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法國電影 王宮風雲的精彩影評
1997年夏天,英國王妃黛安娜遭遇車禍,香消玉殞,魂斷巴黎,年僅36歲。隨後,葬禮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整個世界都為她的早逝而扼腕嘆息。這一天,距同樣舉世矚目的她與查爾斯王子的盛大婚禮,時隔16年。
時至今日,黛安娜仍是人們無法忘懷的名字,以她的生平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大量文藝作品包括傳記、回憶錄等,總能不斷引起人們對她傳奇一生的種種追憶。
電影《女王》中,戴妃之死雖是切入點,主題卻是表現王室與首相這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交鋒,主演海倫•米倫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隱忍威嚴而又審時度勢的女王形象,並因此榮膺第7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之桂冠,可謂實至名歸。
與政治色彩濃郁的《女王》不同的是,法國喜劇片《王宮風雲》的創作靈感盡管明顯取自同一題材,卻以法國人特有的詼諧、俏皮,愣是將一場惹人注目的宮闈秘事演繹成了家長里短的婆媳智斗、夫妻鬥法,在戲謔暗諷中一點點地消解了王室的神秘和尊嚴,真可謂:國事、家事、天下事,皆事出有因,攪作一團。
國王突然駕崩,正在國外逍遙度假的王子夫婦被緊急召回。陰差陽錯,王室繼承人的重任一夜間降臨到了阿諾德的頭上,向來不招女王待見的艾米莉則理所當然地成了王妃。
花天酒地的阿諾德被迫放棄了吸食大麻,不善交際的艾米莉開始學著適應王宮里的種種繁文縟節。可惜,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的艾米莉再怎麼努力,也難討專制、刻薄、挑剔的女王的歡心。甚至,竟然發現丈夫還背著她與自己的女友偷情。
一面以親和時尚的公眾形象繼續出席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一面暗中操縱和利用新聞媒體,艾米莉巧妙地實施著自己的報復計劃。表面上看,她似乎忍氣吞聲,寬容大度,很快贏得了大眾的同情和好感,而實際上,王室和公眾都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
身兼編劇與導演的瓦萊麗•勒梅爾西埃,飾演影片中的王妃。和黛安娜比起來,長相平庸的她顯然不及戴妃的端莊典雅,不過,其精緻乖巧的相貌卻和整部影片的輕喜劇風格十分吻合。誰能想到,就是這個昔日盡忠職守、恬靜靦腆,有著兩個可愛女兒的中年主婦,在一連串的意外事故之後,居然能夠懷揣這么多的心機。
法國著名影星、老牌美女凱瑟琳•德芙娜飾演的女王,雍容華貴,又專橫虛偽。本以為穩操勝券,誰料想,不知不覺中卻被深藏不露的王妃弄得狼狽不堪。當看到女王猶豫再三,終於屈尊來到鄉間別墅,低聲下氣地請求艾米莉原諒時的片段,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佔了上風的,故作驕矜,得理不饒人;而敗下陣的一方,臉上掛著不情願的笑,暗地裡早已恨得牙根兒癢癢。這哪裡是什麼頤指氣使的女王啊,分明就是尋常百姓家中隨時爆發的婆媳大戰嘛。
片中的兩位女演員曾分獲2006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我不知道結果如何。不過,實在難說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因為她們的演技真的是旗鼓相當。
在這部內容虛構的電影故事中,婚外情、狗仔隊、輿論媒體……許多元素都不難找到現實原型作比照,但和英式喜劇的冷幽默以及港片的無厘頭迥異,在女導演瓦萊麗•勒梅爾西埃的掌控下,全片始終洋溢著一種輕松詼諧的氣氛,連隱含的嘲諷也是在愉悅的觀影過程中被我們輕松地接受。
片中有處小細節:王妃面對電視鏡頭,與一位痴迷愛戴她的年輕少女親切交談,合影留念。而到了結尾處,卻對一路追隨而來的少女視而不見,根本想不起曾經對她許過的承諾。或許,這正是導演的用心所在,讓你莞爾之餘,體會其對王公貴族們自命不凡、虛偽勢利和故作姿態的無情嘲弄,以及對民眾的盲從和被愚弄的溫婉提示。
影片出人意料的結局,是王妃在倫敦蹦極時的意外殞命,比車禍更加詭異莫名的消失。這才翻過頭來回想影片的開始,女歌手深情款款的演唱,王宮外鋪天蓋地的鮮花,教堂中各色人等大相徑庭的表情神態,原來,人間一切的意外,竟然真的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如果說,《女王》中,借女王與公眾的對立暗示了皇權的沒落,民意的強悍;那麼,《王宮風雲》,則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時尚劇,宮闈內幕,不過是一件好看的外衣。兩相對照,著實有趣得很。
2. 求一部講女王的電影名字
黃金時代》,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飾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女王》,反映戴妃時期英國女王的電影
《埃及艷後》
《尼伯龍根的指環》
女王(關於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女王(1998美國片 導演:夏克哈卡帕(Shekhar Kapur)
)
憨豆特工
埃及艷後
埃及艷後的任務傳
公主日記 系列
絕代艷後 (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奇一生)
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馬爾戈皇後》
《葉卡捷琳娜女皇》1995 又譯:凱瑟琳大帝/偉大的凱瑟琳
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後/皇後的命運 三部曲
大城武士
暹羅王後
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英國王後)
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英國女皇)
伊麗莎白Elizabeth (1998)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 (2005)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Victoria & Albert (2001)
一個女王的少女時代Mädchenjahre einer Königin (1954)
簡公主Lady Jane (1986)
蘇格蘭王後Mary, Queen of Scots (1971)
安妮的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1969)(法國王後)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1938)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2006)
茜茜公主I、II、III(1956)(奧地利王後)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公主)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2004)(馬其頓王後)
凱瑟琳大帝Katharina die Große (1995)(沙俄女皇)
凱薩與克麗奧佩拉Caesar and Cleopatra (1945)(埃及女王)
看看哪個是吧
3. 求中英文字幕的電影《女王》海倫米倫演的
女王 The Queen
(2006)
導演: 斯蒂芬·弗雷斯
編劇: 皮特·摩根
主演: 海倫·米倫 / 麥克·辛 / 詹姆斯·克倫威爾 / 阿歷克斯·傑寧斯 / 安吉拉·蘭斯伯瑞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義大利
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06-09-15(英國)
片長: 103 分鍾
又名: 英女皇(港) / 黛妃與女皇(台)
4. 法國版《紅心女王》的電影叫什麼
法國版《紅心女王》的電影叫《阿德爾曼夫婦》。
這部電影與《紅心女王》在主題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探討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情感糾葛。《阿德爾曼夫婦》是法國導演尼古拉·巴多斯的作品,通過講述一對夫婦從相遇、相知到經歷種種波折的過程,深刻展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多面。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關系經歷了多次轉折,觀眾可以從中看到愛情、慾望、嫉妒、背叛等多種情感的交織。這種對情感的細膩刻畫,使得電影具有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雖然《阿德爾曼夫婦》與《紅心女王》在文化背景和故事情節上存在差異,但兩者都成功吸引了觀眾的關注,並引發了關於人性與情感的深刻思考。