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愛國者電影故事原型

美國愛國者電影故事原型

發布時間:2023-08-04 00:17:02

㈠ 影片《愛國者》里藍、紅衫軍是什麼關系各代表什麼國家

首先我要告訴你《愛國者》講述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故事,你記得小學歷史課本上寫過美國萊剋星頓的槍聲吧,美國反抗英國開始獨立,就從游擊戰開始,而電影中的梅爾·吉普森就是游擊隊的領袖

所以藍軍是美國人,代表美國,而紅軍是英國人,當然是代表英國
在獨立戰爭時期,法國是支持美國的,所以會有一個法國上校和梅爾·吉普森並肩作戰

㈡ 有一部電影講的是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叫什麼名字主演是誰

譯 名 愛國者
◎片 名 The Patriot
◎年 代 2000
◎國 家 美國/德國
◎類 別 動作/劇情/
◎語 言 英語
◎字 幕 英文/德文
◎IMDB評分 6.7/10 (35,870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87393
◎文件格式 XviD + MP3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英軍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梅爾· 吉卜森飾)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本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斗爭,直到他的妻子死去留給他5個孩子,眼前的現實和悲劇使本傑明開始轉變,心靈遭受著沖擊,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不斷地困擾著他。
這時,他的他兒子傑布列卻沒有絲毫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斗爭中,但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本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主演

梅爾-吉布森,1995年在《勇敢的心》中為世人塑造了一個傳奇般的愛國英雄----威廉-華萊士,今年他又為世人帶來了另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本傑明-馬丁。他稜角分明的臉龐、英俊剛毅的氣質、至剛至陽的男人血性,使他完美地為世人奉獻了二位用生命捍衛神聖家園的偉大的愛國者,憑著自身的實力成為好萊塢頂級的電影巨星。

梅爾-吉布森1956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父親是鐵路司機,母親是澳大利亞歌劇演員,雙親是愛爾蘭虔誠天主教徒。由於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電影產生了較大的興趣。據說由於吉布森的父親在美國遇到大麻煩,於是1968年他們全家遷至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居住。吉布森中學畢業後,來到了悉尼國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表演,在校期間他遇見了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朱迪-戴維斯(Judy Davis),並應邀參加了其處女作《夏日城市》(「Summer City」)的拍攝。畢業後,他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劇團也演一些小角色,並逐步涉足影壇。

1979年,出道不久的吉布森接連出演了兩部不同題材的故事片。一部是令他一舉成名的、由著名導演喬治-米勒執導的科幻片《瘋狂至極》(「Mad Max」),他在劇中飾演一位將面臨原子戰爭毀滅的、身穿金屬外衣的未來警官。第二部是米勒導演的另一部感人的情節片《蒂姆》(「Tim」),他在劇中擔任主演,因成功地演繹了一位反應遲鈍的勤雜工,而獲得了澳大利亞薩姆獎,成為澳大利亞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1981年他又得到了另一位澳大利亞名導演彼得-維爾的賞識,同年參加了維爾的精彩劇情片《加利波里》(「Galiipoli」)的拍攝,並因該片第二次獲得薩姆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吉布森在《沖鋒飛車隊》(「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中的出色表演使他首次被國際影壇所關注。1983年他與維爾二度合作,拍攝了影片《危險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在片中飾演一位企圖掩飾印尼血腥政變的麻木無情的記者。在這些早年的影片中,吉布森的演技不斷得到提高,他要開始尋求更廣闊的表演空間。

1984年,吉布森進軍美國。他在好萊塢主演了《河流》(「The River」)、《獎金》(「The Pointy」),但反應平平。同年吉布森應邀重返澳大利亞,又一次在刺激、瘋狂的《沖鋒飛車隊2》(「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中出演狂熱的馬克思,歌手迪娜-特納加盟了此片的拍攝。吉布森在休整了兩年後,1987年美國名導演理查德-唐納邀請他主演轟動一時的動作影片《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吉布森在劇中飾演警探馬丁-瑞格斯,他所體現的幽默詼諧、勇敢堅強、堅持正義,敢於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使吉布森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躍成為好萊塢超級動作明星。他與丹尼-格洛弗的傾情聯袂表演使《致命武器》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影片。隨後他又出演了《致命武器》的2部續集,為吉布森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1990年他創辦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ICON Proctions,並出品了《哈姆雷特》(「Hamlet」)和《天荒情未了》(「Forever Young」)等影片。這期間他還參加拍攝了《破曉時刻》(「Tequila Sunrise」)、《電線上的鳥》(「Bird on a Wire」)等影片。1990年和1991年兩度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最瀟灑人士前50名之一。

1993年,吉布森首次執導了影片《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講述了一個古代傳奇故事,並親自在片中扮演一位被嚴重燒傷但深藏秘密的老師。這部影片製作精細,體現了吉布森多年來在影壇中的豐富經驗和心得。雖然影片宣傳浩大,但只取得了中等的票房收入。1994年,他主演了由理查德-唐納執導的《賭俠馬華力》(「Maverick」),該片改編自收視率不錯的同名電視喜劇,他在劇中飾演了一個西部槍手、賭徒,影片上映後好評不斷,體現了他的實力和活力。

1995年吉布森自編自導的古裝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給了世界一個非同尋常的震驚。他在影片中史詩般地描述了13世紀蘇格蘭領袖威廉-華萊士的生活和創建獨立王國的奮斗史,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古裝史詩巨片。吉布森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情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此片1996年共獲得了10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贏得五項奧斯卡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化妝),這一年成為梅爾-吉布森的黃金之年,他當之無愧被稱為世界巨星。

1996年,他轉身幕後,為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動畫片《風中奇緣》(「Pocahontas」)中的約瀚-史密斯配音和配唱,並拍攝了影片《綁票通緝令》(「Ransom」1996)、《陰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1997)和《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1998),吉布森的名望越來越高、越來越受人矚目。1999年在影片《危險人物》(「Payback」1999)中,他開始了從影以來的全新嘗試,出演一位亦正亦邪的黑道人物,英雄神采仍然不減當年。2000年他又重操舊業,為夢工廠的最新動畫片《小雞快跑》("Chicken Run")中的神奇的大公雞Rocky配音,給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2000年應大導演維姆-溫德斯的邀請,吉布森客串演出了《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飾演一名追凶警官,冷酷的扮相和玄秘的風格,為整部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暑期期間,吉布森繼《勇敢的心》後再次著古裝出場,主演大製作電影《愛國者》(「The Patriot」)。該片由《獨立日》一片的導演羅蘭德-艾莫里奇執導,編劇為《拯救大兵瑞恩》的羅伯特-羅戴特,講述的是在18世紀7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一位美國人英勇對抗英國入侵者的故事,吉布森飾演的本傑明-馬丁是一個有7個孩子的鰥夫,他是為保衛家人安全而不惜出戰、在戰火中高喊著「Forward」的戰爭英雄。該片場面浩大,既壯觀、又感人,表現出了極強的英雄主義色彩,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吉布森憑此片進一步確立了其銀幕「英雄形象」,成為好萊塢身價最高(2500萬美元)的演員。吉布森今年接下來的一部影片是年底前即將上映的喜劇片《女人想什麼》(「What Women Want"),他在影片中飾演一個能看透女人心思的大男子主義者,不知這次吉布森又能為我們帶來些什麼。

梅爾-吉布森是一個眷戀自己的家庭、虔誠的家庭型男人,對結婚14年的妻子忠貞不二,妻子羅賓(Robyn)和他共同生育了7個子女。世界上大約有半數女人為他著迷,在今年5月份美國Zogby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中,梅爾-吉布森當選最佳銀幕愛侶,但他從未有緋聞傳出,他認為婚外戀是「庸人自擾,何苦來著」。說到自己的家庭時,他表示會像《愛國者》中的本傑明-馬丁一樣,為家人的安全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平時,他為人親切、隨和、聰明、幽默,這個被評為「世界最性感的男人」最喜歡做的事,是同全家一起在澳大利亞自己的農莊裡悠然而居,他曾表示:自己並不是什麼"世界最性感的男人",他更喜歡人們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普通的男人」。

導演的影片:
1、《勇敢的心》(「Brave heart」) 1995年
2、《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獲獎記錄:
1997年10月被英國《Empire》雜志評為世界前100名明星排名第12位
1996年以《勇敢的心》一片獲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1996年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50位最漂亮的人之一
1990年和1991年兩度被美國《People》雜志選為世界最瀟灑人士前50名之一
1979年和1981年兩度獲澳大利亞薩姆獎最佳男主角獎

拍攝影片:
2000年 《女人想什麼》(「What Women Want")
2000年 《愛國者》(「The Patriot")
2000年 《小雞快跑》(「Chicken Run")
2000年 《百萬大飯店》(「The Million Dollar Hotel」)
1999年 《危險人物》(「Payback」1999)
1998年 《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
1997年 《一個真實的神話故事》(「Fairytale: A True Story」)
1997年 《陰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
1997年 《不可能的拍檔》(「Fathers' Day」)
1996年 《綁票通緝令》(「Ransom」)
1995年 《風中奇緣》(「Pocahontas」)
1995年 《鬼馬小精靈》(「Casper」)
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 heart」)
1994年 《賭俠馬華力》(「Maverick」)
1993年 《無臉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Face」)
1993年 《地球、美國夢》(「Earth and the American Dream」)
1993年 《致命武器3》(「Lethal Weapon 3」)
1992年 《天荒情未了》(「Forever Young」)
1990年 《電線上的鳥》(「Bird on a Wire」)
1990年 《美國的天空》(「Air America」)
1990年 《哈姆雷特》(「Hamlet」)
1989年 《致命武器2》(「Lethal Weapon 2")
1988年 《破曉時刻》(「Tequila Sunrise」)
1987年 《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
1985年 《沖鋒飛車隊2》(「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1984年 《獎金》(「The Pointy」)
1984年 《索福爾夫人》(「Mrs. Soffel」)
1984年 《河流》(「The River」)
1983年 《危險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eagerously」)
1982年 《Attack Force Z》
1981年 《懲罰》(「Punishment")
1981年 《加利波里》(「Galiipoli」)
1981年 《沖鋒飛車隊》(「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
1981年 《連環反應》(「The Chain Reaction」)
1979年 《蒂姆》(「Tim」)
1979年 《瘋狂至極》(「Mad Max」)
1977年 《夏日城市》(「Summer City」)

㈢ 求電影<<愛國者>>的專業影評,十分緊急

電影本是一個供人觀賞的藝術,但有時卻會激化國與國之間原本微妙的政治關系。美國今年上演的大片《愛國者》(The Patriot),就傷了表親——英國人的心。

《愛國者》以壯觀的場景和油畫一樣的優美畫面,展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橫斷面。按照這部電影,美國人鬧獨立完全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愛國民兵們很像是《水滸》中的好漢,走投無路,被逼上樑山。中國抗戰前,蔣介石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犧牲」。影片《愛國者》主人公本傑明也是一個調調,堅決主張向英王「請願請願再請願」,只是在親眼目睹兒子被英軍槍殺後,本傑明才揭竿而起,憤然反抗。

本傑明是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的化身,兩人的經歷、家世相仿。美國人宣傳自己無可厚非,但狠狠醜化英國的形象,卻得罪了英國人。

《愛國者》中有一場戲,英軍將手無寸鐵的美國平民活活燒死在教堂之中。英國人嚴正聲明,此事純屬虛構,而且進一步考證後認定,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法國倒是犯有此類暴行。德國人沒有出來辟謠,法國人也未置可否。經過內查外調,英國人又發現《愛國者》的導演是德國人,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德裔美國人。這下問題就清楚了——德國與英國有仇,兩次世界大戰均互為敵手(盡管希特勒視英國人為同祖同宗的表兄弟,一再爭取拉攏,但英國不為所動),所以才有今天的栽贓陷害,惡意攻擊。

梅爾·吉布森在影片中有不俗的表演,持槍迅跑的矯健身影再現了美國「一分鍾民兵」(One Minute Man)的雄姿。但此兄演的越好,英國人就越痛恨他。影片中梅爾·吉布森飾演的本傑明不僅機智勇敢,而且親手殺了20來個英軍官兵,讓英軍聞風喪膽。這還不夠,梅爾·吉布森在另一部大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中也是主演抗英好漢,手刃英格蘭的鐵甲騎士,刀劈斧砍,血肉橫飛。對英國人來說,真是「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英國人傷心難過,法國人卻在一旁偷著樂。現實中,英國人一直扯著美國的衣襟不肯鬆手,跟在美國人後面亦步亦趨,法國人倒常與美國人鬧別扭。山姆大叔要往東,高盧雄雞(法國人的代號)偏要向西。「北約」的總部原來設在巴黎,戴高樂一怒之下把北約請出了法國;美國空軍轟炸利比亞,要從法國借道,法國人偏偏不同意……《愛國者》的編導何以敵我不分,貶低英國人,頌揚法國人?

中國流行過一句話,叫「世界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國者》的編劇和導演對法國如此厚愛,是因為歷史上法國人確有大恩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在美國最困難的時候,法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影片中,本傑明的隊伍中有一位來自法國的游擊隊戰士,與本傑明同生死共患難,終於熬到了大部隊的到來,其場面與《閃閃的紅星》中的勝利歡慶如出一轍,只不過《愛國者》中的畫面並不是滿山的映山紅,而是法國軍隊在隆隆的炮聲中搶灘登陸。望著這壯麗的場面,本傑明情不自禁地用法語喊出心聲:「Vivre le france」(法國萬歲!)。法國游擊隊員心心相連,很得體地也用法語說:「Vivre la liberte」(自由萬歲!)。

法國游擊隊員要回法國去,本傑明又用法文祝福「bonne chance」(萬事如意),以示敬意。美國英雄也說法國話?!法國人看了可真是太高興了,因為法語是法國人的驕傲。

這位法國游擊隊戰士也是一位歷史人物的化身。拉斐德(La Fayette)不遠萬里,從法國來到新大陸,幫助美國人民爭取自由。拉斐德追隨華盛頓,一同度過了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戰爭期間拉斐德返回法國,說服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派精兵6千,跨海遠征,幫助剛出生的美利堅合眾國。當然,在此之前,法國人已經在出錢出槍助陣了。

除了《愛國者》之外,影片《U—571》也讓英國人很不開心。《U—571》裡面中美國水兵繳獲了德國人的密碼器。但英國人認為,繳獲密碼器的是英國人,不是美國人。英國人不僅對《愛國者》和《U—571》很有意見,而且覺得《拯救大兵瑞恩》也很有問題。《大兵瑞恩》中根本就沒有提到英國,而當年在諾曼底海灘登陸的,是聯合作戰的美國和英國軍隊。

美國人將英國人的功績統統抹殺。英國人自以為與美國是表親關系,沒想到美國人來了這么一著,沒有比來自朋友和親人的傷害更讓人痛心的了。再說,英國從世界第一強國淪為一個二流國家,一顆心本就已經很脆弱了。美國如今有那麼多可以引以為豪的東西:10艘航空母艦、月球登陸,現在又弄出一個什麼新經濟。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讓英國小兄弟呢?

㈣ 電影《愛國者》中的爵爺是誰 本傑明·馬丁的原型是誰

本傑明·馬丁的原型是弗朗西斯·馬里恩,爵爺是查爾斯·康沃利斯。

本傑明·馬丁出生在南卡羅萊納州,並在那長大成人,他是法國人的後代,他以此為自豪。馬丁曾經勇敢地參加過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激烈戰斗,殘酷的戰爭奪去了他的妻子,從此他決定遠離戰爭和暴力,要和第二個妻子夏洛特及八個可愛的孩子守著農場過寧靜而平和的生活。

可是當英軍鐵蹄踏上他的故鄉南卡羅萊納的時候,他的一個兒子慘死在戰爭中,馬丁不得不拿起武器與他的大兒子加布里埃爾一起,組織起當地的愛國者與凶惡殘暴、氣勢囂張的英軍展開殊死斗爭。

(4)美國愛國者電影故事原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戰斗中的英雄本傑明·馬丁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

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㈤ 關於影片《愛國者》中主人公本傑明.馬丁的一點疑問。

原創編纂,希望採納

這個問題涉及到美國歷史,在美國的獨立戰爭前,發生過幾場戰爭,其中有一場英法爭奪美洲殖民地利益的戰爭,歐洲稱為「七年戰爭」,在美洲稱「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時間是1756-1763年。戰爭起初是為爭奪對俄亥俄流域的控制權,1754年,弗吉尼亞民兵與法國軍隊發生沖突,敵意由此產生。開始,法國人連連取勝,後來威廉·皮特1757年出任英國首相後派遣英軍抵達北美,同時殖民地民兵也有所增加,戰場形勢開始扭轉。1759年,詹姆斯·沃爾夫率軍奪取法國人在聖勞倫斯河上的要塞——魁北克。次年,傑弗瑞·阿默斯特率軍奪取蒙特利爾,從而結束了在加拿大的戰爭。與此同時,英國還在印度戰場取得勝利,英國的盟國普魯士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法國被徹底擊敗。

這個時候殖民地民兵與英軍是同盟,考慮到時間,本傑明.馬丁應該是這個時候參戰的,他可能並未加入英軍,只是指揮殖民地民兵,因此游擊戰的能力才很強,而且我猜他接受了英軍的軍銜,在電影中看起來應該挺高,估計是上校。

七年戰爭後,殖民地人贏得了自信和有益的軍事經驗;認識到為了面對共同的難題殖民地有必要團結一致;更重要的是,消除了邊疆地區法國人和某些印第安人部落進攻的威脅,因而對母國英國的依賴減少,也因此產生了獨立的條件,以至於最後展開了獨立戰爭。

據記載,本傑明·馬丁以及他的兒子等人物都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本傑明·馬丁擁有豐富的游擊戰爭經驗,並成為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英雄也就很正常了。

㈥ 一家人去朝鮮然後遭暴亂擊殺所有美國人是什麼電影

是2000年美國電影《愛國者》 The Patriot 主演: 梅爾·吉布森 / 希斯·萊傑 / 喬莉·理查德森/ 詹森·艾薩克 / 克里斯·庫珀 又名: 孤軍雄心 / 決戰時刻 劇情簡介 · · · · · · 故事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本傑明(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飾)是法國裔美國人,他曾參加過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戰爭,身經百戰。殘酷的戰爭令他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他發誓要永遠遠離戰爭。 所以當英國殖民者將戰爭燒到本傑明的家園時,他首先選擇的不是奮起反抗,而是躲避。當他看到他的大兒子參加了當地組織的愛國者軍隊時,也沒有跟著挺身而出。 但是,當他的大兒子被敵軍俘虜,小兒子挺身去救哥哥而被打死時,本傑明再也按耐不住了。他這時才清楚意識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園於水火。

閱讀全文

與美國愛國者電影故事原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喜劇電影去參加牌賽 瀏覽:547
中國電影票房多少算正常 瀏覽:518
電影雌雄同體的美國最新 瀏覽:997
解說大電影大全 瀏覽:225
孤狼2016電影 瀏覽:426
電腦電影app怎麼打不開 瀏覽:267
抖音展示搶電影票怎麼取消 瀏覽:92
老電影插曲洪湖水浪打浪原唱 瀏覽:234
電影院詠梅 瀏覽:493
國外電影淘氣小女孩 瀏覽:83
西部電影大全集 瀏覽:373
俄羅斯老師學生唱歌電影 瀏覽:332
小王子電影版是哪個好看 瀏覽:49
本曰電影r級推薦2017視頻 瀏覽:554
2017年有魔法的電影 瀏覽:924
女主男主在電影院做 瀏覽:639
新華國際大鍾寺電影 瀏覽:1
小朋友看的愛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5
孩子題材的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454
十部必看愛情電影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