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發布時間:2023-09-14 00:14:02

Ⅰ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

1、最佳影片金熊獎(Golden Bear for Best Film)

金熊獎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金熊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金熊獎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獎獎杯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金熊獎。

2、評審團大獎銀熊獎(Silver Bear Grand Jury Prize)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又名評委會大獎銀熊獎,舊稱評審團特別獎銀熊獎,於1965年設立,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僅次於最高獎項金熊獎的二等獎。

3、最佳導演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導演銀熊獎,於1956年設立。

4、評審團獎銀熊獎(Silver Bear Jury Prize)

評審團獎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5、最佳主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Leading Performance)

最佳主角銀熊獎,又名最佳主演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6、最佳配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最佳配角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7、最佳劇本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劇本銀熊獎,又名最佳編劇銀熊獎,於2008年設立。

8、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於1978年設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柏林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一般指柏林國際電影節

Ⅱ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Ⅲ 請問這是什麼電影

譯名:上帝之國/上帝之鄉/上帝的國度(台)

片名:God's Own Country

年代:2017

產地:英國

類別:劇情/愛情/同性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7-01-23(聖丹斯電影節)/2017-09-01(英國)

片長:104分鍾

導演:弗朗西斯·李 Francis Lee

主演:喬什·奧康納 Josh O'Connor

亞力克·塞克雷亞努 Alec Secareanu

傑瑪·瓊斯 Gemma Jones

哈利·萊斯特·史密斯 Harry Lister Smith

伊恩·哈特 Ian Hart

梅拉尼·基爾伯恩 Melanie Kilburn

利亞姆·托馬斯 Liam Thomas

帕齊·費倫 Patsy Ferran

莫伊·哈桑 Moey Hassan

納維德·喬杜里 Naveed Choudhry

莎拉·懷特 Sarah White

劇情概要:

約克郡一位牧羊人因為愛上新來的羅馬尼亞移民工人,決心改變生活的故事。兩人在產羊羔季節一起勞作、同吃同住,曖昧的感情在粗曠的土地上慢慢綻放。

獲獎情況: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7)

泰迪熊獎 最佳電影(提名) 弗朗西斯·李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8)

電影獎 最佳英國影片(提名)

第20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7)

最佳英國獨立電影

最佳導演(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新人導演(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編劇(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男主角 喬什·奧康納

最佳男主角(提名) 亞力克·塞克雷亞努

最佳男配角(提名) 伊恩·哈特

最佳新人編劇 弗朗西斯·李

製片突破(提名)

最佳選角(提名)

最佳音效

第22屆金衛星獎 (2018)

電影部門 最佳影片(提名)

Ⅳ 韓國歷史上第一位柏林影後,獲獎後為何罵聲一片

韓國的演技派女演員金敏喜憑著影片《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在2017年2月18日獲得了第67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作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演員,本應該是風光無限,雖然在電影節上確是如此,但在自己的國家卻遭到了唾棄。

2017年她與洪尚秀出演的所謂愛情真人秀,著實讓韓國人惡心到了,這一對人品欠費的男女不但為此愧疚,反而我行我事,在國際舞台上不秀恩愛,雖然他們才華出眾,但人品欠佳,獲得的榮譽越多,越讓韓國人感到憤怒。

Ⅳ 柏林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始於1951年夏,1978年開始改為在每年的2月舉行。

為了樹立柏林「世界自由視窗」的形象,在三國盟軍撤出柏林的同時,柏林電影節拉開帷幕了,當時的名字是「西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的柏林電影節由電影歷史學家Dr. Alfred Bauer發起,並於1951年6月6日在柏林的泰坦尼克宮舉行。第一屆的金熊獎並不是由評審團選出而是由觀眾決定的。

1956年,柏林電影節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列為A類電影節,從此獲獎名單改由評審團決定。選舉出的評審團來自世界各地,並設立了金熊獎和銀熊獎兩項大獎。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

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獎項設定

金熊獎

金熊獎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開始頒發

終身成就獎/榮譽金熊獎(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頒發

銀熊獎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自1965年起

最佳導演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自1956年起

最佳劇本銀熊獎-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銀熊獎-自1956年起

傑出藝術成就獎-自1978年起

最佳電影配樂-自2002年起

其他獎項

水晶熊獎(Crystal Bear)

泰迪熊獎-最佳同志電影

流星獎(Shooting Stars Award)-頒給有才華的年輕歐洲演員

阿弗雷鮑爾獎(Alfred Bauer)-紀念創立電影節的阿弗雷·鮑爾

歷屆回顧

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回顧

第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2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4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5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歷屆之最

歷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之最 獲得金熊獎的女導演 亞斯米拉·茲巴尼奇 2006年第56屆由前南斯拉夫女導演亞斯米拉·茲巴尼奇執導的《格巴維察》獲最佳影片金熊獎。 克勞迪婭·略薩 2009年第59屆由秘魯女導演克勞迪婭·略薩執導的西班牙和秘魯合拍影片《傷心的奶水》獲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本屆電影節第二大獎評審團大獎獲獎影片德國影片《其他人》的導演導演馬倫·阿德也是一名青年女性。 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卡通片 千與千尋 日本影片《千與千尋》又名《神隱少女》,於2002年第52屆獲得金熊獎,是第一部獲得最高獎的卡通片。 最年輕的柏林影帝 盧·泰勒·普奇 2005年第55屆年僅20歲的盧·泰勒·普奇憑借《吸拇指的人》獲得最佳男演員獎,這是柏林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最年輕的柏林影後 瑞秋·瑪瓦贊 2012年第62屆年僅14歲的黑人女孩瑞秋·瑪瓦贊憑《戰地巫師》獲得最佳女演員,成為柏林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這是繼第61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成了集體獎後,今年的這個獎項又爆冷門,這是她第一次出演劇情長片的影壇新人,而本屆最佳男演員米克爾·佛斯加德也年僅28歲,也是第一次出演劇情長片的影壇新人。

亞洲獲獎

華語影人獲獎

時間 獲獎情況 1982年 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 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 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 1989年 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 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1年 第41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 *** 《喔,香雪》 1992年 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 1993年 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4年 第44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火狐》 1995年 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 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 第47屆銀熊獎徐立功《河流》 2000年 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 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腳踏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腳踏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 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 2005年 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淹沒》,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牛皮》,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劉佳茵《牛皮》 2006年 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 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美》(同美國一起),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張楊《落葉歸根》 2008年 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 2010年 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第60屆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歲月神偷》(香港) 2014年 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曹保平《狗十三》

中日韓入圍

中日韓三國歷年入圍「主競賽單元」影片 中國 1957:亡魂谷1981:燕歸來1982:鄉情1983:陌生的朋友1984:半邊人、血,總是熱的1988:紅高粱1989:晚鍾1990:本命年1991:大太監李蓮英1992:阮玲玉1993:喜宴、香魂女1994:火狐1995:女人四十、紅玫瑰白玫瑰、紅粉、歸土、日光峽谷1996:太陽有耳、麻將1997:色情男女、我愛廚房、河流、埋伏1998:愈快樂愈墮落、放浪、天浴1999:千言萬語2000:我的父親母親、有時跳舞2001:十七歲的腳踏車、愛你愛我2003:英雄、盲井2004:20 30 402005:孔雀、天邊一朵雲

2006:伊莎貝拉

2007:圖雅的婚事、蘋果2008:左右、文雀2009:梅蘭芳2010:團圓、三槍拍案驚奇2012:白鹿原

2014:《白日焰火》、《推拿》、《無人區》

日本

1953:看得見煙囪的地方1954:生之欲1956:白蛇傳1957:嵐、大菩薩嶺1958:純愛物語1959:戰國英豪1960:哥哥、女經1961:懶漢睡夫1962:小早川家之秋、Mitasareta seikatsu1963:武士道殘酷物語1964:日本昆蟲記、她和他1965:牆中秘事1967:Lost Spring1968:初戀:地獄篇1969:愛奴1970:大地的群像1971:再愛一次1972:約束1973:悲傷的顛茄1974:朝之詩1975:望鄉1976:本陣殺人事件1978:遙遙長路1981:流浪者之歌1982:謀殺·下山事件、再見吧,可愛的大地1983:野獣刑事1984:南極物語1985:瀨降物語1986:槍之權三1987:海與毒葯1989:城市英雄1992:光蘚1993:夢中的女人1996:夢之村1997:瀨戶內月光小夜曲1998:感官新世界1999:刑法第三十九條2000:獨立少年合唱團2001:睡蓮、狗神2002:千與千尋、綁架金大中2003:黃昏清衛兵2005:隱劍鬼爪2008:母親2010:芋蟲

2014:小小的家

韓國

1959:鍾閣1960:雲彩流動1961:馬夫1962:直到生命盡頭1963:烈女門1972:石花村1973:小島的尊嚴1985:烈日驕陽1986:吉牛蓬1994:華嚴經1995:太白山脈1996:美麗青年全泰壹2001:共同警備區2002:壞小子2004:薩瑪利亞女孩2007:機器人之戀、邊界2008:夜與日2011:愛,不愛2013:惠媛

合作夥伴

寶馬、歐萊雅、ZDF、Entega、GLASHÜTTE ORIGINAL、HUGO BOSS、通靈珠寶、ARRI Film 、BARCO、DEUTSCH-FRANZÖSISCHES JUGENDWERK 、GWFF、Kinoton、MOËT & CHANDON、rbb RUNDFUNK BERLIN-BRANDENBURG、SAMSUNG、TV MOVIE

Ⅵ 《肉與靈》:性冷淡風的超現實怪誕愛戀,肉與靈的愛情思辨

        近幾年,性冷淡風格的電影越來越被影迷接受並喜愛,冷色調為主的畫面、極簡主義的布景、少台詞重意象的表現形式、舒緩靜謐的配樂以及荒誕另類的劇情成為這類電影獨特的標簽,其中以歐洲國家的導演最為擅長。比如瑞典大師級導演羅伊安德森的代表作《寒枝雀靜》、《二樓傳來的歌聲》,法國的《心房客》、《處子之山》等。這些電影往往聚焦個人或群體的孤獨、慾望,常常探討關於人性的哲學或社會疾病,極簡克制的形式下留給觀眾巨大的思考空間來自行解構。

      我這次想推薦的這部電影——《肉與靈》便是走這一路線的,它把「肉慾vs靈魂」這一老套的愛情課題用性冷淡風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情感體驗。

    《肉與靈》由匈牙利著名女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執導,是一部穿梭於夢境和現實之間的超現實愛情電影,主要講述了年輕貌美的肉聯廠女質檢員瑪麗卡和中年財務總監安德之間的怪誕愛戀。

      男主角安德是一家肉聯廠的財務總監,左手殘疾,中年獨居。他性格較孤僻,有強烈的自尊心,雖然獨身多年,但仍然對愛欲有所嚮往。

      女主角瑪麗卡是這家肉聯廠新聘的質檢員,外表清純文靜,性格木訥耿直,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和強迫症,心智似乎還停留在孩童階段,抗拒被觸碰,對愛情一無所知。

      起初,安德不自覺的被瑪麗卡美好的外表所吸引,主動與她搭訕卻總以尷尬告終。但安德仍然默默的關注著這個被同事們視為異類的女子。隨著交配粉事件的發生,兩人終於產生了實質性的交集。

      由於交配粉(專用於動物的催情交配)被偷,警察安排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肉聯廠的每一位職員進行心理檢查和夢境分析。在詢問過程中,心理咨詢師驚訝的發現安德和瑪麗卡兩人的夢境居然完全一致便找來兩人談話。得知這一情況的安德和瑪麗卡從此開始真正了解彼此。

      在夢里,他們都夢見一片靜謐空靈的森林雪地和一雄一雌兩只鹿,它們時而互相尋覓、互相追逐,時而和諧友好的一起覓食休憩。在現實中,兩人彷彿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震驚又欣喜,並逐漸確立男女關系。在經歷了幾次情感波折後,安德和瑪麗卡終於從夢境中的「神交」進階到現實世界裡的肉體交歡,而兩人的夢境世界也由此消隱不見。

      縱觀全片,導演並沒有直白地去闡釋她對「肉與靈」這一電影主題的理解和觀點,而是通過隨處可見的「對位」、「象徵」來構建「肉慾」與「靈魂」的辯證關系。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能夠打敗芬蘭電影大師阿基·考里斯馬基的《希望的另一面》拿下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原因之一吧。

影片通過設置「夢境」與「現    實」、「牛」與「鹿」、「鹿」與「人」這三組關系來不斷深化主題。「夢境與「現實」的交替象徵「肉」與「靈」的對立,空靈澄凈的夢境世界對應純粹無欲的靈魂交流,而物慾橫流的瑣碎現實則對應著對肉體歡愉的追求。「牛」與「鹿」也和「肉」與「靈」相對位,肉牛被架在冰冷血腥的肉廠作業流水線上被機械分割象徵著縱情肉慾的麻木貪婪,而聖潔神秘的鹿則象徵著靈魂相契的純潔美好。

      「鹿」作為影片最重要的母題在片中共出現了9次,它是安德和瑪麗卡在夢境中的對位。雄鹿代表安德,雌鹿代表瑪麗卡,夢中兩只鹿的各種狀態都對應著兩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關系進展。而影片結尾,當安德和瑪麗卡發現自己不再做夢,兩只鹿也在陽光中漸漸消失了,這一開放式結局給了觀眾無限的空間來猜想男女主人公未來的可能性。

      你可以認為安德和瑪麗卡是因為彼此在現實世界中認定了彼此、兩副孤獨的皮囊找到了避風港而不再需要精神世界的交流也可以幸福美滿的攜手到老;也可以認為他們終有一天會因精神交流的空白失去最初互相吸引的特質而分道揚鑣。我們對這場超現實愛情的結局的認定,就體現了我們自己對「肉」vs「靈」這一愛情課題或統一或對立的觀念和選擇。

Ⅶ 《普通女人》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普通女人》是塞巴斯蒂安·萊里奧執導,塞巴斯蒂安·萊里奧、剛扎洛·瑪薩編劇,達尼埃拉·維加、弗朗西斯科·雷耶斯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2月12日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變性人瑪利娜拿起法律的武器重拾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尊嚴和權利的故事。


總結:一段跨越性別卻又生死離別的忘年戀,雖然故事比較慢熱,但是被導演拍得很迷情,攝影很棒,鏡像運用極其美妙,逆風而行的鏡頭,正好對應了女主角身為變性者的心境。以適當的愛的語言,完成對愛人逝去的追思。電影巧妙地借用「跨性別」的身份之明,來解釋所謂「正常人」虛偽的倫理綁架,來放大這種個體走向社會的偏見。

閱讀全文

與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評分高電影推薦動漫電影 瀏覽:287
一妻多夫電影電視劇 瀏覽:955
大傻哥電影全片 瀏覽:484
國家的電影推薦 瀏覽:457
第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瀏覽:643
特片手機電影網 瀏覽:421
有哪些電影使用過避孕套 瀏覽:907
韓劇比較有劇情電影推薦 瀏覽:15
哪個時間段看電影的人最多 瀏覽:654
美國派差不多的電影 瀏覽:401
歐美電影推薦引人深思 瀏覽:117
電影飛龍車隊插曲 瀏覽:768
嗯大電影號 瀏覽:936
2018阿修羅國語電影百度雲盤 瀏覽:578
馬陸電影院 瀏覽:5
電影app在手機哪裡 瀏覽:849
怎麼用ps5看vr電影 瀏覽:283
電影阿修羅城之瞳插曲 瀏覽:45
德雲社電影作品有哪些 瀏覽:646
韓國電影真做嗎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