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挨揍俠美國電影

挨揍俠美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5-07-22 18:10:25

⑴ 李小龍的成名電影是那部

李小龍1940年在美國舊金山市出生,父親李海泉當時正在那兒參加巡迴戲班的演出。還是嬰孩的他,已在父親擔演的粵語片中亮相。他出生數月後,舉家回到香港。李小龍兒時家住彌敦道,在擁擠的九龍區長大。六歲時,再度亮相銀幕,此後數年更成為知名粵語片童星。他不是扮孤兒,便是扮頑劣街童,後來更演反叛少年。《人海孤鴻》(1960)是他這階段最後一部作品,他在片中演繹憤世嫉俗的青年,好心相助的人都被他不識好歹地大罵。在現實生活中,李小龍也愛逛街及打架生事。他又學跳舞,最後還拿了個香港查查舞冠軍。他十多歲開始習拳擊與武術,後離港往美國大學深造。

他和電影界人士有來往,故有機會在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中飾演一固定角色,其後,嘉禾公司到洛杉磯與他接洽,開出兩部片子的合約,他一口應允,直奔曼谷拍了羅維執導的《唐山大兄》。影片尚未首映,他又開始投身《精武門》了。

結果兩片皆打破本地票房紀錄,李小龍乘勢跟嘉禾作出破天荒的安排:與總裁鄒文懷合組衛星公司協和,不僅自編自導自己演的作品,還身兼監制,拍了《猛龍過江》(1972)。此外,他夥同鄒文懷與華納公司合作拍攝了《龍爭虎鬥》(1973),這是他的作品中最為西方人熟悉的一部。1973年夏,李小龍正忙於拍攝自己心愛作品《死亡游戲》期間,在女星丁�寓所內離奇斃命;坊間最流行的說法,認為他是葯物過量或過敏致死。

李小龍是首位全球知名的香港影星,直至今天,仍舊是本土最負盛名的人物。他深受本土愛戴,正因其銀色事業發跡於香港,而非好萊塢。嘉禾給他住進九龍窩打老道山一個中型住宅,好些早晨,左鄰右里會看到他跑步經過。李小龍辭世,有兩萬多人前來弔唁,把靈堂附近街道擠個水泄不通。香港本土動作片,至今依然以李小龍為衡量標准。香港所有喜劇演員,都嘗試過模仿他;當今動作片巨星李連傑重拍《精武門》(《精武英雄》,1994),以向李小龍致敬;成龍在《城市獵人》(1993)戲院一幕的打鬥鏡頭,也從李小龍在《死亡游戲》與謝柏(也譯作渣巴)的對打場面中取得靈感。

中華精武「李三腳」

李小龍有心向外界顯示中國武術的優越。留美期間,他舉辦的武術觀摩會,把觀眾嚇得目瞪口呆。他只手一舉或飛起一腳,便能弄斷每塊厚兩寸、八塊相連的木板;即使吊在半空的木板,也能給他踢爛。他更示範詠春拳的「寸勁」,輕易把對手擊退數尺。

他的影片也改變了此後娛樂電影的面貌,令銀幕打鬥的魅力與感染力煥然一新。在後來的電子游戲與超級英雄漫畫中,也處處可見由李小龍引入西方的東方武術的痕跡。

李小龍抱有一種極實際的武術觀:學功夫的目的,是要在實戰中擊敗對手。他說:「那既非儀式亦非運動,而是自衛。」1969年他給友人去信道:「我縱然仍將自己的一套叫做中國功夫,卻已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因所有派別,基本都是『紙上談兵』,詠春派亦不例外。因此我所走的習武路線是講求實效的街頭打鬥,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場。」年輕時,他學詠春拳之前曾參加西洋拳班,也學劍擊,此外也學會一些北派招式;赴美後,除柔道外,也學菲律賓武術、摔跤、空手道及泰拳。他用西式方法訓練自己,打沙包之外,又連續跳繩數小時,把身法磨練得更敏捷更靈活。他搜羅豐富藏書,各門各派應有盡有,又鑽研阿里的擂台拳賽片段,深信自己終有一天,要與他好好打一場。

李小龍為了把功夫拍得更好看,不惜一再求變。縱使他偏愛詠春派的下路踢法,但上路踢腿在銀幕上也能虎虎生風。由於他的苦心鑽研,這一招終於成了他自己的明星標記,此即所謂「李三腳」。日本空手道的叫喊聲也讓他借用過來了,那一聲出手很像鳥兒啁啾的尖叫,不僅有助他凝聚全身力氣,還提高了打鬥的戲劇性。此外,他的動作快得不可思議,和人斗快時,喜歡在對方合攏手掌前拿掉其掌心的硬幣。銀幕上,李小龍由出拳到收拳往往只需六格畫面,僅相當於l/4秒。

不管攝影機怎麼喜愛李小龍,也抵不過他愛自己的程度。他在影片中神化自己的程度一部賽過一部:《精武門》以定格鏡捕捉他迎向一輪子彈凌空飛起的樣子,《猛龍過江》在羅馬競技場決斗,《龍爭虎鬥》在鏡房內給自己的重重鏡像包圍……李小龍沉迷明星夢,更於1969年白紙黑字寫下了「矢志不渝大目標」:「我李小龍會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東方巨星,而我的演出會是最刺激精彩的,我將竭盡所能,把演員本份做到最好。1970年開始,我會舉世知名,到1980年會賺夠1000萬美元,然後隨心所欲生活,安享內心平和與喜樂。」

追尋李小龍不同的別名,以了解他一生事業的不同面貌,是一樁有趣的事情。他1940年出生時(中國生肖屬龍),護士提議給他改名為「布魯士」(Bruce),也就是其後他在美國人所共知的英文名字;李小龍原名李振藩,有「揚名海外」的意思;在家裡,母親叫他「有時停」,即「總不會乖乖坐下來」;姐姐則戲稱他做「小龍」,小龍更成為他自童星開始便已沿用的藝名。

苦頭吃盡蟲變龍

成龍原名陳港生,就是「香港出生」的意思,六歲開始便在香港於占元中國戲劇學院寄宿,雙親則在海外工作。戲劇學院訓練嚴格,成龍除要學京劇唱做外,還要苦練武打與雜耍。李小龍曾到美國深造,沉迷閱讀又愛藏書;成龍則從未正式入學校讀書寫字。戲劇學院解散後,成龍與幾個師兄弟在電影界找到工作,他們甚至還曾替李小龍的影片出過力。成龍最初在嘉禾當龍虎武師,其後逐漸冒起,先當上武術指導副手,後更擔綱主演,成為眾多的李小龍的模仿者之一。直至給獨立製片人吳思遠借去拍功夫喜劇片《蛇形刁手》(1978)後,成龍的事業才如日中天,沒多久,便成為香港叫座力最強的影星,更在《笑拳怪招》(1979)中當起導演來。

成龍這個藝名有「變做龍」的意思,從中也道出了他的難題:怎樣才可變做李小龍第二,卻不要再做他的翻版?於是,成龍決心反李小龍英雄形象之道而行之。他沒完沒了地一再解釋:「李小龍腿踢得高,我則踢得低;他是個無敵英雄,我只是個倒霉的小人物;他的戲緊張認真,我的則輕松活潑。」

李小龍在戲里必定天下無敵,因此劇情總是安排他遲遲才跟大反派正面交鋒:若非他不願出手,便是對大反派的惡行懵然不知,又或有小嘍羅打頭陣。相反,成龍習慣在功夫片里初以天資聰敏卻尚未成器示人,劇情總以拜師學藝鋪展,為擊敗武功高強的對手,他除了要學會紀律,還須刻苦耐勞,而大戰結果也往往只是險勝。在《蛇形刁手》、《醉拳》(1978)及其他影片中,成龍實際上都要經歷「由蟲變龍」的過程,嘗遍苦頭,武藝方才精進。他由是創造出另一個英雄版本:強調不屈不撓、不怕吃苦的美德。

李小龍的目標是實戰中取勝,所以覺得沒有懂雜技的需要,如要拍飛身翻滾的鏡頭,便由替身上陣。相反,成龍與師兄弟元彪與洪金寶,皆是出色的雜技演員,他們與戲劇學院其他畢業生在70年代末的功夫片中,引發了一股花巧的特技潮流。

成龍與李小龍一樣,也修練不少門派的功夫,除南、北派國術外,還有韓國合氣道與日本柔道,可他卻只管將自己的功夫叫做「雜碎」,從沒想過自立門戶:「從影以後,便只管把各家各派武藝混在一起。」

成龍在《師弟出馬》(1980)的尾聲,要與金腳帶交手,那一場展現了他喜劇形象的另一面——永不言敗的頑強鬥志。歷時17分鍾的打鬥,觀眾都看得疲累至極,成龍除遭拳打腳踢、掌摑膝撞外,還給硬拖重踏,挨揍翻滾,甚至倒地不起。他在無計可施之下吞嚼煙草汁,突地變得力大如牛克敵制勝,飛腿把金腳帶踢出了整個寬銀幕畫面。成龍往往如是,因不肯認輸才能取勝。但打鬥過程中他猶如人肉沙包吃盡苦頭,慘叫呻吟。與清心寡慾的李小龍殊異,成龍形象的過人之處,就是吃得苦中苦,他接受訪問時說,那是自小接受地獄式訓練學回來的本領。如果李小龍是極度自戀者,成龍就是極端自虐狂。他說:「我為痛苦而生,即使年輕時,便已愛上痛苦了。」

成龍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的率真個性及打不死的精神,彷彿正是為了象徵香港的現代形象而塑造;而香港形象的另一面,也體現在成龍的處心積慮地走國際路線上。李小龍已把《猛龍過江》的故事背景選在羅馬,但成龍才真正足跡遍全球。他的影片中的戰場除伸展至日本(《霹靂火》,1995)、俄羅斯及澳洲(《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1996)外,還直達北美(《紅番區》,1995),甚至遠至南非(《我是誰》,1998)。此外,《警察故事3之超級警察》(1992)從香港到內地,再到馬來西亞;《飛鷹計劃》則橫跨亞、歐兩洲,更遠走撒哈拉沙漠。同時,成龍對於一部「國際片」要有什麼賣相胸有成竹。他對包裝的重視,不僅顯示香港文化對國際水平的觸覺愈來愈敏銳,還反映香港電影業正努力製作更多外貌專業的影片。

踏入上世紀90年代,成龍已變成香港的象徵。踏入啟德機場,旅遊協會的海報便在眼前,上面有成龍笑臉迎人,雙手抱拳作功夫式見面禮。警察公關部的電視節目,在映出工作人員名單時也播出《警察故事》主題曲。成龍除呼籲市民捐血外,還鼓勵學生認真求學,他的影蹤無處不在。此外,他亦銷售與人合作出品的茶葉,為三菱推銷汽車,還一度在自己的「明星店」內推出特製的成龍尺、書包及筆記簿等等。1995年香港

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他大大咧咧在嘉賓名板上簽名,簽得比誰都高。成龍喜孜孜地到處推銷自己,卻沒有令觀眾疏遠他。

摘自《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美]大衛·波德威爾著何慧玲譯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35.00元(文匯報)

⑵ 好看的美國電影有哪些

1、留下我(電影)

主人公傑克(艾恩·鄧萊普RyanDunlap飾)深陷妻子艾米(薩拉·凡曼SarahVanEman飾)意外逝世的陰霾情緒中不能自拔,老父親(馬克·格里克森MarkGullickson飾)拿過艾米生前拍照使用的相機上前寬慰。快門按下時奇跡發生了。傑克進入了照片記錄的世界裡。從寧靜安詳的午後廣場到杯酒交酌的深夜party,傑克一頭霧水...

2. 大獨裁者(電影)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2014年9月5日,在該片上映20周年之際,《阿甘正傳》IMAX版本開始在全美上映。

⑶ 當年李連傑為什麼不繼續拍《倚天屠龍記》電影的第二部

因為當時李連傑非常出名了,他要求較高的片酬,而導演因為電影虧了很多,所以沒有繼續拍第二部。

閱讀全文

與挨揍俠美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變身為電腦的電影 瀏覽:225
朴超賢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713
有部電影主角是芭比 瀏覽:586
劉德華男扮女裝是什麼電影 瀏覽:405
中國廣告電影節 瀏覽:718
雲電腦蘋果手機上看電影 瀏覽:233
電影院有沒有恐怖電影3D 瀏覽:987
周星馳七品芝麻官電影放狗 瀏覽:841
電影院3d和4d的區別 瀏覽:284
蘇志燮強女主角電影就是電影 瀏覽:181
法國電影乾柴烈火1997版 瀏覽:213
美國登上月球遇到怪物電影叫什麼 瀏覽:619
魯濱遜漂流記電影觀後感700字 瀏覽:826
大幅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988
成龍國際電影周參加的明星 瀏覽:106
法國蜘蛛俠電影完整版 瀏覽:322
2018年8月份英文電影大全 瀏覽:248
唐山南湖電影節 瀏覽:737
2017七龍珠大電影 瀏覽:18
香港電影攝影師杜可風導演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