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部治癒系好電影推薦給你
圖|來源網路
國慶長假已經結束,也許你在國慶期間已經看了好幾部大片,不過以下這幾部電影非常經典,也推薦給你,有時間可以看看,說不定哪天可以治癒你。
《帕丁頓熊》有1和2兩部,第一部講的是一隻來自秘魯的小熊,在家鄉遭遇地震之後,受露西嬸嬸之託來到倫敦生活,被布朗一家收養,之後發生了一系列奇特又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講的是帕丁頓熊在露西嬸嬸100歲生日前夕,想工作賺錢為她買來倫敦風景畫冊,最後畫冊卻被壞人偷走,含冤入獄,在監獄里發生的一連串有趣故事。
盡管善良的布朗一家非常喜愛帕丁頓熊,但初來乍到,小熊也會受到各種歧視和不解:
比如第一部中不喜歡動物的老鄰居,一直想趕他離開;
還有想用動物活體做標本的變態女博物館長,利用各種方法殺害他;
比如第二部中栽贓嫁禍他偷竊的鄰居,最後使他冤枉入獄;
還有監獄中做飯難吃到想吐的監獄廚師,想把他揍扁;
……
但不管別人怎麼對他,帕丁頓熊總是相信露西嬸嬸告訴他的那句話:善良的人總是會有好報的。
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善待溫莎花園街區的每一個人,即使剛開始他們不理解,也為他們做善事。慢慢的原本冷漠的溫莎花園變的友愛,溫暖,大家都喜歡上了這只小熊。
而在監獄,帕丁頓熊也用他的友善對待這些被社會遺棄的人,他待人真誠,卻也有自己的原則,在受到冒犯的時候會不卑不亢的用「熊瞪」表達自己的不滿,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把冰冷的監獄變成了溫暖的集體宿舍。
「如果你善待他人,世界就會變得美好」。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質,多去挖掘人性中好的一面,這個世界的溫暖也會多一點。
影片講述的是一隻叫貝利的狗狗被小男孩伊森和媽媽救下,從此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這只貝利似乎比人還通人性,在陪伴小男孩伊森成長中,他知道比伊森的父母還洞悉他的內心世界,知道他的喜怒哀樂。
遇到喜歡的女孩子,貝利會用他的方式鼓勵伊森主動出擊;遇到挫折低落時,貝利也會鼓勵伊森樂觀的面對人生,甚至找來已經分手的女友共同陪伴伊森走出人生暗淡的時期。
然而狗和人一樣,也有終老病死,貝利離開人世後靈魂卻依然存在。盡管之後貝利重新轉世變成了一隻警犬、又有一世成為了一隻柯基、還有聖伯納犬,但他的靈魂一直清晰的記得,他要尋找伊森,那個他心中永遠的主人。
直到第四世,他終於找到了已經步入中年的伊森。盡管伊森已經年邁,但那個熟悉的農場,伊森身上熟悉的味道都讓貝利興奮不已。
起初伊森並不知道眼前這只一路追隨他的狗就是貝利的轉世,但他們小時候「默契」的接球方式,還有伊森叫他「你是不是狗老大?」時候,貝利積極的回應,突然讓伊森明白,原來眼前的狗就是貝利,他一直沒有離開過。
整部電影雖然是講人和寵物的感情,但其實一直圍繞著一個主題: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影片的最後,貝利道出了這個意義:
當了幾輩子狗,我終於明白了,首先要開心,只要有可能,就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舔你愛的人,對過去的事不要一副苦瓜臉,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只要活在當下。
其實從影片的角度來說,狗比人更通透,正如貝利: 「有時候我覺得思考生命的意義完全是浪費時間,倒不如好好享受生活,別管它什麼意義。」
開心,有愛,活在當下,這就夠了。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影片的男主角詹姆斯(真人叫布朗),年幼時父母離異。由於頻繁更換城市,小時候詹姆斯經常遭遇校園霸凌,後來索性退學。
無法融入父母生活的詹姆斯選擇了長達10年的流浪生活。他酷愛音樂,靠街頭彈吉他賣藝謀生,但不幸染上毒癮,從此就像一具行屍走肉。
在生活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的戒毒醫生為他申請了一間救濟房,並告訴他也許這是他此生最後的一次機會了。
或許命運女神還不想放棄他,就在詹姆斯入駐當晚,一隻胖乎乎的橘貓從窗口溜進了房間。
起初詹姆斯覺得這是哪家走丟的小貓,第二天把他放走了。但神奇的是,不管把他放到哪裡,這只小貓依然會回到詹姆斯的家裡,於是給這只貓起名:鮑勃。
鮑勃有些受傷,在掏出僅有的積蓄為鮑勃買葯後,詹姆斯發現自己再也沒有錢活下去了。
從那一刻開始,詹姆斯振作了起來,為一隻貓的生活負責,他重新開始靠彈吉他賣藝,這次是帶上一隻貓鮑勃。
意想不到的是,帶著鮑勃的演繹,街頭越來越多的人停下腳步看詹姆斯唱歌,越來越多的人向他投灑硬幣,還有一位老奶奶定期給小貓禮物,因為她曾經也養過一隻可愛的小貓。
期間詹姆斯帶著鮑勃遊走在大街小巷,賺到了足夠的生活費,也賺到了重拾正常人生活的底氣。後來他戒掉了毒癮,重新開始了新生活。
「詹姆斯和鮑勃組合」的演唱視頻被很多路人傳到網上,這些視頻在網上的點擊量突破了500萬。
一位作家正巧看到了他們的視頻,並聯繫上了詹姆斯,把他的故事寫成了暢銷書《流浪貓鮑勃》。
影片的最後詹姆斯說:這只貓就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就像一束光,在他黑暗無望的世界裡帶來了一線希望。
其實影片中,還有很多人幫助了詹姆斯,那位戒毒醫生、詹姆斯的鄰居、給貓送禮物的老奶奶、還有那位作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千萬不要小瞧自己,多給別人一個機會,也許能改變他的一生。
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即使沒有看過,也聽到過。影片講的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富翁和一位平凡的汽車工人,因為突如其來的疾病,不得不住進同一間病房。
汽車工卡特回想年輕時,自己能進入社區大學已經是人生的「高光時刻」,但當時因為家境貧窮和懷孕的妻子,自己不得不在深造和生活中做出選擇。
他覺得當時唯一的選擇就是汽車修理工,為了家庭為了生存,一干就是40多年,而且一手把自己的3個小孩培養成了:稅務律師、工程師、小提琴手。
得知宣判癌症後,才不得不停下手頭的工作,但上有老下有小,停下來,生活會怎麼樣?
另一位身價上百億的富翁科爾,自稱是公共健康方面的專家。戲劇性的是,他上一秒還在為節省醫院經營成本設置一房兩床的做法被質疑,面對質疑他高舉支票說:「我開的是醫院不是療養院。」下一秒自己就住進了自己的醫院與汽修工卡特共處一室。
身份地位和財富如此懸殊,起初科爾希望動用自己的關系換一間病房。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終於想通,決心與這位命運安排的夥伴一起完成一張遺願清單,讓此生不留遺憾。
兩位老人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周遊了大半個世界:千米高空跳傘、登頂金字塔、行走沙哈拉沙漠、游覽泰姬陵、領略雪山、裸泡溫泉……
在旅途中兩位老人進行了靈魂對話,共同探討人生價值,當卡特找到了人生真諦時,他選擇結束旅行,回家。
最終離世的時候,卡特平靜而又安寧,他應該很慶幸人生的最後時刻沒有隻躺在病床上,而是游歷千山萬水,感受此生從未感受過的風景,獲得了心靈上的救贖,也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大部分人直到人生的最後旅程才會去思考此生的意義,希望沒有遺憾,但之前為這個不留遺憾的付出似乎少之又少,希望通過電影,每個人可以把自己長期以來覺得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列上自己的議事日程,不要留有遺憾。
正如電影里說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用愛來評價。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沒有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一個因為偷竊被捕入獄的無業黑人,為了獲得保釋必須要得到一個工作簽名;一個是社會名流,開瑪莎拉蒂,住城堡,社會地位高,卻因一次跳傘意外癱瘓的富豪。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卻成為了終身知己。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意外癱瘓的富豪菲利普需要招聘一名全天候的護理工,面試了很多人,始終沒找到滿意人選。
正在這時一位保釋出獄的黑人德瑞斯走進了他的公寓,聲稱自己並不是想要當一個老人的護理工,只是需要一個簽名而已。
舉止魯莽,說話粗魯的德瑞斯,差點被富豪的女管家趕出去,但卻被富豪一眼相中,讓他來挑戰這份高薪工作。
喂飯,幫忙洗澡,換尿袋和插尿管,甚至還要幫忙排便。剛開始德瑞斯搞的一團糟,他想立刻辭職。
但進監獄後,他兒子不再理他,他也付不起前妻的撫養費,更是居無定所,被前妻剝奪探視兒子的權利後,德爾不得不再次找到富豪。
一次深夜的人生探討,讓兩個人的距離感一下子拉進了。德爾的父親就是個盜竊犯,他在監獄見到兒子的那刻居然說「這才是你的歸宿」這種話,處於社會底層的德爾從未被尊重。而菲利普也因為跳傘痛失愛妻一直無法原諒自己,活在痛苦中。
從此,德瑞斯開始認真對待這份工作,也認真對待這位富豪,別人看中的是他的錢,德瑞斯卻把他當朋友一樣。
最終富豪激發了德瑞斯對生活的熱情,將德瑞斯無意中畫的畫賣出了11000歐元,並告訴他這是正當的勞動所得。
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尊重,德瑞斯不僅和前妻孩子重歸於好,最終還成為了一名汽車修理工。
而富豪也原諒了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再次找回了人生的意義。
摒除種族、社會地位、年齡的界限,平等對待他人,給人機會的同時也是給自己機會。
這是一部很老的影片,但卻非常勵志。
一個出生在煤礦小鎮的男孩Homer,盡管學習成績非常不好,但他卻因為20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時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深受觸動,萌生了想要製造火箭的想法。
但要知道Homer的父親是一座煤礦的負責人,他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能接替他的工作,要知道在這個小鎮上,采礦是唯一可以謀生的手段。他並不支持Homer造火箭。
而一開始Homer從爆竹中取出火葯放到了手電筒里,他以為可以飛得很高,但是卻炸飛家裡的籬笆牆。盡管失敗,Homer沒有死心。
後來,他和三個同學一起步行八英里到了一個不屬於公司的地方實驗。經過多次試驗,成功地發射了一枚。不過,好景不長,發生了一場森林大火。警方認為這場大火是由他們的火箭引起的。四個人因為年齡較小沒有進監獄,但工具和材料被沒收,不能再做火箭了。
之後,Homer一家禍不單行,礦上出了礦難,他的父親受傷了,不能繼續工作掙錢。Homer就只好按捺住火箭的事,退學下礦工作。
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下,Homer開始正兒八經地研究《導彈設計原理》,學習數學,根據書中的射程公式計算,發現他們的火箭根本射不到起火點。
Homer和他的朋友在實地測量後,找到了他們的火箭殘骸,也找到了引起火災的元兇--航空照明彈,這不僅證明了他們的清白,也獲得了學校的支持。
電影的結局是男主人公Homer參加了全國科學大賽,並獲得第一名,拿到了大學獎學金,順利讀了大學。最終成為了一名NASA工程師,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電影雖然劇情有些老套,但從一名學渣到火箭工程師,男主人公Homer沒有因為父親的反對,被冤枉、受到嘲笑、家庭變故而放棄夢想。 反而沖破阻礙堅持夢想,這樣的故事給人力量。
憨豆系列電影大家都不陌生,但這部黃金周真的挺適合這次的十一黃金周。
影片依然延續憨豆先生搞笑無厘頭的風格。
這次厭倦了倫敦陰雨天氣的憨豆先生,夢想能在法國南部的沙灘上美美地度上一假。正所謂傻人有傻福,假期前夕,憨豆先生突然中了彩票的頭等獎,獎品是免費前往戛納電影節,還有2000歐元獎金和一台攝像機。
原本打算帶著這台中獎得來的攝像機好好享受自己的黃金假期,沒想到途中偶遇俄羅斯知名導演,還誤打誤撞的帶走了導演的兒子斯捷潘,差點成了通緝犯。
影片的最後,憨豆先生自然是順利進入了戛納,不僅把斯捷潘送到了他爸爸的身邊,還幫助半紅不紫的好萊塢女星莎賓娜出名。
其實憨豆先生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傻乎乎和無厘頭,就像他開車永遠只會橫沖直撞,走路也永遠是車讓他。
他的世界看得的永遠是一條直線,盡管憨豆先生的生活中總是意外和狀況,但他從來沒有逃避過,也從來沒有沮喪過,總是踏著困難和挫折,沖著這個目標去。
就像影片中他會為了一張飄走的車票,從小鎮、集市一路追到養雞場,也會沖著海灘,不管前面有什麼障礙,一直朝前走,絲毫沒有猶豫。
比起讓人想打瞌睡的大導演的藝術呈現,憨豆先生用他的DV記錄下這些淳樸的鏡頭,卻在戛納電影節大受歡迎。
去偽存真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名利金錢會蒙住人的眼睛,而純真的東西也許正是我們心中追尋的那個天堂。
這部影片是著名喜劇演員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影片。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出演過《拜見岳父大人》、《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還為《馬達加斯加》配過音。
影片講述了主角沃特.密提在一家名為《生活》的雜志社工作了16年,每天的工作就是洗印膠片,重復的工作簡單又枯燥,這造就他內向的性格,甚至無法跟心儀的同事謝莉爾開口搭訕。
但表面死板的沃特其實是個夢想家,他時常面對現實幻想著自己的英雄事跡:
在坐車時,他幻想自己成為救火英雄,卻錯過了班車;
上班期間,他幻想自己與愛慕的謝莉爾勇闖北極,卻遭到上司的愚弄;
與上司一起坐電梯的時候,他也幻想和自己的上司大戰,爭奪彈力男孩,卻遭到上司無情的嘲笑
……
在幻想的世界裡,沃特是自己心目中的蓋世英雄,但在現實中,他卻是別人眼中的笑柄。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生活》雜志面臨被收購,他們即將要做最後一期雜志,而沃特負責雜志的封面,老闆希望最後一期雜志能爆紅。
一位與雜志長期合作的攝影師肖恩希望用自己的25號照片做雜志的封面,他認為這張照片能表達這家雜志社的精髓。
作為這么多年的合作夥伴,攝影師也在沃特生日當天寄給他一個錢包作為生日禮物,表示合作愉快的感謝。
當沃特發現25號照片並沒有在照片盒子里,而雜志馬上就要印刷了,於是他打算去找攝影師親自要到這張25號照片,於是踏上了真正的冒險之旅,冰原、大海、喜馬拉雅山……。
沃特最後找到了攝影師,卻被告知,25號照片其實就在他送的那個錢包裡面,原來自己一直追逐的東西就在他身邊,但沃特卻把他扔進了垃圾桶。幸運的是母親撿回了兒子的東西,並在沃特回家後把錢包還給了他。
經歷了大千世界,沃特的世界觀都有所改變,眼前的這張25號照片已經顯得不重要了,他把照片交給了16年來一直嘲弄他的上司,然後辭職。
最終《生活》雜志最後一期出版,封面不是25號照片,而是一張沃特認真工作的照片,標題是:最終刊,獻給造就本雜志的人。
我們內心總是希望此生能造就一些非凡的成就,但不敢表露心聲,還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害怕哪天跨出舒適圈一步,會引發不安全感和內心的恐慌。
其實,每個為生活奮斗的人都值得被尊敬,你的工作經歷也遠比你想像的更有價值。與其做一個白日夢想家,不如拿出勇氣把夢想變成現實。
正如錢包上的那句話: 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這部電影,也許會讓我們關注到這群人——妥瑞氏綜合症患者,俗稱抽動症。
電影的男主人公科恩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這種疾病導致他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抽動脖子,還會發出奇怪的聲音。
這些奇怪的行為讓他成為周圍人冷嘲熱諷的對象,學校老師經常批評他作怪,連他的父親也一度嫌棄他的各種行為。
和《阿甘正傳》的阿甘同樣幸運的是,科恩有個好媽媽,在他被老師趕出課堂,勸退回家時,只有他媽媽堅信他不是故意的。媽媽帶他去圖書館找答案,終於發現原來他兒子得了一種病,叫妥瑞氏症。
但令他們母子絕望的是,這種病根本治不好,盡管無法醫治,科恩的媽媽卻始終相信科恩是個正常人,有權利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一所新學校,科恩第一次找到了自信。原因就是新學校的校長在了解到真相後,給了科恩一個機會,向大家解釋自己患病的真實情況。校長的尊重在科恩心裡種下了當一名教師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因為妥瑞氏症,去各個學校面試時總會遭到拒絕。幾十次面試碰壁,各種的驚訝、介意、憐憫、無能為力如洪水般把他擊垮。科恩開始垂頭喪氣,覺得老天爺對自己不公平。
繼母的一番話敲醒了他:「你有教學的天分,不是因為克服了妥瑞氏症的障礙,而是因為妥瑞氏症。」
這么多年他一心想要打敗妥瑞氏症,但從未想過正是妥瑞氏症讓他成為了今天的自己,妥瑞氏症對他來說不是敵人,而是一個朋友。
科恩終於釋懷,接納了自己,接納了妥瑞氏症,也找到了一所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在他正式任職的第一年,就獲得了年度最佳新進老師獎。
與其說這是一部堅持追逐夢想的電影,倒不如說這部電影教會我們如何接納自己的不足,與自己的問題和解。
要知道,所有的問題都是你的內在,當你與內在和解,世界就是你的。
最後推薦的這部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正好十一黃金檔正在熱映,建議大家走進電影院看看。
從1953年到2019年,中國女排拿下了第10個三大賽冠軍,中國女排的影響力真正的走向了世界。
經歷了40年的大起大落,中國女排已經猶如一顆鑽石般被磨礪出耀眼的光芒,在2019年國慶檔電影中《我和我的祖國》同樣把中國女排奪冠作為重要的一段展現給世人。
就像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後,郎平回答記者「女排精神是什麼」的那段話: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使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中國女排是時代的記憶,也是激勵中國人的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㈡ 有部電影講述一個人跳傘事故癱瘓,想找護理,最後找了個黑人護理的。這是什麼電影
觸不可及
導演: 奧利維·那卡什 / 艾力克·托蘭達
編劇: 奧利維·那卡什 / 艾力克·托蘭達
主演: 弗朗索瓦·克魯塞 / 奧瑪·賽 / 安樂妮 / 奧黛麗·弗洛特 / 托馬斯·索利維斯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1-11-02(法國)
片長: 112分鍾
又名: 閃亮人生(港) / 逆轉人生(台) / 無法觸碰 / 最佳拍檔 / 不可觸碰 / 不可觸摸 / Untouchable / The Intouchables
因為一次跳傘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çois Cluzet 飾)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由於薪酬高,應聘者雲集,個個舌燦蓮花,卻無法打動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奧瑪·賽 Omar Sy 飾)的出現才讓他作出決定。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小夥子。於是,德希斯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雖然舒適的豪宅環境讓他倍感虛榮,但是他仍面臨很多挑戰:不僅要為菲利普作身體復健,還得給他洗浴、灌腸、拆信、穿絲襪等。起初,兩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大相徑庭,但是,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們成為了朋友……
㈢ 美國《迫在眉睫》電影劇情背景
約翰·Q·阿奇伯德(丹澤爾·華盛頓)是個工廠里的工人,他上班很賣命也很顧家,可仍不富裕。為了養家糊口,妻子丹妮斯(金伯莉·伊麗絲)也要上班掙錢,夫妻倆雖然忙碌、面對經濟問題偶有爭吵,但是生活因為他們9歲懂事又可愛的兒子邁克衡散亮爾(丹尼爾·L·史密斯)而幸福美滿。
可不幸總是出其不意地降臨到苦命人的身上,一天,邁克爾突然昏倒在棒球賽場
憤怒的父親(4張)
上,約翰把他送到醫院後得知:兒子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才能保住性命。心臟移植手術的費用非常昂貴,而約翰的醫療保險遠不足以負擔這25萬美金的手術費。醫院的領導得知這咐寬個情況後,決定把邁克爾從等待移植者的名單中剔除,除非約翰能預付30%的手術費。此舉激怒了約翰,在求助於邁克爾的主治醫生特納(詹姆斯·伍茲)以及保險公司未果的情況下,他憤然持槍闖入了醫院的急診室,綁架了幾位醫護人員和病人做人質,要求院方立刻為兒子動手術。
然而事情並不像約翰想像的那麼簡單,面對他的不僅是一群無辜又需要護理的人質,還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談判專家和一個想要速戰速決的警長。醫院外面被警察包圍了,約翰和警方的對峙還驚動了媒體,全市的大眾對這一事態的發展都投以了極大的關注。他們的感情似乎更多傾向於違法者約翰,因為他是當今不近人情的醫療和保險制度的受害者,大多數的市民都支持約翰的做法,但大眾的同情並不能幫助約翰。想要速戰速決的警長找來狙擊手殺害他,只傷到了手臂的約翰控制了狙擊手並要求警方把兒子邁克爾推進來,警察同意放他兒子進來。約翰用極端而強硬的方式要求醫生給兒子換心臟,他甚至願意以自殺的方式用他的心臟來挽救兒子的生命。最後,正當他要自殺時,好消息傳來,有了匹配的心臟,掘念兒子邁克爾得救了,他也被判刑了。約翰以自己的牢獄之災 ,換回了兒子的新生命,換得了人們的尊敬。[
㈣ 外國的講一個女孩去護理老人然後靈魂被轉移到別人身上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啊急 ,急,急,!
萬能鑰匙 The Skeleton Key
以下內容劇透,慎看!
二十五歲的卡羅琳·埃利斯(凱特·哈德森飾)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年輕姑娘,因為在她為一支搖滾樂隊當經紀人期間,只顧忙著工作上的事情,結果忽略了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父親,為了補償自己過去對待父親的不足,聊以安慰自己的心靈。卡羅琳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位老婦人僱傭她去照顧她患病體弱的丈夫。這對夫婦是一座古老房子的主人,從新奧爾良驅車要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房子所在的路易斯安納三角地帶——一個因為當地神秘的習俗和宗教儀式而聞名的地區。這座破舊的大房子就是維奧萊特和本·德夫里奧克斯夫婦(吉娜·羅蘭德斯和約翰·赫特飾)的家,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無論是這座古老的大宅子還是它的主人,看上去彷彿都承載著神秘而又陰森的歷史。漸漸的,卡羅琳除了精心地照顧癱瘓在床的本的起居以外,還對維奧萊特和這座房子產生了懷疑。
一個偶然的機會,卡羅琳從維奧萊特那裡得到了一把萬能鑰匙,用這把鑰匙便可以打開這座建築中的所有房間——但不包括卡羅琳所注意到的、隱藏在頂樓的房間。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卡羅琳走進了這個房間。在這里,她發現了頭發、骨頭、血跡、咒語,以及其他一些明顯是巫術所使用的設備。維奧萊特聲稱自己從來都不去那個房間,但卡羅琳明顯的能夠感覺到維奧萊特就是在那個屋子中施展巫術的人,而她的丈夫本的病痛正是因為這些巫術所引起的。
㈤ 外國電影 一個黑種人給一個有錢殘疾人當私人護理的片子 誰知道名字叫什麼
電影的名字叫《觸不可及》,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
劇做櫻情簡介:
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後,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貴族下肢癱明配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德瑞斯來家裡護理。
這是一位郊區的年輕人,剛從監獄出來。簡單來說這是最不適合這份工作的人選。兩個世界相互碰撞,融合,於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誕生了。
《無法觸碰》(Intouchables)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執導的法國電影,改編自一名法國富翁的自傳《第二次呼吸》,由弗朗索瓦·克魯塞、奧馬·希、安樂妮、 奧黛麗·弗純槐叢洛特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