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美國66號公路的電影
看著像電影《奔愛》中的第三個故事,
假結婚的 陸傑(王千源飾)和關月(吳莫愁飾)絕症面前開始了美國66號公路的「逃亡」之旅,假夫妻的真戀愛讓人唏噓。
B. 有沒有關於美國66號公路的電影
由迪士尼(Disney)與皮克斯(Pixar)兩家動畫公司合作的動畫片「汽車總動員」(Cars),描述在一個擬人化的世界裡,所有汽車都會說話、思考,有喜怒哀樂,主角「閃電麥坤」(Lightning McQueen)是個賽車界的新秀,想要在即將到來、於加州舉行的匹斯托杯(Pistol Cup)大賽中一展身手,不料因為一場意外,誤打誤撞地來到位在「66號公路」(Route 66)上的沒落小鎮「油車水」(Radiator Springs),開啟了「閃電麥坤」奇異的生命旅程。
凱迪拉克微電影II《66號公路——忠於自由》
C. 求一部電影名字
【原 名】:The Lost Room
【譯 名】:失落的房間
【類 型】:TV-Moive / Mini-Series (電視電影/迷你劇集)
【集 數】:6
內容簡介
六十年代,從洛杉磯到舊金山的66號公路上已經出現了100多家汽車旅館,總和起來大概有數以千計的房間,它們彷彿讓這條公路變得更加曲折.這些房間都十分類似,直到陽光旅館的一起未知事件使得普通的東西變成神奇的道具.陽光旅館的10號房的設施和其他房間類似,不過這些看似平凡的剪刀,梳子之類的東西在某一天突然擁有了神奇的效果,把自己從一般的東西變成了不可毀滅的物體.剪刀可以旋轉並且使3尺以內的東西旋轉.當你用梳子梳頭的時候可以停止時間10秒中.眼鏡可以停止20英尺以內的燃燒.房間本身則是一個不變的港口,它可以通往任何目的地.不過他也可能讓你付出比生命還寶貴的代價.
擁有了一個物體就擁有了它的力量.使用者使用任何一個物體都需要付出一個身體上的,情感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代價.只要拿著它們你就會變成被獵殺的對象.
幾十年前,或者這家汽車旅館剛建成前這個房間就和現實之間產生了裂縫.和其故事一樣,有人計劃收集這個房間的所有物體,為了得到無窮的力量,他們認為這些物體可以滿足他們,另外一些人則禁止任何人再次使用這些物體.雖然他們的目的不同,不過他們的戰術相似.據說只要你擁有了其中一件物體,你就會失去朋友.一個人在孤寂中等待出口.
一個帶著嚴重槍傷的年輕人交給警察德特·喬·米勒其中的一件物體,這是所有物體當中最有力量的一件,擁有了它就等於擁有了其他的物體--房間的鑰匙.當他的小女兒在房間中走失的時候,他的生活立刻徹底的發生了變化.為了救回自己的女兒,喬成了一股邪惡力量的目標,它會不惜一切代價奪走喬拯救女兒的希望-鑰匙.
D. 美國66號是因為什麼而出名的,和加州有什麼特殊的關系嗎
二次大戰期間,由於與戰爭相關的行業多成立在加州,更多的民眾為尋求商機,從美國東岸或中西部遷移至西岸。而除了民生物資之外,66號公路亦扮演著運送軍備的重要角色;原本就繁忙興盛的公路,在這段期間更加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由於66號線跨越了許多著名景點,如畫布沙漠(the Painted Desert)、大峽谷(Grand Canyon)、以及亞利桑那州的隕石洞等。因此,大戰過後的五十年代,從原以運送物資為主,搖身一變成為美國人由東部到加州度假的主要幹道。
(4)美國66號公路電影擴展閱讀
民族精神:過去為美國境內運輸要道的66號公路曾經顯赫一時,物換星移之下,歷經了繁華興盛到沒落衰敗;它的今昔,至今仍常駐許多美國人的腦海,念念不忘。
隨著66號公路的發達,往來旅客增多,沿途鄉鎮相繼地發展起來,小型商店(mom-and-pop-business)應運而生,提供旅客加油、餐飲、購物的服務。加上公路平穩好走,深受卡車司機青睞,於是日日車水馬龍,成為重要的東西運輸通道。
正如美國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在小說《憤怒的葡萄》里所寫的那樣:「66號公路是母親之路,是飛翔之路……」66號公路,見證著一個民族的苦難,卻也見證了美國人自由、勇敢與進取的精神。
E. 介紹下美國的66號公路
66號公路 美國公路史傳奇
呈對角線的66號公路,從芝加哥一路橫貫到加州聖塔蒙尼卡。
由迪士尼(Disney)與彼瑟(Pixar)兩家動畫公司合作的動畫片「汽車總動員」(Cars),描述在一個擬人化的世界裡,所有汽車都會說話、思考,有喜怒哀樂,主角「閃電麥坤」(Lightning McQueen)是個賽車界的新秀,想要在即將到來、於加州舉行的匹斯托杯(Pistol Cup)大賽中一展身手,不料因為一場意外,誤打誤撞地來到位在「66號公路」(Route 66)上的沒落小鎮「油車水」(Radiator Springs),開啟了「閃電麥坤」奇異的生命旅程。
「汽車總動員」發揮了寓教於樂的功能,不僅讓觀眾思考繁忙生活中的生命意義,也因這部電影的上映,再度喚醒了美國民眾對於66號公路的回憶。
過去為美國境內運輸要道的66號公路曾經顯赫一時,物換星移之下,歷經了繁華興盛到沒落衰敗;它的今昔,至今仍常駐許多美國人的腦海,念念不忘。
興起 運送物資跨州度假
如今已不存在於美國公路地圖上的66號公路,可說是20世紀上半葉最為風光的一條公路,開始興建於1927年,隸屬於美國的公路系統,直到1938年才宣告完工。此公路由芝加哥一路連貫到洛杉磯,甚至還向南延伸至聖塔蒙尼卡(Santa Monica)。途經伊利諾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加州;全長2448哩(約3939公里),橫跨八大州、三個時區,串聯並縮短了當時美國中西部到西岸的路程。
隨著66號公路的發達,往來旅客增多,沿途鄉鎮相繼地發展起來,小型商店(mom-and-pop-business)應運而生,提供旅客加油、餐飲、購物的服務。加上公路平穩好走,深受卡車司機青睞,於是日日車水馬龍,成為重要的東西運輸通道。
二次大戰期間,由於與戰爭相關的行業多成立在加州,更多的民眾為尋求商機,從美國東岸或中西部遷移至西岸。而除了民生物資之外,66號公路亦扮演著運送軍備的重要任務;原本就繁忙興盛的公路,在這段期間更加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由於66號線跨越了許多著名景點,如畫布沙漠(the Painted Desert)、大峽谷(Grand Canyon)、以及亞利桑那州的隕石洞等。因此,大戰過後的五○年代,從原以運送物資為主,搖身一變成為美國人由東部到加州度假的主要幹道。
隨著66號公路的興起,沿途一些地域性的景點,諸如印地安圓錐形帳棚的汽車旅館(teepee-shaped motels)、印地安文物小鋪、鱷魚觀光農場等等,也跟著發展起來。
甚至有些店家看到商機,開始推出創意的行銷手法。第一家速食餐廳Red's Giant Ham-burg's,在密蘇里州應運而生,並且發明了所謂「得來速」(drive-through)的經營方式,讓旅客不需下車,就可輕易買到可口的漢堡。而第一家麥當勞(Mc Donald's)亦在這個時期,於加州的聖伯納汀諾(San Bernardino)誕生。
有些商店更是出奇招,當時沿路上有間牛排館,推出了一份72盎司的牛排,聲稱只要能在一小時內將它解決的人,就可免費享用這巨無霸牛排;許多人看了這份廣告後蜂擁而至,店家也因此發了公路財。
諸如此類的景點,逐漸地改變了66號公路原本朴實的風貌,但也因此讓66號公路的聲譽大漲;它見證了20世紀初美國市井小民的生活,其歷史價值,不只是段公路史,也成為了美國現代化的縮影。
衰落 州際公路取而代之
二次大戰期間,艾森豪總統(Dwight Eisenhow-er)對於德國快捷的高速公路(autobahn)印象深刻、贊賞有加,他期望美國也能有一條類似的公路,可以讓民眾在舒適平坦的公路上,又快又安全地賓士於美國東西兩岸;戰爭時更能迅速即時地移動軍隊、運送物資。於是戰後艾森豪便大力推動「州際公路法案」(Interstate High-way Act),此法案於1956年順利通過,改變了66號公路的命運,開始由盛轉衰。
又寬又直、擁有四車道的州際公路興建之後,帶給人們更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沿著地形而建、起伏彎曲的66號公路不再受旅客青睞,逐漸淪落為地方公路、私人車道,甚至遭到遺棄不再使用。後來,美國政府於1985年將其自公路地圖上移除,66號公路到此正式走入歷史。
20年的繁華落盡,原本每日有成千上萬車次的66號公路,如今一天頂多數十輛;而從公路地圖上移除後,有時更是連10輛也不到。沿途市鎮黯然失色,曾經名盛一時的商家逐一關閉,使得66號公路的景象更加趨於荒涼。
復興 追求共同的回憶
雖然66號公路已經不復見於公路地圖,但仍有一群人對於這條道路念念不忘,懷念它曾經帶給美國民眾的點點滴滴。於是在1990年,分別在亞利桑那州和密蘇里州成立了「66號公路聯盟」(National Historic Route 66 Federation),藉此聚集同好,並喚起美國人對它的記憶。
同年,密蘇里州更宣布此路為「州歷史公路」(State Historic Route),並且設立了「歷史66號公路」(Historic Route 66)路牌。在各地66號公路聯盟的努力下,原本已經消失於地圖的66線,又重新以「歷史66號公路」之名回到地圖。
66號公路即使經歷了幾許興衰,但它在美國公路史上,永遠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美國最早由東岸通往西岸的大道,由於其對角線的路徑(從芝加哥到聖塔蒙尼卡),打破以往東西向公路皆為橫向的限制,更縮短了由東到西的時間。66號公路不僅是美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它在美國開拓西部(Westward Movement) 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9世紀末期,66號公路不過是條僅能供馬車行駛的泥土路;然而到了1926年,政府有鑒於交通運輸的需要,花大筆經費將斷斷續續的道路連接起來,因為地形高低起伏,修建不易,歷時十餘年總算竣工。當時的美國正經歷了「經濟大恐慌」時期,66號公路的修建工程,為當時蕭條的經濟提供了上萬個就業機會,幫助了眾多的工人維持生計。
此外,根據資料顯示,美國中西部曾經歷過一場大旱災,廣大的土地頓時變成了寸草不生的乾旱之地。當時許多的農民被乾旱逼至窮困潦倒,於是收拾起僅有的家當,與家人沿著66號公路,一路往加州前進,希望在西部追求財富、展開新的生活。因此,66號公路在當年的美國人心中,是一條象徵夢想、實踐美國夢的大道。
懷舊 體驗西部夢想之路
如今駕車馳騁在歷史悠久的66號公路上,放眼望去,可見到玉米田、印第安保留區以及一望無際的沙漠。廣闊的黃土上,仙人掌零星地散布期間,充滿了西部牛仔風情;許多片商拍攝西部電影或影集,都選擇在66號公路沿途取景。一趟66號公路之旅,彷佛掉進了時光隧道一般,回到了西部牛仔風行的時代。公路小鎮旁販賣冒著氣泡水的酒館,霓虹燈閃爍的汽車旅館,古式而老舊的加油站,西部的傳奇逸事在眼前一一上演。懷舊的人肯定會愛上66號公路所營造的氣氛,不妨任選一間奇特的小酒館停歇,喝杯啤酒,享受這單純而節奏緩慢的往日情懷。
有旅人曾經駕駛一輛凱迪拉克敞篷車,沿著66號公路橫貫美國,從芝加哥一路開到洛杉磯,這長達近2500 英里的旅程,沿途的景緻好比「美國的傳奇故事在你眼前一幕幕展開」,「雖然漫長但你不會想匆促就走過」。對於許多來66號公路「朝聖」的旅客,這段路程猶如「回顧過往、體驗西部風情的夢想之路」。
象徵化身流行文化精神
66號公路在20世紀初期,不僅提供了美國東西向運輸的便捷,它響亮的名氣也成為了當時美國流行文化的元素。
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作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於1939年出版的鉅作「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里頭的主角一路從奧克拉荷馬州搬到加州,路上所經歷的種種,有辛酸也充滿溫情,皆發生在這條66號公路上。
透過這部小說,作者描述並且抨擊許多當代議題,包括貧窮、種族歧視等;許多人透過66號公路遷移至西岸,尋求生活上的盼望,與下一代更好的將來。史坦貝克在這本書中,稱6號公路為「公路之母」(the Mother Road)、「飛翔之路」,這昵稱仍沿用至今。「憤怒的葡萄」在1940年獲得普立茲文學獎 (Pulitzer Prize)之後,更加走紅,66號公路也更加深植人心,成為美國人拓荒、勇氣與追求自由的象徵。
爵士作曲家兼演員巴比川普(Bobby Troup),在66號公路上賓士,一路前往加州之後,寫下畢生最有名的一首歌曲「在66號公路上找樂子」(Get Your Kicks on Route 66)。後來這首歌透過知名歌手納金高(Nat King Cole)錄音、發行,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熱門歌曲,也讓川普攀上了事業生涯高峰。
當時,此公路名氣之盛,讓CBS電視公司於1960-1964年推出一部以它為名的電視影集「66號公路」(Route 66)。劇中描述兩位主角,開著雪佛蘭跑車Corvette在美國公路冒險的經歷;因為這部影集,此款Corvette儼然成為66號公路的代言車。除了電視影集,還有一些針對66號公路所拍攝的紀錄片,讓大眾緬懷它過去的風光與歷史。
喜愛籃球的球迷們可知道,「西南籃球有限公司」(Southwest Basketball LLC)旗下的小聯盟球隊「土薩66人」(Tulsa 66ers),就是以這條公路為名。而旅美棒球選手陳鏞基目前所效力的1A球隊「內陸帝國區聖伯納汀諾66人」(Inland Empire 66ers of San Bernardino),也是以此路命名。由此可見66號公路在美國文化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大街 永遠的公路之母
許多人把66號公路昵稱為「美國大街」(the Main Street of America)。雖然也有人認為另一條40號公路(U.S. Route 40)才是所謂的「美國大街」;然而在「66號公路聯盟」的努力之下,這個稱號才得以保住。
也由於66號公路從芝加哥到奧克拉荷馬那段路,是東北西南對角的路線,視覺上如同在美國地圖上畫了斜對角,因此完工後不久就有許多民眾叫它「大斜角公路」(the Great Diagonal Way)。
此外,「66號公路協會」(US Highway 66 As-sociation)於1952年還將其命名為「威爾羅傑公路」(the Will Rogers Highway),為了紀念喜劇演員威爾羅傑,特別在聖塔蒙尼卡的66號公路邊界,設立了一個紀念碑而得其名。
正如史坦貝克筆下的「公路之母」,66號公路的確在美國公路開拓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自1950年代,聯邦政府大力興建現代化的州際公路(Interstate),基本上都是以66號公路為藍圖。此外,現今橫貫美國的主要公路,如40號公路(I-44)、44號公路(I-44)、55號公路(I-55)等,也都是沿著當年66號的路線;所以66號公路稱為「公路之母」,可說是名副其實。
如今的66號公路,在一群有心人士的奔走之下,其所經過的八州政府已經修復其毀損的路面。「66號公路」聯盟也發動了認養公路的活動(Adopt-A-Hundred Program),由27名義工每人負責一百英里的路程,每年至少兩次開車巡視所認領的范圍,若有任何路面毀壞、需要修補,便向聯盟報告,以進行施工。
66號公路雖然漫長,每一段都見證著美國20世紀的歷史,也走入美國人民的生活,陪伴他們寫下人生的篇章。
F. 北美66號公路的終點,美麗的聖塔莫尼卡海灘,還拍過電影嗎
它是距離洛杉磯市區最近的海灘,它是北美66號公路的終點,標志性的摩天輪和老碼頭既是眾多遊客的必選之地,也是眾多好萊塢導演的寵愛。大量的美國電影及偶像美劇都拿它作為重要的取景地。碧海藍天和成群的海鷗可以說是聖塔莫尼卡海灘的標配。這里令人感到格外的美!走在碼頭上如同置身於出海的輪渡,湛藍的波浪與同樣湛藍的天空,配上浮雕般的雲朵、低空盤旋的海鷗簡直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這海灘確實很大,人很多,我們坐在海灘邊吹著海風,看著海水漲漲落落,當地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在這里玩水、堆沙、戲耍,都很開心的樣子,我們看著也開心,大家都坐等日落,在聊天,在發呆,在安靜的聽著不遠處街頭歌手的歌聲。太陽慢慢變成金色,一點點落下去,聖莫妮卡的落日角度居然是從山上落下去的,不是大海,差不多在這里也有一個小時多了,太陽也落下去了。
入夜的聖莫尼卡碼頭,這里的寧靜與不遠處太平洋樂園里的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概這就是聖莫尼卡海灘的神奇之處吧,無論是你喜歡寧靜,還是熱愛熱鬧,在這里,你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歸屬,難怪,所有人都會愛上這里。
G.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中文片名
汽車總動員
原片名
Cars
更多中文片名
賽車總動員
小汽車的故事
反斗車王 .....香港譯名
更多外文片名
Route 66 .....(USA) (working title)
影片類型
動畫 / 奇幻 / 家庭 / 喜劇
片長
116 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SDDS Dolby Digital EX DTS-ES
級別
Malta:U Argentina:Atp Portugal:M/6 Australia:G Canada:G Sweden:Btl UK:PG Iceland:L Germany:o.Al. Hong Kong:I Ireland:G Singapore:G USA:G Brazil:Livre Netherlands:AL Norway:A Switzerland:7 Philippines:G Malaysia:U India:U Finland:K-3 South Africa:PG
製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Disney Enterprises, Inc./Pixar Animation Studios)
拍攝日期
2003年4月14日
全球首映日期
2006-06-09
北美票房成績
2億4408萬美元(2006年第2名)
演職員表
導演
約翰·拉塞特 John Lasseter
喬·蘭福特 Joe Ranft .....(co-director)
編劇
約翰·拉塞特 John Lasseter .....(story) &/(screenplay) &
喬·蘭福特 Joe Ranft .....(story) &/(screenplay) &
Jorgen Klubien .....(story)/(screenplay)
Dan Fogelman .....(screenplay) &
Kiel Murray .....(screenplay) &
Phil Lorin .....(screenplay) &
Robert L. Baird .....additional screenplay material
Dan Gerson .....additional screenplay material
邦尼·亨特 Bonnie Hunt .....additional screenplay material
演員
邦尼·亨特 Bonnie Hunt .....Sally Carrera (voice)
保羅·紐曼 Paul Newman .....Doc Hudson (voice)
歐文·威爾遜 Owen Wilson .....Lightning McQueen (voice)
托尼·夏爾赫布 Tony Shalhoub .....Luigi (voice)
安德魯·斯坦頓 Andrew Stanton .....Fred (voice)
John Ratzenberger .....Mack/Hamm Truck/Abominable Snow Plow/P.T. Flea Car (voice)
王牌接線員拉里 Larry The Cable Guy .....Mater (voice)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Woody Car (voice)
蒂姆·艾倫 Tim Allen .....Buzz Lightyear Car (voice)
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Mike Car (voice)
約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Sullivan Truck (voice)
達夫·弗雷 Dave Foley .....Flik Car (voice)
邁克爾·基頓 Michael Keaton .....Chick Hicks (voice)
理查德·佩蒂 Richard Petty .....The King (voice)
製作人
Darla K. Anderson .....procer
Thomas Porter .....associate procer
原創音樂
蘭迪·紐曼 Randy Newman
剪輯
Ken Schretzmann
藝術指導
William Cone
Bob Pauley
視覺特效
Jessica Giampietro McMackin
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Digital
製作處理方法
Digital
洗印格式
D-Cinema
35 mm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製作公司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美國]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Walt Disney Pictures [美國]
發行公司
博偉電影公司 Buena Vista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國]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荷蘭]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新加坡] .....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Falcon [捷克] ..... (2006)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Walt Disney Pictures [美國] ..... (worldwide)
上映日期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6年6月8日
美國
USA
2006年6月9日
加拿大
Canada
2006年6月9日
台灣
Taiwan
2006年6月9日
法國
France
2006年6月14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6年6月15日
俄羅斯
Russia
2006年6月15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6年6月21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
2006年6月22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6年6月29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6年6月29日
巴西
Brazil
2006年6月30日
墨西哥
Mexico
2006年6月30日
日本
Japan
2006年7月1日
西班牙
Spain
2006年7月6日
香港
Hong Kong
2006年7月13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6年7月20日
英國
UK
2006年7月28日
印度
India
2006年8月4日
中國
China
2006年8月22日
義大利
Italy
2006年8月23日
瑞典
Sweden
2006年9月1日
德國
Germany
2006年9月7日
劇情介紹
一年一度的波士頓杯汽車大賽無不吸引著眾多的賽車好手參加。有「閃電小子」之稱的改裝賽車馬昆(歐文·威爾遜)也是其中之一。馬昆雖為改裝產品,在硬體配備上不如那些名門正牌的高檔賽車,但憑借其天生的資質,馬昆同樣跑起來風馳電掣、速度驚人。於是,年輕氣盛的「閃電小子」決定到著名的波士頓杯汽車大賽上一試身手。在趕往比賽地加州的66號公路上,結識了老吊車馬特(拉瑞),兩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老馬特隨即將馬昆帶到了自己居住的66公路附近的小鎮里,在寬敞的汽車電影院里,馬昆和馬特欣賞了一段激烈的汽車大賽,這更令馬昆熱血沸騰。誓要在此次大賽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小鎮的短暫時光,馬昆更是有幸認識了迷人的保時捷薩麗(邦妮·亨特)、德高望重的哈德遜醫生(保羅·紐曼),還有其他許多各式各樣的汽車朋友。所有這些好朋友的出現,使得馬昆逐漸地意識到生活並不只有為了什麼比賽的冠軍,還有更多值得去追求的東西。參賽是必然的,但已經完全有了新的感受的馬昆對比賽自然也有了更新的認識。波士頓杯汽車大賽如期舉行。
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From the manufacturers of 'The Incredibles' & 'Finding Nemo'
The All-New 2006
專家點評
集搞笑、溫情、視覺沖擊於一體,老少皆宜
優劣分析
優勢: 粉絲苦等2年的皮克斯CG動畫!
優勢: 粉絲苦等7年的約翰·拉塞特導演作品!
優勢: 主人公是小朋友們鍾愛的汽車
優勢: CG動畫即使0宣傳也能大賣
劣勢: 據傳部分內容曾重拍……
影片評介
王者皮克斯的老闆約翰·拉塞特親自打點的票房巨制,即便從維護Boss的地位和尊嚴的角度出發,亦絕不允許影片的銷路有半點差池。將故事的主人公選為孩子們痴迷的汽車,創意階段便已成功了一半。當然,皮克斯的動畫從來是老少咸宜的,青年影迷對皮克斯作品的票房貢獻,較之兒童層,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言以蔽之,《飛車總動員》的發行前景一片光明、萬無一失。
2005年8月,迪斯尼在CG盛會「SIGGRAPH 2005」上打出3D重拳,即將推出的四部動畫大片集體亮相,讓人先睹為快、大呼過癮。其中最被關注的,便是《飛車總動員》。本片發生在一個奇特的汽車世界裡,這些汽車會說話、能思考、款式多樣、品牌齊全。影片主角是一部時髦拉風的賽車,夢想成為66號公路賽的冠軍,卻在比賽中誤入歧途,一番奇遇後意外領悟到人生真諦。
回顧歷史,皮克斯與迪斯尼聯手推出的六部CG動畫,片片大賣:《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玩具總動員2》、《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平均北美票房高達2.43億美元,且有口皆碑。因此,原班人馬傾情奉獻的本作,票房高枕無憂的同時,品質亦毋庸置疑。本片一度被認為是迪斯尼與皮克斯合唱的絕響,但曾經的動畫界泰斗與當今的CG業大牛在分道揚鑣後,各自反思,發現誰也離不開誰。因此,作為復婚後的首胞胎,這部豪氣干雲、志存高遠的愛情結晶,勢必火得一發不可收拾。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曾經號稱動畫王國的迪斯尼如今在三維動畫風起雲涌的時代,已經面臨著四面楚歌的窘境。夢工廠接連不斷的「綠怪」加「鯊魚」的攻勢,以及「藍天」籠罩下的猛烈冰川的侵襲,使得老牌動畫強手不得不緊跟潮流。2005年11月份推出的首部三維動畫長片《四眼天雞》,盡管取得了2.7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稱業績不俗。但即便如此,和皮克斯票房最低的《 蟲蟲危機》的3.6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相比仍差距明顯。由此看來,迪斯尼欲重振動畫雄風,必須有自己的三維動畫的得力助手。於是,在2006年一月,皮克斯公司正式接受迪斯尼公司的收購條款,正式成為迪斯尼下屬公司。該筆交易總額達到74億美元。在收購條款中,迪斯尼將完全交出自己的動畫製作部門,由皮克斯現任總裁艾德·卡特穆爾擔任新總裁,由約翰·萊塞特擔任首席創造官(CCO),同時,合同簽到2011年的萊塞特還將擔任迪斯尼「假想工程」部門的創意總監,這一部門主要負責主題公園的設計。但值得注意的是,誕生了《白雪公主》等不朽名作的迪斯尼動畫製作部不會和皮克斯合並,二者將各自獨立運行,皮克斯的一切(包括名稱、所在地等)都會保持不動。這一「不插手」政策完全重現了1996年迪斯尼收購ESPN後的策略。作為業界的先鋒,皮克斯在新的一年裡,以其策劃部豐富的想像力和製作部超凡的製作水準,為新東家奉獻了這部以「汽車」為故事主角的全新動畫作品。並有望在2006年動畫電影競爭激烈的暑期里再創佳績。
首先,動畫片的角色外形的設計至關重要,這也是一項頗有難度的工作,尤其是影片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既要做到高度的擬人化,又要帶有一定程度的卡通化和細節上的誇張。在相繼成功地製作出「玩具、螞蟻、怪物、動物以及超人等活靈活現特點鮮明的的動畫形象之後,皮克斯再次運用手中先進的製作技術將汽車活現與屏幕上。並近乎完美的解決了所有問題,更是將擬人化的汽車像提高到了嶄新的高度:眼睛從慣用的車燈變成了車窗,通常會被設計成嘴的擋泥板被人為的忽略,而用更加擬人化的嘴取而代之,各種鮮亮的色彩也被用來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而少數細節設計更讓人拍手叫絕,比如老吊車馬特的兩顆大板兒牙就極富想像力和喜劇色彩。除此之外,成熟的CG技術也保障了高度擬真化的賽車場面的實現,包括不同角度的車體反光、賽車揚起的霧狀煙塵、行駛時車體的動感和拐彎時輪胎與地面的磨擦等都做得十分逼真,在一段飈車場面里,紅色的賽車在沙漠公路上絕塵而去,身後揚起陣陣塵土,與真實的越野拉力賽場面毫無二致,除了要歸功於專業的賽車技術指導外,能實現所有這些的基礎則是高超的CG技術,皮克斯每次都能在視覺享受上帶給觀眾新的驚喜。
故事來源於生活
導演約翰·雷斯特將《汽車總動員》定位於皮克斯公司有史以來最人性化的影片,是因為故事本身就代表著雷斯特的一個真實的經歷。哪個男孩沒有對機械的東西著迷過?尤其是汽車。而雷斯特與此的淵源就要更深一些,作為雪佛蘭牌汽車的經銷商的兒子,雷斯特幾乎就是在父親的辦公室中與汽車模型消磨掉了整個童年時光。而他16歲那年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在父親的汽車廠做兼職……引用雷斯特對自己的形容:「我靜脈中的血液,屬於我的動畫事業;而我的動脈里,流淌地則是汽油——當它們最終在我的心臟匯聚時,所能產生的激情,代表著我生命的極限。」
雷斯特是在1998年決定製作一部有關汽車的動畫長片的,起因源於他當時觀看的一部有關州際高速公路的紀錄片,內容大致講述的是公路對旁邊的小鎮產生了什麼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當雷斯特因為這部紀錄片而動容時,一個故事靈感迅速形成,他不停地想像那些坐落在公路旁邊的小鎮,應該生得何等模樣。然而,這個想法雖然時常在他的腦海中飄浮,卻始終無法形成具體的形狀,就這樣一直被擱置到2001年,直到雷斯特在妻子的勸說下和家人做了一場公路旅行。雷斯特形容那次旅行代表著他生活的一個轉折:「由於工作上的事情,我總是分身乏術,幾乎將所有的生命與熱情都耗在了工作室里,反而忽略了我的孩子們。有一天,妻子對我說:你已經錯過了孩子的畢業典禮——那將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遺憾。事實證明她是對的,那時我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要麼不見面,一見面就吵個不停……我本來以為這次旅行也會在爭吵中度過,但事實不是如此,我和孩子們不但親近了好多,還認識到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是什麼。」
於是,主角「閃電」邁克奎恩應運而生,性格特點與雷斯特非常相似,他們都在事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除此之外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早就忘了有時候放慢腳步,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生活。
「Route 66」高速公路
「閃電」邁克奎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Route 66」高速公路邊上。影片正式開始製作之前,在歷史學家邁克爾·沃利斯的幫助下,約翰·雷特斯帶領著創作團隊對現實生活中的「Route 66」高速公路做了一次為期九天的考查。在雷斯特的記憶里,小時候就曾隨爸媽在「Route 66」上進行過公路游,駕車從加州到聖路易斯的外公外婆家……這幾乎是每一個美國小孩都曾有過的經歷,因為「Route 66」本身就代表著在美國你所能選擇的最長的公路之旅:駕車於芝加哥市中心出發,從中部到西南部,穿越無邊的莫哈韋大沙漠,抵達聖莫尼卡的太平洋海岸。這條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高速公路,全長4000公里,沃利斯研究這條被喻為「母線」的公路已經有60多年了,是此方面的權威,在他的指點下,雷斯特考查了這條路中幾個最重要、最具歷史意義的路段,並重新認識到它在美國民眾心中的地位。「Route 66」就像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了發生在美國的各種歷史變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Route 66」曾經被當作是運輸軍用品的軍事要道;同時它還是鄉村歌手一直詠唱的「Country Road」,從美國的祖祖輩輩一直傳承到今日。無論你是美國人還是在美國生活過的人、無論你對它的了解是多還是少,都或多或少地接受過「Route 66」所帶來的恩澤,它有如圖騰一樣具有神聖的意義,只要走在上面,你的心靈就會不自覺地被凈化,人也變得神聖起來。
一流的製作技術
用最先進的電影技術來擴展動畫工業在好萊塢的影響力——從11年前的處女作《玩具總動員》開始——是皮克斯公司一直堅持的基本特色,當然,這個傳統將在《汽車總動員》中被繼續發揚光大。
皮克斯公司缺席的2005年,動畫產業的星光暗淡,形成了定格動畫一統江山的局面。如今皮克斯聯手迪斯尼攜新作隆重亮相,算是CG動畫重新接手控制權的一個開始。不知是不是物極必反,在電腦技術連毛發都能纖毫畢現的今天,3D動畫卻紛紛回潮,開始關注起繪畫工藝稍嫌粗糙的「鐵皮」角色的生活來,例如說本片和去年藍天工作室的《機器人歷險記》……然而情況絕非咱們這些外行人所看到的那麼簡單,這種全金屬角色的影片的燈光調試是一個要點,沒有光源就意味著角色將會缺少金屬的質感,所以隨著《汽車總動員》的上映飆升的,肯定是「光線追蹤」和「環境渲染繪制」技術所達到的全新領域。在經歷了玩具、蟲子、怪獸、魚和超級英雄之後,創造一個全部由汽車居住的世界,就成了皮克斯公司的能工巧匠們面對的新挑戰。所有的角色都是金屬外殼,也就只能通過豐富的電腦技術來不斷精確角色們的表現力了,可以說《汽車總動員》是皮克斯公司使用「光線追蹤」的第一部動畫作品,這種技術可以幫助汽車角色本身以及他們所處的大環境更加真實可信。約翰·雷斯特還是個「用真相說話」的主兒,他要求美工師必須想辦法還原所有型號的車,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螺絲帽,也要分毫不差——要知道影片中提及的汽車角色已經超過100個。所以,美工師們為此專門做了許多測試,為了使角色更加真實,同時還能增強故事的娛樂性,他們巧妙地藉助汽車輪胎說事,將它們的功能描繪成人的四肢,使汽車角色不喪失與生俱來的特質的同時,還具備了相應的人性。
「環境渲染繪制」則是最浪費時間的一道工序,這也是皮克斯公司在2005年「輪空」的根本原因。雖然在進行這項工作時,約翰·雷斯特選用的都是最一流的程序師,同時操作3000台電腦進行復雜的工作——時間要比渲染《超人特攻隊》時快上四倍還多,可是平均下來,每一幀的「渲染工作」平均都在17個小時以上,用如此繁雜的工序完成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動畫長片?想想都覺得可怕。
精彩花絮
·Nascar賽車迷們可以通過影片一飽耳福了,傳奇賽車手理查德·佩蒂、達雷爾·沃奇普和小戴爾·厄恩哈特都將為影片獻聲。
·《汽車總動員》是皮克斯公司成立20周年的紀念之作。
·期間,迪斯尼公司正式收購皮克斯,「強強聯手」終於走向穩定的發展之路。
·預告片中的配樂是1998年的《蟲蟲危機》的主旋律。
·影片的名字最開始叫做《66號公路線》,但因為1960年有個一劇集也叫這個名字,為了不混淆,才改成《汽車總動員》的。
·皮克斯的美工人員,為影片中所有的汽車角色總共畫了43000張設計圖紙。
精彩對白
Sally: Hey there Mater.
薩莉:嗨,這里,馬特。
Lightning McQueen: [to Mater] You know her?
「閃電」邁克奎因(對馬特說):你認識她?
Mater: She's my fiancee.
馬特:她是我未婚妻。
Lightning McQueen: What?
「閃電」邁克奎因:什麼?
Mater: [nudges McQueen playfully] I'm just kiddin'. She jus' likes me for my body.
馬特(開玩笑地輕推邁克奎因):開個玩笑而已,她其實只是迷戀我英俊的外貌(注:馬特是一款非常破舊難看的老式卡車)。
同名游戲
發布時間
2006-06-06
中文名
汽車總動員
英文名
Cars
類型
RAC
製作廠商
Beenox Studios
國外代理
美國THQ
游戲簡介
由迪斯尼和Pixar公司聯手推出的動畫新片《汽車總動員》(CARS),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奇特的汽車世界的故事,主角是一部時髦拉風的賽車,夢想在Route 66道路上展開的賽車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車壇新偶像。但不料他在參賽途中卻意外迷路,闖入一個陌生的城鎮,展開一段超乎想像的意外旅程……
這款同名游戲完全繼承了電影《汽車總動員》詼諧幽默亮麗明快的漫畫風格,玩家可以在游戲中選擇10種不同的游戲角色,50個不同的賽道,並且游戲聲音效果完全來自於電影。對玩煩了真實風格的賽車游戲的朋友這款游戲可以說是相當具有吸引力哦。
H. 阿甘正傳中阿甘停止跑步的那個地方叫什麼記的很多電影攝影中有那個地方!
阿甘長跑結束的終點,是美國加州洛杉磯的Santa Monica Beach(
聖莫妮卡海灘),也是美國66號公路的終點。
I. 66號公路的社會影響
許多人把66號公路昵稱為「美國大街」(the Main Street of America)。雖然也有人認為另一條40號公路(U.S. Route 40)才是所謂的「美國大街」;然而在「66號公路聯盟」的努力之下,這個稱號才得以保住。
也由於66號公路從芝加哥到奧克拉荷馬那段路,是東北西南對角的路線,視覺上如同在美國地圖上畫了斜對角,因此完工後不久就有許多民眾叫它「大斜角公路」(the Great Diagonal Way)。
正如史坦貝克筆下的「母親路」,66號公路的確在美國公路開拓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自1950年代,聯邦政府大力興建現代化的州際公路(Interstate),基本上都是以66號公路為藍圖。此外,現今橫貫美國的主要公路,如40號公路(I-40)、44號公路(I-44)、55號公路(I-55)等,也都是沿著當年66號的路線;所以66號公路稱為「母親路」,可說是名副其實。
如今的66號公路,在一群有心人士的奔走之下,其所經過的八州政府已經修復其毀損的路面。「66號公路」聯盟也發動了認養公路的活動(Adopt-A-Hundred Program),由27名義工每人負責一百英里的路程,每年至少兩次開車巡視所認領的范圍,若有任何路面毀壞、需要修補,便向聯盟報告,以進行施工。
66號公路雖然漫長,每一段都見證著美國20世紀的歷史,也走入美國人民的生活,陪伴他們寫下人生的篇章。 在約翰·斯坦貝克(CaesarZX譯注二)的小說《憤怒的葡萄》中,這條公路被稱作「母親路」。於是這個名字就被沿用了。最後,66號公路在1952年又被美國66號公路組織非正式地命名為The Will Rogers Highway(「威爾·羅傑斯」公路,CaesarZX譯注三)。向這位幽默作家致敬的牌子至今還豎立在在加州的聖莫尼卡。
由迪士尼(Disney)與皮克斯(Pixar)兩家動畫公司合作的動畫片《汽車總動員》(Cars),描述在一個擬人化的世界裡,所有汽車都會說話、思考,有喜怒哀樂,主角「閃電麥坤」(Lightning McQueen)是個賽車界的新秀,想要在即將到來、於加州舉行的活塞杯(Pistol Cup)大賽中一展身手,不料因為一場意外,誤打誤撞地來到位在「66號公路」(Route 66)上的沒落小鎮「水箱溫泉鎮」(Radiator Springs),開啟了「閃電麥坤」奇異的生命旅程。
《汽車總動員》發揮了寓教於樂的功能,不僅讓觀眾思考繁忙生活中的生命意義,也因這部電影的上映,再度喚醒了美國民眾對於66號公路的回憶。 過去為美國境內運輸要道的66號公路曾經顯赫一時,物換星移之下,歷經了繁華興盛到沒落衰敗;它的今昔,至今仍常駐許多美國人的腦海,念念不忘。
隨著66號公路的發達,往來旅客增多,沿途鄉鎮相繼地發展起來,小型商店(mom-and-pop-business)應運而生,提供旅客加油、餐飲、購物的服務。加上公路平穩好走,深受卡車司機青睞,於是日日車水馬龍,成為重要的東西運輸通道。
當年的美國中西部還經歷過一場大乾旱,66號公路再一次成為窮困潦倒的農民的救命線,他們沿著66號公路這條惟一通往加利福尼亞的公路逃亡至西部,開拓新生活。正如美國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在小說《憤怒的葡萄》里所寫的那樣:「66號公路是母親之路,是飛翔之路……」66號公路,見證著一個民族的苦難,卻也見證了美國人自由、勇敢與進取的精神。
J. 求一部穿越時空電影,用特定方式轉門把手,開門就是另一個世界
失落的房間 the lost room
六十年代,從洛杉磯到舊金山的66號公路上已經出現了100多家汽車旅館,總和起來大概有數以千計的房間,它們彷彿讓這條公路變得更加曲折.這些房間都十分類似,直到陽光旅館的一起未知事件使得普通的東西變成神奇的道具. 失落的房間
[1]陽光旅館的10號房的設施和其他房間類似,不過這些看似平凡的剪刀,梳子之類的東西在某一天突然擁有了神奇的效果,把自己從一般的東西變成了不可毀滅的物體.剪刀可以旋轉並且使3尺以內的東西旋轉.當你用梳子梳頭的時候可以停止時間10秒中.眼鏡可以停止20英尺以內的燃燒.房間本身則是一個不變的港口,它可以通往任何目的地.不過他也可能讓你付出比生命還寶貴的代價. 擁有了一個物體就擁有了它的力量.使用者使用任何一個物體都需要付出一個身體上的,情感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代價.只要拿著它們你就會變成被獵殺的對象. 幾十年前,或者這家汽車旅館剛建成前這個房間就和現實之間產生了裂縫.和其故事一樣,有人計劃收集這個房間的所有物體,為了得到無窮的力量,他們認為這些物體可以滿足他們,另外一些人則禁止任何人再次使用這些物體.雖然他們的目的不同,不過他們的戰術相似.據說只要你擁有了其中一件物體,你就會失去朋友.一個人在孤寂中等待出口. 一個帶著嚴重槍傷的年輕人交給警察德特·喬·米勒其中的一件物體,這是所有物體當中最有力量的一件,擁有了它就等於擁有了其他的物體--房間的鑰匙.當他的小女兒在房間中走失的時候,他的生活立刻徹底的發生了變化.為了救回自己的女兒,喬成了一股邪惡力量的目標,它會不惜一切代價奪走喬拯救女兒的希望-鑰匙.
劇照(2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