觀整體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國電影理論在對電影基本結構的研究上側重於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鏡頭水平的研究。劇作是中國電影理論本體論的基本出發點。正是在這一水平上,中國傳統的電影理論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戲」。這一概念強調電影的戲劇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戲」的手段。影戲雖是一種獨立的興行物,然而從表現的藝術看來,無論如何總是戲劇. 中國早期的電影通大都過影片故事對作者人生態度的主觀表現和對社會的教化作用。鄭正秋的「戲劇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師」的主張,洪深的要求影戲「以普及教育表示國風為主旨」的聲明,在當時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戲理論注重對電影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認為「電影的劇本是電影的靈魂」。人們在這一前提下,對電影劇作的選材、 結構、 沖突、高潮、語言等不同方面進行了理論探索,要求劇情曲折有趣、耐人尋味,要求保證敘事的「調和」、「流暢」。和情節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種「扶助」的成分。 到了中國近代,由夏衍等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他們在參加編劇創作的同時,亦著手建立新的電影理論批評工作。他們從革命的功利目的出發,要求電影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輿論工具。他們闡述了電影與時代的關系、電影的階段性等問題,亦涉及了主題與題材、形式與內容、真實性與傾向性等廣泛的文藝理論問題。這些主張超越了抽象的「為人生」和「教化社會」,而把電影放到更廣闊、更嚴峻的社會現實中,奠定了中國電影理論進步的現實主義思想傳統的基礎。 一方面強調「注意電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整場整景的結構形態,以及場與場、景與景之間的結構形態,而不被分鏡頭的形式所迷」, 一方面把電影視像的具像性和小說描寫的相對抽象性作對比,強調電影「直感直覺」的視覺藝術性質。[b]把電影的故事敘述和影像表達兩個層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了。[b]張駿祥針對當時電影創作中存在的不重視和不熟悉電影特性的問題,著重從藝術技巧角度對電影藝術特性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歸納和論述。他闡述了電影具有的具像形像和時空可跳躍的優點與它「一次過」及畫面視野局限等缺點,指出正是這些優缺點相反相成,互相制約,構成了其藝術形式的特性,即「鮮明的動作性」、「結構上的簡捷鮮明」、「依賴視覺形像,依賴造型表現力」、「要求在生活邏輯之外對蒙太奇邏輯的遵循」等 夏衍在1959年發表的《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夏衍根據自己豐富的電影創作經驗,詳細闡述了自己對電影劇作規律的認識。他特別強調電影創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要求電影「准確、鮮明、生動」地「訴之於觀眾的直覺和聯想」。他很重視電影創作的革命功利目的,提出「目的性決定了體裁、結構」,認為「電影和戲劇一樣需要戲劇性和人物性格的鮮明性」。因此他特別強調戲劇或情節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對電影劇作結構和技巧進行了詳盡的闡述,以傳統文藝中「剪頭緒」、「密針線」等許多經驗豐富自己的劇作理論。 60年代初,袁文殊、羅藝軍等人把「向傳統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課題提出。他們闡述了電影藝術「具有向民族傳統學習的極其廣闊的可能性」,認為這是電影藝術「進一步提高質量的關鍵之一」。他們主張「電影藝術向民族傳統學習,主要是向傳統的姐妹藝術學習」,認為這種學習包括創作方法和具體的藝術技巧等不同的層次。徐昌霖的《向傳統藝術探勝求寶——電影民族形式問題學習筆記》以及韓尚義的《環境·情景·情境》、姜今的《論形式美》等文章,分別從敘事和造型等不同方面探討了電影創作中如何對傳統的敘事藝術(特別是說唱藝術)、傳統美術和畫論的經驗進行借鑒的問題 「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重新開始了電影理論的建設。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電影理論的研究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標志這一時期電影理論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的是對電影本性的探討。 不可否認,電影藝術在形成過程中,確實從戲劇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東西,電影依靠戲劇邁出了第一步。然而當電影成長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之後,難道電影還要永遠依靠戲劇這條拐杖走路呢 [b] 不要忽視了電影的文學價值.「文學價值」 首先是指「作品的思想內容」 其次是「關於典型形像的塑造」 第三是「關於文學的表現手段」 第四是「節奏、氣氛、風格和樣式」[/b] 這些都是應由劇本所「提供」和「決定」、而由導演用電影手段來「體現」和「完成」的「文學價值」。 關於電影民族化問題的研究在60年代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發展,這一方面表現在對這一主張的具體和深入的闡述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對這一口號本身的反思上。電影的民族風格是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既表現在對社會生活的民族特色(人物的民族氣質、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民族風貌)把握上,也顯現在民族審美經驗、審美習慣的追求中。這不是對古典文學、 戲曲、 國畫的某些技法、程式的生吞活剝,而是按照電影藝術的特性吸收傳統美學的精神。 新時期電影理論的發展,一個共同的傾向是對傳統命題全面反思,開創了中國電影理論史上一個空前活躍的時代。 陳凱歌的<無極>也上映了.希望不要如同張藝謀一般讓觀眾覺得,錢花的不值.歐美電影:有人認為:歐美電影構思巧妙,獨具創意! 歐美演員的表演自然流暢,這同他們注重個性及熱情的性格分不開! 亞洲電影比較拘謹,被傳統思想所束縛,缺乏美感,缺乏真實性! 中國電影一味追求明星效應,凡是出了名的,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質量不能保證! 中國電影普遍藝術性不如歐洲電影,人家拍成藝術片,中國人就拍成色情片,差距顯而易見! 歐美電影深沉內斂,無處不在的人文主義精神;個性化的電影追求;節奏沉穩、順暢;敘事深沉細膩;充滿詩意的影像風格。 要比其他國家的電影做的要完善!不管是從鏡頭走位,背景的設計,背景音樂的演奏,演員的選擇,導演的創意及劇本的創作都是有其先進的技術的!這是時間的金錢堆出來的!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我們的電影要全面的趕上歐美電影是 需要很長時間和金錢的投入的! 某位奧斯卡最佳導演說過一句話:「中國電影的一百年和美國電影的一百年是有很大差距的。」 從小到大我們家的影碟幾乎全是歐美的,給我推薦電影的爸爸好像也沒提過我們自己的產品。 我覺得人家的特點就是能吸引觀眾,豪華如the lord of the ring,刺激如mr. and mrs. smith, 奇幻如harry potter,真誠如forrest gump,可愛如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純真如roman holiday,清淡如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深情如brokeback mountain……你會很願意花上一個下午來好好欣賞它們的,而且它們有能力來引起你的共鳴,還樂意反復地看(很多我們國家的電影是做不到這點的,即使是那些在柏林戛納威尼斯風光無限的電影)。
⑸ 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區別
一、特效不同:
1、中國的特效水平並不差,然而由於演員的片酬占據了大頭,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國的特效看起來什麼的出戲。
2、國外的電影資金有著合理的安排,特效一點也含糊,看起來就相當順暢。
二、劇本不同:
1、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
2、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而且,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
2、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⑹ 中國電影和美國大片的差距在哪
中國電影和美國大片的差距主要還是在於劇本的設計,電影製作技術等。還有一個差距則是中外文化的差異。美國文化其實更容易被全世界接受。
⑺ 你覺得中國電影跟美國電影的差距在哪
1、編劇。
中國電影的編劇水平確實不夠高,很少能編出那種神劇情的片子。很多片子基本上從開頭就能知道結尾要講什麼了,只不過中間加了一些日常的環節而已,實在是沒有什麼亮點。反觀美國電影,他們的編劇就要強上不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把整個人物刻畫的非常豐滿,這是需要下功夫才能有的造詣。
4、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的監管有些差強人意,存在著刷票房的現象,還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反觀美國電影在這方面就要好上不少,因為他們違法的代價非常之大,所以很少有人敢於伸手去觸碰法律。這就讓他們的電影市場是良性循環,比起我國的電影市場的環境強很多。
雖說有著如此之多的差距,但中國電影還是處於一個蒸蒸日上的勢頭,相信再過一些年,中國電影一定能夠迎頭趕上,徹底超越美國電影。
⑻ 中國電影和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區別,為什麼我感覺國產片超級難看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品,好與壞的區別,就是創作人本身的一種情懷,而國產電影恰恰就缺少對藝術前納的情懷。
好萊塢電影發展的比較早,也就是說起點比其他的地方要高。而且有大量的資金技術投入,一流的演員,一流的幕後工作人員,影片題材比較開放,所以種類比較多,發展的比較全面和有相當的深度。
(8)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知乎擴展閱讀:
區慧雹沒別是在多方面的,畢竟質量是和投入成正比的,中國電影和美國好萊塢大片大致區別如下
1、差距在產業發展不成熟。比如劇本這塊、好萊塢有專門甄選劇本的機構、第一步就是數頁數。一個劇本多少頁都有標准、超過多少頁的會被直接當掉、因為太長的劇本意味著片時也長、能把節奏把控好的導演卻不多。
然後再從這些頁數合格的劇本里邊去選好故事、好萊塢對於觀眾的心裡都有統計、哪些點觀眾喜歡、哪些點不喜歡肆襪。所謂的好的故事要具備這些點和因素。劇本定了才會去找導演、演員。
2、演員的質素參差不齊
國內有一點不好的是、錢先給了。大牌們錢一到手、就成大爺了。整個劇組得哄著供著。雖說很多明星人還是不錯的、比如梁朝偉、鞏俐等這些。再大牌也不會胡亂出幺蛾子。然而新晉的一些年輕一輩不行、沒吃過苦、媒體粉絲一捧就上天了。
3、想像力的制約
國產電影,大部分只是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停地反復的咀嚼,如《齊天大聖》、《封神榜》之類,國外電影構思天馬行空,善於創造,影視素材自然更受歡迎。
4、技術的差距
不說特效就是分鏡、剪輯、配樂、後期都跟好萊塢不是一個檔次的配樂不該配的地方瞎配,不大氣,後期糊弄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