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清新滿分的蘇聯電影,計劃經濟下的青春也能這么美
是不是有人會想,蘇聯人能有什麼青春,不就是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嗎?然鵝,最近看的這部蘇聯青春電影《我漫步在莫斯科》,清新可愛得不像話,優雅從容,沒有墮胎斗毆輟學,一個大寫的美。
每一幀都可以截圖當桌面了,構圖光線沒得說,演員們的顏值也很對得起觀眾。隨便跑個龍套的演員都美哭了……配樂輕快可愛,尤其是最後那首「我漫步在莫斯科」,晴天雨天都適合哼的小曲兒。先來三張圖隨意感受一下電影畫風。
電影的海報也很好看。
電影講述的故事非常清新,兩天,四個年輕人,一場婚禮。畫面很平和,似乎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和餘生並無差別。年輕的西伯利亞維修工瓦洛佳在莫斯科停留兩天,他在《青春》雜志上發表了小說,吸引了主編的注意,於是順路過來與主編見個面。
結果被狗咬了還沒地方住,幸好科里亞出現幫忙。
電車上,他結識了莫斯科本地人,18歲的地鐵工人科利亞。他總是自稱是個詩人,樂於助人,熱情開朗,笑起來透著點小狡頡。瓦洛佳的朋友薩沙來找科里亞,讓他幫忙把自己的入伍時間推遲一個月,好跟女朋友結婚。三人在商店買唱片的時候約女售貨員阿蓮娜參加薩沙和女友當晚舉行的婚禮,手續辦妥後,兩人因為種種誤會又要分手,薩沙一氣之下剃了光頭准備明天入伍,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最終兩人和好。
莫斯科地鐵里,阿蓮娜、科利亞和瓦洛佳分別了。阿蓮娜和科里亞依依惜別,電燈泡瓦洛佳在電梯上唱著小調,我漫步在莫斯科……
習慣了《荒野獵人》茹毛飲血重口味的人,看了劇情簡介會不會覺得寡淡?咦就這么結束了?居然沒有墮胎斗毆輟學?好像不太是戰斗民族的風格哦?可是,可愛的青春不就是這樣嗎?小小的情愫小小的友誼,無所事事似乎什麼都沒發生,依然停留在原點的兩天,一切都還沒有改變。
就像淡淡的校園民謠,眉目寡淡,天馬行空。有姑娘有兄弟,有還沒被污名化的詩和遠方。尚未匍匐在地用力生存,還能輕盈跳著,翹著彎彎的嘴角,耍著嘴皮唱一首 「我漫步在莫斯科」 。
電影中有很多幽默好玩的橋段,比如瓦洛佳家門口的咖啡館,咖啡館小哥用跳廣場舞的超高分貝放英語磁帶,學英語的痛苦樣子好像聽專八聽力哦……
還有路遇載歪果仁的計程車司機,因為語言不通沒法兒讓客人付錢,於是司機大叔把車停到路邊求助年輕人瓦洛佳和薩沙,英語狂爛的瓦洛佳強行攬下這樁事,最後還是稍通英語的薩沙和稍懂俄語的外國人把事情弄清楚了。那種跟外國人對話的樣子大家都懂的,各自懵懂。
電影中串聯起各人物的莫斯科小哥瓦洛佳,由後來拿了奧斯卡小金人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扮演。對就是拍了《蒙古精神》、《西伯利亞理發師》、《烈日灼人》等影片的那個。就不放他現在照片了,看了有點心疼(微笑臉
18歲的米哈爾科夫自帶莫斯科小青年氣質,非常可愛。熱情善良,很愛現,那種 「整天無所事事還沒長大」 的小男孩樣子,大寫加粗下劃線著 「青春」 兩個字,輕盈有靈氣,因此一角成名…… (此處省略對 18 歲小米的贊揚一萬字)
據說電影拍攝過程中,小米同學耍滑頭要求將片酬從一天8盧布提高到一天25盧布,導演達涅利亞也很滑頭地微笑表示,如果提高片酬,那就換個人來演。小米同學痛哭著表示那還是算了,並說坐地起價這一招不是他自己想的,是他大哥哥教他的……
《我漫步在莫斯科》的導演,喬治亞人格奧爾基·達涅利亞在蘇聯時期拍了好幾部經典電影,比如《秋天的馬拉松》、《米米諾》啥的。最受俄羅斯人好評的大概是《幸運先生》,據說其中 「講師」 這一經典形象非常討俄羅斯人尊敬喜愛。整部電影非常幽默可愛,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豆瓣上評分並不高。(b站可看)
- 八卦 -
國家電影委員會一開始評價這部電影是 「不好笑的喜劇」,導演於是提出了一個新名詞:「抒情喜劇」。這個梗後來被用到了《幸運先生》的台詞里,出現了一個「不抒情的喜劇」。
導演還說,劇中最小清新的場景之一,也就是那張著名的紅色海報上的場景:騎著自行車的小夥子和脫下高跟鞋姑娘在下大雨的莫斯科走(tiao)路(wu),前後一共換了三個姑娘拍,第一個姑娘第二天不知為什麼就沒來片場,第二個姑娘因為第二天有考試也沒來,到了第三個姑娘,終於拍出了這個美哭的小清新橋段。
- End -
電影說
莫斯科是座可愛的城市
每個把心打開的人來到這里
都將遇見真正的朋友們
② 一部俄羅斯應該是青春系列的電影 好像叫「初戀」5 6年前的 講的是一個男孩青春期暗
水仙女,急速行動 跳芭蕾舞的男孩 看看有沒有?
③ 電影推薦愛情
1、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導演:克勞德·比諾多
主演:蘇菲·瑪索、克勞德·布萊塞、布里吉特·佛西等主演,該片於1980年12月17日在法國上映。
簡介:該片講述了13歲的女孩微卡進入青春期後,總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空間和小秘密,父母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女兒要開始長大的故事。
短評:典型的法國電影,清新的法式浪漫更為懵懂的青春留下了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