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
眼前的生活
中文片名
眼前的生活
原片名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更多外文片名
In Bloom .....USA (pre-release title)
Brosta sta matia tis.....Greece
Davanti agli occhi.....Italy
Vie devant ses yeux, La.....France
影片類型
驚悚 / 劇情
片長
Canada:90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DTS SDDS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violent and disturbing content, language and brief drug use.
級別
USA:R
製作成本
$8,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6年9月24日
製作日期
2006年7月10日 - 2007年4月29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編劇 Writer
Laura Kasischke .....novel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Emil Stern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烏瑪·瑟曼 Uma Thurman .....Diana
埃文·蕾切爾·伍德 Evan Rachel Wood .....Young Diana
舍爾曼·阿帕特 Sherman Alpert .....Professor
Eva Amurri .....Maureen
J.T. Arbogast .....Male Reporter
Zachary Booth .....Boy Swimming
Emily Rose Branigan .....Girl Smoking in Locker Room
Gabrielle Brennan .....Emma
Jessica Carlson .....Girl at Shooting
Tom Carney .....Lecture attendee
Adam Chanler-Berat .....Ryan Haswhip
Tanner Cohen .....Nate
Heather Collis .....Waitress
彼得·康博伊 Peter Conboy .....Professor attending lecture
奧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製作人 Proced by
Chase Bailey .....co-procer
Marc Butan .....procer
Mark Cuban .....executive procer
Anthony Katagas .....procer
Ian McGloin .....co-procer
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procer
Aimée Peyronnet .....procer
Couper Samuelson .....co-procer
Mike Upton .....co-procer
Todd Wagner .....executive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霍納 James Horner
攝影 Cinematography
Pawel Edelman
剪輯 Film Editing
David Baxter
選角導演 Casting
Ann Goulder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Maia Java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Carol Silverma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Hala Bahmet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arjolaine Tremblay .....elementFX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Patrick Mang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rancisco Ortiz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 Auguste Rahmberg .....assistant director
Doug Torre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
2929 Pro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2929 International [美國]
Amero PT [印度尼西亞] ..... (2008) (Indonesia) (theatrical)
Desperado ..... (2008) (Japan) (theatrical)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2008) (Portugal) (theatrical)
Magnolia Pictures [美國] ..... (2007) (USA) (theatrical)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7) (Spain) (theatrical)
Mediafilm [義大利] ..... (2007) (Italy)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2008) (France) (theatrical)
Odeon [希臘] ..... (2008) (Greece) (theatrical)
Paradiso Entertainment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Pinema [土耳其] ..... (2007) (Turkey) (all media)
TVA Films [加拿大] ..... (2008) (Canada) (theatrical)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 ..... (2008) (Israel)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Element FX
其它公司
424 Post ..... sound post-proction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 sound mix
Sylvia Fay/ Lee Genick & Associates Casting [美國] ..... extras casting
Lakeshore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7年9月8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韓國
South Korea
2007年10月25日 ..... (Chungmuro Classic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2日 ..... (AFI Dallas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10日 ..... (Phoenix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18日 ..... (limited)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誰都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張揚著青春,還會對等待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就像黛安娜,一個身上永遠都散發著熄不滅的熱情的高中女孩,喜歡幻想,沖動加狂野,她已經等不及想要開始自由自在的成人生活了。在美妙的春天消磨著高中最後的一段時光,黛安娜不停地用性愛和毒品刺激著那已經被過度透支了的身體,完全不理會她那相對保守的好友莫琳無助卻擔心的目光。然而,黛安娜那種永不言敗的激情,卻因為一場發生在校園里的槍擊暴力事件而被擊的粉碎,兩個好朋友的一生都在這一刻被迫改變。
15年後,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黛安娜仍然在嘗試著忘記那個命中註定的日子裡所發生的極具傷害性的可怕遭遇……表面上,成年後的黛安娜為自己營造了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風景畫:她仍然居住在康涅狄格州恬靜的郊外--那個生她養她的地方,和當地大學的一位名叫保羅的教授結了婚,並共同孕育了一個美麗的小女兒艾瑪。艾瑪聰明且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那小模樣像極了黛安娜小時候。看著女兒的小臉蛋,黛安娜總是忍不住陷入深沉的回憶而不自覺。
現實遠沒有表相那般美好,尤其是當她在少女時代所經歷的那場慘劇的15周年紀念日一天天臨近之時,黛安娜一直試圖逃開的黑暗再次將她籠罩……她的丈夫保羅越來越不著家,艾瑪又養成了喜歡對老師說謊的壞毛病--最最糟糕的是,黛安娜握在手中、自以為是的真相,也開始慢慢顯出它本來的面目。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影片對暴力和悲慟的描述,過於做作、戲劇化,沒有將原版小說中的文字力量,原封不動地傳達到大銀幕上。
——《文化吞噬者》
喜歡瓦迪姆·佩爾曼的導演處女作《塵霧家園》的影迷們可能要失望了,因為這部影片只能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一團糟」。
——《紐約觀測報》
雖然情節的安排上有些雜亂無章,卻不能掩飾這部影片所奉獻出的有想法的戲劇沖突。
——《膠片評論》
這是一部在思想上很容易激怒你的作品,即使在節奏步調上有點讓人失望,仍然不失為一部有才氣的好影片。
——comingsoon網站
你可能會為烏瑪·瑟曼感到悲哀,因為她的表演不但誇張,而且過於裝腔作勢,反倒是埃文·蕾切爾·伍德,值得一片喝彩聲。
——《紐約雜志》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一】
影片改編自勞拉·卡塞斯克(Laura Kasischke)創作的同名小說,是瓦迪姆·佩爾曼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他的處女作則是2003年的《塵霧家園》……憑借這部影片,佩爾曼已經在美國電影工業中將自己的形象樹立成嚴肅、一針見血的的戲劇作品的代表人物。《眼前的生活》將主人公黛安娜生命中的兩段時期以一種嚴絲合縫的方式結合到了一起,用一種獨特視角挖掘了我們都需要面對的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擇--往往一個簡單的決定就有可能改變一切,那種感覺就好像一生的時間都被壓縮到了那一刻中,佩爾曼說:「我喜歡這種結構化的故事,擁有著像小說一樣的節奏韻律質感,拿《塵霧家園》做一個最簡單的實例,它所體現出來的悲哀的情感就好像是一首悼念時使用的輓歌,屬於她的故事,也是他的故事,他們總是走來走去,最終一起去迎接命中註定的那一刻。」
穿梭在票房大製作與獨立電影之間,烏瑪·瑟曼在獲得了眾多獎項的認可之後,還有一個奧斯卡提名入賬,當然,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後也有零零星星的失敗點綴其中……烏瑪·瑟曼最成功的角色來自於《低俗小說》和《殺死比爾Ⅰ》、《殺死比爾2》,但是她卻有意在躲避因為過於重復相同的角色而被定型的命運,所以才會像玩「跳房子」一樣在各種電影類型當中遊走,從《愛情叩應》到《復仇者》,還有最近的《製作人》和《我的超級前女友》。
每每說起與「母愛」有關的話題,烏瑪·瑟曼就會變得模稜兩可、閃爍其辭,因為這是她的一個底限,那就是在公眾面前絕不談論她的兩個孩子。可是在這部影片中,烏瑪·瑟曼卻被迫需要將這種「母愛」拿到鏡頭前與每一個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分享,因為她將會飾演一位因為15年前的校園槍擊事件而一直備受折磨的母親,只能用貌似平靜的表相去掩蓋累累的傷痕,不但使整個過程中充滿了曲折,結局更是讓人撓頭,百思不得其解,好在這類在結局處留下「煙霧彈」的做法,本也是一部分影迷期望看到的。烏瑪·瑟曼說:「我是在差不多兩年前讀到了《眼前的生活》的劇本,一下子就被裡面的故事感動了。就結尾處的那個待解的謎團,確實有很多人追問我是否能給出一個比較『官方』的答案。可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這么做呢?要知道有的時候,幻想比實際更能勾起人的生存慾望。我覺得這樣的影片,可能會讓已經身為父母的人或興奮或尖叫或憤怒,但具體有什麼樣的反應,還要依人而定……總之,讀完了劇本之後,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歡裡面的寫作風格,所以我決定接受它,才不會管它到底是主流還是獨立呢。」
確實,《眼前的生活》就是那種你看完之後會不斷想找人述說自己的「觀後感」的影片,烏瑪·瑟曼繼續說:「雖然不知道看過影片的人,會不會真的急於找一個人講述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但是我覺得它至少是那種讓你難以忘懷的作品。我總是忍不住想,如果真有很多的青少年能夠看到《眼前的生活》,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棒的事情,從電影院走出來之後,我相信這些人將會是受到最大影響的群體,他們可能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改變和父母的相處模式,無論他們從中認識到哪一點,都會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帶來巨大的意義。」
【二】
烏瑪·瑟曼在《眼前的生活》中的角色是成年後的黛安娜,她將會在孩子面前展示許多脆弱的行為,這么做到底是好還是壞,就連她本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判標准,她表示:「在我看來,你可以努力,卻沒辦法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一直對你的孩子或其他人說謊,他們是能夠覺察出來的,繼而就會引發許多不安全感和概念的混淆。人的內心都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像黛安娜那樣的遭遇之後,使得她的生活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對於她來說,生命中再也沒有值得期待的東西了。」
飾演這種對生活了無希望的角色,本來就是一件折磨靈魂的事情,烏瑪·瑟曼繼續說:「在這一行里待得久了,我已經能夠尋找到一種疏通情感的方式,至少不再會把自己搞得非常混亂……也許每一個人對生活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不過詮釋這種讓人無限挫敗的角色,還是讓我感覺到了少許疲憊和力竭。」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之所以會選擇烏瑪·瑟曼來飾演成年後的黛安娜,自然是看中了她身為人母的經歷,肯定能夠更好的傳達出角色背後蘊含的所有信息,不過烏瑪·瑟曼顯然並不這么認為:「我相信,就算我沒有小孩,也一樣可以演好這個角色。我覺得大多數沒生小孩的女性仍然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那種情感,源於一種強烈的保護欲和愛,從別人身上是找不到的。所以即使是那種沒有小孩的女演員,也可以將這個角色刻畫的很完美--我會被選中,本來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影片中有一組非常有爭議的鏡頭,烏瑪·瑟曼的角色因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不堪重負而大聲詛罵,她的罵聲引來了女兒的呼喚……烏瑪·瑟曼說:「我不會在自己家裡有相似的行為,有的時候,你的一些舉動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某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論孩子和我的家庭生活的原因,因為這么做是在褻瀆他們的成長空間,那可就罪過了。」
與烏瑪·瑟曼之前的作品《我的超級前女友》相比較,《眼前的生活》對她的形象要求簡直是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也許在製作了一部喧鬧勁十足的作品之後,就應該用這種稍顯嚴肅的題材進行一下調劑,烏瑪·瑟曼表示:「我喜歡這種戲劇沖突十足的影片,當然,也喜歡喜劇,但是我看中的可不是什麼電影類型,而是裡面的角色和故事的聯系。」
如此看來,烏瑪·瑟曼也算是在所有的電影流派中轉了一大圈,她說:「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維持住這種激情,所以我總是會挑戰一些沒有做過的事情:挖掘新角色、新世界和新生活。」
對於飾演莫琳的伊娃·阿瑪麗(Eva Amurri)來說,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出現在黛安娜的少女時代里,而導演瓦迪姆·佩爾曼很容易就對這個角色做出了他的選擇……阿瑪麗解釋說:「這樣的劇本、這樣的導演、這樣的主演--任何一個單拿出來都能引起我的敬畏之情,當我聽說之後,根本就已經沒有了拒絕的力量。首先,這個故事的結構真的很嚴謹,講故事的方式也是曖昧不清的,但是在影片剪輯的過程中,一切又開始清晰透徹。」目前為止,阿瑪麗身為一個女演員,遠沒有做蘇珊·薩蘭登的女兒時名聲大。
這部影片不僅僅擁有著一個令人驚訝的結尾,還會讓你產生錯失了許多細節線索的感覺,瓦迪姆·佩爾曼說:「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觀眾至少要看兩遍以上的原因,它真的值得你多看幾遍,因為每一遍你都能從中發現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事實上,瓦迪姆·佩爾曼還專門為影片拍攝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結局,然後他再從中挑選出比較喜歡的那個……即使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演員都同意佩爾曼的選擇,伊娃·阿瑪麗就開玩笑說:「我個人更喜歡另一個版本,而且不只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飾演少女時代的黛安娜的埃文·蕾切爾·伍德和我想法一樣,可是烏瑪·瑟曼卻和佩爾曼保持著一致。」
❷ 請大家推薦西部片(200滿分)
義大利式西部片
《荒野大鏢客》1965年 《黃昏雙鏢客》1966年 《黃昏三鑣客》1967年 與印第安人戰爭、騎兵隊、篷車隊、驛馬車 《與狼共舞》 《卡士達將軍》 《鄧迪少校》(Major Dundee)1965年 《西部開拓史》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要塞風雲》(Fort Apache) 《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 《搜索者》(The Searchers) 《紅河谷》(Red River) (1948年)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賞金獵人
《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 (1953)
尋寶淘金
《遠鄉》The Far Country 1955年 《北國淘金記》North to Alaska 1960年
警匪、法治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年 《日正當中》1952年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豪勇七蛟龍》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執法悍將》 《西部開拓史》 《警探奇俠》(Destry Rides Again) (1939年)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年) 《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年)
與墨西哥戰爭
《邊城英烈傳》 《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 《日落黃沙》
南北戰爭
《西部開拓史》 《黃昏三鑣客》1967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江湖恩怨
《殺無赦》Unforgiven 1993年 《虎豹小霸王》
西部真實名人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懷特·厄普、何立德醫生)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執法悍將》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Wild Bill Hickok, Calamity Jane 蠻牛比爾·希考克、災禍珍妮)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Jesse James, Frank James, James-Younger Gang 傑西·詹姆斯、法蘭克·詹姆斯兄弟、詹姆斯-楊格幫) 《虎豹小霸王》 (The Sundance Kid 桑丹士小子)
其他題材
《蘇洛》The mask of Zorro 《回到未來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經典的好萊塢十大西部片2003-11-19 10:25 作者: 出處: E視娛樂 責任編輯:棒棒
《溫徹斯特,73年》 (Winchester `73 ,1950)
導演:安東尼·曼(Anthoy Mann)
主演:詹姆士·斯圖爾特
出品公司:環球
《溫徹斯特,73年》是50年代由詹姆士·斯圖爾特與安東尼·曼合作頗負盛名的5部西部片中最棒的一部(其餘4部依次是《蜿蜒的河》(Bend of the River)、《來自萊若邁的男人》(The Man From Laramie)、《赤裸裸的刺激》(The Naked Spur)、《遠鄉》(The Far Country),被認為是刺激西部片票房回升的主要功臣。該片還開了一道歷史的先河:由該片起,明星們不再靠領取薪水(盡管高得讓人咋舌)過活,而趨於影片票房利潤分成。這招兒讓詹姆士·斯圖爾特掙了大錢,也永遠地改變了好萊塢的交易方式。 影片本身也令人印象深刻。安東尼·曼手法尖銳而富於心理剖析,刻畫了一位陷入撲朔迷離中的強悍男人。牛仔林·麥克達姆(詹姆士·斯圖爾特飾)為找回一支寶貴的溫徹斯特1873年造連發步槍,一路追蹤,由此開始了一連串的歷險。最後一幕極其壯觀:懸崖絕壁間,兩人拔槍對射,壯闊山色也每每令人流連不已。《溫徹斯特,73年》使詹姆士·斯圖爾特名列十大票房榜,而此前電影公司竟懷疑他的表演才能。就像真正的1873年造溫徹斯特步槍,《溫徹斯特,73年》也是「千年之唯一」。
《善惡丑》(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 ,1967)
導演:塞吉爾·里昂(Sergio Leone)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出品公司:聯藝
義大利導演塞吉爾·里昂作品風格獨特,號稱「義大利面式西部片」。該片是其「美元」系列的巔峰之作,講述了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三個打劫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善)、李·范·克里夫(惡)、丑:埃里·沃里奇(丑)為攫取聯邦政府的一車黃金而結成相互背叛的同盟的故事。典型的里昂式影片陷入沉思的回顧,從容不迫的敘事節奏,氣勢恢弘的暴力畫面,還有埃尼奧·莫里科(Ennio Morricone )令人無法忘懷的配樂。 里昂的「義大利面」先編出三個個性迥異的人物作原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當然是主料,但埃里·沃里奇令「丑」這一角色意蘊豐富,他與伊斯特伍德怪異的夥伴關系是片中焦點),然後加上超現實主義的調味醬猛攪,敘述被切成薄片像擲骰子般甩出。最後,還撒上了香噴噴的異國風情調料。比如配音,里昂本身就對英語不感興趣,片中摻雜了大量非英語語言:「丑」埃里·沃里奇又叫Tuco Benedito Pacifico Juan Maria Ramirez;比如配樂,埃里奧·莫里斯以隨意爆發的古怪叫喊合成配樂,極其滑稽,也極其令人驚異。當然還有著名的墓地決戰一場戲里,臉、槍、手、眼,鏡頭急速閃回,將緊張推向瑰麗的高潮。 總之,《善惡丑》與迷幻氣氛達到頂峰的60年代十分相稱。
《槍手》(The Gunfighter,1950)
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
主演: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
格里高利·派克把反英雄的主角,疲憊不堪的快槍手吉米·林戈(Jimmy Ring)擺脫聲名的渴望與掙扎演得出神入化,深入人心。上了年紀的吉米·林戈仍是西部聲名赫赫的第一快槍手,到處流傳著他的傳奇故事。但他已厭倦這一切,只想避開聲名之累,與多年未見的妻兒安度餘生。然而他所到之處,總有一幫自負的小字輩尾隨而至,死纏著要跟他比個高下。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既已走出,便無歸途。 不知是否出於虛情假意,人們很久以後才開始承認該片的不凡之處。這也在情理之中,50年代的觀眾還無法接受我們今天看來很明白的事實:好名聲固然響亮,壞名聲更惹人注目,君不見莫尼卡·萊溫斯基,她一心嚮往的不就是做個普通人嗎?讓我們回味一下林戈最著名的一句話:「我每到一地都要碰到你這樣自負的傢伙,我能怎麼辦?你會怎麼辦?向你的朋友大肆炫耀嗎?」不管你是不是牛仔,吉米·林戈都能感知你的痛苦。
《正午》(High Noon,1952)
導演:弗雷德·齊納曼(Fred Zinnemann)
主演:賈利·古柏(Gary Cooper)
格蕾絲·凱麗(Grace Kelly)
出品公司:聯藝
小鎮警長威爾·凱恩(賈利·古柏飾)的宿敵在其婚禮正午時分前來了斷恩怨,而這一天正是凱恩准備退職與新娘另闢新生活之日。當他被不領情的小鎮拋棄(甚至新婚妻子也不理解和支持他)而不得不獨撐危局時,他必須在自我的正義感與對新娘(一個和平主義者)的忠誠之間作出決斷。正午漸近,孤獨的凱恩走在光禿禿的大街上,我們無法忘卻這一幕,它讓人膝頭發軟。
《正午》捕捉到了一切經典西部片的要素:獨撐危局的英雄,緊張的結局,富於社會意義的主題:簡單,直率,且具有毀滅性。 該片編劇卡爾·弗曼在麥卡錫主義時期曾名列好萊塢黑名單並被捕,他將自身的緊張感深深溶入戲中。
許多人都認為該片是對麥卡錫主義消極容忍的諷喻式反映,是好萊塢受迫害的藝術家們「獨撐危局」的現代寓言。強烈的政治意味使其作為第一部「成人」西部片而載入史冊。
《關山飛渡》(又名《驛車》)(Stagecoach,1939)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克萊爾·特里沃(Claire Trevor)
托馬斯·米歇爾(Thomas Mitchell)
出品公司:聯藝
早期西部片的突出之作,耗資甚巨,風格新穎。該片開啟了約翰·福特與約翰·韋恩富於傳奇色彩的合作,也給其後所有西部片劃定了優劣准則。 福特以「歷險+社會反省」的模式創造了現代西部片。福特透出這樣一個信念:在所有荒蠻地帶(物質的與精神的),拯救都是可能的。正是這輛驛車表達出美國充滿希望的美好前景。當韋恩和特里沃一騎絕塵,奔向燦爛晚霞,我們的心已與之緊緊相隨。 影片為福特打定了傑出導演的地位,並幫約翰·韋恩掙脫了低級西部片無窮無盡的的泥潭,建立了具有超凡魅力的銀幕形象。它還成功運用了光線的明暗配合和低矮頂棚的效果,這一手法在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導演《公民凱恩》(1941)時大為借鑒。 「驛車」模式後來被多次沿用(如影片《大飯店》(Hotel)、《機場》(Airport)等等),用得多了當然會不以為意,可是你得明白,早在1939年西部片就能有此突破是多麼了不起。
《殺無赦》(Unforgiven,1992)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出品公司:華納
殺人越貨臭名遠揚的暴徒威廉·芒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結婚生子後棄惡從善,一心一意要過正常人的生活。但不久妻亡家敗,為了照顧年幼的子女,告別槍手生涯11年的芒尼接受了小鎮被毀容妓女追殺兇手的賞金,為討回妓女尊嚴而戰,重涉江湖殺戮。 這是部格調低沉的西部片,包括語調、畫面以及所涉及的道德問題。作為西部史詩劇的新生代,該片向西部片有關道德的陳詞濫調發起了挑戰,並試圖從各個角度突破老式西部片造就的神話。後者一舉一動皆為增加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而伊斯特伍德則更趨於現實主義:展示累累傷疤,寫實化殺人場面,主人公還被女人咒罵,這在以往西部片中極其少見,幾乎所有主人公都以之為恥,就像不讓他們開槍騎馬一樣。你能想像約翰·韋恩被誰咬了一口而絕無反擊嗎?
該片劇本早在1976年即告完成。伊斯特伍德拿到拍攝權後按兵不動,一直等到自己老得足以與劇中角色相配才開拍。當然這部片子值得這么等: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九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四項大獎。
《野幫伙》(The Wild Bunch,1969)
導演:薩姆·派金帕(Sam Peckinpah)
主演:威廉·霍爾登(William Holden)
厄尼斯特·博格尼(Ernest Borgnine)
出品公司:華納
人們都說本片是銀幕暴力擴張的里程碑,這話不免眼光短淺。派金帕把白熱化的血腥槍戰拍成了圖解化的暴力,一幅幅曼妙寫意,精美絕倫有如芭蕾,絕對是大師手筆。派金帕的慢鏡頭和魯·隆巴多(Lou Lombardo)的剪輯被奉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派金帕也由此超越了傳統的西部片,步入具有純粹電影沖擊力的慢鏡頭王國。
不僅如此,該片故事也很吸引人,是「動盪歲月里一群壞男人的故事」。1913年,德克薩斯一個敗落的搶劫團伙准備最後再干一次即告散夥。匪首派克(威廉·霍爾登飾)曾名震遐邇,不過這次他們遭遇埋伏,被徹底擊潰。派金帕的影片既像史詩,又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出賣忠誠,負隅頑抗,為捍衛名譽(盡管已日漸衰敗)戰斗到底。
派氏電影很多都以男性群體為表現主體。該片中派克與好友由友至敵,這種友情的演繹讓該片錦上添花。《野幫伙》不應被嚴格定義為暴力片,它構劃出一種神話般的均衡,充溢著豐富的性格、對話,以及對窮途末路的違法傳統苦樂參半的反諷,堪稱傑作。
《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
導演:喬治·羅·希爾(George Roy Hill )
主演:保羅·紐曼(Paul Newman)
羅伯特·雷福德(Robert Redford)
凱瑟琳·蘿絲(Katharine Ross)
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
輕喜劇風格的西部片。 兩位主人公都是反英雄類的典型,是令人愉快的個人主義者。特別是保羅·紐曼,自命不凡,永遠樂觀,從沒殺過人,整天幻想著全世界的銀行都已時機成熟待他輕取,實實的一個空想家。他與搭檔神槍手羅伯特·雷福德愛著同一個女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在打搶或逃亡時還一路詼諧打趣,這與傳統西部片里的歹徒絕對兩樣。 影片溫情而饒有趣味,因紐曼和雷福德的表演而大放光芒。兩位男星英俊迷人無疑是主要吸引力,但他們確實也得益於編劇威廉·高曼的機智詼諧和導演的超一流水準。該片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音樂項大獎。人們把它推為首席非主流西部片,其實有什麼比票房更主流的呢?
《紅河》(Red River,1948)
導演: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出品公司:聯藝(Donald Sutherland)
這是一部父子間競爭與反叛的悲劇故事。獨斷專行的湯姆·當森(約翰·韋恩飾)離開情人來到牧牛樂土德克薩斯,渴望開疆拓土,一展偉業。他收養了從印地安人大屠殺中逃生的男孩兒馬修,親如愛子。數年後,馬修長大成人,不再馴服,轉而激烈反抗。危機一觸即發。 再沒什麼比父子倆驅趕著浩浩牛群前往異鄉一幕更有看頭兒了,這經典一幕簡直就是場英雄詩史寒冷而艱辛的旅程,外部環境危險叢生,人物內心緊張幾至崩潰,有點像《奧德塞》。《紅河》幾乎囊括了西部片的一切要素:槍戰、人潮、偷襲、絞刑、背叛、復仇、情愛、光榮,要論特別點兒的,就算約翰·韋恩精彩絕倫的演技了。如果說韋恩靠《關山飛渡》脫離了低級西部片,那《紅河》就讓他一舉躍為第一票房明星。該片凝固了他的銀幕形象:語調暴躁,個性倔強,富於偉大、迷人的男性魅力和內在感召力。
《搜索者》(The Searchers,1956)
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約翰·韋恩(John Wayne)
傑弗里·亨特(Jeffrey Hunter)
娜塔麗·伍德(Natalie Wood)
出品公司:華納
約翰·福特的又一傑作。在一次印地安人突襲中,仇恨一切印地安人的退伍老病埃森·愛德華茲(Ethan Edwards)(約翰·韋恩飾)哥嫂被殺,侄女被掠。於是埃森在其兄養子馬丁(有印地安人血緣)的陪伴下,開始了搜找侄女的艱辛歲月。數年間,搜索漸漸變成了別具目的的迷狂的舉動。侄女已成印地安部落一員,他找她只為殺死她。 福特獨具天賦,把個典型的尋仇故事精工細作成關於種族主義和盲目仇恨的深層思考,抓住了一個有著荒謬過去和未卜將來的國家的情緒,影片因之變成了跨越時空意味深遠的現代寓言。 該片使韋恩達到表演巔峰,而出色的視覺效果(最後槍戰一場也是所有西部片中最佳一幕)也成為後輩楷模。要是誰說還有比它更絕的影片,那就看埃森著名的反詰:「等著那天吧!」
向你推薦經典西部片:
《與狼共舞》
《決戰猶馬鎮》
《不可饒恕》
《西部往事》
《燃情歲月》
《壯志千秋》
《關山飛渡》
《憤怒的葡萄》
《紅河谷》
《溫徹斯特,73年》
《正午》
《搜索者》
《雙虎屠龍》
《黃金三鏢客》
《西部開拓史》
《日落黃沙》
《小巨人》
《虎豹小霸王》
《刺殺神槍手》
《革命往事》
《荒野大鏢客》
❸ 請推薦西部片(200高分) 經典不經典的都要。 請推薦吧。誰最多,給誰分
義大利式西部片
《荒野大鏢客》1965年
《黃昏雙鏢客》1966年
《黃昏三鑣客》1967年
與印第安人戰爭、騎兵隊、篷車隊、驛馬車
《與狼共舞》
《卡士達將軍》
《鄧迪少校》(Major Dundee)1965年
《西部開拓史》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要塞風雲》(Fort Apache)
《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
《搜索者》(The Searchers)
《紅河谷》(Red River) (1948年)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賞金獵人
《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 (1953)
尋寶淘金
《遠鄉》The Far Country 1955年
《北國淘金記》North to Alaska 1960年
警匪、法治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年
《日正當中》1952年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豪勇七蛟龍》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執法悍將》
《西部開拓史》
《警探奇俠》(Destry Rides Again) (1939年)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年)
《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年)
與墨西哥戰爭
《邊城英烈傳》
《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
《日落黃沙》
南北戰爭
《西部開拓史》
《黃昏三鑣客》1967年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
江湖恩怨
《殺無赦》Unforgiven 1993年
《虎豹小霸王》
西部真實名人
《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懷特·厄普、何立德醫生)
《ok牧場大決斗》(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1957年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執法悍將》 (Wyatt Earp, Doc Holliday)
《亂世英傑》(The Plainsman) (1936年) (Wild Bill Hickok, Calamity Jane 蠻牛比爾·希考克、災禍珍妮)
《盪寇志》(Jesse James) (1939年) (Jesse James, Frank James, James-Younger Gang 傑西·詹姆斯、法蘭克·詹姆斯兄弟、詹姆斯-楊格幫)
《虎豹小霸王》 (The Sundance Kid 桑丹士小子)
其他題材
《蘇洛》The mask of Zorro
《回到未來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❹ 尋恐怖達人:歐美恐怖片中都有那些著名殺人狂,求殺人狂名字
都是真實人物!而且有他們的實行電影 強烈推薦
1、明星連環殺手——Edward Gein
姓名:Edward Theodore Gein 出生日期:1906 年 8 月 27 日 現況:死亡,於 1984 年 7 月 26日於 Mendota 精神復康病院自然死亡 殺人數目:最少 2 人,實際數字不詳,估計該有接近 20 人
殺人方法:槍殺並肢解剝皮,製成手工藝品 犯案地點:美國東岸 Plainfield,Wisconsin 殺人時間:1954 年 12 月 8 日至 1957 年 11 月 16 日 定罪日期:從未經法庭定罪,但在1958年1月6日被判終生囚禁於國家精神病院。
惡行實錄:連環殺手的經歷曲折離奇,確是非常適合作為電影的題材,因此亦經常被搬上大銀幕,但多數只是 B 級恐怖電影,能同時成為兩部荷里活一級大作參考對象的連環殺手,就只有 Edward Gein 一人。他的生平跟希治閣 (Alfred Hitchcock) 在《觸目驚心》內對主角 Norman Bates 所描述的非常相似,他和哥哥 Henry 和媽媽 Augusta 住在 Plainfield,Wisconsin 郊外一個非常偏僻的獨立平房。他和哥哥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留在這楝建築物內,沒有朋友和正常的社交圈子,更不知異性為何物,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就一直被那位佔有欲強、憎恨女性的母親所佔據,形成了他孤僻和不知常理世情的性格。在他的兄長和母親相繼去世後,他開始顯露他潛在變歪了的性格。他先是把母親的屍體保留在家中,好像她從未死去。接著為了滿足對女性的慾望而去掘墓起屍,最初只是觀看她們或觸摸她們,但後來變本加厲,把屍體剝皮並縫製成人偶。但他第一次親手把活人殺死,卻要等到 1954 年的 12 月 8 日,他把附近酒吧的店主 Mary Hogan 殺死並剝皮。他的惡行要直至 3 年後才被發現,在警方找尋工具店店主 Bernice Worden 的時候,Bernice 的兒子想起他在案發前曾經來買防雪劑而起疑,結果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大量惡心的「人類手工製品」,包括用人皮造的燈罩、由人頭骨所造的湯碗、頭骨床頭布置和由乳頭造的皮帶等,死者面部的皮膚連頭發則成為了面具。雖然聽起來如此令人發指,但他也有值得可憐的地方,因為與世隔絕令他根本連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也毫不知情。據說後來他重投社會後行為變回正常,更在精神病院內成為一位慈祥的老者!
2、真實版的鏈鋸殺手,羅伯特•克里森。1974年,身在得克薩斯州的他謀殺了兩名年輕人並用電鋸殘忍地將屍體肢解,此案一時間轟動全美,被人們稱為「恐怖電影《得州電鋸殺人狂》真實版」!而1974年,正是《得州電鋸殺人狂》電影上映的時間。但匪夷所思的是,3年後他卻因為證據不足被無罪釋放!
1990年,他又隻身前往英國,和一位寡婦筆友結婚從此過上了隱居生活。但同樣匪夷所思的是,對方卻對他的殺人狂身份毫不知情,以為他是一位曾得過國會榮譽獎章的大英雄!
2000年,先進的DNA分析技術令1/4世紀前的電鋸殺人案有了重大突破。鐵證如山,他的身份就此曝光。然而就在他即將被引渡回美國服刑之際,2003年4月21日,他卻因心臟病突發死在英國倫敦一家醫院中。
3、不舉俄羅斯殺人狂——Andrei Chikatilo
姓名:Andrei Chikatilo (不知道怎麼翻譯)
外號:「羅斯托屠夫」(The Rostov Ripper) 出生日期:1936 年 現況:死亡,於 1994 年 2 月 14 日在獄中被槍斃處決 殺人數目:最少 53 人 殺人方法:折磨至死、虐殺並烹屍吃掉 犯案地點:橫跨整個俄羅斯,主要在羅斯托 (Rostor)、莫斯科 (Moscow) 和聖彼得堡 (St. Petersburg) 殺人時期:1978 年 12 月至 1992 年 定罪日期:1992 年 10 月 15 日 有關電影:《Citizen X》(這個電影我看過,整個過程讓人感到壓抑,俄羅斯警察破案的樣子和中國警察很像) 惡行實錄:Andrei Chikatilo 曾經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在家人眼中更是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在鄰居眼中則是一個快樂的已婚男人,他是那一種在「可能是連環殺手」的嫌疑名單中排名最低的人,偏偏他正是俄羅斯一連串虐殺和食人案件的元兇。根據他的妻子 Fayina 在後來所講,導致他丈夫連環殺人的原因,應該是因為他無法正常地勃起與女性性交,他只有在對方死了之後,才能進行性行為。 他最喜歡在巴士站或火車站留連,遇上適合的獵物便跟蹤,偶然也在街上找。對象以離家出走的小孩子和妓女居多,性別和年齡對他而言也不重要,例如他第一位殺害的就是一個只有 9 歲的女孩,也殺過 20 多歲的男性。另外他殺人時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會把被害者的眼睛除去,因為他害怕死者眼中那份欠缺生命的空洞。他也喜歡把獵物帶到森林裡去,有時甚至先和他們行幾哩路才下手。但比起他令人齒冷的殺人行為,他的被捕過程卻相對地平淡得很,只是警行憑不斷努力進行偵查,證明他是真凶並拘捕他。
4、姓名:Richard Ramirez
外號:「夜間狙擊者」(The Night Stalker)、「惡魔的門徒」(Devil\'s Disciple)
出生日期:1960 年 2 月 28 日
現況:生存,在 San Quentin 監獄等候執行死刑
殺人數目:最少 19 人,真實數目不詳 殺人方法:沒有特定 犯案地點:美國西岸洛杉磯 (Los Angeles) 和三藩市 (San Fransisco) 殺人時期:1984 年 6 月至 1985 年 8 月 31日 定罪日期:1989 年 惡行實錄:在 1984 年至 1985 年的一年裡,洛杉磯和三藩市都被一片恐怖的氣氛所籠罩,一切也是因為一名神秘的連環殺手所致。他喜歡偷偷在晚上潛入別人的家中,然後把成年的男性射殺或扼死,再把女性和小孩暴力強奸、殺害再肢解,在完事後則下他的標志——一個倒轉的五角星,在牆上、在鏡子上,甚至在死者身上。由於他跟其他連環殺手不同,既無特定的殺手方式(射殺、用棒打死、割喉、赤手空拳打死和扼死等都試過),亦非針對某一特別類型的人(被害者年齡由幾歲到 70 歲,各行各業都有),毫無線索下令警方對這名無差別殺人犯束手無策,有些市民更相信他有惡魔的超能力。案件的轉捩點在於警方找到一輛相信是這個殺手用來載獵物到郊外的車子(他也喜歡把小孩帶到郊外再獵殺),並在車上找到屬於一名少年積犯——Richard Ramirez 的指紋。雖然警方立即把他的照片發放給傳媒,但這名囂張兇殘、目空一切的殺人狂,卻要等到 1985 年 8 月才被捕,當時他正在洛杉磯的郊外,試圖把一個女人拉出車外,卻被她的丈夫反擊阻止,接著更遭圍觀的人認出他就是那殺人魔,慘被痛毆一頓才交到警方手上。他到了被判死刑那一刻還維持一貫的自大跋扈,「死刑?好可怕呢!想嚇死我嗎?人終歸一死。各位迪士尼樂園再見!
5、姓名:John Wayne Gacy
外號:「胖子」(The Fat Man)、「殺人小丑」(Killer Clown)
出生日期:1942 年 3 月 17 日
現況:死亡,於 1994 年 5 月 10 日被注射毒針處決
殺人數目:33 人 殺人方法:絞殺 犯案地點:美國東岸芝加哥 (Chicago) 殺人時期:1972 年至 1978 年 12 月 定罪日期:1980 年 3 月 12 日 有關電影:《Gacy》 惡行實錄:小丑該是令人快樂和引人歡笑的,但遇上由 John Wayne Gacy 所扮演的小丑,你只會驚慌尖叫。出生於芝加哥的他,以優異的成績於商學院畢業,之後結了婚並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銷售員。他非常受所居住的社區的鄰居所喜愛,特別是小孩子,因為他會扮演名叫「Pogo」的小丑去娛樂他們。但是他年青時也曾因為性騷擾男同事和意圖強奸男孩而留下案底,只是他之後一直表現得循規蹈矩,掩飾了他潛在的獸性,令人一時未能察覺得到。直至 1978 年 12 月 11 日,一名叫 Robert Piest 的男孩在出外工作面試後一去不返,他當天所約見的建築營造商正是 John Wayne Gacy。警方開始針對他來調查,但他對事件一概否認,最終警方決定搜查這位好好先生的大宅。結果他們並沒有找到 Robert Piest,卻在一道隱藏門下的地庫找到 7 具腐爛了的屍體,那一刻他們才驚覺找到了美國其中一名冷血連環殺手,之後在屋內和後花園再掘起 28 具屍體,包括 Robert Piest 在內的其餘 5 名被害者,則因為家中再沒空位而被拋入河中棄屍。 身型肥胖的他,在以瘦為主的連環殺手界確是較為罕見的。至於殺人的原因,他自稱是出於對同性戀的憎恨,但其實被害者中大部分也是異性戀者。對於這種指控,他並不認同。「當我強奸了他們,一切便已足夠。他們要為進行過同性戀的性行為而死!」(奇怪的邏輯!)
6、美國歷史上最大連環兇殺案-「綠河殺手」加里•里奇韋 在美國的犯罪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要算是1982年至1984年間發生在華盛頓州肯特鎮的系列謀殺案,前後有48名妓女和離家出走的婦女殞命,但兇手卻一直逍遙法外。 1982年8月15日,兩名騎腳踏車的男孩在肯特鎮綠河上的佩克橋附近發現一具高度腐爛的女屍,屍體半掛在河裡的沉木上,脖子上還系著一條牛仔褲,樣子極其恐怖。經查,死者名叫溫迪,是個妓女。 不到一個月,一名工人在綠河以南的一家肉類加工廠又發現了一具全裸女屍。 這以後的兩年間,綠河附近以及西雅圖、波特蘭等市的叢林里先後發現了48具被害者的屍體。這些被害者都是白人女性,經警方確認,她們不是在附近「紅燈區」工作的妓女和吸毒者,就是離家出走的年輕女子和流落街頭的其他婦女。在40多位被害女性中,有18人不到18歲,12人在18歲到20歲之間,而大部分案件發生在1982年7月至1984年2月間。 因為發現第一批屍體的地方是城市南郊的綠河流域,所以西雅圖警方將此案命名為「綠河連環殺人案」。警方調查發現,罪犯的作案手法都是先與受害者發生性關系,然後將其勒死,於是斷定這一系列謀害婦女的案件都是同一個殺手所為。這一系列兇殺案的兇手也由此得名「綠河殺手」,一度在當地引起極大恐慌。 盡管警方從1982年案發後就開始立案調查,追查兇手,但卻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這主要是因為被害者多為色情業從業人員,她們常常不通知任何人就更換住處;而且死後一般要好幾個月才被發現,這些都給查找犯罪嫌疑人帶來了很大困難。 「綠河連環殺人案」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令人震驚的大案。由於近20年過去了,兇手一直逍遙法外,於是傳言越來越邪乎。有人在互聯網上專門設立了「綠河疑案」網站,公開多名受害婦女的照片,同時搜集相關線索。當地兩名記者還曾專門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尋找「綠河殺手」》。 DNA技術偵破陳年舊案。 轉眼進入21世紀,很多人以為「綠河連環殺人案」恐怕永遠破不了案了,因為上世紀80年代的那些案件距今已這么多年,估計兇手要麼死了,要麼已經因為別的案件進了監獄。 然而,2001年11月30日,西雅圖警方突然宣布,他們逮捕了一名與1980年代「綠河連環殺人案」有關的男子——加里•里奇韋,時年52歲,是華盛頓州奧本一家貨運公司的油漆工。 開始,他並不承認自己是兇手。由於此案的復雜性和缺乏更多證據,檢控方與里奇韋達成了一項「認罪求情協議」,以里奇韋供認所有犯罪事實來換取對他的死刑豁免。 2002年11月5日,加里•里奇韋在法庭上供認,過去20多年裡,他先後殺害了48名婦女,其中多數是妓女。他因此成為美國殺人數量最多的頭號系列殺人犯。 「我殺害了那麼多女性,連我自己都難以說清楚到底有多少受害人,」現年54歲的里奇韋在當庭公布的自供狀上承認。 「我希望盡可能多地殺死我認為是妓女的女性……」公訴人在法庭上朗聲宣讀里奇韋的自供狀,一些受害者家屬在旁聽席上輕聲地啜泣著。 公訴人逐一陳述多年間48名女性受害的細節,而里奇韋則逐一承認是他所為,前後48次說出:「我有罪。」 至此,美國歷史上最令人困惑和心驚的連環兇殺案之一總算完全告破。以名下48樁命案,加里•里奇韋在美國司法系統受理的案件中創下了殺人數量的紀錄。 這個血債累累的冷酷殺手利用美國司法制度的漏洞躲過了死刑,但他將在牢獄里度過殘生,被判了48個終身監禁。(這樣的罪犯還能活命,在中國是不可能的,直接槍斃干凈利索)。
7、世界上,最著名的連環殺手。 姓名∶不詳 外號∶「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 出生日期∶不詳 現況∶死亡,具體資料不詳 殺人數目:5 人 殺人方法:割喉,接著肢解 犯案地點∶英國倫敦東部白教堂區 (Whitechapel) 殺人時期:1888 年 8 月 31 日至 11 月 9 日 定罪日期∶從未被拘捕 有關電影∶《屠出地獄》(From Hell)、《狙擊風月殺手》(The Ripper) 惡行實錄:就時間而言,「開膛手傑克」並不是史上第一個連環殺手,在他出現之前已經有連續殺人犯存在過,但他肯定是將「連環殺手」四個字發揚光大的人。他殘忍的虐殺方法令當時的倫敦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人都懼怕他的名號。其實他的犯案時期並不長,只有短短的 3 個月,但他所帶來的震撼卻相反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除了因為他殺了 5 名妓女,手法一次比一次殘忍外(「開膛手」並非只是虛銜,第 4 名死者就是被剖開身體,發現時腸臟都掛在肩膊上,最後一名更是面目全非,面孔被剁得再無法辨認,身體器官有些不見了,有些則四散在案發現場),更重要是他曾多次親筆寫信到警署公然挑戰警方,甚至送上死者的耳朵、腎臟和兇刀,警方卻一直捉不到他,可見他的膽量不輕。為他再添傳奇性的是他在第 5 宗案件後,忽然像人間蒸發般消失,從此再沒出現,只留下一個到現在也未解開的問題——他究竟是誰?
8、因為被害者,而著名的殺手--曼森 姓名:Charles Manson (這廝很會起名字,Charles是天使的名字,Mason是個惡魔的名字) 出生日期:1934 年 現況:生存,在 San Quentin 監獄終生監禁 殺人數目:7 人,但他自稱殺了 35 人 殺人方法:虐殺 犯案地點:美國西岸加州 (California) 殺人時間:1969 年 定罪日期:1971 年 3 月 29 日 有關電影:《Helter Skelter》 曼森殺人是明目張膽的,他還成立了一個極端組織,Manson Family,到了 1969 年,這個組織已經有 25 個主要會員和 60 個一般黨員。有一天,身為首領的他宣布進行終極計劃「Helter Skelter」(披頭四其中一張大碟名),發動末日的種族和階級戰爭,並揚言只有他的信徒才可以存活下來。 首個受害的單位是著名導演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的大宅,除了波蘭斯基外出拍片避過一劫之外,包括他有身孕的妻子 Sharon Tate 在內的 5 人都被虐殺,接著則是一間超級市場的東主 LaBianca 夫婦。但這場戰爭在這里就停住了,原因是其中一名中堅分子 Susan Atkins 因另一椿謀殺案被拘捕後,不知為何滔滔不絕的把所有罪行招供,惡名昭彰的 Manson Family 就此落網。 他也因為殘殺了波蘭斯基的妻子而聞名。
9、嗜好殺人的史上第一殺人王——Henry Lee Lucas 姓名:Henry Lee Lucas 出生日期:1936 年 8 月 23 日 現況:死亡,在德州 Huntsville 監獄被執行死刑 殺人數目:最少 150 人,自稱約 360 至 600 人 殺人方法:沒有特定 犯案地點:遍布全美國各省份,也有可能在歐洲和日本 殺人時期:1960 年至 1983 年 定罪日期:1983 年 有關電影:《連環殺手的肖像》(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 系列 惡行實錄:要數殺人殺得最多的連環殺手,非 Hernry Lee Lucas 莫屬,最少也有 150 人之多,他更自稱殺了 360 至 600 人,因為他在被捕前亦經常外游,在歐洲和日本也殺了人,實際的數目並沒有記下來,但他的主要捕獵區域還是在家鄉美國。這位傳奇的連環殺手殺人的原因,可追朔到他的童年。他自少就被母親虐打,其中一次更嚴重得令他腦部受創。結果到了他 23 歲的時候,他就把母親強奸並刺死以報復,被法庭判入精神病院 40 年,之後獲假釋外出卻死性不改。 直至 1982 年的 10 月,德州警方調查他,但並沒有找到證據證明他是兇手,倒是以他藏有危險武器拘捕他,豈料他到了警署後竟不耐煩地把自己 20 多年的殺人經歷一一說出來,包括他有另一名同黨 Ottis Toole(他的雙性戀情人,據說是他把部分屍體吃掉),殺人原因是對方不願意和他性交。後來死者數目不斷增加,警方曾經認為部分只是他的幻想,但他卻能明確指出某些藏屍地點和屍體的狀況,令人不得不相信他。曾經警告過精神病院的心理評估人員不要放他和他會繼續殺人的 Henry Lee Lucas,也許最令世人震驚的是他在法庭對自己行為的辯解。「我喜歡殺人就好像其他人喜歡散步罷了,只是嗜好不同。如果我需要獵物,我只需到街上去隨便找一個。」
10、最變態的殺手 姓名:Jeffery Dahmer 外號:「密爾沃基怪物」(The Milwaukee Monster) 出生日期:1960 年 現況:死亡,在獄中被另一名囚犯所殺 殺人數目:17 人 殺人方法:沒有特定,但會先奸屍,再烹屍吃掉 犯案地點:美國東岸密爾沃基 (Milwaukee) 和俄亥俄 (Ohio) 殺人時期:1988 年 1 月至 1991 年 7 月 定罪日期:1992 年 6 月 有關電影:《Dahmer》 惡行實錄:Jeffery Dahmer 可能是犯罪史上最冷血、最令人發指的連環殺手。他的外表就有如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孩子,即使你在街上遇見他,你也不會特別注意他,但他卻做出如惡魔般的罪行。本身是同性戀者的他,堪稱是《沉默的羔羊》里食人博士 Hannibal the Cannibal 的真人版本。他會把他有興趣的獵物綁架,然後殺害、強奸,最終吃掉。和 Andrei Chikatilo 一樣,他只有透過奸屍才能獲得性滿足和高潮,偶然也會望著犯案的寶麗萊自瀆。在食方面,他也非常講究,只會選擇想吃的部位貯放於雪櫃,其餘的全放到他於廚房特製的硫酸池處理掉。在 10 多件案件當中,他曾經試過先後殺害兩兄弟,最恐怖的一次試過把被害者的頭蓋骨鑿開,並灌入水銀。他最終被捕可說是一場意外。在 1991 年 7 月的晚上,兩名警探 Patrolmen Routh 和 Rolf Mueller 在巡邏時遇上一名黑人青年 Tracy Edwards,他告訴Pol.ice他附近的一名鄰居揚言要剖開他的心並吃掉。三人一起來到調查事件真偽,起初找錯了另一人,但最終也來到 Jeffery Dahmer 的家,並在內發現大量人頭和殘肢,雪櫃里更有切好的人肉和一個人頭!他最終被判有罪並要坐牢 1070 年,在獄中也如電影中的 Hannibal 一樣被單獨、高度監視下隔離。但他還是死在獄中,因為另一名在獄中的囚犯聲稱受上天感召,要殺死他替天行道,他的一生就此完結!
11、最道貌岸然的殺人狂 姓名:Theodore Robert Bundy 外號:「校園殺手」(The Campus Killer) 出生日期:1947 年 現況:死亡,於 1989 年 1 月 24 日在科羅拉多州 Skarke 監獄被電椅處決 殺人數目:最少 19 人,但有可能高達 40 人 殺人方法:絞殺 犯案地點:遍布全美國各省份 殺人時間:1974 年 1 月 31 日至 1977 年 2 月 15 日 定罪日期:1979 年 7 月 24 日 有關電影:《Ted Bundy》 惡行實錄:每個人都應該曾經遇上過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品學兼優,樣貌英俊,從來不憂心沒有約會對象,曾經是男童軍,運動方面也十分優秀,之後進入一間著名的大學,同樣以優秀的成績畢業,跟著在Gov內工作,高薪厚職且社會地位崇高。Ted Bundy 就是這樣的一個模範生,但在他心底的深處,卻住了一頭惡魔。他最喜歡潛入校園殺掉女學生,又或者以他的魅力邀請女學生出外遊玩,再加以殺害。最喜歡以「Hi! I am Ted!」向獵物自我介紹的他,自 1974 年 1 月 31 日第一宗案件發生之後,一直沒有被警方懷疑,直至 1975 年的夏天他因為違反交通規則而被拘捕,整個真相便開始成形。先是一個險遭他殺害的倖存者 Carol Da Ronch 出庭指證他,被判綁架罪成立的他,之後原本要出席科羅拉多州另一項謀殺指控的他,卻忽然逃走,之後一直以不同的身分和樣貌四處逃避追捕。在 1977 年 2 月 15 日他終於落網,並憑著一名被害者身上的牙印定了他的罪,在電椅上終結其罪惡的一生!
❺ 求這部片名
更多中文片名:
透明人
隱形人
更多外文片名:
Hollow Man - Unsichtbare Gefahr .....(Germany)
影片類型:
驚悚 / 科幻 / 恐怖
片長:
112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language and some sexuality/nudity.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 Movie KG
拍攝日期:
1999年8月 -
1999年4月26日 - 1999年6月25日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132 m (Spain)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保羅·范霍文 Paul Verhoeven
編劇 Writer:
Gary Scott Thompson .....(story) and
Andrew W. Marlowe .....(story)
Andrew W. Marlowe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伊麗莎白·蘇 Elisabeth Shue .....Linda McKay
凱文·貝肯 Kevin Bacon .....Sebastian Caine
喬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Matthew Kensington
Kim Dickens .....Sarah Kennedy
Greg Grunberg .....Carter Abbey
Joey Slotnick .....Frank Chase
Mary Randle .....Janice Walton
William Devane .....Dr. Howard Kramer
羅拉·邁特拉 Rhona Mitra .....Sebastian's Neighbor
Pablo Espinosa .....Ed, Warehouse Guard
Margot Rose .....Mrs. Martha Kramer
Jimmie F. Skaggs .....Wino
Jeffrey Scaperrotta .....Boy in Car (as Jeffrey George Scaperotta)
Sarah Bowles .....Girl in Car
Kelli Scott .....Mom
Steve Altes .....Dad
J. Patrick McCormack .....General Caster
Darius A. Sultan .....Gate Guard
Tom Woodruff Jr. .....Isabelle the Gorilla
David Vogt .....Helicopter Pilot
Gary A. Hecker .....Gorilla Vocals (voice) (as Gary Hecker)
製作人 Proced by:
Stacy Lumbrezer .....co-procer
Alan Marshall .....procer
Marion Rosenberg .....executive procer
Kenneth J. Silverstein .....associate procer
Douglas Wick .....pro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Global Entertainment Proctions GmbH & Company Medien KG [德國]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國]
哥倫比亞三星電影發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International [美國]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法國] ..... (France)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España S.A. [西班牙] ..... (Spain)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美國] ..... (USA) (DVD)
Columbia TriStar [美國] ..... (video)
ECT [挪威] ..... (Norway)
Skífan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Iceland)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美國] ..... (Iceland)
特技製作公司:
Banned from the Ranch Entertainment (BFTRE) [美國]
索尼圖形圖像運作公司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美國]
Tippett Studio [美國]
其它公司:
Michelson Food Services Inc. [美國] ..... catering
Picture Mill [美國] ..... main title design
Varèse Sarabande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美國
USA
2000年8月2日 .....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0年8月4日
美國
USA
2000年8月4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0年8月24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0年8月24日
西班牙
Spain
2000年8月30日
紐西蘭
New Zealand
2000年8月31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9月1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0年9月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0年9月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0年9月7日
以色列
Israel
2000年9月7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0年9月7日
秘魯
Peru
2000年9月7日
波蘭
Poland
2000年9月8日
瑞典
Sweden
2000年9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2000年9月8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0年9月13日 ..... (Manila)
埃及
Egypt
2000年9月14日
芬蘭
Finland
2000年9月15日
比利時
Belgium
2000年9月20日
法國
France
2000年9月20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0年9月21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0年9月21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0年9月21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冰島
Iceland
2000年9月22日
巴西
Brazil
2000年9月29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0年9月29日
希臘
Greece
2000年9月29日
挪威
Norway
2000年9月29日
英國
UK
2000年9月29日
丹麥
Denmark
2000年10月6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0年10月11日 ..... (Davao)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2000年10月12日
德國
Germany
2000年10月12日
義大利
Italy
2000年10月13日
日本
Japan
2000年10月14日
俄羅斯
Russia
2000年10月15日
委內瑞拉
Venezuela
2000年11月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4日 ..... (Jakart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9日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00年11月9日
印度
India
2000年11月24日
科威特
Kuwait
2001年5月19日
相關評論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There's more to fear than you can see
You trust your eyes. You rely on your senses. You think you're alone. Think again.
Open your eyes
Think Invisible, Be Invisibl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ew you couldn't be seen?
If you can't see him, if you can't find him, you can't stop him.
《透明人魔》只是一個空洞的借口。
——《紐約郵報》
伊麗莎白·蘇竟然同意出演這部垃圾片,實在令人詫異。
——《舊金山紀事》
盡管影片中有豐富的特效,並且由保羅·范霍文執導,但從任何方面都不值得推薦。
——《洛杉磯時報》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1989年,製片人道格拉斯·威克(Douglas Wick)產生了拍攝隱形人電影的想法,他解釋說:「在當時,特效技術正在開始發生變革,藉助先進的技術,可以將隱形人前所未有的描摹出來。所以,除了對隱形人的普遍關注之外,視覺技術的可行性也日幀完善起來。」
直到威克找到了《空軍一號》的編劇安德魯·W·馬洛(Andrew W.Marlowe),影片的劇本才開始逐漸成形。和保羅·范霍文一樣,馬洛因故事對解除社會制約的心理暗示而深深著迷。另外,他對特效世界也很感興趣,是特效試驗室和製作公司的常客。
范霍文回憶說:「在安德魯創作劇本時,他要求的有些特效在當時還是不可能的,他希望在影片的籌備期間內新的技術會應運而生,他的前衛構思推動了特效技術的發展。」
後來,道格拉斯·威克將劇本交給了名導保羅·范霍文,威克說:「我一直希望由保羅來執導《透明人魔》,拍攝這部電影的真正難度不在特效,而是找到一位出色的電影人用特效來演繹劇情,讓特效成為情節的一部分。保羅不但在特效方面表現出了數學和科學天賦,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敘事者,觀眾會因他的影像而著迷。」
在談到對科幻片的熱衷時,范霍文說:「當我來到美國工作時,我知道自己對美國文化並不十分了解,我不想因唯恐打破美國社會規則或者犯錯而擔憂,所以拍攝科幻片是最安全的選擇。」
范霍文在好萊塢的處女作是《機器戰警》,其所取得的成功是眾所周知的,隨後是同樣科幻題材的《全面回憶》、《星河戰隊》以及別樣類型的《本能》和《艷舞女郎》,可以說全都不同凡響。在這些影片中,范霍文融入了自己的愛憎和對生活的看法。
看過《透明人魔》的劇本後,范霍文說:「影片人物形象很清晰。在隱形主題中,影片的情節發展得很巧妙。我喜歡空間、時間和情節的極度統一,這個劇本給我一種感覺,用對邪惡的精密研究來形容這個故事再恰當不過了。故事開始於一個慈善的科學冒險,還夾雜著些許幽默,但當我們看到陽光、溫和的塞巴斯蒂安·凱恩蛻變成瘋狂、邪惡的怪物,他真的變成了魔鬼。」
范霍文是在二戰期間的歐洲長大的,他認為影片故事仍在探討古老的道德話題。幾千年前,柏拉圖就曾寫過隱形人,他認為,我們自身沒有道德,道德是他人的認知和期待所形成的。柏拉圖說如果隱形人存在,那麼隱形人會沉迷於自己的能力,濫用這種能力,他會偷竊、搶劫、強奸甚至殺人,總之一切隨心所欲。柏拉圖提出,根本不存在引人向善的道德標准,因為我們懼怕監獄,所以才不會作姦犯科。
除了道德主題外,范霍文還非常看好將英雄變為惡魔的故事構思。在影片開頭,觀眾會支持塞巴斯蒂安這個英雄人物,但隨著他在自己身上展開試驗、成為隱形人之後,他人性中的邪惡一面開始顯現。觀眾將面臨選擇,還會支持塞巴斯蒂安多久,會完全否認他嗎?還是殘存一些對他的贊同?范霍文認為,影片從最初的科幻懸念驚悚片變為了最終的恐怖片,它陰冷、深刻、恐怖,堪稱當代哥特。
在影片開拍前,主創人員都認為應該避免同類影片的陳詞濫調,不僅僅要讓鉛筆和水杯在半空中浮動,還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人物。范霍文坦率的說:「我完全不知道製作這部影片所需技術的復雜和難度,一切遠遠超出了我的設想。」
事實上,每個人都低估了影片製作的難度,影片的特效總監斯科特·E·安德森(Scott E. Anderson)說:「我們當時毫無經驗,不得不將本片同《星河戰隊》相對比。」特效方面的難度在於表現塞巴斯蒂安逐漸透明的過程,以及隱形之後的奇異動作。
范霍文說:「從科學的角度講,隱形似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曾經一度讓人難以置信。如果你接受了存在隱形的前提,那麼這部影片就相當真實。」
在說到物色影片演員時,范霍文說:「我知道,在影片製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技術難題,但如果扮演塞巴斯蒂安的演員不適合,這一切也就毫無意義了。盡管他是隱形的,只有在水中和火中才會顯形,但他的表演仍很重要。我們不能使用替身,我們需要一位頗具天賦並願意吃苦的演員,他必須能忍受很多不適。」
最終,凱文·貝肯得到了這個角色。范霍文非常佩服貝肯表演風格的多面性,范霍文認為貝肯是個腳踏實地的演員,他曾經出演《阿波羅13號》,影片的拍攝過程格外艱苦,必須處於失重狀態並忍受強烈的眩暈。范霍文回憶說:「在第一次會面時,我告訴他扮演透明人會如何困難,大多時候,他會被渾身塗成藍色、黑色或者綠色,塗上和去除塗料都很不舒服。有時,他的臉上還要粘上橡膠面具。另外,會有隱形眼鏡罩住他的整個眼球,對他的身體存在危險。」
貝肯說:「我之所以被這個故事所吸引,除了因為能與保羅·范霍文合作的寶貴機遇之外,還對塞巴斯蒂安的角色很著迷。他是一個自我陶醉、渴望能力、以自我為中心和被寵壞的孩子,他散發的魅力足以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當他成為了隱形人,他被這種奇異的能力所迷醉,從而成為瘋狂的怪物。」
伊麗莎白·蘇在片中扮演塞巴斯蒂安的前女友琳達,她說:「琳達是個既浪漫又敬業的女子,她生活在塞巴斯蒂安強大的陰影里。最終,她必須控制並制服她曾愛過的男子。我對這個超級女英雄很感興趣。」蘇不想扮演一個彪悍的女強人、女鬥士,她更樂於扮演敏感、普通而智慧的女人。
【關於拍攝】
在演員就位之後,製片人艾倫·馬歇爾(Alan Marshall)將范霍文的長期合作夥伴艾倫·卡梅隆(Allan Cameron)請到洛杉磯任影片的製作設計師。在索尼公司位於加州斑鳩城(Culver City)的15號攝影棚中,劇組搭建了實驗室、觀察室、恢復室、醫療器械區和迷宮般的隧道等等。作為世界最大的攝影棚,15號攝影棚長近360英尺,寬160英尺,高40多英尺,巨大的空間讓片中的秘密地下實驗室得以充分體現。
卡梅隆說:「我希望打造一種封閉的氛圍,在影片開頭,就像安全的科學家之家,然而隨著塞巴斯蒂安的蛻變,實驗室越來越危險和恐怖,而當隱形人開始獵捕時,場景又變得有趣,這里成為了鬼屋的理想布景。」
馬歇爾回憶說:「在劇本中,故事發生的地點應該是冷戰時期的地下掩體,在30年前被棄置。在灰色的外表下,美國政府現在建起一座高科技的機密實驗室。」在藝術部門設計而成的掩體中,包括幾十年前的古老空調和空氣濾過系統,生銹的機器和老化的電力系統。掩體中陳舊的部分被不銹鋼牆體和巨大的平板玻璃所分隔,從而形成鮮明的新舊對比。卡梅隆設計了一條巨大的S形走廊,由於曲線復雜,所以你無法發現拐角處的情況。在頂蓬上,還鋪設了大量管道,塞巴斯蒂安可以藉此藏身。
片中曾有這樣一段場景,地下的噴淋滅火系統讓主要通道泛濫成災,隱形人在水流如注中現出部分原形,卡梅隆和特效協調人斯坦·帕克斯(Stan Parks)為此設計出一種大型循環系統,不但可以循環用水,還能保持一定水溫,從而避免令演員產生不適。
電梯是地下實驗室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劇組決定藉助製片廠附近的大型立體停車場搭建電梯布景,這樣每隔10英尺都有一層,而且取景角度也特別自由。
在加州攝影棚完成拍攝之後,劇組趕往華盛頓取景。製片人馬歇爾說:「我們的目的是找到首都的地標,為了避開旅遊業帶來的限制,我們選擇在8月拍攝。」經過長達9個月的協商,劇組終於得到了拍攝五角大樓的許可。在過去的10年中,只有兩部影片獲准在五角大樓拍攝。
【關於特效】
影片中的一些特效並沒依賴於任何數字特效,而且總共560個特效都遠比預想的復雜。其中首先需要使用特效技術的是塞巴斯蒂安的身體逐層透明過程。現今的觀眾早已不會滿足於想像,而是要親眼目睹和體會這一過程。於是,導演范霍文用盡了當今最具突破性的特效技術,並招募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
特效總監斯科特·E·安德森說:「很幸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曾經資助有關人類運動、生理和動畫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恰巧有助於本片的特效製作。」
范霍文說:「影片中共有三次轉變。一次是在大猩猩身上的試驗,其餘兩次是在塞巴斯蒂安身上發生的,其中的一次是變為隱形人,一次是失敗的復原。塞巴斯蒂安的隱形過程是多層次的漸進性轉變,當放射性液體進入機體,他的身體似乎被液化,肌肉系統隨後消失,現出了骨骼、血管和臟器,然後內臟、血管和骨骼依次相繼消失。」
Imageworks的技師們花費大量時間通過醫療器械和醫學院了解人體的真實構造,參加了解剖課,親眼目睹了屍體解剖,並拍照、繪圖。范霍文說道:「通過我的女兒,我們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驚喜的發現了一個博物館,館中的藏品都是蠟雕的解剖模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血管、肌肉、脂肪、骨骼、肌腱和內臟。這些模型完成於16世紀至17世紀,全都出自一個女子,可見當時的解剖學相當精湛。我們研究了她的作品,3、400年前的她竟成為了我們的技術顧問。」
為了完成轉變的場景,製片方使用了全新編寫的軟體。這種軟體名為「Volume rendering」(立體渲染),可以模擬出肌肉的收縮、骨骼、關節和其他身體內部結構的活動和細節。
影片的兩位解剖學顧問高度盛贊影片的貢獻,他們相信Imageworks為拍攝本片所進行的研究會推動醫學解剖的發展。作為教育家,他們一直在尋找細節豐富而精確的人體模型,不過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完成如此耗資巨大的項目是不可能的。這項研究的初衷是讓影片中的特效精彩動人,而現在卻有潛力成為最有價值的教學工具。
除了打造隱形人之外,影片中的其他工作也非常繁重。范霍文解釋說:「當拍攝隱形人與其他人出現身體接觸的場景時,我們先是拍攝演員的表演,然後去除掉隱形人,隱形人遮擋住的一切都必須重新充填。」范霍文有過拍攝《星河戰隊》的經驗,他深知這項工作的難度。
為了讓特效技術人員將畫面中的自己去除掉,凱文·貝肯在很多時候都會被渾身塗成綠色、藍色或者黑色,還要戴上隱形眼鏡和假發,遮住牙齒並穿上緊身衣。
精彩花絮
·影片中巨大的秘密地下實驗室的布景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一布景之一。
·影片拍攝曾因伊麗莎白·蘇的跟腱撕裂而延誤。
·塞巴斯蒂安的3D模型在拍攝完成之後被捐贈給科學研究部門。
·片頭用的麻醉槍其實是早期的漆彈槍。
·塞巴斯蒂安殘暴強奸鄰居的場景後來被刪剪,因為在影片試映會上,觀眾認為塞巴斯蒂安如此表現出罪惡一面還為時尚早。
·為了片尾的高潮場景,劇組一共搭設了四架電梯。
·在將半透明的塞巴斯蒂安搬回手術台的場景中,使用了一副金屬骨骼,以製造搬運身體的重量感。
·本片是保羅·范霍文在好萊塢的第一部R級片。
·同在《異形2》、《異形3》和《異形4》中一樣,生物特效總監小湯姆·伍德魯夫(Tom Woodruff Jr.)在本片中客串了角色,扮演了大猩猩伊莎貝爾。
·由於出現了殺狗鏡頭,導演保羅·范霍文接受了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的調查,原來最後死掉的狗是個假狗。
·為了激起演員的真實反應,保羅·范霍文將很多揚聲器放在片場的不同位置,讓凱文·貝肯的聲音出現在各個位置。在大猩猩隱形的場景中,揚聲器中傳來的猩猩叫聲是范霍文模仿的。
·為了使用影片片名,製片方買下了丹·西蒙斯(Dan Simmons)同名小說的改編權,小說與隱形人毫無關系。
穿幫鏡頭
·隱形人的很多特性被忽略,比如當光線穿過視網膜時塞巴斯蒂安會失明,腳上帶的灰塵會現出足底,他吃的食物會立即消失不見。
·在監控器中可以看到塞巴斯蒂安躺在床上,而床墊上卻沒有凹痕。
劇情簡介
在美國的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實驗室中,一群才華橫溢的年輕科學家揭開了隱形術的秘密。他們以動物作實驗獲得了成功之後,傲慢的研究小組的頭目塞巴斯蒂安不顧危險,堅決決定要在自己的身上做隱身術的實驗。
小組成員成功地將塞巴斯蒂安變成透明人,但卻不能再將他恢復原形。於是大家決定一定要找到揭開這個難題的"解葯「。然而,塞巴斯蒂安已經漸漸對自己隱形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能力而陶醉不已,他可以為所欲為而不被別人發現。他開始覺他的同事們正在做的挽救他的工作是對他的威脅,他已經失去了人性的理智……
❻ 推薦幾部法國電影
1.這個殺手不太冷,我看片無數,這是最經典的,我看過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是說一個中年殺手和一個十二歲小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非常朦朧感人的愛,一點都不變態,你會被感動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奧德曼、讓雷諾演。我第一眼看這部片子就愛上它了。特別是最後的音樂響起,劇中雖然沒有一點情愛鏡頭,甚至男女主角連親吻都沒有過。女主角對男主角說我愛你的時候,那是來自心裡的感動
2.還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國內沒有名氣,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麼叫史詩片,就是它這種,畫質很美的愛琴海,非常棒的片子
3.97版的洛麗塔(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小說很有名,整部電影是到最後一句話被打動的
4.昨天看的《夢想家》(戲夢巴黎),很有哲理的,很有不一樣的情調,在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斷臂山今年也是在威尼斯出盡風頭,非常浪漫的片子
5.肖申克的救贖
6,今天剛看了一部《21克》覺得很不錯,據說一個人死的那一刻她的體重會減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靈魂的重量,劇中的三個主角卻因為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7,美國麗人很不錯,講述了現代美國家庭中年人,年輕人的關系對毒品性等看法,很有哲理又不失趣味
另外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片子千萬不能錯過,盜火線、女人香、計程車司機、美國往事都是影史經典,都是在探討人性!!還有獵鹿人和好傢伙,有探討越戰給人帶來的心靈創傷的,雖然戰爭場面不多可是你可以真正用心去感悟電影的精髓,感悟戰爭的痛苦,獵鹿人,千萬不要錯過!!!
❼ 推薦幾部好看的國外恐怖片
恐怖片分很多種 我也不知道你喜歡哪種 我就從很多恐怖類型集合起來推薦十部給你吧 排名就不分先後了反正也是回答問題嗎呵呵我就不那麼隆重了就隨意把好的恐怖電影寫下來了 那就馬上開始推薦了
死寂
夜魔
小島驚魂
遺落之地
萬能鑰匙
隔山有眼
肢解狂魔
墮入地獄
地獄神探
鬼哭神嚎
太平間鬧鬼事件
死亡錄像1234部
低俗怪談123季
恐怖大師12季
美國恐怖故事123456季
行屍走肉1234567季
鬼使神差
瘦到死
撕裂人
異蟲咒
斯巴達克斯
致命魔術
林中小屋
閃靈
狂暴之路
鐵拳男人
終極鬥士
德州電鋸
高壓電
殉難者
鬼宿舍
鬼影
鬼童院
厲鬼將映
死亡信件
香頌鬼屋
羅密歐點
鬼遮眼
潛伏
招魂
以上資源全都來自迅雷如果你實在找不到 我在幫你找 好人做到底 這點你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