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電影和美國電影的區別是什麼謝謝了!
1.英國電影體現溫情,人間情感的較多,比如最近《別讓我走》;美國電影表英雄主義較多,一般都是有一個英雄帶頭人,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最近《阿凡達》,《蜘蛛俠》等
2。英國電影體現團隊的較多,看主演就能看出來,主演都是一個團隊那樣集體出現的;像《海盜電台》
3,英國電影多展現英國歷史人文,豐富的文化底蘊體現在那些藝術作品裡,比如一些電影著重展現英國一些田園風光,人們細微的生活方式;美國電影一般配合人物體現的景象都是雄偉壯闊的天空或高層建築等
4,英國歷史電影較多,美國反映戰爭比較多
5,英國喜劇電影,體現了人與人既漠不關心又熱情過度的英式幽默;比如simon pegg系列《僵屍肖恩》,《熱血警探》;美國喜劇多迎合觀眾,寫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
6,英國電影人與人情感上賦予深層愛與關懷;美國電影裡面賦予親情力量較多
7,英國電影寫實性強,色彩清淡,線條流暢;美國電影有一些濃墨重彩
我總結就這些,有些電影一時想不起名字,希望對你有幫助,樓下勿Copy~~
『貳』 英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有什麼不同
英國電影和美國電影的不同:市場背景不同、製作角度不同、要求不同、劇集的形式不同。
1.市場背景不同。
美國市場大,英國市場小。美國分銷得電視台基本都是市場化的,英國公營力量還比較強。
2.從製作角度
美劇是大製片商和觀眾主導的,更為市場化。
英劇是創意人主導體制,產權更多的在創意人方面(這也因為英國沒有很強大的製片商),所以創意人決定權更大,創意人可以決定他們想寫多長一集,多少集一季。
3.對劇集的首要要求不同
由於2,所以美國要求收視率和利潤(質量是實現手段,當然有幾個有線台相對寬容),英國更重視藝術質量(因為BBC的存在)但也追求利潤。
4.因為1,2,3的原因導致了劇集的形式不同。
美劇相當工業化標准,訂單下了,一季13或者22集,單集時長根據播出台的不同標准很嚴格,嚴格按照訂單合同辦事,收視率不好隨時砍。收視率好可以一直寫他個20季。開播停播都可測。
英劇隨創意人心情,一季可以3集,也可以10集,可以第一季4集,然後第2季12集,然後第三季又只有6集。甚至創意人心情不佳,可以2季之間完全休息1年。有長播10來季的,但是每季集數可以有多有少。
『叄』 介紹些英國或美國的友情片
《返老還童》。又名本傑明•巴頓的故事。布拉德皮特演的劇情片。有友情也有愛情。
《宿醉》。這個是說一幫男孩子為了幫即將結婚的朋友慶祝最後的單身時光,到拉斯維加斯去瘋狂,結果發生了一系列意外,很搞笑。
《遺願清單》。兩個老頭兒的生死友誼,2位主演都是非常有名的影帝,摩根弗里曼和傑克尼克爾森。
《兩桿大煙槍》、《搏擊俱樂部》。經典電影,男人之間的友誼,劇情片。
《大魚》、《天使愛美麗》、《的士速遞》、《這個殺手不太冷》、《戰爭之王》、《超級禮物》,不知道這幾個劇情片算不算。
另外,推薦一部日本的友情篇,是說女孩子之間的友誼的,叫《下妻物語》,下妻是地名,很感人。
還有一部動畫片,風格很特別,內容也很特別,但名字不好聽,但是說忘年交的友誼的,叫《瑪麗和馬克思》(此馬克思非恩格斯馬克思的那個),強烈推薦。
暫時只想起這幾個。。。
『肆』 找一部電影:背景好像是上世紀的美國或者英國。女主未婚先孕,男主假扮孩子的父親,然後兩個人相愛了。
電影《雲中漫步》。
《雲中漫步》是由阿方索·阿雷奧執導,基努·里維斯、埃塔娜·桑切斯·吉永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於1995年5月27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講述了復員軍人保羅在火車上結識了一位女學生維多利亞,為幫助後者而答應與其假扮情侶,最後兩人假戲真做終成眷屬的故事。
(4)英國或美國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基努·里維斯飾演保羅·薩頓
保羅從小在孤兒院長大,一直渴望家庭的溫暖。作為二戰後的退伍士兵,他在回鄉(舊金山)途中遇到了心儀的姑娘維多利亞,然而責任所在的他不得不回到妻子身邊,但只看重金錢的妻子卻已移情別戀,於是在和妻子離婚後,保羅回到了維多利亞的身邊。
2、埃塔娜·桑切斯·吉永飾演維多利亞·阿拉貢
維多利亞出身於大家族,是一位懷孕後被男友拋棄的美麗女子,遇見保羅後,倆人以夫妻名義一起回到維多利亞思想保守的父親的葡萄園,相處後愛上對方,保羅離婚後兩人終成眷屬。
『伍』 英國和美國合作的電影《反擊》,你覺得怎麼樣
《反擊》是一部英劇戰爭片,豆瓣評分8.4,反恐動作劇集,難得的英劇,劇情緊湊不拖沓,節奏緊張刺激,戰爭場面也是非常火爆真實,讓我血管膨脹,熱血澎湃。武器,道具,動作等等細節也都非常專業,我非常喜歡。
印象較深的是兩人交替掩護、雙人射擊和運動射擊等,是電影和其它美劇學習取經的典範;女主角設置的不錯,可惜每一季都要有人離開;換人後的反擊,就沒有那麼的吸引眼球,或許這兩人在劇迷們心中已經有了無可撼動的地位。
『陸』 美國電影和英國電影的區別
判斷一部電影是哪一國的只能看 它的投資方是誰,由於現在電影製作的國際化發展的很深入,英美兩國經常合拍電影,而我們看到的盜版大多來自美國,所以總會在片頭看到美國公司的標志,那隻是它在美國(或全球)的發行公司,並不一定是製片公司,你要通過字幕來看。從藝術角度上來講,英國本土電影與美國電影是非常不同的,而且本身也多種多樣,光拿喜劇來說就有多種多樣,既有《跳出我天地》《光豬六壯士》那樣的,又有《猜火車》《一條叫旺達的魚》那樣的,還有《憨豆先生》那樣的,所以你光憑感覺最多隻能說這部電影像英國電影,真要判斷一是哪國拍的只能看投資方,英國電影多由BBC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