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豆瓣電影Top250之No.150《喜宴》你見識到的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一部好的影片經常會讓人在體驗一種別樣人生的同時得到心靈的啟迪。而一部爛片除了浪費了人生的寶貴時間外別無益處,而在浩瀚如海的影視作品中如何甄別片子的好壞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豆瓣電影排名前250的影片雖然不能說每一部都能稱作經典,但如果想用最短的時間通過看電影這種娛樂獲得最大的收獲的話,這個大眾推薦的榜單還是很值得借鑒的。喜歡看電影喜歡思考的朋友們可以跟著葉兒一起來觀影打卡,共同體驗250種不同的精彩人生!歡迎關注 《豆瓣電影Top250專輯》 。
- 02 -
今天葉兒看的影片是豆瓣排名第150名好萊塢華人著名導演李安早期的作品《喜宴》。雖然比起導演後期作品的精雕細琢,本片的細節稍顯粗糙。但是從內容,情節和影片所反映的現實與思想高度來說,確實精品中的精品,對文化差異的刻畫准確犀利而生動活潑。這也是影片雖然拍攝年頭久遠,但評分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吧——
- 01 -
故事主要講了在美國的華人青年偉同事業有鬍渣成,與男友在美國過著幸福的同居日子,但父母的一再逼婚讓他深感煩惱,最後無奈只好找了鬱郁不得志的女藝術家葳葳給父母表演一場「假結婚」。企圖在父母面前矇混過模笑關——
- 02 -
假婚禮上,他強顏歡笑。為了讓父母滿意,他使出了渾身解數,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斷的波折讓父母的歸期一次次推遲。偉同的戲演得疲於奔命,甚至和男友的關系也亮起了紅燈——
- 03 -
李安在影片中,藉助了同志群體常見的遭遇,表達了國人千百年來對性的壓抑,特別是傳統的沒有最瘋只有更瘋的「鬧洞房」的橋段,更是讓人在忍俊不止中深深的沉思——
- 04 -
這樣的場景很多西方人是死活無法理解的。西方的文化是以尊重個體為主,而東方的文化始終是犧牲個體去服務全體為主的。作為身在海外的中國人,仍舊骨子裡脫離不了東方文化的影響,但還是可以偶爾自嘲一下的——
-05 -
就這樣,打著傳宗接代的旗幟,眾人開始上演了一出出戲中戲。兒子等騙父母,母親知道後隱瞞了父親,而父親其實早就發現騙局而一直裝作一無所知。這種善意的謊言給真實的生活帶來了些許溫情———
- 06 -
影片最後,父親和兒子的伴侶西蒙語重心長的談話,並拿出一旦做含個紅包祝西蒙生日快樂。並且說:「你也是我的兒子」。從心裡,他已經接受了兒子的生活,但是,他還是囑咐西蒙不要泄露他們的談話,就讓大家都繼續假裝下去,為了——能夠抱上孫子!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 07 -
「媽,同性戀的人能夠在各方面合得來湊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跟賽門都很珍惜對方。」 兒子對母親如是說。李安總是擅長在邊緣與傳統之間找到能夠打動我們的平衡點——
歡迎關注 《豆瓣電影Top250專輯》
Ⅱ 喜宴簡介及詳細資料
偉同(趙文瑄)是事業有成的男同志,與男友賽門(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國過著幸福的同居日子,煩惱來自要用各種招數應對遠在台北的父(郎雄)母(歸亞蕾)的一次次逼婚。偉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書一封聲稱會在美國結婚,沒料父母想親眼見證。無奈,他只得拉上來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藝術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過一劫。
劇照父母對葳葳相當滿意,卻對偉同的草率態度不滿,為讓父母滿意盡快返回台北,偉同猶如「拚命三郎」使出了渾身解數。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斷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遲,令他和賽門的感情亮起「紅燈」,而葳葳又意外懷上了他的孩子。似乎,偉同在強大的父母(傳統)面前,只能選擇去做一個 「表面正常」的男人。
以上信息來源
趙文瑄飾演高偉同
高偉同是事業有成的男同志,高家獨子,與男友Simon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過著同居日子。
米切爾·利希藤斯坦飾演Simon
Simon是美國人,醫生,與高偉同相愛五年的同性戀人。
金素梅飾演顧葳葳
顧葳葳是來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藝術家,在高偉同的公寓里借住,屬於非法女移民。為拿到美國綠卡而答應與高偉同假結婚。
1、李安挑演員相當謹慎,拍《喜宴》找不到適合的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偉同這個同性戀角色。
劇照2、高偉同的扮演者趙文瑄參演此片前曾是空少。當時,他州搭兆把試鏡帶寄給李安看,居然讓李安和他兒子整整笑了一個星期。李安對他的評價是「這個人完全不會演戲」,但盡管如此,李安還是選中了這個英俊但不會演戲的人做男一號。李安認為,「導演就是教枝襲演員演戲」。
3、出現在喜宴的眾多客人中也包括導演李安。
4、李安是本片拍攝6年前寫的劇本。
5、影片前半部的劇情來自李安好朋友Neil Peng的親身經歷,他也參與了本片編劇。
6、影片中Simon給新婚的二人做飯那晚出現穿幫鏡頭,在不同角度的鏡頭中西蒙手裡的筷子有冊租變化,身邊的碗也不時出現、消失。
7、李安在柏林電影節上憑借《喜宴》拿到金熊獎的時候,張藝謀是評審團主席。2007年,張藝謀任主席的評審會又把威尼斯的金獅頒給了李安的《色·戒》。
8、徐立功回憶,《喜宴》獲得金熊獎後擺慶功宴,當天李安一看到桌子上的魚翅湯就哭了起來,後來徐立功到廁所悄悄問他才知道,那碗魚翅,讓他想到美國家裡的太太和孩子,在他從事電影工作奮斗過程中,家裡過得很苦,他得到了榮耀,有人請他吃魚翅,這是妻兒多年吃不到的,他很希望家人能夠跟他一起分享這碗珍貴的魚翅。
提名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當然,《喜宴》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中幾位演員稱職的演技。特別是李安的兩位御用老將郎雄和歸亞蕾,他們自然、持重的表演幾乎蓋過了幾位俊男美女的風頭。
劇照作為一個喜歡探討倫理問題的導演,李安的這部影片在題材上延續了創作者對於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倫理道德沖突以及由此所引發的復雜的人際情感糾葛的關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把這諸多線索加以巧妙編織,並在一層一層展開故事,推向戲劇沖突 *** 的同時,對各種人物細致到位的刻畫和對諸多價值、情感的裂縫用一種普遍的「愛」的名義來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這種敘事風格上的特點在其後來執導的《理智與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新浪網評)
Ⅲ 看了電影《喜宴》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故事起起伏伏,李安導演最後選擇將結局落在了這樣的一個點上。它看上去是皆大歡喜,威威放棄了打胎,samon也答應做孩子的另一個父親,高父與高看到了延續香火的希望,結束了美國之行。故事的最後一幀,定格在了高父舉手接受安檢的那一刻,帶著某種妥協的意味,為這場啼笑皆非的喜宴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