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俄羅斯電影《婚禮》
中文名稱:婚禮
英文名稱:Svadba
別名:愛,婚了頭
發行時間:2000年
電影導演:Pavel Lungin
電影演員:Marat Basharov
Mariya Mironova
Andrei Panin
Aleksander Semchev
Vladimir Simonov
Mariya Golubkina
Natalya Kolyakanova
Yelena Novikova
礦工米什卡青梅竹馬的女朋友塔尼亞,在離開家鄉多年以後回到他的身邊。米什卡心裡除了美麗的塔尼亞從沒有過其他女人,所以他老老實實地不記前嫌,也顧不上媽媽的反對一定要娶她為妻。婚禮前,為了給新娘買耳環,米什卡被朋友慫恿著喝醉了酒,搶劫了別人。婚禮進行到一半,他被送進了局子,為了盡快出獄結婚,他看也沒看便在供罪書上簽了自己的名字,隨時准備逮捕他的警察局長跟著他回到了婚禮上。塔尼亞的爆發戶舊情人出現了,他帶人要搶走新娘子……一系列鬧劇以後,結局似乎是最喜劇也是最悲慘的:米什卡非常高興地收養了妻子和舊情人的私生子。
其他介紹
故事簡單的說就是俄羅斯一對新人舉行婚禮當天24小時發生的故事,具體的說,婚禮的地點是俄羅斯的經濟不發達地區,新娘曾經因為難以忍受貧困而到莫斯科去.....現在突然良心發現,回到家鄉尋找真愛。故事背後是俄羅斯當代的各種社會問題,什麼俄羅斯新貴、腐敗、民不聊生.....而電影背後則是俄羅斯人驕傲樂觀的「俄羅斯精神」。
電影的風格像庫斯圖里查 ,越是窮就越要狂歡,還像 米哈爾科夫 的《西伯利亞理發師》,前一秒鍾狂歡,後一秒鍾就落淚,前一秒鍾是鬧劇,後一秒鍾就變成悲劇,如此反復,還好結為是個happy ending。在「舊居」前幾天誰調侃到 庫斯圖里查 說「從這樣的國家出來混的,就先得政治上舉白旗」,至於這部《婚禮》看imdb上是法國投資的得了金棕櫚提名,是不是「政治上舉白旗」討論起來沒意義,不過精神上絕對不是,這就是俄羅斯偉大的地方。
影片的導演是曾以處女作《藍色計程車》(Taksi-Blyuz)榮獲戛納最佳導演獎的俄籍名導帕沃爾·羅金。可以說電影取材於當時俄羅斯人們的生活,自然也會將視角投注在他們的身上。一如印象中南斯拉夫人的精準、理性和民族性強烈一樣,帕沃爾·羅金的鏡頭同樣剖析並關懷著俄羅斯的處境及人民的生活。他在1990年的作品《藍色計程車》反映的是解體後新舊蘇聯人民在思想上的差異和對應生活的困境,獲得了戛納獎的最佳導演獎;1992年他以《月亮公園》(Luna Park)再度入圍戛納,剖析俄羅斯境內的反猶太情結,描述堅信國家主義的飛車黨首領,發現自己素未謀面的父親竟恰巧是猶太人的悲情故事;1996年在《紅色的生命》(Liniya Zhizni)中,他則以明快節奏描述一名法國人在莫斯科黑幫中的經歷,一方面也呈現出俄羅斯從斯大林時代到現今宛如無政府狀態的對比,相當犀利。
帕沃爾·羅金在千禧年的這部作品《婚禮》一反過往犀利尖刻的冷靜批判和暴力陽剛的風格,以一場烏龍婚宴為題材,甚至將鏡頭從莫斯科移至鄉間礦場,將視角從政治及社會亂象中轉移,帕沃爾·羅金希望用一出充滿歡笑的幽默喜劇來更深入刻畫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實景。雖然基調瘋狂幽默,但是帕沃爾·羅金仍舊放進了許多嚴肅的思考,諸如貪污瀆職、金權政治、經濟困境等。可以說,帕沃爾·羅金帶給了我們全然不同以往的俄國片情調:幽默、辛辣、狂歡享樂、痛快解嘲,笑聲不斷、峰迴路轉,歡樂背後的靜默,又不免聞到一絲欲哭無淚的味道。除了導演才華洋溢、劇本貼近真實生活和演員集體演出優異的特色之外,這部《婚禮》更是畫面豐富、節奏明快。執掌攝影的是曾獲斯德哥爾摩影展最佳攝影的亞歷山大波羅夫(Aleksandr Burov),婚宴醉酒嬉鬧、狂歡宴飲的歇斯底里,加上意外重重的狀況頻傳,波羅夫生動而紀實地捕捉到了每個精彩的鏡頭,一舉入圍當年的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的獎項。整部影片不時上演的笙歌樂舞,還有一桌桌豐盛的婚宴,加上喜宴張燈結綵的熱鬧風情,都透過他精準的鏡頭變得更加活潑起來。對於這部《婚禮》,也許故事的內容終究不過是生活百態,但是本片不僅給了我們全新的俄片觀影經驗,就電影本身而言,它也是一出節奏痛快辛辣的喜劇,確切地說也許應該是一出寫實的悲喜劇!
不同於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Pavel Lungin專愛描寫普通俄國人的生活。imdb的 一位網友曾說:如果你想了解俄國,一定要看這部「婚禮」,因為有關於俄羅斯生活的一切在這部電影中都有體現。
另外,影片主演Marat Basharov曾主演過「72米」等片,是一個長著典型俄羅斯面孔的充滿陽光氣息的大男孩。
⑵ 求片 有哪些關於俄羅斯車臣戰爭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 二戰的電影
車臣:
1.《12怒漢》
【影片簡介】
《12怒漢:大審叛》是俄國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Nikita Mikhalkov)的最新作品,也是他繼榮獲『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蒙古精神》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烈日灼身》後,再次感動世人的傑作。《12怒漢:大審叛》雖取材自好萊塢名導薛尼盧梅(Sidney Lumet)五十年代的同名舊作,片長卻長達155分鍾,不但比舊作版本多出63分鍾,並將時空搬移至今天俄國,以敘述一名陪審團員為一名被控謀殺的車臣少年奔走翻案的故事,暗喻如今已重拾當年榮耀繁盛的大國俄羅斯,在面對『車臣問題』所應有的寬容與大度。
2.《煉獄》
【影片簡介】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嘆「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里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沖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迴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3.《爆破》
【影片簡介】
本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實事件改編,介紹的是一隻俄羅斯軍隊的英勇事跡,他們以一百人對戰兩千人,戰斗雖然以放棄告終,終於但是他們的英勇的獻身精神,為本片增添了很多壯烈的色彩.主人公雖然最後都沒能與親人團聚,但是他們的事跡經歷了6年,由電影人重新講述,為的是頌揚這種對國家忠貞,無私的熱愛甘願犧牲和勇敢的精神。本片首映是在克林姆林宮進行,而且普京欽點的消滅車臣叛亂分子的統帥Dmitri Kozak出席了這次盛大的首映。
要去探究戰爭的本意是很困難的,正義或邪惡,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開。但終於職守者總是應該獲得尊重,這俄羅斯時代拍攝的影片和蘇聯戰爭片一樣,充滿悲情、壯烈。
4.《倒計時》
【影片簡介】
《倒計時》講述斯莫林被恐怖分子俘獲的故事,他在西方記者(由英國女演員路易絲·隆巴德扮演)的幫助下逃出敵人的巢穴。恐怖分子對斯莫林的逃走非常憤怒,於是劫持了一個馬戲團,斯莫林的女兒和她的同學正好要去那個馬戲團看錶演。
在這起事件中,恐怖分子綁架了800多名觀眾。在斯莫林的帶領下,聯邦安全局的特種部隊對恐怖分子發起進攻,打死多名恐怖分子,沒有一名人質傷亡。在影片高潮部分,接受恐怖頭子指揮的幾名頑固匪徒逃出重圍,竊取了大量鈈,企圖在一架飛往羅馬參加北約領導人會議的飛機上將它們引爆。經過殊死搏鬥,斯莫林消滅了這幫恐怖分子,拯救了整個世界。
觀眾把電影中的聯邦安全局成員都看作是英雄,評論家認為,這是普京總統所倡導的文化改革的一種跡象。普京已提出了加強俄羅斯人的愛國精神。
5.《戰爭vojna》
【影片簡介】
英國人約翰和他的未婚妻瑪嘉烈,在車臣被恐怖份子擄獲,而艾雲是戰俘,他們跟眾人被囚禁在一起,其後約翰及艾雲被釋放,但恐怖分子要約翰付兩百萬鎊贖金,否則奸殺他的未婚妻。約翰向英國及俄國領事館求助,但被拒絕。最後英國電視台願意資助約翰救出其未婚妻,但要把過程拍攝下來。約翰最後得艾雲相助,闖入恐怖分子陣營救出瑪嘉烈和俄國軍官,但恐怖分子繼續追殺他們,幸得俄軍戰機協助才能脫險。
6.《我們的榮譽》
關於俄羅斯傘兵的4集200多分鍾的電視電影。
這是一個發生在2000年2月末的真實事件,在車臣在阿爾坎地區發生。104 空降師VDV團第6分隊的士兵與20倍於己的恐怖分子正規部隊作戰。每個空降兵成員都無所畏懼,他們沒有撤退,而是以生命為代價對匪徒攔截 國家杜馬這樣評價他們:傘兵們把生命獻給我們的祖國,在打死超過700名戰士之後,仍然不願撤退!
7.《車臣不相信眼淚》紀錄片
該片在鳳凰衛視播放過,由俄羅斯戰地攝影師在第一線拍攝車臣戰役的全部真實鏡頭。將心比心的話,我站在車臣人這一邊,哪個有血性的男人願接受曾給自己帶來深重災難的異族統治。但車臣武裝那些極端殘暴的恐怖活動也讓我反感,加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本性必然會給周邊各國帶來災難,因此俄羅斯還是博取了我更多的同情。
那些鏡頭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看著被炮火摧毀的城市,被炮彈搭打得千窗百孔的建築,俄軍被伏擊的時的情景和一排排死去的年青俄軍戰士屍體被大雪掩埋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媽在一坐廢虛邊哭泣,還有一名俄軍戰士剛沖進一坐建築物的門就中彈到地槍也摔了出來。體會到的只有毀滅
先去吃飯,一會再給你補充~
⑶ 2000年之後上映的俄羅斯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資源鏈接:https://pan..com/s/1dMFvl7GYwfda0mFdUYeeoA?pwd=hn2f
高二那年夏天,美麗的女孩武藤里伽子(坂本洋子 配音)隨母親離開大都會東京,來到了古樸幽靜的高知。聰慧美麗的里伽子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如此靚麗,引來了男孩們的愛戀的目光,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讓女孩們頗多微詞。與她同班的班長松野豐(関俊彥 飾)偷偷喜歡著她。
⑷ 2000年以來, 每個觀眾都喜歡的俄羅斯電影, 只看一眼就愛上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莫扎特傳 十二怒漢 [永遠的莉莉亞 Lilya 4-ever][2002][劇情/犯罪]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莫扎特傳
鏈接: https://pan..com/s/1KDsDMrEFffkkYKlXWpKQ5w
十二怒漢
鏈接: https://pan..com/s/1WI-juBuWF5nIrZBIpzwZig
[永遠的莉莉亞 Lilya 4-ever][2002][劇情/犯罪]
鏈接: https://pan..com/s/1dhLYqMre5E5tbN37YqUlyQ 提取碼: 4kda
⑸ 俄羅斯電影《爆破》講述的是那次戰爭的事跡
俄羅斯電影《爆破》,該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實事件改編,介紹的是一隻俄羅斯軍隊以84人對戰兩千人,雖然以放棄告終,但是他們的精神和對軍人責任的理解,為本片增添了很多壯烈的色彩。主人公最後都沒能與親人團聚,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戰士,在需要的時候必須無私的付出甚至是犧牲。
要去探究戰爭的本意是很困難的,正義或邪惡,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開。但終於職守者總是應該獲得尊重。這部俄羅斯時代拍攝的影片和蘇聯戰爭片一樣,充滿悲情、壯烈。
⑹ 爆破電影原型
爆破電影原型是一支俄羅斯軍隊。俄羅斯電影《爆破》,該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實事件改編,介紹的是一隻俄羅斯軍隊以84人對戰兩千人,雖然以放棄告終,但是他們的精神和對軍人責任的理解,為本片增添了很多壯烈的色彩。主人公最後都沒能與親人團聚,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戰士,在需要的時候必須無私的付出甚至是犧牲。
⑺ 俄羅斯新電影。最近幾年的2000年以後
2009俄羅斯電影展作為2009年中國「俄語年」系列活動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共同承辦的俄羅斯電影展將於2009年6月26日至7月5日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隆重舉行。此次俄展將秉承中俄「語言年」的基本精神,以電影為紐帶,進一步深化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夯實中俄友誼的民間基礎。它必將成為中俄雙方加深了解,鞏固友好社會基礎的一項重大舉措。 現在俄羅斯的前身-----前蘇聯電影在世界影壇上曾經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蘇聯電影藝術的魅力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中國觀眾對上個世紀在中國熱映的《列寧在十月》、《夏伯陽》、《辦公室里的故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兩個人的車站》等仍記憶猶新。但中國觀眾對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社會變革以後的新俄羅斯電影卻相對陌生。因此,此次影展精選了八部2000年以後攝制的題材和風格各異的優秀影片參展。 俄羅斯電影向來重視用詩意的影像對人性、戰爭和歷史進行反思,但近年來也在高觀賞性、娛樂性的類型片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次影展的開幕影片《身高1米8以上》就是一部關於矮個男士結交女友的爆笑喜劇;《土耳其式開局》和《列車謀殺案》(原名《五等文官》)則均改編自當今俄羅斯最暢銷的通俗作家鮑里斯·阿庫寧的「神探凡多林」系列小說,是兩部混合了史詩、偵探、浪漫等元素的大片,俄羅斯著名電影大師米哈爾科夫斯基還在《列車謀殺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藝術電影也是俄羅斯電影的傳統強項。曾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巴維爾·魯金此次帶來了他2006年的作品《孤獨之島》,此片在俄羅斯引發巨大轟動,並在當年俄羅斯最重要尼卡獎評比中獨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六項大獎;曾以《小偷》(1997)蜚聲威尼斯電影節的巴維爾·丘赫萊依,此次將以《陰謀》(又名《薇拉的司機》)參展,這部混合了驚悚和陰謀的作品被稱為2004年最好的俄羅斯影片之一。 為配合此次俄展,中國電影資料館還將放映部分蘇俄時期的經典名作。有理由相信,此次2009俄羅斯電影展一定會在我國觀眾中產生巨大反響,屆時我國觀眾也會欣賞到新時期俄羅斯電影的獨特魅力。[1] 2009俄羅斯語言年俄羅斯電影展影片簡介: 1. 《少女維拉》(You』ll Bless a Woman / Blagoslovite zhenshchinu)2003 導演:斯•加瓦魯金 演員:亞•巴魯耶夫、斯•霍德切科娃、伊•庫布琴科 故事梗概: 影片講述了友誼、失落、生存、忠誠以及無條件的愛。二戰前俄羅斯一個海邊小村子,少女維拉愛上了一個到訪的上了年紀的俄軍軍官。她離開家隨軍官到他服役的不同兵營居住,經歷了艱苦的軍營生活以及二戰歲月,維拉一直毫無保留地愛著這個軍官。 -------------------------------------------------------------------------------- 2. 《潛艇沉沒》(72 Meters)2004 導演:弗•哈基年科 演員:謝•馬卡維茨基、馬•巴沙洛夫、安•克拉斯卡 故事梗概: 根據俄前海軍將領亞• 巴加洛夫斯基的回憶錄改編,部分情節取材自2000年「庫爾斯克」核潛艇沉船事件。描寫了一艘擱淺在海底72米深處的潛艇船員進行自救的故事。 -------------------------------------------------------------------------------- 3. 《陰謀》(Driver for Vera / Voditel』 dlya Vera)2004 導演:巴•丘赫萊 演員:伊•別特林科、阿•巴別卡、巴•司徒普卡、安•巴寧 故事梗概: 影片講述了將軍家新來的司機與將軍家的女僕以及將軍的女兒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還有將軍身邊的人之間的陰謀。 獲獎:2004年俄羅斯金玫瑰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製片獎。 -------------------------------------------------------------------------------- 4. 《身高1米8以上》(From 180 and Higher / Ot 180 i vyshe)2005 導演:亞•斯特里日諾夫 演員:葉•斯德奇金、葉•斯特里日諾娃、葉•古謝娃、費•邦達爾丘克 故事梗概: 健身俱樂部管理員科斯佳認為男人身邊如果伴有一個身高1米80以上的女人是一種富有和成功的象徵。他也一直是這樣夢想著能有一個1米80的美女陪伴在自己身邊。一天他決定試著約會俱樂部里的身高1米80以上的女會員,但沒有一個人同意。因為每個女孩都有自己的男人問題。然而陰錯陽差,最終每一個他所夢想的女人都來赴約了… -------------------------------------------------------------------------------- 5. 《土耳其式開局》(Turkish Gambit / Truetskiy Gambit)2005 導演:讓•法吉耶夫 演員:葉•別羅耶夫、奧•克拉西科、亞•巴魯耶夫 故事梗概: 改編自當今俄最暢銷的通俗作家鮑里斯•阿庫寧的同名小說。描寫在1877-1888年土耳其與俄羅斯戰爭期間的一個福爾摩斯式偵探的破案故事。 獲獎:2006年俄羅斯金鷹獎最佳美術獎、最佳服裝獎;2006年俄羅斯金羊獎最佳美術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音樂獎。 -------------------------------------------------------------------------------- 6. 《孤獨之島》(The Island / Ostrov)2006 導演:巴•魯金 演員:彼•馬莫諾夫、維•蘇哈盧科夫、德•久日耶夫 故事梗概: 1976年俄國北部,有位神父在孤島上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許多教徒將他視為能預言未來、治療殘疾的聖人,但他卻自認是一身罪孽深重,因為在40多年前,他曾在納粹的逼迫下槍殺了一名俄軍軍官… 獲獎:2007年俄羅斯金鷹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獎;參展聖丹斯、威尼斯、多倫多電影節。 -------------------------------------------------------------------------------- 7. 《庄園戀曲》(Savage)2001 導演: 尤•巴甫洛夫 演員:里•馬爾科娃、謝•沙庫洛夫、伊•羅扎諾娃 故事梗概: 地主亞歷山大•里沃維奇從國外旅居回到故鄉,但是很快他就厭倦了農村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他和已經沒有愛情的妻子說他要去巴黎,絕望中的妻子為了挽留住丈夫,讓他結識了隔壁庄園的瓦拉,瓦拉是出名的美女,沒想到丈夫不僅被瓦拉的容貌吸引,而且還真的愛上了她。 獲獎:2002年俄羅斯「文學與電影」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觀眾最喜愛電影獎。 -------------------------------------------------------------------------------- 8. 《列車謀殺案》(Councillor of State / Statskiy Sovetnik)2005 導演:菲•揚科夫斯基 演員:奧•緬什科夫、尼•米哈爾科夫、康•哈巴別斯基 故事梗概: 19世紀末期,描述了俄當時任西伯利亞州長兼將軍的赫拉波夫從莫斯科到西伯利亞的途中被害案件的偵破過程。 獲獎:2006年俄羅斯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獎;2006年俄羅斯金羊獎最佳男配角獎、觀眾最喜愛女演員獎。
⑻ 想找2000-2008俄羅斯的電影
獵狼犬、機械特工、 守日人 、隱形戰機、冰原狙擊、限界戰線、敵兵、第九突擊隊、尋找幸福的起點、黑色寶馬、接吻吧,不為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