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賭城風雲劇情深度解析

美國電影賭城風雲劇情深度解析

發布時間:2023-06-19 11:33:05

❶ 美劇賭城風雲推薦下謝謝哦

鏈接:https://pan..com/s/15kvx44jQGH1kn4aMVL7pdg

提取碼:ps2b

《賭城風雲》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莎朗·斯通、喬·佩西主演的犯罪電影,於1995年11月22日上映。

該片以賭城拉斯維加斯為背景,講述了賭場老千薩姆在經歷友情與愛情的背叛後,重新作出人生抉擇的故事。

薩姆·羅斯特恩是拉斯維加斯賭場中的老千,由於對各種賭術和賭場運營的精通,被賭城幕後的集團任命為賭場經理。精明干練的薩姆經營有方,深得集團的賞識和器重。薩姆不但賄賂各種政界要人以鞏固自己在拉斯維加斯的地位,還與黑社會成員尼基交往密切,在黑白兩道都發展順利後,薩姆的財富也滾滾而來。一天,薩姆在賭場里見到了性感迷人的女郎吉爾,他用大筆的金錢換來了與吉爾的婚姻,但不久薩姆就發現吉爾經常背著自己給以前的男友送錢。

❷ <<紐約黑幫>>電影故事背景和表達意旨是什麼

當我查了有關資料後,才發現,原來銀幕上那些故事基本上是歷史事實,可能除了三個主角的名字外,其他一切都是都是曾經在紐約發生過的,甚至三位主角的原型,可能也是真有其人。至少,片中阿姆斯特丹的父親,那位在片頭「犧牲」了的「死兔黨」領袖,在紐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那場在他的黨徒和「屠夫比爾」幫眾之間的血腥械鬥,也是紐約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流血沖突。

關於1846年那場流血事件暫且先按下不表,單談1863年夏天那場導致了曼哈頓地區死亡119人重傷306多人的全城暴動事件。如果這些數目對各位來說只能算是小CASE的話,那麼一個比較數據就能讓大家明白這一事件在紐約歷史上的地位。事實上,發生在1863年7月13至7月16日這四天的暴動所致的市民傷亡「記錄」,是直到最近的9.11事件才被「打破」的。

事情的起因,正如大家在片中看到而又不大明白的一樣,是由「徵兵」引起的,當然,這只是導火索,背後還有更為復雜的因素。歷史上這一事件被稱為「1863徵兵暴動」(Draft Riots of 1863)。簡而言之,就是徵兵制度的嚴重不公平:新徵兵命令規定,如果能出得起300美元,就能免於服役。要知道,300美元在當時恐怕相當於不止現在的3萬美元;因此這一政策等於給予了富裕和特權階層以兵役豁免權,而根本拿不出300美元的窮人們只好面臨到南北戰爭前線作炮灰的命運。其中黑人和愛爾蘭移民更慘,許多黑人被作為富人的頂替而參軍,大多數愛爾蘭青壯年男人剛到達紐約港,在發放居留證的同時,就被強制簽署了「自願服兵役」書,並立馬拋妻別子地被送去了前線!那年的7月13日星期一,長期積累的矛盾終於總爆發,被徵到兵的人們開始了暴動,沖擊一切公共機構,紐約街頭頓時四處火起……與此同時,城內的極端種族主義也開始抬頭,黑人成為首要人身攻擊目標,不少黑人被亂棍打死或弔死並被「點天燈」……最後只有調用陸軍步兵和海軍炮艦才以極端的手段將暴動鎮壓下去。

這,就是《紐約黑幫》後半段的故事背景,並且所有場景都在該片中被馬丁·斯科西斯以真實到殘酷的鏡頭所再現。為什麼老馬要表現這樣一個題材?記得當初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有一句畫龍點睛的台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美國,興起於廟街之上!(America was born on street!)」「廟街」是港片中的一個稱呼,大意是市井堂會堂口等。在沒看電影,甚至在看完電影還沒查資料之前,我對這句話是頗有點摸不著頭腦的。作為影片歷史背景的1846至1863期間,美國早已獨立,何來再次「出生」的可能?後來我才明白,原來老馬這里所用的「美國」一詞並不是指主權意義上的國家,而是指一個統一了的、具有現代民主特徵的現代美國,確切的說,是一個融許多民族、多思想和平共處的具備相對完善民主制度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在他看來,獨立戰爭之前的美國,盡管有成形的政治制度,因為並沒有得到貫徹實行,尤其是嚴重的不平等和缺乏社會寬容,還算不上是一個融合(united)了的國家。對老馬來說,1863年乃至整個南北戰爭結束之後開始的以社會融合為特徵的真正民主化時期,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老馬一點都不反美,恰恰相反,他對以「寬容」為基本要素的現代民主制度推崇倍至,在《紐約黑幫》中他要做的,就是將人們基於各種理由的相互仇恨乃至流血沖突以戲劇化的手法推至極致,從而發出天問一般的「這樣做究竟是否值得」以及引導人們思考「有沒有別的更好的解決矛盾沖突的辦法」。

如果我們清楚老馬以往影片的類型與風格特徵的話,就會明白為什麼老馬要對《紐約黑幫》傾注那麼大的心血。老馬以往的作品,無論是黑社會題材的《好傢伙》《賭城風雲》,(古/今)社會題材的《純真年代》《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恐怖角》等等,多是以社會不同層次,其中又以社會底層或非正常層次的人物為主人公,描繪、探索不同時代背景對個人生活、思想、行為的影響。有人稱老馬為「電影社會學家」,意指在他的電影中,總是以直觀冷靜的筆調揭示赤裸裸的社會真實。但在老馬以往的電影中,社會壓力下人性的張揚與扭曲是他關注的重點,論到對社會總體價值的批判,其實並不多。因此可以說,《紐約黑幫》是老馬第一次將整個社會歷史時代的全景作為電影的主角來對待,也是他第一次將其電影的主題從人性剖析轉向直接的社會剖析。
顯然,這樣做有很大的風險,也難怪老馬籌備這一電影實際上達30年之久。但是,即使他經過了這么長的構思與積淀,也經過電影拍攝過程當中的種種磨難,就電影本身而言,人們是很難把握老馬的真正意圖的。因為,整部電影實在是拍得比較凌亂。首先,關於阿姆斯特丹向「屠夫比爾」復仇這一故事本身,就有很多可爭議之處,許多地方難以自圓其說。且不說人物心理轉變的隨機性,單是講故事,老馬在一些地方就沒法給觀眾以完美的交代,如觀眾們可能比較迷糊,一向精明的比爾如何輕易地就讓阿姆斯特丹加入了他的幫派,更讓人不明白的是,看起來無甚建樹(實際上也根本沒做什麼)的阿姆斯特丹如何就讓比爾那麼器重?其次,即使這兩人的關系能被老馬解釋清楚,觀眾們要在電影中饒有興致地跟隨導演的意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是老馬太急於想表現那個時代的真實社會現實,整部影片中貫穿著大量的脫離人物的社會狀態描述,這一方面使得阿姆斯特丹和比爾這兩條線很難融合起來,另一方面更為整個故事的流暢性增添了麻煩。
其實老馬講故事的能力是不容懷疑的,他是完全有能力把這個故事講好的。即使在被評論家認為抄襲自己的《賭城風雲》中,老馬至少把幾個主要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理得清清楚楚,《紐約黑幫》就沒有這種機會了。除了丹尼爾·戴-劉易斯以外,迪卡普里奧和卡梅隆·迪雅茲性格非常模糊,也很單調。不能說他們不在狀態,而是導演對於人物形象之外的因素傾注了過多精力,限制了塑造飽滿人物的空間。丹尼爾·戴-劉易斯同志是個異數,居然把本來是導演手中一個反面臉譜的角色演繹得精彩絕倫,神采飛揚,似乎要突破銀幕向你邁著外八字走過來。你如果看過他在《我的左腳》《最後一個莫希幹人》《純真年代》等片中的表演,肯定很難想像得到眼前這個粗俗、狠毒、狂熱、陰險,同時又幽默、頑固、精明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就是他。那一舉手,一投足,說話走路的方式,乃至於自我的嘟噥和隨口吐痰,已經完完全全變成另外一個真實的人。盡管我事先就知道「屠夫比爾」是他演的,可至今仍然很難把「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名字和眼前這個可怕的壞蛋聯系起來。因為和以往的角色反差太大,劉易斯出神入化的表演如羚羊掛角,居然完全無跡可尋!要知道,盡管象傑克·尼科爾森、湯姆·漢克斯、羅素·克勞等演技大牌,我還是能從他們一系列角色中辨別出各自連貫的風格的。劉易斯這次完全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表演極限的演繹,是今年銀幕上最大的驚艷。

然而,劉易斯已臻化境的忘我表演並不能掩飾該電影本身的混亂,因為他的故事再精彩,還是和導演所要批判的社會現實沾不上邊。老馬的本意是要劉易斯與迪卡普里奧,一個代表思想與意識形態的仇恨,一個代表個人恩怨的仇恨,從他們的沖撞中,反射出和當時社會現實一致的「非民主、寬容」問題。可惜老馬太著急於將社會大背景直觀地拉進來,以至於兩方面都沒有表現很充分。要知道,阿姆斯特丹和比爾之間的沖突,更多的是個人,至多也不過是團體之間的,只不過湊巧發生在那個年代的背景中罷了,現在照樣也會發生。簡而言之,主角之間的矛盾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具有異質性,如果導演能側重其中一方面,然後再間接地指涉另一方面,相信效果會好很多。至少觀眾不會在最後質疑「死兔黨」與城市暴動之間的聯系。

可以說,《紐約黑幫》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導演力圖突破自己的野心之作,因此整個電影看下來,感覺有抑制不住的激情蘊涵在每一個畫面和場景之後。這一點也可從老馬「歌劇」情結的不同表現看出來,他以前的作品,百老匯歌劇般的壯麗與氣魄更多是內含在影片的敘事節奏中的,即整部電影看起來還是非常冷靜的;而在《紐約黑幫》中,也許是由於長期積累的激情一旦得到釋放,實在難以控制的原因,影片更多借鑒了歌劇的形式,而失去了基本應有的冷靜敘事能力。如果能將情節整合得更緊湊,並且有所側重而非全盤皆顧的重新平衡描繪重點,本片將成為大師又一革命性經典。

如果孤立地來看,影片中不少場景的確具有極強的沖擊力,歌劇獨有的氣蘊和張力,使得那些場景充滿動感和噴勃力,例如械鬥前雙方的對峙,「中國樓」內的多次集體事件,阿姆斯特丹行刺、失敗、被抓、受罰的過程等,無一不將老馬特有的凌厲鏡頭發揮得淋漓盡致,酣暢無比,給人以視覺和心靈的震撼。因此,總體看來,本片並不是完全失敗,而只是過分激動的導演在情節控制上稍微有些疏漏或偏頗。寫完這篇東東,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那麼喜愛該片。那些錯誤雖然不可原諒,但那是到老仍然能煥發出驚人激情的電影大師所犯的錯;作品可以批評,激情不可磨滅,並將永遠照亮電影的後行者們。

《紐約黑幫》,這是一部充滿了激情與能量的作品,無論你喜不喜歡它,都值得看第二遍。為了這難得的激情,我要向馬丁斯科西斯致以一個影迷所具有的最高敬意!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賭城風雲劇情深度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郭富城早期電影大全 瀏覽:676
有什麼好看的正能量電影2015 瀏覽:617
泰國電影唐 瀏覽:779
歐美電影里的拉丁舞片段 瀏覽:145
重慶上映電影院 瀏覽:103
上世紀引入的日本電影 瀏覽:473
香港電影主角叫釘子 瀏覽:871
毀滅戰士2015電影 瀏覽:504
西楚霸王之楚漢爭霸電影中的插曲是 瀏覽:139
明天會更好的泰國電影 瀏覽:522
韓國電影100部 瀏覽:801
穿成電影成了五個心狠手辣大反派的女兒 瀏覽:652
電腦什麼播放器在線材看電影好 瀏覽:958
黃斌導演的電影 瀏覽:520
法國電影無恥 瀏覽:267
關於電影票的台詞100句 瀏覽:552
公交車片段歐美電影 瀏覽:447
電影我是如何殺死我父親在線觀看 瀏覽:144
咸陽文投國際電影院今日影訊 瀏覽:477
電腦滑鼠可以移出屏幕的電影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