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歐美最難懂的電影

歐美最難懂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4-02-09 17:34:52

㈠ 求一部歐美電影的名字,大家都進來看看詭異的劇情吧

中文名稱:閣樓里的花
英文名稱:Flowers in the Attic
別名:閣樓里的春天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87年
電影導演:傑弗里 布盧姆 Jeffrey Bloom
電影演員:路易絲·弗萊徹 .... Grandmother
克里斯蒂·斯旺森 .... Cathy

◎簡 介
這是一個超級陰暗和恐怖的片子。一個女的和她的親叔叔私奔,離開了原來富裕的大家庭,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了5個孩子,過著清貧的日子。有一天她突然被告知老公意外身亡了,無奈只好帶著五個孩子投奔娘家。回到娘家,她接受了親生母親的鞭刑,並把孩子鎖在閣樓上,她告訴孩子自己不久會來接他們出去的。孩子們只能呆在閣樓里,每天吃冷淡兇殘的外婆送來的飯。時間長了,母親來的越來越少,穿著越來越好,態度越來越冷淡,似乎也像外婆一樣了,相形之下孩子們破衣爛衫,食不果腹。孩子們開始覺得不對勁,並且身體狀況都很差,最小的弟弟更是病死。於是他們悄悄的跑出來,卻發現母親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並且計劃結婚,孩子們是她的絆腳石所以計劃殺死這些孩子。孩子們無依無靠了。於是在母親大婚宴請賓客的那一天出逃並且當眾揭穿了母親的真面目,孩子們吃著宴會上的糕點,因為他們餓。
那個母親被自己的孩子逼著跳出了窗外,穿著潔白的婚紗弔死在葡萄架上。孩子們拿著吃的,手拉手地走進了陽光下……

㈡ 介紹幾個類似《七宗罪》這樣的懸疑電影

1、《穆赫蘭道》

講述在經歷了一場在蜿蜒的穆赫蘭道上,一個名叫麗塔的女人遇上了一場車禍,並令其失憶的車禍後,麗塔和一個立志要做好萊塢演員的女孩貝蒂圍繞著洛杉磯尋找線索和答案,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扭曲的超乎夢想與現實的冒險故事。

2、《蝴蝶效應》

講述伊萬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3、《禁閉島》

講述聯邦執法官泰德·丹尼爾和上級新派來的搭檔查克奉命上島調查此事,主管醫生考利接待了他們並負責協助調查。而泰德此行前來還有一個隱秘的目的:尋找讓妻子葬身火海的兇手萊迪斯。調查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泰德的推斷。

4、《第六感》

講述一個九歲小男孩柯爾,自稱能見到已故的人,一位心理醫生想要為他治療,卻不被柯爾接受,柯爾認定沒有人可以幫助他脫離現狀。在麥爾康醫生不斷堅持下,柯爾終於放下心防,讓醫生了解自己的問題,也慢慢地接受他的建議,但故事的結局卻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5、《霧氣蒙蒙》

講述的是在醫院從昏迷中醒來的男子,發現自己記不起過去2年中任何事情的故事,當他試圖去調查這2年裡的事情時,發現自己有能力通過時光隧道從2002年回到2000年,最終讓他找到能為他最終解開謎團的關鍵人物的故事。

㈢ 尋一部歐美電影的名字!!

納尼亞傳奇
劇情簡介

魔幻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倫敦遭受德國戰鷹威脅,當地孩子被疏散到附近郊區避難,皮文斯家的四個小孩——彼得、蘇珊、愛德蒙、露西——被安排在一位老教授,柯克先生充滿神秘氣氛的鄉間大宅里暫住。

在這佔地遼闊、房間眾多的宅邸之中,小妹露西意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衣櫥,而它正是魔法王國納尼亞的入口,露西進入這個動物也能說話的奇幻世界,並且與和藹可親的半羊人都納先生成為了好朋友。

當露西返回現實將自己親身經歷告訴哥哥和姐姐時,他們並沒有相信這個特別愛幻想的妹妹,然而由於一次意外情況,他們也進入魔衣櫥,並隨著裡面幽暗的燈光踏上造訪納尼亞的路,開始了四個孩子在魔幻王國的冒險。

此時納尼亞正被邪惡勢力籠罩,千年不死的白女巫用暴政統治著整個王國,她用陰謀顛覆了獅王的統治,將納尼亞變成一片終年寒冷的冰天雪地,孩子們發現了女巫的殘忍,於是決定幫助獅子重新奪回王位。

本片改編自愛爾蘭著名小說家C.S. 劉易斯的經典暢銷童話《納尼亞魔幻王國》(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七部曲中的第二部,根據製片公司的消息,其他六個部分也將陸續被改編,本片的製作成本已經超過1億5千萬美元,而整體的預算更是高達11億美元,堪稱電影史上工程最宏大的魔幻系列題材。

《納尼亞傳奇》幕後故事:魔幻改編

《納尼亞魔幻王國》這部奇幻文學巨著早已風靡全世界,由英國文學家C.S. Lewis於1950年代所創作,系列作品陸續於1950-1956年間推出(共七部:《獅印⑴�子肽б鹿瘛貳?a target=_blank href=/view/1373986.htm>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號》《銀椅》《能言馬與男孩》《魔法師的外甥》《最後一戰》),每部都是一推出就大受歡迎,影響甚廣,該書還獲得英國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卡耐基文學獎」,更是被翻譯成35個語言版本,全球累積銷售超過8500萬,而目前每年仍以平均600萬冊的銷售持續吸引新世代的讀者。

推究起來,C.S. 劉易斯與《魔戒》的作者托爾金私交甚篤,有感於當時沒有引人入勝的奇幻作品,兩人於是自己開始創作,有別於《魔戒》漫長的誕生過程,劉易斯完成整個系列只有了七年時間,七個故事各自能夠獨立成章,也可以串聯構成一個恢弘的魔幻王國興衰史,同時由作者同時也是位知名的神學家,所以讀者也可以從本片中找到許多關於基督教的隱喻。

《納尼亞傳奇》拍攝花絮:魔幻製作

名著改編,著名導演,但這些對這樣一部充滿想像的魔幻電影還不夠,是紐西蘭的WETA工作室讓這些想像變成了現實,這個曾幫助《魔戒》創造輝煌的特效工作室將全部的經驗和智慧轉移到這個全新題材之中。

WETA曾經為《魔戒》創造了10種生物,但為本片他們破記錄地創造了60多種,其中至少超過一半是自然界從未出現過的物種。C.S. 劉易斯很少對書中出現的某一新生物做過多的細節描寫,因此製作小組可以更自由地創造這個魔衣櫥背後的世界。

對WETA來說,最復雜的物種要算源自古希臘神話的半馬人,這個特效必須將演員的表演和馬的動作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他們還為製作了超過1300套兵器和護甲,用於影片高潮部分2萬士兵的大決斗,在那個場面中,一共使用了超過100名化妝師和技師,服裝部門也為此特製服裝,它為演員增加了60磅的肌肉,但同時穿上它要花費45分鍾時間。

原作中冰雪女巫的馬車是由8隻馴鹿拉的,但拍攝小組請求從海關引進馴鹿的請求未能獲得農林部的審核,因為他們害怕外國馴鹿會帶進流行在北美地區的流行病毒,由於這個原因,劇組不得不修改劇本,將冰雪公主的坐騎換成了8匹狼,因為引進狼是可以獲得許可的。

由於影片中需要一些形體非常特殊的演員,製作小組在紐西蘭當地的《紐西蘭先驅報》刊登廣告,招聘臨時演員,而招聘的條件都是相當特殊而有趣的,比如需要身高低於5英尺,或者是超過6英尺的成年人,由於條件苛刻,臨時演員的招聘工作後來被推廣到奧克蘭、惠靈頓等多個城市,並且持續了2個星期才最終湊齊所需。

好萊塢多了個魔法世界 "納尼亞"打落"火焰杯"

《納尼亞王國歷險記》首周末票房6700萬美元,登上票房榜首

冰冷的納尼亞王國終於冷卻了《哈利·波特4》的「火焰」,拉開了聖誕大片檔的序幕。

好萊塢又多了一個魔法世界,本周,《納尼亞王國歷險記》系列的第一部《獅子、女巫和魔衣櫃》在北美上映,一個周末的票房就達到6700萬美元,登上排行榜首位。位居第2位的是奧斯卡呼聲頗高的政治驚險片《敘利亞》,而霸佔榜首三周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終於被打落到第3名。

像《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系列一樣,《納尼亞王國歷險記》是又一部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魔法電影,其中也充滿了驚人的電腦特效。

本片也果然不負眾望,「臨門一腳」把籠罩在好萊塢上空的票房陰雲驅走,令周末北美總票房達到了1.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個百分點。而本周三,另一個「主力隊員」將要上場,它就是彼得·傑克遜的《金剛》。《納尼亞》似乎要和《金剛》進行一場「PK」,然而迪斯尼公司的發行部主管表示並不為《納尼亞》擔心,他說:「我想本季的市場空間足以容下兩部超級大片,因為假期相當長。」排名第2的《敘利亞》票房達到了1200萬美元,第3位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也沒有跌出千萬大關。另外,兩部劍指奧斯卡的電影《斷背山》和《藝伎回憶錄》也在上周點映,並取得票房佳績,它們還將在漫長的「評獎季」中繼續擴大戰果。(記者劉錚)

http://www.555vvv.com/soft/10172.htm
《納尼亞傳奇》觀後感

最早看到《納尼亞傳奇》的簡介,起初沒什麼興趣,後來看到宣傳打出「挑戰哈利波特4」的旗號,倒真是有點意外,何況最近的電影也沒什麼對胃口的,所以打算看個究竟。

從下午五點半到七點五十,看完的時候,覺得這部電影還算可以,起碼讓我忘記了飢餓,但是覺得還是不夠好,與宣傳的那種效果相去甚遠。

如果說《哈利波特》著眼於魔法和曲折的情節,《指環王》以規模宏大的場面取勝,那麼《納尼亞傳奇》給我的感覺,就是有那麼一點魔法的指環王簡裝版。

最開始的場面,灰色的基調,輪番的轟炸,埃德蒙不顧生死去搶一幅照片,應該是他父親的照片吧,本以為埃德蒙會是主人公,而最終的結果應該是戰爭結束他們一家團圓。很顯然,到影片結束後,發現這個場景就是個場景,與整部影片貫穿在一起的,只有母親給彼得的那句話:「盡你之力保護你的弟弟妹妹」。這應該算是個不足吧,沒啥呼應。

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麼多動物、半人半動物、人出現在同一畫面,尤其白女巫和彼得決戰那場戲,感覺還是很有氣勢的。但是最後亞斯蘭輕易搞定白女巫,正義一方幾乎零傷亡,感覺太沒什麼真實感,比較失望,而且其中的魔法,也就是亞斯蘭的那口氣。片子敘述的「最高魔法」,只是個空泛的意念罷了。

不過小女孩露西的可愛還是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回憶,我後排有位女孩不停的和她身邊的男友說:「那小女孩好可愛啊」,的確,露西是個亮點。而這四個兄弟姐妹,對埃德蒙和露西的筆墨偏重,對於姐姐蘇珊的刻畫就相對來說很少,她的人物形象也不那麼鮮明。倒是那對水獺很是有趣,另外那個威武的半人馬,雄獅亞斯蘭,白女巫和她的侏儒、狼群,另外那個牛頭將軍讓我想起了魔獸爭霸里的牛頭人,跳起來落地的那一剎那,感覺倍兒象。

總體來說,在這個電影季節,《納尼亞傳奇》還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魔法師的外甥》、《獅王、女巫、魔衣櫥》、《能言馬和王子》、《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者」號遠航》、《銀椅》、《最後之戰》是組成《納》的七部書。
目前《獅子、女巫、魔衣櫥》已經拍成了電影,而《凱斯賓王子》將於2008年5月16日在美國上映!!!《黎明踏浪號》預計會在2010年5月上映。
從新浪轉載了一段詳細資料;
關於原著:C.S.路易斯

英國著名學者、文學家C.S.路易斯早在50年前就曾向世人貢獻出了一本傑出的巨著《納尼亞王國傳奇》系列。1898年,路易斯誕生於北愛爾蘭的一個書香世家。他自幼便沉浸在父母的藏書堆中,汲取了豐厚的知識養份,也因大量閱讀神話傳奇故事,而培養出對奇幻文學的莫大興趣。十歲那年,路易斯的母親過世,原本平靜祥和的家庭立即分崩離兮。他遂

離開愛爾蘭,渡海到英格蘭讀書。異鄉平原灰黯的景色、多霧多雨的天氣、集中營式的學校生活、暴戾教師和稀鬆枯燥的課業,重重壓抑著他的胸臆。為了尋求蔽蔭,早熟的路易斯開始故事創作,並埋首研究哲學思想。這時期的經歷不但磨煉了他的寫作技巧,也埋下他日後思想轉向基督教教義的種子。

1921年,路易斯考入牛津大學,但沒多久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被徵召入英國軍隊,開拔到法國戰場的壕溝中作戰。他在戰斗中中彈負傷,返回倫敦休養。痊癒後他繼續完成學業,並在26歲取得牛津大學的教職工作。此後的路易斯一個人擁有了三種身份:第一,他是牛津和劍橋大學著名的文學學者和批評家;第二,他是廣受好評的奇幻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家;第三,他是知名的基督教神學作家和宣道家。路易斯最早成型的是科幻故事,193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太空科幻小說《Out of the Silent Plant》。這本小說的主角艾德溫·倫森,是以他在牛津大學的同窗摯友《魔戒》的作者托爾金為原型取材的。

1950年,路易斯發表奇幻小說《獅子、女巫、魔衣櫥》。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後,他在六年間,又以故事中的納尼亞王國為主題,完成了另外六部,共組成奇幻文學巨著《納尼亞王國》系列故事。最後一部《最後的戰役》一書,為他贏得英國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卡內基文學獎」。C.S路易斯一生的著作包括了詩集、小說、童話、文學批評,以及闡明基督教精義的作品,不下50多本。這些作品在他於1963年逝世後,仍持續再版發行,盛況至今不綴。他被當代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也是二十世紀最具領導地位的作家兼思想家。

《納尼亞王國傳奇》的原書名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譯成中文為「編年史」或「年代記」,單從這一點來看,路易絲用他洋洋數十萬字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怎樣龐大的魔幻世界啊。《指環王》講述了人與魔殘酷征戰的浩大戰役,《哈利·波特》不過,是描述了一個小小的魔法學校,但長篇巨著《納尼亞王國傳奇》卻整整虛構了一個龐大王國的興衰史。需要提及的是,C.S.路易斯還有一位名叫J.R.R.托爾金的摯友,他就是在世界上擁有數千萬追隨者的長篇幻想小說《指環王》的作者。托爾金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一個「第二世界」的理論,即第一世界是神創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那個世界。而人們不滿足第一世界的束縛,用「幻想」去創造一個想像的第二世界。這個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則都是以一種看得見的「真實」形象建構起來的。作為托爾金的同行,路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論的積極的支持者和追隨者,可以這樣說,《納尼亞王國傳奇》是路易斯對托爾金「第二世界」理論的一次偉大實踐。

有意思的是,路易斯在寫作《納尼亞王國傳奇》時,並不是按照現在的七本書的排列順序完成的,(即《魔法師的外甥》、《獅王、女巫、魔衣櫥》、《能言馬和王子》、《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者」號遠航》、《銀椅》、《最後之戰》)而是先寫了《獅王、女巫、魔衣櫥》(1950年),然後是《凱斯賓王子》(1951)、《「黎明踏浪者」號遠航》(1952年)、《銀椅》(1953年)、《能言馬和王子》(1954年),最後,一直到了1955年,才倒回來寫了現在的第一部《魔法師的外甥》,1956年完成最後一部《最後之戰》。這是因為,路易斯在寫《獅王、女巫、魔衣櫥》時,並沒有寫續篇的打算,但沒想到竟受到了讀者們空前的喜愛,於是便一發不可收拾,竟寫出了一部工程浩大的「納尼亞王國」的編年史。所以,《納尼亞王國傳奇》七本書獨立成章,你可以分開閱讀,也可以合在一起讀,如果合在一起讀,就像有人曾經說過的那樣:「如果把七冊並在一起讀,就會感到這是一部一氣呵成的故事。如同我們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顆顆的星星,看著看著,就匯集成了一個星座的形狀。納尼亞王國有僅屬於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

雖然《納尼亞王國傳奇》全書透露出一種對基督教的虔誠,但畢竟還是被全世界的孩子們狂熱地接受了,而且它還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有評論家說它是:被喚作幻想小說的作品,在它前後都曾經出現過,但只有它和《指環王》成了幻想小說的里程碑似的作品

納尼亞王國傳奇

(英)劉易斯

《納尼亞王國傳奇》是劉易斯於1951年至1956年間創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別為《魔法師的外甥》《獅王、妖婆和大衣櫃》《能言馬和王子》《凱斯賓王子》《"黎明踏浪者號」遠航》《銀椅》《最後之戰》。故事中的"納尼亞王國」是一個神秘奇幻的世界,在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們或憑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過一扇衣櫃大門等各種奇妙方法進入魔幻世界納尼亞王國。他們通過英勇的冒險,與魔鬼妖婆斗勇來拯救納尼亞的人們。 書里有會說人話的動物:巨人、馬人、巨龍、樹精、地精和人魚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還有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在它們的幫助下,小主人公們通過英勇的冒險和戰斗,一次次戰勝邪惡,保衛了這個神奇而充滿歡樂的國度。

《納尼亞王國傳奇》融神話、童話和傳奇為一體。它的故事以正義與邪惡的斗爭為線索展開,寓意深刻,並富於戲劇性,情節緊張,曲折動人,想像奇特、引人入勝。作者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惹人喜愛。作品對童話環境也有清晰勾勒。這部作品在英美世界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兒童讀物,也被一些批評家、出版商和教育界人士公認為20世紀最佳兒童圖書之一。在半個世紀里,這部書的銷售達到65005冊,至今已被翻譯成30多種外國文字。其中的故事不僅被搬上了電影和電視屏幕,有的還被改變成兒童劇和兒童芭蕾舞劇,在英美長演不衰。其中《最後之戰》一集獲卡內基獎。

劉易斯的作品受麥克唐納和內斯比特的影響,繼承了幻想與探險故事的傳統。他的一些想像來自他小時候喜愛的一些書:比阿特麗克斯·波特筆下會說話的動物;E.尼斯伯特;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童話故事中的邪惡女王;古老德國神話中的小矮人;愛爾蘭童話、神話與傳說,以及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劉易斯把它們融匯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從而使它們變成一個全新的、有創造性的故事。

按劉易斯的說法,《納尼亞王國傳奇》是始於他頭腦中的一系列畫面。"最初,」他寫道,"沒有故事,只有一些畫面。」 《獅王、妖婆和大衣櫃》就來自於這樣一幅畫面:在白雪皚皚的樹林中,一個小羊怪打著雨傘,背著包裹,匆忙前行。"這幅畫面,」劉易斯後來回憶說,"從十六歲起就存在於我的腦海中。然後,有一天,在我四十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讓我來就此寫個故事吧……』」

40年代的劉易斯早已是一位知名作者,寫了許多文學與宗教方面的嚴肅著作,但作為一個單身漢,他並不認識多少孩子,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為孩子們寫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孩子從倫敦疏散到鄉下,其中有四個被安排到了他的家中。令劉易斯詫異的是,小客人們似乎並未讀過什麼想像性的故事。於是他決定自己給他們寫一個。就這樣,他寫下了一個故事的開頭幾句。故事是關於四個孩子:安、馬丁、羅斯和彼得的,他們為躲避空襲而被送出倫敦,同一位獨居鄉下的老教授住在一起。

當時他就寫了這么多,但幾年之後,他又回過頭來寫這個故事。孩子們(現在叫彼得、蘇珊、愛德蒙和露茜)找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最終把這個世界叫做納尼亞王國。正如劉易斯所說,更多的畫面進入他的腦海:一幅是"一位坐在雪橇上的女王」;另一幅是"一頭雄偉的獅子」。有一段時間,他並不知道故事要講的是什麼。"但隨後,」他後來說,"阿斯蘭驟然而至……我不知道獅子是從哪兒來的,或它為什麼要來。但一旦它在那裡,它就帶出了整個故事。」

所有的東西都被用來創作《納尼亞王國傳奇》。一個疏散來的孩子向他提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家裡那座古老大衣櫃後面有什麼東西嗎?還有他自己童年時代的記憶:他和哥哥總是鑽進祖父做的那座大衣櫃,坐在黑暗中互相講故事。

《獅王、妖婆和大衣櫃》於1950年出版,並由一位年輕的藝術家貝恩斯配上插圖,這些插圖很好地再現了劉易斯頭腦中的畫面。那時,劉易斯已經著手寫作更多的納尼亞故事,講述孩子們怎樣一次次找到途徑返回納尼亞,經歷新的冒險與奇遇。在《凱斯賓王子》(1951)和《"黎明踏浪者」號遠航》(1952)中,劉易斯寫到了納尼亞和我們的世界之間存在的時間差別——這一手法意味著在每一個新故事中,都有一些不同尋常和出乎意料的東西。

"當我寫完了《'黎明踏浪者』號遠航》,」劉易斯後來回憶說,"我非常肯定這將是最後一部。但我發現我錯了。」1953年,他寫了《銀椅》;1954年,他又寫了《能言馬和王子》,故事發生的時代跟《獅王、妖婆和大衣櫃》相同。

每一本書都會帶給讀者一個令人難忘的新納尼亞人物,比如圖姆納斯先生、老鼠將軍雷佩契普、小矮人特魯普金等等,以及從我們這個世界裡去的人物,如誠實的迪格雷,俠義的沙斯塔,大膽的吉爾·波爾,還有變成了龍的討厭的尤斯塔斯。

這部作品中也宣揚了很多基督教思想。劉易斯在童話中塑造了一個象徵基督的獅子,描述善與惡的斗爭,宣示只要向善、從善、為善,人就可以得到永生。"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在每一本書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魔法師的外甥》里,它使納尼亞王國誕生;在《獅王、妖婆和大衣櫃》里,它戰勝了邪惡的白妖婆;在《最後之戰》里,阿斯蘭給納尼亞的故事畫上句號,帶領它忠實的朋友們去到了一個新世界。

劉易斯曾經說:"人們不去寫我想要讀的書,所以我不得不自己來寫。」就這樣,他寫出了成千上萬的人都想要讀的書。《納尼亞王國傳奇》吸引了幾代讀者,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時至今日,它絲毫也沒有喪失那牢牢地抓握住我們想像的魔力。

2000年10月,世界最大的書展——第52屆法蘭克福書展上,《納尼亞王國傳奇》紅透整個展廳,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劉易斯的名字被奔走相告,各個國家許多出版社都簇擁到擺放納尼亞的展台前……

㈣ 求懸疑電影,類似《致命ID》《九人禁閉室》的

《穆赫蘭道》:公認史上最難懂的電影!!據說40%的人從電影一開始就理解錯誤,還有50%的人從頭到尾都不知道電影想要表現什麼。看懂這部電影,請先熟讀大師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死亡幻覺》:此片思維難度很大,涉及的知識一般人難以理解,第一遍據說沒人看得懂,喜歡高智商類的一定不能錯過。理解這部電影,你需要先了解《時空旅行的哲學》一書中的基本理論。
《恐怖游輪》:不算最難懂,但絕對是思維量最大的懸疑電影,關於此片情節的爭論,到現在還未停止!但要說明的是,這部電影絕對不是恐怖片!!
《蝴蝶效應》:歐美混沌學懸疑經典大片,強烈推薦第一部!!構思無以倫比,結局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禁閉島》:不愧是萊昂納多,難以超越的演技啊,特別是燈塔里的那一段,實在是太過精彩!影片衡纖的諸多細節及人物對白都是精心設計!智商150以下的據說看不懂這部電影。
《致命魔術》:有點思維量的電影,估計前面情節夠讓你糾結了。影片的細節很重要,特別是最後的一個鏡頭,意味深長。
《致命ID》:很好看的懸疑片,有關人格分裂的心理學懸疑電影,結局出人意料。
《非常嫌疑犯》:IMDB和豆瓣評分相當高的一部電影,情節才是王道!!
《八面埋伏》:貴在結局!!國內的《孤島驚魂》估計是模仿這部電影的,只可惜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
《第六感》:兒童心理學必看懸疑電影,布魯斯·威利斯的表演很到位,結局又是出人意料啊,推薦觀看。
《萬能鑰匙》:帶點宗教性質的懸疑驚悚片,結尾出人意料。
《源代碼》:構思不輸《盜夢空間》,結局很溫馨。
《生死停留》:又是一部關於夢境的高智商電影,很多難懂的電影都喜歡和夢掛鉤,也許夢本身就充滿神秘吧,我想絕大部分人都是在影片結尾才知道前因後果,不過,想要深層次的理解,也許你需要再看看佛洛依德。
《迷霧》:開始以為是科幻災難片,看到後來才知道是一部充滿人性與哲理的懸疑片,美國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小說改編。
《異次元殺陣》:又名《心慌方》或《立方體》,一共有三部,加拿大導演匪夷所思之作!!個人覺得第一部最好看。
《搏擊俱樂部》:也是讓人拍案叫絕的構思,結尾真是讓人始料未及!布拉德·皮特飾演的角色出人意料!
《記憶碎片》:經典懸疑代表作,導演在拍攝手法上下足了功夫,使得整部電影看似錯亂不堪實則脈絡分明。相信僅憑這一點就讓大部分人還沒看完就退縮了,思維難度頗高,估計沒多少人第一次就能看懂。
《12猴子》:是部老電影了,布拉德·皮特聯手布魯斯·威利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對未來的思考。
《哭泣殺狼》:本片涉及了當下風靡全球的游戲——「殺人游戲/天黑請閉眼」,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校園懸疑片。
《魔術師》:也是一部結尾出人意料的電影,這部電影所涉及的幾個魔術同樣非常出彩,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房客》:本片翻拍自希區柯克1927年的同名電影,電影的結局絕對是神來之筆,讓你欲罷不能地沉浸在懸疑的劇情之中。
《機械師》:典型的心理問題引發記憶錯亂及人格分裂。畫面和配樂陰沉壓抑,主角表演極富搭漏張力。這部電影拍攝手法很像《記憶碎片》和《搏擊俱樂部》,同時構思上又和《生死停留》、《穆赫蘭道》較為類似,但導演在表現技巧上又有創新,強力推薦!
《魔鬼代理人》:基努里維斯懸疑代表作,結局絕對意外。
《盜夢空間》:萊昂納多又一部高分懸疑科幻大片,與之前有關夢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不再討論夢的本質,更多的是關於意識問題,當然,該片有關夢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也離不開佛洛依德的基本理論。全球票房8億美金,最近幾年懸疑電影代表。
《異次元駭客》: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費馬的房間》咐枝仿:一群有著數學天分的人被關在一個會逐漸縮小的房間里,用它們的智慧與死神賽跑。
《霧氣蒙蒙》:它是以下幾部經典電影的先驅:《蝴蝶效應》、《恐怖游輪》、《生死停留》、《源代碼》。這四部電影除《生死停留》、《源代碼》稍弱外,其他兩部皆可標榜於電影史冊了。正是有了這部先驅作品為基礎,才使得後者構建起更趨於經典的故事架構,更明確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更加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
《時空罪惡》:邏輯感極強的懸疑片,內容涵蓋了時空穿梭、時空循環等理論,本人很喜歡的一類懸疑片,風格類似《恐怖游輪》,但思維量明顯小於前者。
《黑洞頻率》:更應該說他是科幻劇情片,構思有《蝴蝶效應》的靈感,這部電影劇情很感人,值得一看。
《心理游戲》:整部電影都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進行,主角的命運牽動人心,而電影的結局實在是讓人拍案而起。
《睜開你的雙眼》:本片獲1998年東京電影節東京知事獎等多項專業褒獎,《盜夢空間》靈感也是來源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帶給人很沉重的哲學思考。
《黑暗鄉村》:這是一部讓人很難猜到結局的電影,也許,每一次的意外都是註定好的呢!
《嫌疑犯X的獻身》:這是日本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懸疑犯罪片,影片懸念叢生,犯罪手法更是出人意料,而影片類似《白夜行》的情感也是讓人刻骨銘心。
《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時間旅行的經典之作,短短70多分鍾卻是懸念叢生,波折不斷,推薦!
《達芬奇密碼》:宗教性質的懸疑片,時間有點長,裡面涉及了很多西方宗教知識,如果沒什麼了解,看起來會覺得晦澀難懂。
《十二宮》:又名《十二宮殺手》,有一種電影總是在看過之後時不時想起,甚至覺得回味無窮,這部就是。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科幻懸疑劇風格獨特,是一部很另類的懸疑劇情電影。
《謎一樣的雙眼》:擁有意外結局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電影的最後半小時,讓大家見識了什麼叫力拔千鈞,盪氣回腸。之所以是獲獎影片,情節和敘事的出色之外,更重要的本片帶給大家的情感體驗和愛的共鳴。
《捉迷藏》:該片有兩大亮點,一是劇中的小蘿莉,表演很出彩。二是劇情設置,讓人很難猜到結尾,這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啊。
《無畏之心》:最後推薦一部印度的高分懸疑劇情電影,IMDB評分8.5,很佩服其中的女主角,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周圍的人或物。

㈤ 求一部歐美電影的片名。

<菲比夢游奇境>
劇情簡介
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兒菲比(艾麗·范寧飾)一直以來都渴望能夠出演學校里即將推出的經典劇目《愛麗絲漫遊仙境》。在同學間競爭激烈的小演員競選中,小菲比終於如願以償地被戲劇老師道吉爾小姐(派翠西婭·克拉克森飾)選中,並召入劇組之中。接下來,小菲比除了面臨絲毫沒有減少的功課之外,就是嚴謹嚴格的戲劇排練了。然而,這顯然給了小菲比不少的壓力。甚至小菲比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格外注意,生怕老師不滿意自己的表現而臨時換角。但事與願違,小菲比越是小心,越是出錯,在巨大的壓力下,菲比的表演狀態越來越糟糕,她的父母得知狀況之後也很替小姑娘著急,試圖幫助菲比走出困境。可倍感沮喪的菲比還是漸漸開始自閉,而她在重壓之下竟在腦海里幻想出另一個奇異美妙的「仙境」,並漸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能自拔……
有關「成長」的奧秘
《菲比夢游奇境》是於2008年聖丹斯電影節的劇情片競賽單元里首次在大銀幕上亮相的,與此同時,它還是電影人丹尼爾·巴爾茲(Daniel Barnz)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內容所關注的是有關「成長」的復雜性的非常豐富的研究結果。整個故事詳細地描述了一個叫做菲比的小女孩的經歷,她的媽媽因為太過追求自己在學術事業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她作為一個母親的職責和義務。另外還有一位戲劇老師,正在執導校園舞台劇《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而菲比則想盡辦法可以從中謀得一個角色……負責為聖丹斯電影節選片的傑弗里·吉爾摩(Geoffrey Gilmore)對這部影片給予的是極高的評價,他說:「《菲比夢游奇境》是一部非常真誠且很有深度的電影作品,算得上是一次對常態和瘋狂的情感徹底地檢驗,擁有的是一種現實主義風格和理智並存的講故事方式,同時還散發著奢侈、浪費的奇幻主義色彩,結合了比喻性的寓言故事之後去研究一下所謂的童年時光。我們企圖了解孩子的一切,即使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所採用的方法有的時候根本就是不恰當的。」
來自於費城的丹尼爾·巴爾茲在耶魯大學主修的是英語,畢業之後,又跑到美國南加州大學繼續進修,這一次他所選擇的是電影專業,並拿到了美術碩士學位,巴爾茲說:「讓我感到最欣慰的一點就是,自從我畢業之後,就一直靠寫一些電影方面的東西賺錢,足以養活自己了--雖然我在接下第一份創作的工作之前,確實過了一段時間不算太長的節衣縮食的日子,當時不覺得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可怕的。」
其實丹尼爾·巴爾茲最早展現出來的和藝術有關的天分,是表演,他甚至將自己描述成是那種一登上舞台就會進入表演狀態的天才型,巴爾茲說:「每個夏天,我都要去參加那些喧鬧異常、極其令人愉快的戲劇夏令營……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我才開始認真思考也許自己對導演這個領域要更加地感興趣,雖然我在耶魯大學主修的是英語,但那裡對於戲劇來說,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堂,我將所有的夏日幾乎都泡在了『威廉斯鎮戲劇節』上。大學畢業後,我搬到了洛杉磯,在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的劇團『演員同盟』里得到了一份工作,然後我取得了南加州大學的入學資格,從那個時候起,才算是正式並入了電影的領域。」
雖然有了南加州大學科班出身的正統身份,可是畢業後的丹尼爾·巴爾茲卻很清楚地認識到,可能很少有人會冒險雇他給影片做導演,所以他只能從創作開始一點點地探索和尋找,巴爾茲說:「我寫的第一個劇本就是《菲比夢游奇境》,然後在10年後的今天,它成了我的導演處女作……菲比這個角色對於我來說算得上是一個樣本,而且很容易被人接受,幫助我接到了越來越多的創作工作。幾年以來,我和奈德·澤曼(Ned Zeman)一起搭檔,寫了一些電影方面的模板故事,很多都是以他在《名利場》雜志發表的文章作為依據的。對於我來說,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我積累了許多經驗,受益匪淺。我們一起創作了一大堆專門為像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等這樣非常難以置信的明星量身定做的電影劇本,可是出於種種原因,它們中沒有一個最終被拍出來的。但是,每一次創作的過程,都是一個更好地理解講故事的方式的機會,我現在特別慶幸的是,沒有一寫完《菲比夢游奇境》就去為它做導演,經過了這么多年,我想自己已經成長為比當初更加優秀的講故事高手了。」
「怪小孩」也有大作為
丹尼爾·巴爾茲之所以會產生要創作《菲比夢游奇境》的想法,還源於他自己在孩童時代曾經有過的真實體驗,巴爾茲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有人稱呼我為『怪小孩』了……如果你在童年的時候有過類似的痛苦折磨,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生活和性格,但在我看來,我對於這樣的經歷其實是懷著感激之情的,因為是它把我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我打小的時候想像力就特別地豐富,已經到了一種成癮成癖的程度了,雖然中間有過各種各樣的掙扎和挫敗,但是跨過了某一個障礙之後,反而更加激發了我的創作天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才決定以此為依據寫一個電影劇本,裡面的內容就是有關一個如此與眾不同的小女孩的,她將會從自身的差異中成長,最終得到繼續下去的能量。後來,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心態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劇本所關注的方向也有了變化,開始向擁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小孩的父母的視角靠攏。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非常特別或不那麼平庸,但如果你的小孩真的變成了你期望的模樣,你又會心疼孩子因為特殊而產生的不適--如果你沒有小孩的話,是不可能對此有如此深刻的體會的。自從我愛上了戲劇,決定自己製作一部影片,我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把這些情感和認知全部傳達給那些曾經像我一樣『古怪』的人們。」
在拍攝《菲比夢游奇境》的過程中,丹尼爾·巴爾茲還從許多部專門描述孩子的影片中獲得了巨大的靈感,他說:「比如說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的《罪孽天使》(Heavenly Creatures)吧,在我看來,這是對焦少女問題的電影作品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不僅完美地捕捉到了那種非常有感染力的孩子獨有的天真爛漫和輕率無知,而且還在孩子的想像力所營造出來的美感和恐怖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另外,我還非常欣賞《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所坦露出來的真誠的表演,讓觀眾進入一個小孩的腦子里一探究竟的視覺風格,是影片的編劇兼導演斯蒂文·澤里安(Steven Zaillian)利用非常少見的遠景拍攝形式所做出的一種大膽的嘗試。當然,《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同樣也是這里不得不提的一部影片,它是如此地美麗,又那麼讓人心碎,而我之所以沒第一個就提到它,是不想令自己聽起來太過狂妄自大。最後要提一下的是在世界上很知名的怪異的時尚攝影大師大衛·拉沙貝爾(David LaChapelle),他對於色彩的運用和思考,也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發,你肯定能從《菲比夢游奇境》里的一些系列畫面中找到類似的影子。在為這部影片創造出視覺化風格的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幾個人,有攝影師波比·布高斯基(Bobby Bukowski)、藝術指導德海斯·德佩(Thérèse DePrez)和製片人雷奈特·豪威爾(Lynette Howell),如果沒有他們,就不可能製作出一個如此出乎人意料的作品。基本上而言,我們就是來到一間位於紐約的公寓,然後在那裡討論這部電影所涉及到的主題,進而研究幾百幅照片和圖畫,觀看來自於不同的電影作品的片斷--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個周末的時間,就將影片的拍攝工作和日程徹底地定了下來。」
幾位電影人首先在電影的概念上達成了共識,讓這部影片所有的部分都能保持風格的一致,丹尼爾·巴爾茲說:「我們盡可能地處理好從故事主題所衍生出來的所有視覺想像,比如說學校,我們做了帶有圖解的台詞,盼望著每一個人可以更了解故事所切入的視角……然後我們需要支撐的是一個更加自由的環境,因為我們不斷地受到鼓勵,想要打破某些慣例。拍攝的時候,我們盡可能地給攝像機的運作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畫面的色彩方面也要越來越具有某種刺激的煽動性。當然,我們之間發生過很多次爭論,但這也允許我們更加地開闊思路,完善所有的一切。我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這里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一定要銜接好現實和菲比想像出來的世界,我們不得不讓《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角色一個一個走進菲比周圍的環境中,然後變得更加地具有奇幻色彩,因為我們最不想做的,就是被CGI搞得心煩意亂,而混淆了真實與虛幻。當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總是以我身邊的環境為基礎,去發揮想像力--所以我們希望保留住其中真實的那一部分,然後再將所有的一切轉移到菲比的思維當中。」
丹尼爾·巴爾茲還坦承,表示自己做夢也沒想到,在第一部電影作品中就可以集合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陣容,巴爾茲說:「即使是在我最狂野的白日夢中,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菲麗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和派翠西婭·克拉克森(Patricia Clarkson)都是我的第一選擇,兩個人很早就決定簽約影片,而且她們的名字對於我們籌備拍攝資金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緊隨她們之後的是比爾·普爾曼(Bill Pullman)和坎貝爾·斯科特(Campbell Scott),最後,我見到的是艾麗·范寧(Elle Fanning)--比達科塔·范寧(Dakota Fanning)小4歲的親妹妹,我一看到她,就意識自己面前站著的正是代表著整部影片的中心內容的那個勇敢、充滿智慧的小女孩菲比。」
【本片的背後:強迫症與精神分裂】
其實菲比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強迫症患者。她為了出演主角而不斷地重復進行沒有意義的儀式化動作,比如不斷地在草地上轉圈,在樓梯上下跳躍……她還想從高處跳下,但她其實內心是知道這么做的危害的,這就是強迫意念的表現。而菲比在看舞劇時不斷說到的「醒來」和萬聖節看到胖女人就脫口而出的「河鼠」都體現了強迫症所帶來的不可控制的症狀。強迫症還給菲比帶來了精神分裂的幻覺,她認為存在的仙境其實就是她精神分裂的幻覺,而到了本片的最後,她還是沒有擺脫精神分裂——她看到她的戲劇老師和愛麗絲一起奔跑消失在走廊的盡頭……

㈥ 你看過最爛的歐美電影是什麼

《萬能鑰匙》驚悚片,初看完並沒完全看懂,關了電腦以後突然想到影片最後的鏡頭,一下懂了,頓覺毛骨悚然。真是細思極恐,壞人最後居然得逞了。

閱讀全文

與歐美最難懂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怎麼官宣 瀏覽:273
王牌保安豆瓣電影 瀏覽:180
將要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28
電影患難與共觀後感 瀏覽:550
奧特曼是什麼電影 瀏覽:692
盛大電影城泰安 瀏覽:712
抖音剪輯電影怎麼變現的 瀏覽:916
平遙國際電影節張譯 瀏覽:502
英國淪陷法國不攻自破的電影 瀏覽:898
神秘的姐妹電影名字大全 瀏覽:281
驚悚懸疑不惡心的電影推薦 瀏覽:371
手機3d電影投放電視機 瀏覽:189
迪士尼下架動畫電影 瀏覽:640
紹興魯迅電影城兌換票 瀏覽:978
春苗電影插曲的歌詞 瀏覽:948
太原賀歲電影有哪些 瀏覽:573
奧斯卡榕森電影城 瀏覽:53
開學第一天想給老師一個下馬威是什麼電影 瀏覽:606
齊納電影城上映什麼 瀏覽:185
國內摩托車電影經典大全集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