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述一群被政府遺棄的蘇軍,逃離阿富汗集中營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講述一群被政府遺棄的蘇軍,逃離阿富汗集中營的電視劇叫《伯德埃波要塞》。
俄羅斯戰爭動作劇《伯德埃波要塞》(又名:KrepostBadaber/伯德埃波堡壘)由基里爾·貝列維奇導演,ДмитрийАлейников編劇,阿列克西·烏沙科夫、斯維特蘭娜·伊萬諾娃、伊琳娜·羅扎諾娃、謝爾蓋·馬林、SergeyKolesnikov等主演。
在2018年2月12日俄羅斯首播。共1季4集,單集片長45分鍾。電視劇講述了1985年春天,偵察兵尤里·尼基丁帶領一群被困於巴基斯坦的巴達伯要塞的蘇聯戰俘從集中營中逃出的故事。
(1)俄羅斯戰爭電影要塞2018年擴展閱讀:
《伯德埃波要塞》講述了1985年春天,根據GRU的指示,偵察兵尤里·尼基丁進入巴基斯坦的巴達伯要塞。尼基丁必須收集證據,證明這里有一個由中情局領導的聖戰者訓練中心。
在完成了一項危險的任務後,尼基丁在要塞的領土上看到一群蘇聯戰俘,其中他認出了他的朋友米哈伊爾,他的指揮官科列索夫將軍的兒子,他被認為失蹤了好幾年。尼基丁決定留下來拯救那些被判死刑的戰俘。。。。
⑵ 俄羅斯戰爭電影排行前十名
俄羅斯戰爭電影排行前十名如下:
1、《白色虎式》:帶有靈異色彩的戰爭電影,拍攝手法也相對意識流,是當代俄羅斯導演對衛國戰爭、以及民族關系的解構。
2、《斯大林格勒》:電影聚焦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個小隊,他們在建築內發現一名19歲少女,由於眷戀自由生長的城市和家園,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戰火,至此,五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殘酷的戰爭中相濡以沫,愛情也在他們當中產生。
3、《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女性視角的戰爭電影,如果說戰爭是毀滅人性,那麼電影中以麗達為首的女兵則是喚醒人性,控訴戰爭的佐證。導演是以她們不同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愛與恨等在述說這場戰爭,也是在還原這場戰爭的殘酷與真實。
4、《女狙擊手》:這是一部俄羅斯與烏克蘭合拍的電影。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這位狙殺309名德軍,36名德軍狙擊手的烏克蘭女英雄,被兩國電影人合力搬上銀幕。
5、《潘菲洛夫28勇士》:以莫斯科保衛戰時期著名的英模群體「潘菲洛夫28勇士」為題材的作品。
6、《獵殺T34》:演義類型的戰爭片,電影翻拍自1965年前蘇聯電影《鬼戰車T-34》,單純過癮。電影知名度很高,也被引進國內。
7、《勒熱夫戰役》:前不久風靡一時的俄羅斯戰爭片《天空》的導演伊戈爾·科皮洛夫成名作,該片當年也是頗有爭議,看劇情就知道了。
8、《最後的前線》:又一部莫斯科保衛戰為題材的作品,與上邊《勒熱夫戰役》的觀念完全相反,這是一部俄羅斯人拍攝的蘇式主旋律電影,傾向偏左,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今俄國觀眾的雜糅口味。
9、《紅色幽靈》:紀念衛國戰爭75周年的主旋律電影,俄羅斯游擊隊的故事。
10、《天空》:片單里唯一一部當代戰爭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有些常規了,但戰斗場面不錯。
⑶ 俄羅斯戰爭電影推薦 電影介紹
1、《核派潘菲洛夫28勇士》:二戰期間,上尉率領步兵誓死抵抗德軍,成功狙擊德軍坦克部隊。
2、《決戰要塞》:友氏斗德國法西斯軍隊進攻蘇聯,駐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
3、《斯大林格勒》:蘇聯紅軍跨越伏爾加河向德軍發起反攻失利後,倖存者與德軍展開的斗爭。
4、《穿越火線》:戰爭背景下一位年輕母親隻身奔赴戰場歷經九死一生好磨救出兒子的故事。
5、《風暴之門》:俄羅斯戰士們堅持信念,與十倍數量的叛軍戰斗到最後一口氣。
⑷ 影評《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俄羅斯導演亞力山大·考特執導的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昨日在廣州試片。相比好萊塢戰爭片,《決戰要塞》顯得相當地「俄羅斯」,在展現生離死別時不再那麼煽情而是有所克制,一個個失敗的英雄的血性和犧牲也被處理得無比詩意。該片將於3月16日在國內公映。
顛覆前蘇聯戰爭片給人的印象
「布列斯特要塞在現代武器面前不再堅不可摧了,但俄羅斯的人們還是那麼英勇。」以當年軍樂排的少年學員阿基莫夫的回憶開場,《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聚焦在蘇德開戰初期一場殘酷的戰役。雖然切入題材的角度、手法很傳統,但是依靠寫實的手法和場面,影片中這群蘇軍及其家屬所遭遇的苦難,以及他們面對戰斗的勇氣,還是調動了觀眾感情。
布列斯特要塞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由於沒有預警、沒有增援,加上武器短缺、建制混雜,駐守要塞的蘇軍面臨巨大的犧牲。武器短缺到什麼程度?片中德軍進攻軍人俱樂部一幕,蘇軍紛紛沖出陣地,用工兵鍬、木頭凳子、油桶甚至木板與德軍展開肉搏戰。
以軍樂排的少年學員阿基莫夫為視點,彼佳少校、安德烈中尉、團政委福民為首的蘇軍群像,在隨後的戰斗中逐一得到描寫。他們的兒女葉基莫夫、阿尼婭等等,則擔負起情感戲的部分。盡管描述人物的方法比較「主旋律」,但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就像影片最後一句台詞,「時至今日,他們就像還生活在某個地方一樣。」
《決戰要塞》對傳統的前蘇聯戰爭片進行了「改良」,彼佳少校等人的形象,並非以往主旋律戰爭片那種個人英雄,「機槍橫掃、敵人全倒」的場面不再出現,他們的血肉之軀如何被逐步擊潰得到詳細描述,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堅毅意志令人印象深刻。
連犧牲也描述得很詩意
在寫實的戰場之外,影片不少地方也有俄羅斯電影招牌式的詩意,比如戰爭爆發前軍營和家屬院里歡樂、恬靜、幸福的時光,比如德軍剛開始進攻時,爆炸的氣浪、塵埃、瓦礫、驚恐的人群,畫面中帶著殘酷的浪漫。軍樂排的學員阿基莫夫,和安德烈中尉的女兒阿尼婭戀愛的種子剛剛萌芽,戰爭爆發那天,少男少女相約在初夏的清晨垂釣,湖水中兩人的倒影被炸彈擊碎的畫面,也相當「俄羅斯」。
蘇軍的犧牲,在這些詩化的手段中得以深化:拖著蘇軍屍體的戰馬沖入河溝,河邊全是為了取水而倒下的蘇軍屍體剪影。戰斗到最後,片中甚至出現超現實一幕:在戰火掀起的塵霧中,手拿火把的無頭士兵在四處游盪,血紅的眼中出現昨日和家人合影的景象。
德軍的臉譜化成遺憾
遺憾的是,相比最近的《戰馬》等影片,《決戰要塞》中的德軍還是相當臉譜化。或許為了凸顯蘇軍的英勇,德軍在電影中顯得相當缺乏戰術,甚至顯得愚蠢。雖然擁有坦克等重武器,但他們卻從來沒有駛入城內用於巷戰。德軍步兵進攻蘇軍盤踞的建築時,也從來沒使用過重型武器轟擊。
相比之下,戰爭中4個蘇軍家庭的悲歡離合得到詳細的描寫:彼佳少校聽到第一聲炮響就吻別妻子卡秋莎,沖向軍營。安德烈中尉在戰爭前夜還在和妻子談女兒是不是早戀了,戰爭打響時男人第一個想法就是投入戰斗,讓老母、妻子、幼兒在地下室等著他。軍隊里負責放電影的小士兵,戰斗之前正在向心上人索尼婭求愛,看見爆炸四起,還以為是演習。
⑸ 求《伯德埃波要塞》2018年百度網盤資源,阿列克西·烏沙科夫主演的
《伯德埃波要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j7GAKr5Swiu9SGly-VQFQ
Spring of the 1985th. On instructions from the GRU, scout Yuri Nikitin enters the Pakistan fortress of Badaber. Nikitin must collect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here of a training center for Mujahidee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IA. After fulfilling a dangerous task, Nikitin see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fortress a group of Russian prisoners of war, among whom he recognizes his ...
⑹ 有一部蘇聯戰爭電影有代號雷雨和花崗岩的坦克,求電影名字
俄羅斯戰爭片《堅不可摧》(2018年)。本片以真實歷史為基礎。這一歷史關於某KB-1坦克車組罕有的卓越戰功。謝緬·科諾瓦洛夫車組經歷了不對等的戰斗,以激昂的力量消滅德軍16輛坦克,2輛裝甲車和8輛汽車於羅斯托夫州塔拉索夫斯基區。
呼號雷雨的坦克陷入泥地未能參戰
⑺ 求一電影(也許是電視)線索也許是蘇聯抗戰片,一群孤兒院的孩子,其中一個用的是彈弓,最後被燒死在高塔
俄羅斯其他題材電影可能比較一般,但戰爭類電影還是非常出彩的,有很多經典的戰爭電影奉獻給世界,小編盤點了下,推薦10部這幾年比較經典的戰斗民族的戰爭電影。
T-34坦克 T-34 (2018)
本片講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羅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充滿勇敢、激烈的戰斗、牢不可破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跡的時代。
提起二戰,除了莫斯科保衛戰,閃電戰,最令俄羅斯人驕傲的當屬「坦克戰」。二戰期間,蘇聯和德國雙方共投入了幾萬數量級的坦克沖鋒陷陣,捉對廝殺。雙方通過戰場情況,不斷改良自己的坦克裝備,靠技術競賽,生產速度,對戰斗的轉折和結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名聲在外,但一旦提到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所有軍事迷都會暗自稱奇。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А (2015)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Anastasia Mikulchina 飾)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腹地的軍事設施。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索菲婭·列別傑娃 Sofya Lebedeva 飾)、迦爾卡(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 Kristina Asmus 飾)、麗達、索妮婭(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Agniya Kuznetsova 飾)、冉妮婭(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Zhenya Malakhova 飾)等五個姑娘。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復周旋…… 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
斯大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2013)
1942年秋天,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寒冷的土地上爆發。德國人穿越伏爾加河抵達對岸斯大林格勒設防固守,蘇聯紅軍與對手展開城市爭奪戰,雙方你來我往,城市化作廢墟焦土,成千上萬人死亡,放眼望去儼然人間地獄。在一次反攻行動中,蘇軍嚴重傷亡,僅有大尉格羅莫夫(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率領的偵察小隊到達對岸,佔領了一棟破爛的建築。他們在建築內發現一名19歲少女卡嘉(瑪麗亞·斯莫爾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飾)。卡嘉的父母早已死於戰火,由於眷戀自由生長的城市和家園,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戰火之中。 鑒於建築的位置極其重要,極度厭戰的德國軍官彼得·卡恩(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飾)奉命奪回該據點。慘烈無情的修羅場,人性和獸性的角力永無休止……
女狙擊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五月的四天 4 Tage im Mai (2011)
德國,二戰結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領著他的部隊佔領海邊孤兒院的蘇聯軍官。一支在海灘駐扎的納粹德國國防軍部隊。一種反常的危險的愛。 所有人都對戰爭感到疲憊,只有十三歲的孤兒彼得,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英雄,千萬百計煽動兩支部隊。直到他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早就潛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謂 的敵人,其實是如父親般的朋友。 這時劃清的不是敵與友之間的界線,而只是善與惡之間的界線。
煉獄 Чистилище (1998)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嘆"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這里沒有《Black Howk Down》里"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老實說,如果本片有美國大片那樣的資金撐腰,絕對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決不會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無聞。可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里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沖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迴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第九突擊隊 9 рота (2005)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間,阿富汗戰場異常慘烈。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 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六名新兵應征入伍,以協助前線戰斗。他們接受嚴苛的魔鬼訓練,進行各種特種培訓。1987年末,這支奇兵組成「第九突擊隊」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據3234高地,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第九突擊隊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卻彈盡糧絕。血腥而殘酷的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的身影顯得異常悲壯。
戰場上的布穀鳥 Кукушка (2002)
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秋天,芬蘭士兵維伊克(威勒·哈派塞羅 Ville Haapasalo 飾)和蘇軍少尉伊萬(克多·貝徹科夫 Viktor Bychkov 飾)都走到了各自人生的盡頭。維伊克因為違反了軍令而被鎖在了一塊巨大的岩石上,而伊萬則因遭到誣陷而坐上了前往審判場的汽車。神秘女人安娜(安妮·克里斯汀娜·朱索 Anni-Kristiina Juuso 飾)的出現成為了兩人最後的希望,她不僅將垂危的兩人從死亡線上挽救了回來,還將他們帶到了自己所居住的,猶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之中。 在那裡,三個語言互不相同的人開始了他們的奇異生活,對於這種平靜而友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停戰的消息傳來了,這意味著三人生活無法再繼續下去,面對心中涌現的感情,依維柯和伊萬再一次的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
⑻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⑼ 12人對300人,本身就是勝利——電影《伯德埃波要塞》
12人對300人,本身就是勝利
——電影《伯德埃波要塞》
晚上,看了俄羅斯戰爭電視劇《伯德埃波要塞》。有人會問,怎麼是電視劇呢?就是因為朋友推薦戰爭電影才看的。
該劇一共四集,該劇拍攝的堪比戰爭大片。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們,可以偷偷觀看。
這里是貝頓看電影,喜歡加關注。
下面說說自己的思考與收獲。
1、任務完成了,自己卻帶著戰友留下了,永遠留下了。真可以說是,為了任務奮不顧身。可是,愛人只能哭了。
2、一組古老的密碼,讓總部知道了行動的時間和日期。可是,又有什麼用呢?沒有接應的直升機。
3、讓人感到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簡單。父親看到孩子的笑臉;丈夫陪著妻子嬉戲打鬧。
4、如此至深的愛自己妻子,怎麼就沒有完成任務回來么?丈夫說話看來也是不算數。明明可以回家,還要堅持留下來。
5、潛入拍攝任務既然完成了,是不是可以再組織兵力秘密潛入呢?應該可以。
6、看到美國人參與了戰爭,他們開槍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7、既然是打仗,是不是就不應該留下美國士兵活著。如果不留下他們,是不是就沒有戰友被狙殺呢?
8、12人對300人,本身就是勝利。雖然最後粉身碎骨了,但是徹底摧毀了要塞,救出了將軍的兒子。
9、看著兒子被救出,英雄被留下,將軍心裡也是無奈和傷心。這是沒有命令的行動,到底如何收場呢?好在,他們被歷史銘記,他們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