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是什麼》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9_TTqu1unhnHKpIrOh8-LQ
書名:電影是什麼?
作者:(法)安德烈·巴贊
譯者:崔君衍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17-9
頁數:396
內容簡介:
本書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巴贊發表的一系列高質量影評和電影評論的結集,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是研究巴贊和當代電影美學的必備讀物。在電影理論史上,巴贊的電影理論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現實主義美學深刻影響了世界電影的發展,他宣揚的攝影影像本體論和真實美學也形成了與蒙太奇理論不同的電影美學體系,開拓了電影研究的領域。正是由於巴贊的努力,電影才成為嚴肅的研究課題。作為巴贊電影理論的經典代表,《電影是什麼?》從問世之初就受到電影從業者和廣大影迷的好評,被譽為「電影的聖經」,也為巴贊贏得了「電影的亞里士多德」的崇高榮譽。
作者簡介:
安德烈·巴贊,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之一,著名電影批評家、理論家,提倡現實主義美學,提出了長鏡頭理論,闡述了新現實主義導演的重要價值,以及蒙太奇與景深鏡頭在電影語言中的重要性和辯證關系。因為對電影事業的重大貢獻,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巴贊在西方電影備受推崇,被譽為「法國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電影之父」「電影的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電影是什麼?》《查理·卓別林》《殘酷電影》《讓·雷諾阿》。
Ⅱ 五十年代末的電影新浪潮緣起在
有關這個概念的緣起解釋如下:
『來歷』
「新浪潮」這個詞最早來自法國女記者弗朗索瓦絲·吉羅(Françoise Giroud)於1957年10月3日發表於法國時事周刊《快報》(L'Express)的一篇以社會調查報告為依據的文章,這篇名為《新浪潮》的文章是改期《快報》周刊的封面文章,文章中將二戰後新一代法國青年統稱為「新浪潮」。之後,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影評人皮埃爾·比亞爾(Pierre Billard)於1958年2月的《電影》(Cinéma 58)第一次運用到電影批評中,在文章中,比亞爾列舉出一個法國青年導演的名單,名單上有22位新導演,在文章的末尾,比亞爾不無感慨地寫到:「這股『新浪潮』為什麼還服服貼貼地跟著前輩轉,真令人困惑。」但法國新浪潮運動,一般認為是從1959年戛納電影節上出現的一批法國青年導演為標志,從此人們將這批青年導演通稱為「新浪潮」一代。
『代表人物』
弗朗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羅爾、雅克·里維特
『戈達爾新浪潮作品』
戈達爾經常流連於巴黎的咖啡館,或在水壩工地上當小工,這孕育了第一部短片《混凝土工程》(1954)。196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盡》獲法國讓·維果獎。此片沒有腳本,導演連夜突擊對白,坦團並在排練中進行修改。在後來的影片中,甚至在拍攝中還需導演向演員提示對話內容。他的這種即興式拍攝風格大多數是實景、外景,獨樹一幟,蜚聲國際。該片連同特呂弗的《四百擊》等影片被認為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作。
戈達爾是一位思想激進且多產的導演,主要作品有《小兵》讓哪橘(1960)、《蔑視》(1963)、《美國製造緩慧》(1966)、《中國姑娘》(1967),前期作品表現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機和混亂生活,後期轉向對左傾思想的研究。1959年,在特呂弗的幫助下,29歲的戈達爾導演了第一部長故事片《精疲力盡》並一舉成名。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盡》、《卡賓槍手》、《狂人皮埃洛》等。
Ⅲ 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是怎麼回事
法國新浪潮電影編輯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1991年,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拍攝了《縱橫四海》向其致敬。
法國新浪潮電影_網路
http://ke..com/link?url=HTOC-uIDkLgzsGVkOFgy-75r6umfJHHIm_eJUDLZVEQ4qCrJd-
Ⅳ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大貢獻在於什麼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大貢獻在於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1958年,法國新浪潮電影開始興起,他們深受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影響,提出「主觀的現實主義」口號,反對過去影片中的「僵化狀態」,強調拍攝具有導演「個人風格」的影片,又被稱為「電影手冊派」或「作者電影」。主要是以表現個性為主的非政治性的電影。
(4)法國新浪潮電影pdf擴展閱讀:
就大環境而言,二戰後制度長期僵化,年輕人理想破滅,人民急需一種新文化,一種打破常規的精神領導思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經濟、政治、美學與社會趨勢的發展,促使新思潮出現。
再加之法國國內社會現狀不容樂觀,社會問題不斷,人民精神空虛,在美國稱之為「垮掉的一代」,在英國則稱之為「憤怒的青年」,在法國則稱為「世紀的痛苦」或者「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電影通常可以劃分為三個流派:巴贊《電影手冊》、「新浪潮」電影、「左岸派」電影。其中,「新浪潮」電影提出「作者電影」口號。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
Ⅳ 跪求法國新浪潮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WdpsZPfdglEq2ggbMyAJ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