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電影比賽球賽

俄羅斯電影比賽球賽

發布時間:2023-06-12 08:38:16

⑴ 俄羅斯足球電影叫什麼胖子教練

6月29日,由丹妮拉.科茲洛夫斯基導演並兼主演,由維倫·巴比切夫,伊琳娜·戈爾巴喬娃,弗拉基米爾·伊利因主演的俄羅斯足球題材電影《最後一球》將於奧斯卡各大院線上映。這是一部關於自我救贖的電影,主角俄羅斯國家隊隊長尤里在一次重要的點球中發生失誤導致球隊慘敗,而後他抑制不住憤怒並與球迷們發生沖突,聲名狼藉的離開了球隊,從此放縱自己,一蹶不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收到了一份來自偏遠小鎮菜鳥球隊「流星隊」的邀請,讓他去擔任教練一職,落魄球星與低迷球隊的碰撞,當他腳踏進這個簡陋的綠茵場時,故事就從這里展開了。

一場場短暫的球賽,賽場上瞬息萬變,射進球門可以收獲喜悅,沒有射中也無需氣餒。尤里作為一個明星選手,俄羅斯國家隊的隊長,一個成熟的球員在父親眼裡卻也只是一個孩子,電影中尤里和父親的對手戲使整個電影主題得到了升華,父親一櫥櫃的影碟記錄著尤里的每一場球賽,「抱抱我吧,爸爸」是尤里與世界為敵時轉身對爸爸說的唯一一句示弱,「繼續踢球吧」是病中的父親對尤里的最後的期望,在這一部中規中矩的體育題材電影中,細膩的感情表達,不但沒有使劇情顯得拖沓,反而讓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導演為俗套的故事增加了新的亮點,在電影的節奏方面把握的也很好,多一分顯得拖沓,少一分顯得遺憾。而「最後一球」即是對過去的訣別也是新的開始,即便是你曾經犯錯,但是人生的每次改變就意味著你擁有了一次重新出發的機會。抓住機會,踢出你的「最後一球」。白熾耀眼的燈光和揮舞的旗幟,球迷們的歡呼吶喊,球場上球員們奮力的奔跑,無一不讓人熱血沸騰。導演將場內與場外的情景相結合,兩種感動交叉揉合在一起,也讓觀眾感受了一把俄羅斯「直抒胸臆」的體育精神。

足球場上瞬息萬變。

2018最得人心的足球電影,逆風翻盤,都說是世界盃的縮影嗎

我不算是資深球迷,但在這個被世界盃刷屏的季節里,抵擋不住來自球迷的狂熱。最近的世界盃確實是太火了,作為一個80後的女漢子,我也堅持在看,因為我喜歡足球運動,每次看世界盃都是熱血沸騰,這次也不例外,最新上映的一部足球運動電影,不僅讓人熱血沸騰,還讓人流淚,這部電影正好就是東道主俄羅斯拍制的,不管電影的糟糕運鏡與劇作,我們一起站在運動的角度看電影!看完之後才發現是一部完美的勵志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6.作為世界盃獻禮片,既有戰斗民族的強硬熱血氣質,又兼顧人際溫情,尤里父子從間隙到和解,尤里的職業生涯從低谷到重回巔峰,賽場有輸有贏,人生的賽場亦如此,重要的不是眼前,是以坦然之心面對艱難困境,持之以恆方得始終。同時,借力足球引進中國一觸即發燃爆盛夏。一個墜落的球星遇到一個小鎮的三流球隊,因為熱愛和執著,才有了征服強者的雄心。既有體育片的勵志熱血,個人救贖自我治癒,又有俄羅斯民族自帶的戰斗屬性和詩性深沉,是充分學習好萊塢敘事,又不失民族魔性的俄羅斯電影,最後切爾西算是個大彩蛋,俄羅斯電影,真的已經走向很正確的方向了。

⑶ 有哪些關於足球的電影值得推薦給大家呢

關於足球的電影有很多,我現在介紹的這部《最後一球》就是最新的,俄羅斯專門為本屆世界盃拍的獻禮片。我看足球比賽,最喜歡的場景,不是球員進球了,而是比賽之後,隊員們或喜極而泣或黯然失落的情景。尤其是雙方隊員互相擁抱,敗者向勝者祝福,勝者安慰敗者,剛才的戰斗如雲煙散去,此刻只是疲憊的下班族。因為,比賽只是九十分鍾,但賽場之外還有漫長的人生。這次世界盃,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除了奉獻出精彩的進球外,還在之前拍攝了一部獻禮片《最後一球》。影片當然是與足球有關,但是它的核心不是展現綠茵場上的激烈對抗,而是講述一個球員如何在賽場外與自己的人生搏擊的故事。

⑷ 《絕殺慕尼黑》:賽場之外,蘇聯隊靠什麼擊敗了未嘗敗績的美國隊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對陣美國隊,此前的奧運賽場上,美國隊憑借著國內強大的籃球底蘊,只是派出他們的大學生聯隊就取得36年不敗的佳績。

不過,一切的輝煌,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遇到蘇聯隊就被終結了。

整場比賽可謂一波三折,蘇聯隊一直保持著領先,結尾美國隊反超了蘇聯隊一分,但在最後三秒又被蘇聯隊絕殺。

面對強大的美國隊,蘇聯隊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換來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勝利?

《絕殺慕尼黑》便是根據這場比賽改編的電影,2017年,它在俄羅斯本土上映後就獲得了俄羅斯歷史票房最佳的成績。

電影雖然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可藝術離不開渲染,在渲染之外,電影以最大程雀信度尊重了史實。

本文也將從比賽場上的故事和賽場之外的事實這兩方面來向大家展示,蘇聯隊憑什麼拿冠軍?

一.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家庭

原蘇聯隊的總教練戈梅爾斯基因政治原因被迫純歲閉下課,領隊謝爾蓋·巴什金找來了教練加蘭任。

加蘭任剛上任不久後就對著媒體發表了一番很狂的言論:「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

這引起了記者們的嘲笑,領隊謝爾蓋·巴什金也認為加蘭任腦子是不是壞掉了,美國隊可從未輸過,他憑什麼誇下海口,要知道牛皮被吹破的話,可是會連累到自己的!

加蘭任教練一上任,就重新制定了訓練規則,重新擬定了球員的名單,有不少球員沒能進入備戰奧運的名單中,但其中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別洛夫的中鋒被選中了。

他事後特地去感謝了加蘭任教練,教練只是笑著說:「你就像我兒子。」

這句「你就像我兒子」並不是一句空話。

在美國時,亞歷山大·別洛夫心臟病發,加蘭任教練拿出了他所有的錢來替他治病,而這些錢,本來是要給他兒子做手術的。

不止是對亞歷山大·別洛夫,加蘭任教練對每一個隊員都像對待自己的兒子那樣。

隊員薩坎傑利澤要回喬治亞去參加他妹妹的婚禮,他的理由無法讓人辯駁:「我只有一個妹妹,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而我終身都要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

加蘭任教練沒法說服他,於是就 帶著整支球隊前往喬治亞參加薩坎傑利澤妹妹的婚禮。

教練喝了大部分的酒,而隊員們面對啤酒只是小酌一口,因為明天還要參加訓練!

當時的蘇聯發生了很多文體名人出逃的現象,來自立陶宛的球員保勞斯卡斯有意趁著在國外時溜走。

加蘭任對保勞斯卡斯說:「如果你計劃好了什麼,你現在就該去做。」

加蘭任真正站在了球員的那一側替球員考慮問題,生命中什麼最重要?家!

隊里有一個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

當時的比賽總分一般在50分左右,謝爾蓋·別洛夫是場均能拿30分的男人。

明星之所以能成為明星,在於他背後大量默默無聞的付出。

剛贏了比賽,大家都在小酒館慶祝,謝爾蓋·別洛夫就開始在街道上練習了。

等所有隊員都回宿舍休息了,他一個人背著一個常人提都提不起來的種書包默默練習運球。

正是這股子拼搏勁,讓謝爾蓋·別洛夫成為了籃球明星,也讓他充滿了傲氣。

「不是所有的球隊全是像你這樣的球員。」加蘭任對他說。

「我想,是的,你運氣不錯。」謝爾蓋回應道。

今年NBA,擁有五個全明星的球隊金州勇士隊在總決賽相繼傷了杜蘭特、湯普森,剩下的隊員沒能挺住,輸了球,沒能衛冕達成三連冠。

全明星球員,也是會受傷的,包括謝爾蓋。

在一場比賽中,謝爾蓋的膝蓋受傷了,主教練加蘭任在沒有謝爾蓋的情況下通過各種調度最終贏做裂得了比賽,這也使得謝爾蓋開始打心底里敬佩起這個主教練。

當他得知主教練為了亞歷山大·別洛夫的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錢時,頗受感動。

在贏得了總決賽後,助教像往常一樣拿了一疊錢過來獎賞大家,是謝爾蓋帶頭把獎金貢獻出來給加蘭任教練治療兒子。

我就是看到這個場景開始眼眶濕潤的,主教練和球員之間,真正凝聚成了一個家。

在賽場之外,他們正是靠著這份愛,靠著彼此的信任,贏了美國隊。

二.故事之外的真實背景

電影之所以感動、好看,是因為它的渲染做得到位,不過真實和現實有些偏差,若用理性的視角來看,則會發現絕殺慕尼黑的背後,除了球員們的熱血拚搏,教練的無私奉獻,還充斥著大量的政治因素。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

這張鐵幕後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

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於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越來越強烈地為莫斯科所控制。」

——溫斯頓-丘吉爾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正式標志著冷戰的爆發。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美兩國之間的交鋒越來越激烈,70年代初,蘇聯出現了大批名人出逃的案子。

時任蘇聯國家隊助教練戈梅爾斯基成了重點被懷疑的對象,因為國家隊難免要出國比賽,所以要逃很容易,為了防止他逃跑,蘇聯索性讓他下課了。

冷戰時期的蘇聯雖然在一些領域很強大(比如航天領域),但在別的許多領域實際上是相當落後的,國內許多物資因為不進行對外貿易,變得十分稀缺、昂貴。

在電影中,難得出一趟國的國家隊小夥子,過海關時都帶著許多特色物品。

毛線、收音機、皮帶,堂堂國家隊,弄得像走私犯。

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膝蓋受傷,要向美國隊借止痛葯,隨隊醫生在德國慕尼黑時,私自購買了很多葯品。

隊醫除了搞點走私,還有別的活要做,那就是竊聽。

看小夥子們在國外有沒有想要逃跑的意圖。

是主教練加蘭任一手提拔了隊員亞歷山大·別洛夫。

但是這個小夥子在慕尼黑奧運會期間並沒有被檢查出患有心臟病,他在1972年比賽時還很健康,他在1976年才被檢查出心臟有問題,並於1978年去世,年僅26歲。

當時的蘇聯隊並沒有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那麼弱,他們的陣容不亞於全明星。

蘇聯得益於國域遼闊,擁有中歐、東歐各個國家的人才,所以早在1947年冷戰開始時,蘇聯隊已經是歐洲第一強隊。

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對話,隊長保勞斯卡斯對著謝爾蓋說:「當我打球時,整個立陶宛的街道都沒有人,他們希望讓他取代我?」

謝爾蓋說:「 事實上,當他打球時,整個白俄羅斯都要休假一天。 」

在1952年至1972年間的四屆奧運賽場上,蘇聯隊都未曾贏過美國隊,但他們的成績均為第二名,可謂是無冕之王。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的主教練加蘭任是一個極其懂得變通的老狐狸一樣的人物。

而年近七旬的美國隊主教練伊巴則真的只是老,他的戰術體系還停留在三四十年代沒有進攻時間限制的緩慢籃球。

但伊巴教練也有他的殺手鐧,在進行奧運集訓時,他極其強調球員的身體對抗。

電影中在這一塊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史實,許多蘇聯隊被肘擊、被打得流血的現象,均與實際相符。

比賽開打前,加蘭任教練在得知美國隊的陣容後,做出了臨場的調整,他派上了百米跑11.7秒的薩坎傑利澤。

以快制慢,就好似以柔克剛,蘇聯隊在一開場就獲得了領先5比0的夢幻開局。

除了「快」這個絕招,蘇聯隊的隊員還有極強的中投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場均能拿30分,這個男人後來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沒打NBA就進名人堂的國際球員。

靠著掩護和極強的中遠距離投射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幫助球隊取得了10分的領先優勢,這也是 美國隊第一次讓對手取得兩位數的領先優勢。

到了下半場,美國隊也玩起了他們的強項:對抗。

防守的時候撞一下,搶籃板的時候張開大肘打一下,在帶著各種小動作的身體對抗下,蘇聯隊隊員的體能逐漸不支,兩隊比分迫近,最後甚至因亞歷山大·別洛夫的失誤而反超一分。

就在最後的三秒鍾,發生了體育史上的重大懸案。

第一次 ,因為裁判沒反應到蘇聯隊已經暫停,因此進行了第一次的重新比賽,判給蘇聯隊三秒鍾。

這三秒內蘇聯隊沒能進球, 第二次 ,蘇聯隊再次要求重來,因為計時器上是從53秒到50秒,而不是3秒到0秒。

雖然我不懂這兩者有何差別,但前者顯然違背了程序正義。

於是,第二次再次判給蘇聯隊三秒鍾,正是第二次的三秒鍾,蘇聯隊完成了配合,由亞歷山大·別洛夫將功補過,完成了最後的絕殺。

賽場上的裁判最初是要判給美國隊贏的,但是蘇聯隊的領隊一直不服,朝著技術台大喊大叫。

就在這關鍵時刻,坐在看台上的一名名叫威廉·瓊斯的大佬走出來講話了,他先後兩次支持蘇聯代表隊的請求。

該大佬是FIBA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當時的FIBA主席,大佬一發話,裁判立馬支持大佬的建議,跟著大佬走就對了。

事後他回憶,他那樣做只是為了履行程序正義,他也沒想到蘇聯隊會在三秒內完成絕殺。

有意思的是,這位大佬是蘇聯代表隊成員尤里-奧澤羅夫的老朋友。

因為疑點太多,當天晚上,FIBA內部五名高管對最後的結果進行了投票,結果蘇聯隊以3:2勝出。

有意思的是,這三名支持蘇聯的投票者分別來自波蘭、匈牙利和古巴,都是蘇聯老大哥手下的小老弟。

賽後美國隊很不服氣,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甚至拒絕領銀牌,並且告訴後人也不要領,所以這塊銀牌至今仍孤獨地被遺留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里,無人認領。

因為 美國人認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主辦方給欺負了。

一枚籃球項目的奧運金牌,上面承載著運動員無數的汗水,我們可以看到謝爾蓋在大家都去睡覺時一個人默默練習,在大家都在慶祝時他默默練習,整支球隊在喬治亞參加隊員的婚禮不敢喝酒,抽空默默練習。

歷經千錘百煉,才可換來比賽場上的英姿颯爽。

教練、隊員之間的真摯情感,才換來球場上超強的凝聚力。

電影展現給我們一種靠著熱血和愛相混合便可以取得勝利的幻覺,作為一個小個體,這樣的幻覺是美好的。

可是,這場比賽可不是光只有籃球隊的幾個小夥子們在參加,賽場之外,還有影響力的滲透,綜合國力的角逐。

體育比賽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實力。

這是一場復雜的勝利,它可以成為激勵我們向上的振奮劑,也可以成為我們認識歷史的鏡子。

以上~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請允許我們,再次,隆重的向您推薦:《絕殺慕尼黑》」,鐵打江山

[2]:「不含劇透,分享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小故事」,安妮毛毛

⑸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體育電影,還原了1972年9月10號,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館,美國籃球隊和前蘇聯隊相遇,可以說實力相當的美國籃球隊和前蘇聯隊,打的扣人心弦。其結果是蘇聯隊最終戰勝。

感謝您的閱讀。

⑹ 有一部俄羅斯電影講的是炊事班長訓練足球運動員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呀

這部電影的名字是《一塊又一塊》(原名團慎:«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英文名:Going Vertical)。該電影於2017年上映,由俄羅斯導演安東·米格洛夫塌答敬執導,講述了1960年代蘇聯籃球隊在美國奧運會上的比賽,其中包括一個情節是炊事班長訓練足球運動員的情節。舉兆

⑺ 來自俄羅斯視角,美麗的體育競技,《絕殺慕尼黑》如何讓人刻骨銘心

這部電影涉及到奧運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勝利,這是一部來自俄羅斯視角的體育傳奇電影。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勵志電影的核心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帶領一幫不被看好的失敗者戰勝偏見和自我的冒險旅程,而這部面對爭議和偏見的體育電影做到了。尤其是最後3秒的高速升格慢鏡頭,十分精彩,確實非常戲劇化,但也完完全全是在規則當中,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美麗之處,一切看起來或已註定,一切也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場刻骨銘心又一言難盡的比賽。

很多人看簡介就知道結尾,但仍沒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動人心,到最後不止是拼技術和心理素質更是為報答教練救命/知遇之恩,“為祖國而戰”非但不矯情反而那麼自然動人,總體來說是一部很燃的影片,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都有很好的詮釋。最後的慕尼黑之戰,有幾個慢鏡頭,也狠狠抓住了觀影者緊張的情緒,就像是在影院觀看了一場充滿荷爾,蒙的現場精彩賽事,讓人刻骨銘心。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比賽球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電影刀鋒 瀏覽:19
心太軟電影插曲 瀏覽:314
迪士尼電影電腦壁紙高清圖片 瀏覽:835
張柏芝和趙本山合作電影有哪些 瀏覽:343
2016嘎納電影節中國女星圖 瀏覽:540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女主角 瀏覽:646
十大催淚的感人電影 瀏覽:311
戛納國際電影節所屬國家 瀏覽:882
觀看球幕電影哪個位置好 瀏覽:153
最佳拍檔2大顯神通電影 瀏覽:816
電影解說大全露臉 瀏覽:824
動畫片電影關於大聖 瀏覽:837
佛教之類電影有哪些 瀏覽:537
三個女人一起電影法國 瀏覽:396
51屆柏林電影節 瀏覽:634
用優酷下載日本電影半世界 瀏覽:164
博納影業都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80
關於哥哥和妹妹的日本電影 瀏覽:956
南豐縣橫店電影城今日影訊 瀏覽:584
寶貝電影票房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