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斯卡電影觀後感
奧斯卡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奧斯卡電影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在激動和驚喜的看完這部電影後,這部充滿的很多的小驚喜的電影讓我感覺很溫馨。整部電影的每個畫面都像一張精緻完美的油畫,演員的服裝和造型也非常的精緻和華麗,電影里的任何一個細節都非常的完美,伴著歐洲的地方名族特色的音樂的伴奏,可以說,整部電影除了向大師致敬就是在隱喻。如果說簡單的把它歸類為喜劇、懸疑、冒險、劇情,就太膚淺了。其實這更像是紀錄片、歷史片、文藝片。紀錄片記錄的是劉別謙、希區柯克(存在爭議)、羅西里尼、卓柏林等人留下的經典電影手法,歷史片記錄的是歐洲文明衰落這一精神內涵,文藝片文藝的是色調和風格。 所有的演員的表演力度也非常的到位。但是要真正看懂這部電影的所有內涵的話那還是要對當時的歐洲的文化和歐洲歷史要有一定的了解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電影當中的惡勢力,貴族家為了爭奪遺產的長子和打手,都是隱喻著當時肆虐歐洲的納粹德國的惡行。而電影當中為了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油畫的古斯塔夫則隱喻著不斷受迫害的猶太人,這幅畫的隱喻是要表達整個猶太民族精打細算,左右逢源,從耶路撒冷撒向全世界,逐漸繼承了歐洲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是他們應得的。而此時此刻,死者的兒子,家人站出來了,一個只關心財富,整理遺產很多天才發現畫已經丟失了的實用主義者,他暴虐,瘋狂,粗魯,無視法律和契約,修改遺囑,謀殺律師,追殺證人,但是對遺產卻又有著變態的依戀,這像不像希特勒呢?作為同一文化的繼承人,他想佔有祖先的所有遺產,但是卻完全沒有繼承到其精髓,同時撕毀停戰條約,窮兵黷武,屠殺猶太人......
理想世界中的茨威格化作古斯塔夫,已經為理想殉難,繼承者Zero,留在小說敘事里,守住大飯店這個精神家園,並且把這份人文情懷傳遞給文學世界中的作家,作家即是現實世界中的茨威格,遠赴南美療養,再也沒返回祖國,作家通過小說作為載體,繼續傳承思想給讀書的女孩,也就是那個時代的綠茶表姐們,綠茶表姐們的推動下,導演讀到了小說,把它轉化為電影,再傳遞給今天吃慣了快餐的觀眾。
導演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即使是用鏡頭語言,他也可以帶給我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懷舊快感,在今天,很多人除了秀事業線,秀高科技,秀呆萌,已經做不到這么好了。
我們見多識廣,有靈氣,有腦子的觀眾之所以會跨越時代和文化體驗到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美感,就是因為文化的本質和人性都是一樣的,只能用靈魂去感知。
《勇敢的心》這部影片講訴的是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影片場面宏大,愛情和反抗暴力結合在一起呈現出美國式英雄的主旋律.
這部影片從觀賞角度來說,製作精良,演員的表演可圈的點,吉普森將華萊士那種骨子的對自由的渴望詮釋得很完美.特別是最後華萊士在斷頭台上大喊」自由」....時 ,無不觀者悲,聽者淚.
但如果對當時蘇格蘭的史料進行查閱的話,你就會失望了.敢的心,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倒是恰恰指的是影片中數次出賣過威廉. 華萊士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出賣威廉.華萊士的情節自然是影片虛構的,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 和吞並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沖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最終將英格蘭人趕出蘇格蘭。
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匹馬與敵決斗,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 就是沖到陣前,一斧頭劈死敵將。曾經有一個傳說是講,在羅伯特.布魯斯死後,一名追隨他多年的騎士,准備將他的心臟帶到聖地耶路撒冷埋葬,走到西班牙的時候,正好趕上異族入侵當地天主教徒,他就英勇地加入了戰斗,懷揣羅伯特.布魯斯的那顆勇敢的心啊,帶著我沖吧,將異教徒趕走。就沖在了戰斗搏殺的第一線,在戰斗即將勝利的時候,他懷揣著那顆心還是倒下了。後來有很多詩人吟頌這個傳說,詩名就叫「勇敢的心」。
好萊塢的同志把英雄變成了狗熊,下面看看他們怎麼把一個無恥之人變成聖女。
大家都記得那位美麗善良天使般的法國公主,無數人的夢中情人。
歷史上的法國公主伊莎貝爾是法王斐利四世之女,外號「法國母狼」,從這個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貨色了吧?
愛德華二世是個同性戀,(電影中一樣),但是,作為國王,他必須結婚。1308年,愛德華二世和法國公主伊莎貝爾結婚.
雖然娶了個高貴的法國公主,但是,愛德華二世對女人實在沒興趣,他的興趣是男人,其結果,自然是冷落了法國公主。愛德華二世實在小瞧了這位新王後,這位法國公主可不是好惹的。
愛德華二世與老愛德華,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對外被羅伯特一世(真實的勇敢的心)打得一敗塗地,對內寵愛同志,花天酒地。
1325年,伊莎貝爾趁著出使法國之機,逃回了法國,與流亡在法國的英國貴族莫地默搞在一起,成了莫地默的情婦。兩人勾結在一起,反對愛德華二世。
1326年九月,這倆人率領法國士兵,回到倫敦。此時,國王愛德華二世與貴族們的關系早就崩潰了。伊莎貝爾回來,受到倫敦人的熱烈歡迎。愛德華二世眾叛親離,連他的家臣也離他而去。
伊莎貝爾處死了得斯彭瑟父子。1327年,愛德華二世在議會的脅迫下,被迫遜位,他和伊莎貝爾的兒子小愛德華即位為英國國王,是為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
伊莎貝爾將愛德華二世囚禁在伯克利城堡中,讓他在陰暗的城堡里挨凍受餓。這一年的九月,在法國母狼的命令下,殺手降臨愛德華二世的面前,將燒紅的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肛門,愛德華二世的慘叫聲傳出數里之外,一代昏君就此完結。
所以電影是電影,歷史是歷史,千萬不可將電影當歷史.
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可饒恕》是一部驚心動魄且顛覆傳統的電影。
影片以文字敘述富家之女下嫁罪犯(威廉)的故事為開始,勾起了觀影人的好奇心。文字中闡述了這個女人並不是因為無惡不作的丈夫而死,這更加引人注意,使人開始最被鎖定在了劇情里。
主要故事從女被毀容後,僱傭殺手報仇開始。下面來講下主要人物和精彩劇情。
英格蘭鮑勃,從他用槍的精準度就看出是一個身手不俗的人。
小比爾,這個頗有些專橫無理的警探,片中用不少篇幅刻畫了他下手狠毒的作風,他把身手不俗的英格蘭鮑勃狠狠的修理了一頓,毆打的場景太真實了,凸顯了小比爾的暴力傾向。並且男主角威廉莫尼也吃了他不少的苦頭。
奈德,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忠於朋友的人。
威廉,男一號。片中:當有人跑來告訴威廉,他的朋友奈德被小比爾殺死的時候,威廉很驚訝。她把情況一一告訴威廉,並且著重敘述了奈德所說的威廉以前干過的一些事情,這起到了伏筆與烘托的作用,從中不難看出,威廉一定會返回去為奈德報仇。當威廉把槍指著小比爾的那一刻,一直到威廉殺死一些警探,再到片尾威廉說的一些話,可以看出,威廉是一個頂天立地、渾身是膽的牛仔。尤其是威廉補射小比爾那一槍,足以看出他作風的硬朗,而小比爾最後也坦然的說出,「威廉莫尼,我們地獄見吧。」不可一世的小比爾最終還是死在了他的手裡。英格蘭鮑勃——小比爾——威廉,這三者一個比一個強,見證人就是那個作家,起初他為鮑勃創作,後又被小比爾留下,最後對威廉的能力感到驚訝,可以說他是三者實力(或者說是暴力程度)的見證人。
此影片與以往西部片不同之處在於片中沒有善與惡的強烈對比,沒有牛仔們擺好姿勢用槍對決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槍戰的現實,劇情的明了。片中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把威廉弄成從頭到尾都無所不能的英雄,那樣就太沒意思了。
看完此片,不得不佩服伊斯特伍德的演技和吸引力,這個西部片大師真可謂淋漓盡致!
2.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
電影感悟人生,觀看完一部電影,寫下自己內心的感觸。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電影 觀後感 大全10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1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
要問2009年最熱的電影是哪一部,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應該是《阿凡達》。相信喜歡大片的人都會對這部電影有深刻印象,強大的導演,獨特的視角,細致的特技,發人深省的主題……作為電影 愛好 者的我,卻在遲到的時間觀看了此部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震撼並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減少。
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歷史之上最成功的電影之一《阿凡達》的導演就是因創作《泰坦尼克號》而名震一時的詹姆斯?卡梅隆。少年時代的卡梅隆就已經開始科幻小說的創作,14歲時,他看了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10太空漫遊》,這部電影為他之後的科幻電影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泰坦尼克號》之後,他發現精進的電影工業技術只是用來使一個原本就精彩的劇情更加引人入勝的手段,單靠特效無法成就一部好電影。於是他花14年時間謹慎構思,投入3億美元,以親自研發的虛擬影像擷取科技,花4年時間拍攝,終於在09年推出影迷期待已久的影片――《阿凡達》。
與以往拍攝的科幻片不同,此次卡梅隆導演的講述視角可謂獨具匠心。運用第一人稱視角凸顯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開始的一點點私心(想藉助開采公司給的費用去做手術重新站起來)到他為完成任務而主動接近納美人,再到後來愛上女主角,同時在內心認同納美人,甘願做一名納美土著戰士。銜接自然緊湊,在主人公感情的微小變化中我們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必然,我想這是影片能夠感動觀眾的原因之一。
不能不說《阿凡達》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獨到細致的特技。我們可以在男女主句的臉上看到他們心理變化的蛛絲馬跡。特技給觀眾帶來超強視覺效果,不得不使觀眾感嘆導演的拍攝功底。《星球大戰》開啟了特效電影的新時代,同時自那時起,越來越多的電腦製作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中,不但取代了傳統特技,也令視覺效果的魅力大大超過電影 故事 本身。在感嘆影片中精湛特效技術的同時我想到我國目前的一些影片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遠不及此,令人惋惜。
當影片無數次的出現人類用各種大型機械來破壞潘多拉星球時,我的心為之一震。導演的深度就在於影片在給我們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向我們拋出了一個重點問題――環保。隨著工業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日新月異,但人類只是無限度的享受著美好生活,不曾想到工業污染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產生了多麼大的威脅。當人類無限度的利用資源破壞環境之時,可曾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因為這些做法而受到懲罰?如果我們還得向外星人或者虛幻的角色學習如何保護環境,那將是怎樣的悲哀?
電影《阿凡達》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視覺沖擊,更是一種心靈震撼,不要讓如夢似幻的潘多拉星球的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2
這是電影《錢學森》的一句台詞。新中國從1949年建國時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我們能舒服的坐在電腦前上網,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受著幸福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一個偉大的身影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他就是錢學森。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國?這只能問他自己了。可是,我從錢學森的行動中感受到了支持他回國的是他對祖國的那份深深的熱愛。錢學森師從馮·卡門,在美國有著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環境,盡管受到了猜疑甚至被關進監獄,長期監視居住,但作為頂尖科學家,除了尖端的國防工程不能參與以外,在學術研究和生活上仍然是相對自由和寬松的,經典論著《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出版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希望祖國繁榮富強,這種對祖國的懷念是不可替代的,錢學森報效祖國之心一直激盪著,從聽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一刻,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信念就再也沒有動搖過,即使是去種蘋果。美國的遭遇更是強化了這種信念:沒有強大的祖國,手裡沒有劍,那麼作為個人,無論多麼優秀,也不能得到尊重,只有祖國的強大,手裡有劍,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重。正是對祖國的這份眷戀,錢學森歷經5年的波折,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回,就再沒有離開過一天。。
回國後干什麼?這一點,錢學森有著清晰的思考:在中國當時的內外部環境下,首先的目標是掌握導彈技術,打破美蘇的技術封鎖。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薄弱的工業基礎,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錢學森沒有退縮,沒有灰心,反而有了更大地動力。為什麼?電影中勸說友來參與原子彈研製時,錢學森道出了原因,他的聲音平靜而堅決: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導彈和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爭議和質疑,但是我認為這是對抗侵略者的准備,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家的」,沒錯,這就是一名科學家的選擇。「不能帶著疑點上天」,至今作為中國航天人最基本的守則,保證著中國航天之劍永遠鋒利,承擔起保衛祖國的國之巨器的偉大而光榮的使命。中國航天事業在錢學森的指引下,從導彈到衛星,到飛船,到載人,一步步發展壯大,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了遙遠的星際。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沒有辜負這個稱號,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推廣者,他持劍報國,為中國贏得和平和尊重,用自己的語言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撐而不懈的努力工作,做出了偉大貢獻。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太多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繼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於亮劍的精神,勤奮工作,為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奉獻終身。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3
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歸來》上映不久,微博上看過的人有罵張導的,說他慣於抹黑新中國。但在豆瓣電影和時光網影評中,此片的評分值分別達到8.0分和7.7分,屬於比較高的。在女兒的慫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讓我來打分的話,我會給此片9分以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壓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創傷得揪心,荒誕得真實,又寬容得光明。
我覺得此片和張導執導的另一部影片《活著》一樣,非常客觀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現實。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老年人,應能記得當時人們的心態,習慣的思想方式和表現出來的行為。我這個如今很少踏進電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進口片和港台片,常常會看不懂,感到太跳躍。看《歸來》的時候,影片中主人公們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滴眼淚我全都心領神會。馮婉瑜(鞏麗飾)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當初的決絕和後來的後悔,陸焉識(陳道明飾)對女兒的寬容和對妻子的深情,都讓我覺得十分真實自然。
此片的演員陣容可謂強大,男主角陳道明,女主角鞏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認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兒丹丹的青年演員張慧雯,名氣不大,應該說也很到位,是否會成為又一位「謀女郎」?。至於閻妮、張家譯、陳小藝、劉佩琦,丁嘉麗等,這幾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擔綱的名角,在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龍套,當然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所講述的是個悲劇,怪誰呢?怪丹丹過左?這不公平,那個時代年青人都持這樣的思想,都這樣行事,屬於當時的「正能量」;怪馮婉瑜對女兒無情?更不合理,她太愛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陸焉識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連他自己也這樣歸責了——影片中沒有交代他劃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實也是無辜的,或許還代表著一種正確的觀點(就像馬寅初先生當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張受到批判一樣)。不管怎麼說,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錯,下也有錯,好像你無過,他亦無辜——究竟誰之過,只有讓讓歷史去評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劇中人的口說:「一切已經成為過去」。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呢?看看現在許多人還在一味謳歌那個時代,甚至把反映真實歷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現在的年輕大眾已經不能理解片中的情節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遠不能這么樂觀。
許多人希望我 說說 ,是否值得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五十歲以上的人,推薦去看,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懷舊,勝似在老城廂走街穿巷追尋年輕時代的影子,()記得苦才能體味甜。對於想了解真實歷史的年青人,也絕對應該去看;這部片子沒像《活著》一樣遭禁,這是值得慶幸的進步。不過若是純粹抱著消遣的心態去影院,那麼我劇透給你——片中沒有,沒有槍戰,沒有香車美女,沒有飛檐走壁,沒有擁抱接吻,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武打,恐怕會讓你失望。今天影院中倆坐在我旁邊的年青人邊玩手機,邊用眼角餘光瞟向銀幕,顯然感到索然無味。
影片最後沒有「咪里瑪啦大團圓」(註:以前對戲劇的套路 總結 為幾句 順口溜 ——「才子佳人相見歡,私訂終身後花園,公子落難小姐援,苦盡甘來中狀元,咪里瑪啦大團圓」),而選擇在失憶妻子不認識眼前的丈夫,卻又痴痴苦等他歸來;平反歸來的丈夫想盡辦法幫助妻子恢復記憶,最終仍不得不在風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結局中悲愴落幕,也是寓有某種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經逝去,哪能再回還?
往事不堪回首,但卻不能忘卻!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4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r.John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1947年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羅素-克洛飾,Russell Crowe)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這個"神秘的來自西弗吉尼亞的天才"並沒有上預備班的經歷,也沒有遺產或富足的親戚資助他進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頓最具聲譽的獎學金證明他確實屬於普林斯頓這個團隊。
這對納什或是對普林斯頓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優雅的社會交際他根本不屑一顧,上課也提不起什麼興致。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發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著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里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眾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沖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徹(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飾,Ed Harris)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解開敵人的密碼。
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里,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飾,Jennifer Connelly),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
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為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著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著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謙卑的納什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這些目標卻是難上加難。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 方法 。絕對是通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奕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的人。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周四我與我的隊友一起觀看了一部對我心靈撞擊很大的電影----《奔騰年代》,美好的東西應該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讓我來為大家解說這部影片,與你們一起分享我的感受。
電影開頭,呈現出美國紐約的一片繁榮景象。那好似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福特汽車生產的速度為90s/輛……然而我們的目光,沒有停留在如蟻的汽車上,而是隨著大氣而悲壯的背景音樂,觀賞馳騁於無邊草原上的駿馬。
股市的崩潰,給繁榮的華爾街帶來一片陰霾。許多人傾家盪產,背井離鄉……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主人翁的故事娓娓道來。
一個失意的商人,妻離子散,頹廢與孤寂圍繞著他。其中有一個場景讓人疼惜,那是他站在樓上,觀看往來的情侶與踢 足球 的孩子,我們可以感知主人翁心中的失落,但也敬佩他身上的不屈。命運之神的眷顧,在他最失落的時候,遇到生命的另一半,重燃生命之火。
一個馴馬師,愛馬如命。掙扎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生活的壓迫,沒有讓他頹廢或是狂躁,他用冷靜來成就心中那不平凡的夢。其中有一個場景,他從馬主手中要下一匹受傷的白馬,把他牽到林子中去,為它療傷,帶它散步,和它講話。無疑,愛馬如命的他知道如何了解馬。
當商人和馴馬師在林中相遇,問他為何救下這匹不能帶來任何經濟利益的白馬時,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可以醫好它。這是何等的簡潔明了。只是因為證明我可以做到,所以我去做了。馴馬師說過一句很富哲理的話:你不能因為它受了點傷,就抹煞它的價值。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心中也產生了疑惑。一匹 賽馬 ,不能馳騁於馬場,那它的價值是什麼呢?難道是消耗經濟危機下原本不多的糧食嗎?隨著影片的深入,我知道了他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命運之神可能不會讓你完美無缺,但缺憾也是一種美,重要的是不要氣餒,找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從小受高等 教育 ,家境富裕熱愛騎馬的年輕人瑞德,父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把他推向自力更生的生命之路。從富足到貧窮只會是轉瞬之間。生活的壓力,親人分離,逼迫瑞德在平凡的小馬場與人競爭、拼搏。挫折讓他更加了解生活的現實,挫折也曾消磨他的意志,但心中的頑強與不屈,依然像屹立不倒的大山,支撐著他在困惑中慢慢摸索人生的軌跡。
一匹血統優良的馬,沒有俊朗的身軀,生活頹廢、好吃懶做而且脾氣暴躁。一無是處、不服管教的野馬似乎也有它的價值---作為其他馬匹的陪練,來激發其他賽馬的自信心。
三個失意卻不屈的人,加上一匹鬱郁不得志的馬,命運之神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編造一段神話。
很快,鮮花滿地,名利雙收。似乎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包括這匹馬,也成為眾人追捧的明星。然而生命之路,不會永遠平坦,命運之神,也不會永遠眷顧與你。瑞德受傷,給這個充滿希望的團隊蒙上陰影。然而,沒有人想去放棄原本堅定不移的信念---挑戰、超越!最終,他們用團隊的智慧贏得了對決賽,此時似乎已經可以證明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受人關注的隊伍。然而生命的意義遠不僅如此。
如果說瑞德與賽馬海餅干是因為現實的價值走到了一起,那絕不是讓他們彼此牽絆的理由。當瑞德因受傷在寧靜的山區休養,一種心靈的默契,讓他與海餅干共苦同甘。他們終於,成為不受人關注的弱者。這個場景讓我們感動。遠離鮮花榮耀,在平凡的村落,人與馬相知相守。這部影片,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何為夢想而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故事,更向我們詮釋了一個生命的的意義---繁華過後見真情。
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一路走來,在頑強中奮爭,再不去中掙扎,在成功中受挫,在平靜中體味人生百態。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不要再責備生命你的考驗,命運的不公。揚起你的頭,揮動手中的長鞭,帶著遠大的抱負,與一切困難和挫折頑強抗爭吧!
最後,我想說:成功與失敗的次數無關,卻與站起來的方式有關,命運之神可能一萬次的大吼:「倒下」,成功者卻一萬零一次倔犟的回答:「不」。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匯集5篇相關 文章 :
★ 《少年的你》勵志電影觀後感1000字大全精選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匯總5篇
★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作文1000字5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1000字【精選五篇】
★ 攀登者2019電影觀後感1000字
★ 2019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 風聲電影觀後感1000字作文5篇
★ 電影1942觀後感1000字5篇
★ 電影殺生觀後感精選1000字5篇
★ 《決勝時刻》獻禮祖國70周年電影觀後感1000字【5篇】
3. 美國電影的英語觀後感(初一)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的英語觀後感
壹
When I first saw this movie I didn't appreciate it like I do now. Because I was so young that I didn』t get the main idea when I first saw it. Just recently I saw the movie again. What an amazing and moving story. That movie teaches you so much about life and the meaning of it. That life isn't as bad as most people feel. Forrest Gump, the innocent man can impact so many lives with his innocence. The meaning of the movie to me is that everyone needs to have a better outlook on life. That we need to appreciate more of the little things and not let the big things hold us back. Although life may throw us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we just have to bite into it and get through it even if we don't like it. I just love this movie. And anyone who hasn't seen it or who thinks that don't like it I seriously suggest seeing it or seeing it again. It truly is amazing...
貳
To be hones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ever write a review of a movie. And this beginning is a tough one—with an Oscar winner as its subject, surrounding which there is considerably controversy over the values it has questioned, the thoughts it tried to implicitly convey, and the art of the movie itself.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will go on as a dissection of this movie into several aspects. This dissection is, however, necessarily incomprehensive, and I would just try to make it a original review in the eyes of a busy, yet inspirational student of science who, from time to time, glances at the palace of arts with admira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love.Forrest Gump> Film review Forrest Gump who is unfortunately to be born with a lower IQ and the muscle problem, usually, people always think this kind of person can』t be successful in doing anything. But, instead, this unlucky man has achieved lots of incredible success, he is a football star, a war hero, and later a millionaire! In the contention of the best picture of the 67th Oscar Award in 1995, film <Forrest Gump> Have got six Grand Prixes , such as the best picture , the best actor , the best achievement in directing , adapting drama , the best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 and the best visual effect bestly ,etc. at one blow . The film was passed to a intellectual disturbance person the description of life has reflected every aspect of U.S.A.』s life, important incident of social political life make and represent to these decades such as U.S.A. from one unique angle. Film adapt Winston · novel of the same name of Groom since. Only the original work is that one is full of fantastic novels with a satiric flavour, but the film modifies and beautifies the story. Have abandoned the absurdity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revealed that satirizes meaning , have added a kind of tender feeling for the film. This undoubtedly makes the film suit audience and judging panel』s taste even more, but has sacrificed the struggle spirit of the rebel of the original work , make the film become one kind and idealize ethical symbol . Forrest Gump mould incarnation of virtue is honest keeping one』s word , conscientiously , brave paying attention to emotioning among film. In the film, Forrest Gump is a very pure image, but Jenny has become the degenerate symbol . And write the great discrepancy originally in this. To all that narrated, since beginning all behave with a kind of tender feeling and well-meaning attitude after all for the film, having even joined poesy composition, this makes the film seem soft and have no injury. The film advocates to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and embodiment. Make film apt to accept by people, director superb lay out skill and film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make the film very attractive too. Success with commercial for film content of the film has given security, and the treatment on director』s art makes the film more excellent, this is reason that the film succeeds. It was the box-office hits the most in that year to become U.S.A. in < Forrest Gump>. Tom · Hanks very much sincere naturally performance having among film. He has obtained the laurel of the best actor of Oscar for the behavior in this film. This second movie emperor』s money already whom he obtained in succession looks like. Success of < Forrest Gump>, make Tom Hank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ovie stars in Hollywood too. To Tom Hanks, those two years are the luckiest period of time in his performing art careers .
功夫熊貓(雖然這不是美國電影,但給你也許對你有幫助)
Or the dream factory has always been the high standard, the screen exquisite detail, vivid characters vivid, touching story twists and turn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t in the most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at the way of a token, that is - there is no shortcut to the world and Cheats, the only winning Famen is believe in themselves.
More do not want to repeat the story, because it really well. Look at the process, appeared frequently Huiyi people laugh, the whole atmosphere is relaxed and go. This film has done very authentic, a little bit by the Westerners did not interpret the feeling, no matter which story or convey the moods, whether the screen or the details are all the way east; only special is probably the Speaking of modern, such as, for example ok
中文意思
還是一貫的夢工場的高水準,畫面精緻細膩,人物生動傳神,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最重要的是它以最簡單易解的方式說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捷徑和秘籍,唯一的制勝法門就是相信自己。
不想再說更多的劇情,因為它真的很出色。看的過程中,頻頻出現人們會意的笑聲,整個氛圍相當的輕松和愜意。這個片子做得非常地道,一點兒也沒有是由西方人演繹的感覺,不論是故事還是其中傳達的意境,不論是畫面還是其中的細節,都是東方式的;唯一特別的可能就是出現的現代的口語,比如ok之類的。
《玫瑰花與水晶鞋》觀後感
壹
In my opinion this is the best Cinderella story that there is. The characters are fantastic! With all thei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coming together, it really makes the story fun to watch. And the music is wonderful, the songs are beautiful and catchy but not cheesy. The story line has more of a twist, in that the dream doesn't come true right when the slipper fits. If you love fairy tales and whimsical romances, this is the perfect movie for you.
貳
I watched this movie when it first came out thirty years ago. The music is wonderful. Just what you would expect. The take on the story is a little different but not so different as to disappoint diehard Cinderella fans. There is more of a back story to the Prince and a new dilemma keeping him and Cinderella apart. The stepmother and stepsisters are divine. They nailed the parts. The fairy godmother is a riot and probably my favorite character in this movie. The incidental love story of the prince's companion-at-arms and a lady-in-waiting is very charming. I have always loved fairy tales and I was not disappointed in the retelling of one of the world's favorites.
哭泣游戲(又譯:亂世浮生)
The Crying Game
This highly original film put screenwriter-director Neil Jordan on the
international map. The story begins at a carnival in Ireland with British soldier Jody (Forest Whitaker) kidnapped by IRA terrorists Jude (Miranda Richardson) and Fergus (Stephen Rea). Fergus is assigned to guard Jody, and they become friends. After the kidnapping goes horribly wrong, Fergus escapes to London to track down Jody's girlfriend, Dil (Jaye Davidson), to fulfill a promise to Jody and ends up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 The only problem--well, it's not the only problem--is Jude has also come to London with news that the IRA is after Fergus and has a dangerous new mission in mind.
喜劇動物片 101真狗
my personal favorite "101D" medium is Disney's "101 Dalmatians: the Series". It combines many themes of the existing material (Dodie Smith book, 1961 and 1996 movies). But still does its own things, too.
Our main pups include brave Lucky, who gets a strong personality mirroring his character in the book, lovable Rolly, the gourmand of the pups, and sweet little Cadpig, who is the true runt of the litter. Also there is Spot the chicken, who longs to be a dog. I find them all extremely amiable and enjoyable to watch. They are usually foiling Cruella's schemes for their land, or outwitting Lt. Pug (I'll get to him later), or sneaking into Grutely, or...just having fun, making a very likable show.
動畫喜劇 海底總動員
Somewhere, under the sea, weak-finned clown fish Nemo (Alexander Gould) lives with his fretful father, Marlin (Albert Brooks). Smothered by pop's paranoia, he ventures away from the reef, but his dad's dread is justified when a passing diver whisks him away.
Taken to a tank in a Sydney dentists, Nemo meets Gill (Willem Dafoe) and co - friendly fish who dream of escaping to the ocean. Meanwhile, Marlin bumps into a blue tang named Dory (Ellen DeGeneres), and sets out to save his son...
The splendour of natural history hit The Blue Planet is matched by the wit of the script and stars. Barry Humphries has a terrific cameo as a great white shark who's sworn off killing (Remember, fish are friends, not food!), while DeGeneres provides perfect timing and tone as Dory, whose short-term memory loss is a gag that never stops running
泰坦尼克號
After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film 「Titanic」, I have noticed some meaningful details behind the peoples』 general impression of simply an affectional film. The wreck of the Titanic occurred in 1912, in which the great recession started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still hasn』t ended. Most critics pointed out that the sinking of the Titanic represents the collapse of the Capitalism in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in this movie, the director had not only foreran the crisis of the Capitalism, but also showed some of the human nature, from both gloomy and brilliant aspects, like selfish, mammonish, vainglorious, and love, hope, bravery, faith, and so on. In this essay, I will first reveal this film』s indication of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at age, then I will analyse the two contrary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indicated in this film through some impressive shot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ial technology, the economy in the Capitalism countries took off. People lived a rich, luxury and expensive life, and thi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sted for almost 20 years. People had got used to this kind of life. The huge development in machinery changed people』s life greatly. Innov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such as vehicles and tankers, allowed people to travel around.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modern transportations wa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instrialization. People thus became very confident on human 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 They believed their power of conquering the nature is inapproachable. While the Titanic is also called 「The Ship of Dreamers」, in this film, when it bearing in with the ocean in the darkness, the mysterious ocean represents the unknown nature and the ship itself represents the advanced material capabilities people owned. In a shot that Mr Bruce explains his design of the Titanic, he said 「the ship possesses huge size, stability, luxury, and strength」, and that」 the supremacy will never be challenged」. In fact, all these words can be thought of the symbols of the Capitalism of that time in many people』s eyes. They thought the Capitalism is just like the Titanic, which should be 「unsinkable」. The wonderful way of developing economy would stay in good condition eternally. However, things do not always follow the way people wish to be. The economic recession suddenly attacked the Capitalism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It was not until then that people did not realize the impracticality of their idealized 「unsinkable」 Capitalism. Capitalism will sink. And unfortunately it did sink. Just like the movie shows, when the ship broke into two parts and began to sink quicker and quicker, everybody knows the ship is going to sink, the priest kept reiterating to the disciples,」 the former would has passed away.」
As to the human nature uncovered in this film, can be thought of from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aspects. I will first elucidate some gloomy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by the film. The first impressive characteristic may be that the fiancé of Rose, Karl would gain his ends by fair means or foul. When he noticed that Rose has obliquity with Jack, he took out the necklace with a diamond of 56 carats named 「the heart of the ocean」, to request Rose not to leave him. He knows that Rose doesn』t love him, but he chose to use money to keep Rose with him. When Titanic was sinking, both Jack and Karl were trying to trick Rose into getting on the accident boat. Since Karl had already bribed a sailor, he lied to Rose that he would ensure that Jack will also get on the boat. Nevertheless, when Karl himself was rejected to get on the accident boat, he again used an intrigue that he picked up an outcast child and pretended to be the father of the child, and managed to get on the accident boat. Another negative social mood of that time exposed by the film is vanity. Rose』s mother wanted to marry her daughter to Karl just because Karl is extremely rich, while she doesn』t care whether Rose loves him or not. When Jack wearing a suit borrowed from a woman to attend the dinner invited by Karl, he was respected by other guests. However, when he wore his own clothes maybe a little bit shabby, and tried to enter the ballroom to look for Rose, he was driven out by the two guards outside the ballroom. The two respondences depending on Jack』s appearance contrasted sharply, and really very shocking for us to imagine a society like that. Anyway, there are some brilliant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showed in this film. There is love, bravery, faith, and beliefs existing at the scene. The presence of love was impenetrated through the whole film. The love is not only expressed between Jack and Rose, but also exists among the families. When the water was poured into the ship, when men are forced to be obstructed from their wives and children, an old couple held each other tightly in the bed; a father comforted his daughter he will just leave her for a while, just a little while… When Titanic was sinking, some musicians were performing pieces of music, some disciples were praying to Virgin Mary around the priest on their knees…
In conclusion, the film of 「Titanic」 is not simply an affectional story between Jack and Rose. It shows more than love. The wreck of Titanic represents the collapse of the Capitalism, which is considered 「unsinkable」 by most people. The film also shows different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Some people own strong vainglory, while some other possess much of love; still others are rich in firm faith and beliefs. W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at, no matter how enormous the calamity is, no matter how defective the people are, we should believe there are always more virtue than vice in the world…
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is a series of seven fantasy novels written by British author J. K. Rowling. The books chronicle the adventures of the eponymous adolescent wizard Harry Potter, together with Ron Weasley and Hermione Granger, his best friends. The central story arc concerns Harry's struggle against the evil wizard Lord Voldemort, who killed Harry's parents in his quest to conquer the wizarding world, after which he seeks to subjugate the Muggle (non-magical) world to his rule.
這個殺手不太冷
This film was absolutely amazing. I have spent hours re-watching various scenes and noticing all the perfection with which they are acted and directed. It's not the violence or action sequences that make this movie so great (although they are well done...), but rather moments like where Mathilda knocks on Leon's door. It would be so easy to just film the door opening, but instead we see light illuminating Natalie Portman's face, symbolizing something angelic. And the moment has so much more meaning.
I know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seen this film because they are action fans. I'm not. But I'm glad I finally found it, because it's a wonderful film in so many other ways.
刮痧的英文觀後感
壹:
Gua Sha is a movi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Xu datong is a video games designer in St. Louis. When his father visits from China, he performs Gua Sha (a Chines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n his grandson, which leaves bright red marks on the skin and causes a lawsuit of child abuse. In the court, Datong loses his mind so that finally he loses custody of his son. I think this scene is shock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to most of the Chinese audiences. But the most impressing scene to me is the ending. Datong wants to see his son in Christmas eve, he has to climb a pipe to the ninth floor which his son lives. I think the pipe is not only a pipe, but also a gap, a deep gap between American and 5000-year Chinese culture. He wants to climb over the gap and he will never succeed, perhaps no Chinese people really could succeed.
貳:
It's about assimilation into American culture, and not assimil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city, like SF or NY or LA or Chicago, but St. Louis, MO (actually shot there). Really great acting, interesting story.
Gua Sha is a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in which a wooden board repeatedly slides across the patient's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massage points. It works in similar principles like that of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massage. This method would inevitably leave bruise on the skin, and the story
begins here, when the visiting grandpa who does not speak any English used this traditional practice to treat the grandson when both son and daughter-in-law were at work.
Sadly, in US, this is a story that repeats itself many times in the area where many oriental immigrants lives and all of these are e to simpl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cultures.Gua Sha: Step-by-Step, by Arya Nielsen.If an acupuncturist is trained in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they will do this technique in their practice for pain, and for acute or chronic illness.
找到這些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O(∩_∩)O~
4. 《世界是平的》電影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世界是平的》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剛剛看完了這個影片,再次感受到世界的快速變化。影片開始就談到一美國電話營銷主管托德收到公司消息,公司將要裁撤所在部門並將所有業務外包印度,好在公司沒有裁掉托德,反而將他派到印度提到外包公司的服務和效率。
托德到印度後首先感受到生活上的不適應,接著是文化上的沖擊,最後是員工素質不高導致本該在6分鍾就結束的電話業務平均要到14分鍾才能結束。
托德同學快速適應當地文化並採取有效措施,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原本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他在美國的上司看到數據後親自到印度核實,事實也證明了托德的工作成績。影片穿插了托德和當地一名4歲就訂親的亞莎的愛情故事,本來影片到這里就應該是個完美的結局。結果在他們慶祝之前托德的上司告訴托德,公司在美國被另一公司收購,新公司決定撤掉印度的電話中心,並把新的電話中心轉移到上海。
電影通過美國一個電話中心從美國到印度,再從印度到中國的一個轉換反映了新時代的一個主題,就是速度加變化。
短短兩個世紀,世界強國經歷了中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的四次轉移;而在短短的不到50年內,全球製造業也經歷了美國、亞洲四小龍、金磚四國以及未來很大可能掘起的的金鑽11國。去年匯率的提升及新勞動法實施導致廣東、山東、浙江大批小企業倒閉,大批公司轉向越南及政府部門提出的產業升級策略也再次證明了這種變化。
農業時代家族的財富要幾代人才能累積下來,工業時代大亨們也需要一輩子才能實現自己的億萬富翁夢,但在現代的信息時代短短幾年財富就可以倍增到位。
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農業時候到工業時候再到信息時代的轉變。
世界在變,變化速度在加快,你的思維有在變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哪些思想是屬於農業時代、哪些思想屬於工業時代、又有哪些思想可以歸屬於最新的信息時代呢?你有沒有想過通過怎麼樣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實現快樂和成功的人生呢?
之前還不知道有這么好的一部電影,通過老師的介紹,我立即下了認真的看了一遍。影片開始就談到有一個客服主管陶德因為公司的客服外包至印度的政策,被迫要去印度孟買的客服中心去指導那邊的主管與成員,並達到客服處理效率為一通6分鍾解決客戶需求的目標。
陶德覺得除了公司實在很沒情沒義,要裁撤他帶的部門以外,還要派他來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重點是他還沒有拿到公司的股票選擇權,只好忍受一肚子苦水,想趕快來到這個地方,處理完事情以後走人。但是他一來印度,就受到兩邊文化差異的沖擊:左手不是拿來吃飯的、為什麼有女朋友不趕快結婚生小孩等。到了半完工的客服中心,他看到想要降下客服時間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太多奇怪的因素充斥著,服務品質低落是正常現象。
在一連串的客服訓練中,陶德一直要讓他們變成像在美國的客服人員,不管是口音、話術、客服方法等,甚至要他們假裝在美國本土一樣,卻引來客服人員Asha(阿耶莎達爾克飾演)指教:你應該多了解一下印度文化,而不是一昧的要我們說謊,做不對的事情。
陶德在一連串的印度體驗以後,漸漸感覺到印度的文化改變了他的行事作風,尤其是遇到荷麗節後,便改變他的'作法:一切皆按照各個客服人員的需要,去服務客戶:不管是上班時看照片、拜神像、甚至是要便宜買陶德覺得都很俗的自家產品,陶德拿來做提升客服效能的方式。結果在此一方法的執行之下,客服執行速率大幅提升。所有的客服人員都是有索求而努力提升效能,但是Asha卻沒有。陶德除了覺得他在客服處理事件中都處理的當,在指導其他客服人員也能駕輕就熟,於是拔擢他為副理,協助當地主管來管理客服單位。
在一次的事件里,陶德與Asha發展了情愫,但是礙於印度文化的關系,不能公開,連智慧與美貌如Asha的女人竟然也只能臣服於印度的文化之下。不過在客服業績蒸蒸日上的狀態下,陶德的老闆來印度視察,雖碰到許多危難,但是也終於完成了目標:客戶服務時間維持在平均6分鍾以下。
不過陶德的主管可不是只來看績效的,他是帶來一個壞消息的:公司被並購,而且要把在印度的客服部門整並到中國上海,因為中國的客服更便宜。雖然印度的客服人員沒有太傷心(因為他們擁有技術),但是心灰意冷的陶德除了把指導上海客服中心的重責大任交給印度的經理以外,就回美國去過他的,有著印度氣息的新生活了。
電影通過美國一個電話中心從美國到印度,再從印度到中國的一個轉換反映了新時代的一個主題,就是速度加變化,又再次讓我感受到世界的快速變化。
裡面有一個很讓我覺得值得玩味的對話,就是也是擔任被派駐在印度的客服主管,說到有個美國的工程師,年薪7萬美金,把自己的工作外包到印度,只要1萬多美金,所以那個工程師有錢又有閑,這是個趨勢。
不過我看到後面有一部分很氣憤,就是他們要把客服移到中國上海的原因是中國的廉價的勞動力,他們的一份工資,能僱傭20個中國人,比印度還便宜。我查看這個電影拍攝的年代,是兩千年後,兩千年後我們中國有那麼差嗎?會比印度還差?其中在印度的辦公環境真是太誇張了吧,誇張的都脫離實際,太傷我們中國人的自尊了。
世界是平的,意味著在今天這樣一個因信息技術而緊密、方便的互聯世界中,全球市場、勞動力和產品都可以被整個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全球化無可阻擋,美國的工人、財務人員、工程師和程序員現在必須與遠在中國和印度的那些同樣優秀或同樣差勁的勞動力競爭,他們中更有競爭力的將會勝出。
作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等。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一個簡單但有強大沖擊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並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世界發展的潮流或趨勢,同時,該書敏銳地把握了互聯網最前沿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最新狀況和最新發展趨勢。
書中談到,全球化首先表現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並出現了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沖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使得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擔心自己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發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理解一個人,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或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
鑒於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展史。也就是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永遠不滿足的慾望的發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並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系這個事實。
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同的歷史角色上,人們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崗位,來創造不同的社會財富。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己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因此,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應該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社會更幸福或者構建和諧社會,應該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
也許現實中會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屬於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為這個社會留過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造財富的人,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么了不起、這么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有你,有我。那麼,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優化選擇符合達到社會最優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麼社會就應該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理解,無論社會再怎麼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麼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基於這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於是就不大願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
但是,人本身是一種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並無本質區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己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調、來保證自己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於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更加善於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其實,自然界是由不得我們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無錫水危機事件、全球范圍內的乾旱,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鍾。任何不顧及別人的行為,終將得到報復。不管是自然還是人類。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想道德問題,而是自然規律。
再說說企業,合理的企業和組織機構一定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順應社會環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應該去做自己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只有這樣,自己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己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己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因此,為了自己的長久發展,我們就必須要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該給其他人提供機會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造財富。一個不能發揮人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和諧的社會自然也孕育不了成功的事業。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挖掘人們身上的創造性潛力,通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企業進步的源泉。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的成功,社會才能真正的發展。
5. 美國大片世界末日觀後感600字
在千百萬年前地球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生物,在千百萬年後人類毀滅了地球,毀滅了生物.——題記地球,這個哺育時間萬物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她是那麼的和藹可親,不求回報的給予人類所需要的一切.而人類卻不加節制的去利用.鄭淵潔曾經說過一句話:「地球母親無私的為人類做貢獻,而她的兒子卻吃著母親的肉,喝著母親的血.」是的,當人類發覺母親的血肉已經所剩無幾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太不孝了.當人類懂得再也回不到母親溫暖的懷抱後才懂得孝敬母親了,但已經晚了,迎來的是死亡的氣息——世界末日.這是我在觀看《2012世界末日》後發出的感嘆.面對死亡,有的人沉著冷靜,他們看破紅塵把生死拋於腦後,靜靜的等待死亡;有的人焦躁不安,他們恨自己沒有把該做的事做完,該學的沒有學好.但始終不恨自己沒有把地球保護好.想要掙扎的逃走,還抱著一絲希望,當他們在生死的邊緣上掙扎時才恍然大悟.片中的傑克遜一家在一次度假中偶然遇到一個瘋子.那瘋子預言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傑克遜信了,他隨著瘋子的話語照.事實證明那瘋子說的是正確的,地震火山海嘯接二連三的在世界各地出現,這時人們驚慌了,他們確信無疑是世界末日到了.但自私的人類總先想著自己,各個國家的元首早知此事,已經做好了逃生用的方舟,但每個座位的票價是10億歐元.以免人群混亂,所以消息只有元首們和一些身家過億的人知道.在洪水馬上就要降臨方舟的基地時,人只裝了一半的方舟准備起航.方舟下是黑壓壓的人群,他們都被人類拋棄了.美國總統的兒子在一番感動的話語中,方舟再次打開了「生命之門」……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給人的啟發是深刻的,這些自然災害極有可能發生.地球升溫、南極冰川在急速融化、總有一天大海這個碗會盛滿,海水就會猛獸般撲向陸地,你想想遠處高山上突然飛奔下來勢不可擋的洪水那將是一副怎樣的情景?空氣污染,萬物生存所需要的空氣被各種各樣的氣體籠罩著.我有時幻想將來還會增加一種比火山地震更可怕的自然災害——空氣緊缺,那時只能抱著一棵樹大口呼吸,才懂得樹木有多麼重要.破壞水源,地球上的水源是有生命的,有靈性的,它們都懂得自己應該貢獻給誰,當它們發現人類不珍惜它們的時候,就會在傷心痛苦中慢慢死去,人類也毫不留戀……還有很多可怕的災害,它們都是人類自己一手造成的,可人類還是做著無謂的狡辯.最使我感受深得一句話就是瘋子查理向全人類證明世界末日就要到來時說的一句話:「在一小時後我們都會變成宇宙中的一粒小小的灰塵,沒有哪一個人會有特殊待遇,下場都一樣,無論生前付出多大的努力,是富翁,還是乞丐,下場都一樣!」這句簡單的話語概括了全人類的生存方式!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毀於一旦,發達的科技在災難面前也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都用不同的方式面對死亡……人類啊,醒醒吧,看看你們所做的一切!從今天起,保護我們的家園!
6. 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
[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2009-06-13 23:10細細回憶起來,突然發現自己看過的電影還真是不少,挑選了一些自己感覺很不錯的電影,小小推薦一下1.《海上鋼琴師》,比起它的英文名《the legend of 1900》,我更喜歡這個中文譯名,感覺,海上鋼琴師這個名字,更能說清道明1900的純潔與天賦,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看完整部海上鋼琴師記得最清楚的鏡頭一是max與1900最開始相遇時在暴風雨中彈琴,二是1900第一次看見女主角時的表情,三是1900對max的那段經典的話:"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max,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麼辦?你怎麼選擇其中一條來走?怎麼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裡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里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感動有時就是這么簡單。2.《教父三部曲》,教父三部曲個人認為第一部最棒,馬龍白蘭度沙啞而低沉的聲音配上教父的黑衣黑槍與紅玫瑰,完美的組合,整部教父的氣氛一直都很陰冷,然而中間有一點最讓人感到溫柔和溫馨的地方,就是退休後的老教父維托·唐·科萊昂對兒子邁克說:"我現在比以前愛喝紅酒了,而且越愛喝就喝得越多。"邁克微笑道:"喝吧,這對你的身體好,觀後感《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一句話,溫情四溢。3.《莫扎特》,很老的一部電影,也是我看的第一部關於音樂的電影,也就是從那時,愛上了莫扎特的音樂,電影中的莫扎特輕狂、天才,那招牌式的怪笑以及突然而至的彈琴片段將莫扎特的天才勾勒得淋漓盡致,而那一句:"我是庸俗的人,但我保證我的音樂不庸俗!"更是將莫扎特的形象活靈活現起來,也許正是他令人無法直視的天才終究使薩利艾利忍不住的嫉妒害死了他。4.《卡薩布蘭卡》,老電影,其實很早就看過這部電影,只是那時還小,不懂電影的內容,只覺得無聊。再看《卡薩布蘭卡》已是初中時候,直到這時,才折服於故事的感人,以及鮑曼的演技,還有那一首男中音的卡薩布蘭卡。5.《勇敢的心》,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只是因為很少看到男女主角都悲劇的死掉,然而,當男主角華萊士刑前絕望凄厲的一聲高呼"自由"響起時,才真正被他感動,這個男人終究用他的生命守護了蘇格蘭與他家族以及他的愛人。6.《鋼琴家》,開始並不喜歡這部電影,總覺得斯皮爾曼太過懦弱,甚至為了生存不敢輕易觸碰那家鋼琴,然而,當看到最後斯皮爾曼忘情的彈奏起琴曲時,才真正被他對藝術的執著感動,可惜的是那位頗解琴意的德軍警官最終身死,倒有些遺憾。7.《上尉的曼陀鈴》,尼古拉斯·凱奇一向是我很喜歡的演員,從《風語者》到《火柴人》再到《惡靈騎士》《國家寶藏》,都是經典,然而我最愛的還是《上尉的曼陀鈴》,其實,打動我的只有一句話,就是尼古拉斯·凱奇在行軍時看到女主角是,叫的口號:"3點鍾方向,向美女致敬。"8.《黑客帝國》,糾結,僅用這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黑客帝國,當我把黑客帝國三部曲看完後在回憶其中內容,終於被沃卓斯基兄弟給征服了,不過,貌似哥哥現在已經變性,新作《極速賽車》更是有些惡心,大感失望。9.《阿甘正傳》,想來幾乎只要提到老美的電影,阿甘正傳永遠都不會缺席,阿甘這個弱智兒給美國乃至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始終不能忘記,阿甘的經典名言:"媽媽說過…"。10.《沉默的羔羊》,初看之時,嚇了一大跳,但慢慢回憶起來,有感覺不錯。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把吃人做得如此優雅,《沉默的羔羊》的前傳《紅龍》並沒看完,不過還是很好奇漢尼拔如何從一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蛻變為優雅而極富紳士風度的吃人醫學博士。11.《壯志凌雲》,湯姆·漢克斯這位帥哥的眾多電影中,最喜歡的還是這部他的成名作,劇情不算離奇,然而青春熱血異乎尋常,尤其音樂,很棒,那首《帶走我的呼吸》,至今也應該算是奧斯卡名曲12.《天堂電影院》,是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的第一部,卻是我最近才看的一部電影,比起《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絲毫不顯青澀,從主人公薩爾瓦多穿越於塵封的記憶中,將過去的一切聯系起來,尤其是那句"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經典不過如此先寫這么多吧,沒什麼時間,以後有空再補充它,目前,未完待續吧…2009-06-13 23:12|你丫再拖稿就整死你丫的以上2009-06-13 23:13|回復夏夜是羅森:不要jiba,千萬不要jiba 2009-06-13 23:36|有時間寫這么多觀後感,還不去寫小說,再拖下去爆死你丫的2009-06-13 23:38|你娃娃不要招惹我嫉妒你哈。2009-06-14 07:32|根本沒時間看這么多。〔一些歐美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7. 美國往事電影觀後感
《美國往事》影片背景是美國戰後發展迅速而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以及倫理面前,人們求生存的本能鋌而走險地去挑戰各種極限等等。似乎20-60年代美國大城市生活縮略的紀錄。本文是我整理的美國往事觀後感,僅供參考。
上周得知CCTV6要在佳片有約中放《美國往事》,便有了想看的興趣。這個片子已下了有一段時間了,就是懶的看,太長了,近4小時。當然,我是不會去看配音版的,那簡直是在蔑視我的聽力水平。不過還是要看中文字幕滴。
我為什麼要看這個片子呢?因為最近看多了周傳基爺爺講電影理論的視頻教程,也想找一部經典的片子來分析分析。下面,我就分析一下本片的幾處典型的鏡頭剪輯。
1.30年代“面條”所在的中國煙館里煙燈(圓形)→“麥大”等三兄弟被警方擊斃後現場的燈(圓形)。這里很符合周爺爺“圓接圓”的鏡頭組接理論。
2.胖子店裡廁所牆上的洞里是老年面條的眼睛在看什麼→少女狄波拉在跳舞→少年面條正在從那個洞里偷窺。
3.少年麥大等人目送面條進監獄→墓誌銘“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老年面條正在看著以上這句話。
4.公墓房間的牆上掛著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正在開一個保險櫃的鎖。
5.老年面條提著剛取出的一箱錢忐忑不安地在街上走,突然一個飛盤向他扔來,他躲開後,一隻手接住→青年麥大搶過剛出獄的青年面條手中的行李箱。
6.青年面條載著同伴把汽車開進河裡→電視里(1968年)正在播出從河裡打撈上來一輛被燒毀的汽車。
7.老年麥大跳進垃圾粉碎車自殺後,遠去的血紅色的2個車燈→逐漸靠近的2個白色的車燈,這輛車正載著狂歡的年輕人。
劇情方面我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明白,比如青年麥大計劃搶銀行,面條向警方告密後,麥大等人被擊斃的現場是一輛運酒的卡車和全地的碎酒瓶。關於本片的影評網上有許多,其中一些分析的很深刻。我看本片很累,也就不多寫什麼了。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這部經典,點了“想看”之後得到友鄰第一時間的支持。
昨天中午,一個美好的周末,讀了大半天的刀爾登的《不必讀書目》。中午兩點要了樓下的肉夾饃和米皮,開始欣賞這部大作。原本只想先看一半接著看書的,可是竟然沒停下來。除了看小傢伙吃奶油蛋糕的情節哭了,其他的地方並沒有覺得很感動。意外的是,看完後怎麼也看不進書了,各種焦躁不安。在和微博上各種撒嬌求安慰後,莫名其妙地趴在被子上小哭了一通,仍然覺得心頭壓著千斤巨石不能輕松。一個美好的周末就這么被毀了。
晚上躺床上閉著眼睛,腦海里不斷閃過電影鏡頭的碎片。是裸露的女人身體,被強行分開的雙腿,祈求搶劫者強奸自己的女人的呻吟。最忘不了的是那隻槍口下的乳房,那麼晶瑩美麗,彈指可破的乳房,我在屏幕外面感到它顫栗的恐懼。是啊,在槍械武器之下,它的美麗顯得如此脆弱。我同它一起被嚇到了。也許多少個世紀以來,從沒有國度以前,女人們都是這么過來的,在暴力、血腥、戰爭、殺戮、驚恐中企圖尋求一個可憐的遮蔽之處。體內那些隱藏著無數祖輩的恐懼、傷痛、眼淚,都被電影催發尖叫著迸出。
也許揣測導演的觀點並不明智,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立場。如果暴力也可以稱作美的話,我看到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兩敗俱傷。電影將這樣的人生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以暴力不斷地滿足慾望,不斷地深陷泥淖。
看到有人說女主角自私冷漠。我想說即便一個女人,沒有打算現在就和一個男人白頭偕老,就不能接受他一頓飯的邀請么?畢竟對方也是自己喜歡的人。我們也不是能夠全然接受所有自己喜歡過的人。即便她拒絕了對方,難道就能成為對方強奸自己的正當理由么?暴力就是暴力,強奸就是強奸。同樣是喜歡的人,做著同樣的動作,有愛是身心的融合,用暴力卻只感到如此齷齪下作。不知還有多少個男人以愛的名義,在女人的身體里做著單純的活塞運動。他們不過是用自慰的動作,意淫著幻想中的女神。眼前這個活生生的女人,不過是個有著體溫的充氣娃娃。
個人的暴力也是,集體的暴力也是,國家之間的暴力也是。暴力一旦找到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會無止境泛濫,最終毀滅自身。
也有人說,女主角有心計有計劃並不好。我想說,這些原本都是中性詞,並沒有高尚低賤之分。我們現在不是都在做各種規劃么?為什麼那個時代的女性就不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呢?好的愛情是在一起的兩個人都越來越好。犧牲奉獻委曲求全的愛情,從來不看好,也不欣賞。
我也同情這些男孩子。他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時代和家庭,在苟活度日的同時還企圖勉強維系敏感脆弱的自尊,甚至貪戀覬覦一個如此完美的愛情。我敬佩那些真實大膽的女孩,和女人。不想探究在那個年代下,最底層的女孩子有沒有更好的生存方式。好與不好,並沒有唯一標准。她們狂狼放盪,閱人無數,視性交如公開場合喝茶吃飯。起碼她們接受真實的自己,靠自己的勞動養活了自己。那個在車上滿足了剛剛出獄的男主角的妓女,她狂妄肆意的大笑著離。誰又能說,那樣的笑聲下面沒有悲涼呢?如果無法選擇高貴的身份和活法,起碼能選擇高傲的姿態直面世界。
總之,還是感到哪裡的小傷口被輕輕的撕裂,又悄悄的凝固,癒合。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從起初看到一滴血就暈,在眼瞧著那些傷口的不斷撕裂與癒合中,漸漸習慣了滿目瘡痍,甚至開始享受那一點略微變態的快感。
寫出來感覺好多了,沒那麼壓抑了。
12月11日晚,佳片有約,連續四個小時觀看美國黑幫片《美國往事》,《美國往事》觀後感。次日凌晨七點,又重看一次。影片跳躍性的鏡頭很多。時間穿插也比較頻繁。看一遍往往是"看不懂"的。
影片講述的是,美國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偷偷摸摸,敲詐詐騙的混混,到稱霸一方的黑社會團伙的過程。其中主要寫了一個"好強盜"和一個"壞強盜"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
面條本是少年阿飛的頭目。後來年齡稍大狡詐的麥大出現,取代了面條的位置。他們由給另一個流氓團伙頭目臭蟲打打下手,到自立門戶成立基金會。五個孩子決定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在一次與臭蟲的火拚中,面條殺了臭蟲,傷了警察,被判12年徒刑。在他坐獄期間,面條的幾個夥伴利用走私販賣私酒(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發布禁酒令)發財開了酒吧、妓院等實業。
面條出獄後,參加進去,繼續他們的黑幫事業。他們搶劫珠寶,殺人越貨。還參與政治罷工,解救罷工領導人政客吉米,綁架暗助資本家的腐敗警察局長的幼兒,干預罷工的勞資糾紛。
後來,麥大要去搶聯邦銀行。所有的人都認為必死無疑。麥大還是執意要做。面條為救朋友,向警方泄露原來他們走私犯酒的事,以免於大家一死。結局是,不但麥大、派克、公雞眼被擊斃,面條的同居情人妓女伊芙也被殺害。面條心灰意冷,改名換姓,遠走他鄉。三十五年後,面條被一封邀請信請回。他發現,以他名義建造的豪華公墓里,他的三個朋友被安葬了。他還得到了一筆豐厚的"下一次行動"預付款。
原來,三十五年前的血腥殺戮,正是麥大一手策劃的陰謀。他與警察勾結,利用面條報警,清除了同夥派克、公雞眼,捲走他們共同的財產。麥大野心大。他"漂白"自己後,改名換姓,棄商從政,爬到了商業部長的高位,麥大還用金錢俘虜了面條心儀的童年年女友狄波拉,收為情人。還生了兒子。
麥大在政界依然"不老實"。他勾結寡頭走私違法,被聯邦調查局盯上了。他的同夥,或者說高層的政治需要,必須犧牲麥大。麥大自知自己的下場,就以"白利"部長的名義,找來昔日的朋友面條。他寧願讓面條殺了他,也不願意給聯邦調查局暗殺他的機會。經歷了風風雨雨的面條,面對童年、昔日的夥伴,這個曾經搶了他的位置、吞了他的票子、奪了他的妻子的麥大,眼含熱淚卻心如死灰。當麥大請求他"報復"的時候,面條拒絕了。他說,他當年為了"偉大的友誼"也曾出賣過一個朋友,導致他們都死了。他甚至始終沒有呼叫"麥大"的名字,彬彬有禮地與"白利部長"分手了。
麥大走進垃圾粉碎機自殺身亡。
這是一部很有看頭兒的大片。稍顯灰暗的色彩基調,襯托出人生的某種無奈。
長達四十年的歷史跨度,從1921年到1968年,幾位童年的朋友演繹了不同性格導致的不同歸宿。面條憨厚而重感(愛)情;麥大狡猾而重"事業";狄布拉高傲而重地位,這個女孩是面條心中神聖的女神,狄布拉也不是對面條毫無情感。當面條出獄後,她曾對面條說過:"你是我心中唯一重視過的人。"他們卻始終未走到一起。
閱盡人間的美好,歷盡人間的滄桑。四十年的成長經歷,四十年的不堪回首。
應該提到的是,原著小說名為《流氓》。是的。面條、麥大、派崔克、公雞眼都是黑社會的流氓。盡管搶劫為珠寶後殺害僱主,面條並不同意,他還是殺了人。他們是社會的毒瘤,但他們又是活生生的人。
如果有網友有興趣,可先看一看相關的影評,這樣會更容易看懂。影片從三十年代面條在中國戲院即大煙館銷魂開始(他為救朋友報警後到大煙館的),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面條三十年代在大煙館的"享受"微笑結束,是透露人生如夢,還是演繹醉生夢死,抑或表達對世事的麻木?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