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飛機艙在空中解體了是什麼電影
美國電影,《九霄驚魂》英文名稱《Paradise 243 Miracle Landing》
主要內容就是:1988年美國阿嘍哈航空公司的一架B737-200型客機剛起飛就發現飛機頂部有一個洞,然後在機組人員的努力下迫降成功。是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
我有這個電影的電視翻錄版原音視頻,需要給我發消息!或者在視頻網上查,我國有些視頻網上有法語配音的前半集但缺少後半集。
2.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說中國空間站越飛越低了,最後居然墜毀在美國的領土上,如果現實中真有這種情況的話
空間站並不會突然墜毀:
空間站所處環境是失重狀態,並配合燃料助推,因此能夠在太空中長期保持。
空間站繞行軌道時的向心加速度由重力加速度提供,因此圓周運動的太空船所受合力提供了太空船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而每個時間點的瞬時加速度,都將指向地球中心。在外太空,空間站受到地心引力,都以同樣的速度繞地球運動,所以在太空中會呈現失重狀態。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空間站特點:
空間站特點是體積比較大、結構復雜,在軌道飛行時間較長,有多種功能,能開展的太空科研項目也多而廣。
空間站的特點之一是經濟性。例如,所有的空間站都不具有返回地面的功能而是在太空接納航天員進行實驗,可以使載人飛船成為只運送航天員的工具,從而簡化了空間站的結構,既能降低其工程設計難度,又可減少航天費用。
另外,空間站在運行時可載人,也可不載人,只要航天員啟動並調試後它可照常進行工作,定時檢查,到時就能取得成果。這樣能縮短航天員在太空的時間,減少許多消費,當空間站發生故障時可以在太空中維修、換件,延長航天器的壽命。
增加使用期也能減少航天費用。因為空間站能長期的飛行,故保證了太空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深入性,這對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質量有重要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心引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空間站
3.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有關空難的電影
2002年7月3日,卡羅耶夫在飛機失事現場悲泣。他親自在那裡尋找妻兒的屍體。
卡羅耶夫和兒子、女兒的生活照。這些記載往日歡樂的物件,更讓卡羅耶夫睹物思人。
卡羅耶夫妻兒的墓碑。飛機失事後,卡羅耶夫離群索居,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這里思念親人。
2002年7月1日,德國上空發生一起離奇空難——兩架飛機在萬米高空相撞,導致機毀人亡,死者中包括了52名俄羅斯兒童。兩年後,此空難引發了一場復仇悲劇:一名在空難中失去妻子和兩個孩子的俄羅斯建築師千里復仇,追殺了對該空難負有責任的蘇黎士導航控制中心的主任。今年10月26日,俄羅斯建築師被判入獄8年。
2002年7月1日晚21:35,俄羅斯巴什基爾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和敦豪國際快運公司(DHL)的一架波音-757貨機在德國南部於伯林根上空猛烈相撞,飛機墜毀在康士坦茨湖附近。機上71人全部遇難,其中包括52名俄羅斯兒童,他們很多年齡低於18歲。這些兒童乘飛機前往巴塞羅那參加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
多種因素導致空難無法避免
當時,圖-154客機是從莫斯科飛往巴塞羅那途中,波音757則從義大利的貝加莫出發,飛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兩架飛機發生碰撞時所處的高度是3.6萬米,雖然出事地點是在德國,但卻是在瑞士蘇黎世導航控制中心的管轄范圍內。據德國聯邦航空事故調查局的調查,這起空難原因是由於俄羅斯圖-154客機飛行員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指令造成的。蘇黎世機場導航中心有兩個工作平台,也有兩個導航員值班,但卻只有一個人在工作,另一人在休息。當惟一值班的空管員彼得·尼爾遜發現險情時,已經剩下太少時間。在兩機相撞前不到一分鍾時,尼爾遜才和圖-154的飛行員取得聯系,並指示他下降1000英尺。但這時,兩架飛機上的撞機預警系統都工作正常並且保持著相互聯絡。圖-154客機上的預警系統卻提醒飛行員讓飛機爬升。最後圖-154飛機按照空管員的指示降低飛行高度,而同一時間波音757貨機的飛機師已經按照撞機預警系統的提示下降,於是發生兩機相撞的悲劇。這也可以說是一起玩忽職守造成的惡性空難。
事發時只有尼爾遜在值班,一個人盯著兩個工作平台,無疑他是顧不過來。直到空難發生前一分鍾,他才發現險情。尼爾遜對此的解釋是,當時他注意到另一個屏幕上顯示了一起可能發生碰撞的險情,他花了幾分鍾去解決。但這對於圖-154和波音757來說,同樣也是極其寶貴的幾分鍾。如果他早一點命令飛機下降,那飛機上的撞機預警系統也不會發出警告,干擾了飛機師的行動,那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此外,蘇黎世導航控制中心另外還有一套防止空難的預警系統,但當晚因為要維修而關閉了。德國西南部卡爾斯魯厄機場導航中心曾在撞機前2分鍾發現險情,並試圖通過電話提醒蘇黎世機場的同行。但據稱,蘇黎世機場導航中心的4條電話線當晚有3條因維修而關閉,剩下的唯一一條電話線碰巧還占線。
尼爾遜還說,他意識到自己的工作超出負荷,曾打電話要求加派人手。但也因為電話線路太過繁忙而聯絡不到。而且因為線路的繁忙,也導致圖-154的飛機師不能及時得到尼爾遜的指引,因為當時尼爾遜正和DNL的貨機進行對話。這樣最後尼爾遜和圖-154聯繫上時已遲了23秒。不要小看這23秒,它足以避免空難的發生。正是所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空難發生後,尼爾遜被暫停職務。兩周後,他委託其律師發表書面聲明,表示願意承擔這場空難的責任。但他辯解說,悲劇是人的操作、電腦、導航和傳輸器材以及有關規章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他本人與其中的若干失誤有牽連。他承認,作為導航員,未能避免事故的發生,自然要承擔責任,而且這次事故的受害者大多數是兒童,他感到特別痛苦。
有人說,不管有多少因素,其實這起悲劇還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在這起空難發生前一年,在日本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例子。那次兩架飛機也是在相同的軌道上,飛機師也得到了相反的指示——空管員和撞機預警系統的命令完全相反。幸運的是,兩架飛機的飛機師最後都決定遵從撞機預警系統的指引,避過一劫。當時兩架飛機距離只有100米遠。
時間磨不掉喪妻兒之痛
尤里·卡羅耶夫是維達利·卡羅耶夫的兄弟。尤里說,他所知道的卡羅耶夫只是個傷透了心的男人。在2002年7月的飛機失事中,卡羅耶夫失去了妻子斯維特拉娜、10歲的兒子康斯坦丁和4歲的女兒黛安娜。此後,他一直沒有刮鬍須,以表達對親人的哀悼,並一直呆在故鄉、俄北奧塞梯的符拉迪克奧克茲,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妻兒的墓前回憶前塵往事。尤里說:「很多時候都是在墓地里找到維達利,即使是在凌晨兩點,他還在那裡傷心地哭泣。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很痛苦,他的時間就鎖定在失事那天了。」
2004年2月27日,這名傷心欲絕的男子在瑞士被捕。警方指48歲的卡羅耶夫在24日殘忍地刺死了一名叫彼得·尼爾遜空管員。尼爾遜對2002年的飛機失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瑞士警方稱,這是一起罕見的案子——嫌疑人帶著復仇的心態,經過長達兩年的深思熟慮,終於實施報復。很明顯,他覺得自己再沒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調查人員指,事發前一個星期,卡羅耶夫打電話給瑞士旅遊公司,要求他們替他訂一間靠近蘇黎世機場的客房。2月21日,卡羅耶夫從俄羅斯飛抵蘇黎世,在可羅特(蘇黎世國際機場所在)郊區的迎客酒店進行登記。但是,最後卡羅耶夫入住的卻是另一間更郊區的酒店,警方稱可能是因為那裡離尼爾遜的家更近。尼爾遜夫婦和3個孩子住在一起。
根據酒店的服務人員說,在卡羅耶夫入住的頭兩天里,他表現得非常不引人注目。酒店的經理西蒙那說:「他很安靜,就算他在大廳里,也很難注意到他。他總是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呆在房間里。他的英語說得不好,替他辦理房間登記的服務員不得不把話說得很慢很慢。」
兩年後20刀刺死「仇人」
西蒙那還說:「星期二(24日)那天,卡羅耶夫一個人吃早餐,之後很認真地看了我們提供的旅遊小冊子。我們以為他要到別的地方去了。」那天下午,卡羅耶夫的確離開了酒店,但卻不是去參觀,而是去了尼爾遜的家。據報道,空難發生後,卡羅耶夫通過瑞士一家私人偵探社獲得了尼爾遜的家庭住址。卡羅耶夫從酒店步行到那裡大約需要半個小時。尼爾遜的一個鄰居碰到了卡羅耶夫,她問他想找誰。卡羅耶夫把手上寫有尼爾遜名字的紙條拿給她看。這名好心的鄰居把尼爾遜的房子指給他看。但奇怪的是,卡羅耶夫並沒有走上前去敲門,而是在花園前的凳子旁坐了下來。
尼爾遜從1995年開始居住在瑞士,當時他剛剛從日內瓦旅行回來。他的妻子到機場接他回來。尼爾遜在屋裡看到卡羅耶夫坐在花園旁,他走出來,問卡羅耶夫想找誰。調查人員指,當時尼爾遜的3個孩子也來到花園,他的妻子則大聲地叫他們進屋裡來,同時,她聽到了「某種尖叫」。
她從屋裡跑出來,看到丈夫已躺在了血泊里。之前她還看到尼爾遜和這名陌生的訪客短暫地交談了一會,但聽不到他們說什麼。當她跑到時,只聽到兇手在說:「該死的德國人。」
尼爾遜的妻子看著兇手跑走。當警察趕到時已是傍晚6點17分,一切都為時已晚,尼爾遜身上多處中刀,因失血過多死亡。據法醫事後鑒定,卡羅耶夫總共捅了尼爾遜20刀。
兇殺案的消息一經傳出,震驚了整個蘇黎世機場導航中心。次日,有7個導航員由於「受到驚嚇」和對自身安全的擔心不能正常工作。蘇黎世機場導航中心為維持工作不得不請來一批心理醫生,並減少40%的飛機通航量以保證空中飛行安全,直至26日警方對外宣布殺人嫌犯已被抓獲,該中心的工作才得以恢復正常。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
對警察來說,抓捕的過程並不困難,他們有很多線索。目擊者稱兇手是個身材魁梧的男人,留著長長的鬍子,黑色頭發,大約40多至50歲,看起來像東歐或俄羅斯的人。很快,警方在現場不遠處找到了凶器——一把22厘米長的折疊刀,刀身有14厘米長。不久,警方就把目標鎖定:主要的嫌疑人是2003年在德國南部於伯林根舉行的飛機失事一周年紀念活動中表現「怪異的」男人。他曾恐嚇瑞士蘇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官員,他還稱尼爾遜是「渣滓」。
卡羅耶夫在酒店裡被捕,看起來還處於震驚當中。報道指他自從妻兒離世後,他就有點精神失常,尤其在他作為第一個遇難者家屬到達失事現場後。他在那裡親自尋找親人的屍體。卡羅耶夫被捕後聲稱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了。他被帶到精神病院接受精神狀態檢查,看是否適合出庭。
尤里對調查人員說,在悲劇發生前的幾個月,卡羅耶夫開始慢慢地遠離家人,但他的姐妹們仍給他提供生活費,整個家族依然很關心他,高加索人傳統的家庭觀念非常強。尤里說:「當時他的狀況很讓人擔心。試想你一下子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和孩子。在出事前的一個星期,他不見了,也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切。」
在飛機失事前兩年,卡羅耶夫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找到一份當建築師的工作。2002年6月,他的合同到期,打算延長合約,於是叫妻子帶上兩個孩子飛往西班牙共度一個月的假期。但當卡羅耶夫在巴塞羅那機場等著妻兒到來時,卻等來一個讓他心碎的消息。萬米高空的相撞,讓他們從此陰陽兩隔。
這起報復行動,無疑讓仍遭受失去親人痛苦的遇難者親朋感到無比震驚。他們一直在為索賠而努力。代表這些受害家庭的律師尤里亞·費多托瓦說:「我們很清楚了解卡羅耶夫心裡的創傷,但也為這起謀殺感到震驚。」尤里亞本人15歲的女兒也在當時的飛機失事中喪生。
空管中心做法令家屬不滿
尤里的妻子瑪格麗塔在謀殺案發生後接受俄羅斯當地報紙采訪時說:「維達利獨自一人承受痛苦。兩年過去了,他還是那麼的傷心。如果說謀殺真的是他做的,我也不會感到奇怪。」
這份報紙的報道中提到,卡羅耶夫參加了2003年在德國南部於伯林根舉行的飛機失事周年祭奠活動時,他找到蘇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負責人艾倫·羅斯爾,問他一個「讓人不舒服的問題:誰該為飛機失事負責任?」報道指,「卡羅耶夫問了很多遍:『你認為當時的空管員該負責嗎?』他還要求要見他。」
但是,尤里卻完全否認這份報紙的報道。他說:「報紙所說的一切關於卡羅耶夫不正常的表現都是不正確的。卡羅耶夫表現得很好。不正常的是蘇黎世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他們為何不解僱那名空管員,不解僱阿蘭·羅斯爾。」
如果蘇黎士空管中心能迅速處理好這起空難的話,或許可以給卡羅耶夫些許的安慰。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首先,空難發生後卡羅耶夫在空難現場正好遇上了蘇黎士空管中心的總裁羅塞爾。這位總裁拒絕向卡羅耶夫道歉。
其次,空難發生第二天,瑞士航空管理機構的官員就承認,在兩架飛機相撞前,蘇黎士空管中心的一台自動警報系統沒有正常工作,同時中心兩名員工中的一名曾擅自離崗,但相關的責任人卻沒有受到多大處分,其中身為中心主任的尼爾遜雖說承認因自己的失誤造成悲劇,但也只是被調離崗位而已。
第三,在2003年的周年祭上,瑞士外交部的高級官員在現場發表了「空洞的演講,沒有任何具體的調查」,將痛苦和疑問留給死難者家屬。律師尤里亞感嘆地說:「在蘇黎世機場整整一天,沒有一個瑞士人表示道歉,沒有一個瑞士人向死難者家屬作出安慰的舉動。我們希望見到導航員,但遭到拒絕,借口是『導航員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不能回答問題』。」尤里亞說,瑞士人首先考慮的是導航員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他們是否考慮到幾十位失去親人的俄羅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至於卡羅耶夫內心的悲傷,我們可以從他寫給兒子康斯坦丁的話語中感覺到。那是一個18個月學說話、3歲會讀童話、喜歡恐龍、5歲會打電腦游戲的可愛孩子。卡羅耶夫這樣寫道,「本來他可以成為一名受過良好教育、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不是這場悲劇,一場我無法承受的悲劇。我已失去了任何力量。」
其實他們都是受害者
2005年10月25日,這樁復仇殺人案在蘇黎世法庭開審。面對檢察官的指控,卡羅耶夫沒有絲毫的悔意。他對殺人罪行供認不諱,並且反復表示:「他既然害死了那麼多無辜的人,死對他來說是罪有應得!」卡羅耶夫在當庭聲淚俱下地陳述了他失去親人的過程。他在現場找到親人的屍體:妻子黛安娜先是掉到了一棵大樹上,隨後落地,屍體還算完整;而他們的一對兒女就沒這么幸運了———10歲的兒子摔到了德國小鎮公共汽車站的頂棚上,粉身碎骨;4歲的女兒掉到了堅硬的棉花地里,屍骨變形!
目睹了現場的卡羅耶夫淚流滿面地回憶說:「親人慘死,我的心空了。我只想買一條最結實的繩子把自己弔死,這樣我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
10月26日,卡羅耶夫被判入獄8年。
其實,尼爾遜並不是這起空難惟一要負責任的人。上面也提到了,是很多綜合因素一起令悲劇發生。但卡羅耶夫顯然並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只認准了人。負責調查空難的專家稱,其實尼爾遜不該受到這么多的指責。因為如果換了另外一個人,處在當時那種環境,悲劇也很難避免發生。他被害後,蘇黎世導航控制中心裡他的舊同事在尼爾遜曾經的位置上擺上一瓶白玫瑰,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
2004年5月19日,負責調查事故的德國和瑞士兩國有關部門公布了最後的調查結果,責任最終確定為瑞士蘇黎世導航控制中心,並為部分俄羅斯家庭提供賠償。該控制中心之前曾指事故是圖-154的飛機師造成的。當天,瑞士前總統約瑟夫·戴斯正式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了最深切的歉意。在德國的官方調查報告中指出,瑞士空管部門缺少足夠的員工以及內部組織管理不協調、員工缺少處理緊急事故的訓練,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而飛機失事的發生,曾導致瑞俄兩國政府關系的一度緊張。瑞士前總統維利格當時也因為安全問題,而取消前往俄國參加遇難者葬禮的行程。
沒有被拍成電影.
4. 飛機失事的電影有哪些
1、插翅難飛
《插翅難飛》是Robert Butler執導,雷·利奧塔和羅倫·荷莉等主演的動作驚悚片。
該片講述了空中小姐哈洛蘭當飛機在3萬6千尺 的高空中被歹徒劫持時,她成功地戰勝了兩個窮凶 極惡的劫機犯,而且在地面指揮塔的引導下,將飛機安全降落在機場的故事。
5. 外國電影講飛機空中解體的電影叫什麼
戰爭片,黑色轟炸機,空戰英豪,紅色尾翼
6. 希望大家介紹些關於(空難)電影 順便推薦我看過的
片 名: Executive Decision
譯 名: 最高危機
導 演: ( 斯圖爾特·貝爾德 Stuart Baird )
主 演: (庫特·拉塞爾 Kurt Russell) (史蒂文·西格爾 Steven Seagal) (哈莉·貝瑞 Halle Berry) (約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奧利弗·普萊特 Oliver Platt) (喬·默頓 Joe Morton)
上 映: 1996年03月15日
劇情介紹:
一架載滿400名乘客的巨型波音747正飛向美國首府華盛頓,在途中被國際恐怖組織劫持,他們設圈套要求美國當局釋放其恐怖組織的首腦,真正目的是要在華盛頓上空引爆在飛機上的毒氣彈。此舉威脅著千萬人的生命。
美國國防部中校戴維斯和國際犯罪專家格蘭特博士率領一批精良特遣隊,通過F117隱形戰斗機潛入747解救人質,但對接過程中戰斗機不幸爆裂墜毀,中校陣亡,潛入客機內的特遣人員和國防部無法進行通訊。時間己迫在眉睫,毫無勝算的美國國防部忍痛下了「致命決定」,派戰斗機升空攔截並要摧毀這架747客機。
且看機內的特遣人員如何在千鈞一發之際化險為夷……
九霄驚魂,真實事件改編。
英文名: Miracle Landing
中文名: 九霄驚魂 | 雲端驚魂
導 演: ( 迪克·勞理 Dick Lowry )
主 演: ( Connie Sellecca) ( Wayne Rogers) ( Ana Alicia) (關南施 Nancy Kwan) (詹姆斯·克倫威爾 James Cromwell) ( Jay Thomas)
上 映: 1990年02月11日
1988年4月28日下午,美國阿洛哈航空公司243航班從夏威夷起飛前往檀香山。
航班使用B737,由副駕駛操縱機長監督。副駕駛女37歲,飛行8000小時,機長44歲,飛行8500小時。
13:45飛機剛剛爬升到巡航高度,機組忽然聽到頭頂上方一聲巨響,飛機客艙中段上方一大塊天花板已經沒了,飛機變成了「敞篷跑車」。唯有安全帶能防止他們墜入下方的大海中。
在7千3百公尺的高空中,空氣不但寒冷,含氧量又低,風勢也十分強勁。機上乘客以為機長已經死了,但他其實正在拚命設法進行緊急降落。結果除了一名空服員,機上所有人全都奇跡似地生還。
本片根據此真實事件改編拍攝。
中文片名
鳳凰劫
中文別名
鳳凰號
荒漠十壯士
原片名
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冒險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弗蘭克·托恩斯(丹尼斯·奎德飾)是一名飛機駕駛員,他的工作是負責替一家美國石油公司運送石油工人以及一些物資。這一次,他接到了一項飛行任務,他要駕駛一架代號為「鳳凰號」C-119貨機運送一批石油工人飛到北京,去切斷已經減產或廢棄的石油管道。
於是,弗蘭克·托恩斯駕駛著載滿石油工人飛機,橫穿歐亞兩洲向東方飛去。但當飛機經過蒙古境內時,突然風雲突變,沙漠風暴鋪天蓋地般襲擊過來,飛機嚴重受損,無奈之下,飛機被迫降落在了了無邊際的蒙古戈壁灘上。索幸的是,飛機的迫降沒有造成什麼人員的傷亡,但當人們慶幸僥幸從空難中逃脫之餘,發現他們已經陷入了另一大困境之中。
由於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在飛機迫降時已經被嚴重損壞,人們根本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面對毫無生機的沙漠,飛機上的人們必須設法自救,要不然就只能在茫茫戈壁上等死。此時,一名乘客(傑奧瓦尼·雷比斯飾)自稱是飛機設計師,他表示可以利用飛機殘骸再製造出一架簡陋的飛機,並用它逃離險境。於是,大家在弗蘭克的帶領下開始嘗試艱難的自救行動。
可是,事情遠沒有想得那麼簡單。先是組裝飛機時連連出錯,在缺乏工具的情況下,幾位工人險些被飛機殘骸砸個半死;與此同時,有人看著支離破碎的殘骸喪失了自信,想煽動大家徒步走出沙漠;石油工人和機師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而最可怕的是,飛機上儲存的水已經越來越少了。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石油工人們與機師辛苦地組裝飛機的時候,周圍的沙漠上突然站滿了一群手持槍支的強盜,人們不僅要遭遇空難和沙漠之苦,還將面臨著被強盜搶劫殺戮的可怕危機。
飛機由於其速度上的優勢,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相比於火車和汽車等交通工具,飛機的事故率其實是最低的,可以說,飛機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安全的交通工具。盡管事故率很底,但由於飛機一旦出現事故,所產生的後果往往是極其嚴重,經常是機毀人亡,人們幾乎沒有什麼生還的希望,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飛機是很危險的交通工具。荷蘭著名球星博格砍普就因為僥幸錯過了原本計劃乘坐的飛機而沒有隨那架飛機機毀人亡。但他從此對飛機產生了恐懼,以後無論去那裡比賽他都會乘火車或汽車前往,如果是非要乘飛機前往的地方,他寧願放棄參賽也不願乘坐飛機
<<插翅難飛 >>
主要演員: Jay Brazeau(Jay Brazeau)
傑夫利·諾丁(Jeffrey Nordling)
湯姆·貝倫傑(Tom Berenger)
珍妮弗·比爾斯(Jennifer Beals)
克雷格·謝菲爾(Craig Sheffer)
上映日期: 2000-2-17
國家地區: 美國
一架由西雅圖飛往洛杉磯的班機。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不久之後一名捷克人表明自己是恐怖份子,並以精神毒氣彈威脅所有乘客及機上人員,煞時間整個作艙完全陷入極端恐慌中。 此時英俊瀟灑的艾略特製服了這名恐怖份子,並表示自己是英國情報局的探員,令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但正是他打算利用那枚毒氣彈進入美國,並將它引爆造成美國社會大恐慌,達到恐怖組織可怕的目的。機師學習員馬丁,與西雅圖航管中心得知,馬丁必須自行將毒氣彈拋入海中,否則地面安全部隊必須將飛機擊落,以免危及無辜人們,當越來越接近西雅圖的航管區,時間一分一秒迫近,美國國防部已經下令飛彈發射,馬丁能帶領乘客逃脫這場劫難嗎?
http://movie.uying.com/Poster/5901_List.stm中有全部介紹
<<潘多拉航班>>
英文名: Pandora's Clock
中文名: 潘多拉航班 / 潘多拉時鍾 / 死亡客機 / 絕地驚航
導 演:埃里克·拉諾維爾 ( Eric Laneuville )
主 演: 理查德·迪恩·安德森(Richard Dean Anderson) 達芙妮·蘇尼加(Daphne Zuniga) 簡·里夫斯(Jane Leeves) 理查德·勞森 ( Richard Lawson) (斯蒂芬·魯特 Stephen Root) 蒂姆·格里姆(Tim Grimm)
上 映: 1996年11月10日
地 區: 美國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76
類 型: 動作 驚怵 劇情
劇 情1:
滿載乘客和機員的七四七客機,因一位乘客心臟病發作,發出緊急醫療通知申請緊急降落。不料,塔台的回答竟是「歉難照辦」。因為此客機疑似遭病毒感染,而成為人人恐懼的國際棄民。無法著陸、油料耗盡的狀況下,甚至還遭到官方的導彈攻擊;到底是誰挑起這匪夷所思的危機之旅?
=======================================
劇 情2:
一架載有247位乘客編號為066航班從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起飛,飛往紐約的肯尼迪國際機場。
起飛後,機組人員驚恐地發現一名乘客感染了高傳染高致命病毒並且已經發作……
出於安全考慮,美國政府拒絕航班緊急迫降並且試圖在失控之後擊落客機,247名乘客的生命命懸一線,他們該何去何從?
還有一些老電影,都比較經典如:
九宵驚魂 ……真實事件改編,客機機頂脫落,頓時變成「敞蓬航班」
緊急降落174 ……粗心的地勤人員竟然只給飛機加了一半的燃油
死亡航班……空中版「生化危機」
緊急迫降……國產空難電影,好題材,但拍成了「四不像」
冰原空難……客機墜毀北極,乘客如何求生
機組乘務員……前蘇聯客機遭遇異國地震,如何險中求生
空中驚魂……客機高空遭遇雷擊
國際機場 ……開空難片之先河之作
國際機場1975 …… 大客機與小飛機空中相撞
國際機場1977 ……客機遭遇劫持,迫降海面成潛水艇
天劫餘生……客機遇難安第斯雪山,沒有救援,倖存者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