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電影光輝歲月,死亡詩社的觀後感。。。原創加懸賞!!!
光輝歲月--
影片的情節簡單,卻富有深意。它並不是一部單純的運動類影片,而是通過一位黑人教練的事跡來反映人類對平等與自由的憧憬。
70年代,赫爾曼-布恩(Herman Boone)曾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反對種族歧視、調節種族矛盾作出過重要貢獻,他也因此被奉為一位黑人英雄。當然相比較馬丁-路德金,赫爾曼-布恩並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時至今日更少會有人記得他,但是弗吉尼亞人都記住了Titan隊的名字,因為它是黑白市民的共同驕傲,這大概正是該片起名為Remember the Titans的原因吧。
死亡詩社--
及時行樂。
在我把心情改成這四個字以後,俊岸的簡訊漂洋過海抵達手機:「《死亡詩社》么?它曾讓活著的死去的我看到詩與真。」
要沿著既定的軌道往下走,在平坦的大道上癟著一張木然的臉,逐漸消磨熱情和年光。順應各種教條倫常,不去期盼內心的所願所想。現世需要我們如此。
O!Captain!My captain!He told me, size the day,do whatever you want.
若我身在草原而不放馬縱歌,若我置身暗城而不明燈前行,那便讓我心墜入幻想,在地獄里歌唱,在黑暗裡起舞。
《麥田的守望者》中有這么一句:當年輕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光榮的死,當年長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卑賤的活。
問題在於,崇高的理想,不是誰都能擁有,並且忍氣吞聲堅持下去。
這是沒有理想的時代。看過那麼多人,為了現實奔忙,說好的理想轉瞬便成灰。又或者,理想從來沒有出現過。我們從未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熱切的是什麼。所謂理想,不過是世俗林林總總灌輸給我們的宏偉藍圖。他們會說,你將如同狂風暴雨般席捲某某領域,你將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此等玩笑,如同自嘲。鮮有人還擁有如此浪漫情懷,芸芸眾生,只想著如何去適應這個螻蟻一般的世界,而不是創造。我們都清楚,生命的最終,肉體被黃土掩埋,被分解者齜牙破裂為一粒塵埃。人們借著死後的亡靈聊以自慰。盛大的葬禮,不是對死者的告慰,而是對生者的安慰。
莫待無花空折枝。雖說好花需賞,不可褻瀆。但更重要的是,莫在無花之時,連花的美麗也不曾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