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戰爭電影《托博爾》
准噶爾漢國,中國歷史上的最後游牧帝國,曾抗衡清朝,擊退沙俄。2019年,俄羅斯《托博爾》描繪這段鮮為人知歷史。
故事圍繞沙俄西伯利亞總督加加林受清使賄賂,策劃與准格爾部落開戰。加加林以尋寶為誘餌,引誘沙皇小部隊深入西伯利亞,暗中挑撥准格爾部落關系,引發沖突。
《托博爾》是歷史劇傑作,精確還原准格爾發型、服飾與作戰方式。影片中准格爾戰士擅長騎射,堅韌不拔。
電影高潮是准格爾部進攻沙俄菱堡。准格爾秘密潛入,奪取火炮轟開城門,騎兵沖入大肆砍殺。沙俄以槍炮反擊,組織人員堵城門,展開圍剿。
戰斗中,准格爾以弓箭、刀斧對抗沙俄槍炮。冷熱兵器交鋒,貼身肉搏場景豐富,展現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殘酷與藝術。
『貳』 麻煩推薦些俄羅斯或前蘇聯好的戰爭片,像《莫斯科保衛戰》《血染雪山堡》,最好是二戰的片子,謝謝!
1. 《雁南飛》(Lady with the Dog)
2. 《春天的杜鵑》(The Cranes Are Flying)
3.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4. 《兵營歲月》(The Soldier's Field)
5. 《自己去看》(And Quiet Flows the Don)
6.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Seventeen Moments of Spring)
7. 《東部戰線1944》(Battle for the Sovietsky Ukraine)
8. 《普通的法西斯》(Ordinary Fascism)
9. 《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
以上電影均是俄羅斯與二戰相關的佳作,它們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二戰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滿足您的觀影興趣。
『叄』 俄羅斯戰爭電影,講述二戰時期一個城堡被德軍空襲,然後全力反擊突圍,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是由亞歷山大·科特執導,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於2012年3月16日在我國上映。
『肆』 推薦幾部 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美國獨立戰爭——《愛國者》,這個貌似很少
美國內戰——《葛底士堡》《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戰爭與和平》
拿破崙戰爭電影: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拿破崙光榮史》,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滑鐵盧戰役》(1970,蘇聯)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立場較為中立,突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概念)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光碟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但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
俄土戰爭電影:
《希普卡的英雄》,蘇聯1953年拍攝
《土耳其式開局》
《輕騎兵旅的沖鋒》
《第九連》
海戰的:怒海爭鋒
『伍』 俄羅斯電影《爆破》講述的是那次戰爭的事跡
俄羅斯電影《爆破》,該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實事件改編,介紹的是一隻俄羅斯軍隊以84人對戰兩千人,雖然以放棄告終,但是他們的精神和對軍人責任的理解,為本片增添了很多壯烈的色彩。主人公最後都沒能與親人團聚,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戰士,在需要的時候必須無私的付出甚至是犧牲。
要去探究戰爭的本意是很困難的,正義或邪惡,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開。但終於職守者總是應該獲得尊重。這部俄羅斯時代拍攝的影片和蘇聯戰爭片一樣,充滿悲情、壯烈。
『陸』 俄羅斯戰爭電影,講述二戰時期一個城堡被德軍空襲,然後全力反擊突圍...
該電影講述了194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軍隊對蘇聯發起突襲。位於白俄羅斯和波蘭交界處的布列斯特要塞,成為了一場激烈戰斗的焦點。這個要塞不僅是連接華沙和莫斯科的交通要道,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德軍的猛烈攻擊下,盡管武器短缺、建制混亂,且犧牲巨大,但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堅守陣地,以血肉之軀在狹小的空間內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堅持戰斗達三十天之久。
影片《布列斯特要塞》再現了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的全過程,視角和內容都相當豐富。故事通過兒童主人公阿基莫夫的視角來串聯整部電影,同時以三位紅軍指揮員的視角分別講述了要塞內三個不同據點的戰況。戰斗不僅僅是憑險據守和與敵對射,還包括要塞外的野戰肉搏,以及悲壯的突圍。這些場景共同展現了戰事的真實、激烈和血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巧妙地選取了幾個小人物作為主角,使戰爭的細節故事更加豐富,戰爭與人性的主題更加突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紅軍小學員的視角,觀眾得以窺見蘇德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以及戰斗場面之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
在這部戰爭中,隱藏的英雄情懷是戰爭片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布列斯特要塞》中並沒有一位獨當一面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少年號角兵。在戰爭中,信鴿代表著戰士們浴血奮戰的信仰和勇氣,而親情也是一條重要的線索,代表著戰爭下被血洗的人民的傷與痛,血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