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人花1700萬建故宮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北京55日》,於1963年上映,該片一共投資了1700萬美元,按照當時的物價來說,完全是一等一的大製作。由於那時中美還未建交,不能在中國取景,所以導演硬是在西班牙的沙漠中搭了一座北京城出來,雖然是臨時搭建的,但市井街道的生活氣息、城樓的整體構造都比較逼真,戰爭場面也很壯觀和真實,個別幾個鏡頭甚至可以說是玩命。當然,這部電影最特別的在於劇情,美國導演作為侵略者的角度去拍攝這段歷史,自然少不了巧妙無恥的美化,其手段很是高明。
❷ 在故宮拍攝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第一部在故宮實景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電影三部曲。在《火燒圓明園》中飾演咸豐皇帝的張家輝回憶:「日出時的故宮、傍晚的故宮、幾乎每一個角落我都走過。
電視劇《戲說乾隆》則是第一次在故宮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除了故宮,該劇還在蘇州園林、寒山寺、京杭運河、承德避暑山莊等地進行了實景拍攝。在2016年劇組成員聚首時,鄭少秋曾感嘆:「當年我們又是進故宮拍,又是在蘇州拍,南下北上,照片卻很少。
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則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獲准進入故宮太和殿拍攝的西方電影,但任何設備都不能觸碰地面。在采訪中他說,「慈禧死後,孩子被加冕為新皇帝,這是在紫禁城太和殿拍的。
有關部門不希望我們在那裡拍,因為建築都是木質材料,很怕火。最終,我們得到許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攝影機,只有一名攝影師操作。
❸ 《末代皇帝》為什麼能獲得奧斯卡9個獎項
《末代皇帝》獲得了第六十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9項大獎,這部《末代皇帝》為什麼能夠獲得這么多獎?難道是因為導演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其實不是的,這部《末代皇帝》是憑真本事獲得了那麼多獎!
這部《末代皇帝》是第一部獲得中國政府的允許,進入故宮實地拍攝的西方電影,並且,溥儀的弟弟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為本片顧問。這是一次新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國門大開,迎接西方藝術家和觀眾的行為,這無疑是文化交流領域的一次巨大的進步,可以說這部電影能夠拍攝出來就是很不容易的。
而在影片的演員表演上,尊龍和陳沖在本片中分別扮演溥儀和皇後婉容。這兩個角色的年齡跨度大,角色情感豐富,演出的難度很高,能夠把角色的情感融入到自身形象中,這已經是非常精彩的演技了。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製作團隊辛苦,並且片中出現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劇組特地為他們聘請了男性服裝助理來協助他們穿衣。為了製作朝廷上人們的假發,發型師使用了2200磅頭發。整個拍攝過程動用了相當多的人力物力,為成片的水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影片展現了溥儀的一生,他因為要去統治整個中國舊有的社會,是制度的產物,也就是這個紫禁城,將他禁錮。到影片的最後,他老了,非常老了,才真正適應這個社會,不知道是一種欣慰還是一種悲哀?這部《末代皇帝》闡述了國、家、人三方之間的道理,在這部影片中全部展現出來,無論是好是壞,這都是一段歷史,這個故事精彩且珍貴,這些都是《末代皇帝》為什麼會獲獎的原因。
❹ 在故宮拍攝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在故宮拍攝的影視作品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電影三部曲,在火燒圓明園中飾演咸豐皇帝的張家輝回憶,日出時的故宮、傍晚的故宮、幾乎每一個角落我都走過,有次在太和殿拍戲,我穿著戲里的龍袍走到城樓上,就覺得自己很幸福。
而末代皇帝則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獲准進入故宮太和殿拍攝的西方電影,但任何設備都不能觸碰地面,在采訪中他說有關部門不希望我們在那裡拍,因為建築都是木質材料,很怕火,最終我們得到許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攝影機,只有一名攝影師操作。
故宮拍攝的影視介紹:
火燒圓明園的同治皇帝登基片段,所有內外景都在故宮三大殿和乾清宮等處拍攝,並且動用了故宮院藏的清代文物作為道具,當時故宮博物院的專家朱家滔先生等給劇組提供了清代皇帝登基典禮的全部資料和所有人員位置的平面圖,但導演李翰祥為了增強電影效果做了一些改動。
垂簾聽政這部影片講述的是火燒圓明園後皇帝四處躲藏,懿貴妃步步為營,最終成為慈禧並掌握政權的過程,該影片不管外景內景都是在故宮實地取景的,它先後在太和殿、養心殿等地方拍攝了大量鏡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內景擺設。
❺ 你知道有哪些影視作品是在北京故宮拍的嗎
能夠進入故宮拍戲,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特別的允許,一般的人可進不去的,如《甄嬛傳》等都是在橫店拍攝的。不過下面幾部電視劇,都曾是在故宮拍攝的。
《末代皇帝》大決戰三部曲之《平津戰役》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蔣介石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值得一說的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完全真實,空曠的太和殿,連裡面難得一見的千龍吐水也有鏡頭,此外盧溝橋也是真實的,景山萬春亭,中南海等都是實景,規模也是非常宏大了!
真正能得到允許進入故宮實景拍攝的影視作品是很少的,進入拍攝基本上允許的范圍也是局限在外景拍攝,內景方面為了保護故宮的文物起見,一般只允許紀錄片這些拍攝,像影視劇當中出現的比如像「太和殿」、「乾清宮」和「養心殿」等這些內景的場景基本上都是劇組在影棚里搭景拍攝。
❻ 《末代皇帝》是在北京故宮拍的嗎
是的。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
第一部在獲准在紫禁城內拍攝的西方電影是Lucy Jarvis1973年為NBC公司拍攝的紀錄片《紫禁城》。
溥儀的弟弟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都被聘為本片顧問。
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
片中出現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劇組特地為他們聘請了男性服裝助理來協助他們穿衣。
為了製作朝廷上人們的假發,發型師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頭發。
為了登基那場戲,他的工作人員花了10天培訓了50名中國員工,使他們能在兩小時之內搞定2000名臨時演員的假發和辮子。
為了飾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頭。長官勸說他們這顯示了與義大利和英國間的國際友誼,並給每名士兵發放了3.5美元的獎金。
貝托魯奇當時向中國政府提交了兩個拍攝計劃,另一個是安德烈·馬爾羅(Andr Malraux)的小說《人的命運》(La Condition Humaine)。
中國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攝,並對內容沒有作任何限制。
這是第一部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評為PG-13級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製片人傑瑞米·托馬斯(Jeremy Thomas)單槍匹馬地為影片籌得了2500萬美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