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投資基金有哪些運作模式
電影投資基金最常見的三種運營模式:
1、股票投資
主要是投資公司的所有權形式,通過上市或合並獲利.這種運營模式孝核的資金需求量非常大,一般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資產,投資者的投資經驗要求非常高,公司股票投資周期長,這與電影投資不同,當然投資回報也非常高.
2、項目投資
直接投資電影公司的項目,共同投資該電影公司的一些電影.投資一部電影,利潤不好就會出現赤字,共同投資一些分配風險,收益也相當大.退出的握慎配方式也相當靈活,票房收入分開後可以退出,項目投資的優勢是投資周期短,退出的時間比股票投資的速度快.
3、貸款聯動
電影項目無法獲得或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VC機構在向電影項目提供資金需求的同時,通過擔保獲得銀行貸款,大幅度降低段指了銀行和項目的風險.
B. 投資電影的基金屬於什麼類型
娛樂類主題基金,一般持有上市電視劇公司股票。
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的安排基金品種的比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基金,購買偏股型基金要設置投資上限。
要注意別買錯「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偽劣產品「渾水摸魚」,要注意鑒別,要注意對自己的賬戶進行後期養護。基金雖然省心,但也不可扔著不管。經常關注基金網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基金風險
投資對沖基金可以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投資者可以以此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敞口。對沖基金經理使用特定的交易策略和工具,為的就是降低市場風險,獲取風險調整收益,這與投資者期望的風險水平是一致的。
理想的對沖基金獲得的收益與市場指數相對無關。雖然「對沖」是降低投資風險的一種手段,但是,和所有其他的投資一樣,對沖基金無法完全避免風險。
根據Hennessee Group發布的報告,在1993年至2000年之間,對沖基金的波動程度只有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的2/3左右。
C. 中國電影產業主要具有以下幾種融資模式:
一、版權質押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是電影市場上常見的融資形式。中國政府聯合金融業如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商業銀行推出版權質押貸款,幫助一些電影公司獲得銀行貸款。近年來,中國幾家大型的民營公司在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擔保下,已經開始穩定的獲得銀行貸款,經典案例有深圳發展銀行為《夜宴》提供為期兩年的5000萬元貸款、招商銀行為《集結號》提供5000萬元的貸款、廣州發展銀行為《功夫之王》提供6500萬元貸款等。此外,境外銀行入德意志銀行為華誼未來製作提供2億美元的打包融資、香港渣打銀行為《赤壁》提供達7000萬美元的貸款。 二、私募股權融資: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已經成為電影融資的新型渠道。華誼兄弟就是中國電影產業通過私募創造價值並最終IPO 的企業。目前,VC/PE 投資中國電影產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對影視機構的投資,另一種是對影片的單獨投資。中國電影產業比較活躍的PE 主要有:IDG 新媒體基金、中華電影基金、紅杉資本、軟銀、A3 國際亞洲電影基金、鐵池私募電影基金等。 三、專項電影基金:中國電影專項基金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種是來自於政府設立的專項基金,目前,中國每年通過電影專項資金、影視互濟基金、進口片發行收入提成、重大題材影片專項補助等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投入電影製作的資金已經超過億元。另一種是來自於個人或集體出資設立的民營基金,目前,中國已經設立了專項資助基金,如中影青年導演計劃、曲江助推金、亞洲新星導等,但金額較少。 四、合作拍攝,多方投資:隨著中國電影投資市場的逐漸開放與成熟,合作拍攝日漸普及,這樣可以降低製片方的投資金額與分散投資風險,如《赤壁》、《梅蘭芳》等都是多方投資的影片。不過,業內企業合作可以較為准確的判斷風險,但是引入行業外部企業,由於專業的有限性及市場成熟度不足,資本市場的風險性較大。五、影片預售融資:這是大製作影片常用的一種融資方式,在拍攝前或拍攝中
在娛樂圈當中,成龍,周傑倫劉德華絕對是天王級別的,如果說三人有幸同台演出,那麼c位必須是成龍,這一點無需質疑,無論到任何時候,成龍的身價都不是任何人能夠相比,在如今娛樂圈當中所有的華人明星,都沒有人能夠達到成龍的地位,早在前幾年成龍就已經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所頒授給成龍終身成就獎,這樣一個榮譽在所有華人當中,成龍算獨一份。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的話,那麼李小龍在這一地位上也是要高過於成龍,因為李小龍正紅的那個時候,成龍只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演員而已。我們都知道在香港成龍非常尊重洪金寶,因為他們本是師兄弟,洪金寶是大師兄,但是在影壇上面成龍才是真正的大哥,洪金寶算不上。但洪金寶卻是在多方面來發展,他是導演,是演員,也是製片人,他是一個非常全能的影視明星。
E. 我想買關於投資電影的基金
影視投資基金
編輯
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
中文名
影視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
投資影視項目股權
包括
專項基金
發起合夥人
李爾葳
目錄
1歷史
2評價
歷史
編輯
從1995年開始,業外資金投入好萊塢的情況開始興起,組合投資理念被引入電影領域,如果能將資金分散投入到20部至25部電影中,既可以迴避風險又可以保證一定比例的回報。這種潮流貫穿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半葉。大熱電影《阿凡達》的總投資中,有兩家電影基金公司承擔了60%的投資,憑借這部電影的高票房,兩個基金也有非常高的收益。
評價
編輯
華盈星影視投資基金發起合夥人李爾葳解釋說:「影視投資基金泛指投資影視項目股權、版權購買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專項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視文化產業的非專項基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