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刺蝟的優雅》不平凡的看門人
《刺蝟的優雅》是我連續看了三遍的電影,影片塑造的三個主角很動人,滿腹才華的喪偶獨居看門人荷妮,智力超群卻想要自殺的11歲女孩芭洛瑪,以及風度儒雅的50多歲的單身日本人小津格朗,三人之間產生的友誼令人動容。
故事從小津格朗搬到那棟法國富人公寓開始,三個人的靈魂開始產生皮轎連接。新戶主與看門人的對話中,看門人講到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讓小津格朗隱約了解到藏在刺蝟外在下真正細膩且豐富的荷妮,他送她《安娜卡列琳娜》,他們共進晚餐,看《宗方姐妹》,他們的友誼給荷妮帶來久違的心靈上的溫暖。
芭洛瑪這個極其聰明顯得有點另類的女孩,她對生活的荒誕以及靈魂稿握弊的桎梏感到絕望,她計劃在死前拍一部生活紀錄片,在電梯鍵族裡她認識了這個溫文爾雅且生活品味極好的日本男人,他們一起下圍棋,談到看起來平庸但不平凡的看門人。芭洛瑪想要了解她,在采訪荷妮的片段中,她露出少有的與她年齡相符的女孩子的笑容,荷妮也在因她與小津的身份階層不同而拒絕他的生日邀請而流淚時,得到芭洛瑪溫暖的懷抱,那一刻孤獨被安慰。
雖然影片以荷妮意外之死為結局,有些沉重,但它訴說著,相比於生命的長度,我們面臨死亡的那一刻在愛里更重要。芭洛瑪也重新思考生命的可能。孤獨沉重,了解與愛才是解葯。願愛與寧靜永駐內心。
Ⅱ 刺蝟的優雅想表達什麼
影片依靠其獨特的兒童敘事視角以及對現代人生存狀況的深刻洞察,自上映以來就在西方電影界引發熱烈的討論和激烈的反響。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女帕洛瑪試圖以自殺的方式來擺脫自己的荒誕宿命,卻在完成其人生中最後一項壯舉——「拍電影」的過程中遭遇到與她境遇相似的門房夫人勒妮,受其啟發和影響頓悟生命的意義,最終獲得成長的故事。
刺蝟性喜孤獨,用尖銳的刺保護弱小的自己,正如影片中的幾位角色,他們將波瀾的內心世界隱藏在孤寂的外表下,在平凡生活中尋找相似的靈魂世界。「勒妮,帕洛瑪,小津格郎」是三個真正優雅的人。他們相互吸引,彼此理解,超越年齡,超越相貌,超越階層,超越國界。
《刺蝟的優雅》充滿了隱喻,耐人尋味。對於死亡,對於生命,對於愛和優雅。影片以女性成長主義為主題,同時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隱喻的諷刺手法和出人意料的結構性結局再現了女性在現代社會的真實生活境遇以及女性對自身命運,讓觀眾在短時間的電影呈現中探尋孤獨境遇中生命個體創傷的療救之途,找到在藝術和愛中溫暖豐富生命之徑。
Ⅲ 【電影】《刺蝟的優雅》:誰能讀懂我們隱藏的內心
勒妮在她隱藏的藏書室里沉浸在閱讀之中,一夜未眠。帶著柔和的笑容,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流浪漢讓·皮埃爾在馬路中間翩翩起舞,拖著垃圾箱的勒妮著急大喊:「這是馬路中間,危險。」
洗衣店的貨車飛馳而過,「彭」的一聲響過,勒妮的生命定格。
這是2009年上映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豆瓣評分8.8。
生與死伏陸,優雅和粗鄙,偽裝和內涵,有多少我們看不見的存在,隨著影片的人物來撞擊我們的靈魂,活著才能愛。
刺蝟也有優雅,只是少有人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誰來契合我們的靈魂?
11歲的天才少女帕洛瑪,聰明、觀察力驚人。有錢人的家庭,幸福美滿。但她卻悄悄計劃著,在12歲生日的那一天結束自己的生命。
聰明的人是不幸的,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並不能得到世人的認同。他們格格不入,很少與人交流,顯得孤僻冷漠。
你看,媽媽看了十年的心理醫生,吃了十年的葯物,仍然對著花花草草當人一樣與它們對話;爸爸很忙,是下次政府改組受牽連的部長,對事業的關心勝過家庭;姐姐就是一條不折不扣的魚缸里的金魚,生活在她看來就是一場戰斗,只有摧毀別人才能贏得勝利;家裡兩只貓的名字叫憲法和國會。大人世界的游戲規則有序卻冰冷。
而來做客的客人分不清圍棋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發明的,卻洋洋得意誇誇其談。
如果成年人,明知對方有錯,是不會像帕洛瑪那樣當面指出,讓人尷尬。
這是成年人的游戲規則。 「人的一生如同在魚缸里,在這個世界上大人們像窗戶上的蒼蠅,在窗戶上撞開撞去。」
世界如此荒誕,生存和死亡的意義什麼呢?
帕羅瑪數著自己死亡日子的同時,對這所公寓樓的看門人米歇爾夫人充滿了好奇。
54歲的米歇爾太太在這個公寓做看門人已經27年了。完全符合一個看門人的角色:丑滾廳褲陋、年邁、尖酸刻薄。
帕洛瑪的姐姐有一份重要的郵件要簽收,提早半小時去敲米歇爾夫人的們,還嘲諷米歇爾夫人是交通堵塞了才那麼慢吞吞。在米歇爾夫人以八點開門時間未到而拒絕後,她惱怒謾罵米歇爾夫人是「肥豬」。
誰會在意一個冷漠少言、盡忠職守的看門人呢?
她每天的工作十分規律:分發信件,幫助清潔工收垃圾,打掃樓道,在固定的時間開門關門。
她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是打開窗戶,將鮮花放在窗檯上;桌上放著的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陰翳禮贊》;忙完了她的職責,泡一壺茶,邊吃著黑巧克力邊看書;她的身後緊閉著的房門內,是滿櫃的書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道,在這個公寓里,清晰冷靜地運行著,互相的寒暄招呼也透露著距離感。
因為姐姐的拜託,帕洛瑪代姐姐傳話,帕洛瑪得以走近米歇爾太太的生活,成為忘年神交。
如果不是新房客小津格朗的出現,大刺蝟米歇爾太太成不了勒妮,小刺蝟帕羅瑪還拿著攝影機,要死亡之前拍一部生命如何荒誕不經的電影。
當小津格朗第一次看見看門人,在米歇爾夫人脫口而出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小津格朗自然介面「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兩個人對視的瞬間,有驚訝也有欣喜。
小津格朗是個儒雅的紳士。妻子患癌症去世已有十年,識人有著睿智的銳利和豐富的閱歷經驗,待人彬彬有禮。
貓狗真是人類親密的朋友。米歇爾夫人有隻貓,名字叫雷昂·托爾斯泰。而格朗先生也有兩只貓,分別叫列夫和吉蒂,前者是那部俄國小說中的主人公,後者是他愛上的女人。
愛閱讀真是美妙的事情,從貓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主人的喜好。
於是,格朗先生和帕洛瑪對米歇爾夫人有共識:看門人是個很不一般的女人。
他也在帕洛瑪對自家貓的價值表示否定的時候,對她說:
對帕洛瑪來說,小津格朗是師長和朋友。
對米歇爾夫人來說,小津格朗是個溫文爾雅,富有魅力的男人。
這個男人由一隻貓看出她喜歡讀書,送了她一套《安娜·卡列尼娜》。邀請她到他新居做客,她緊張卻坦率,他坦誠也欣賞。
小津格朗為米歇爾夫人緩大簡緩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她忐忑,惶恐,害怕,又充滿渴望和憧憬。
他邀請她在他生日那天共進晚餐。
如果看見遞過來的橄欖枝,接還是不接?米歇爾夫人,帕洛瑪和小津格朗都親切地叫她的名字——勒妮,勇敢地接了住了。
從一個邋遢醜陋的胖女人,為了約會換了發型、穿了新衣,煥發出成熟女性的優雅。
她也有片刻的自卑,懷疑是否還有擁有幸福的權利。游移不定中她不禁顏面哭泣,帕洛瑪抱著她,反復給她肯定:「你很好」。
朋友的肯定和擁抱能給予力量,勒妮接受了小津格朗的邀請,和小津格朗度過了美好的一晚。
有些人一輩子白首如新,有一些人一面之緣卻傾蓋如故。她挽著他的胳膊,他深深地在她手背上一吻,他說:「我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甚至讓我們的心願可以成為現實。」
幸福在向勒妮招手,勒妮那一晚未眠,沉默刻板的臉上掛上了溫柔期待的微笑。
有時候,命運之手讓人憎惡。誰都不能預料,勒妮的生命終止在洋溢幸福味道的第二天清晨。
一個生命的逝去,卻喚醒了少女關於生與死新的認識: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才能看見彼此內⼼深處不為⼈知的優雅。我相信這世上⼀定有⼀個能感受到⾃⼰的⼈,那⼈未必是戀⼈,他可能是任何⼈。
在偌⼤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