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獅子王》2019:引入VR虛擬製作技術,顛覆動畫電影拍攝
自從去年11月份,迪士尼宣布將拍攝《獅子王》2019的消息、並放出預告片後,不少粉絲的胃口就被吊了起來。
和1994年的純動畫形式經典電影相比,這部宣稱真人重製版《獅子王》預告片中看不到任何「真人」的部分,當時也引起了眾多網友討論,筆者也對其進行了解析。所謂的真人重製版但在影片中並沒有真人出現,但是會有真人參與到角色的寫實,包括 面部細節、動作、甚至配音等都是「從動物的角度出發」 。
當然,我們從《獅子王》2019預告片中也能看到採用更先進的CG技術帶來的寫實版的畫風,能看到清晰的動物皮毛和細膩的動作,觀感也更討好眼球,甚至連辛巴彷彿都變的更可愛了呢。雖然故事劇情相同,但也很直接的反映出了兩個時代動畫電影製作技術上的差異。
《獅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不同
據青亭網了解,《獅子王》2019導演Jon Favreau此前還曾參指導《奇幻森林》,這同樣是一部真人CG技術的動畫電影,由於該作有著良好的技術展現,因此也被選中為《獅子王》2019的導演。
《獅子王》2019最初公布於2016年,而Jon Favreau早在2017年就在一次采訪中透露:我們兆蘆罩將結合大量VR技術、CG等虛擬技術進行電影拍攝。而在本片製作中虛擬技術負責人Girish Balakrishnan則表示: 該片將採用獨特的虛擬電影拍攝方式,並集合動作捕捉、VR/AR等技術。
美國 娛樂 周刊近期采訪了《獅子王》2019電影工作的背後,有機會讓我們了解到該作中更多的拍攝細節。
談及電影的拍攝,導演Favreau表示:我們彷彿像是在恢復一座宏偉的具有 歷史 性的地標建築一般,如何去重製而不改變原作精髓,如何去加入現有技術而不影響原作中獅子王的靈魂和內涵就是最初的思考。
誠然,《獅子王》1994是一部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會手繪動畫電影,並成為1994全球票房嘩搜冠軍,之後也收獲大量粉絲,甚至成為迪士尼的經典IP。
導演Favreau談到:這部電影可能會成為迪士尼對其經典動畫電影真人重製的頂峰,拍攝起來就像一部舞台劇,緊緊圍繞著故事情節展開。我們還加入新技術給電影帶來新鮮感,同時還與原作保持高度一致。
據悉,《獅子王》2019新技術製作團隊大部分人員來自《奇幻森林》劇組,同時也有一些新成員加入。表面來看,兩個電影中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影中有沒有真人出現。
《奇幻森林》中有一個真實的人物Neel Sethi飾演毛克利,而《獅子王》2019中則沒有真人出現。導演Favreau表示: 正因為此我們也 不在 受限於綠幕技術或其它實景拍攝等,因此一切變得虛擬。
導演Favreau談到:一旦拋開實景拍攝,就給了我們很多施展空間,我們甚至可以在完全虛擬的環境中去拍攝電影,也形成了另一種純虛擬的電影拍攝方式,這也是它和《奇幻森林》最大的不同。
VR技術在《獅子王》2019中的應用
「可以理解為,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我們製作了一個多人VR大空間 游戲 場景 」,導演Favreau表示。
雖然《獅子王》2019的故事劇情沒有太大變化,但VR技術的加入也使得導演Favreau能夠在虛擬場景中「穿梭」於任何角落,甚至在懸崖上也能夠找到更好的拍攝角度。 也就是說,VR給電影拍攝最大好處之一就是運鏡。
試想一下:只要有一個VR頭顯就可以進入虛擬的《獅子王》世界,自由的穿梭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聽起來有點像現在的大型單機 游戲 ,以《守望先鋒》《PUBG》為例,觀察者在 游戲 地圖場景中以任意角度觀戰,可前往 游戲 中的每個角落。
實際上, 《獅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製作中的確採用了 游戲 引擎和 游戲 製作方法。
《獅子王》2019的攝影導演Caleb Deschanel也將配合導演Favreau通過VR在電影中尋找合適的鏡頭,就像是在現實電影拍攝族鬧中的吊臂、無人機方式一樣,只不過這種方式是完全虛擬的,甚至根本不用真是的攝像機參與進來。
採用VR技術拍攝的好處顯而易見,由於眾多不可控因素,真實環境下拍攝電影NG是很常見的,例如尋找最合適動物打鬥、更合適的日落、更具感情的演示等鏡頭,如果一次拍攝不理想假若要重拍則會帶來很大的人力、時間和資金成本。
據了解,在《獅子王》2019的虛擬拍攝場景中,可以做到VR實時拍攝預覽,當VR虛擬運鏡開始拍攝時,旁邊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看到所拍攝的場景。
所有做的這些就是讓你感覺彷彿有一個真人在這個虛擬場景中拍攝,而不以往只需坐在電腦前進行純CG渲染的運鏡方式。導演Favreau表示:我們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剪輯方式都和傳統電影相關,並不是單純的CG製作。 我們可以捕捉動物的任何動作,從而呈現出完美的鏡頭。
然而,導演Favreau再次講到:我們最終希望的是,當大家看到這部影片時不要刻意關注這些技術 ,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技術能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就像在真實環境中拍攝動物一樣,讓觀眾更易從 情感 上感到共鳴。
據了解,導演Favreau採用VR技術拍攝電影的方式已經籌備多年,甚至被看作動畫電影史上的一次變革。在《獅子王》2019中,包括 VR硬體技術公司Oculus和HTC Vive、 游戲 引擎公司Unity,以及集合影視製作、 游戲 開發的工作室Magnopus(曾獲的奧斯卡金像獎)都為此片提供了大量幫助。
不過,《獅子王》2019最大的不同在於顛覆以往的任何動畫電影拍攝方式,既不同於詹姆斯·卡梅隆《阿凡達》(本片部分人員曾參與製作),也不同於《奇幻森林》。甚至現在團隊從大部分曾參與《奇幻森林》製作人們也認為這種拍攝方式已超越三年的《奇幻森林》。
該片視覺特效總監Robert Legato此前曾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他表示: VR等新技術拍攝電影的時機已經成熟,只是還沒有人這么做。 這是一部打破傳統的電影,打破了你對這類電影的想像。我們認為將真人實拍、動畫CG、電影特效等新技術結合起來,製作出一個完全虛擬的場景,這或許就是改變 游戲 規則的關鍵。
B. VR視頻如何製作
1、需要有一台全景攝像機。
VR視頻是360度全方位拍攝,所以需要一台四方位或者全方位攝影機,配備多方向攝像頭,比如Google YI JUMP VR攝像機、Jaunt ONE VR攝像機、Nokia OZO全景相機等。
由於攝像機鏡頭是定焦的,沒有傳統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和走步移位,所以一定要事先設定好攝像機的移動軌跡,這是決定能否拍出質量好的VR視頻的基礎。
2、需要准備一個拍攝環境。
為了提供更真實的拍攝環境,攝像頭所及的環境不能出現與視頻無關的人或者事物,甚至是導演也要遠離拍攝現場或者進行適當的偽裝以免穿幫,所以視頻拍攝布景很重要。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封閉環境都適合拍VR視頻,只有那些代入感極強的背景才會給VR用戶帶來沉浸感,才會顯現出VR視頻的美妙,比如星球大戰》和《盜夢空間》這樣的電影背景就十分適合VR視頻拍攝。
3、VR視頻後期製作。
由於VR視頻的製作拼接影響視頻的觀感,所以拍攝前一定要事先做好綵排,拍攝的時候最好一次通過。另外就是消費者觀看時會自己主動找場景,所以在視頻製作中要設置一些場景引導交互或者視頻製作後期在正在說話的人物旁邊加字幕,正確引導觀眾跟進劇情發展。
4、視頻輸出及測試。
在疊加完虛擬效果之後,輸出SDI或HDMI信號,經過編轉碼處理再將視頻上傳到直播平台,目前我們的已經可以支持H5頁面的直播,這樣用戶隨時隨地,即可通過直播鏈接,「進入」直播現場,感受Live體驗。
C. 製作一部 VR 電影會經歷怎樣的過程
完整文章鏈接:製作一部VR電影會經歷怎樣的過程?轉自:www.vr013.com
不少VR領域的從業者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娛樂型應用是VR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突破口,也是最有可能首先盈利的。這樣的言論下,最直接的結果是,圍繞VR內容方面的創業者與討論越來越多。一個直觀的案例是:從2012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第一次出現VR電影開始,到2016年,參展影片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3部。
VR+電影顯然是一個被看好的方向,但VR電影又不僅僅是在屏幕上講一個好故事那麼簡單。內容與技術發生碰撞,VR電影如何講一個好故事?
在「當資本遭遇技術:2016,VR真的會爆發嗎?」活動中,北京聖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濤和微影時代副總裁陳海峰、追光動畫VR短片《再見,表情》的導演米粒,一起探討了有關「VR+電影」的諸多問題。
極客公園:具體來講,「VR+電影」如何創作?
米粒:其他大公司在交互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交互會走一些敘事的捷徑,我們目前希望做的事情,是在交互盡量少的情況下,如何講好故事,同時保持觀眾的注意力,跟上我們設計的敘事節奏。
我們一直在傳統與前沿科技之間找平衡,VR作為一個以沉浸式體驗為主要特點的設備,是它先天性的優勢,但是如何利用這種優勢講故事,是我們目前行業內一個基本空白的狀態,我們更多的注意力是在故事和體驗之間找到平衡,為了控制時長,我們會比較克制地去使用交互,盡量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法引導觀眾關注我們的故事。
另一點我們在製作過程中發現傳統的視聽語言受到限制,很多視聽語言在VR中失效,剪輯的功能就失效了。製作過程中間我們有大量的手段嘗試用這些手法在VR應用中,目前發現是失敗的。當觀眾處於VR環境里,會認為自己切身地在那個環境里,一旦出現剪輯的話,觀眾會覺得自己像閃電俠一樣移來移去。我們使用過很多方式,黑場、閃白、淡入、淡出進入這種轉換,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在場景里。
屏幕快照2016-02-03下午5.40.54.png
(VR短片《再見,表情》)
交互的處理上我們是非常克制的,觀眾體驗我們短片的時候,幾乎沒有跟電影角色里非常強的互動,更多的是通過聲音,通過光,甚至通過主角的各種調度和位移來引導觀眾,從本能的一些反應來讓他們關注故事的發展和跟進這個角色的表演。
另一方面,我們在聲音的交互上也做了一些嘗試,這在今天的VR上也能夠體現,我們實驗室在VR動畫短片上使用目前電影新的技術,比如全景聲方面的體驗。我們不太想依賴簡單的耳機,雙聲道的系統來體驗VR的聲音。
接下來比較重要的是沉浸感和儀式感。做VR動畫短片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觀眾的自我認知。很多觀眾在看VR短片的時候,很大的問題是「我是誰」,我在這個故事裡到底是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在設計動畫短片的時候,劇本開始就有考慮到這個點。在剛開始的時候,故事創作設計了一個更像是一個會場的環境,當觀眾戴上眼鏡之後第一個反應我在一個會場里,我處於類似電影觀影的場景,觀眾會覺得是觀眾的視角,不會認為我自己是主角。因為很多觀眾戴上VR設備的時候,信息量非常大,他會看周圍的環境,在剛開始的前一兩分鍾讓觀眾進入故事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更多的重心是如何讓觀眾先進入這個場景,以最快時間明確自己在故事裡的身份,這樣更容易讓故事正常的進行下去。
極客公園:VR電影游戲化和游戲電影化相比,誰更容易走得通?
米粒:游戲電影化這件事情在游戲持續非常長的時間了。有一家法國公司很早做游戲電影化,已經非常深入探討游戲電影化的趨勢,包括一些玩家做的選擇產生的效應,你會有20個甚至更多不同的結局,讓玩家體驗游戲的時候產生不同的體驗。游戲電影化這件事情對於VR來說是一個比較容易的事情。因為它只是將內容搬到一個新的交互平台上去,但是電影的游戲化是一個相對空白的區域。我覺得從創造內容上來說,還是要學習好萊塢。好萊塢已經將電影和故事的類型化推到非常高的平台級別,已經能夠在內容層級上對觀眾進行非常細致的劃分,對他們所產生的內容進行基本的一個相對准確的預判。
楊濤: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感覺游戲和電影這兩個東西都是建立在屏幕的基礎上,是建立投影儀和電視上面,而VR全景的東西,我自己感覺是改變完全底層的東西,生長出來的到底是電影還是游戲,這個需要改變思維方式。我們現在從底下往上去走,還是已有的方塊往下去走,這個我現在不好說最後結果什麼樣,但一定是全新的東西。
極客公園:在VR電影方向上來說,好的故事與新鮮的體驗哪個更重要?
米粒:都挺重要的,視覺上的刺激和體驗是VR延伸出來的一個優勢。如何在這樣的優勢下去創造故事是一個難點,我們覺得未來觀眾進電影院去看VR,一定是帶著這兩方面的期待去的。有很多的故事並不是需要VR的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的體驗,我們很多時候還是希望能夠以第三人稱,置身事外的感覺看別人的故事,所以有一類的故事需要我們沉浸感比較強,一旦觀眾選擇VR的方式去觀看一個電影,他一定是有兩方面的期待,兩方面的平衡還是需要我們未來在不停的嘗試和各種探索。
楊濤:和電影的發展歷程很像,技術的新鮮首先吸引大家的關注,在產生需求的基礎上,後面才是真正提升故事性和劇本的階段。
極客公園:VR市場上賺錢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楊濤:國內市場來說,如果要是沒有極大誘惑力的話,靠硬體去盈利。在VR領域可能短期之內會依靠硬體盈利,但是一旦盈利就會面臨免費的沖擊。後面具體怎麼盈利,以2016年年初的眼光看來,可能只是傳統的這些模式,靠廣告、版權,一些授權,或者體驗店的形式,這些可能是可見盈利的手段。
陳海峰:有很多方式,很大一部分可能會跟內容本身關聯度會很高。平台這個東西將來是掙平均利潤,未來可能這些利潤的差異會來自於內容的不同,或者是最終提供一種服務的差異,這是未來真正盈利的一個效果而且在某一天真正可以從C端上掙到錢了,這個行業才算真正在消費層級上站住了,可之前會燒很多錢。
D. VR視頻如何製作
最酷的科技視效VR視頻!你想了解嗎?
VR視頻即我們通常理解的3D全景沉浸式視頻,VR視頻允許人們在視頻里選擇不同位置自由觀看。視頻可以為觀眾展示360度的全景鏡頭,使觀眾感覺身在其中,酷炫的沉浸視效,成為當下視頻的潮流前沿!目前VR視頻技術應用在教育、醫療、旅遊、游戲、航空航天、醫學等多種領域。應用領域
視橋君帶你走進《視橋課堂》,本期為大家講解VR視頻是怎麼製作的。
1.場景建模及材質貼圖這里我們先用3DMAX軟體對場景進行布局和建模。初始模型為無顏色無材質的素模狀態。我們對素模進行燈光及色彩調試,並貼合紋理圖片,賦予模型色彩紋理。實現材質貼圖後,我們的場景就變得生動起來。
2.動畫製作三維動畫製作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為工具,動畫師賦予三維模型生命力,讓其動起來,同時根據腳本內容設定場景鏡頭效果。
3.渲染合成場景渲染是通過計算機對燈光材質等進行計算,渲染程序會根據物體的材質來計算物體表面的顏色,材質的類型不同,屬性不同,紋理不同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也可以根據場景設置,再次由程序繪出一幅完整的畫面或一段動畫。對已調試好的動畫場景進行渲染,並對渲染好的動畫鏡頭進行視頻合成處理。合成階段,我們進行鏡頭組接,加效果、加字幕、音樂等後期製作,完成視頻再交付程序。
4.硬體調試最後我們將VR視頻文件載入到VR一體機中,進行調試,確保VR視頻正常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