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歧視膚色的美國電影

歧視膚色的美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4-01-20 22:10:26

Ⅰ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到底是為誰而拍的呢

“綠皮書”的標題來自非洲裔美國郵遞員維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專門為方便黑人旅行而寫的小冊子。 在影片中,托尼正是參考了這本綠皮指南,才知道把唐送去哪裡吃飯睡覺,不惹麻煩,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托尼和觀眾都發現,這本小冊子還不夠。 作為一個護身符,唐因膚色而受到的歧視和不公,來自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Ⅱ 美國賀歲音樂喜劇《綠皮書》,真的只有笑料嗎

最近上映的一部美國音樂喜劇電影《綠皮書》,一部種族歧視的電影,相比於其他種族題材,該片在敘事層面的確是高明許多,拿下今年的奧斯卡也並不意外。雖然反映的是種族和階層這種嚴肅的話題,但全片笑料不斷,溫情感人,一部很不錯的美國賀歲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整部影片辛酸與歡樂並存,黑人鋼琴家南部巡演一路。男主男配演技炸裂,情節起承轉合令人感慨。看完終於有一次例外,覺得——幸虧不是活在60年代。紐約義大利裔和牙買加裔黑人真是神搭配,配色漂亮、表演精湛、真人真事,警示世人。輕松、歡快的表象下是尖刻的種族矛盾。真實事件的人物關系,讓劇本天生就很工整,套路用的也很乾凈,音樂承擔了矛盾的釋放點,很中庸的局面控制,又是一部討評委歡心的作品。

Ⅲ 《綠皮書》和《被解放的姜戈》誰更優秀,在「種族歧視」領域電影中,還有哪些優秀作品

《綠皮書》和《被解救的姜戈》同屬於關於種族歧視話題的電影,實則無謂誰勝誰負,各有千秋罷了。

隱忍堅持,敬業奉獻,自我保護和自我爭取,這些品質全部糅合在了《隱藏人物》的三個主人公身上。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好的,種族問題一定會慢慢消弭的,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相信。

Ⅳ 電影綠皮書怎麼樣

這是知乎上關於綠皮書的一段評價,我覺得寫的很好,也很好的評價了綠皮書這部電影:
《綠皮書》是部非常「舒服」的電影,導演拍得舒服,演員演得舒服,觀眾看得也舒服。

什麼是「舒服」?「舒服」就是它做對了它應該做對的一切事情。
從敘事到演員,從配樂到剪接,《綠皮書》的每一道環節都做得非常妥帖。它就像是一件無可挑剔的工藝品,精緻而准確。
它經得起反復的琢磨,有太多細節,都妙到巔毫。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被它打動了。
1
影片片名中的「綠皮書」三個字,指的是一部真實存在過的書籍,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黑人平權運動取得成果之前,美國南部多州的種族歧視現象都非常嚴重,以至於黑人出行變得困難重重。於是「綠皮書」應運而生,在「綠皮書」中,詳細記錄了美國南部各城市允許黑人出入的餐廳及酒店,為黑人旅行者規避風險。
所謂「綠皮書」,其實就是一本旅行指南。
而影片《綠皮書》講述的,正是一個發生在旅途上的故事。
一個白人司機載著一位黑人鋼琴家,依照「綠皮書」的指引,從紐約一路南下巡演,在旅途中,兩個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差異的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老影迷一定會對這樣的故事感到熟悉。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也曾用類似的設定讓無數人感動不已,而1989年的《為黛西小姐開車》則在故事上和本片更為相似。當然,在這兩部片子里,身份較低的一方是黑人,這在《綠皮書》中被對調了過來。
恰恰是這樣的「對調」,讓《綠皮書》變得更加值得玩味。
影片中的白人司機托尼·利普,出身寒微,沒怎麼受過教育,為人粗俗,喜歡用拳頭講道理。
另一位主角黑人鋼琴家唐·謝利與他截然不同。
唐·謝利精通多國語言,混跡於紐約的上流圈子,有身份,有修養,做事有自己「苛刻」的原則。
兩個人因為膚色而產生的社會地位差異,又因為身份差異變得復雜了。
白人和黑人的角色,在這個故事裡都沒有定式化地出現。
換句話說,導演可能想讓我們知道,影片中的兩個主要角色,不是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而是兩個不能被膚色所簡單定義的人。
影片的母題也就不再是「種族歧視」,而變成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托尼和唐之間的情誼,也不只是歧視的消弭,而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樸素的尊重、欣賞與關懷。
讓個體高於群體又投射群體,正是《綠皮書》的動人之處。
托尼會在看完唐的演出後告訴妻子,唐是一個天才,他欣賞唐。這種欣賞構成了他對唐理解和尊重的基礎,而這種欣賞無關種族,無關身份,只關乎於人類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嚮往。
唐對於托尼,則更多的是一種信任。托尼雖然粗俗無禮,但他守信,辦事靠譜,也願意和唐交流。
他沒有簡單地將唐看成一個僱主,更沒有因為唐的膚色而產生太多偏見,盡管他其實也頗有些種族歧視的思想。他的直爽和誠懇,在很多時候都能溫暖到孤獨的唐。
「孤獨」是影片非常重要的關鍵詞。
唐復雜的身份屬性,是整部電影的核心話題。
影片中有一場非常有力量的戲,唐站在自己的車邊,看著農田裡耕作的黑人同胞們,他是那樣不同,茫然而無力。
他是黑人,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鋼琴家,也是一個同性戀。影片中有一場戲,在雨夜裡,他情緒崩潰,他說自己孤身一人待在城堡里,他問托尼:
「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什麼?」
托尼沒有回答,整部電影也沒有回答。
但這樣冷冽的問題,被影片用溫暖的方式給予了回應。
他的身份屬性無法改變,但他可以選擇鼓起勇氣,走出城堡。
唐有一個兄弟,但不常聯系,托尼告訴他: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誠然,人與人之間的巴別塔永遠存在,或是因為種族,或是因為信仰,或是因為身份和地位。
但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綠皮書》的故事,講的其實就是這樣的「一步」,托尼和唐的友誼,溫暖而美好,簡單卻又足夠打動人心。
《綠皮書》出色就出色在,它講了一個極好的故事,且把故事講得極好。
導演彼得·法雷里是好萊塢成名已久的導演,拍低俗喜劇的好手,著名的公路喜劇《阿獃與阿瓜》就出自他和自己兄弟的手筆。
拍公路片,他是駕輕就熟。
《綠皮書》的敘事沉穩而老道,又不失輕松明快,這多少得歸功於彼得·法雷里。
好的導演,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體現在《綠皮書》中,就是細節的出眾。
影片中有一個關鍵道具,一塊綠色的石頭。
這塊綠色的石頭起初是托尼在一個小攤的地上撿到,恪守原則的唐要他還回小攤,他無奈答應。
但到了影片後面,綠色石頭又出現了,不知道托尼使了什麼把戲,而唐顯然也知道托尼之前並未歸還石頭。這塊被托尼稱為「幸運石」的石頭成了代表兩人友情的符號,在片尾又出現在了唐的手上。
用一塊小小的石頭,就把人物關系交代得明明白白,且讓影片更顯得溫情,實在厲害。
比石頭更有力的是情書。
情書是貫穿全片的重要道具。
最開始,托尼的妻子要求托尼在旅途中給她寫信,托尼不情願,但還是寫了,沒受過什麼教育的他文詞匱乏,寫下的信不但語焉不詳且錯字百出。
唐見到托尼寫信,出於自身的語言潔癖,就乾脆代行其事,幫托尼完成。
於是,一封封辭藻華麗且情真意切的信就被送到了托尼妻子的手裡。
影片最後,托尼妻子一句「謝謝您幫他給我寫信」成為結尾,有力而雋永,溫情滿滿,又自然舒服。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配樂。幾處極有時代特徵的配樂,都輔佐了敘事,更展現出了導演想表達的私貨。
對於細節的精妙處理,讓《綠皮書》在平淡中充滿驚喜,靜水流深,卻波瀾涌動。
它沒有展露出任何想要調動觀眾情緒的意圖,卻又在不經意間打動了觀眾,讓觀眾為托尼和唐之間的友誼而感動。
彼得·法雷里的掌控力,著實厲害。
同樣厲害的還有兩位演員的表演。
維果·莫騰森在片中飾演托尼·利普。他舉手投足之間,完全就是一個市井莽漢的做派,真實可感,甚至都不像是在表演。
他登場後的表情,拿煙的姿勢,與人交談時的小動作,都傳神極了。
看《綠皮書》,我很難聯想到《指環王》里的阿拉貢也是他所飾演。
維果·莫騰森提名了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男演員,能不能拿獎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表演絕對是影帝級別。
演唐·謝利的馬赫沙拉·阿里是近幾年來在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黑人男演員之一,鋼琴家身上的高傲與脆弱,都被他生動地演繹了出來,那場雨夜中爆發的戲碼,實在精彩。阿里拿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這次的表演,很可能要讓他和影爵再續前緣了。(已經拿獎)
奧斯卡最佳影片,我賭《綠皮書》會拿。
當然,如果它無法拿獎,也無妨。
《綠皮書》的出色,不需要奧斯卡來證明。
作者:李霽琛

Ⅳ 尋找一部關於美國黑人種族歧視題材的電影。 劇情里男主角是白人,在一次公交車上看見一位美麗黑人女子....

經典電影《不一樣的童年》也叫 布朗克斯的故事
外文名稱:A Bronx Tale 導演: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編劇: 查茲·帕爾明特瑞 Chazz Palminteri ....(play) 查茲·帕爾明特瑞 Chazz Palminteri ....(screenplay)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查茲·帕爾明特瑞 Chazz Palminteri Taral Hicks 類型:劇情 / 犯罪 更多中文片名:四海情深 / 不一樣的童年 片長:121 min 對白語言:英語 / 義大利語 發行公司:Aquarius TV 上映日期:1993年9月14日 加拿大 劇情梗概: 安奴是一個住在義大利人集結的布朗斯區九歲孩子,對周圍的黑幫生活十分嚮往,但他的父親羅蘭遜為人富有正義感,竭力幫助兒子不受區內的壞風氣污染。安奴目擊一宗兇殺案的發生,但拒絕供出兇手就是區內幫會人物辛尼,此事促使他倆展開一段儼如父子般的忘年友情。其後八年間,辛尼的勢力逐漸擴大,羅蘭遜深恐兒子會誤入歧途的憂慮更為凝重,少年的安奴於是成為兩位「父親」的共同核心。 本片是羅伯特·德·尼羅執導的處女作,對查茲·帕敏特里的獨角劇作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德·尼羅在片中扮演美籍義大利人——公交車司機羅蘭茲·阿內羅。主角是阿內羅的兒子卡洛格羅,由年輕的弗朗西絲·卡普拉扮演。在布魯克斯,卡洛格羅家附近最有名的混混是浮華的「機靈小子」索尼。卡洛格羅目擊了索尼殺人的經過,但為了街區的名譽,他拒絕向警方透露情況。索尼認為他夠朋友,於是將黑道上的一些事情都教給這個敏感的小夥子。卡洛格羅雖然極為崇拜索尼,但也熱愛和尊敬自己誠實正直的父親。對這個十七歲的小夥子來說,如何決定生活的方向成了一種悲劇。

閱讀全文

與歧視膚色的美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他來自美國在線 瀏覽:601
唐山電影票團購 瀏覽:497
功夫電影里的功夫是什麼 瀏覽:195
法國在俄羅斯戰爭電影叫什麼 瀏覽:239
靜態3d電影下載 瀏覽:385
什麼電影軟體比較好 瀏覽:322
三大電影節影帝影後沒什麼含金量 瀏覽:114
有哪些三d電影 瀏覽:802
韓國暴力的動作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983
下載各種電影軟體是什麼 瀏覽:823
電影解說大v排行榜 瀏覽:395
好看的日本校園懸疑電影 瀏覽:110
國外機場電影 瀏覽:219
2018年12月21日新電影 瀏覽:57
魔方日本電影 瀏覽:476
高分東南亞動作電影 瀏覽:291
去泰國打工的電影 瀏覽:811
好看電影推薦青春動作 瀏覽:293
毒舌電影電視劇 瀏覽:539
電影節致敬王家衛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