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部電影是清朝和法國人打的叫什麼名
電影我倒是不知道,但是電視劇有,叫做台灣第一巡撫劉銘傳、還有一個比較詳細點的,是有個叫劉永福的帶領黑旗軍抗法,台灣1895。雖然名字看上去是講甲午戰爭後台灣事情,但是一開始是講中法戰爭。
『貳』 有哪些是關於清朝的電影
清朝的電影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廉吏於成龍》、《傳國密詔》、《鴉片戰爭》、《1894甲午大海戰》、《龍之戰》、《末代皇帝》、《宮鎖沉香》。
『叄』 中法鎮海之戰的電影《鎮海保衛戰》
電影《鎮海保衛戰》以1885年鎮海保衛戰為背景,再現了這場中國近代反侵略史上的重大戰役,塑造了無錫歷史文化名人薛福成臨危受命在鎮海重創法軍保家衛國的光輝形象,展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光輝形象。影片由曾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的張鑫擔任總導演。香港著名演員呂良偉飾演影片主要人物薛福成,內地影視演員鄔倩倩、杜奕衡、龔宇瓊、閻以昌等在片中擔任主要角色。影片於2013年7月開機拍攝,在寧波、無錫等多地取景,為了營造宏大場面、增強真實感,《鎮海保衛戰》劇組專門在鎮海以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清朝軍艦和法國軍艦各一艘。
該電影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影視中心和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江蘇法宣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聯合攝制,已於2014年5月30日在無錫點映,預計將在6月份登陸全國各大院線。這部電影的放映,將對當前我國深入推進海洋戰略、開發藍色國土,提供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歷史素材,對於宣示海防主權、振奮民族精神,特別是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肆』 清朝和法國打仗有那些電影
龍之戰,演的是清朝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打敗法國侵略者的史實。
『伍』 誰有關於清朝後期的電影
電影 末代皇帝
第六十屆(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三家聯合攝制,片長165分鍾。該片用閃回的手法來表現溥儀的一生,在2小時40分鍾內講述60年的事情。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為什麼要拍攝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1987年,法國《首映》雜志記者在采訪貝爾托魯齊時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作了肯定的回答,「這是一段令人著迷的故事」,「......溥儀已成為歷史,他象徵著一種觀念,即通過教育,-個人能得到徹底改變。」貝爾托魯齊在同一天采訪的談話中還直言不諱地談到「要是我對溥儀沒有這種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歡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愛攝影機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們是惡劣的,我也設法使他們具有某種悲劇性,從而產生一點高貴感。……這些人物雖是可憎的,但他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並不諒解他,可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人類共通的好鬥性。所以,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
貝爾托魯齊身為一個藝術家,憑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誠說出的這番話,雖不能完全有助於我們去深刻理解溥儀這個在中國顯赫一時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給予了我們某種啟迪,溥儀的一生無疑是悲劇性的。貝爾托魯齊從藝術的角度窺見的那個溥儀與現實中真實的溥儀雖然有一定的距離,但溥儀的一生卻是同中國動亂的命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溥儀從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後,親眼目睹過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視為「牛鬼蛇神」從人的地位上驅趕下來,這是歷史對人的命運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來源於溥儀生前所著的《我的後半生》和紫禁城清宮檔案史料。整個攝制組是一個共同創作的集體:150名中國人,100名義大利人和20名英國人,另外還有30名翻譯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