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懷亮的個人作品
1.《人論思想與文學研究的新探索》,《人民日報》2001年2月18日
2.《跳盪著的「格局」》,《文藝報》2001年11月28日
3.《從分析走向新的綜合》,《中國圖書評論》,2001年第2期
4.《文化潮頭的思想與言說》,《中國教育報》,2001年4月5日
5.《已知春江水暖時――評王強〈網路藝術的可能〉》,《中國文化報》2001年9月6日
6.《國際電影貿易格局與中國電影產業對策》,《文藝研究》2002年第5期
7.《中國文化產業不能任憑國際市場的擺布》,《文藝報》2002年8月17日(整版),《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8.《美國文化是不是壓路機?——美國文化產業政策的全球化取向》,《文藝報》2002年5月11日(整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研究》第10期全文復印
9.《國際文化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1萬7千字,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全文復印
10.《中美文化貿易的新特點及中國入世後的對策》,《燕山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03年第2期全文復印;同時被《外貿經濟》全文轉載
11.《中國電影產業面對槍林彈雨》,《文藝報》2002年3月9日(2/3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2002年第3期復印
12.《電影市場保護與與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中國電影:創作與市場——第十一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出版,獲第十一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論文獎
13.《作為產業的電影》,《人文雜志》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第5期復印
14.《人的全面發展與文藝學學科建設研討會述評》,《文學評論》2002年第2期,6,000字
15.《中國文化――讓田野吹來清新的風》,《人民日報》2001年6月12日
16.《攝影文學,影像與文字的「內爆」》,《文藝報》2001年4月20日,獲冰心攝影文學獎
17.《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文化市場的迅猛發展引發學者思考》,《中國教育報》2002年1月31日「名家薦書」欄目,2,500字
18.《劉家科散文的民間情懷》,《文藝報》2002年11月2日
19.《國家的文化形象》,《文藝報》2003年1月25日(2/3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復印
20.《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求是》,2003年第8期,1,500字
21.《質疑文化普遍主義》,《文藝報》2003年4月19日整版,《美術》雜志2003年第7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復印
22.《貿易模式與中國文化產業的取向》,《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2日,3,000字23.《中國文化產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目標定位》,《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9日,3,500字
24.《全球化時代的國家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文藝報》2003年8月23日
25.《貿易模式對中國影視產業國際化市場策略的影響》,第十二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論壇入選論文
26.《國際文化戰爭的態勢》,《文藝報》2004年,2004年3月27日
27.《索尼轉型:陣痛還是迷失?》,《文化報》2004年
28.《歷史上美法電影的一段貿易爭斗》,《文化報》2003年11月21日
29.《文化安全的互動模式》,《文藝報》2004年,2004年6月10日
30.《多維視野中的國際電視節目市場——西方國際電視節目貿易研究綜述》,《現代傳播》2004年第5期
31.《從三大電視博覽會看國際電視市場》,《中國文化報》2004年5月21日
32.《縮小版權貿易逆差的五大攻略》,《中國文化報》2004年11月18日
33.《國際貿易:中國文化政策的語境選擇》,《中國文化報》2005年1月14日
34.《中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文藝報》2005年2月3日,3000字
35.《國際文化經濟與文化貿易發展報告》(第一作者,4.5萬字),《國際文化發展報告》,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36.《國際文化貿易綜論(上)》(第一作者),《河北學刊》2005年第6期
37.《國際文化貿易綜論(下)》(第一作者),《河北學刊》2006年第1期
38.《文化產品的國際化標准》,《文藝報》2006年3月14日
39.《時代發展呼喚軟實力》,《文藝報》2006年5月11日
40.《當前國際文化貿易的特點》,《文化研究參考》,2006年第1期
41.《戰略性文化貿易政策》,《文化研究》,2006年第3期
42.《媒介產品的國際營銷》,《第七屆國際傳媒經濟論壇論文集》2006年12月,3000字
43. 國際文化貿易格局下的中國文化出口策略,《現代經濟探討》,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
44.新媒體的文化價值變革與發展動力,《當代電影》,2008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復印
45.增強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對策研究,《北京文化發展報告(2007-2008)》,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
46.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結構分析,《國際文化產業課題研究報告》,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47.中美文化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與對策(第二作者),《國際貿易》,2008年第10期
48.新媒體發展與當代傳媒經濟研究新課題,《傳媒產業評論》 2008年12月出版
49.國際文化貿易新趨勢下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策略,《文化產業導刊》2010年第3期
50.城市傳媒集團在文化產業中的定位與經營創新,《現代傳播》2010年第1期
51.文化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經濟問題》2010年第2期 1.《當代國際文化貿易與文化競爭》,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2.《文化巨無霸——當代美國文化產業研究》,與劉悅笛聯合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3.《西方媒介產業概觀》(書稿)4.《當代文藝思潮論稿》(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撰稿一萬字5.《國際文化發展報告》,第一編委,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出版6.《國際文化貿易概論》,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7.《國際文化貿易叢書》(七卷本),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即出
8.《城市傳媒形象與營銷策略》,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9.《新媒體:競合與共贏》,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中國電視媒體運營管理實務》,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7年出版
11.《中國傳媒經濟英才》,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
12.《新媒體經營與法律系列叢書》(七卷本),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2010年出版
13. 《文化市場學》,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
14.《文化創意學》,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1.影視創作生產重大問題研究(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項目,經費15萬,2010年
2.歷史唯物史觀與當代文藝思潮(主要成員之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費35萬,2004~2007年
3.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費80萬,2008~2011年
4.國際文化經濟與文化貿易發展前沿報告(課題負責人),中宣部、文化部委託,經費40萬,2005年
5.復雜經濟形勢對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影響(課題負責人),國家廣電總局課題,經費15萬,2009年
6.國際傳媒產業重構與中國傳媒產業的國際化道路(課題負責人),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經費15萬,2009年
7.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商務部研究室委託課題,經費5萬,2005年;8.北京市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經費5萬,2006年
9.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結構分析(課題負責人),文化部委託課題,經費5萬,2007年
10.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指數體系設計與編制研究(課題負責人),文化部委託課題,經費 5萬2008年
11.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委託課題,經費5萬,2006~2007年
12.奈及利亞NOLLYWOOD影視城可行性研究報告(課題負責人),中土北亞集團委託課題,經費25萬, 2006年
13.中國影視文化產品的國際貿易問題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傳媒大學校級課題,經費3萬14.中國·太湖文化論壇立項報告(課題負責人),中信集團、蘇州太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聯合委託,經費10萬,2006年
15.廊坊萬種文化生態旅遊產業園概念策劃(課題負責人),廊坊市政府委託課題,經費50萬,2010年
16.山東兗州文化產業園區規劃(課題負責人),兗州市政府,25萬,2010年 1.《市場、文化、權力:中國第二次文化革命的形成》(譯文),《文化研究》第3輯,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2萬6千字2.《阿多諾的絕望:大眾文化如何重振其創造性》,同上,7.5千字3.《紀念布迪厄》,《文化研究》第4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國際影視產品貿易是技術貿易嗎
不可能是技術貿易,是服務貿易,因為它屬於版權交易的文化產業。
-----------------------------------------------------------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築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遊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3. 美國電影產業屬於什麼國際貿易理論
就拿2012舉例子,是近年來第一部間接描述中國人拯救世界的電影,雖然整體劇情非常的好萊塢英雄模式,但是讓中國觀眾非常開心。 好萊塢的編劇們也意識到必須把眼界投向中國,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感覺就像國際營銷一樣。
另外,凡是巨獻大片基本就是全球同步,譬如中國電影監管部門審查時覺得片子某些不適合,製片方肯定會刪除相應部分。 這就有點像國際產品差異化(基於文化背景)。 打擊盜版方面,獨立電影市場方面都有些思考點。 我提出來, 希望樓主思考思考~
4. 引進電影在國際貿易中屬於什麼性質
無形貿易 Invisible Trade
國內的話是歸在文化產業里。
5. 請告訴幾部有關國際貿易的英國電影或者電視劇謝謝啦
《華爾街》《拜金一族》《顛倒乾坤》《鍋爐房》《矽谷傳奇》《可口可樂小子》《發達之路》《優勢合作》《巴塞羅那》《甜心先生》哈佛商學院要求學生必看的,不知道有沒有你想要的
6. 如何提高我國電影貿易國際競爭力
中國電影在2012年不斷開拓進取,繪就了新的歷史篇章。據統計,2012年國內共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全年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170.73億元,同比增長30.18%。而國產影片票房,則達82.73億元,約占總票房的48.46%。其中,類型片創作趨向活躍,電影票房創下紀錄。國產影片創作在2012年的變奏、轉折與發展,和其它重要藝術現象一樣,是其所處的時代、現實和社會的創造物。中國電影創作及市場的內容和形式上的變革,很顯然已經融入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新語境的表現內涵、形式呈現出的交織關系中,中國電影的成就、矛盾與豐富性,蘊涵其中。
但是,就在國內市場快速崛起的同時,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後,近年來的海外市場在逐年急劇萎縮,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在本土市場上大獲全勝,卻無法開拓海外市場。《赤壁》、《投名狀》、《泰囧》等都成為敗走西方主流電影市場的典型例證。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上的弱勢地位,亟待改變。
2012年2月中旬,中美間達成了一項擴大中國進口好萊塢3D等特種電影的協議,顯示中國電影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趨向。顯然,政策由充分發揮護航作用改變為更為開放的情況,類型電影生產、電影產業、市場及技術發展勢頭不減,迅猛異常。但與此同時,真正實現中國電影和海外市場的無縫對接,卻缺乏有效性和持久力的政策舉措與策略。
我們看到,一方面,進口大片數量的增加對國產影片和中國的電影市場在票房、技術、藝術以至文化內容上的沖擊明顯。另一方面,中國電影「走出去」又面臨好萊塢的強勢話語。好萊塢對國產片創作無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國外商業電影,構成了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藝術、技術與文化語境。
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及其實現的關鍵,是如何實現中國電影的國際化轉型。它包括對內通過華語電影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中國電影;對外採取區域化市場開拓的方式,針對不同區域的特性制訂不同的競爭對策。電影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力,有力地證明了電影在時代文化復興與文化建設中的位置。中國電影海外競爭策略可行性所涉議題內容豐富,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和廣闊的探索空間,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現實針對性和面向未來的前瞻性,回望有史以來中國電影在海外發行、海外推廣以及兩岸多地積極開展合作、推進中國電影實現國際化轉型和提升傳播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進程,系統、全面、深入探討其在商業經營、內容、生產、融資、推廣及大中華地區的合作與融合諸方面新的發展、互動與創新,努力為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尤其實現全球化語境中的當代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意義重大。
2012年11月中旬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前四天的票房即達1.01億元,截至12月31日,獲得5.71億元票房。但是李安的這部影片的成功,並非僅僅反映在票房上。影片中,碧海藍天、發光的魚、斑斕老虎以至人與虎的離奇故事,它們的故事意涵、影像和被美麗畫面所包蘊的人性、神性和東方文化問題,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東西,成為美妙觀影的記憶。
李安的電影創作給我們提出重要的參照與警醒。很顯然,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改變中國電影內容生產的短板和總體競爭乏力的現狀,在世界電影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態勢,體現了強烈、鮮明的時代特徵。如果說實現中國電影的國際化轉型是開拓海外市場的總體戰略,那麼明確區域化市場開拓、在內容生產、數字技術、投融資及推廣等方面實現國際化轉型則是具體戰術。中國電影需要積極應對社會、產業和文化發展挑戰,把握社會和文化發展,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確立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的坐標。面對好萊塢的全球化戰略,中國電影要在學習好萊塢國際化的經驗的同時開辟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影海外拓展與責任又該如何把握?在電影觀念與電影實踐發生巨變的當下,如何更好地進行中國電影的生產、經營、融資與推廣,華語電影需要做怎樣的合作與融合?這些都是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建構中重要的時代性命題。
面對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的問題,需要進行系統、深層的研究,提出海外市場競爭策略的路徑。海外電影市場現狀與中國電影國際競爭力深層問題聯系緊密。隨著中國國內電影產業的崛起,擁有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從電影大國升級為電影強國的重要標志。擁有海外市場關鍵在於實現中國電影的國際化轉型,以區域化市場開拓的方式把海外市場劃分為北美、歐洲、俄羅斯、東亞及東南亞等地區。另外,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走向海外市場的經驗,比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神怪片、武俠片對東南亞市場的佔領以及七八十年代香港功夫片對國際市場的號召力。中國電影目前的海外市場狀況相比歷史上和好萊塢還有很大的差距,急需在內容生產、融資渠道、推廣營銷等環節上加強海外市場的觀念。
國際化轉型涉及電影的內容生產策略。內容生產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觀眾情感的生產,觀眾看電影是為了體會他們自己的情感,因此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形式,一定要與觀眾產生共鳴或被認同。中國電影在類型上比較單一,只有武俠和動作片能夠走向海外,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新型中國電影將以武俠片、動作片為切入點,帶動類型多元化實踐,拓寬片種,積極進行電影類型美學創新。在影片敘事策略上也需要進一步國際化,用國際流行的電影語言、敘事慣例來講述中國故事。此外,在商業類型片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重視藝術片的國際化,進一步鞏固藝術片在國際電影節中的位置。
電影的融資形式越來越豐富,電影的工程越來越龐大,這也就給推動、孵化這個產業留出了許多空間與可能。迅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在融資方面的需求、對基金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凸顯,因此,研究中國電影業融資特點、總體投融資結構以及融資渠道和效果是必要的。推廣模式包括政府主辦、商業宣傳、民間活動和媒體傳播等,特別是以互聯網為首的技術進步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技術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國電影應該在創作階段就結合不同海外市場設定推廣方案,用科學的方式來推廣和宣傳,這是中國電影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所在。
無疑,電影轉型中的產業交叉為海外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和動力。隨著新媒體、數字技術及業態的發展,傳統電影正在走向「大電影」。無處不在的影像與數字科技互為因果,「大電影」的數字化趨勢為其帶來質的改變和提升。數字化的全面作用、互動技術的運用,使得膠片電影生產的格局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大電影」通過視覺形象、獨特的數字化手段和視覺意義創造出共同的精神世界,進而通過數字化傳播與放映使它對業界和社會發生更為廣泛的影響。在「大電影」時代,傳播形式的多元使電影形態多元化,微電影、手機電影等多種視頻形式的興起,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影院電影形態。與此相對應的是,電影產業也出現復合化趨勢,電影與游戲、互聯網等其他文化產業的緊密交叉,完全改變了電影的業態特徵,這為中國電影的海外競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數字電影是新型中國電影的載體,也是中國電影走向海外市場的主要類型。
還需要看到,大中華地區電影的合作與融合,包括合拍片在海內外票房市場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份額,並進而成為全球電影產業發展的新方向。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的崛起,兩岸三地平行發展的格局被打破,合作與融合成為主流趨勢,華語電影無論作為一個文化發展共同體,還是經濟產業復合體,在中國電影走向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華語電影的生存依賴於地域文化,要拍出有深度、吸引觀眾的作品,背後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文化,是價值觀的傳播。從中國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台灣電影的融合,再到與亞洲電影、歐美電影攜手合作、追求共贏的未來發展格局,這將是新型中國電影擁有海外市場的基本路徑。
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的海外市場競爭與國際傳播,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與繁榮,把握中國電影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緯度,對推進中國電影國際化轉型和市場競爭乃至世界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逐漸建立起新的多樣性的創作格局及新的國際化轉型趨向,為明天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藉此推動文化進步,造福人類,受到人們更多矚目和期待。
7. 國際影視貿易是如何盈利的
國際貿易公司可以從工廠買入商源品,可能價格比較低一點(一般工廠跟貿易百公司在同一國),然後公司把這些商品銷往國度外的公司,而賣出的價格比從工廠那邊買過來的高,這問從中就會產生差價,而答公司的利潤就是從這差價中獲得的
8. 2021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地點
2021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地點是北京市懷柔區,具體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鳳和一園8號。
北京國際電影節(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Festival)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於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
電影節簡介:
電影節,是一項旨在推動電影藝術發展,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獎勵有價值、有創造性的優秀電影作品,促進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平台的重要藝術活動。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誕生於1932年8月6日。
9. 國際影視貿易屬於什麼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當然要看產品是什麼,產品如果涉及技術轉讓,如電影特效技術等等,那就不應該一概而論了
10. 能否推薦幾部與國際貿易有關的電影啊只要內容中涉及到國際貿易的洽談、詢還盤什麼的就行。謝謝啦!
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