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和霸總的365天是真的嗎
365天的霸道總裁是真的。霸道總裁和我的三百六十五天是一部美國愛情電影,該電影是在美國的馬裡布拍攝地拍攝的,是真實拍攝的,其主要講述了女主瑪麗蘇和男主黑幫大佬的坎坷愛情故事,整部電影情節環環相扣,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⑵ 2021-03-04影評23
從開頭就是毫無疑問的童話:黑人(雖然演員本人是 混血了很多代的目測祖上是先從非洲運到中美洲再到北美,居然還有個猶太姓)住在白人中產階級社區,得了個瑪麗蘇至極的富貴病還能衣食無憂,僱傭白人當保姆,而且居然還能讀懂書。後面就怎麼無腦怎麼來,但估計騙騙小學生是沒冊宏如問題的。片名也很爛。《暗器》早就看評論說不錯的片子,結果還是個披頭散發的c6自製low感依舊的神劇。曾經的火爆少年成了陰沉中年。5分吧。
《一切的一切》6
方言太難懂了,盲猜是浙北或蘇北,原來是江西。處女座編導成這樣很了不起。詩情畫意又接地氣的取經畫面,自然清新又真實細膩的情節和人物。兩個小男孩尤其弟弟吊打國內一眾智障影帝,導演和小男孩都太厲害了。媽媽也平凡而偉大。
故事其實很SK,但是SK筆下一般是小霸王大戰正義聯盟,本片則是每個小朋友包括要挑戰的對象和配角小朋友其實都非常真實的可愛,紅頭繩簡直神來之筆。小女孩作為這類故事中的固有角色,角色本身和演技都比小男孩們差,但也沒有不少兒童片里女孩常有的矯揉造作,完成得也不錯。劇情還不僅有深度而且有廣度,雋永而美好,哀愁又充滿希望。
孩子的感情天真純粹而強烈,我讀過最懂孩子的作家還是SK、最近太忙都沒空寫每天近100頁讀完的《頭號書迷》和《閃靈》。前者另說,後者的話,丹尼爾.安東尼.特倫斯真是讓我從5歲愛到40歲的男人,說到底不是恐怖小說,而是兒童心理分析小說,論童年時心理陰影比如家庭暴力和成年後的酗酒給人留下的終身陰影。
其實走向和《寵物公墓》有點像:看似聰明犀利的父親卻容易被蠱惑從而釀成大錯,看似柔弱溫順的母親總能為母則剛、打不死的小強——但和SK包括《頭號書迷》里的安妮.威爾克斯和《日落之後》的《姜餅女州啟孩》里的男反派一樣,體力都是十項全能,致命創傷還能繼續砍人。可惜在《寵物公墓》里的瑞秋失敗了,溫妮則在迪克.哈洛蘭費勁千辛萬苦、跨越千山萬水的幫助下成功了——他對應於《寵物公墓》里的好劉易斯:導師、智者和守護者,但劉易斯也失敗了。應該是在大學宿舍用風行看的電影,依稀記得裡面的哈洛蘭也犧牲了。溫妮成功的重要原因還是丹妮。
看完立刻想再借到《長眠醫生》再讀一遍,不知不覺,那已經是整3年前的事了。《長眠醫生》一開頭就交代了溫妮和絕首迪克的死——溫妮好像和《亞特蘭蒂斯之心》里的莉薩一樣,也是40多歲就死了。也是從那次開始,我開始了一本本地借萬3SK除了《黑暗塔》和早就讀過的《四季怪談》、看完電影讀的《綠里》電子書外的所有SK作品。收尾是從昨晚開始的、開頭一個個人物出現又死亡的搞笑而混亂的《穹頂之下》。古今中外讀書萬卷,只有2個人是神在寫作:李白和SK。而魯迅和稍遜於他的尼古拉.果戈里,斯戴芬.茨威格,亞歷山大.仲馬,蘇軾等人是人在寫作的巔峰。
《蜻蜓少年》8
老套但無腦,內核還是好萊塢拍爛了的歐洲大陸風光片,但確實輕松搞笑。又一次,我遇到的每一次叫塞巴斯蒂安的都是帥哥而且是正面人物,本以為會反轉,就如所有叫珀西的都或多或少讓人討厭。女主捧哏很亮點,最亮點的戲就是馬戲團那場。以及從沒發現mk這么美眼睛這么大,而且和我近10年前看的剛出道的她真沒有兩樣還更美了。另外看了其餘人的資料,都保養得超好啊。
我的間諜前男友 7
文藝的少年友情片,一看契克就想到當年拔都西征時打到俄羅斯甚至中歐的蒙古少年,比如「漸丁軍」。查了下資料居然是純正的蒙古人。這樣的人物也很適合出現在sk筆下。結尾男主獨自回去,很像《亞特蘭蒂斯之心》里告別了泰德的鮑比,就連碧姬芭鐸也讓他毫無興趣,因為他已經變得太老了。也像《中斷的友誼》里獨守空房的雷內——一旦見識過太陽,就再也不會喜愛任何星星。色彩畫面太美了,男主應該是猶太人吧。這樣的風景在十年前本來就該屬於我的,我本來也可以有更好的。也許根本沒有契克,也許我們為什麼不做自己的契克。
契克 7
又臭又長地講了個無聊的故事,女主是聖母白蓮,全片只有男主被刻畫成反派。嘰嘰歪歪但毫無意義,當背景音看完內心毫無波動。比起階級這類在英國19-20世紀爛大街的故事主題,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和在福爾摩斯後幾篇越來越感覺深刻的英德一戰前風雨欲來的氛圍。hbc從那時就開始演離經叛道的,vr還是演正室賢妻,et當然是知書達理。其實這么多年英國電影就像大號的hk電影,演來演去都是那波人,當然因為全世界人還是想涌進去的前500年闊過,還是比香港強多了。
霍華德庄園 6
c6譯名是更好懂的《布丁武士》,畢竟不知道月代頭這種和修士頭、金錢鼠尾一樣智障發型的人大有人在。又是日式啰嗦老套弱智劇情,故事核還是YY版的單親媽媽再婚記。女主依舊記不住臉。更內核還是日本從古代的中華文明到近現代的西方「文明」之間的搖擺,和朝鮮一樣現在堅定地踢了教它們穿衣吃飯寫字說話的親爹轉而給乾爹當狗。在圖書館找萬曆援朝戰爭,只找到一本《1592決戰朝鮮》看了幾張尚可吧。
月代頭布丁 6
c6譯名《飛吧小鹿》畫風目測是98年左右。故事套故事的結構。簡單但溫馨,但放現在很難感動北美的十歲小朋友,得調到7歲以下。小女孩長得略奇怪,演技沒仔細看,不知現在還演戲不。
Blizzard 7
TS後從八九十年代到面癱越來越塵硝甚上的英雄人物不能偉光正言論,從我上小學時聽到就覺得是屁話——從1912到1978的英雄明明就是偉光正的,非要所謂「人性化」,於是我們看到八大紀律三項注意、軍民魚水情磨礪成長起來的將軍變成了土匪還美其名曰「還原真實」,這也正式吹響了敵特最猖狂的反攻沖鋒號,問題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前幾百年欠賬太多導致sb還是多,不少sb還被忽悠信了。於是黑社會都變得尊老愛幼俠肝義膽了。
就差那麼一點點,就差那麼一點點,要不是有他,我們現在可能已經完了——而現在的亡國不會是簡單的「神州陸沉」而是徹底的滅種。到那時,愛好和平、高尚優雅的昂撒朋友們將給我們拍照、拍電影,在奧斯卡、普利策、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對我們深表同情,然後哭著舉起最後一刀。但我們的猛男或偉人不是天降的,而是真正紮根在土地而且還是黃土地里成長起來的。今天看到和夏森奶奶的一個短短的動態圖,眼淚立刻落下,就和前幾天一看到烈士的消息一樣。本以為「時無英雄,而是豎子成名」,但我們中華民族還是一直、一直都有英雄的。
好在最近屬於我們的好消息好像越來越多了,前幾天的「史無前例」又是一記重擊,意味很明確,信號很明顯。楊嗣昌的至高謚號,弘光上台,百忙之中不也立刻給削了嗎?如果說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相信的東西,那就相信時間吧。很無奈甚至很悲慘,但在大多數時候都有用。
現在看本片,還是那個時代片子最大感受:所謂gk春風吹來後的各種「辭舊迎新」——抗美援朝的戰士成了下海經商「先富起來」的資本家,真是諷刺至極,也無疑是虛假至極,讓千千萬萬個張富清、柴振雲、唐章洪們情何以堪,不過直到18da之後、甚至直到去年10月,70年來他們怕是受夠了委屈,這也不算啥了。從「英雄」變成多少個在那個最不堪回首的時代中各色影視中不斷加深印象、不斷明著暗著批判一番跟不上時代的「老頑固」,再到這幾年終於慢慢被還原和歌頌「老英雄」
雖然從結構、情節到人物都很老套,但我相信當年確實有一位這樣的英烈,向他致敬!
《警官崔大慶》6
和帕丁頓熊恰好是一對對比:帕丁頓熊的所謂優雅有禮正是所謂西方人被粉飾出來的表象,本片里的兔子才是他們的真面目雖然依舊被極大地美化過。主線副線都很老套,女主還是我十年前就很討厭的rb,可能因為我看她出道不久的第一部片子里的綠茶小三形象實在太討厭了,雖然那片里的女主黛安克魯格同樣不是我喜歡的了類型。另外最大疑惑是為何不翻譯成約定俗成的彼得?
《比得兔》6
情節人物人物關系都爛俗到家+虛無縹緲的自我感動。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這同屬於天主教的僅次於猶太人的被歧視的所謂白人相愛相殺的玩意兒從十幾年前就看吐了,至今不僅更加了無新意而且越來越油膩老套。白瞎了一個本來能說很多東西的片名。好萊塢也就能靠看似講究的服化道畫面等玩意兒勉強撐著皮,入肉更無骨,不過當然還是比目前雖有好轉跡象的中國影視界好不少。
《布魯克林》5
劇情人物、人物關系無一不老套到家的幼兒園才會當真的陳年雞湯,說到底還是說外在是最重要的。對馬來西亞人尤其華人挺有好感,但馬氏中文還是有點接受不了,當然比起惡心的新加坡式語言強多了。胖女孩其實很可愛討喜,最終版就是綠茶風網紅臉了。最大的優點是在全世界包括中國電影不少都配英文插曲時,本片插曲和片尾不僅是中文而且是中國歌吧,應該不是特供?電子秤也是淘寶腔,好評。中國再這么發展30年,才東北亞到東南亞認祖歸宗的華人會越來越多。
《大大噠》6
《平衡人生》果然是電影節專屬風格,沉悶昏暗拖沓了80分鍾結尾才爆發,說到底也是個老套也沒意義的故事,邊玩手機邊當背景音,5分吧。
《少年與馬》極少見的奧地利片,也是兒童片常見的套路:為了某個動物和小夥伴踏上冒險之旅。自閉症天才的人生很一般,做的那些數學題不是任何一個同齡中國小孩都會的嗎,小男孩一張猶太臉,正如他的病症也是以猶太人命名。另外又是各種移民和諧相處的zzzq套路。從中亞到中歐都好吃馬肉,接受不了。我雖然沒去過雅虎國但確實覺得馬對絕大多數正常人類來說都是討喜的動物,在不愁吃的情況下還吃馬,這要是中國又得批判幾番了。勉強6分吧。
聽片名以為是伊桑霍克那系列的畫風和年代,沒想到居然還是上譯風。又臭又長地講了兩個神經病堪稱婊子配狗的老套虛無毫無意義的故事。因為後半段的父子煽情公路毫無意義,前半段的兄弟無聊公路也毫無意義。唯一亮點就是正值巔峰的nk。快進看完,早知道還不如看c9的唐朝皇陵呢。今晚來不及回看了,希望盡快重播。
德克薩斯的巴黎 5
已經忘了1的內容但記得很精彩,當時就評論了期待續集。2畫面依舊繽紛,但情節不管主線副線都明顯是拼湊的,只覺得散亂。人物也毫無慝特色平平無奇。但是這水平的如果是國產依舊會被吹上天坐擁幾十億票房。沒辦法差距實在太大了。《狗狗救地球》法國白左色彩很濃的老派畫風動畫片。劇情就低幼向來說尚可。神筆馬良那兒算亮點。給個6分吧。希臘電影《侍應生》拖沓地講了一個看似文藝迷幻實則毫無意義的故事,雖然畫面配樂都看得出考究,可惜就像在北京呆了幾個月後再看英國電影的卡特琳.文慕貝所寫:從根兒上就毫無存在意義。也就東南歐風景可以一看,8年前我本該飽覽的。勉強給個6分吧。
愛寵大機密2 7
為了看看有多爛快進看完,要是早看了評分就壓根不會看了。全方位無死角的老套低幼。美國政府就靠這種反智的東西控制國內外加國外,兵不血刃效果超好。反觀我們超192幾年就開始不遺餘力地掃盲,98%的文盲率硬是掃得差不多了,然後認字的不少都以為自己是「公知」了。
新神奇四俠 4
故事和人物非常老套:離經叛道、暗藏傷心往事的怪人壞人被古靈精怪的小孩治癒。但畫面還是足夠絢爛斑斕。最終說到底,這是一個傳教片。動畫尤其低幼向動畫這塊,畫面中國離人家10年,故事包括人物落後20年,最重要的是價值目前看來遙遙無期不止30年,因為現實生活里我們確實沒有任何確定更別說高級的價值觀。恰恰是在40年前乃至50/60年前我們不僅有,而且還在最高端。有了價值觀,故事和畫面自然更有了。至於30年前只是那時候最後的余暉了。
綠毛怪格林奇 7
看得出敘事方式在盡可能地打破傳統標新立異,也確實不死板老套,但對於此人物和演員興趣都不大,不過比起演數年後讓他出名、我從14歲就開始膜拜的那個sh,這個sh演得還不那麼令人討厭。雀斑的那部是全景式傳記,更真實;這部則是片段式,全是美化。還是更喜歡前一個。至於sh厲害是厲害,但因為他的病情被神化太多了。這種片子還有猶太人賣慘的zzzq也是夠了。
霍金的故事 7
優點是一反97後洋人和它們的一切在香港全成了天使,缺點一是回歸近30年後還把兩個幾乎十惡不赦的惡人而且還是黑社會塑造成俠肝義膽有勇有謀的幾乎民族英雄。也對,面帶豬像心頭雪亮說的就是王晶這類,黑幫說了算是花樣百出地用電影舔黑幫,zf說了算是用黑幫電影來舔zf、都是生意,賺錢嘛不寒顫。拍本片時他一定說的是:大陸佬人傻錢多,就好這口,我就讓他們好。這和豬鞭編劇的一系列從根兒就歪了的所謂「歷史」電視劇不同的是,這是為了「正」而歪,同樣對於佔全球全國都絕大多數的沒腦子文盲來說更是毒葯,還是在毀壞我們的文明。但從技術來說本片還能看到最後的曾經完備成熟的hk電影工業的余暉,從技術角度領先近20年一眾越來越爛的港片許多。30年過去,hk還是同樣的人在演同樣的故事和角色,只有退步毫無進步。劉太干癟瘦小,他其實和王晶完全是一類人、一類生存方式。雖說甄同樣很矮小但氣場還是足不少。幸運的是,這幾年好像沒看到有hk片同樣走這乍看很爽實際貽害無窮的故事路線。不知是不是因為有人終於意識到了什麼。不幸中的萬幸吧。《追龍》7
片名很sk風格,但sk的此類故事一般都是暗黑甚至血腥風,本片從整體色調到卡車色調就可看出的是浪漫輕快青春風。美國電影最厲害的一點還有把本該理論上多醜多殘酷的東西全部都塑造得外形越看越萌,內在越看越感人。依依惜別差點看哭。兩位男女主渾身上下都寫著「年輕真好」,很般配很有活力也很美國。女主也可以演《手機》里的艾麗絲。sk寫了無數個小孩,小女孩幾乎都一樣:聰明漂亮勇敢獨立就對了。小男孩什麼托比托德布萊恩約翰喬治布萊澤彼得艾迪本個個都不一樣,就像很多老人雖然都勇敢睿智倔強但也每個都不一樣,比如《手機》里的丹尼爾和查爾斯,還有打醬油的兩個龍套背包客。即使強如他和勞倫斯.布洛克,寫男人的能力也遠遠遠遠強於寫女人的。
《怪獸卡車》8
c6譯名小馬王,沒想到70多分鍾的電影成了我見過所有美國電影里真正表達自由的唯二,前一個是肖申克的救贖,那種自由更廣義,本片里的就民族意義是唯一,小馬其實雖被幾千萬被像畜生一樣虐殺的原住民的化身,美中不足就是結尾依舊讓侵略者因仁慈而放過小馬和夥伴,還與小馬相視一笑惺惺相惜,估計也是因美國國情而被迫和諧吧。小馬放走其它馬的時候想起《大鬧天宮》里美猴王相似的一幕,這也是我看過無數美國電影里相對在境界上接近於美猴王這一形象的唯一一個,當然復雜豐滿程度遠遠不及。畫風大氣優美,畫龍點睛的當然是在高中無數個深夜邊學習數學邊聽的mp3里的Bryan Adams歌手,尤其最有名的here i am是從天下足球的保羅馬爾蒂尼特輯而來,和我曼聯球迷、如今211輔導員的小夥伴聽得最熟。學所有文科的時候不怎麼需要聽mp3,因為那本身就是毫無壓力的享受。如果在中國動畫最鼎盛時期,也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方式把徐悲鴻的馬拍一部如此的動畫,該多好。
小馬王 9
以為是科洛弗檔案還認真看了一段直到章子怡出現,雖然不至於像景甜一樣完全是硬擠進猴群的豬,毫無存在的意義;章至少是在跑龍套雖然角色本身依舊尷尬而且全程中文更是頭一次見到的智障操作。點子還是有可取之處,可惜被亂七八糟地糟蹋了。《愛情來得不及時》終於看到11月錯過的這部塞爾維亞電影了,其實是挺老套的言情片,但畫風還算古典內斂。加上個人情節,7分吧。
《科洛弗悖論》6
⑶ 情節狗血瑪麗蘇的電影《暮光之城》當年為什麼那麼火
在九年前,沒有瑪麗蘇這一次詞,這部電影受歡迎的原因還是開創了人鬼戀的新套路,原來吸血鬼也可以這么帥!!!
⑷ 如何評價電影《五十度灰》
俗話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五十度灰》三部曲雖坐擁「超越《哈利.波特》系列銷量」的傲然戰績,但在書評界本身便是一個在文筆上飽受詬病的苦命兒。出生便已輸在了起跑線上,而電影作為其改編產物,在質量上能夠大幅度超越原著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盡管導演薩姆·泰勒-約翰遜使出渾身解數,充分運用了扎實鏡頭功底,並嘗試著在電影與原著劃開界限,卻無奈受於原著過於「瑪麗蘇」情節的桎梏,讓《五十度灰》徹底淪為一部笑點與嘈點雙飛的啞彈。
全片最值得贊賞的地方在於畫面與配樂。具備大量時尚元素的愛情片,是本片給觀眾最直觀的印象。俊男美女搭配,各類名牌服飾,大量的特寫鏡頭,柔和唯美的打光,不僅塑造出MV的畫面質感,並且散發著極強的時尚范,充分彰顯導演在畫面上的極致功力。每一首插曲更是恰到好處地渲染出浪漫氣氛,全片下來便像是在享受一場豪華級別的勁歌演唱會。坦白地說,《五十度灰》在畫面與音樂上的表現,遠比本身劇情及角色塑造要出彩得多。
作為一部瑪麗蘇小說改編作品,根植於現實背景卻架空邏輯,是其典型的詬病之一。女主角在這類作品中往往姿色平庸不食人間煙火,卻總是和風流倜儻瀟灑英俊的多位男士有著理不清理還亂的關系。霸道總裁與女大學生一見鍾情,無數次巧合相遇,各種特寫花痴鏡頭,雙方一拍即合發生關系,霸道總裁不僅性慾旺盛想上就上而且控制欲極強,各種任性撒錢滿足女生心願,本身便很天真很夢幻。這種架空現實的台詞與情境,放在瑪麗蘇小說中或是家常便飯;但這種不經處理的文字轉換為畫面的直截過程始終是存在弊端的,電影中的人物由此缺乏了最基本的動機,行為甚至根本不符合邏輯。沒有及時處理好劇作與小說的平衡,不僅導致電影缺乏了最基本的真實感,而且平添了一絲荒誕氣息,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不符時宜的笑點。
人物塑造乏力,角色平面也是本片不盡人意之處所在,卻也可以同樣看作原著中「瑪麗蘇第一人稱「描述的桎梏:瑪麗蘇的本質就是作者本人在一場「美夢」中的自我替身,若將帶有強烈主觀感覺與自我意識的「我」作為主體進入故事本身,就很難寫出「我」這個角色全方位的個性,尤其是缺點的塑造;而這樣的角色也往往容易淪為徹底的自娛自樂的產物。原著中對於總裁內心暗黑化個性的形成,以及這段虐戀的奇葩關系,放在電影中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只可惜全片大部分時間都像在做無用功的無病呻吟,雖花費部分筆墨通過台詞詮釋總裁暗黑化內心的糾結與痛楚,但這都甚至還不如結尾處女主Anastasia一聲象徵覺悟的嘶吼所表達的憤慨、無奈、痛心來得直接有力得多。
大眾翹首以盼的SM(性虐)戲份,看似最為誘人的看點,實則是全片最疲軟的部分。《五十度灰》的案例再次證明,拍攝性愛戲也需要極硬的導演功底。無法拍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那種女神望眼欲穿的唯美,也無法像《色戒》一般通過人物心境發展而推動性愛的更深層次,《五十度灰》的性愛戲依舊停留在最為廉價的MV水準。蜻蜓點水的性愛鏡頭再搭配一首挑動情緒諸如Crazy In Love的勁曲,是全片雷打不動的標准配置。這類 「MV勁曲模式」,雖然渲染氣氛上很給力,卻略顯膩味,大幅度地削弱了觀眾在觀看性愛戲時的代入感。其實全片更尷尬的一點在於,後半段節奏也正是因為大量SM戲份的輪番上陣而顯得徹底失控,劇情開始停滯而變得尤為空洞平淡,無法在後半段形成一個有力的高潮,直讓觀眾睡眼惺忪。
反觀來看,其實這樣的作品很沒有營養。因為它所存在的意義僅僅只是為了滿足特定消費群體的需求,質量優劣無法決定其商業前景。影片也因此不需要過於精煉的劇作、扣人心弦的故事來探討深刻主題,甚至也不需要演技過硬的演員。男女主演在全片僅僅只是作為「擺設」:演員只要顏值過關,既能顯露身材、又能賣得了花痴,換做誰來演都是一樣的。這一帳顯然環球算得比誰都要精明:約4000萬的製片成本,在保證受眾群體穩定的同時,全片包括男女主角一律啟用名不見經傳的演員:男主是前CK男模Jamie Dornan, 在電視圈充當「便當專業戶」;女主則是多年在好萊塢三四線滾打摸爬多年的Dakota Johnson ;導演薩姆·泰勒-約翰遜的履歷表上甚至只有一部長片《無處的男孩》。不需大咖紅人,只需經濟實惠,具備升值潛力,能夠滿足粉絲需求就行,《五十度灰》堪稱又一個典型的成功商業運作案例。
《五十度灰》本身質量不見得有多優秀,若按照電影劇作的標准來評判,這部電影的表現是災難性級別的;但作為一部充分滿足女性幻想的瑪麗蘇電影,無法否認的是這類題材對當代女性觀眾的針對性意義。在大量超級英雄電影橫空出世滿足男性荷爾蒙的時代,女性觀眾也一樣在放聲吶喊滿足自身需求的商品——「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夢想不過是其需求之一。同屬同一門派的《暮光之城》、《小時代》的橫空出世及其伴隨的票房轟動,都不過再次證明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世界范圍的女性觀眾正在崛起,電影出品鏈依舊在某塊領域上依舊存在空白。如同其前輩《暮光之城》,及今後前赴後繼必然出現的同類作品一樣,《五十度灰》不過只是這個「女性觀眾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時代的過客,影迷大可不必擺出「強烈抵制之姿」彰顯自己在電影上的高尚品味。
雖在商業上大獲成功(截至到目前全球票房已達到3億美元以上),反倒是這次《五十度灰》用糟糕的質量把其超人氣的性愛噱頭給消耗殆盡的現狀令人堪憂。嗯,這一部《五十度灰》的情節空洞尚能運用大量勁歌堆砌填補,戛然而止的結尾更是令人不明所以,甚至讓人實在無法想像三部曲的後續劇情又會如何糟糕地發展。而明年的《五十度束縛》、後年的《五十度自由》,在前作噱頭與口碑消費殆盡的前提下,又能獲得如何的市場反響?不妨讓我們來期待一下。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 影片中最唯美的一段,發生在Anastasia與Christian首次在直升機上約會的情節。大調度的夜景俯拍特寫,與Ellie Goulding空靈嗓音演繹的Love Me Like You Do相得益彰,荷爾蒙霎那間在西雅圖上空發酵蔓延,如此的富有夢幻氣息。
↑ 後半段的性愛戲份頗有泛濫之嫌,情節由此顯得蒼白乏力,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的罪名。
↑霸道總裁由顏值爆棚的前CK男模Jamie Dornan演繹。女性觀眾看著大銀幕花痴就行,至於演技及角色深度這回事兒,就不要苛求了。
↑ 女大學生Anastasia由女星 Dakota Johnson主演。受於角色塑造的詬病,她給觀眾的感覺更像是一位「被腹黑總裁精心誘奸的懵懂少女」。
最大疑問:
1) 這部電影就如此不受待見?
國外權威影評網站爛番茄 25%新鮮度,IMDB上更是只有可憐的4.1 分。
筆者表示,這TMD根本不是新一代《色戒》,而是新一代《暮光之城》與《小時代》!
2) 這部電影XXOO的情節看得爽嗎?
對一個非SM愛好者來說,當然不爽,因為你無法產生代入感。片中的性愛戲基本停留在淺嘗即止的標准,每逢性愛戲便開啟「MV勁曲模式」,雖渲染氣氛上很給力,卻無奈大幅度削弱了觀眾的代入感,令人感到膩味。而且男女主角的身材,真的不是一般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