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裁縫》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繼去年多倫多電影節的北美首映後,今年初才在美國上映,規模也不是很大。也許跟這部影片澳大利亞的製作班底有關,不過好在我們這么快就有了高清字幕資源,借機認識了這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女導演:喬瑟琳·穆爾豪斯。
並且該片改編於,同樣來自於澳洲的女作家:羅莎莉.漢姆的暢銷小說《Dress Maker》,更不用提,除了英國女演員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外,其他一眾配角,同樣來自於袋鼠國。《飢餓游戲》系列裡總是扶不上牆的大表姐前男友,劇情令這個大個子男生,在裡面除了憂郁就是背叛,倒霉的不得人心,不過這次一改形象,留起了胡須,猛追凱特女神,一點也看不出來青澀,反而表現的挺自然,也許是對於自己90後小鮮肉和魔鬼身材的自信。劇中,這個童年玩伴的泰迪角色,他完成的很出色,人物感猶如其名,是那個女生們受傷了,入夜了,可以摟在懷里,緊緊依偎的好男人。
而另一位搶眼的男配角,就必須是我們《黑客帝國》系列裡的雨果·維文了,他可以是面無表情的Agent Smith,也可以是個異裝癖的小鎮警察,渾身上下散發著詼諧又毫無違和感的氣質,作為澳大利亞演員,與女導演:喬瑟琳·穆爾豪斯,這是第二次合作,兩人第一次碰撞的電影《情如物證》,讓導演在1991年獲得了戛納的金攝影機獎。
回到這部新片,同樣在片中極為搶戲的,還有飾演凱特母親的澳洲女演員:朱迪·戴維斯,一直在好萊塢奮斗的她,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提名,其實力從影片的很多小橋段,都可以窺見一斑,絕對是殿堂級的老戲骨。更不用提,年輕時候的她,還曾出演了科恩兄弟的1991年戛納成名作《巴頓·芬克》。20多年後,這一群在1991年就榮登巔峰的藝術家們,再聚首,為我們帶來了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重量級女性作品。
影片圍繞著離鄉多年後,從巴黎歸來的女裁縫:提莉,以她神秘的童年回憶展開,她試圖喚回母親的記憶,挽回村子裡人們對她的看法,收獲屬於自己的情感,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破除自己身上的詛咒,當年那個10歲的小女孩兒,是否為「殺人兇手」的疑案。可以說影片本身自帶的古怪氣質和劇情里種種的荒誕和離奇,皆源自於小說故事的完成和成熟。作為女作家:羅莎莉.漢姆最暢銷的小說,故事有著明顯的女性色彩,又包含著對於女性魅力和權力的探討。
一個荒郊僻壤的村落,雜貨店、診所、學校、警察局、議員家,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將1950年代澳洲西部的風土人情勾勒出輪廓。形形色色的村民,各自代表一種閉塞社會里人們的偏見態度和病態的心理。邪惡的郡長,軟弱的法制,刻薄的老師,無用的葯劑師,一眾刁鑽的村民,他們某種程度上,都是村落里的寄生蟲,相互啃食,向腐而生。而唯一照顧提莉瘋癲的母親的泰迪一家人,是靠著給村子裡的人掏糞的辛勤工作,才得以寄居在村子外的山坡上。
不得不說這個舞台設定的太有意思了,雖然不是什麼罕見的故事背景,但是讀者和觀眾都能立刻領會到,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必定十足的有趣,充滿了尷尬和意外的驚喜。影片在這一點上,沒有讓我們失望。各色人物都表現的十分的豐滿,雜貨店的小丑妞兒,郡長家的潔癖夫人,闊若懸河,視子如寶的單身母親等等。
㈡ 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編劇:貝爾納多。貝托魯奇、弗朗哥。阿爾卡利導演: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攝影:維多里奧。斯托拉德主演:馬龍。白蘭度、瑪麗婭。施奈德獲獎紀錄:榮獲1973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禁級:XXXXX [劇情]保羅是一位年近五旬的美國作家,定居巴黎。保羅寫作成績平平,生活上偏又遇到了意外的打擊,他娶了一個小旅館的老闆娘作妻子,妻子因為有外遇而自殺身亡。於是,保羅離開小旅館,到一座公寓里租一間房子住。在那裡,他遇見了一位叫讓娜的姑娘。讓娜即將同一位電視導演結婚,因為不願與母親擠在一套簡陋的房子里,也來這里租房。
年輕美麗的讓娜,渾身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青春氣息。保羅和讓娜一見鍾情,互相吸引。僅僅幾句簡單的交談,兩人便不顧一切地抱在一起,瘋狂地接吻,並且像野獸一樣迫不及待地在房裡的地板上做起愛來。未經整修的房間布滿塵埃,除了幾件破爛傢具,一無所有。保羅和讓娜為便於經常幽會,商定共同租下了這所房子。
第二天,讓娜急急忙忙地從未婚夫的拍片現場趕到旅館。保羅對她說,他們彼此不需要了解對方的身世,甚至連名字也不用詢問,他們相聚只為做愛。讓娜對此深表贊同。因為她也是為了尋求性刺激才來這里的。這種刺激一旦結婚就得不到了。在保羅看來,性愛是擺脫煩惱的惟一良葯。於是,旅館就成了他逃避現實的一個孤島。這對忘年的男女沉湎於這個與世隔絕的房間里,肆意狂歡,享受著性愛的快樂。不過,保羅雖然每天沉醉於性愛帶來的快感中,但卻不能隔斷往事的記憶,這使他痛苦不堪。他回想起同岳母的爭論,岳母曾執意請牧師出席女兒的葬禮,這讓保羅怒不可遏,因為他認為宗教最偽善。他又回憶起在妻子遺體旁痛哭的情景。失敗的婚姻和孤獨的境遇使他變得頹廢和沮喪,而此時,讓娜似乎成了他惟一的救命稻草,於是,他抓緊不放。
讓娜每天准時赴約,甘願忍受他的種種變態行為,但卻拒絕同保羅結婚。在讓娜看來,同保羅的艷遇只是她尋求刺激的一種手段,但在骨子裡,她並不愛他。終於,讓娜對幽會產生了厭倦,便開始設法擺脫保羅,但保羅卻不想結束。保羅把安娜拖到一家舞廳,裡面正在舉行探戈舞大賽。他們進門後胡跳亂舞,丑態百出,干擾了正在進行的比賽,最後,保羅和讓娜被評委們轟了出去。
出門後,讓娜告訴保羅,她就要結婚了。保羅仍死纏不放。讓娜掙開保羅毅然離去,保羅竟一直追到讓娜的家裡。被逼無奈的讓娜用父親的手槍打死了保羅。對於讓娜來說,保羅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因為直到這個時候,她還不知道保羅的名字。
[焦點]由於色情內容和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本片首先在導演貝托魯奇的祖國義大利遭到抵制。在當年舉辦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只放映了影片的片斷。隨後輿論界便開始抵制這部「淫穢」的影片。根據猥褻語言和行為的法律,影片在義大利被起訴。在義大利當局和教會看來,《巴黎最後的探戈》是在教唆人們傷風敗俗,為通行的道德倫理觀念所不容。
雖然影片在義大利遭到冷遇,但在美國卻引起了轟動。影片先是在林肯文化中心舉行了世界性的首映式,接著又作為壓軸戲拉下了第十屆紐約電影節的帷幕。
[背景]執導本片的貝爾納多。貝托魯奇是義大利繼費里尼之後最引人矚目的大師級電影導演,被西方電影界認為是「60年代義大利新一代導演中最有才華和最出人意料的一位」。貝托魯奇於1940年生於義大利帕維亞,他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在父親的影響下,貝托魯奇也喜歡做詩,1962年,貝托魯奇22歲時就出版了一本詩集,並獲得了詩壇大獎。20世紀60年代初,21歲的貝托魯奇跟隨著名的帕索里尼進入電影界,作為帕索里尼的助手,協助拍攝了《迷惘的一代》(1961)。貝托魯奇是一名意共黨員,作為義大利「政治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拍攝過一系列反映普通人生活及工人階級斗爭的影片。如《蜘蛛策略》(1970)、《1900年》(1974)等。其中,拍攝於1964年的《革命之前》是其代表作品。這部影片的抒情性、印象性和散文性的敘事風格,使他贏得了「電影詩人」的桂冠。
貝托魯奇注重對人物的心理分析,善於描寫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內心矛盾,並且賦予一定的社會性。如《隨波逐流的人》(1969)一片,即以精巧優美、筆觸細膩的藝術風格,成功地再現了30年代義大利病態的社會氣氛和處在「危機與混亂」狀態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進而折射了當代義大利的社會現實,被認為是反映義大利現狀的一幅現實主義的壁畫。
受導師帕索里尼的影響,貝托魯奇也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融入了他的創作。除《巴黎最後的探戈》外,他拍攝的《月亮》(1979)表現一個母親為了挽救因吸毒而墮落的兒子,竟與之發生了亂倫關系,甚至提出要以「異性之愛」去醫治青少年受傷的心靈。貝托魯奇的這種對社會生活所做的畸形反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兩部電影也因此成了貝托魯奇最有爭議的作品。
20世紀80年代,貝托魯奇開始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東方。1986年,他來到中國,拍攝了著名影片《末代皇帝》,之後又在不丹拍攝了《小佛》、在摩洛哥拍攝了《遮蔽的天空》,從而完成了他夢想中的「東方三部曲」。20世紀90年代以後,貝托魯奇鮮有作品問世,十餘年中僅拍了兩部小品式的作品:《偷香》(1996)和《圍困》(1998)。
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扮演男主人公保羅的是美國著名演員馬龍。白蘭度。馬龍。白蘭度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影壇「叛逆一代」的代表人物,他於1924年4月3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多年來,馬龍。白蘭度以《碼頭風雲》、《野小子》、《慾望號街車》、《教父》和《現代啟示錄》等片在影壇上獨領風騷,為觀眾建立了一種風格、一種特性、一種典範。他是一位「方法派」表演大師,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徵,又有令人稱道的出色演技。但隨後他沉寂黯淡了10年,當人們以為他將一蹶不振時,他卻如傳說中的火鳥神話般復活,並開始了他電影生涯中第3個輝煌的10年。
馬龍。白蘭度曾7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其中兩次奪標。一次是因主演卡贊的名片《碼頭風雲》;另一次則是應導演科波拉之邀,在《教父》(1971)中扮演黑手黨魁維多。格里昂。由於他將一個義大利5大家族之一的首領塑造得既充滿陰郁可怖的兇殺氣,又富有凄切悲涼的人情味,而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在《巴黎最後的探戈》里,馬龍。白蘭度塑造的境遇不佳、心緒惡劣的美國中年男子的形象,與他之前扮演的所有角色都大異其趣。尤其是一段敘述童年生活的戲,白蘭度的表演自然鬆弛,極為精彩。他躺在地板上,用粗俗的俚語喃喃述說著童年往事,台詞也是白蘭度即興發揮的。不過,拍攝這部電影對白蘭度來說並不是一段愉快的經歷,拍完此片後,白蘭度曾一度抱怨感覺很糟糕,因為貝托魯奇毫不客氣地把已人到中年、身材微微發福的白蘭度做愛的場景拍得很難看。
擔任本片攝影的是貝托魯奇的老搭檔、攝影大師維多里奧。斯托拉羅,他曾因《現代啟示錄》(1979)、《赤色分子》(1981)和《末代皇帝》(1987)而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欣賞]《巴黎最後的探戈》是導演貝托魯奇第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通俗影片。影片具備了許多吸引大眾的要素:性、暴力、明星效應、神秘感、偷窺欲和奇遇等。盡管許多宣傳都把它看作是一部性電影,但導演貝托魯奇卻認為,《巴黎最後的探戈》並不是一部色情影片,它只是一部關於色情的電影。盡管男女主人公的最初相遇有浪漫的影子,但我們很快便看到兩人的真實關系:憂郁、殘酷和絕望。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西方社會里,人的思想反而變得空虛,人與人難以交流溝通,神經脆弱的現代人的孤獨感揮之不去。於是,他們把解脫的希望寄託在歇斯底里的發作和瞬間的快感上。如果說,以前的西方電影大師把存在主義作為人的終極追求,讓空虛無聊的主人公通過性發泄而獲得精神滿足的話,那麼到了《巴黎的最後探戈》,就連這一點兒追求也喪失了,而對於保羅和讓娜來說,就連性愛也是空虛的。其實,貝托魯奇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浪漫愛情故事。影片的深意在於通過對這對不同尋常的戀人的行為和心理描繪,深刻剖析了現代人的迷惘心態,反思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對現代人的精神苦悶進行深入探索。
貝托魯奇以懾人的真實感描繪了讓娜和保羅這對年齡懸殊的男女之間充滿原始野性的性關系。除此之外,電影還設計了另外兩種輔助關系,為全片主題提供了一種和弦。讓娜已經和電視導演湯姆訂了婚,他們相親相愛,並一起設想著美好的未來。保羅的妻子不久前自殺身死,保羅仔細回顧了他們的共同生活,發現那是一次失敗的婚姻。通過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貝托魯奇對家庭和性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對虛假的浪漫愛情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另外,讓娜與保羅的關系也是貝托魯奇對20世紀60年代電影激進傾向的一個最好的評注。影片中幾次出現湯姆拍戲的場面,而湯姆的打扮酷似「新浪潮」的旗手特呂弗。作為一名導演,湯姆獻身於一種政治真實電影。他帶著攝制組跟拍讓娜,即興拍攝讓娜與他的浪漫鏡頭。對湯姆而言,生活就是電影,電影就是生活。扮演湯姆的讓—皮埃爾。萊奧是特呂弗「安托萬」系列自傳體影片的明星。貝托魯奇通過對他的選用,將對電影風格和生活方式的批評合為了一體。
貝托魯奇是一位擅長剖析人物心理的電影大師,他對影片中人物的剖析,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剖析。拍攝《巴黎最後的探戈》時,貝托魯奇正處於思想極度頹廢的狀態中。1968年,席捲歐洲的左翼文化運動雖已過去3年,但它的影響卻不能一下從人們心裡驅散。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年代,有人在搖滾樂中尋找刺激,有人在個人情感中徘徊,也有人在苦苦地思索。貝托魯奇則通過影片抒發自己壓抑的情感,《巴黎最後的探戈》恰似雙面鏡,一方面從宗教道德上折射出保羅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凸現出導演的「自我」靈魂。
影片最後一場戲堪稱是全片的點睛之筆。無奈的讓娜向保羅開了槍,臨死前,保羅蜷曲在陽台上,把嘴裡的一塊口膠粘在欄桿上,閉上了眼睛,那姿勢,如同母體中的胎兒一般,彷彿終於得到了解脫的保羅又回到了母體,完成了人生的輪回
㈢ 由一個醜女變身時尚美女的巴黎電影
《時尚女魔頭/穿普拉達的女王》
《時尚女魔頭》 編輯:J 撰文:Oliver
又譯:穿普拉達的魔鬼/穿著Prada的惡魔
艷裝魔鬼/衣冠禽獸
英文名:The Devil Wears Prada
導演:大衛·弗蘭科爾 David Frankel
編劇:艾琳·布勞什·麥肯娜
Aline Brosh McKenna
主演: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艾米麗·布朗特 Emily Blunt
斯坦利·塔奇 Stanley Tucci
類型:喜劇/劇情 片長:95分鍾 級別:PG-13
發行:20世紀福克斯 20th Century Fox
上映日期:2007年2月27日(國內)
安迪·莎克絲(安妮·海瑟薇 飾)瞎簡是個來自小鎮的社會新鮮人春毀。因緣際會下,她得到了一磨森褲個所有女孩夢寐以求的工作,成為知名時尚雜志《Runway》總編輯米蘭達·普萊斯利(梅麗爾·斯特里普 飾)的私人助理。初見新上司,安迪著實大開眼界,她看到整間辦公室滿坑滿谷地擺放著Prada、Armani、Versace等奢華品牌,這讓初出茅廬的她深深地墜入了時尚產業所營造的絢麗雲端中。
在這個流行天堂里,瘦骨如柴的男女,每天川流來往;嬌氣高貴的女子,穿著狹小到無法呼吸的新款服飾,俊朗飄逸的男子則身著可清楚看見肋骨的貼身高領毛衣,外加緊身皮褲。在單純的安迪眼中,這些行頭,無疑正默默地替主人宣稱:他們的終身志向,就是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奉獻給健身房與流行時尚。然而,更令安迪咋舌的是,無論這些時尚貴族是多麼的不可一世、多麼的驕橫跋扈,她的上司米蘭達,總有手段讓這些王子公主們乖乖俯首稱臣,就像小朋友一樣,安安靜靜地,連大氣都不敢喘!
在意氣點指流行時尚的同時,米蘭達簡直就是一位苛刻浪費的特權人士:她斥資讓孩子們坐著豪華的私人飛機,到巴黎購買尚未上市的《哈利·波特》;還包下了法國不知名小鎮的古老商店,周遭的氛圍都要合她的胃口;爽快地使喚手下員工為她服務,購買大堆高級服飾……但她對待員工的方式,卻不如花錢這么爽快!對於安迪而言,助理的工作是漫長而痛苦的,她得時時刻刻忍受著米蘭達陰晴不定的古怪脾氣,不但要戰戰兢兢地面對分內職責,還得在三更半夜接聽米蘭達一時興起,打來的咆哮電話……
㈣ 求一部關於選美的電影,歐美的應該是美國的
灰姑娘的故事3 A Cinderella Story: Once Upon a Song (2011)
導演: Damon Santostefano
編劇: Erik Patterson / Jessica Scott
主演: Lucy Hale / Missi Pyle / Megan Park
類型: 喜劇 / 愛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