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煽情家庭電影《國際市場》,不僅是潸然淚下,更是勵志生活
初看片名並不吸引人,影片反應的是老一輩長兄如父的責任感,辛酸和無奈。不是潸然淚下,而是哭出聲來。《國際市場》對於老一輩人而言很有代入感,這不僅是一個男人的一生,也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史。正是因為一個個像男主角一樣的人的犧牲和奉獻,成就今天的韓精神。這樣的電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動性,比任何意識形態宣傳都高明!總體來說雖然有點刻意煽情,但是不失為一部好電影。
大時代下命如草芥式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多舛,男主內心充滿著對遺失妹妹的愧疚和對父親信守著諾言,努力掙扎著生存、養家,捨去任何自己內心的追求。從朝鮮戰爭到現代,電影從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以善良男主一人悲慘卻又美好的醫生,反應了從朝鮮戰爭到南北韓親人相認,50多年間的韓國的時代變遷。全片的苦難都沒有難到樂觀的男主,並且他也獲得了真正的幸福,這也是對韓國現狀的最佳展現吧。
⑵ 求一部電影
是電影《國際市場 》
上船的時候妹妹掉下去了,就留下一截衣袖。黃政民主演的電影特別催淚
是由尹濟均執導,黃政民、金允珍 、吳達洙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縱有抱負理想卻從沒有為自己認真活過一次的德秀,為了家人拼搏一生的故事。
⑶ 如何評價電影《國際市場》
尹濟均刻畫出國民父親這個形象非常能引起共鳴。一向作品不缺幽默感的尹導演在片中處處布滿有趣橋段,配角吳達洙就是負責搞笑的活寶。
而該片的內容適合一家大小觀看,尤其是對6.25事件深刻印象的老一輩,更是感慨萬分。雖然2小時內演繹了一個男人的一生,但它卻不會讓人有速度太快或者太狗血的感覺。不過反方面,導演處處細節都細膩來演繹的方面,有點太明顯刻意,想感動又感動不起來。
基本信息
《國際市場》是由尹濟均執導,黃政民、金允珍、吳達洙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縱有抱負理想卻從沒有為自己認真活過一次的德秀,為了家人拼搏一生的故事。
該片於2014年12月17日在韓國上映。影片入圍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該片獲得2015年第35屆韓國影評獎年度十佳影片。
該片獲得第36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獎、最高觀影人次獎。
⑷ 韓國票房歷史最高的十部電影
韓國電影:《鳴梁海戰》
票房冠軍《鳴梁海戰》由演員崔岷植、柳承龍、趙震雄等主演,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12艘軍艦,擊敗數十倍於自己的日軍水師的傳奇故事。 影片劇情一波三折,節奏十分緊張,畫面也相當宏大。該片是首部突破《阿凡達》票房紀錄的本土電影,在第51屆大鍾獎一舉斬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大獎,還刷新了韓國史上最高首日(68萬人次)和單日(125萬人次)票房、最快100萬人次(2天)和最快1000萬人次(12天)等全部紀錄。
韓國電影:《國際市場》
電影由《海雲台》導演尹濟均執導,演員黃政民、金允珍、吳達洙主演,時間跨度從五十年代的戰爭時期直到今日,講述了男主角為家人拼搏一生的故事。不得不說,韓國電影在催淚方面真是一把好手,電影一開頭就是讓人肝腸寸斷的節奏,中間劇情整體輕松,結合了韓國近代史上的多個重要事件,片尾把積淀的濃厚感情一次性引爆出來,後勁非常強啊!
韓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綜合韓國影史票房十強
韓國電影:《老手》
這部電影可能大家還不太熟悉,它今年8月在韓國上映後,票房飛速攀升到了影史第3的位置。 影片由演員黃政民、劉亞仁、劉海鎮、吳達庶主演,講述了老牌探員帶隊與囂張跋扈的財閥三世展開智勇博弈的故事。 演員劉亞仁首次挑戰反派角色,動作戲和追擊戲都十分精彩。
韓國電影:《阿凡達》
國票房前十的電影里,唯一一部外國片…… 小編覺得,雖說韓國人的愛國情懷不可忽視,但韓國電影人確實比較了解本國人的胃口吧!
韓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綜合韓國影史票房十強
韓國電影:《盜賊同盟》
這部片子是《暗殺》導演崔東勛的第一部千萬觀影人次電影,由韓國演員金允石、金惠秀、李政宰、全智賢等聯合出演,任達華也飾演了一位很有魅力的香港大哥。 該片講述了來自中韓兩國的盜竊團隊聯合竊走稀世名鑽的故事,是部相當成功的商業片。 上映時連續刷新了韓國影史十七項票房紀錄,一度位列韓國影史票房第一。
韓國電影:《七號房的禮物》
該片由演員柳承龍、葛素媛等人主演,講述了智障父親進入教導所後,獄友幫他把女兒秘密運進來的故事,爆笑又有著濃濃的親情,是韓國第8部超過千萬觀影人次的本土電影,也是韓國影史票房第一的喜劇電影。雖說是喜劇,小編當年看這部片子時前半部樂不可支,到最後可是痛哭不止,大家要看的話記得先備好紙巾喲!
韓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綜合韓國影史票房十強
韓國電影:《暗殺》
《暗殺》是今年首部觀影人次突破千萬的電影,由演員全智賢、李政宰和河正宇主演,以1933年的上海和被日本佔領的朝鮮京城為故事背景,講述了獨立軍成員、韓國臨時政府要員和職業殺手聯手暗殺親日派的故事。 劇情撲朔迷離、緊張萬分,演員表現也都十分精彩,口碑上佳。
韓國電影:《光海,成為王的男人》
該片由演員李秉憲和柳承龍主演,講述了朝鮮光海君為逃避毒殺,上演狸貓換太子之計讓平民代替自己度過危機的故事,真假君王在人格和處事上對比鮮明,雖是嚴肅的歷史題材但也不乏搞笑元素。該片在第49屆大鍾獎斬獲了最優秀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15個獎項,可見其評價之高。
韓國電影:《辯護人》
電影《辯護人》以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宋康昊飾)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該片上映後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是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 宋康昊憑這部電影斬獲了當年百想藝術大賞等的最佳男演員獎,男團帝國之子成員任時完也榮獲百想藝術大賞最佳新人男演員獎。
韓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綜合韓國影史票房十強
韓國電影:《海雲台》
2009年上映的《海雲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也是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最「老」的一部。 《海雲台》是一部虛構的災難片,由演員河智苑、薛景求等主演,講述了在韓國釜山旅遊勝地海雲台發生的一場海嘯,是韓國電影史上第5部超過千萬人次票房的作品。
⑸ 《國際市場》為什麼會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
第52屆韓國電影大鍾獎落下帷幕,電影《國際市場》成為最大贏家,總共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0項大獎。
原本我極為看好的《思悼》收獲並不大,於是特意找來資源看了一下。
也許是因為看的時候《思悼》先於《國際市場》,所以看完後雖然被電影感動到落淚,可我還是認為《思悼》高於《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這部電影一經推出便被譽為韓版的「阿甘正傳」,片頭的蝴蝶恰如阿甘開頭的羽毛,片中韓國時局變動,間或出場的歷史名人,以及與阿甘相似的主人公德秀,都可以看出《阿甘正傳》的影子。
不過,有珠玉在前,這種模仿便顯得有所不足,看不出創新,而且影片中幾個名人的插入太過生硬,顯得刻意。
當然,這部電影既然能在韓國贏得千萬人次的觀影量,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典型的韓式催淚大片。
德秀與其妹妹就是典型的父女關系。
妹妹為了結婚與母親爭執,母親談及德秀的辛勞,妹妹脫口而出:「那是因為他傻,他自願的。」一句話即可誅心。
這像極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⑹ 大家是怎麼看待電影國際市場的
近年來,韓國電影能夠迅速崛起,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韓國電影不炫技,不浮躁,只是老老實實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精彩,講得完美。看完《國際市場》,感覺又被韓國電影抽打了一次,不是因為韓國電影接連涌現了一部部高質量的作品,而是為韓國電影人的擔當所折服,為韓國電影人的勇氣所驚嘆。當他們用《太極旗飄揚》反思戰爭災難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熔爐》審視兒童保護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恐怖直播》控訴政府失位時,我們在做什麼;當他們用《辯護人》痛斥專制獨裁時,我們在做什麼。也許我們並沒有閑著,我們在忙著拉黑禁片,在忙著給武媚娘剪胸,在《小時代》中陶醉。作為一部展現小人物史詩的《國際市場》,影片確實不負「韓國版《阿甘正傳》」的美譽。影片以德秀為主角,講述了其經歷朝鮮戰爭、赴德挖煤、越南戰爭、尋找親人等一系列事件,展現了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下的奮斗,以及在歷史洪流中不屈不撓的抗爭。這次《國際市場》避開了韓國電影苦大仇深的主題,而是以一個小人物為切入點,以一個普通的家庭為中心,給我們重現了那波瀾壯闊的歷史年代。德秀作為家中長子,沒有辜負父親的臨別囑托。「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實是甜的」,德秀用忍耐的一生體現了一個男人的擔當。影片雖然仍有韓國電影刻意煽情的痕跡,不過其中的真情流露確是這部電影最珍貴的部分,不管是與達九的友情,與英子的愛情,還是與妹妹的親情,都成了這部電影最感動人心的力量。正是因為這些元素的存在,才使得這部包容五十餘年時光的電影顯得充沛而有感情,不致於淪落到記流水賬的窠臼之中。
⑺ 韓國票房最高的十部電影
1、《鳴梁海戰》上映年份:2014,觀影人次:1760萬
提起韓國票房紀錄,《鳴梁海戰》創下共有一千七百萬人觀看的佳績。該片是首部突破《阿凡達》票房紀錄的本土電影。在第51屆大鍾獎一舉斬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刷新了韓國史上最高首日(68萬人次)和單日(125萬人次)票房、最快100萬人次(2天)和最快1000萬人次(12天)等全部紀錄。
⑻ 求《國際市場》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黃政民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Ua4hWP10DerIaRJ0U-4E8Q
⑼ 韓國電影《國際市場》中國上映
絕對不可能上映,戲中主角老家在北方,北方老百姓為了躲避中朝軍隊哭著喊著登上美國軍艦,而美國將軍扔掉了坦克軍車,讓南韓平民登船,也太歌頌美軍,首先就否定了韓戰,對本朝政治不正確;其次還有越戰,戲中越共游擊隊首先在西貢搞了恐怖行動,然後對南越平民肆意屠殺,夷平了主角救走了村民的村莊,又是狠狠扇了在背後支持北越的土狗一個狠狠的大嘴巴子,廣電總局要是能讓這種片子在中國公映,除非他們吃錯葯了。另外戲中韓國從53年停戰的時候,主角不能相信韓國能生產汽車和船舶,但到70年代韓國就可以造大型船舶,直至片尾韓國人已經以消費國貨為榮,盡量少用進口產品的劇情,更是對本朝上台後幾十年不幹人事的諷刺,對比今日中國人以消費西方產品為榮的德行,這戲不可能拿到中國來公映。
⑽ 如何評價電影《國際市場》
從去年開始就期待這部號稱韓版阿甘的電影,雖然顯得有些流水賬和刻意煽情,但依舊感動了我。韓國影壇,每年年底如約而至的重磅催淚彈。取自導演父親名字的男主尹德秀作為一個普通人,縱有抱負理想卻沒有為自己真正地活過,為了家人和對父親的承諾犧牲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小人物帶領我們展開歷史大時代的圖卷,隨著德秀的腳步,我們幾乎看到了韓國的半部近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史稱625事件,其實戰爭並非這一天正式爆發,這么稱呼只是為了規避各種歷史問題。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這就接上了電影開始的興南大撤退。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我們稱作抗美援朝戰爭。
12月13日,德秀一家在碼頭登上美軍戰艦,其父親和妹妹失蹤。
1951年初,德秀一家來到了釜山的國際市場投奔開店的姑姑,並在此度過了其勞累的一生。
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議》,朝韓雙方正式停戰。此時,德秀和逗比基友達九正在大街上擦皮鞋,補貼家用。
其後的十年間,德秀一直在碼頭當搬運工,扛起了撫養家庭的重任。1963-1977,韓國興起礦工護士赴德潮,緩解韓國的失業難題和賺取大量外匯,為韓國經濟的崛起付出了大量的血與淚。
1964年,德秀為了考上首爾大學弟弟的學費而陪著達九奔赴德國挖煤,在那裡展開了一段幸福的初戀喜劇,結識了護士英子。
1966年,瓦斯爆炸引發礦難,德秀的達九九死一生,渡過難關。12月21日,第一批赴德礦工回國。
1967年3月,英子回國找德秀,奉子成婚。
1973年秋,德秀通過自身的努力拿到了海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離自己當船長的夢想近了一步。但為了妹妹的嫁妝和買下姑姑過世後留下的花粉之家小店,德秀不顧母親和妻子的反對拉著達九遠赴越南戰場做工人,又是大難不死。
1975年4月30日,越戰結束。德秀跛著腳和達九回到了韓國,妹妹結婚。其間他們買下了姑姑的小店,一直經營至今。
1983年夏,首爾認親活動,重磅推淚彈,兄妹相認,淚如雨下。
首尾呼應,德秀放下了一生的執念,放棄了用來等父親的花粉之家,從而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並繼續見證韓國的歷史。
自古受中國儒家影響的韓國也對家國觀念尤為看重,長兄如父,德秀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的重擔。承載了太多歷史的釜山上空飄著的那一紙錄取通知書和飛著的那一隻蝴蝶在無聲地訴說著什麼。
秉承著韓國電影的慣性,又是笑中含淚,哭中帶笑。或許因為是歷史和文化都跟我們休戚相關的韓國,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歷史中總有驚人的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國家的繁榮昌盛總會犧牲幾代人的幸福。希望真的能像電影中說的那樣:「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實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