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院兒童需要買票么
如果兒童要佔一個座位,是需要購票的,有的影院是不足一米二的兒童不用購票,需要家長抱著孩子;也有不足一米三的兒童不用購票。超過身高的兒童購買半價票。具體還是看各個電影院的安排。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現在3d電影越來越普遍,家長們也越來越多的選擇在周末或者是在節假日時帶著孩子出去聚餐看一場3d電影。但是帶孩子去看3d電影是否需要購票,這是許多家長的盲區,也讓許多無良商家趁機鑽空子。
首先小孩子去看3d電影是否買票主要看身高,有的電影院規定是身高在1.2米以上則需購票,有的則規定是1.3米以上需要購票,如果小朋友不夠買票身高標准,看3D電影就不需要買票,但是很有可能3D眼鏡不會發。如果選擇的是IMAX3D電影,就需要購票。
其次,各大影院的具體規定可能不盡相同,家長們應該根據各電影院制度,具體詢問前台服務人員來確定。就一般大型影院來說看兒童片都需要買票,如果小孩子太小,則無須購票;其它類3d影片規定小朋友身高在1.3米以下的無須買票,但是沒座位同時也不發3d眼鏡,通常只允許一位家長帶一個小孩進去。
(1)為什麼崑山保利國際影城的電影票貴擴展閱讀:
2011年,為解決電影市場兒童票優惠標准不統一的現象,成都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兒童電影票優惠標准》。這是全國各大城市中首次統一優惠標准。
《成都市兒童電影票優惠標准》:
身高在1.3米(含1.3米)及以下的兒童可免票觀影;身高在1.3米至1.4米(含1.4米)的兒童享受片方規定的最低票價;身高在1.4米以上而年齡未滿14歲的兒童,經出示證件(戶口簿或身份證),享受片方規定的最低票價;學生憑學生證購票享受影院相關優惠標准。優惠標准從2011年10月1日執行。
②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春節檔電影票價高引發影院經理回應,電影票票價制定有什麼講究?
“電影票太貴了”“看不起電影了”成為今年很多觀眾發聲吐槽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春節檔(數據統計為初一至初五)全國平均票價為49.1元,比2019年春節檔平均票價高出4.5元,增幅為10%。其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漲幅明顯,較2019年春節檔一線城市平均票價高出10.5元。
不過,有一點觀眾可以確定的是,等到春節假期結束,電影票也會不再搶手,錯峰觀影能享受到價格優惠。“等大家初七上班後,電影票價肯定會降下來,北京影院的上座率也會恢復到跟全國一樣的75%。”蘇寧影城慈雲寺店店長喬建說。
③ 為什麼電影票那麼貴
近日,電影局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發出《關於進一步規范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主要矛頭直指所謂的會員票、團體票,對現行的周二半價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陽光場並未限制。
如果《意見》的徵求稿能獲通過,並在各地得到確切的落實,那麼對影院的團體包場會產生一定影響。以上海為例,目前許多影院的包場價格,尤其是非熱門電影的團體票價格都在7折以下。至於有的影院推出的會員制所執行的價格體系,也通常在7折以下,但其中尚有變通的空間。不過,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團購網站這一塊的業務,以目前上海平均團購電影票價30元左右的價格而言,它們都在受限之列。不過,該人士指出,由於絕大多數影院對團購行為都「既愛其客流,又怒其低價」,如果作為行業行為來迫使團購提價的話,歡迎度肯定無需擔憂。
對於周二半價日和周一至周五上午票價半價,《意見》是採取了鼓勵態度。另外,《意見》也鼓勵影院、院線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不過正價7折的底線卻不容突破。從目前的低價票可達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對觀眾而言幾乎是支出翻番。和本報接近的一些院線和影院人士表示,對其影響需要實際觀察,目前還不能憑空作出判斷。
④ 北影電影一卡通怎麼樣有人8折出售值不值得買
北影電影一卡通其實就是專門賣給機關單位賺錢的東西,根本不值錢。
在一卡通充值時,是12元=1點;
而在電影院消費時,則是10元=1點(影院能拿到這么多錢)。
也就是說你在消費時,北影電影一卡通的發行機構還要收20%的手續費。
以我經常去的保利國際影城為例,一部電影用北影電影一卡通需要消耗6個點(60元),卡里的金額需要消費72元。注意這是最普通的電影,如果是IMAX之類的就更貴。
其他影院也基本上是這個價格。
但是如果在網上團購電影票的話,便宜的只要20元左右,貴的話也就是40元上下(新片、周末時),平時一張票價團購也就是30多元。而且可以提前選座。
所以你8折購買肯定虧成狗了,這卡也就值卡面價值的4-5折,而且只能拿來看電影,並且支持的影院也有限。
希望有用
⑤ 今年電影票為什麼這么貴,前幾天一部2D電影20多,3D也就30多,現在一部2D都要40多了, 3D
我了解的情況是這樣的,據貓眼數據統計,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14.39億元(含服務費),共出票3189.9萬張,其中超過91%屬於網路出票,全國平均票價約為45.1元,較去年同期上漲約15%。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漲價?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供需關系的變化和「票補」力度的減少是主要原因。春節期間,非一線城市人口大量迴流,為當地電影院帶來觀影高峰。對於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小影城來說,平時上座率「慘淡」,出於盈利甚至生存考慮,在「春節檔」漲價是必然選擇。此外,盡管當前線上購票已成為主要購票方式,但今年片方投放的線上價格補貼力度大減,直接導致了票價上漲。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給個好評吧!
⑥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⑦ 為什麼網上購票都很便宜了,而電影院前台還是賣那麼貴
我覺得原因主要是有兩點:
1.實現針對性的銷售,也就是精準營銷。
做營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樣商品賣給所有的人。這個世界上,沒個人對錢的敏感度都是不同的,甚至相差很大。有的人買一件衣服,200元,直接拿走。有的人要盡量能砍下來多少,都是賺的。但是有的人會盯著你的成本,用盡可能多是辦法把價錢砍下來。
但是在電影院前台購買就享受不到這個優惠了。正常票價與網路票價直接的差額就由票補的機構補償給影院。
最後給一個小貼士:網路購票越接近開映的時間,票價會越貴哦。所以請提前購票,還能訂個好位置。
⑧ 看電影小孩要錢嗎
不同影院要求不同,有的影院有兒童票,符合兒童票規定的即可免票。
從兒童身高限定來看,1.3米以下兒童免票是兒童購票的主流標准;但也有少量影院以1.2米為免票身高線,
超過此標準的兒童需購買學生票或成人票,新華國際影城、金逸影城、美嘉歡樂影城等主流影院均採取此種收費方式。UME影院則以1.4米為兒童票價格劃定基準線,1.4米以下兒童正價減10元,1.4米以上正常購票。
身高之外,部分影院還針對兒童觀影,在放映廳與影片類型方面進行了限定。「4DX特效廳座椅會大幅度擺動,家長抱著小朋友觀影不安全,須單獨購票。」
保利國際影城售票工作人員介紹,保利國際影城對在4DX特效廳觀影的兒童收取半價票;金雞百花影城則根據影片類別對兒童免票做出了要求,1.2米以下2D/3D免費,觀看兒童片、動畫片均需購票。
(8)為什麼崑山保利國際影城的電影票貴擴展閱讀
購票標准「五花八門」,檢票過程也是「八仙過海」。金逸影城中關村店在購票處貼了兒童標高線並在1.3米處設置了顯著標志,但北青報記者發現,在影城檢票口處卻沒有兒童標高線。
當被問到在檢票入場時如何判斷兒童是否達到購票身高時,檢票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不會精確計較兒童的身高,工作人員面前的檢票櫃台正好為1.3米,入場前他們會根據櫃台高度進行大致估計。
「不同小朋友生長速度不一樣,明顯看起來年齡小的話,身高超出一些也會讓家長帶進去。」正在入口處檢票的工作人員說。另外,他透露,遇上態度強硬的家長,工作人員為避免顧客投訴,往往就不再嚴格執行1.3米的兒童購票身高標准。
⑨ 為什麼電影票越來越貴
電影票是便宜了還是貴了?根據5月底出爐的《2011中國電影產業報告》(以下簡稱《電影報告》)顯示,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價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為「罪魁禍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題為《數字時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場電影論壇上,業內人士對此作出分析,銀幕太少、規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氣不足,被認為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的新解釋。會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等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氣才是影院的生命線,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
高票價由來
A 人氣不足 去年平均每場7個觀眾
小趙在廣州鬧市區天河城附近的寫字樓工作,下班以後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對數千元的工資來說,一場電影60、80元的票價偏高。盡管影院上午屬於半價時段,他卻抽不出時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如果票價沒那麼高的話,他也許會多些來看電影。
遺憾的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盡管小趙說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裡的掛牌價,而不是全行業的平均價,但據《電影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為36.38元,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超過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電影節論壇上,有業內人士提出了票價居高不下的新解釋:北京新影聯負責人高軍認為,目前中國銀幕數量不足,電影票沒有降價理由;另外,好電影太少也成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賣座的電影,作為影院經理自然不會降價。」
趙軍在論壇之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具體闡釋了他「好影片少導致票價貴」的觀點,他認為,雖然3月上映的《觀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觀音山》是不夠的」:「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趙軍認為,好影片太少,後果是人氣不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氣不足依舊是困擾中國電影業的一大難題,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1.72億元,同比增長63.9%,而2010年觀影人次約為2.84億,相比2009年增幅為33.3%。有業內人算過賬,全國平均下來,一場電影才7個觀眾左右。
B 3D和Imax拉高價 影響觀眾消費慾望
在廣州一間中學當老師的胡先生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來看《功夫熊貓2》,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觀眾來說,在全價時段看3D影片要花費300元。去年暑假他們就花了這個價格看了《冰川時代3》。胡先生還對記者回憶起去年初上映《阿凡達》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價不僅一度上調至160元,聽說上海還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對平均票價的拉動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的上漲,與3D影片的熱潮不無關系。《電影報告》指出,觀影的新體驗雖然能夠刺激觀眾走進影院,但這只是短期的效果,長久來看,因此而帶來的票價問題,必將影響觀眾的消費慾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國整體的電影票價其實是同比下降的,與當年全國物價上漲的總趨勢逆勢而動。」 趙軍曾如此總結。趙軍對本報表示,這也是去年總體票房增長速度超出人次增長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漲價 票價跟著漲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升值,地租紛紛漲價,地租漲價,電影票價就得跟著漲。房地產租金的急劇上漲,被認為是影院經營承受的最大壓力,最近10年來,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從10%已經漲到17%~20%,以至於不少影院經營者表示,影院是在為房地產商打工。
D 最低限價 票價沒得降
來自製片方的最低限價,也為電影票價的下調設置了障礙。近年來國產影片製片成本不斷提高,導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價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舉將國內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價水平由一線城市30元、二線城市25元,提高到一線城市35元、二線城市30元,該片在各地的票價隨之水漲船高。
不過,也有業內意見認為,最低限價針對的是影院之間競相減價的惡性競爭,是為了防止票價雪崩,因此並不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把最低票價定為35元起,我覺得觀眾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